日本新华侨报:日本敦煌学研究为何自夸超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14:34
日本新华侨报:日本敦煌学研究为何自夸超中国2010年02月28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8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近日刊发署名文章,日本学界称在敦煌学的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甚至自夸超过中国,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

  文章摘录如下:

  在中国,从春节的大年初一到初十,电视系列片《敦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在近邻日本产生不小的反响。这部拍摄了6年的片子展现了敦煌莫高窟的无穷魅力,以及丝绸古道大漠孤烟的沧桑凝重之感。不为中国人所知的是,日本在敦煌学的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甚至自夸超过中国,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

  有人说中日两国“同文同种”,意思是拥有共同的文化和血缘。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提到古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日本人对中国的家园之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访问敦煌讲话时称,“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源头和日本人的精神故乡”,“今天,我们日本人所以一听到丝绸之路、敦煌、长安这些词激动不已,就是因为这种文化至今仍强有力地活在日本人的心中”。日本人亲眼亲耳亲身体会中国古代伟大文明的时候,更是肃然起敬,坐姿端正。

  敦煌位于中国西部的甘肃省,但是敦煌在日本的影响远远超过甘肃。陈寅恪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日本人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1925年,石滨纯太郎率先使用“敦煌学”一词。日本的《西域文化研究》6卷7册,巨著《讲座敦煌》9卷,都显示了日本敦煌学的全貌和最高水平,确立了日本在敦煌学上的霸主地位。

  日本历史作家井上靖以高度严谨的治学态度查阅资料,取材于西域史,创作了《敦煌》等宏篇巨制小说。1979年,为寻访游历自己小说中的历史舞台,他竟然被怀疑成间谍,于是给阻止他前往的中国人跪下,甚至老泪纵横。这是在给中国光辉灿烂的伟大历史下跪,是苦心孤诣的求索精神让他不耻下跪。正是根据他的这部小说,中日两国合拍了电影《敦煌》。

  日本敦煌文物展览的次数、规模超过中国,敦煌资料也比中国开放,而向敦煌捐赠文物的几乎全部都是日本人。1997年10月,青山庆示将家藏的8件敦煌遗书交还中国。这是敦煌文物流失一个世纪内,外国人首次把它送回。而中国一家博物馆在地下室保存的敦煌文献全部损毁,只能从海外花高价买回文献胶卷研究。

  海部俊树首相说:“不到敦煌,就不算有文化。”敦煌在日本家喻户晓,境外游客中有一半是日本人。他们老远就走下汽车,把帽子摘下来,以示敬仰和神往。观看时神态虔诚肃穆,朝圣般痴迷投入,多次发问,得到灵魂的净化和熏染。离开时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甚至掉下眼泪。

  平山郁夫不顾身受原子弹袭击带来的伤病,以玄奘为榜样,冒着黄沙烈日,出访丝绸之路70多次,作画6000多幅。他捐赠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0万美元设立 “丝绸之路基金”,资助敦煌学研究。1994年,又捐赠2亿日元,成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他要求自己带的研究生必须到敦煌临摹才能获得学位毕业。

  中国敦煌研究院经费曾经除了人头费所剩无几,人心焕散,还搞商业化行为,日本人讥讽不如改成“敦煌商业院”。

  日本舞蹈家花柳千代创作了舞剧《大敦煌》。日本还揭开了世界研究丝绸之路音乐的序幕。中国学者常书鸿10年内破译25首敦煌古谱,上演《敦煌古乐》。他劝要去欧洲留学的儿子:“中国古代许多艺术被留学生和遣唐使带去日本,并被很好地保护下来。这些东西在中国失传了,你应该去那里寻找中国的传统技法,带回祖国,带回敦煌。”儿子留学日本后又回到了敦煌。

  无论当前日本在敦煌学研究上是否超过中国,或超过中国多少,中国都没有理由不去借鉴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是他们使日本的敦煌学之火不灭,也向皓首穷经、长年修炼的中国学者表示深深的敬意。(王锦思)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2-28/2142756.shtml日本新华侨报:日本敦煌学研究为何自夸超中国2010年02月28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8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近日刊发署名文章,日本学界称在敦煌学的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甚至自夸超过中国,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

  文章摘录如下:

  在中国,从春节的大年初一到初十,电视系列片《敦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在近邻日本产生不小的反响。这部拍摄了6年的片子展现了敦煌莫高窟的无穷魅力,以及丝绸古道大漠孤烟的沧桑凝重之感。不为中国人所知的是,日本在敦煌学的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甚至自夸超过中国,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

  有人说中日两国“同文同种”,意思是拥有共同的文化和血缘。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提到古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日本人对中国的家园之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访问敦煌讲话时称,“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源头和日本人的精神故乡”,“今天,我们日本人所以一听到丝绸之路、敦煌、长安这些词激动不已,就是因为这种文化至今仍强有力地活在日本人的心中”。日本人亲眼亲耳亲身体会中国古代伟大文明的时候,更是肃然起敬,坐姿端正。

  敦煌位于中国西部的甘肃省,但是敦煌在日本的影响远远超过甘肃。陈寅恪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日本人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1925年,石滨纯太郎率先使用“敦煌学”一词。日本的《西域文化研究》6卷7册,巨著《讲座敦煌》9卷,都显示了日本敦煌学的全貌和最高水平,确立了日本在敦煌学上的霸主地位。

  日本历史作家井上靖以高度严谨的治学态度查阅资料,取材于西域史,创作了《敦煌》等宏篇巨制小说。1979年,为寻访游历自己小说中的历史舞台,他竟然被怀疑成间谍,于是给阻止他前往的中国人跪下,甚至老泪纵横。这是在给中国光辉灿烂的伟大历史下跪,是苦心孤诣的求索精神让他不耻下跪。正是根据他的这部小说,中日两国合拍了电影《敦煌》。

  日本敦煌文物展览的次数、规模超过中国,敦煌资料也比中国开放,而向敦煌捐赠文物的几乎全部都是日本人。1997年10月,青山庆示将家藏的8件敦煌遗书交还中国。这是敦煌文物流失一个世纪内,外国人首次把它送回。而中国一家博物馆在地下室保存的敦煌文献全部损毁,只能从海外花高价买回文献胶卷研究。

  海部俊树首相说:“不到敦煌,就不算有文化。”敦煌在日本家喻户晓,境外游客中有一半是日本人。他们老远就走下汽车,把帽子摘下来,以示敬仰和神往。观看时神态虔诚肃穆,朝圣般痴迷投入,多次发问,得到灵魂的净化和熏染。离开时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甚至掉下眼泪。

  平山郁夫不顾身受原子弹袭击带来的伤病,以玄奘为榜样,冒着黄沙烈日,出访丝绸之路70多次,作画6000多幅。他捐赠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0万美元设立 “丝绸之路基金”,资助敦煌学研究。1994年,又捐赠2亿日元,成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他要求自己带的研究生必须到敦煌临摹才能获得学位毕业。

  中国敦煌研究院经费曾经除了人头费所剩无几,人心焕散,还搞商业化行为,日本人讥讽不如改成“敦煌商业院”。

  日本舞蹈家花柳千代创作了舞剧《大敦煌》。日本还揭开了世界研究丝绸之路音乐的序幕。中国学者常书鸿10年内破译25首敦煌古谱,上演《敦煌古乐》。他劝要去欧洲留学的儿子:“中国古代许多艺术被留学生和遣唐使带去日本,并被很好地保护下来。这些东西在中国失传了,你应该去那里寻找中国的传统技法,带回祖国,带回敦煌。”儿子留学日本后又回到了敦煌。

  无论当前日本在敦煌学研究上是否超过中国,或超过中国多少,中国都没有理由不去借鉴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是他们使日本的敦煌学之火不灭,也向皓首穷经、长年修炼的中国学者表示深深的敬意。(王锦思)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2-28/2142756.shtml
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人性研究,也甚于日本啊。
日本人在日本,日本人研究在中国。
日本强盗对我们中国的贼心,还根本没死。
NND,日本抢了那么多的敦煌文献,还好意思说研究丰硕~~~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倒也不错。
  抛开日本做过的种种龌龊事情不谈,他们也的确有资格这么说--日本领先中国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多么先进,恰恰是因为日本的社科研究远远领先于中国,日本人做过的课题让中国人再来做真的有一种嚼蜡的感觉,已经被挖的没啥东西了。
废话,敦煌的好东西都抢到他家了,当然有的研究了。
搞笑,很早以前可以这样说。但是在季羡林和任半塘两位老先生的努力下,现在小日本再这样说,就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