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的现实二三事(节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30:17
大家平常心看看也就罢了。{:3_8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偿还外债,阿根廷决定实行粮食生产的基因作物工业化种植,实现高产多卖。在这之前,阿根廷农业自给自足,还能产生大量的剩余。
    
    1996年,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种子和除草剂供应商——美国孟山都公司在阿根廷现身。2002年,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占据了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的99%。此后,孟山都开始收取种子的专利费。
    
    转基因大豆的机器播种方式,使得害虫和杂草泛滥。为了除掉杂草,农民不得不使用孟山都的除草剂“抗农达”。

再来看看中国中国第一代抗虫棉系1997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引进的“转基因抗虫棉33b”。10多年来,经诸多科研部门的“吸收消化再创新”,至今已衍变出数百种之多.

种植转基因棉花的确带来好处:一是农药使用量下降,二是种植成本下降,三是亩产总量上升。
  
率先关注转基因棉花带来影响的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薛达元告诉记者,这也是当初转基因棉花能够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省工的同时,棉花亩产量相比增加20%。
  
    另一个表现是,转基因棉花的衣分率(带籽的籽棉向不带籽的皮棉的转化率,纺织企业所需为皮棉)达到42%左右,这超过了常规棉平均的37%。
  
    江苏省农委高级工程师承泓良介绍,江苏当时推广下来,农药使用量下降50-60%,并直接导致种棉成本下降25%。
  
    但这几年,转基因棉的劣势开始显现。
  
    一方面,转基因棉花的亩产产量已与常规棉持平;另一方面,衣分率下降到如今的34%左右,已低于常规棉。再加上种植面积减少、成本上升、自然灾害减产等原因,棉花产量持续不可抗拒的下降。
  
    相比之下,转基因棉花眼下最为让人头疼的则是病害、虫害。
  
    “推广转基因棉花,当时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抵抗危害棉花的第一大害虫——棉铃虫”,承泓良告诉记者。
  
 在棉铃虫被基本抵抗之后,原本危害次于棉铃虫的“盲蝽蟓、烟粉虱、红蜘蛛、蚜虫”等刺吸式小害虫却集中大爆发,成为近几年最主要、让基层焦头烂额的问题。
。小虫成大灾。”黄海农场农科所副所长宋春莲向本报表示,在农场,“近几年盲蝽蟓成为危害棉花的第一大害虫”,用药量因此猛增。
  
    与农场的高效化种植对虫害的感受不同,转基因棉花带来的、困扰分散种植棉农最大的则是病害——这以黄萎病(棉农称为“瘟病”)为首。
  
    显然,转基因棉花的抗性风险已经越来越明显。以前2.5斤常规籽棉可压成1斤皮棉,现在的转基因棉花平均都在3斤以上,对企业的机器损伤也加大。”大丰棉花种植大户潘友旺告诉记者。
  据棉农向本报反映,与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花的籽不仅个头小,压榨出来的油产量也下降,更“没有以前香。”
一,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确实有效果,但刺吸式害虫反而增加,并且在长江流域对棉花蚜虫等害虫基本没有效果;二,对病害没有效果,尤其是黄萎病已年年加重,成为主要的危害棉花的病;三,对棉农经济收入的增加有限,黄河流域稍好,但长江流域不增反降;四,抗虫基因单一,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的抗性年年增加等。
  
    虽然转基因棉花带来的诸多影响尚未对经济产生明显冲击,但层出不穷的转基因棉花种子市场如果再持续个3年,必将对中国棉花种植安全产生影响。


2006年,中美两国科学家对中国481户棉农的长期研究发现,这些农户在种植转基因棉花的第3年经济效益最大,他们的平均杀虫剂用量比种植普通棉花者低70%,而收入要高出36%。但情况从第4年开始发生逆转。转基因棉花尽管抑制了棉铃虫,但它无法杀死盲蝽等其他害虫,导致盲蝽侵害棉田。当年转基因棉花种植户杀虫剂用量上升,投入成本比普通棉花种植户高.

现在再来看看水稻的情况,绿色和平组织和“第三世界网络”组织在最新研究报告——《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中表示,我国正在申请商业化种植及在研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没有任何一种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上述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至少涉及了28项国外专利技术。这些专利分别属于美国孟山都、德国拜耳和美国杜邦三家跨国生物公司.2008年,农业部官员曾表示,生物安全委员会每年举行两次例会,会上每次都要讨论“是否批准转基因水稻”的问题,始终无法通过。当时该委员会还是第二届,委员共有74名,有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转基因技术“出发点是好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危险是不能预计的”。
  
    不过,说这番话之前,2008年4月,农业部已经完成为修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而进行的调研。媒体报道,这次调研的结果是,认为应该“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原先过于复杂的审批程序,缩短转基因作物上市的过程”。此举被视为针对转基因水稻而作,标志着“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提速”。

 神秘的农业部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三名委员近期做客人民网时,则批评媒体和公众的负面舆论,阻碍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进程。他们宣传的转基因水稻的两个好处,一是减少农药用量,二是会增加产量。

有关转基因作物减少农药用量的结论,国际上没有事实作为依据,反而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很大的争议。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保障,“欧美科学家都不敢断定这项技术一定是安全的,中国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安全证书似不稳妥”。
此外,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是很多科学家担忧的事情。因为如果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通过授粉等途径向四周“漂移”,可能会引发生态危机。
  
  国家环保部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官员曾发出警告:在生态系统中,转基因生物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它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的平衡。
  
  国际上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2001年的“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的“转基因玉米混进美国大豆事件”,2006年还曾出现“转基因大马哈鱼逃逸事件”。
转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转基因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转基因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转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带头将转基因引入13亿人的主食,害莫大焉!转基因生物一旦出了问题,根本无法控制。
 “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水稻专家袁隆平.

大豆起源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后优势逐渐消失。
  
    发生颠覆始于1996年。一些合资企业拥有独立的进出口专营权,中国大豆走上对外开放之旅。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按照承诺入世后实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取消对大豆、小麦、油菜籽、花生油的进口关税壁垒。国外大豆随之潮水般涌入中国,并逐年增长。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进口达2659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1/3。2007年中国进口大豆3400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1/2。
  
    事实上,中国进口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大豆。全球最大的农业生物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的科学家在传统大豆中转入了一个含油率高的基因,研制成功后,于2000年在美国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与常规大豆种植相比,转基因大豆减少了农药的施用,压低了成本开支,增加了榨油产量。有数据表明,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17%左右,而进口转基因大豆出油率20%至21%。
  
    一位业内人士说,“大豆出油率每相差1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出油率是中国放弃国产大豆,选择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一个直接原因。
  
    另一直接原因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低。据业内人士介绍,进口大豆的价格约比国产大豆低15%左右。
  
    美国政府一直给予豆农每吨37美元的补贴,年补贴总额达25亿美元,相当于大豆年产值的25%。而在中国,政府对豆农的补贴非常有限。
  
    因为种种争议,中国在转基因粮食生产没有放开商业化种植。在进口转基因大豆高油、低价的夹击之下,加之得不到政策扶持,国产大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78亿美元的陷阱?
  
    回望中国大豆市场被进口转基因大豆主宰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极富战略眼光,为吞下中国大豆产业意在长远。首先,改变中国人传统烹调油的饮食习惯;其次,国际粮商作为引进的外资,享受优惠政策,在中国相继投资建起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压榨加工企业。
  
    与此同时,国内资本也涉足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榨油领域。2002年、2003年是国内压榨企业的黄金时期,每吨加工利润高达四五百元,一个日加工能力1000吨的企业,每年利润就能达到1.5亿元。由此更多的国内资本进入大豆压榨领域,压榨企业遍地开花。
  
    就在经济学家、产业界沉醉于世界大豆压榨重心东移中国,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成为世界加工厂等引以为荣光时,实际上早已一步步落入四大国际粮商的口袋中。
  
    由于加工能力扩张,大豆原料紧张成了加工压榨企业时时头痛的问题。2004年,一些内资压榨企业决定成立采购团到美国购买大豆,以增加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就在采购团赴美前夕,美国农业部发布消息称,该年度大豆歉收。当天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猛涨,从先前每吨220美元暴涨到391美元,创15年来的新高。
  
    当中国采购团签下巨额采购合同离美后不久,美国农业部出面澄清,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大豆产量将大增。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迅速掉头向下,暴跌至266美元。中国商人损失惨重,一些企业破产。
  
    这时,四大国际粮商及时“雪中送炭”,让濒临破产的中国压榨企业继续运营下去,条件是转让股权。由此四大国际粮商借机收购、控股了一大批中国压榨企业,完成对中国大豆压榨加工产业的布局。数据显示,全国97家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中,外资控制了64家,占66%,外资还占有中国进口大豆加工能力的80%。
  
    在完全控制了中国大豆产业链的原料、加工、市场的各个环节后,国际大豆期货市场再次兴风作浪。受国际市场影响,2007年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从年初2600元到年底时涨至4100元,2008年继续飙升,7月达到最高5240元。短短18个月,价格翻了一番。
  
    对外经贸大学开放型经济研究所所长夏友富在9月25日的转基因国际论坛上公布了他的研究发现,“这并不是由需求产生的,而是由市场垄断产生的。中国因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价格暴涨让中国多付78亿美元。那么谁来买单?中国的消费者。”
  
    他说,“我们愿意拿出数百亿美元去国外买转基因大豆,多支付78亿美元,却不愿意把钱补贴给农民。可能只要10亿人民币用于大豆种子的研究开发,让中国农民用上更好的种子。”
  
跨国公司在2005年加快了收购内资食用油企业的步伐。这种大规模收购的真实意图,并不是想通过加工环节赚取利润,而是形成控制,保证向我国出口大豆渠道畅通。用他们的话说:“我们要把80%的投资用在消灭对手上,把20%的投资用在合作上。”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会察觉到,内资大豆加工企业开始逐个成为跨国公司垄断我国大豆市场的挡箭牌,这种状况与印度胡椒业被垄断的过程极其相似。这个不堪设想的后果就是,一旦大豆产区的内资企业被打垮,国产大豆的产业链条就会扯断,我国大豆产业必然会因缺少龙头带动而出现迅速萎缩,剩下的就是众多无助的农民。如果跨国公司完全掌控我国的大豆产业,就会使我国本土生产的非转基因油料的价值得不到凸现,被迫与转基因油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会在定价、加工、营销等环节上出现完全受控于人的情况。更值得引起国人警醒的是,转基因食品存在着安全隐患,国外的一些权威部门都有所披露,西方一些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流入,不准本国国民消费。他们却把这些转基因原料和食品大量转卖给中国,让中国人成为转基因食品的试验者。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控制和舆论的误导,致使转基因大豆大量涌入我国,造成我国的油料生产难以满足市场大幅度的需求。美国大豆协会预言:“今后十年,中国需要大豆及豆制品量将超过美国的供给能力。”这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在今后几年大豆产量没有大幅度的增加,就只能继续依靠进口国外的转基因大豆。如果跨国公司对我国大豆进口形成控制,不仅会毁掉我国的大豆产业,而且会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有关权威部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豆市场80%的话语权受制于人,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扭转,其后果不堪设想。

      转基因大豆对中国食用油行业的影响

      转基因大豆进入我国以后,大部分进入了以外资为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加工成小包装的色拉油。这种油品虽然有汽油残留,但由于价格低廉,很能吸引中国一些消费者的眼球。而我国本土的一些食用油加工企业,例如黑龙江油脂公司、贵州油脂公司、以山东花生油加工企业,他们使用的是本土农民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菜籽、花生,采用的是传统的压榨工艺,其油品具有安全、营养、健康的优势;但同时他们又具有成本高,价格贵的劣势。在这种情况下,转基因油品便千方百计把持舆论,模糊转基因的危害,改变转基因食品的劣势状态。由于我国对转基因大豆的警惕性不高,有针对性的宣传不够,导致国内食用油制造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贵州有3家稍具规模的食用油企业,其中两家常年遭遇行业性亏损。另一家贵州油脂公司由于去年未生产,躲过一劫,今年被迫将规模扩大至日处理300吨。去年的油菜籽收购价格完全背离了市场原则,以2.80元/公斤计,每吨成品油的成本为6600~6800元/吨左右,而去年的成品油价格最高为6400元/吨,生产越多亏得越多。在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支配下,我国油脂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经营陷入困境。目前只有山东由于实现了规模经营,加之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才有了较好的收益,使黄河流域的花生价格三年内翻了一番。但这只能算作我们民族食用油加工企业的一个特例


中国是个食用油的消费大国,又是一个食用油缺乏的大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食用油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本土传统生产的大豆、花生、菜籽、葵花籽等农作物均属于高等油脂作物,可以直接用来榨取制油。由于转基因大豆的侵入,这些农产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和培育,致使转基因大豆不断侵占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使中国消费者成为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实验品,
而且对中国的农业、农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转基因大豆造成中国农民的“卖难”现象

      由于受到转基因大豆的冲击,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农民相继出现了卖大豆难、卖油菜籽难、卖花生难、卖葵花籽难等“多难”的现象。

      我国的大豆种植规模较少,即使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专业农户的规模也只能达到150亩左右。相比之下,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农场生产规模远远超过我国,大豆种植成本大大低于我国。按完全的种植成本比较,我国大豆种植成本比美国高出33%。美国所种植大豆基本上是转基因大豆,大部分出口到中国,主要用于做大豆色拉油,其次用于做豆浆、豆粉等。

      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2%,相差2—3个百分点。大豆的出油率每差一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受此冲击,使中国的“金豆子”变成了“愁豆子”,中国豆农民长期堆积陈年的豆子,卖路难寻。

      我国是世界上的大豆、花生、菜籽、葵花籽主产国家,大豆主要产于东北三省和华北地区,花生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安徽、辽宁、新疆等沿黄流域大部分地区;菜籽是以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为中心的华南产区;葵花子籽是以华北为产区。具不完全统计,中国种植油料的农民达两亿以上,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以上。

      可见,我国是一个油料作物的生产大国,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一个油脂需求大国。但是,目前却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一方面我国农民大量生产油料作物,一方面我国却又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作为中国的油脂原料,致使中国本土的油料产业逐步萎缩,农民卖油料难的现象日趋严重。

      例如:贵州是我国的油菜籽生产大省,今年产量达到76万吨,但是在油菜籽获得大面积丰收的同时,农民们却皱起了眉头。因为今年的菜籽价格比去年还低,为此,他们将少收入4亿元,不少农民手里还积压着去年的油菜籽。而油菜籽是贵州很多农民家庭的一项主要收入,伴随着中国农民的卖油菜籽难,是卖大豆难、卖花生难、卖葵花籽难,形成了联锁反应,恶性循环。大家平常心看看也就罢了。{:3_8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偿还外债,阿根廷决定实行粮食生产的基因作物工业化种植,实现高产多卖。在这之前,阿根廷农业自给自足,还能产生大量的剩余。
    
    1996年,全球最大的转基因种子和除草剂供应商——美国孟山都公司在阿根廷现身。2002年,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占据了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的99%。此后,孟山都开始收取种子的专利费。
    
    转基因大豆的机器播种方式,使得害虫和杂草泛滥。为了除掉杂草,农民不得不使用孟山都的除草剂“抗农达”。

再来看看中国中国第一代抗虫棉系1997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引进的“转基因抗虫棉33b”。10多年来,经诸多科研部门的“吸收消化再创新”,至今已衍变出数百种之多.

种植转基因棉花的确带来好处:一是农药使用量下降,二是种植成本下降,三是亩产总量上升。
  
率先关注转基因棉花带来影响的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薛达元告诉记者,这也是当初转基因棉花能够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省工的同时,棉花亩产量相比增加20%。
  
    另一个表现是,转基因棉花的衣分率(带籽的籽棉向不带籽的皮棉的转化率,纺织企业所需为皮棉)达到42%左右,这超过了常规棉平均的37%。
  
    江苏省农委高级工程师承泓良介绍,江苏当时推广下来,农药使用量下降50-60%,并直接导致种棉成本下降25%。
  
    但这几年,转基因棉的劣势开始显现。
  
    一方面,转基因棉花的亩产产量已与常规棉持平;另一方面,衣分率下降到如今的34%左右,已低于常规棉。再加上种植面积减少、成本上升、自然灾害减产等原因,棉花产量持续不可抗拒的下降。
  
    相比之下,转基因棉花眼下最为让人头疼的则是病害、虫害。
  
    “推广转基因棉花,当时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抵抗危害棉花的第一大害虫——棉铃虫”,承泓良告诉记者。
  
 在棉铃虫被基本抵抗之后,原本危害次于棉铃虫的“盲蝽蟓、烟粉虱、红蜘蛛、蚜虫”等刺吸式小害虫却集中大爆发,成为近几年最主要、让基层焦头烂额的问题。
。小虫成大灾。”黄海农场农科所副所长宋春莲向本报表示,在农场,“近几年盲蝽蟓成为危害棉花的第一大害虫”,用药量因此猛增。
  
    与农场的高效化种植对虫害的感受不同,转基因棉花带来的、困扰分散种植棉农最大的则是病害——这以黄萎病(棉农称为“瘟病”)为首。
  
    显然,转基因棉花的抗性风险已经越来越明显。以前2.5斤常规籽棉可压成1斤皮棉,现在的转基因棉花平均都在3斤以上,对企业的机器损伤也加大。”大丰棉花种植大户潘友旺告诉记者。
  据棉农向本报反映,与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棉花的籽不仅个头小,压榨出来的油产量也下降,更“没有以前香。”
一,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确实有效果,但刺吸式害虫反而增加,并且在长江流域对棉花蚜虫等害虫基本没有效果;二,对病害没有效果,尤其是黄萎病已年年加重,成为主要的危害棉花的病;三,对棉农经济收入的增加有限,黄河流域稍好,但长江流域不增反降;四,抗虫基因单一,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的抗性年年增加等。
  
    虽然转基因棉花带来的诸多影响尚未对经济产生明显冲击,但层出不穷的转基因棉花种子市场如果再持续个3年,必将对中国棉花种植安全产生影响。


2006年,中美两国科学家对中国481户棉农的长期研究发现,这些农户在种植转基因棉花的第3年经济效益最大,他们的平均杀虫剂用量比种植普通棉花者低70%,而收入要高出36%。但情况从第4年开始发生逆转。转基因棉花尽管抑制了棉铃虫,但它无法杀死盲蝽等其他害虫,导致盲蝽侵害棉田。当年转基因棉花种植户杀虫剂用量上升,投入成本比普通棉花种植户高.

现在再来看看水稻的情况,绿色和平组织和“第三世界网络”组织在最新研究报告——《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中表示,我国正在申请商业化种植及在研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没有任何一种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上述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至少涉及了28项国外专利技术。这些专利分别属于美国孟山都、德国拜耳和美国杜邦三家跨国生物公司.2008年,农业部官员曾表示,生物安全委员会每年举行两次例会,会上每次都要讨论“是否批准转基因水稻”的问题,始终无法通过。当时该委员会还是第二届,委员共有74名,有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转基因技术“出发点是好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危险是不能预计的”。
  
    不过,说这番话之前,2008年4月,农业部已经完成为修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而进行的调研。媒体报道,这次调研的结果是,认为应该“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原先过于复杂的审批程序,缩短转基因作物上市的过程”。此举被视为针对转基因水稻而作,标志着“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提速”。

 神秘的农业部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三名委员近期做客人民网时,则批评媒体和公众的负面舆论,阻碍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进程。他们宣传的转基因水稻的两个好处,一是减少农药用量,二是会增加产量。

有关转基因作物减少农药用量的结论,国际上没有事实作为依据,反而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很大的争议。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保障,“欧美科学家都不敢断定这项技术一定是安全的,中国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安全证书似不稳妥”。
此外,对于环境的污染也是很多科学家担忧的事情。因为如果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通过授粉等途径向四周“漂移”,可能会引发生态危机。
  
  国家环保部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官员曾发出警告:在生态系统中,转基因生物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它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的平衡。
  
  国际上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2001年的“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的“转基因玉米混进美国大豆事件”,2006年还曾出现“转基因大马哈鱼逃逸事件”。
转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转基因对生命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不确定;二是转基因导致食物链“潜在风险”不确定;三是转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其清除途径不确定。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带头将转基因引入13亿人的主食,害莫大焉!转基因生物一旦出了问题,根本无法控制。
 “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水稻专家袁隆平.

大豆起源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后优势逐渐消失。
  
    发生颠覆始于1996年。一些合资企业拥有独立的进出口专营权,中国大豆走上对外开放之旅。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按照承诺入世后实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取消对大豆、小麦、油菜籽、花生油的进口关税壁垒。国外大豆随之潮水般涌入中国,并逐年增长。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进口达2659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1/3。2007年中国进口大豆3400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1/2。
  
    事实上,中国进口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大豆。全球最大的农业生物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的科学家在传统大豆中转入了一个含油率高的基因,研制成功后,于2000年在美国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与常规大豆种植相比,转基因大豆减少了农药的施用,压低了成本开支,增加了榨油产量。有数据表明,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17%左右,而进口转基因大豆出油率20%至21%。
  
    一位业内人士说,“大豆出油率每相差1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出油率是中国放弃国产大豆,选择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一个直接原因。
  
    另一直接原因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低。据业内人士介绍,进口大豆的价格约比国产大豆低15%左右。
  
    美国政府一直给予豆农每吨37美元的补贴,年补贴总额达25亿美元,相当于大豆年产值的25%。而在中国,政府对豆农的补贴非常有限。
  
    因为种种争议,中国在转基因粮食生产没有放开商业化种植。在进口转基因大豆高油、低价的夹击之下,加之得不到政策扶持,国产大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78亿美元的陷阱?
  
    回望中国大豆市场被进口转基因大豆主宰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极富战略眼光,为吞下中国大豆产业意在长远。首先,改变中国人传统烹调油的饮食习惯;其次,国际粮商作为引进的外资,享受优惠政策,在中国相继投资建起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压榨加工企业。
  
    与此同时,国内资本也涉足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榨油领域。2002年、2003年是国内压榨企业的黄金时期,每吨加工利润高达四五百元,一个日加工能力1000吨的企业,每年利润就能达到1.5亿元。由此更多的国内资本进入大豆压榨领域,压榨企业遍地开花。
  
    就在经济学家、产业界沉醉于世界大豆压榨重心东移中国,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成为世界加工厂等引以为荣光时,实际上早已一步步落入四大国际粮商的口袋中。
  
    由于加工能力扩张,大豆原料紧张成了加工压榨企业时时头痛的问题。2004年,一些内资压榨企业决定成立采购团到美国购买大豆,以增加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就在采购团赴美前夕,美国农业部发布消息称,该年度大豆歉收。当天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猛涨,从先前每吨220美元暴涨到391美元,创15年来的新高。
  
    当中国采购团签下巨额采购合同离美后不久,美国农业部出面澄清,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大豆产量将大增。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迅速掉头向下,暴跌至266美元。中国商人损失惨重,一些企业破产。
  
    这时,四大国际粮商及时“雪中送炭”,让濒临破产的中国压榨企业继续运营下去,条件是转让股权。由此四大国际粮商借机收购、控股了一大批中国压榨企业,完成对中国大豆压榨加工产业的布局。数据显示,全国97家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中,外资控制了64家,占66%,外资还占有中国进口大豆加工能力的80%。
  
    在完全控制了中国大豆产业链的原料、加工、市场的各个环节后,国际大豆期货市场再次兴风作浪。受国际市场影响,2007年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从年初2600元到年底时涨至4100元,2008年继续飙升,7月达到最高5240元。短短18个月,价格翻了一番。
  
    对外经贸大学开放型经济研究所所长夏友富在9月25日的转基因国际论坛上公布了他的研究发现,“这并不是由需求产生的,而是由市场垄断产生的。中国因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价格暴涨让中国多付78亿美元。那么谁来买单?中国的消费者。”
  
    他说,“我们愿意拿出数百亿美元去国外买转基因大豆,多支付78亿美元,却不愿意把钱补贴给农民。可能只要10亿人民币用于大豆种子的研究开发,让中国农民用上更好的种子。”
  
跨国公司在2005年加快了收购内资食用油企业的步伐。这种大规模收购的真实意图,并不是想通过加工环节赚取利润,而是形成控制,保证向我国出口大豆渠道畅通。用他们的话说:“我们要把80%的投资用在消灭对手上,把20%的投资用在合作上。”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会察觉到,内资大豆加工企业开始逐个成为跨国公司垄断我国大豆市场的挡箭牌,这种状况与印度胡椒业被垄断的过程极其相似。这个不堪设想的后果就是,一旦大豆产区的内资企业被打垮,国产大豆的产业链条就会扯断,我国大豆产业必然会因缺少龙头带动而出现迅速萎缩,剩下的就是众多无助的农民。如果跨国公司完全掌控我国的大豆产业,就会使我国本土生产的非转基因油料的价值得不到凸现,被迫与转基因油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会在定价、加工、营销等环节上出现完全受控于人的情况。更值得引起国人警醒的是,转基因食品存在着安全隐患,国外的一些权威部门都有所披露,西方一些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流入,不准本国国民消费。他们却把这些转基因原料和食品大量转卖给中国,让中国人成为转基因食品的试验者。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控制和舆论的误导,致使转基因大豆大量涌入我国,造成我国的油料生产难以满足市场大幅度的需求。美国大豆协会预言:“今后十年,中国需要大豆及豆制品量将超过美国的供给能力。”这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在今后几年大豆产量没有大幅度的增加,就只能继续依靠进口国外的转基因大豆。如果跨国公司对我国大豆进口形成控制,不仅会毁掉我国的大豆产业,而且会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有关权威部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豆市场80%的话语权受制于人,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扭转,其后果不堪设想。

      转基因大豆对中国食用油行业的影响

      转基因大豆进入我国以后,大部分进入了以外资为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加工成小包装的色拉油。这种油品虽然有汽油残留,但由于价格低廉,很能吸引中国一些消费者的眼球。而我国本土的一些食用油加工企业,例如黑龙江油脂公司、贵州油脂公司、以山东花生油加工企业,他们使用的是本土农民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菜籽、花生,采用的是传统的压榨工艺,其油品具有安全、营养、健康的优势;但同时他们又具有成本高,价格贵的劣势。在这种情况下,转基因油品便千方百计把持舆论,模糊转基因的危害,改变转基因食品的劣势状态。由于我国对转基因大豆的警惕性不高,有针对性的宣传不够,导致国内食用油制造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贵州有3家稍具规模的食用油企业,其中两家常年遭遇行业性亏损。另一家贵州油脂公司由于去年未生产,躲过一劫,今年被迫将规模扩大至日处理300吨。去年的油菜籽收购价格完全背离了市场原则,以2.80元/公斤计,每吨成品油的成本为6600~6800元/吨左右,而去年的成品油价格最高为6400元/吨,生产越多亏得越多。在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支配下,我国油脂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经营陷入困境。目前只有山东由于实现了规模经营,加之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才有了较好的收益,使黄河流域的花生价格三年内翻了一番。但这只能算作我们民族食用油加工企业的一个特例


中国是个食用油的消费大国,又是一个食用油缺乏的大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食用油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本土传统生产的大豆、花生、菜籽、葵花籽等农作物均属于高等油脂作物,可以直接用来榨取制油。由于转基因大豆的侵入,这些农产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和培育,致使转基因大豆不断侵占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使中国消费者成为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实验品,
而且对中国的农业、农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转基因大豆造成中国农民的“卖难”现象

      由于受到转基因大豆的冲击,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农民相继出现了卖大豆难、卖油菜籽难、卖花生难、卖葵花籽难等“多难”的现象。

      我国的大豆种植规模较少,即使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专业农户的规模也只能达到150亩左右。相比之下,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农场生产规模远远超过我国,大豆种植成本大大低于我国。按完全的种植成本比较,我国大豆种植成本比美国高出33%。美国所种植大豆基本上是转基因大豆,大部分出口到中国,主要用于做大豆色拉油,其次用于做豆浆、豆粉等。

      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19—22%,相差2—3个百分点。大豆的出油率每差一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受此冲击,使中国的“金豆子”变成了“愁豆子”,中国豆农民长期堆积陈年的豆子,卖路难寻。

      我国是世界上的大豆、花生、菜籽、葵花籽主产国家,大豆主要产于东北三省和华北地区,花生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安徽、辽宁、新疆等沿黄流域大部分地区;菜籽是以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为中心的华南产区;葵花子籽是以华北为产区。具不完全统计,中国种植油料的农民达两亿以上,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以上。

      可见,我国是一个油料作物的生产大国,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一个油脂需求大国。但是,目前却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一方面我国农民大量生产油料作物,一方面我国却又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作为中国的油脂原料,致使中国本土的油料产业逐步萎缩,农民卖油料难的现象日趋严重。

      例如:贵州是我国的油菜籽生产大省,今年产量达到76万吨,但是在油菜籽获得大面积丰收的同时,农民们却皱起了眉头。因为今年的菜籽价格比去年还低,为此,他们将少收入4亿元,不少农民手里还积压着去年的油菜籽。而油菜籽是贵州很多农民家庭的一项主要收入,伴随着中国农民的卖油菜籽难,是卖大豆难、卖花生难、卖葵花籽难,形成了联锁反应,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