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污蔑中国黑客攻击谷歌是有点原因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1:47:03
2010第34届ACM全球总决赛FINAL RESULTS

Results World Finals 2010

Place    Name    Solved     Time

1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7 778
2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7 940
3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6 779
4 Taras Shevchenko Kiev National University 6 928
5 Petrozavodsk State University 6 985
6 Tsinghua University 6 998
7 Saratov State University 6 1010
8 University of Warsaw 6 1042
9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6 1042
10 Zhongshan (Sun Yat-sen) University 6 1049
11 Fudan University 6 1114
12 KTH -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 1265
13 Ural State University 6 1312
14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5   
14 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5   
14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5   
14 Cornell University 5   
14 Instituto de Matemática e Estatística da 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 5   
14 Kyoto University 5   
1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14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Kharkiv Polytechnic Institute" 5   
14 Novosibirsk State University 5   
14 Peking University 5   
14 Samara State Aerospace University 5   
14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5   
14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of IT, Mechanics and Optics 5   
14 Stanford University 5   
14 State University - 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 5   
14 Universidade Federal de Pernambuco 5   
14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5   
14 University of Maryland 5   
14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Ann Arbor 5   
14 University of Tokyo 5   
14 University of Waterloo 5   
14 University of Wroclaw 5   
36 Amirkabi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   
36 Bangladesh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4   
36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4   
36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4   
36 Columbia University 4   
36 Facultad de Matemática - Astronomía y Física (UNC) 4   
36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y Erlangen-Nuremberg 4   
36 Institute of Computing - University of Campinas 4   
36 Instituto Tecnológico de Aeronautica 4   
36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Hyderabad 4   
36 Izhevsk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4   
36 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ichy 4   
36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4   
36 Sharif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   
36 Sogang University 4   
36 Southeast University 4   
36 Ufa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Aviation 4   
36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La Plata 4   
36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 4   
36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4   
36 University of Helsinki 4   
36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 Diliman 4   
36 Wuhan University 4   
36 Xidian University 4   
36 Zhejiang University 4   
36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ULM 4   



The Shanghai Jiantong University is one of China's top academic institutions. Earlier this month, it won an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sponsored by IBM. The competition, entitled "Battle of the Brains," pitted students from 103 of the world's top universities in a software design challenge. As winners of the competition, students from Shanghai Jiantong University have a guaranteed offer of employment or internship with IBM, according to a statement from the company.

Jiantong University officials, speaking with the Times said they had not heard about the Google attacks being traced back to their computers but indicated a willingness to investigate. A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didn'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attacks came from the school, but said they might simply have been someone "experimenting with their hacking skills."2010第34届ACM全球总决赛FINAL RESULTS

Results World Finals 2010

Place    Name    Solved     Time

1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7 778
2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7 940
3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6 779
4 Taras Shevchenko Kiev National University 6 928
5 Petrozavodsk State University 6 985
6 Tsinghua University 6 998
7 Saratov State University 6 1010
8 University of Warsaw 6 1042
9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6 1042
10 Zhongshan (Sun Yat-sen) University 6 1049
11 Fudan University 6 1114
12 KTH -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 1265
13 Ural State University 6 1312
14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5   
14 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5   
14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5   
14 Cornell University 5   
14 Instituto de Matemática e Estatística da 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 5   
14 Kyoto University 5   
1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14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Kharkiv Polytechnic Institute" 5   
14 Novosibirsk State University 5   
14 Peking University 5   
14 Samara State Aerospace University 5   
14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5   
14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of IT, Mechanics and Optics 5   
14 Stanford University 5   
14 State University - 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 5   
14 Universidade Federal de Pernambuco 5   
14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5   
14 University of Maryland 5   
14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Ann Arbor 5   
14 University of Tokyo 5   
14 University of Waterloo 5   
14 University of Wroclaw 5   
36 Amirkabi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   
36 Bangladesh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4   
36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4   
36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4   
36 Columbia University 4   
36 Facultad de Matemática - Astronomía y Física (UNC) 4   
36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y Erlangen-Nuremberg 4   
36 Institute of Computing - University of Campinas 4   
36 Instituto Tecnológico de Aeronautica 4   
36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Hyderabad 4   
36 Izhevsk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4   
36 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ichy 4   
36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4   
36 Sharif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   
36 Sogang University 4   
36 Southeast University 4   
36 Ufa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Aviation 4   
36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La Plata 4   
36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 4   
36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4   
36 University of Helsinki 4   
36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 Diliman 4   
36 Wuhan University 4   
36 Xidian University 4   
36 Zhejiang University 4   
36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ULM 4   



The Shanghai Jiantong University is one of China's top academic institutions. Earlier this month, it won an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sponsored by IBM. The competition, entitled "Battle of the Brains," pitted students from 103 of the world's top universities in a software design challenge. As winners of the competition, students from Shanghai Jiantong University have a guaranteed offer of employment or internship with IBM, according to a statement from the company.

Jiantong University officials, speaking with the Times said they had not heard about the Google attacks being traced back to their computers but indicated a willingness to investigate. A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didn'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attacks came from the school, but said they might simply have been someone "experimenting with their hacking skills."
ACM?什么比赛?
貌似第一的得分还不如第二。
上交有专门的ACM班
记者昨天获悉,在前日结束的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上,来自上海交大的3位本科生过关斩将,力克麻省理工、斯坦福、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成功夺魁,问鼎“全球最聪明脑袋”。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不仅是唯一获得该项赛事总冠军的亚洲高校,也是全球罕见的“三夺冠”高校。前2次分别是2002年3月第26届ACM全球总决赛以及2005年4月第29届ACM全球总决赛。



上海交大再得ACM全球总冠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上海交大在2002年,2005年夺得ACM全球总冠军。

       如今再次夺得总冠军,成为全球曾三次夺得总冠军的学校,在全球也不超过3所。

       从03年以来一直辅导学生编程,个人认为,上海交大给我们很多启示。

       1、最聪明的人不一定成就大的事业。

       2、只要努力就有机会。

       3、在成长过程中要找好自己的位置。

        4、平实的美要美过华丽。

       上海交大的生源,特别是前些年比较清华、北大要差得多,清华把信息学奥赛前20名基本收入囊中,北大也招了不少,上海交大只能招全国银牌和铜牌的学生,但正是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很佩服俞勇教授。

      2010年总决赛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竞争异常激烈,胜利来之不易!参加总决赛共有来自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的103支队伍,系从全球6大洲、88个国家、1838所大学、7109支队伍中选拔产生。比赛中,面对300多名同台竞技的大学生计算机精英,上海交大代表队沉着冷静,凭借扎实的数学英语功底、非凡的算法设计能力、娴熟的编程技巧,以及良好的协作精神、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临场应变能力,一举夺得总决赛冠军。

       上海交通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台湾大学、基辅国立大学获得金奖;彼得罗扎沃茨克州立大学、清华大学、萨拉托夫州立大学、华沙大学获得银奖;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瑞典皇家技术学院获得铜奖。

http://hi.baidu.com/friendi/blog ... 1e26339b50270f.html
交大是有,好像没蓝翔啊?
蓝翔是大杀器,怎能轻易示人:D
历届冠军:
  下面列出自1977年以来,历年全球总决赛的冠军:
    年份 总决赛地点 冠军大学 国家
  2010年 中国哈尔滨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2009年 瑞典斯德哥尔摩 圣彼得堡大学信息、机械和光学系 俄罗斯
  2008年 加拿大Banff 圣彼得堡大学信息、机械和光学系 俄罗斯
  2007年 日本东京 华沙大学 波兰
  2006年 美国得克萨斯州 Saratov国立大学 俄罗斯
  2005年 中国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2004年 捷克布拉格 圣彼得堡精密机械和光学学院 俄罗斯
  2003年 美国洛杉矶 华沙大学 波兰
  2002年 美国夏威夷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2001年 加拿大温哥华 圣彼得堡州立大学 俄罗斯
  2000年 美国奥兰多 圣彼得堡州立大学 俄罗斯
  1999年 荷兰埃因霍温 滑铁卢大学 加拿大
  1998年 美国亚特兰大 查尔斯大学 捷克
  1997年 美国圣何塞 哈维玛德大学 美国
  1996年 美国费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1995年 美国纳什维尔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大学 德国
  1994年 美国菲尼克斯 滑铁卢大学 加拿大
  1993年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 哈佛大学 美国
  1992年 美国堪萨斯城 墨尔本大学 澳大利亚
  1991年 美国圣安东尼奥 斯坦福大学 美国
  1990年 美国华盛顿 奥塔哥大学 新西兰
  1989年 美国路易斯维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美国
  1988年 美国亚特兰大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1987年 美国圣路易斯 斯坦福大学 美国
  1986年 美国辛辛那提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1985年 美国新奥尔良 斯坦福大学 美国
  1984年 美国费城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
  1983年 美国墨尔本 内布拉斯加大学 美国
  1982年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 贝勒大学 美国
  1981年 美国圣路易斯 密苏里-罗拉大学 美国
  1980年 美国堪萨斯城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美国
  1979年 美国代顿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美国
  1978年 美国底特律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1977年 美国亚特兰大 密歇根州立大学 美国
ACM-ICPC竞赛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或ICPC)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

历史

    ACM-ICPC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70年,首届比赛是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举办的。当时比赛的主办方是the Alpha Chapter of the UPE Computer Science Honor Society。作为一种全新的发现和培养计算机科学顶尖学生的方式,竞赛很快得到美国和加拿大各大学的积极响应。1977年,在ACM计算机科学会议期间举办了首次总决赛,并演变成为目前的一年一届的国际性比赛,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地举办了33届。

    ACM-ICPC最初几届的参赛队伍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世界范围内的竞赛。自从ICPC等到了IBM等大型 IT公司的赞助之后,规模开始增长迅速。1997年,总共有来自560所大学的840支队伍参加了比赛,而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迅速增加到840所大学的4109支队伍,并正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持续增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ACM将ICPC的总部设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贝勒大学。

    在大赛举办的早期,冠军多为美国或加拿大的大学获得。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 俄罗斯和其它一些东欧国家的大学连夺数次冠军。来自中国大陆的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则在2002年美国夏威夷第26届和2005年上海举行的第29届全球总决赛上两夺冠军。这也是目前为止亚洲大学在该竞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赛事的竞争格局已经由最初的北美大学一枝独秀演变成目前亚欧对抗的局面。



规则简介

        ACM-ICPC以学校为单位的团体赛。每支学校的代表队可以由三名队员组成,每位队员必须是入校五年以内的在校学生,每人一生最多可以参加两次全球总决赛和四次分区预选赛。

    比赛时,每支队伍只能使用一台电脑在五个小时内编写程序解决八到十个问题。程序完成之后将会提交给赛场的裁判运行,运行的结果将及时通知参赛队伍。有趣的是,当一支队伍在正确完成一道问题后,组委会将在其位置上升起一只代表该题颜色的气球。

    最后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每道试题用时将从竞赛开始到试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为止,其间每一次提交运行结果被判错误的话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未正确解答的试题不予算入记时。例如:A、B两队都完成了两道题目,其中A队提交解答的时间分别是比赛开始后1:00和2:45,B队为1:20和2:00,但B队有一题提交了2次。这样A队的总用时为1:00+2:45=3:45而B队为1:20+2:00+0:20=3:40,所以B队总用时少而优于A队。

分区预选赛和全球总决赛

    每届ACM-ICPC由各大洲的分区预选赛和全球总决赛两个阶段组成。各分区预选赛的第一名自动获得参加全球总决赛的资格。总决赛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举行,而预选赛一般安排在前一年的九到十二月份举行。每个大学可以有多支队伍参加不同的预选赛,但最多只能有一支队伍代表这个学校参加总决赛。

    全球总决赛的冠军将获得一座奖杯。此外,成绩靠前的参赛队伍也将分别获得金牌、银牌或铜牌。

http://hi.baidu.com/%D6%EF%CF%C9 ... 604706d8f9fd4f.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94267.htm
清华大学牛人的文章:
(注:2009年清华大学代表队获得ACM世界亚军,个人认为清华也有足够实力夺冠,运气而已)

2009年ACM-ICPC全球总决赛——瑞典(楼天城*超神)

作者:楼天城
人称:楼教主(个人称呼楼主)
OJ惯用昵称:ACRush
大学:清华大学
2009年ACM-ICPC全球总决赛:以9道题目,在与第一名ac相同题目数,因罚时上森彼得森堡大学少于清华大学,屈居第二

个人感觉:我的神啊,太传奇了,final上ac9道题目。强大,膜拜,我心目中的超神...........无比仰慕

抵达瑞典的当天晚上,我们就体会到了北欧的高纬度特色,晚上十点钟时天空仍然是亮的,据当地人说,到了夏至日前后,每天太阳只落山3个小时左右。

         瑞典之旅的前两天以游玩为主,练习赛(试机)安排在第三天,练习赛前,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瑞典的第二个特点——冷。赛会要求所有选手身穿ICPC的t-shirt参加比赛,并且还强制要求最外面的一件衣服是ICPC的t-shirt。Bill大叔一如既往地热情,在露天广场讲演了30分钟,不过在近似0度的室外,虽然t-shirt内套有毛衣,但是也很难抵挡刺骨的寒风。

         练习赛过程中,我们比较低调(也可以认为是低靡),最简单的题目A在最后时刻才AC(记得后一天,一名外国选手还特地关于此事对我们表示担心,我们其实是想留下一道题目来测试)。参加这么多场ACM以来,我对练习赛有如下几点体会:

(1)     练习赛的最重要的作用——试机

练习赛往往使用特别简单的题目,选手可以选择比拼手速,看看能否排在前列。记得MobileRobot成功在东京总决赛前的练习赛排在第一;也可以不着急做题目,先花一些时间适应比赛机器环境。

(2)     练习赛中可以测试Judge的习惯

比如我们发现此次Final测试中Wrong Answer的优先级比Run Time Error高一些,不知道有没有其他队伍注意到,:P。

(3)     练习赛中可以测试一些重要参数

比如今年就有两个发现,首先,提交系统中的编译指令没有添加-O2优化;其次,提交系统的C语言运行堆栈大小是8MB。

         无论是出发前,还是在瑞典,许多同学和老师都看好Proxima,谢谢大家的关心。但是直到赛前,我们的精神状态都没有调整到最好。我由于赛前参加TopCoder个人比赛投入了大量精力,略微影响了组队比赛的感觉。另外,zzy比赛前一周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至少我能感觉得到。

         不过,赛前晚上我们休息得很好,比赛在上午10点左右拉开序幕。下面分享一下比赛的过程吧。



         13分钟,A:二分答案,然后枚举或者动态规划。1Y

         A题虽然n的范围只有8,但是如果枚举8!=40320种情况的话还是时间略微有一些紧,所以我们使用了比较稳妥的动态规划方法,这样计算量只有2^8=256。

         A成功1Y之后排在第4,当时看来起步很顺利。

         尝试了2次E,结果都是WA。

         我们都没有想到一场悲剧已经拉开序幕。E题是此次总决赛之旅的最大败笔,这个第二个开始写的题目结果是倒数第二个通过的。

         103分钟,B:枚举错误的门,通过逻辑计算判断是否满足。3Y

         这题是zzy写的,主要是由于题目很琐碎,而且我被E卡住了。在过了A后的长达100分钟左右的时间中我一直在E中苦苦挣扎,可见当时的状态真的很差。

         114分钟,F:计算几何。2Y

         这题是zzy写的,至于出错一次的原因我也不很清楚。

         121分钟,D:计算几何,判断包含4个圆的最小圆。1Y

         其实我在此次总决赛过程中,除了E题之外都挺顺利的,D题其实有很简单的算法,远比Petr提出的方法简单,至少可以从7分钟写完就可以看出来,大家自己想一下吧,:P。

         至于开D题,有一个很扯淡的原因,当时zhouyuan起身看气球的情况,发现粉色气球很多,于是他回头看了一下气球颜色和题号的对照表,便告诉我D题有很多队通过,于是我毫不犹豫就做了。结果7分钟后1Y了,志愿者送来了一只颜色很神奇的气球,太赞了!

         短暂的20分钟通过3题之后,排名已经好看了许多,好象是第3吧?但是E的阴影仍在继续,并且望不到边际。

         重写E,尝试了4次E,结果都是WA。

         其实,我们并不是面对卡题的情况而慌乱,当时我果断重写了E题,程序结构已经非常清楚了,但是仍然WA。于是,我写了一个测试程序来测试E题,但是还是找不到错误。这确实是我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我不能想象一个能通过1000组随机数据的程序提交之后的结果会是WA。于是我直接把checker放在程序里,提交之后还是错误的。

         尝试了3次C,结果都是WA。

         C题其实就是一群公式的组合,当天zzy做这种琐碎题目的状态还是不错的。不过前几次提交他漏掉了几种情况。

         实现了J的开头,由于信心不足,没有写下去。

         这件事情是很值得一提的,J题其实不是很难,只是当时E题有些苦,所以表现出信心不足。此时比赛时间大概是200分钟,我们一共卡住了2题,并且都已经陷入其中。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开新题了,就是很多队都通过了的H题和I题。

         209分钟,H:经典2-SAT问题。2Y

         H题算法很清楚,只要看到那个more than half就可以了。我仍然延续着除E题之外的好状态,大概前前后后用了10分钟就写完了H。至于为什么WA一次,原因已经不是很重要,当时我们的罚时已经大到不在意几次错误提交了。

         238分钟,I:模拟和数学题。1Y

         I题是挺复杂的模拟题,需要一点数学知识。由于I题比较复杂,写程序过程中我有些着急,但是越着急越影响速度。现在回想起来,写I题是很重要的阶段,如果I再出任何问题,则THU此次总决赛能否获得奖牌都很难说,可以说后果不堪设想。现在还清晰记得zhouyuan每过几分钟就要提醒我一下“别着急,还有很多时间”,他当时的冷静对队伍来说很重要。

         I题在封版前2分钟1Y,也随即拉开了Proxima反攻的序幕,不过确实有些晚了。

         246分钟,C:计算正八面体表面两点最短路径,分16中情况考虑。5Y

         当时我和zhouyuan正在讨论K的算法,当算法基本清楚之后,zzy突然大叫一声Yes通过了重要C题。C题的通过在当时看来很提升士气。于是我们马上做了如下分工,我实现K题的程序;zzy读E的题目描述和代码,由于zzy之前没有看过E题,所以让他重新读题可以有效防止ZSU类似的读错题的情况发生;zhouyuan先与zzy讨论E题,然后出K的数据。

         当时我们通过了7题,还有50分钟时间。在封版时,我们看过board,只有领先的ITMO通过了7题,其实只要过几分钟再刷一下board的话,就可以发现他们通过8题了,但真正致命的是,ITMO是没有过H的8题,也就是说可以认为他们已经通过了9题。

         实现K,由于没有用long long,WA了一次。

         写完K之后,我们其实是抱着试探的心态提交的,当时大概是265分钟,对于这个WA,大家没有表现任何沮丧,可能已经有些麻木了吧。不过当时达成共识的是,K的算法一定没有错,这种决心在最后时刻对一个队伍来说是很重要的。当时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也必须有这样的信心。

         270分钟,E:图论问题。7Y

         zzy读我E题的代码过程中,对某一个地方的细节表示质疑,其实他并没有发现错误。不过我脑海突然闪过了一个重要信息,发现我预处理过程中有一个地方少考虑了一种情况,修改只有提交就Yes了。

         E题的算法,其实在第一次提交的时候就已经是基本正确的了。但是至于测试程序还有checker都不能发现错误的原因是,checker和主程序使用了相同的预处理过程,而这个预处理过程写错了,而且重写前后这段处理犯了相同的错误。贯穿全场的悲剧终于结束了,但我们当时已经无力回天了。估计一下,E大概占用了120分钟时间,回想两年前同样失手与E题。

         276分钟,K:字符串问题,可以转化为动态规划和最短路问题。2Y

         K题是一道很不错的算法题,起初我们认为这题是NP-Hard的,于是想写一个BFS,不过由于E题的悲剧就忘记了。后来因祸得福,想到了正确的动态规划方法,不过当时心中还不完全确定它是正确的。不过当时zhouyuan给出了一个需要3^34步的数据,我先没有想long long的范围是否足够就改了后提交了。提交之后,我起身去厕所。5分钟后返回时,他们告知我K题过了,当时还有19分钟。

         在实现复杂的I题的时候(230分钟左右),我们肯定都没有想到最终能够达到9题之多,而且最后还有19分钟剩余。

         用随机算法尝试J,没有通过

         虽然只有19分钟,我们并没有放弃比赛,无奈之下我使用了随机算法尝试J题,不过奇迹没有发生。J题其实不是很难,算法的关键部分我们都想到了,只是由于前面E和C两题卡得实在太惨了,实在没有时间写了,如果能够多出15分钟应该足够了,或者说,对于世界冠军队来说,35分钟足够通过J题。



         记得比赛结束之后,我跑去问ITMO通过了几题,在听到“NINE”的回答之后,我已经明白自己只能接受两次亚军的命运了。我们由于卡在前期,所以罚时上是没有办法和他们比拼的。今年显示排名的方法很刺激,THU的那条bar很坚挺,不过还是没能笑到最后。

         最终,SPB ITMO同样通过9题,以罚时优势排在第一,我们又一次位居次席。纵观整场比赛,比赛中前期我们由于E题和C题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其它题目总体情况都比较顺利。对于E题的严重失误,我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在这里向Proxima和所有关心我们的同学深表歉意。



         赛后碰到复旦的吴永辉老师,他安慰我说,“这也许就是宿命”。其实,无论是赛前还是现在,我都不承认宿命的说法。其实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结果,即使在最后一刻。不过,吴永辉老师确实很了解当时我们的心情,如果最终没有做出9题,比如结果是8题排在第4,可能内心中都不会有如此的遗憾。通过9题是ACM总决赛以来之最,至少我们是“历届ACM总决赛过题最多的队伍之一”(一共有3支队伍做到过9题,除了今年的ITMO和THU之外,只有2003年巅峰时期的tomek领军的Warsaw University也通过了9题)。直到现在我们仍然难以接受通过9题而不能夺冠的事实。确实ITMO在中期的状态太好了,引用邬老师赛前的话“夺冠需要一些运气”。

         记得晚餐时碰到了Petr,他见面就直接伸出两个手指,并表示我们的ACM成绩已经完全一样了(Petr曾经在2003年和2005年两次获得ACM总决赛亚军)。我们的总决赛经历惊人得相似,包括两次总决赛都相隔2年,甚至连第一次都被Warsaw University击败都一样。



         2009-ACM/ICPC瑞典总决赛之后,我的ICPC生涯已经彻底结束了。在网络上,许多同学经常问我如下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都很难有固定的答案,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列举一下自己的体会。

         ACM团队比赛与TopCoder个人赛事相比,对个人能力提出哪些特别的要求?

         首先,我个人认为虽然ACM比赛由3人组成,但是至少应该有1名选手具有很强的个人能力,比较理想情况应该有2名选手能够做到独当一面。

         其次,3名选手对相互之间的代码风格要非常了解。在这一点上与TopCoder中的Challenge能力有些相似,相比之下ACM对此要求还高一些。

         再次,ACM比赛使用在线评测,要求选手能够对于提交的时机有正确的把握。究竟是选择早提交以提高速度,还是谨慎提交以减少罚时,一直是众多队伍需要权衡的重要问题。



         比赛结束后回到清华的几天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Tsinghua(THU)和ITMO等欧洲传统强队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对此问题,我想直截了当地指出THU问题的所在。THU与ITMO等欧洲传统强队的最大差距是:THU从参加ACM的那一时刻起就没有作夺取世界冠军的准备。

         问题要回到在THU眼中ACM的地位,关于这个问题,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觉得ACM在THU则更像是一个社团活动,或者一种娱乐项目,这一点与SJTU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并不认为不同看法之间有任何优劣,只是认为这种对待ACM的态度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成绩,虽然比赛成绩在THU的这种态度下没有任何意义。

         我内心并不反对THU的这种观点。在比赛中,我们充分享受了比赛中的乐趣,同学之间进行了很好的沟通。通过比赛,我得以认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与他们交流各方面经验。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我们没有耕耘,就很难收获世界冠军,虽然世界冠军对THU来说却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从选手的综合实力上讲,THU与ITMO等欧洲传统强队相比,其实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很难有其他学校能够每年录取15名左右的顶尖OI选手。这些OI选手在入学时各方面能力上都优于欧洲强队。但是,他们从入校之后再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大部分选手的最佳状态就是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刻。

         从平时学习和训练上讲,THU与ITMO等欧洲传统强队相比,是截然不同的角度。邬老师在平时沟通中,更像是社团主席,引导我们享受比赛中的乐趣,和选手之间沟通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THU没有像andrewzta,Petr这样的“金牌”教练,有他们的帮助能更好地做到知己知彼,平时THU训练大多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于是THU大多选手好像连“知己”都做不到。亚洲分区比赛中,THU依靠选手深厚的OI功底掩盖了这种平时积淀的差距,而总决赛中却暴露无遗。

         从赛前的训练上讲,THU与ITMO等欧洲传统强队相比,做得远远不够。记得前面提到过:直到赛前,我们的精神状态都没有调整到最好。其实直到出发前3天,我们才勉强能做到每天做一次模拟比赛,不过从社团活动的角度说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这一年,我很高兴看到OI选手中出现了ahyangyi,yuhch123,Loner等各方面极为出色的新人,他们的加盟,极大增强了清华ACM团队的实力。

         不过,比如明年,即使中国队伍占据主场之利,THU想获得世界冠军可能还需要一些重要的准备。

         首先,从我个人参加ACM已经有4年时间了,与2005年THU的ACM情况相比,这些年来,学校对于ACM的重视程度有了大幅的提高,收益已经体现在了各个方面。但如果想真正登上最高领奖台,还需要思想和态度上有充足的准备,虽然现在看来,这种态度转变在THU是否有意义还值得商榷。

         其次,从赛前训练角度上看,队伍的状态对成绩影响很大。今年虽然THU有机会和Waterloo等名校合练,但是比赛的密度和强度与欧洲各队相比都相差一个档次(其实,今年的校内PK的强度是很高的)。这一点我们应该向SJTU学习。

         最后,在总决赛这种级别的比赛中,“夺冠需要一些运气”,多积攒RP吧,J。同时也预祝所有中国学校总决赛好运。
http://hi.baidu.com/csuft1/blog/ ... 0c44206159f308.html
咋没找到三哥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