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轰炸机和它的苏联兄弟图-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7:48:14
B-29:号称超级堡垒轰炸机,亦称B-29超级空中堡垒,是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桨轰炸机。主要在美军内服役的B-29,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陆军航空兵在亚洲战场的主力战略轰炸机。它不单是二次大战时各国空军中最大型的飞机,同时也是集各种新科技的先进武器。B-29的崭新设计包括有:加压机舱,中央火控、遥控机枪等等。原先B-29的设计构想是作为日间高空精确轰炸机,但在战场使用时B-29却多数在夜间出动,在低空进行燃烧轰炸。B-29是二次大战末期美军对日本城市进行焦土空袭的主力。-{向}-日本广岛及长崎投掷原子弹的任务亦是由B-29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狱火鸟”之称。二次大战结束以后,B-29仍然服役了一段颇长的时间,最后在1960年代方才完全退役。B-29的总生产量为3,900架左右。
  设计及生产
   早在美国参战以前,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便希望能够发展一种长距离战略轰炸机,应付可能需要对纳粹德国作出长程轰炸。波音公司以之前非常成功的B-17空中堡垒为蓝本,设计出划时代的XB-29,击败对手联合飞机(Consolidated)的B-32设计。1941年5月,战争阴霾日渐,美国军方决定向波音订购250架B-29,另外准备再订购250架。当时每架B-29作价600,000美元,订单总值达30亿元。(相比之下,原子弹的开发成本只为20亿美元。)作为各种飞机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高,翼展最宽、机体最长、以及速度最快的B-29,在接受订单时其实只曾作过风洞实验,尚未曾真正试飞。B-29计划因而有“30亿元赌博”之称。
  美国参战以后,波音公司被要求加快开发及生产B-29。由于B-29的规格要求亦十分严格,其设计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复杂。在时间紧迫之下,设计及生产一开始便出现严重问题。首先是B-29的发动机:莱特R-3350在当时是非常的不可靠;在作战负载下经常出现过热。首架B-29便是在出厂后两个月的一次试飞中因为引擎起火,令机翼折断而坠毁。引擎过热的问题一直困扰著所有的B-29,要到战后使用另一款引擎的的B-29D服役才彻底获得解决。此外,飞机的中央火控及遥控火炮也经常失灵。因为B-29的设计经常改动,1944年出厂的大部份B-29不是被运往前线,而是先飞到改装工场进行改装。如果不是阿诺德将军亲自过问,波音可能不会及时生产出足够的B-29。事实上,为了应付大量订单,B-29的生产分别由波音公司、贝尔飞机、马丁飞机的工厂负责。此外数以千计的承包商,包括通用汽车,负责制造各种配件。其中波音公司在堪萨斯州的B-29工厂规模最大,在当地雇用了接近三万名工人,日夜不停生产。
  但是在战场上,B-29却表现优异。去除了经常出现的引擎故障,“超级空中堡垒”可以在40,000呎以时速350英里的对空速度飞行。当时轴心国大部份战斗机都很难爬升至这种高度;就算能够,它们亦不能追上B-29的速度。地面高射炮中只有口径最大的才都射到B-29的飞行高度。B-29的作战续航距离超过3,000英里,可以连续飞行16小时。飞机首次使用了加压机舱,机员无须长时间戴上氧气罩及忍受严寒。不过B-29并非整个机体都有加压。轰炸舱因为要能够在空中打开是没有加压的。机内只有机首部份的驾驶室、和机尾后枪手使用的部份才有加压,两者之间以一条小隧道连接。
  作战
  中国及印度
  最先的作战计划,是以印度作为B-29的後方基地,使用中国西南部的前进机场,对日本展开轰炸。由于中国沿海的港口已被日本占领,由中国至印度并无陆路可通。一切补给只能以极为昂贵,经过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运来进行。首批B-29在1944年4月抵达印度,并在4月24日飞越驼峰,抵达中国四川成都专为B-29而建的机场。B-29的首次作战是1944年6月5日,98架参战的B-29中的77架成功从印度飞抵曼谷,轰炸当地的火车调度场。
  1944年6月15日,47架B29从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四国的八幡钢铁厂。这是1942年4月杜立特空袭东京以来,美军首次再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不过由于运输补给困难,加上由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运载燃料,故此B-29在中国的日子里,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计为:
  1944年7月7日(14架 B-29)
  7月29日(70架以上 B-29)
  8月10日(24架)
  8月20日(61架)
  9月8日(90架)
   9月26日(83架)
  10月25日(59架)
  11月12日(29架)
  11月21日(61架)
  12月19日(36架)
  B-29最后一次从中国起飞向日本空袭是1945年1月6日,49 架B-29参加攻击。到了1月底,B-29开始从中国撤出,重新部署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基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马里亚纳群岛
  B-29在1945年8月1日向日本33个城市投下的宣传单张,警告在之後数天将空袭所列城市。到了战争末期,B-29空袭日本几乎成为例行公事。李梅向华盛顿的报告,指被日本被击落的B-29比在训练时损失的还要少。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在1944年占据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关岛、塞班岛及天宁岛,并开始在岛上修建机场。这些机场成为美军在二次大战最後一年空袭日本的基地。群岛上的基地可以由海路轻易获得补给。1944年10月12日,首架B-29抵达塞班。首次作战是同月28日,14架B-29轰炸了特鲁克环礁。11月24日,岛上111架B-29轰炸东京。自此展开B-29对日本本土越加猛烈的空袭,一路直至战争完结方才结束。
  最初B-29轰炸日本的目标以军事及工业设施为主。B-29多数在日间从30,000呎左右高空进入,使用仪器进行精确投弹。但是日本本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气流,令这种空袭难以发挥成效。1945年初,阿诺德将军把驻在马里亚纳群岛的B-29交由寇缔斯·李梅(Curtis LeMay)指挥,希望他能加强轰炸的成效。李梅改变B-29的攻击方法,让B-29在晚间从5,000至6,000呎的低空进入日本,并且根据日本空袭中国城市的经验,使用烧燃弹对日本的城市进行大范围的地毯式焦土轰炸。李梅相信日本的战斗机在夜间不足为惧,而这个高度亦正是日本防空炮火的断层。B-29拆除尾部的机关炮,以增加2,700磅的载弹量。结果证明李梅的策略正确,3月9日晚上,334架B-29首次以新战术空袭东京。当天晚上将东京16平方英里的地区烧成平地,东京商业区63%被焚毁,失去18%的工业生产力。84,000人于当晚葬身火海,一百万人无家可归。而B-29的损失为14架。之后两星期,再有120,000日本平民死于B-29的焦土轰炸。而B-29的损失却只为20架。到了战争最后的数个月,B-29动辄以五百架编队,由P-51战斗机护卫,进行对日本城市的连续空袭。目标并且由大型城市渐转为中型城市。李梅预计,到了1945年9月,B-29每月将可向日本投下115,000吨燃烧弹,是3月首次开始燃烧轰炸时的8倍;而到了10月,B-29将开始缺乏可供轰炸的目标。不计算两次使用原子弹的袭击,在整场战争中,B-29摧毁了日本178平方里的市区,导致四十万日本人死亡,二百五十万家房被毁,九百万人流离失所。B-29的损失总共为414架。除了焦土轰炸外,B-29还对日本的航运路线进行大规模的布雷。到了战争末期,日本的海运\因航线受阻而接近瘫痪。
  至于最为人所熟识的B-29,相信是艾诺拉·盖号(Enola Gay)。1945年8月6日,艾诺拉·盖号在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小男孩"。三天之後,另一架B-29伯克之车(Bock's car)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胖子"。
  经过B-29轰炸机所搭载的水雷、燃烧弹、原子弹的连续数月攻击后,日本各大城市及工业基地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加上苏联对日本宣战,日本天皇裕仁被迫选择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
  二次大战以后至退役
  二次大战以后,B-29也曾在韩战中出动超过20,000架次,投下200,000吨的炸弹。之后随着喷气式飞机时代的来临,B-29开始退下前线。当B-36开始服役后,B-29由重型战略轰炸机改变为中型轰炸机。之后B-29多数转为执行辅助性质的工作,例如搜救,电子侦察、空中加油、气象侦察等。1950年代波音公司生产的B-47喷气式轰炸机,和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开始服役,B-29正式退下火线。
  一般规格
  乘员: 10: 机师, 副机师, 飞行工程师, 轰炸手, 领航员, 无线电员, 侧炮手(二人), 上方炮手, 尾炮手
  (向日本本土投弹时B-29的人员编制)。
  长度: 99 呎 0 吋 (30.2 米)
  翼展: 141 呎 3 吋 (43.1 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高度: 27 呎 9 吋 (8.5 米)
  翼面面积: 1736 呎² (161.3 米²)
  空载重量: 74,500 磅 (33,800 公斤)
  满载重量: 120,000 磅 (54,000 公斤)
  最高起飞重量: 133,500 磅 (60,560 公斤)
  发动机: 4× 莱特R-3350-23 超级增压星形发动机,每个 2,200 匹马力 (1600 千瓦)
 
  性能
  最高速度: 每小时 357 英里 (574 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 每小时 220 英里 (350 公里/小时)
  作战续航距离: 3,250 英里 (5,230 公里)
  运输续航距离: 5,600 英里 (9,000 公里)
  实用升限: 33,600 呎 (10,200 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爬升: 900 呎/分钟 (270 米/分钟)
  翼面负载: 69.12 磅/呎² (337 公斤/米²)
  功率/重量比: 0.073 匹/磅 (121 瓦/公斤)
  武器
  12× .50 吋口径 (12.7 mm) M2 机关枪,遥控
  1× 20 mm 口径 M2 机关炮,机尾
  20,000 磅 (9,072 公斤) 炸弹B-29:号称超级堡垒轰炸机,亦称B-29超级空中堡垒,是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桨轰炸机。主要在美军内服役的B-29,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陆军航空兵在亚洲战场的主力战略轰炸机。它不单是二次大战时各国空军中最大型的飞机,同时也是集各种新科技的先进武器。B-29的崭新设计包括有:加压机舱,中央火控、遥控机枪等等。原先B-29的设计构想是作为日间高空精确轰炸机,但在战场使用时B-29却多数在夜间出动,在低空进行燃烧轰炸。B-29是二次大战末期美军对日本城市进行焦土空袭的主力。-{向}-日本广岛及长崎投掷原子弹的任务亦是由B-29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狱火鸟”之称。二次大战结束以后,B-29仍然服役了一段颇长的时间,最后在1960年代方才完全退役。B-29的总生产量为3,900架左右。
  设计及生产
   早在美国参战以前,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便希望能够发展一种长距离战略轰炸机,应付可能需要对纳粹德国作出长程轰炸。波音公司以之前非常成功的B-17空中堡垒为蓝本,设计出划时代的XB-29,击败对手联合飞机(Consolidated)的B-32设计。1941年5月,战争阴霾日渐,美国军方决定向波音订购250架B-29,另外准备再订购250架。当时每架B-29作价600,000美元,订单总值达30亿元。(相比之下,原子弹的开发成本只为20亿美元。)作为各种飞机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高,翼展最宽、机体最长、以及速度最快的B-29,在接受订单时其实只曾作过风洞实验,尚未曾真正试飞。B-29计划因而有“30亿元赌博”之称。
  美国参战以后,波音公司被要求加快开发及生产B-29。由于B-29的规格要求亦十分严格,其设计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复杂。在时间紧迫之下,设计及生产一开始便出现严重问题。首先是B-29的发动机:莱特R-3350在当时是非常的不可靠;在作战负载下经常出现过热。首架B-29便是在出厂后两个月的一次试飞中因为引擎起火,令机翼折断而坠毁。引擎过热的问题一直困扰著所有的B-29,要到战后使用另一款引擎的的B-29D服役才彻底获得解决。此外,飞机的中央火控及遥控火炮也经常失灵。因为B-29的设计经常改动,1944年出厂的大部份B-29不是被运往前线,而是先飞到改装工场进行改装。如果不是阿诺德将军亲自过问,波音可能不会及时生产出足够的B-29。事实上,为了应付大量订单,B-29的生产分别由波音公司、贝尔飞机、马丁飞机的工厂负责。此外数以千计的承包商,包括通用汽车,负责制造各种配件。其中波音公司在堪萨斯州的B-29工厂规模最大,在当地雇用了接近三万名工人,日夜不停生产。
  但是在战场上,B-29却表现优异。去除了经常出现的引擎故障,“超级空中堡垒”可以在40,000呎以时速350英里的对空速度飞行。当时轴心国大部份战斗机都很难爬升至这种高度;就算能够,它们亦不能追上B-29的速度。地面高射炮中只有口径最大的才都射到B-29的飞行高度。B-29的作战续航距离超过3,000英里,可以连续飞行16小时。飞机首次使用了加压机舱,机员无须长时间戴上氧气罩及忍受严寒。不过B-29并非整个机体都有加压。轰炸舱因为要能够在空中打开是没有加压的。机内只有机首部份的驾驶室、和机尾后枪手使用的部份才有加压,两者之间以一条小隧道连接。
  作战
  中国及印度
  最先的作战计划,是以印度作为B-29的後方基地,使用中国西南部的前进机场,对日本展开轰炸。由于中国沿海的港口已被日本占领,由中国至印度并无陆路可通。一切补给只能以极为昂贵,经过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运来进行。首批B-29在1944年4月抵达印度,并在4月24日飞越驼峰,抵达中国四川成都专为B-29而建的机场。B-29的首次作战是1944年6月5日,98架参战的B-29中的77架成功从印度飞抵曼谷,轰炸当地的火车调度场。
  1944年6月15日,47架B29从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四国的八幡钢铁厂。这是1942年4月杜立特空袭东京以来,美军首次再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不过由于运输补给困难,加上由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运载燃料,故此B-29在中国的日子里,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计为:
  1944年7月7日(14架 B-29)
  7月29日(70架以上 B-29)
  8月10日(24架)
  8月20日(61架)
  9月8日(90架)
   9月26日(83架)
  10月25日(59架)
  11月12日(29架)
  11月21日(61架)
  12月19日(36架)
  B-29最后一次从中国起飞向日本空袭是1945年1月6日,49 架B-29参加攻击。到了1月底,B-29开始从中国撤出,重新部署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基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马里亚纳群岛
  B-29在1945年8月1日向日本33个城市投下的宣传单张,警告在之後数天将空袭所列城市。到了战争末期,B-29空袭日本几乎成为例行公事。李梅向华盛顿的报告,指被日本被击落的B-29比在训练时损失的还要少。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在1944年占据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关岛、塞班岛及天宁岛,并开始在岛上修建机场。这些机场成为美军在二次大战最後一年空袭日本的基地。群岛上的基地可以由海路轻易获得补给。1944年10月12日,首架B-29抵达塞班。首次作战是同月28日,14架B-29轰炸了特鲁克环礁。11月24日,岛上111架B-29轰炸东京。自此展开B-29对日本本土越加猛烈的空袭,一路直至战争完结方才结束。
  最初B-29轰炸日本的目标以军事及工业设施为主。B-29多数在日间从30,000呎左右高空进入,使用仪器进行精确投弹。但是日本本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气流,令这种空袭难以发挥成效。1945年初,阿诺德将军把驻在马里亚纳群岛的B-29交由寇缔斯·李梅(Curtis LeMay)指挥,希望他能加强轰炸的成效。李梅改变B-29的攻击方法,让B-29在晚间从5,000至6,000呎的低空进入日本,并且根据日本空袭中国城市的经验,使用烧燃弹对日本的城市进行大范围的地毯式焦土轰炸。李梅相信日本的战斗机在夜间不足为惧,而这个高度亦正是日本防空炮火的断层。B-29拆除尾部的机关炮,以增加2,700磅的载弹量。结果证明李梅的策略正确,3月9日晚上,334架B-29首次以新战术空袭东京。当天晚上将东京16平方英里的地区烧成平地,东京商业区63%被焚毁,失去18%的工业生产力。84,000人于当晚葬身火海,一百万人无家可归。而B-29的损失为14架。之后两星期,再有120,000日本平民死于B-29的焦土轰炸。而B-29的损失却只为20架。到了战争最后的数个月,B-29动辄以五百架编队,由P-51战斗机护卫,进行对日本城市的连续空袭。目标并且由大型城市渐转为中型城市。李梅预计,到了1945年9月,B-29每月将可向日本投下115,000吨燃烧弹,是3月首次开始燃烧轰炸时的8倍;而到了10月,B-29将开始缺乏可供轰炸的目标。不计算两次使用原子弹的袭击,在整场战争中,B-29摧毁了日本178平方里的市区,导致四十万日本人死亡,二百五十万家房被毁,九百万人流离失所。B-29的损失总共为414架。除了焦土轰炸外,B-29还对日本的航运路线进行大规模的布雷。到了战争末期,日本的海运\因航线受阻而接近瘫痪。
  至于最为人所熟识的B-29,相信是艾诺拉·盖号(Enola Gay)。1945年8月6日,艾诺拉·盖号在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小男孩"。三天之後,另一架B-29伯克之车(Bock's car)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胖子"。
  经过B-29轰炸机所搭载的水雷、燃烧弹、原子弹的连续数月攻击后,日本各大城市及工业基地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加上苏联对日本宣战,日本天皇裕仁被迫选择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
  二次大战以后至退役
  二次大战以后,B-29也曾在韩战中出动超过20,000架次,投下200,000吨的炸弹。之后随着喷气式飞机时代的来临,B-29开始退下前线。当B-36开始服役后,B-29由重型战略轰炸机改变为中型轰炸机。之后B-29多数转为执行辅助性质的工作,例如搜救,电子侦察、空中加油、气象侦察等。1950年代波音公司生产的B-47喷气式轰炸机,和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开始服役,B-29正式退下火线。
  一般规格
  乘员: 10: 机师, 副机师, 飞行工程师, 轰炸手, 领航员, 无线电员, 侧炮手(二人), 上方炮手, 尾炮手
  (向日本本土投弹时B-29的人员编制)。
  长度: 99 呎 0 吋 (30.2 米)
  翼展: 141 呎 3 吋 (43.1 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高度: 27 呎 9 吋 (8.5 米)
  翼面面积: 1736 呎² (161.3 米²)
  空载重量: 74,500 磅 (33,800 公斤)
  满载重量: 120,000 磅 (54,000 公斤)
  最高起飞重量: 133,500 磅 (60,560 公斤)
  发动机: 4× 莱特R-3350-23 超级增压星形发动机,每个 2,200 匹马力 (1600 千瓦)
 
  性能
  最高速度: 每小时 357 英里 (574 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 每小时 220 英里 (350 公里/小时)
  作战续航距离: 3,250 英里 (5,230 公里)
  运输续航距离: 5,600 英里 (9,000 公里)
  实用升限: 33,600 呎 (10,200 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爬升: 900 呎/分钟 (270 米/分钟)
  翼面负载: 69.12 磅/呎² (337 公斤/米²)
  功率/重量比: 0.073 匹/磅 (121 瓦/公斤)
  武器
  12× .50 吋口径 (12.7 mm) M2 机关枪,遥控
  1× 20 mm 口径 M2 机关炮,机尾
  20,000 磅 (9,072 公斤) 炸弹
0.jpg1.jpg2.jpg3.jpg
0.jpg1.jpg2.jpg3.jpg
0.jpg1.jpg2.jpg3.jpg
0.jpg1.jpg2.jpg3.jpg
0.jpg1.jpg2.jpg3.jpg
0.jpg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作为苏联现代战略轰炸机“开山鼻祖”的图-4可谓声名显赫。然而,许多年来,它的身世一直是个谜。直到美国空军《星条旗杂志》首次披露,秘密才大白于天下:图-4竟然是依照美国的B-29“克隆”的!
   相比较于美国,苏联也非常渴望拥有远程轰炸机。卫国战争开始后,斯大林依据租赁法案多次向美国表达希望能得到B-29,但均被美国政府拒绝,美国只愿意向苏联提供中型轰炸机、战斗机和运输机。由于技术基础薄弱,苏联一直苦于不得其门而入的境地。
  1945年6月的一天,一架苏联人从未见过的硕大无比的四引擎飞机正缓缓地盘旋在莫斯科东北郊伊兹梅诺夫”苏联海军飞行试验中心”的机场上空,机场上的许多军人感到震惊,他们一眼看出这是一架外国军用飞机,因为英文字母清晰可见,不过机翼和机身上的红五星却又说明这个庞然大物确确实实是苏联红军的战机。
  只有这架飞机上的三名苏联军人知道真相。他们分别是苏联海军头号试飞员谢苗·赖德尔和他的两名助手—— 一名副驾驶和一位机械师。赖德尔操纵的这架庞然大物稳稳当当地降落在刚刚特意加长的跑道上时,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从海参崴飞到莫斯科,横跨11个时区的特别飞行任务。
  这种飞机对于美国空军上尉霍华德·贾雷尔和他的机组成员来说却是朝夕相处的老伙伴了。1944年7月29日,苏联海参崴地区闯进了一位不速之客,它是以美国空军上尉霍华德·贾雷尔为首驾驶的一架B-29。这架“张牙舞爪”号B-29-5-BW(编号42-6256)当天从成都起飞,在执行了对驻扎在中国满洲里的日本侵略军的袭击任务后于返航途中发生故障,迫降海参崴。
  美国飞行员曾以为降落在盟国的土地上就万事大吉,很快就能把飞机修缮一新重返基地了。他们不曾想到,自己和这架轰炸机已经成为二战末期美苏微妙的政治格局中一个新的棋子。当时苏联正苦于与纳粹德军的鏖战之中,无暇顾及对日宣战,加之随着战局日渐明朗,东西方盟国阵营内部的利益纠葛趋于公开化,因此42-6256号B-29和贾雷尔机组落地后即被苏联军方扣留。降在海参崴后,贾雷尔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B-29。他和其他机组人员被关在中亚一个临时集中营里,好几个月后才被遣返回国。
  同年8月20日,另一架从成都起飞的B-29A-1-BN(42-93829)在轰炸日本八幡市(现北九州市)的过程中受损,飞往苏联实施迫降。途中飞机失控,机组跳伞,飞机坠毁在伯力以东的山区,机组人员全被苏联军方扣留。
  11月10或11日,在对九州大村市的夜间空袭中,编号42-6365的B-29受损迫降到海参崴。11月21日,42-6358因为同样原因迫降苏联。这两架飞机和机组毫不例外地再次被苏联军方扣留。
  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军方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三架向往已久且完整堪用的B-29,四个完整的机组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苏联安排所有美国机组成员于1945年1月经由德黑兰返回西方,B-29则恕不奉还。
  此后,斯大林速命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海军事务国务委员兼苏联海军司令尼古拉G·库兹涅索夫全权负责对B-29飞机的“摸底”。库兹涅索夫则挑选精通英文的苏联海军头号试飞员谢苗·赖德尔对被扣B-29进行秘密试飞。赖德尔曾经负责把大批从美国租赁来的飞机飞往前线,加上在被扣B-29上找到了好几本操纵手册,他只花了几个星期就搞明白了B-29的操纵原理。他和一群技术员一起对飞机的各个部分进行了仔细检查,然后把每个开关和系统都贴上俄语说明、1945年1月9日,赖德尔和切尔诺夫一起驾驶B-29升上了蓝天,成功地降落在罗曼诺夫卡附近的一个空军基地内。两天后,另一名试飞员马鲁诺夫也成功地试飞了B-29。
  库兹涅索夫的分析报告认为B-29上应用的诸如轻质铝合金、增压座舱、遥控炮塔、大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诺顿”轰炸指挥仪、雷达和其它所有的机载设备都远超过当时苏联的技术水平。
  1945年6月22日,苏联正式启动代号B-4的“四发动机轰炸机计划”,计划后来正式改名为“图-4计划”——即复制B-29的绝密计划。斯大林同时下令取消刚刚于1945年1月启动的远程轰炸机计划——“64计划”,任命该计划的原总工程师图波列夫为B-4计划的总工程师。整个复制计划在莫斯科郊外的中央机场内进行,因为只有这个机场才具备容得下B-29的机库。手头的三架B-29一架用于拆解测绘,一架用于参考,一架用于测试试飞。
  斯大林命令贝利亚直接监督图-4计划的进程,一切都井然有序进行着。拆下来的每个部件都要经过仔细的测量和照相以便供复制时用。拆各种仪表和控制系统时特别小心,无数的线路被一一编号,贴标签,并且记录在案。之后,这些部件才交给设计小组进行仿造。
  在图-4计划中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还有图波列夫的副手马尔科夫。这位日后成功设计出苏联第一代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图22的航空设计大师具有非凡的团结和鼓动情绪的能力。战争期间,苏联航空工业承受了巨大压力,现在它又奉命复制大约10万个按时满足质量要求的航空部件,困难很大。图波列夫让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帮助他解决协调问题。米高扬让苏联各个部以最高命令的名义下达,从而确保质量。而一旦发现部件交付拖延,部门负责人就得自己去向贝利亚解释。
  B-29的105000个部件,需要画40万份草图。美国的工艺技术也与苏联不同,如B-29的标准铝合金厚度为十六分之一英寸,苏联根本无法生产出如此薄的铝合金。图列波夫最后想方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最终,图-4的重量仅比B-29重了不到1%。 最成功的复制则是B-29的中央火控系统,这套自动化武器系统使轰炸机上的炮手能控制飞机上的任何一门航炮。图波列夫亲自主持了这一系统的仿制,结果大获成功。
  图-4并不完全是B-29的仿制品,其雷达、弹药和发动机都是苏联自己的。发动机改成ASH-73TK涡桨发动机,功率可达1.69兆瓦,动力可达2300马力,比B-29的R-3350要大,使图-4的最大航程甚至超过了B-29。
  1947年,苏联生产出了第一架图-4,同年5月首飞,图波列夫亲自挑选了三位最有名的苏联试飞员。1947年8月3日的莫斯科航空节上,3架图-4的公开亮相成了西方媒体的焦点。
  1947年8月,图-4在苏联航空节上首次公开亮相,包括西方国家驻苏联的武官应邀参观。三架图-4和一架图-70客机从300米空中飞过主席台。当这三架图-4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许多西方的武官还以为是失踪已久的美国B-29呢,这次展示成了西方媒体的头条新闻。
  1948年,图-4正式服役苏联红军,到1950年,苏联红军已经拥有9个图-4远程轰炸机团,北约给其起了个“水牛”的绰号。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已经拥有了845架该型飞机。1951年10月18日,图-4成功投掷了原子弹,成为具有战略核打击的飞机。图-4后来还发展出空中加油型,为米格-15进行空中加油。


B-29和图-4
0.jpg1.jpg
1948年图-4开始进入苏联战略空军部队服役,苏联空军真正拥有了战略轰炸能力。限于技术原因,图-4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受到自卫武器遥控装置和乘员座舱增压系统的困扰,ASh-73TK发动机的可靠性也不佳。在制造厂狠抓质量控制后,1949年初后生产的飞机改正了多数严重问题直到1949年中期,战略部队的图-4才达到全操作状态。
  1949年底之前,苏联战略部队装备了约300架图-4。除战略部队外。海军航空兵还装备了一些图-4用于远程巡逻,到1950年,苏联红军已经拥有9个图-4远程轰炸机团。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已经拥有了845架图-4。1951年10月1 8日,图-4成功投掷了原子弹,成为具有战略核打击的飞机。图-4后来还发展出空中加油型,为米格-15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美国对这种山寨B-29心存忌惮,因为它配备核武器可对美国进行单程自杀式攻击。从北约给图-4起的“公牛”绰号可略见一二,一头发怒的公牛恐怕狮虎见了都要避让三分。
  新中国也得到苏联援助的图-4(当时空军称其为杜-4,后改为图-4)。在川西剿匪平叛,西藏平叛,中印边境冲突和对抗台湾国民党空军的电子侦察机及飘空侦察气球等作战行动中发挥过作用。修改后的图-4也曾作投放“无侦-5”高空无人侦察机之用。后又将一架改为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号”。



0.jpg1.jpg2.jpg3.jpg4.jpg5.jpg6.jpg7.jpg
中国不为人知的图-4轰炸机
  提到我国空军装备的图-4轰炸机,国人很少知道它的存在,因为这个部队一直作为高度机密,不对外宣传。那是在1949年底,毛泽东主席访苏联时,斯大林答应将12架“图-4”轰炸机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政府。1953年飞机由苏联机组人员飞来石家庄移交中国部队,中国组建了独立4团来使用这批轰炸机。独 立4团共分3个大队,每大队3架飞机,另一架作为团长专机。其余两架调出作为特殊任务使用未列入该团编制。
  该机装备部队后主要任务是巡逻警戒任务,1956年为了开辟北京至西藏航线,我们用它做了首飞,为不久正式开辟至拉萨航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50年代后期,台湾国民党空军的P—2V、RB—57等电子侦察机,在夜间入 侵东南沿海骚扰,为此、我空军曾将两架图—4前下方的炮塔拆除,装上了能转360度的强光照射灯,能直照近千米内的目标。1960年12月19日夜间,拦截一架窜往张家口方向的P2V的作战中,起飞了3批图-4轰炸机。图-4几乎不太需要地面雷达引导,自己能很快地利用雷达找到目标。P2V几乎无法摆脱这种巨型战斗机的扫射,不过当时的装备实在太差,其中红外瞄准具的误差几乎达2度,并且有很重的余辉。在几个批次的开火追击中,依旧没有造成P2V致命伤。其中在这架P2V到达山东临沂上空时,遭到第三批次的图-4缠斗射击35分钟之久,强大的火力逼得P2V机组就差要弃机跳伞,但最后P2V还是逃脱。
  70年代初,老的发动机已经没有备件,我们陆续将图—4原装的阿什—7 3TK发动机拆下,改装上运8的发动机,并拆除机上的炮塔,作为电子侦察机和电 子干扰机使用。后又将一架改为空中预警机。在原“图—4”使用期间,有时亦作为运输机和执行过黄河冰坝轰炸任务。自70年代我国新的喷气式轰炸机投产并陆续装备以后,图—4也基本上失去其应有的战术作用,于1988年全部退役。目前有两架图—4作为文物收藏于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

0.jpg1.jpg2.jpg3.jpg4.jpg
中国不为人知的图-4轰炸机
  提到我国空军装备的图-4轰炸机,国人很少知道它的存在,因为这个部队一直作为高度机密,不对外宣传。那是在1949年底,毛泽东主席访苏联时,斯大林答应将12架“图-4”轰炸机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政府。1953年飞机由苏联机组人员飞来石家庄移交中国部队,中国组建了独立4团来使用这批轰炸机。独 立4团共分3个大队,每大队3架飞机,另一架作为团长专机。其余两架调出作为特殊任务使用未列入该团编制。
  该机装备部队后主要任务是巡逻警戒任务,1956年为了开辟北京至西藏航线,我们用它做了首飞,为不久正式开辟至拉萨航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50年代后期,台湾国民党空军的P—2V、RB—57等电子侦察机,在夜间入 侵东南沿海骚扰,为此、我空军曾将两架图—4前下方的炮塔拆除,装上了能转360度的强光照射灯,能直照近千米内的目标。1960年12月19日夜间,拦截一架窜往张家口方向的P2V的作战中,起飞了3批图-4轰炸机。图-4几乎不太需要地面雷达引导,自己能很快地利用雷达找到目标。P2V几乎无法摆脱这种巨型战斗机的扫射,不过当时的装备实在太差,其中红外瞄准具的误差几乎达2度,并且有很重的余辉。在几个批次的开火追击中,依旧没有造成P2V致命伤。其中在这架P2V到达山东临沂上空时,遭到第三批次的图-4缠斗射击35分钟之久,强大的火力逼得P2V机组就差要弃机跳伞,但最后P2V还是逃脱。
  70年代初,老的发动机已经没有备件,我们陆续将图—4原装的阿什—7 3TK发动机拆下,改装上运8的发动机,并拆除机上的炮塔,作为电子侦察机和电 子干扰机使用。后又将一架改为空中预警机。在原“图—4”使用期间,有时亦作为运输机和执行过黄河冰坝轰炸任务。自70年代我国新的喷气式轰炸机投产并陆续装备以后,图—4也基本上失去其应有的战术作用,于1988年全部退役。目前有两架图—4作为文物收藏于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

0.jpg1.jpg2.jpg3.jpg4.jpg
图-4轰炸机与B-29的性能对比
  名称: 图-4轰炸机
  机长:30.179米
  翼展:43.08米
  机高:8.46米
  机翼面积:161.7平米
  动力装置:4台ASh-73TK发动机,单台功率1790千瓦
  空机重量:3527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66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557千米/小时(高度10250米)
  实用升限:11201米
  最大航程:6200千米(载弹量3000千克)
  机组人员:7名
  武器:10挺12.7毫米机枪,1门20毫米或23毫米航炮,机身弹舱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
  名称:B-29轰炸机(B型)
  机长:30.18米
  翼展:43.05米
  机高:9.02米
  机翼面积:161.28平米
  动力装置:4台R-3350-79活塞发动机,单台功率1656千瓦
  空机重量:31326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636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586千米/小时(高度7620米)
  实用升限:11250米
  作战半径:2700千米
  最大航程:7780千米
  机组人员:11名
  武器:12挺12.7毫米机枪,备弹11500发;1门20毫米航炮,备弹100发。机身弹舱最大载弹量9080千克
中国不为人知的图-4轰炸机
  提到我国空军装备的图-4轰炸机,国人很少知道它的存在,因为这个部队一直作为高度机密,不对外宣传。那是在1949年底,毛泽东主席访苏联时,斯大林答应将12架“图-4”轰炸机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政府。1953年飞机由苏联机组人员飞来石家庄移交中国部队,中国组建了独立4团来使用这批轰炸机。独 立4团共分3个大队,每大队3架飞机,另一架作为团长专机。其余两架调出作为特殊任务使用未列入该团编制。
  该机装备部队后主要任务是巡逻警戒任务,1956年为了开辟北京至西藏航线,我们用它做了首飞,为不久正式开辟至拉萨航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50年代后期,台湾国民党空军的P—2V、RB—57等电子侦察机,在夜间入 侵东南沿海骚扰,为此、我空军曾将两架图—4前下方的炮塔拆除,装上了能转360度的强光照射灯,能直照近千米内的目标。1960年12月19日夜间,拦截一架窜往张家口方向的P2V的作战中,起飞了3批图-4轰炸机。图-4几乎不太需要地面雷达引导,自己能很快地利用雷达找到目标。P2V几乎无法摆脱这种巨型战斗机的扫射,不过当时的装备实在太差,其中红外瞄准具的误差几乎达2度,并且有很重的余辉。在几个批次的开火追击中,依旧没有造成P2V致命伤。其中在这架P2V到达山东临沂上空时,遭到第三批次的图-4缠斗射击35分钟之久,强大的火力逼得P2V机组就差要弃机跳伞,但最后P2V还是逃脱。
  70年代初,老的发动机已经没有备件,我们陆续将图—4原装的阿什—7 3TK发动机拆下,改装上运8的发动机,并拆除机上的炮塔,作为电子侦察机和电 子干扰机使用。后又将一架改为空中预警机。在原“图—4”使用期间,有时亦作为运输机和执行过黄河冰坝轰炸任务。自70年代我国新的喷气式轰炸机投产并陆续装备以后,图—4也基本上失去其应有的战术作用,于1988年全部退役。目前有两架图—4作为文物收藏于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
我国的图-4和空警一号
0.jpg1.jpg2.jpg3.jpg4.jpg
提到我国空军装备的图-4轰炸机,国人很少知道它的存在,因为这个部队一直作为高度机密,不对外宣传。那是在1949年底,毛泽东主席访苏联时,斯大林答应将12架“图-4”轰炸机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政府(也有资料称是以高价买的)。1953年飞机由苏联机组人员飞来石家庄移交中国部队,中国组建了独立4团来使用这批轰炸机。独 立4团共分3个大队,每大队3架飞机,另一架作为团长专机。其余两架调出作为特殊任务使用未列入该团编制。
  该机装备部队后主要任务是巡逻警戒任务,1956年为了开辟北京至西藏航线,我们用它做了首飞,为不久正式开辟至拉萨航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50年代后期,台湾国民党空军的P—2V、RB—57等电子侦察机,在夜间入 侵东南沿海骚扰,为此、我空军曾将两架图—4前下方的炮塔拆除,装上了能转360度的强光照射灯,能直照近千米内的目标。1960年12月19日夜间,拦截一架窜往张家口方向的P2V的作战中,起飞了3批图-4轰炸机。图-4几乎不太需要地面雷达引导,自己能很快地利用雷达找到目标。P2V几乎无法摆脱这种巨型战斗机的扫射,不过当时的装备实在太差,其中红外瞄准具的误差几乎达2度,并且有很重的余辉。在几个批次的开火追击中,依旧没有造成P2V致命伤。其中在这架P2V到达山东临沂上空时,遭到第三批次的图-4缠斗射击35分钟之久,强大的火力逼得P2V机组就差要弃机跳伞,但最后P2V还是逃脱。
  70年代初,老的发动机已经没有备件,我们陆续将图—4原装的阿什—7 3TK发动机拆下,改装上运8的发动机,并拆除机上的炮塔,作为电子侦察机和电 子干扰机使用。后又将一架改为空中预警机。在原“图—4”使用期间,有时亦作为运输机和执行过黄河冰坝轰炸任务。自70年代我国新的喷气式轰炸机投产并陆续装备以后,图—4也基本上失去其应有的战术作用,于1988年全部退役。目前有两架图—4作为文物收藏于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
5.jpg6.jpg7.jpg8.jpg9.jpg
关于中国这段来龙去脉在《兵器》上刊登过的,还差点搞定了外逃的达赖。但飞机的来源不是像百度上说的是毛访苏时斯大林送的,而是我们高价买的。
10.jpg11.jpg12.jpg13.jpg14.jpg15.jpg
Tu-4的自卫火力属于强力型的.
菜菜问一句:当时我们要是自己能仿制图-4,现在也该有大型战略轰炸机了吧
我是打捞帖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