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女大学生生存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10:03
<P>人民日报》

??在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以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
  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每个月生活支出在100元以下的贫困学生占28.7%
  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随着经济的波动和城市下岗失业人群的进一步加大,这个数字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她们都需要社会的关爱
  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
  
  贫困女大学生生存报告
  
  
  油多了不好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她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却只要了一份一元钱的炒粉丝。
  这还是记者在场,她吃得好一些。如果是平时,她一般都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那些菜一般都看不到油。
  她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03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她的父母很要强,在和村里的强大势力斗争不利下,他们发誓让自己的孩子成器。结果供养比孟娜大8岁的大大儿子上大专、找工作、结婚生子后,他们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庭经济还几近崩溃。
  2003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费5000元的学费,在学校住宿每年需要较1200元的住宿费。孟娜没有那么多钱,她身上只有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一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等待有钱了再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了一个勤工俭学机会。在那个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花费半个小时进行清理,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而从家里带来的钱,她基本不敢用,心里老想着欠下的学费。
  她每吨只吃一两米饭,花费0.2元钱,再加上0.6元钱的白菜或者0.8元钱的豆腐,一般一顿饭花费1元钱就已经符合自己的标准了,如果超标了就意味着她别的活动受到限制。
  孟娜的专业需要经常上机制图。进机房的费用为每个小时1元钱,每次一进去就要呆上两三个小时,这花去了他手中和吃饭一样多的钱。在记者采访她的前几天,她上机温习C语言花费了9.8元,学制图花了4元钱,她心疼不已。
  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但只有5个人的地。她的一个妹妹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好在家里人身体都健康,没有陷入到危机当中,但也的需要随时提防。
  今年家里能否替他交完所有的费用,她不清楚,只知道去年家里还可以给一点生活费,今年一分钱也没有寄来;全家9个人依靠5个人的地生活,再想多刨点东西也不现实。只有自己努力。结果就是她一方面勤工俭学,另一方面努力节约。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因为上街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太贵。化妆品从来都不敢买。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她花30元买了一双鞋。春天买了一件外套,花了19元。
  不过,孟娜并不孤独。在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其它农、林、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像他这样贫困的女大学生,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统计,就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被称为“特困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8%。
  
  千名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
  
  《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刚刚完成不久,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的霍庆川就找到媒体,希望能够尽快将这份调查报告发布出来,原因是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为这些特困女大学生作一些帮助。
  新长城项目是一个以在校特困大学生为主要帮助对象的一个公益项目,2002年9月1日启动。到2003年底,该项目累计筹集到资金925万元,帮助了特困大学生3671人,项目覆盖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21所高校。该项目的特点是,不仅仅对特困大学生提供经济上的资助,而且还精神上支持这些大学生的成长。
  一年多来,新长城发现了隐藏在大学校园深处的特困女大学生群体。人们很少注意到,也没有人专门关注过。这个群体的生存很难,至少在求学、勤工俭学和就业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我们这个社会对女性上学仍然存在偏见,很多农村女孩读了一段时间之后不能继续读下去了,这些特困女大学生就在这种偏见中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这段经历,她们的家庭难以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条件,进大学本来就不容易。”霍庆川对记者说。
  关于勤工俭学难。“社会留给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本来就不多,男生找勤工俭学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女孩子?同样在大街上,男孩子很容易就举起了勤工俭学的牌子,而女孩子则比较困难。如果女孩子找到勤工俭学机会以后,还受上班时间、路程远近等因素制约,而男孩子受这些条件限制比较少。”
  “社会用工还存在性别方面的歧视,特困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去找工作,很多用人单位一听说是女生,很容易就拒之门外。”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主任对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7月中旬,我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篇报道,写的是陕西榆林地区的考生景艳梅高考结束后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结果她的父亲不但不高兴,反而自杀了。景艳梅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上大学呢?如果我不上大学,我的父亲就不会死了。’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当时我拿着报纸整整哭了两个小时。从这个时候起,我就一直观察这个群体。”
  “今年春天,壳牌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对我说,‘你们应当关注这个群体’,我们才正式决定做这个调查。”
  今年春天开学之后的第二十天,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启动了特困女大学生调查活动。新长城发放面向学校的问卷20份,面向学生的问卷1000份。调查范围主要是在不同地域的农、林、医、师、综合等2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以及由这些学校推荐1000名。实际回收有效学校问卷14份,有效学生问卷759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0%和75.9%。
  霍庆川介绍,根据新长城的标准,“特困生”的标准是每个月的生活费支出在120元以下,贫困生”的标准是月生活费支出在180元以下。但该标准在各地因地区差异而区别较大,“比如在北京,月生活费不足300元的就算‘贫困’了”。本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是依据各地提供的标准选出来的。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她们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为100元以下的有38.1%; 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整个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很多困难。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学生中,有74.7%来自农村家庭,来自城市家庭的有25.3%。她们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贫困学生的家庭普遍存在家庭负担重且经济拮据的情况。1996年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
  大多数贫困女大学生都认为,“上大学”是她们儿时的梦想,现在终于圆了梦,有了接收良好教育、提高综合素质、锻炼适应社会能力的机会,她们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虽然她们现在生活困难,面临各种压力,她们仍然相信自己会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丝光热。
  
  逾九成月生活费不足200元,谈恋爱是奢侈品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高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调查显示,这些学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月生活费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时常陷入窘境。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助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悠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只有9.6%的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将来就业的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学费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非西部地区和西部一样贫困
  
  此次调查中,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的来自于城市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为31.7%,高于非西部地区8.9个百分点;而在非西部地区中,来自农村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为77.2%,高于西部地区。来自于西部地区的单亲家庭出身或者是孤儿的贫困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为14.1%,高于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可支付给的生活费用在100元以下的家庭所占比例为38.8%,高于西部地区2.2个百分点;父母每月可支付给的生活费用在200元以上的家庭所占比例为16.8%,低于西部地区2.2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其实际每月生活费绝大多数都在300元以下,每月的饮食支出绝大多数也都在200元以下;在个人每月学习用品支出上,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有53.2%的人花费在20元以下,而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有40.7%的人花费在20元以下,有23.6%的人花费在21元到40元。在个人每月服装支出费用上,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比例为57.9%,高于西部地区5个百分点;购买服装费用在20元以下的所占比例为26.3%,高于西部地区3.8个百分点。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在个人每月化妆品支出上,都是绝大多数人不买或者仅买价格在20元以下的化妆品。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但靠勤工助学面前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6、4.3、5.2、5.8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6、2.6、3.0、19.9个百分点。
  
  缺乏特殊资助政策
  
  
  报告指出,高校对贫困女大学生的评价都较高,认为贫困女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其学费及其它费用,她们生活俭朴,课余时间多用于勤工助学,争取少量补贴。尽管面临如此沉重的经济压力,但她们人穷志不短,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有些甚至很突出,自立、自强、上进心强,心理状况较好。相信以她们顽强的人格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
  但是,在对贫困女大学生实行资助的政策上,在调查的14所高校中,只有内蒙古大学、河海大学和同济大学设立了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特例资助政策。其中,内蒙古大学设立的是周凯旋奖学金(也叫明天女大学生奖学金),由周凯旋捐款资助,资助标准是2500元,资助年限为4年。河海大学设立的是勤学奖学金,是由女高职委员会捐款,资助标准是800元/人,每年评定1次。同济大学设立的是女大学生成才助学金,由建国基金会捐款,资助标准是5000元,资助年限是一年,资助人数是10人,但仅资助过一次。其余高校均没有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特例资助政策。
  《报告》在“结语”中担忧地说:“目前,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社会、家庭、生活和就业等多重压力,许多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充满艰辛。她们更需要来自全社会各界对她们的关注和扶持。”



  我也是一名大学生,父母也是下岗职工。最近一年由于我做了一些生意。所以手头比较宽松,我</P>
<P>希望各位看观如果有人知道一些贫苦的大学生的联系方法。请发到我的邮箱里:jytf808@263.net</P>

<P>                                                                              </P><P>人民日报》

??在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以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大学生”所做的调查,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
  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每个月生活支出在100元以下的贫困学生占28.7%
  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随着经济的波动和城市下岗失业人群的进一步加大,这个数字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她们都需要社会的关爱
  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
  
  贫困女大学生生存报告
  
  
  油多了不好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她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却只要了一份一元钱的炒粉丝。
  这还是记者在场,她吃得好一些。如果是平时,她一般都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那些菜一般都看不到油。
  她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03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她的父母很要强,在和村里的强大势力斗争不利下,他们发誓让自己的孩子成器。结果供养比孟娜大8岁的大大儿子上大专、找工作、结婚生子后,他们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庭经济还几近崩溃。
  2003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费5000元的学费,在学校住宿每年需要较1200元的住宿费。孟娜没有那么多钱,她身上只有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一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等待有钱了再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了一个勤工俭学机会。在那个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花费半个小时进行清理,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而从家里带来的钱,她基本不敢用,心里老想着欠下的学费。
  她每吨只吃一两米饭,花费0.2元钱,再加上0.6元钱的白菜或者0.8元钱的豆腐,一般一顿饭花费1元钱就已经符合自己的标准了,如果超标了就意味着她别的活动受到限制。
  孟娜的专业需要经常上机制图。进机房的费用为每个小时1元钱,每次一进去就要呆上两三个小时,这花去了他手中和吃饭一样多的钱。在记者采访她的前几天,她上机温习C语言花费了9.8元,学制图花了4元钱,她心疼不已。
  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但只有5个人的地。她的一个妹妹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好在家里人身体都健康,没有陷入到危机当中,但也的需要随时提防。
  今年家里能否替他交完所有的费用,她不清楚,只知道去年家里还可以给一点生活费,今年一分钱也没有寄来;全家9个人依靠5个人的地生活,再想多刨点东西也不现实。只有自己努力。结果就是她一方面勤工俭学,另一方面努力节约。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因为上街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太贵。化妆品从来都不敢买。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她花30元买了一双鞋。春天买了一件外套,花了19元。
  不过,孟娜并不孤独。在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其它农、林、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像他这样贫困的女大学生,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统计,就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被称为“特困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
  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8%。
  
  千名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
  
  《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刚刚完成不久,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的霍庆川就找到媒体,希望能够尽快将这份调查报告发布出来,原因是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为这些特困女大学生作一些帮助。
  新长城项目是一个以在校特困大学生为主要帮助对象的一个公益项目,2002年9月1日启动。到2003年底,该项目累计筹集到资金925万元,帮助了特困大学生3671人,项目覆盖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21所高校。该项目的特点是,不仅仅对特困大学生提供经济上的资助,而且还精神上支持这些大学生的成长。
  一年多来,新长城发现了隐藏在大学校园深处的特困女大学生群体。人们很少注意到,也没有人专门关注过。这个群体的生存很难,至少在求学、勤工俭学和就业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我们这个社会对女性上学仍然存在偏见,很多农村女孩读了一段时间之后不能继续读下去了,这些特困女大学生就在这种偏见中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这段经历,她们的家庭难以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条件,进大学本来就不容易。”霍庆川对记者说。
  关于勤工俭学难。“社会留给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本来就不多,男生找勤工俭学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女孩子?同样在大街上,男孩子很容易就举起了勤工俭学的牌子,而女孩子则比较困难。如果女孩子找到勤工俭学机会以后,还受上班时间、路程远近等因素制约,而男孩子受这些条件限制比较少。”
  “社会用工还存在性别方面的歧视,特困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去找工作,很多用人单位一听说是女生,很容易就拒之门外。”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主任对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7月中旬,我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篇报道,写的是陕西榆林地区的考生景艳梅高考结束后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结果她的父亲不但不高兴,反而自杀了。景艳梅不断地问自己:‘我为什么上大学呢?如果我不上大学,我的父亲就不会死了。’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当时我拿着报纸整整哭了两个小时。从这个时候起,我就一直观察这个群体。”
  “今年春天,壳牌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对我说,‘你们应当关注这个群体’,我们才正式决定做这个调查。”
  今年春天开学之后的第二十天,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启动了特困女大学生调查活动。新长城发放面向学校的问卷20份,面向学生的问卷1000份。调查范围主要是在不同地域的农、林、医、师、综合等2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以及由这些学校推荐1000名。实际回收有效学校问卷14份,有效学生问卷759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0%和75.9%。
  霍庆川介绍,根据新长城的标准,“特困生”的标准是每个月的生活费支出在120元以下,贫困生”的标准是月生活费支出在180元以下。但该标准在各地因地区差异而区别较大,“比如在北京,月生活费不足300元的就算‘贫困’了”。本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是依据各地提供的标准选出来的。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她们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为100元以下的有38.1%; 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整个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很多困难。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学生中,有74.7%来自农村家庭,来自城市家庭的有25.3%。她们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贫困学生的家庭普遍存在家庭负担重且经济拮据的情况。1996年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
  大多数贫困女大学生都认为,“上大学”是她们儿时的梦想,现在终于圆了梦,有了接收良好教育、提高综合素质、锻炼适应社会能力的机会,她们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虽然她们现在生活困难,面临各种压力,她们仍然相信自己会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丝光热。
  
  逾九成月生活费不足200元,谈恋爱是奢侈品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高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调查显示,这些学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月生活费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时常陷入窘境。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助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悠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只有9.6%的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将来就业的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学费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非西部地区和西部一样贫困
  
  此次调查中,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的来自于城市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为31.7%,高于非西部地区8.9个百分点;而在非西部地区中,来自农村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为77.2%,高于西部地区。来自于西部地区的单亲家庭出身或者是孤儿的贫困女大学生所占比例为14.1%,高于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可支付给的生活费用在100元以下的家庭所占比例为38.8%,高于西部地区2.2个百分点;父母每月可支付给的生活费用在200元以上的家庭所占比例为16.8%,低于西部地区2.2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其实际每月生活费绝大多数都在300元以下,每月的饮食支出绝大多数也都在200元以下;在个人每月学习用品支出上,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有53.2%的人花费在20元以下,而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有40.7%的人花费在20元以下,有23.6%的人花费在21元到40元。在个人每月服装支出费用上,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比例为57.9%,高于西部地区5个百分点;购买服装费用在20元以下的所占比例为26.3%,高于西部地区3.8个百分点。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在个人每月化妆品支出上,都是绝大多数人不买或者仅买价格在20元以下的化妆品。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但靠勤工助学面前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6、4.3、5.2、5.8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6、2.6、3.0、19.9个百分点。
  
  缺乏特殊资助政策
  
  
  报告指出,高校对贫困女大学生的评价都较高,认为贫困女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其学费及其它费用,她们生活俭朴,课余时间多用于勤工助学,争取少量补贴。尽管面临如此沉重的经济压力,但她们人穷志不短,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有些甚至很突出,自立、自强、上进心强,心理状况较好。相信以她们顽强的人格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
  但是,在对贫困女大学生实行资助的政策上,在调查的14所高校中,只有内蒙古大学、河海大学和同济大学设立了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特例资助政策。其中,内蒙古大学设立的是周凯旋奖学金(也叫明天女大学生奖学金),由周凯旋捐款资助,资助标准是2500元,资助年限为4年。河海大学设立的是勤学奖学金,是由女高职委员会捐款,资助标准是800元/人,每年评定1次。同济大学设立的是女大学生成才助学金,由建国基金会捐款,资助标准是5000元,资助年限是一年,资助人数是10人,但仅资助过一次。其余高校均没有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特例资助政策。
  《报告》在“结语”中担忧地说:“目前,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社会、家庭、生活和就业等多重压力,许多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充满艰辛。她们更需要来自全社会各界对她们的关注和扶持。”



  我也是一名大学生,父母也是下岗职工。最近一年由于我做了一些生意。所以手头比较宽松,我</P>
<P>希望各位看观如果有人知道一些贫苦的大学生的联系方法。请发到我的邮箱里:jytf808@263.net</P>

<P>                                                                              </P>
<P>可是中国还有很多地方在搞TMD形象工程,花了大量的金钱,还有TMD那么多的“好”官在“拿”着它们自以为该拿的钱!!!![em06][em06][em06]</P>
如果有人知道一些贫苦的大学生的联系方法。请发到我的邮箱里:zhaoyy123456@sina.com
<P>别说大学收费高,更高的是小学,明天我儿子就要报名读小学一年级了,要交14000元,比读个大学贵多了,别人会说为什么不就近上学,这样就不用交高费了?我也想呀,我们职工子弟学校收费是低,可是自从去年卖给私人以后,教师们心里极度不平衡,学生上学读书根本不管,我能放心让她们教吗?</P>
<P>向这些面对生存艰辛而默默奋斗的贫困女大学生致敬</P>
<P>又潜了很久了,在高校有多少所谓的贫困生是真的贫困,又有多少贫困生能拿到学校的补贴,得到学校的勤工俭学名额</P><P>社会负面很多,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现在有一思愤慨可没钱没权,等哪天有钱有权了不知道还有没有现在的这丝愤慨这丝同情,社会很悲哀,靠我们这代人从自身做起</P>
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可是有些大学生国家花了很多钱缴他们,毕业后却留学外国,替外国人服务,那又怎么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4 21:35:49编辑过]
社会现实。[em05]
<P>也许教育衰退现在就开始了。。。</P><P>   只是看不见???</P>
谁知道,贴个贴子置顶。
<P>女生上大学是为了谈恋爱?</P>
<B>以下是引用<I>特警4587</I>在2004-7-5 9:08:00的发言:</B>

<P>女生上大学是为了谈恋爱?</P>

<P>用不着装着不识人间烟火
<P>大学生到了这种生理心理年龄自然而然会想与异性接触
<P>为什么她们就不能有这个权利?!
<P>但是她们的生活却告诉她们不能去想</P>
<P>很正常嘛,一个社会,全都是富人了,那才是真的奇怪。</P><P>只希望自己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份就行了,只有自己富足了,才更有能力帮助他人。</P>
<P>其实教育产业化并没错,应该完善的是贫困学生的国家补助机制</P>
为什么每人反思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该负责
富裕才是硬道理啊,不关别的了,先把自己弄富了再说啊!
<P>中国的教育业已经沦为赚钱机器了.......................</P>
[em49][em49][em49]
教育产业化等于逼良为娼!!!
穷人是救济不完的,开始还同情,多了也就不关心了
<P>中国教育失败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