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的三年乞讨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49:47
壮年儿子身患尿毒症 六旬老母乞讨透析费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刘永晓文/图

《健康时报》 ( 2010-02-04 第01版)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703_pic_01.jpg
▲ 64岁的孙凤芝又要带儿子去乞讨透析费了。顽皮的孙子硬要坐上车去,面对镜头,他有些害羞地往父亲身上靠了靠,他可能不会看到奶奶的辛苦和父亲的无助。



【分页显示:[1] [2]】

  编者按:“母亲行乞三年,只为尿毒症儿”,2010年1月18日本报一张以此为标题的照片刊登后,引发读者广泛关注,浙江的张先生几次来电,感叹“他家儿子太可怜,母亲真伟大,我要资助他们”。

  本报记者赶赴山东,探访了这对母子,并记录下了他们生活中一幅幅“疾病无情、母爱无边”的感人场景。


  凌晨三点,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县经济开发区的吕庄村格外安静,这个有着千户人口的村庄,每天的这个时刻总有一户人家亮起了灯。

  孙凤芝做好了饭,端到儿子吕恩年床前,待他吃完后,扶着他上了三轮车,出了门。

  吕庄村靠着104国道,孙凤芝载着儿子上了国道,沿路朝西骑行。冬天的凌晨异常寒冷,凛冽的寒风拍打着娘儿俩。路上没有光亮,靠着偶尔过往的汽车车灯,孙凤芝才能勉强辨清前行的方向。

  一阵大风吹卷而来,坐在后座上的儿子盖着的被子被掀了起来,孙凤芝顺手在路边捡了几块砖,压好了被子,继续骑行,她要带着儿子在天亮的时候赶到德州。三年前,她载着儿子用四个半小时能到德州,而现在她需要骑行六个小时才能到……

  三年了,老母亲每天就在人们熟睡的时候,带着儿子出门,有时候去德州,也有时候去离家较近的陵县。天亮了,当人们开始一天生活的时候,孙凤芝也开始了一天的乞讨,用车推着儿子,沿着一条条街道挨家挨户地讨钱,直到天黑,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带儿子回家。

  她是要给儿子讨回一条命。

  2007年农历年末,儿子吕恩年肾病复发,被确诊为尿毒症,这无疑使本来就负债累累的家庭雪上加霜。

  从德州到陵县的104国道会经过一座土大桥,从这座桥向南走200多米就能来到吕庄村吕恩年的家,这是一户典型的农家院,院子里堆着干草,四间砖瓦房坐北朝南,窗户上面的遮雨棚经过十多年的风吹日晒,只剩下固定在墙上的几颗螺丝。

  吕家的堂屋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几袋粮食堆积在墙角,和所有农家房子一样,穿过堂屋之后就是吕恩年夫妇的卧室。吕恩年靠着被子躺在烧得不算热的土炕上,得病多年的他脸部浮肿发黑,孙凤芝替儿子塞了塞被子,坐在炕头上,开始向记者讲述这个家庭的故事。

  2002年,吕恩年的父亲患上了食道癌。那一年年底,儿子吕恩年和薛艳华订婚,婚后很快便有了一个儿子。儿子的完婚和孙子的出世让老父亲走得很放心。但父亲的病花了3万多,吕恩年结婚也欠了不少钱,这个靠天吃饭的农民家庭背负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还钱,孙凤芝和儿子经常一块儿去修公路的工地上找活干。2004年9月的一天,吕恩年突然感觉浑身非常累,腿、脸都肿了起来,去陵县经济开发区医院检查之后被确诊为肾炎,住院10天不见好转。之后在德州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经过两个月的住院治疗,花了几万元,儿子的病情逐渐稳定,身体渐渐好了起来。

  吕恩年的病需要在家休养,但还债心切的他,很快又去外面干活了,整日疲劳是肾病病人的大忌,但是当初家里谁都没有意识到。

  “世上没卖后悔药的啊,如果早知道这样,当初死活也不会让他出去干活还债啊!”孙凤芝说着,低下了头,掩不住的悲伤随着泪水流出。

  2007年农历年末,28岁的吕恩年肾病复发,起先是肾病综合征,过年之后的农历正月十四,他全身肿了起来,双腿发凉,吃东西就吐,这次送到医院之后,他被确诊为尿毒症,医院建议先住院治疗,再做透析维持生命。

  确诊的消息传来,全家都处在一种无助、焦虑和烦躁的状态,儿媳是最先崩溃的。

  从2002年嫁到吕家,起先是公公的病故,之后便是丈夫不断恶化的病情。媳妇要去医院照顾他,还有四亩地需要打点,此外儿子要上学、家里一堆杂务,她一有空还要去工地上搬转头,到棉花大户地里捡棉花挣取医药费。面对生活上的巨大压力,她提出了离婚。

  孙凤芝知道儿媳的不容易,“家里的事情我来干,儿子看病的钱我想办法!”就这么劝了儿媳一句之后,她就开始了忙碌。最初是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要钱乞讨,后来她卖掉了家里的摩托车,买了辆三轮车,带着儿子出去乞讨。

  此后的三年,孙凤芝每天都过着“早出不见太阳,晚归伴着月亮”的生活,三年间,儿子的透析从未间断过,儿子的生命也从最初医生口中的“活不了多久”延续到了现在。

  三年,孙凤芝的三轮车被焊接过好几次、车座换了四五个,车胎换了十多次

  孙凤芝在向记者讲述的时候,儿子吕恩年一直低头不语,而当单独面对记者的时候,吕恩年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没有老母亲,就没有我的命,但恐怕这一辈子都难以报答母亲了……”

  吕恩年得病初期,浑身肿得要命,腿脚肿胀得连鞋子都穿不下去,脸胖得变了样,体重从120斤增到150斤。由于肾脏衰竭,体内堆积了大量的待排出物质,他无法弯腰,整个胸腔好像灌满了水,憋得异常难受,没有胃口而且经常咳嗽,睡觉必须枕得很高。他整日无力地躺在床上,不愿下床走路,体质非常差,动不动就感冒。

  那时候,他觉得自己非常窝囊,整日埋怨命运对他不公平,哭了不知道多少次,还曾经想不开。母亲告诉他:“儿啊,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我有一口气,我就让你死不了。我老了,什么都不求,只要你能活着,我心甘情愿。你要是想不开寻短见的话,你对不起我,也对不起社会上那些掏钱救你的好心人。”

  “我今年30了,如果身体没有病,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对孩子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出去多挣点钱对家庭、对老婆可以更体贴,对忙碌了一辈子的老娘应该让她享享清福,但是现在却是这样”,吕恩年叹了口气,“母亲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我虽然无法为家里做出贡献,但在她眼里,我是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现在的他,不怎么咳嗽了,可以下床走一段路,每当临近透析的时候,是他最难受的时候,而刚做完透析,排出血液中10多斤重的废物之后,则是他最舒服的时刻。

  “这都是老母亲的功劳,没有她,我也活不久。”吕恩年现在每周需要做三次透析,每次透析都要200多元,母亲每天乞讨的目标就是讨够200多元。由于骑的是三轮车,还要带着儿子,她去不到很远的地方。三年间,她带着儿子跑遍了陵县和德州,陵县至少讨了三遍,德州也差不多讨了个遍了。她的那辆三轮车被焊接过好几次、车座换了四五个,车胎换了十多次。壮年儿子身患尿毒症 六旬老母乞讨透析费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刘永晓文/图

《健康时报》 ( 2010-02-04 第01版)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703_pic_01.jpg
▲ 64岁的孙凤芝又要带儿子去乞讨透析费了。顽皮的孙子硬要坐上车去,面对镜头,他有些害羞地往父亲身上靠了靠,他可能不会看到奶奶的辛苦和父亲的无助。



【分页显示:[1] [2]】

  编者按:“母亲行乞三年,只为尿毒症儿”,2010年1月18日本报一张以此为标题的照片刊登后,引发读者广泛关注,浙江的张先生几次来电,感叹“他家儿子太可怜,母亲真伟大,我要资助他们”。

  本报记者赶赴山东,探访了这对母子,并记录下了他们生活中一幅幅“疾病无情、母爱无边”的感人场景。


  凌晨三点,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县经济开发区的吕庄村格外安静,这个有着千户人口的村庄,每天的这个时刻总有一户人家亮起了灯。

  孙凤芝做好了饭,端到儿子吕恩年床前,待他吃完后,扶着他上了三轮车,出了门。

  吕庄村靠着104国道,孙凤芝载着儿子上了国道,沿路朝西骑行。冬天的凌晨异常寒冷,凛冽的寒风拍打着娘儿俩。路上没有光亮,靠着偶尔过往的汽车车灯,孙凤芝才能勉强辨清前行的方向。

  一阵大风吹卷而来,坐在后座上的儿子盖着的被子被掀了起来,孙凤芝顺手在路边捡了几块砖,压好了被子,继续骑行,她要带着儿子在天亮的时候赶到德州。三年前,她载着儿子用四个半小时能到德州,而现在她需要骑行六个小时才能到……

  三年了,老母亲每天就在人们熟睡的时候,带着儿子出门,有时候去德州,也有时候去离家较近的陵县。天亮了,当人们开始一天生活的时候,孙凤芝也开始了一天的乞讨,用车推着儿子,沿着一条条街道挨家挨户地讨钱,直到天黑,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带儿子回家。

  她是要给儿子讨回一条命。

  2007年农历年末,儿子吕恩年肾病复发,被确诊为尿毒症,这无疑使本来就负债累累的家庭雪上加霜。

  从德州到陵县的104国道会经过一座土大桥,从这座桥向南走200多米就能来到吕庄村吕恩年的家,这是一户典型的农家院,院子里堆着干草,四间砖瓦房坐北朝南,窗户上面的遮雨棚经过十多年的风吹日晒,只剩下固定在墙上的几颗螺丝。

  吕家的堂屋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几袋粮食堆积在墙角,和所有农家房子一样,穿过堂屋之后就是吕恩年夫妇的卧室。吕恩年靠着被子躺在烧得不算热的土炕上,得病多年的他脸部浮肿发黑,孙凤芝替儿子塞了塞被子,坐在炕头上,开始向记者讲述这个家庭的故事。

  2002年,吕恩年的父亲患上了食道癌。那一年年底,儿子吕恩年和薛艳华订婚,婚后很快便有了一个儿子。儿子的完婚和孙子的出世让老父亲走得很放心。但父亲的病花了3万多,吕恩年结婚也欠了不少钱,这个靠天吃饭的农民家庭背负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还钱,孙凤芝和儿子经常一块儿去修公路的工地上找活干。2004年9月的一天,吕恩年突然感觉浑身非常累,腿、脸都肿了起来,去陵县经济开发区医院检查之后被确诊为肾炎,住院10天不见好转。之后在德州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经过两个月的住院治疗,花了几万元,儿子的病情逐渐稳定,身体渐渐好了起来。

  吕恩年的病需要在家休养,但还债心切的他,很快又去外面干活了,整日疲劳是肾病病人的大忌,但是当初家里谁都没有意识到。

  “世上没卖后悔药的啊,如果早知道这样,当初死活也不会让他出去干活还债啊!”孙凤芝说着,低下了头,掩不住的悲伤随着泪水流出。

  2007年农历年末,28岁的吕恩年肾病复发,起先是肾病综合征,过年之后的农历正月十四,他全身肿了起来,双腿发凉,吃东西就吐,这次送到医院之后,他被确诊为尿毒症,医院建议先住院治疗,再做透析维持生命。

  确诊的消息传来,全家都处在一种无助、焦虑和烦躁的状态,儿媳是最先崩溃的。

  从2002年嫁到吕家,起先是公公的病故,之后便是丈夫不断恶化的病情。媳妇要去医院照顾他,还有四亩地需要打点,此外儿子要上学、家里一堆杂务,她一有空还要去工地上搬转头,到棉花大户地里捡棉花挣取医药费。面对生活上的巨大压力,她提出了离婚。

  孙凤芝知道儿媳的不容易,“家里的事情我来干,儿子看病的钱我想办法!”就这么劝了儿媳一句之后,她就开始了忙碌。最初是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要钱乞讨,后来她卖掉了家里的摩托车,买了辆三轮车,带着儿子出去乞讨。

  此后的三年,孙凤芝每天都过着“早出不见太阳,晚归伴着月亮”的生活,三年间,儿子的透析从未间断过,儿子的生命也从最初医生口中的“活不了多久”延续到了现在。

  三年,孙凤芝的三轮车被焊接过好几次、车座换了四五个,车胎换了十多次

  孙凤芝在向记者讲述的时候,儿子吕恩年一直低头不语,而当单独面对记者的时候,吕恩年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没有老母亲,就没有我的命,但恐怕这一辈子都难以报答母亲了……”

  吕恩年得病初期,浑身肿得要命,腿脚肿胀得连鞋子都穿不下去,脸胖得变了样,体重从120斤增到150斤。由于肾脏衰竭,体内堆积了大量的待排出物质,他无法弯腰,整个胸腔好像灌满了水,憋得异常难受,没有胃口而且经常咳嗽,睡觉必须枕得很高。他整日无力地躺在床上,不愿下床走路,体质非常差,动不动就感冒。

  那时候,他觉得自己非常窝囊,整日埋怨命运对他不公平,哭了不知道多少次,还曾经想不开。母亲告诉他:“儿啊,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我有一口气,我就让你死不了。我老了,什么都不求,只要你能活着,我心甘情愿。你要是想不开寻短见的话,你对不起我,也对不起社会上那些掏钱救你的好心人。”

  “我今年30了,如果身体没有病,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对孩子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出去多挣点钱对家庭、对老婆可以更体贴,对忙碌了一辈子的老娘应该让她享享清福,但是现在却是这样”,吕恩年叹了口气,“母亲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我虽然无法为家里做出贡献,但在她眼里,我是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现在的他,不怎么咳嗽了,可以下床走一段路,每当临近透析的时候,是他最难受的时候,而刚做完透析,排出血液中10多斤重的废物之后,则是他最舒服的时刻。

  “这都是老母亲的功劳,没有她,我也活不久。”吕恩年现在每周需要做三次透析,每次透析都要200多元,母亲每天乞讨的目标就是讨够200多元。由于骑的是三轮车,还要带着儿子,她去不到很远的地方。三年间,她带着儿子跑遍了陵县和德州,陵县至少讨了三遍,德州也差不多讨了个遍了。她的那辆三轮车被焊接过好几次、车座换了四五个,车胎换了十多次。
 在吕恩年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个要强、爱面子的人,她最爱说“吃得委屈那是福气”,这么多年来,任劳任怨地为这个家付出。“有一年忙农活,村里人都很忙,望着堆在地里的玉米棒子,我娘没有让别人帮忙,她骑着三轮车一趟一趟地往家里运,不知道运了多久,全部运了回来。”

  但是,儿子的病让孙凤芝没了性格,丢下了自己的面子。


  吕恩年每天坐在母亲的车上,跟着母亲乞讨,会有人对年迈的老母亲说:“你这个老太太年纪这么大了,干点什么不好,非领着自己儿子出来骗钱!”孙凤芝耳背,但更多时候她也能听见,当着儿子的面就装成没听见,低着头不作声,默默推车离开。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吕恩年心如刀割。

  后来在一家铝合金店店主的建议下,孙凤芝托人做了一个牌子,除了写上乞讨的理由,还写上了几个核实电话,其中有他们曾经治病的医院,也有帮助过他们的电台和志愿者委员会,“这样一来,好多人就知道我们不是骗人的了”。

  有的人给1分、2分的硬币,孙凤芝也攒着,因为儿子的透析费就是靠这一分一毛积攒起来的

  孙凤芝只有1米5的身高,耳朵有点背,常人说话要对着她耳朵抬高音调。她很不好意思地领着记者进了自己的屋,“啥都没有,就一张床”。

  她的屋子和儿子的屋子比起来,更为简陋、破旧,虽然也是土炕,但从来不烧。床角放着一个大纸箱,里面都是别人给的衣服,屋里有个老式挂钟。当被问到三年了,天天这么跑,是否感到累的时候,她沉默了,屋里只有钟摆晃来晃去的声音,突然,她蹦出了一句话:“累,能不累吗?不累,为了俺儿,为了这个家,我不累!”

  每次出去到了一户人家,孙凤芝总是一副笑脸,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求于人,不能对着别人哭,但是每当晚上回到家中,躺在床上,她经常独自流泪,因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儿子的生命靠着自己的乞讨能够维持,但自己都六十多岁了,还能跑几年呢,万一她跑不动了,儿子怎么办?

  沿着一条条街道,挨家挨户敲门乞讨,有时候对方从门缝里递出来一毛钱,她也接着。很多人听了她的诉说,问她给多少,她总是告诉对方,你们有多给我多点,有少给我少点,我不能说要多少,一毛也不嫌少。每逢周末的时候,小孙子也会跟着出去,有的人给1分、2分的硬币,不懂事的小孙子接过来随手就扔了,但是孙凤芝还是捡回来攒着,因为儿子的透析费就是靠这一分一毛积攒起来的。

  2007年11月下旬的一天,孙凤芝载着儿子骑到陵县纺纱厂,一辆疾速驶来的摩托车将她俩撞翻在地,三轮车被撞得严重变形,孙凤芝胸部受伤被送进了医院。在医院住了五天,花去了三四千块钱,而肇事者伤得更重,家里也拿不出多少钱来,只赔偿了两千多。孙凤芝没有过分纠缠,立即出院,在家养了一段时间,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为儿乞讨的路。

  车祸之后,孙凤芝的身体每况愈下,体重从120斤降到了80多斤,经常腿疼、胸口闷,她屋里的桌子上摆着几瓶药,她早上出门吃一次,晚上回来再吃一次。

  吕恩年的小叔吕洪营说:“看到我嫂子为了家庭跑了这么多路,有时候真是在心里流泪,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愿意过来看望他们,看到以后就难受,老嫂子嫁过来,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在我眼里,她真是最伟大的母亲。”

  “换肾,再困难也要试试,只要有希望就要试。”

  2010年1月20日上午,孙凤芝带着儿子到陵县中医院做透析。

  这一天,北方开始大范围降温,陵县下起了大雪,刮着大风。风雪中,骑行更加艰难,到了医院,孙凤芝已是满头大汗。儿子每次透析都要四个多小时,安置好儿子之后,她又骑车去乞讨了。

  陵县中医院透析病房的于大夫说:因为尿毒症已经引起心脏的器质性病变,2009年5月1日,吕恩年转到中医院之后,每周必须做三次透析,否则心脏就会出现问题。“所有由肾病引起的并发症在吕恩年身上都有:肾性高血压、心脏供血不足、肾性骨病、肾性贫血、尿毒性肺病、心肌病……由于在做血液透析的同时无法按时按量吃药保护其他脏器,日常营养也跟不上,吕恩年现在只能被动地维持生命。”   孙凤芝听说换肾可以挽救尿毒症患者,就一心要给儿子换肾。

  “老娘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本来我就没法尽孝道,如果换肾让她有个三长两短,我会一辈子愧疚的。”吕恩年说。医生也不建议换肾,因为母子二人没有做配型测试,而且吕恩年现在具有严重的并发症,即使配型成功,手术本身也有很大的风险。

  对孙凤芝来说,儿子和医生的说法并没有动摇她换肾的想法,她考虑更多的是钱———对于一个只能靠乞讨维持血液透析的家庭,换肾的手术费用无疑是天价。

  在吕家,只要谈到未来,孙凤芝和儿子都沉默不语。他们知道,透析只是维持着吕恩年的生命,改变不了这个家的命运。只有7岁的小孙子,顽皮地跑进跑出,成了这个家仅存的一丝生气。

  “换肾,再困难也要试一试,只要有希望,就要试试。”孙凤芝依旧坚定的语气,她数了数刚筹来的一毛、一元、十元……用山东话喃喃地说着走出了屋子。

  她的孙子坐上了炕,靠着父亲,用铅笔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吕明辉”三个字,这是他的名字。吕恩年夫妇二人看着儿子,紧锁的双眉稍微缓开了,脸上露出了些许欣慰。

  而透过窗户,孙凤芝老人正在擦拭着那辆已经骑了三年的三轮车,准备带着儿子出去,继续踏上她已经走了三年的乞讨路。

  健康时报已刊登文章:(更多内容详见www.jksb.com.cn):2009-3-30第3版《尿毒症患者的自救生活》

  敬告读者:

  有希望为孙凤芝、吕恩年一家提供帮助的热心读者,请①与健康时报联系,联系人:刘永晓,电话:010 -65369662。②与吕恩年直接联系:山东省德州市陵县经济开发区吕庄村,邮编:253500,联系电话:13869243692
每当看到这些,就想起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干什么去了{:3_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