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美国要重归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金融分业经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37:53
个人认为奥巴马这个方案才能真正解决美国的金融问题,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允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混业经营的危害性实在是太大了,AIG、花旗集团现在的惨状就是明证,只有重返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美国才能真正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否则的话,像奥巴马以前的金融拯救只是“将泰坦尼克号上的座位换了下次序”而已。个人认为奥巴马这个方案才能真正解决美国的金融问题,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允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混业经营的危害性实在是太大了,AIG、花旗集团现在的惨状就是明证,只有重返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美国才能真正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否则的话,像奥巴马以前的金融拯救只是“将泰坦尼克号上的座位换了下次序”而已。
新闻链接:

70年轮回:美国金融监管欲重返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1月26日,美国股市结束接近一周的连续下跌,道琼斯指数回稳在10200点附近。

  近一周来,搅动市场大幅不安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加强银行业监管的最新发言。

  上周四(1月21日),奥巴马在接见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后首次提出,采纳沃尔克法案,对大银行进行规模限制,将对冲基金和自营交易业务拆分出传统银行业务。

  “美国纳税人再也不能被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所绑架了”。奥巴马说。

  该法案一旦获得美国国会通过,将对美国金融市场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资本市场立刻就有反应。自1月21日起,跟踪美国金融业的SPDR XLF指数基金从15.16美元连续下跌四个交易日,1月26日收于14.02美元。花旗银行、美国银行、JP摩根、高盛等美国金融业领袖公司的股价纷纷破位下行,有些已经跌破200天支撑线。

  沃尔克方案

  “这场经济危机发端于一场金融危机。银行和金融机构们为了赚取快钱和巨额花红,而去承担巨大的、不负责任的风险。”奥巴马在上周的电视演讲中说,“虽然美国金融体系已比一年前强壮了许多,但整个金融体系仍旧在原来的监管规则下运营。与整个体系出现崩溃前的监管规划,没有什么不同。”

  奥巴马在演讲中非常严肃地指出,现在的监管规则允许公司损害他们顾客的利益;通过复杂的金融交易,将他们的风险隐藏在债务里;允许金融机构一方面做投机的交易,一方面又让纳税人担保他们,让他们又可以任意承担巨大风险,以至于整个金融体系都受到威胁。

  “当监管者都不相信监管的时候,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斯蒂格利茨在他即将出版的新书中,这样发问。

  奥巴马对该问题的回答是“沃尔克方案”(Volcker Rule)。这是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一直高调宣讲的金融业监管变革方案。

  在电视演讲中,奥巴马列出了几个未来的监管需要达到的目标:保护美国的消费者;堵住那些不受监管的衍生产品交易漏洞;准确识别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问题;确保任何一家大机构的倒闭不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

  奥巴马指出,目前众议院Barney Frank议员和参议院Chris Dodd所分别推出的法案中,中心议题是对主要金融机构的“总体风险”进行控制。

  奥巴马指出,有另外两个监管政策也需要加到方案中去:第一,银行业不能再同时运营对冲基金业务、私募股权基金(PE Fund),以及运营自营交易业务,因为这些都是用高风险追寻高回报的业务。几家大银行既享受了只给予银行业的存款保险、流动性窗口、纳税人注资等特权,又在非传统银行业务中大谋其利。但是一旦风险发生,往往非传统银行业务影响的却是整个银行;第二,银行业的规模要受限。美国的银行业,不能只有几家超大型银行,这是造成巨大系统性风险的一个原因。

  但是,奥巴马并未具体指出银行业的规模上限是多少。一个业界猜测的数字是,不能超过10%的市场份额。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我们不能再让他们胡来,再摧毁整个金融体系。”奥巴马说,“这是我们将推动这个方案成为法律的具体原因。"他用这句话结束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第一次关于金融业改革的演讲。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一度指责奥巴马总统没有意识到目前金融系统的问题犹存,目前的金融业监管改革只是“将泰坦尼克号上的座位换了下次序”。

  而奥巴马似乎是听到了他的指责,第一次抛开“医改”等较为政治性的话题,开始关注较具实质性的议题。

  回归1930年代

  事实上,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提出的方案,并无新的观点。大体来说,就是回归70年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美国大萧条之后,于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该法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就是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分开管理,限止商业银行拥有投资银行,银行家与证券经纪商必须要“分业经营”。通过这种方式,将较高风险的证券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之间建立了防火墙。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被废除,经过了20年的游说。

  美国共和党人从1980年代开始推动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终于在1999年获得投票通过。

  当时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支持下,花旗集团创始人、华尔街投资银行家桑迪韦尔和助手詹姆斯·迪蒙(Jamie Demon,现在JP摩根的董事长),推动花旗公司(CITI CORP)与旅行者集团进行合并,正式组建一个超大型的、拥有全项金融服务的集团公司——花旗集团(Citi group)

  为了让该合并合法,在花旗集团正式成立前后不久,美国国会就在华尔街强有力的持续游说下,在1999年推出了“存款机构解除监管法案”(Gramm-Leach-Bliley),使得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正式被废除。

  而这,一直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主要根源———银行业从此可以销售和交易证券产品。

  举例来说,银行业解禁以后,花旗集团从2000年开始进入CDO结构性信用产品市场。在2005-2007年间,花旗集团一手发行的结构性信用产品(CDO)高达1200亿美元,手上持有的CDO也以数百亿美元计。因此,在整个金融危机中,花旗集团因为CDO产品就至少损失250亿美元以上。

  奥巴马总统没有点名批评的,就是花旗集团这样“大到不能倒”的大型银行机构。美国联邦政府通过TARP项目(问题资产救助计划)为花旗注入的资本金达到450亿美元。正在不断分拆出售资产的花旗集团,至今仍是超大型银行机构——花旗控股依然有5470亿美元的庞大资产,花旗公司则仍有1.08万亿美元的资产。

  华尔街人士的反应

  “我认为奥巴马总统的这一项监管措施,其实是搞错了对象和目标”,美国知名的银行业分析师Bert Ely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奥巴马总统此时这样做,会引发银行业以及政治上的恐慌,其实是不妥当的。现在并不是一个可以回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时代。他这样做更多的是基于政治上的考量,而并非是基于行业监管上的考量。”

  Ely指出,在本次金融危机里,对冲基金等机构有推波助澜的成分在,但奥巴马所建议要从银行业分拆出来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以及银行业的自营交易业务,并不是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真正元凶。

  他认为,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还是美国保持过于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房地产市场泡沫过度,以及消费者过度借贷买房。

  “不论是反思过去的那场危机,还是防范未来的危机,奥巴马总统要监管的对象都是错误的。”Ely说,“立法监管对冲基金,和将对冲基金从银行集团里拆分出来,根本是两个不同的命题。”

  他还指出,限定银行规模的大小是不可行的——因为没有人知道哪个比例才是合适。实行这样的企业经营规模限制,损害的是美国金融业的全球竞争力——因为其它国家不会有这样的企业经营规模限制。

  而且现在这个时刻,美国经济正在复苏,美国银行业正是发挥对经济“供血”的重要作用的时候。这个时候对银行业进行打击,显然不是明智的。

  美国自由派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资深分析师Douglas Elliott曾担任JP摩根的投资银行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防范“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本来用意是非常正确的,但在具体操作上,如何设定一个适当的比例,对于政府来说,将是非常困难的。设得太低,会有很多的银行需要分拆。设得太高,其实现有的银行还没有成长到这么大。

  “当年救助贝尔斯登而没有救助雷曼兄弟,就已经弄得手忙脚乱。这些大银行可比这两家投资银行要大多了。”Elliott指出,“如果真这样做,最好每家单独审查。而且,自营交易是银行的一部分自身业务需求,是很难分清的。”

  不过,他认为,让整个美国金融业监管回归一部分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概念,是一件好事。“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业务,确实是可以与传统业务分离出来的。”

  他建议,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需要监管全部的金融活动,包括对冲基金;然后,针对每家大银行设定一个非常清晰的总体风险水平,来限制大金融机构过于贪婪,追求过多的风险。

【作者:王康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李毅)
国内媒体的初步回应:

想脱身?那就乖乖分拆吧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在瑞士,有一位银行家,毅然放弃了在投行的高级职位和丰厚奖金,在达沃斯附近自己经营起一家豪华滑雪板厂。打打电话便可以影响市场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曾经令他沉迷,但如今他发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更加踏实。
  就在这位银行家如今工厂所在的同一个地方,上周有另一群银行家刚刚从这里离开。他们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饱受各方的指责和施压。本以为达沃斯年会的结束也可以令他们松一口气离开这片是非之地,但这些银行家失算了。“在全球层面实施金融监管达成共识”这一年会成果告诉他们,这场“猫抓老鼠”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由于此前民主党候选人在美参议院选举中的落败,总统奥巴马和民主党国会议员为讨好选民,力挺美联储前主席伏克尔回归70年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构想。民主党人想借着打击这些民众普遍憎恨的华尔街肥佬们,为下一次大选前的捞取政绩。
  在压力面前,高盛、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巨头是不是得考虑分家或重组?美林和贝尔斯登会不会重获新生?这些金融机构的银行家们似乎对于脱身这件事毫无头绪。
  在这些名单中,高盛已经因为早一步创造了史上新高的利润而引火上身。该公司去年净利增至134亿美元,而在截至去年11月的2008财年却只有23亿美元。对于高盛来说,不管它如何降低薪酬占营收比重,力图争取一点公关成绩,都将无济于事。
  因为,愤怒的社会大众仍只看到高盛去年共付给员工162亿美元,这对一个失业率达到10%的经济体而言,可是一个大数目!而高盛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芬将获得的1亿美元红利就更令人吒舌。可惜的是,高盛依然不断在放弃与大众握手言欢的机会。日前在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公听会上,布兰克芬在众目睽睽之下为自己公司高调辩护。总统奥巴马口中“高涨的获利,可耻的奖金”俨然已经变成为高盛定制的标签。
  高盛该怎么办?恐怕只有一种可能:分拆部分事业,不管是避险基金、私募基金、资产管理事业。
  不错,公司的事业确实错综复杂,难以割舍。但面对管理层咄咄逼人的监管决心,这些金融业的巨头们如果还想着要从这场旷世监管中脱身,或许只有把高利润高风险部门乖乖分拆——将存贷款为主的商业银行业务与风险较高的投行业务划分开来,并且自觉放弃风险交易的肥肉似乎是眼前最现实、也是仅有的答案。
  再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位银行家身上,他选择放弃金融业的理由是,身在一个以金钱衡量一切的行业中,自己就像机械化养鸡场中的一只鸡,没有情感,甚至差点丧失基本的市场道德观。他说:“那种感觉真是太糟糕。”所以,为了那些信任你公司而买了股票的投资者,也为了给监管层和自己减少点麻烦,过上像滑雪板老板那样平静的生活,拆分无疑摆在银行家面前的最佳选择。
业内人士的看法:

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提出“伏尔克规例”(Volcker Rules),正式与美国金融机构正面交锋,引起华尔街大亨不满,索罗斯却鼎力支持。实际上,他对金融机构缺乏监管一事早有微词。

  “保罗·伏尔克(Paul Volcker)提的是非常珍贵的建议,那些太大而不能倒下(too big to fail)的银行不应进行坐盘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这些监管措施还完全不够,但我们是在往正确的方向走。”索罗斯说。

  索罗斯还批评“巴塞尔协定”起草者容许银行自定风险评级,结果证券的风险程度定得比贷款还要低。“对个别银行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如果所有银行都在同时出售证券,就成了系统性风险。”他因此建议政府提高证券风险级别。
CD现在实在是太搞了,本人3个回复只出来一个,新闻原文链接都要审查,未免太搞笑了:L
意料之中,O8M也就是一民粹分子而已,希望依靠对金融业的打击来拯救自己的民望
话说,在米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所谓自由派的知识分子在经济政策上却总不是那么自由主义的。参见克鲁格曼这号人
nihua 发表于 2010-2-4 10:53


    没那么简单,小奥拯救自己的民望只是不重要的一方面,重归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金融分业经营是根治美国金融问题的关键,当然也受到华尔街的强大阻力,这次是对美国一次重要考验

如果美国没能重归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那么美国迟早会爆发比这次次贷危机更严重的金融危机,并永久性地终结美国霸权
分业管理不一定比混业管理监管效果更好
能不能吸引那些大银行把资产转移到中国来呢?
呵呵,算了,请版主锁掉,就当是我无聊吧
没有用的,华尔街永远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当年安然和世通之后,审计所的咨询业务纷纷被剥离,你看看现在,基本都卷土重来了,还美其名曰Advisory。特别是DTT,基本就要转向咨询了,他的审计业务只能捡一些三大挑剩下的臭鸡蛋烂番薯。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名存实亡的标志就是花旗和旅行者合并,Citi完全是咎由自取。
谁的胳膊肘都是向里弯的,别看OBM嘴上骂得凶,那也就是做给选民们看的。现在想起来要拆解重组监管,那当初干嘛不多破产几家公司再另起炉灶?说穿了,改善一下我信,说改善了就不会产生“美国纳税人再也不能被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所绑架了”的现象了,你信吗?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更可气的是,被WALL街绑架的仅仅只是美国的纳税人吗?! 看来OBM的脑筋也不太清楚,他的言论做法后果很严重,不过对俺们的和谐复兴倒是有益得很,支持OBM{:3_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