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吨级低活化马氏体钢研制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38:40
<br /><br />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杨柯研究员和单以银研究员领导的先进钢铁结构材料课题组与国内特钢企业合作,成功完成了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hina Low Activation Martensite,CLAM)的吨级规模冶炼,吨级CLAM钢铸锭的化学成分均匀性好,达到成分设计要求。

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未来核聚变堆用先进包层结构的重要候选材料。实验室小规模冶炼的CLAM钢的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钢种的先进水平,如欧洲的Eurofer97、日本的F82H,以及美国的9Cr2WVTa等。然而未来核聚变堆中结构模块的体积大,因此需要低活化钢达到大规模的吨级冶炼,这是其最终能否应用于未来核聚变堆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欧洲和日本已实现各自钢种的吨级规模冶炼,如欧洲已成功完成了3.5吨级 Eurofer97钢的冶炼,日本也正在进行5吨级F82H钢的冶炼,其成分控制和性能水平均在不断完善中。而目前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吨级规模冶炼及其技术研究还是空白。
先进钢铁结构材料课题组自2004年以来,一直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展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制备和研究工作。相继完成了十余炉25 公斤级CLAM钢的实验室规模冶炼,在CLAM钢的主合金化元素和活化元素的控制以及钢的纯净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2006年进一步完成了 500公斤级CLAM钢的冶炼,其成分控制和力学性能均达到同期国外同类钢种的先进水平。
2009年11月,课题组与国内特钢企业成功地完成了CLAM钢的吨级规模冶炼,吨级CLAM钢铸锭的化学成分均匀性好,铸锭中对Ni、Cu、Al等活化元素均较好地控制在 0.01%以下的低水平。锻造和热处理后,钢的力学性能达到设计指标要求。目前,吨级CALM钢已被加工成各类尺寸型材(见上图),用于进行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用先进包层结构材料的模拟实验研究。
吨级CLAM钢的制备成功,使我国在核聚变堆用低活化钢方面的研究真正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大大地推动中国核聚变堆的研究进程,增强我国在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计划)研究中的竞争优势。

(引用来源: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br /><br />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杨柯研究员和单以银研究员领导的先进钢铁结构材料课题组与国内特钢企业合作,成功完成了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hina Low Activation Martensite,CLAM)的吨级规模冶炼,吨级CLAM钢铸锭的化学成分均匀性好,达到成分设计要求。

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未来核聚变堆用先进包层结构的重要候选材料。实验室小规模冶炼的CLAM钢的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钢种的先进水平,如欧洲的Eurofer97、日本的F82H,以及美国的9Cr2WVTa等。然而未来核聚变堆中结构模块的体积大,因此需要低活化钢达到大规模的吨级冶炼,这是其最终能否应用于未来核聚变堆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欧洲和日本已实现各自钢种的吨级规模冶炼,如欧洲已成功完成了3.5吨级 Eurofer97钢的冶炼,日本也正在进行5吨级F82H钢的冶炼,其成分控制和性能水平均在不断完善中。而目前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吨级规模冶炼及其技术研究还是空白。
先进钢铁结构材料课题组自2004年以来,一直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展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的制备和研究工作。相继完成了十余炉25 公斤级CLAM钢的实验室规模冶炼,在CLAM钢的主合金化元素和活化元素的控制以及钢的纯净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2006年进一步完成了 500公斤级CLAM钢的冶炼,其成分控制和力学性能均达到同期国外同类钢种的先进水平。
2009年11月,课题组与国内特钢企业成功地完成了CLAM钢的吨级规模冶炼,吨级CLAM钢铸锭的化学成分均匀性好,铸锭中对Ni、Cu、Al等活化元素均较好地控制在 0.01%以下的低水平。锻造和热处理后,钢的力学性能达到设计指标要求。目前,吨级CALM钢已被加工成各类尺寸型材(见上图),用于进行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用先进包层结构材料的模拟实验研究。
吨级CLAM钢的制备成功,使我国在核聚变堆用低活化钢方面的研究真正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大大地推动中国核聚变堆的研究进程,增强我国在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计划)研究中的竞争优势。

(引用来源: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沙发。。。。。。。。。。。。
好东西·大佬科普一下。会有些什么好
不错。。材料学又进步了1点点。。材料学可是一门大学问。。。
最近TG在基础领域突破的新闻好多啊,厚积薄发?


材料力学尺度效应研究获重大进展
单晶体外观尺寸对其孪晶变形行为影响强烈,相应材料力学性能随之变化显著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 张行勇         发布时间:2010-01-25        
http://www.cas.ac.cn/xw/kjsm/gndt/201001/t20100125_2734388.shtml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研究生余倩,在导师孙军教授、肖林教授,和该研究中心教授马恩、单智伟的悉心指导下,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李巨、丹麦瑞瑟国家实验室黄晓旭博士合作,对微小尺度金属单晶材料中的孪晶变形行为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单晶体外观尺寸对其孪晶变形行为的强烈影响,以及相应材料力学性能的显著变化。此项成果已发表在1月21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评审人对此项研究中所完成的大量首创性工作印象非常深刻,认为作者在材料力学尺度效应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伴随着微电子元器件与微机电系统(MEMS)等技术的进步,所用材料外形特征尺寸的下限也逐渐减小至亚微米甚至纳米量级,而该尺度正是材料塑性变形基本物理机制作用的空间范畴。也就是说,微纳尺度材料中,材料变形载体的特征尺度,如位错线与孪晶缺陷的特征尺度与作用空间,开始和材料的外部几何尺寸处于相似量级。比如块体钛合金中变形孪晶的尺度一般在0.1~10微米之间。当具有不同尺寸的微元器件中零部件所用材料外形几何尺寸与其相近时,孪晶是否仍然会发生、其临界条件和性能是否会随尺寸而改变等等,都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和令设计工程师们异常感兴趣的问题。

因此,作为材料开发和应用的重要步骤,如何准确测量和表征这些微小器件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成为事关其高性能设计制备与安全使用的关键性课题,也是材料科学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挑战。以前,对这一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位错的滑移行为,而对于材料的另一种重要塑性变形方式——孪晶在微小尺度材料中的成核与演化过程却鲜有报道。此外,以位错变形为主导的多晶金属材料存在一定的临界尺度。当材料的晶粒尺寸小于该特征尺度时,描述材料力学行为的经典“Hall-Petch”幂律关系,即“尺寸愈小、强度愈高”,亦将不再适用。描述孪晶变形的“Hall-Petch”幂律关系的斜率通常要比位错滑移变形的大很多,也就是说,孪晶变形应表现出更强的尺度依赖性。

文章作者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基于六方晶体结构金属孪晶、位错滑移变形的特异性,选取钛-5%铝合金单晶中以孪晶变形为主导塑性变形方式的晶体取向,利用纳米压入仪下微柱体压缩与相应的透射电镜原位定量变形表征技术,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孪晶变形在微小尺度材料中的行为规律和机理。结果发现,当外观几何尺度减小到微米量级时,与相应宏观块体材料相同,材料的塑性变形仍以孪晶切变为主,但材料的屈服强度及其塑性变形中能够承受的最大流变应力均有显著提高,分别达到其宏观值的近5倍和近8倍,表现出很强的尺度依赖性。其实验测定的“Hall-Petch”幂律关系指数接近于1,即远高于多晶的0.5。

令人惊奇的是,当晶体的外部几何尺度进一步减小到亚微米量级时,材料的塑性变形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材料尺寸的限制,孪晶变形被完全抑制,并由位错滑移变形取而代之。而发生这一转变的临界特征晶体尺寸为一微米左右(远大于多晶纳米材料强度极值对应的20纳米)。小于该临界尺寸后,“Hall-Petch”幂律关系将不再适用,而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流变应力亦呈现出一种接近于所用材料理想强度水平的“应力饱和”平台现象。这就意味着,原本块体材料由于存在晶体缺陷而无法达到的强度“天花板”——理想强度已经被触及。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转变的特征尺度是在微米向亚微米过渡的范围,即小尺度材料在微器件和微机电系统等实际应用中所用材料的重要尺度范围。由此,文中提出了与光学物理“受激辐射”效应类似的,以螺位错为媒介的孪晶变形“受激滑移”模型,得到“Hall-Petch”幂律指数的理论值为1,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并且由于仅有1%左右的位错可以作为极轴,而晶体尺寸愈小,就愈难于利用螺位错的极轴作用将两个相邻的滑移面有效地耦合在一起而形成孪晶,完美地解释了孪晶变形具有强烈的晶体尺寸效应和“尺寸愈小、强度愈高”的内在原因。

此项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微小尺度材料的力学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微电子元器件与微机电系统所用材料的性能表征评价与设计,特别是利用其强度的强烈晶体尺度效应进行微纳加工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悉,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97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外专局/教育部首批学科创新引智(“111计划”)项目的共同资助。

材料力学尺度效应研究获重大进展
单晶体外观尺寸对其孪晶变形行为影响强烈,相应材料力学性能随之变化显著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 张行勇         发布时间:2010-01-25        
http://www.cas.ac.cn/xw/kjsm/gndt/201001/t20100125_2734388.shtml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研究生余倩,在导师孙军教授、肖林教授,和该研究中心教授马恩、单智伟的悉心指导下,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李巨、丹麦瑞瑟国家实验室黄晓旭博士合作,对微小尺度金属单晶材料中的孪晶变形行为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单晶体外观尺寸对其孪晶变形行为的强烈影响,以及相应材料力学性能的显著变化。此项成果已发表在1月21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评审人对此项研究中所完成的大量首创性工作印象非常深刻,认为作者在材料力学尺度效应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伴随着微电子元器件与微机电系统(MEMS)等技术的进步,所用材料外形特征尺寸的下限也逐渐减小至亚微米甚至纳米量级,而该尺度正是材料塑性变形基本物理机制作用的空间范畴。也就是说,微纳尺度材料中,材料变形载体的特征尺度,如位错线与孪晶缺陷的特征尺度与作用空间,开始和材料的外部几何尺寸处于相似量级。比如块体钛合金中变形孪晶的尺度一般在0.1~10微米之间。当具有不同尺寸的微元器件中零部件所用材料外形几何尺寸与其相近时,孪晶是否仍然会发生、其临界条件和性能是否会随尺寸而改变等等,都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和令设计工程师们异常感兴趣的问题。

因此,作为材料开发和应用的重要步骤,如何准确测量和表征这些微小器件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成为事关其高性能设计制备与安全使用的关键性课题,也是材料科学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挑战。以前,对这一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位错的滑移行为,而对于材料的另一种重要塑性变形方式——孪晶在微小尺度材料中的成核与演化过程却鲜有报道。此外,以位错变形为主导的多晶金属材料存在一定的临界尺度。当材料的晶粒尺寸小于该特征尺度时,描述材料力学行为的经典“Hall-Petch”幂律关系,即“尺寸愈小、强度愈高”,亦将不再适用。描述孪晶变形的“Hall-Petch”幂律关系的斜率通常要比位错滑移变形的大很多,也就是说,孪晶变形应表现出更强的尺度依赖性。

文章作者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基于六方晶体结构金属孪晶、位错滑移变形的特异性,选取钛-5%铝合金单晶中以孪晶变形为主导塑性变形方式的晶体取向,利用纳米压入仪下微柱体压缩与相应的透射电镜原位定量变形表征技术,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孪晶变形在微小尺度材料中的行为规律和机理。结果发现,当外观几何尺度减小到微米量级时,与相应宏观块体材料相同,材料的塑性变形仍以孪晶切变为主,但材料的屈服强度及其塑性变形中能够承受的最大流变应力均有显著提高,分别达到其宏观值的近5倍和近8倍,表现出很强的尺度依赖性。其实验测定的“Hall-Petch”幂律关系指数接近于1,即远高于多晶的0.5。

令人惊奇的是,当晶体的外部几何尺度进一步减小到亚微米量级时,材料的塑性变形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于材料尺寸的限制,孪晶变形被完全抑制,并由位错滑移变形取而代之。而发生这一转变的临界特征晶体尺寸为一微米左右(远大于多晶纳米材料强度极值对应的20纳米)。小于该临界尺寸后,“Hall-Petch”幂律关系将不再适用,而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流变应力亦呈现出一种接近于所用材料理想强度水平的“应力饱和”平台现象。这就意味着,原本块体材料由于存在晶体缺陷而无法达到的强度“天花板”——理想强度已经被触及。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转变的特征尺度是在微米向亚微米过渡的范围,即小尺度材料在微器件和微机电系统等实际应用中所用材料的重要尺度范围。由此,文中提出了与光学物理“受激辐射”效应类似的,以螺位错为媒介的孪晶变形“受激滑移”模型,得到“Hall-Petch”幂律指数的理论值为1,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并且由于仅有1%左右的位错可以作为极轴,而晶体尺寸愈小,就愈难于利用螺位错的极轴作用将两个相邻的滑移面有效地耦合在一起而形成孪晶,完美地解释了孪晶变形具有强烈的晶体尺寸效应和“尺寸愈小、强度愈高”的内在原因。

此项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微小尺度材料的力学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微电子元器件与微机电系统所用材料的性能表征评价与设计,特别是利用其强度的强烈晶体尺度效应进行微纳加工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悉,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97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外专局/教育部首批学科创新引智(“111计划”)项目的共同资助。
透明激光陶瓷制备新工艺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文章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02-01

1月28日,由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曹永革研究员负责的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透明Nd:YAG激光陶瓷制备新工艺及其光物理过程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按照合同书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完成了合同书的各项研究任务。突破了高温条件下实现高真空的关键技术,自主研制出国内首台能够在 1800oC达到10-5Pa且高温温场均匀性小于1oC的烧结设备。利用自主研制的高性能设备,发展了制备透明陶瓷的创新工艺,成功制备出高质量 Nd:YAG激光陶瓷,激光输出功率达到了合同指标的25倍。相关研究成果申请了发明专利5件,在Appl. Phys. Lett., Nanotechnology等期刊上发表了SCI收录论文3篇,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透明激光陶瓷研发人才队伍。

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的高温高真空烧结设备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外专家认为上述研究是该领域的一项奠基性工作,是银河系结构和运动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国际合作小组成员Mark Reid博士在2008年美国天文年会上报告了这项最新结果,获得了2008年美国天文年会特别奖。国际知名媒体,如英国的BBC,卫报,美国的今日美国,泰晤士报等争相报导了该项研究工作。在我国,该研究工作被评为2008年十大天文科技进展之一和2009年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最近,贝塞尔项目又进一步得到了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巨科学工程的支持,这项大科学工程共获得超过5000小时的VLBA的观测时间,同时还获得了超过300小时的由27面直径为25米天线组成的甚大阵(VLA)和直径为110米的绿岸射电望远镜(GBT)的观测时间。也就是说在最近5-6年内, 贝塞尔项目研究人员每年将获得超过20%的VLBA观测时间,用来观测超过500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脉泽源。这是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历史上,也是世界高精度测量历史上首次对一个项目投入这么多时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后获得首批物理结果
          文章来源:高能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02-03

2月3日,北京谱仪(BESIII)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对外宣布,利用重大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上产生的1亿ψ'事例,BESIII合作组获得了首批重要物理成果, 三篇文章已分别投稿至本领域一流期刊Chinese Physics C、 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Physical Review D。值得注意的是,BESIII国际合作组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将第一篇文章投给国内杂志《中国物理 C》。为了提高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BESIII国际合作组今后会继续将一定数量的重要成果投给国内杂志。

自BEPCII/BESIII建成并投入运行以来,BESIII成功采集到一亿ψ’和两亿J/ψ事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样本。经过仔细的探测器刻度、复杂的模拟与重建软件的调试、和系统的数据分析,首批物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第一,确认了BESII实验发现的J/ψ衰变的质子反质子阈值增强现象。这个现象2003年在BESII实验的J/ψ辐射衰变过程中首次被观测到,但没有在类似的其它过程中被观测到,可能是一个特殊的新粒子:重子-反重子束缚态X(1860)。BESIII实验更清楚地确认了上述阈值增强现象。第二,在ψ(2S)衰变中测量了粲偶素家族最新发现的成员hc(1P1)粒子的产生与衰变性质,特别是在国际上首次测得了hc(1P1)粒子的宽度及其在 ψ(2S)衰变中的产率和电磁跃迁几率,对理解粲偶素物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测量了粲偶素家族的χc0与χc2粒子衰变到膺标介子对的绝对分支比,测量精度达到目前国际最好水平,这将增进对χcJ粒子的衰变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首批 BESIII物理成果的完成速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得益于BEPCII和BESIII很高的建设质量和稳定可靠的运行,大型数据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转,软件和物理分析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和 BESIII国际合作组内部的有效管理。BESIII合作组还有一批物理分析工作接近完成,下一批重要结果将会很快发表。BEPCII和BESIII目前正在运行取数,预计其科学寿命将至少长达十年。

最近TG在基础领域突破的新闻好多啊,厚积薄发?
jifengzhila 发表于 2010-2-3 17:06


随着这些年研发投入开始增加,确实成果开始增多了。
不过大众网站并不报道这些进步。而网上大批脑残正热火朝天的谩骂和嘲笑中国只会山寨,只会搞假论文假专利。
最近TG在基础领域突破的新闻好多啊,厚积薄发?
jifengzhila 发表于 2010-2-3 17:06


随着这些年研发投入开始增加,确实成果开始增多了。
不过大众网站并不报道这些进步。而网上大批脑残正热火朝天的谩骂和嘲笑中国只会山寨,只会搞假论文假专利。


其麼技術的世界1,2,3位也有小日本份, 同胞很不是味兒吧.. 還有複合材料`電腦芯片`數控机床`核電堆`

大型運載火箭等, 基礎技術研究是何等重要, 日本走在亞洲国家前頭, 不是因為日本是歐美盟友或民主国家,

韓国`印度甚至印尼也是吧, 只是人家對科技立国思想早在百年前已根深蒂固, 而中国人只着眼金錢利益, 大

量人力密集型低技術輕`重工業反而成為經濟核心, 造船拿下世界第一產量便高潮起來, 只是技術頂尖十萬

吨級豪華遊船`八十萬吨級巨型油輪甚至直升机登陸艦`航空母艦等仍是空白, 要超越小日本這個老對手還

有很長遠路要走[:a11:]

其麼技術的世界1,2,3位也有小日本份, 同胞很不是味兒吧.. 還有複合材料`電腦芯片`數控机床`核電堆`

大型運載火箭等, 基礎技術研究是何等重要, 日本走在亞洲国家前頭, 不是因為日本是歐美盟友或民主国家,

韓国`印度甚至印尼也是吧, 只是人家對科技立国思想早在百年前已根深蒂固, 而中国人只着眼金錢利益, 大

量人力密集型低技術輕`重工業反而成為經濟核心, 造船拿下世界第一產量便高潮起來, 只是技術頂尖十萬

吨級豪華遊船`八十萬吨級巨型油輪甚至直升机登陸艦`航空母艦等仍是空白, 要超越小日本這個老對手還

有很長遠路要走[:a11:]
厚积薄发?才开始,每个一二十年不会有啥成绩!
十六胡国 发表于 2010-2-3 18:31
此等小贴 教主都有兴趣拉一摊再走 不会是又屎性大发了吧{:3_79:}
现在谁吃撑了会去造80万吨油轮啊
原来日本电脑用的不是INTEL的芯片啊
希望潇声客多介绍点这方面内容。让我们多了解祖国在这方面的进步,同时带旺一下二炮版
别的行业我不清楚,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TG和小日本那个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90年代初的时候小日本在程控交换方面还比TG先进,现在都不知道被TG甩到哪里去了,在这块小日本要想赶上TG,我看永远都不可能了。
十六胡国 发表于 2010-2-3 18:31

什么也不说,只是来摸摸{:wu:}
求科普
这东东有啥特点?是化学性质特别稳定么?
小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国所有都得为,还必须有所作为。
hp_cat 发表于 2010-2-3 19:22

的确如此,但仅仅是制造和市场方面
通信理念方面,脚盆国很有自己的一套
TG的商业里的现代通信理念基本是派生和继承,且自己私有的不多
pppguest3962 发表于 2010-2-3 20:59

呵呵,头一次听到有人仰慕小日本的“通信理念”的。
小日本之所以被这些通信列强抛地好远,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年为了保护国内的大公司利益,采用闭关锁国的“通信理念”,自己搞一套,典型的岛国小民意识,结果就是越来越封闭,越来越落后,这个都是业内的共识了。

TG在核心网、软交换和干线传输已经走到了世界的第一线,华为和中兴这些骨干企业在这块积累了大量的基础专利。现在和TG在一个重量级上竞争的是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思科。至于小日本嘛,还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对手出来。
十六胡国 发表于 2010-2-3 18:31
来说一下哪国造了80万吨的油船
回复 23# fengshou


    ---------------难道没看到80万端的油轮正在教主的嘴咆里航行?:D
还不错
潇声客 发表于 3-2-2010 11:02

呵呵,头一次听到有人仰慕小日本的“通信理念”的。
小日本之所以被这些通信列强抛地好远,主要原因就 ...
hp_cat 发表于 2010-2-3 21:38


由上到下,我原文一个字眼都没倾向于仰慕,
脚盘国大部分通信技术是造成了锁国,它们国内通信市场却完全靠自己东西撑起来的,也不见得没了谁就不行,我原本想表达的原意是民用通信很有必要有完整一套自己的东西,脚盘国做到了,TG的通信行业很难,可以说没这种魄力
我也是搞通信维护的,天天跟爱立信MD110和一些三层设备,协议转换器打交道,新网建设我们这里绝对不首先考虑国产的,这没办法的事情。。。稳定性很差
呵呵,头一次听到有人仰慕小日本的“通信理念”的。
小日本之所以被这些通信列强抛地好远,主要原因就 ...
hp_cat 发表于 2010-2-3 21:38


由上到下,我原文一个字眼都没倾向于仰慕,
脚盘国大部分通信技术是造成了锁国,它们国内通信市场却完全靠自己东西撑起来的,也不见得没了谁就不行,我原本想表达的原意是民用通信很有必要有完整一套自己的东西,脚盘国做到了,TG的通信行业很难,可以说没这种魄力
我也是搞通信维护的,天天跟爱立信MD110和一些三层设备,协议转换器打交道,新网建设我们这里绝对不首先考虑国产的,这没办法的事情。。。稳定性很差

由上到下,我原文一个字眼都没倾向于仰慕,
脚盘国大部分通信技术是造成了锁国,它们国内通信市场却完全 ...
pppguest3962 发表于 2010-2-3 23:15


乖乖,BT的NGN项目都是华为的网络,现在居然还有人说国产的网络"稳定性太差"

完整的一套"自己的东西"?你知道NSN这家烂公司在日本通信市场的地位么?:D

现在的通信技术早就不是某几家公司可以独立完成的了,居然到现在还有人在幻想完整的一套"自己的东西"
由上到下,我原文一个字眼都没倾向于仰慕,
脚盘国大部分通信技术是造成了锁国,它们国内通信市场却完全 ...
pppguest3962 发表于 2010-2-3 23:15


乖乖,BT的NGN项目都是华为的网络,现在居然还有人说国产的网络"稳定性太差"

完整的一套"自己的东西"?你知道NSN这家烂公司在日本通信市场的地位么?:D

现在的通信技术早就不是某几家公司可以独立完成的了,居然到现在还有人在幻想完整的一套"自己的东西"
squallgzy 发表于 2010-2-3 23:35

哦,我在甲方和乙方都呆过,华为和中兴也经常打交道,售后维护做擦屁股的事情很清楚
华3和慧通有大批廉价的工程师可以24*7开手机,可以屁颠屁颠地赶到现场,甚至为特定对象的客户定制交换机软件,从上线试运行到终验,擦屁股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文档可以好几箱
我这里是省级网,国家大网他们重视就另外一回事了但我觉得真不是滋味。。。市场是拿到了,也达到了运行要求,但是怎么过来的,大家都清楚
pppguest3962 发表于 2010-2-3 23:45
你的意思就是英国电信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都是脑子有问题,要华为建设新网,不如你们聪明对吧?说实话,就ALU,NSN这几家的烂货,还好意思说华为?
squallgzy 发表于 2010-2-3 23:48

华为的廉价工程师很多,能为客户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个我很佩服,但华为的东西这几年逐渐好了,不过核心的东西还是不敢用
pppguest3962 发表于 2010-2-3 23:51
人家BT之类的公司用的可起劲了,真不劳你费心,华为的东西确实一般,问题是你所吹捧的ALU,NSN之流比华为更烂.不是华为强,而是对手太弱,懂了么?
squallgzy 发表于 2010-2-3 23:52

懂了,谢谢。
pppguest3962 发表于 2010-2-3 23:15


   我算是服了你了,你说的这些三层交换、协议转换都属于数通产品,和固网交换、移动交换完全是不同的产品线。华为这种公司进入数通产品也就是这几年的时间,发展非常快,这个行业思科是龙头老大,思科的头号对手也就是他的眼中钉就是华为。小日本在哪还不知道呢,我就不相信像核心路由器这样的设备小日本国内用的是自己做的。

小日本也有比TG好的地方,就是小日本估计国内没有那种“绝对不首先考虑国产”的人。
和欧洲的打交道才叫不是滋味。一个减速器能拖三个月。

我算是服了你了,你说的这些三层交换、协议转换都属于数通产品,和固网交换、移动交换完全是不同的 ...
hp_cat 发表于 2010-2-4 00:05


数通和传输都有,我们自建传输的,早期都是用华为,早期的三层网华为cisco混用(那是更痛苦的事,某厂尽在扯皮),谁用谁清楚,现在其实性能也不怎么样,我们拿了一个试点运行有自己有做比较的,呵呵,是核心设备不首先考虑国产(上面说了),出发点是少折腾,对于用户,这个出发点很正常不过了,虽然核心没用国产,但外围的都是用华为的,不要拿小日本来做偷换爱国概念和人身映射...
我个人看法还是认为国内要有自己的一套通信的东西,不止于设备和市场...
我算是服了你了,你说的这些三层交换、协议转换都属于数通产品,和固网交换、移动交换完全是不同的 ...
hp_cat 发表于 2010-2-4 00:05


数通和传输都有,我们自建传输的,早期都是用华为,早期的三层网华为cisco混用(那是更痛苦的事,某厂尽在扯皮),谁用谁清楚,现在其实性能也不怎么样,我们拿了一个试点运行有自己有做比较的,呵呵,是核心设备不首先考虑国产(上面说了),出发点是少折腾,对于用户,这个出发点很正常不过了,虽然核心没用国产,但外围的都是用华为的,不要拿小日本来做偷换爱国概念和人身映射...
我个人看法还是认为国内要有自己的一套通信的东西,不止于设备和市场...
pppguest3962 发表于 2010-2-4 00:20

相对于核心网、无线和传输,数通产品确实是华为的弱项,没办法,进入时间完,需要时间去积累。但是我们瞄准的目标是MD,跟小日本完全是没有关系。既然有人提起小日本,我总要摆摆事实。

上次碰到一个北美的做光纤干线网的公司,一个年销售额不到10亿美金的小P公司,跟我们吹说他们公司永远都不会倒闭,因为整个北美的干线网就是他们建的,你们再牛也切不进这个市场,为啥?

我就在想了,哪天我们真的跟MD掀桌子干起来了,作为那种首先不考虑国产设备的网,特别是那种在核心关键设备上没有我们自己产品的网络,我看你怎么维护。
hp_cat 发表于 2010-2-4 00:40

嗯,同意你前面华为数通市场定位的观点,
睡前回一下,凡是核心业务都有应急方案,基本做到与设备无关,只与业务有关,
简单说,就是真是没办法维护(指大楼被炸了这种情况,不是指厂商不给维护支持),按应急方案把业务恢复起来,方案重点是与特定设备无关,也就是说,真的掀桌子时候可以考虑换国产就是了,做起来不麻烦,这个人才储备是有的,不过不稳定也要忍受了。。。(笑)~
这么多年的累积,开始进入科技爆发阶段了?感觉好像还早了点吧。
jifengzhila 发表于 2010-2-3 17:06


   很多材料配方就是靠盲试一点点积累的数据库,有钱投入就能红肿,土鳖舍得花钱自然就出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