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53:15
军事谋略: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中,当人们的目光被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兵器所吸引时,我们忽然发现,美军却对中国的《孙子兵法》产生了浓厚兴趣。美军认为,在未来战争中更需要重视运用谋略。美国海军防务分析教授约翰·阿奎拉在《决战信息时代》一书中指出,“象征着蛮力的马耳斯战神应当退出历史舞台,而即将闪亮登场的是代表智慧的雅典娜女神,因为只有知识和信息才是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法宝”;“知识已经从边缘位置转到了中心位置,此时不仅是计算机数据,而且连思想、创新、价值观念、想像力、符号和意志,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析一下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现象——— 谋略的内涵和信息化战争的内涵出现了惊人的重合。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就是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来搜集、处理、存储、传递信息。简言之,赢得新的战争,关键是驾驭信息。与新的战争相一致,军事谋略所运用的全部材料,恰恰就是信息。因此,为了打赢高技术战争,我们必须发展高技术,这是没有争议的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还必须坚持思维与技术齐飞,重视谋略运用、重视谋略训练,这也正是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可以说,在新军事变革中,谋略作为运用知识和信息的集中体现,地位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谋略这个历代战争的“旧情人”,无疑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一位“君子好逑”的“新娘” 。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谋略,经过新军事变革的洗礼,正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插上科技的翅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军事谋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现在的侦察卫星可以在距地面110公里的高空拍摄到分辨率达0.3米的地面照片,“电磁探测”卫星可以广泛截取电子信息,红外探测仪能从一扇玻璃的震动“听到”室内说话的内容,计算机的使用大大拓展了人脑的功能,C4ISR系统在信息分类、分析辨别、存储、传输、处理、辅助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指挥员,一方面要善于从科技的视角审视战场,用符合科技原理的办法寻求克敌制胜的谋略;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延伸指挥员的视觉、听觉、嗅觉,帮助指挥员提高分析、综合、判断、计算、运筹和决策能力。在平时训练中,利用虚拟现实的可重复性、可修改性、可嵌入性特点,把世界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战争热点,作为虚拟环境,让指挥员在这种虚拟实践中进行模拟对抗,“从实验室中学习战争”,加快提高指挥员的谋略水平。

  ———把知识变为能力。谋略从本质上讲是知识的运用,有知才有谋、有谋才有略。但是,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重视知识的武装已经不够了,正如克劳塞维茨说过的那样,“知识必须变成能力”。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赖特在其《三位科学家和他们的上帝:寻找信息时代的意义》一书中提出一个“信息金字塔”理论,位于金字塔最庞大底层的是未经组织加工的“数据”和“事实 ”,在它之上的是经过组织后的信息,再上一层就是与信息相适应,但已精练为知识的层次,在知识的上面,也就是最上一层是“智慧”———即信息的最高境界。智慧在实践中的运用表现为能力,因此,指挥员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最重要的是研究战争规律,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规律,不懈追求和攀登“把知识变为能力”的谋略境界。

  ———变“单一的计谋”为“集成化的谋略”。近十多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使我们觅得这样的端倪:信息化战争呈现出全维性的特点,作战行动在陆、海、空、天、电以及网络和心理多维空间展开,战略、战役、战术以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斗争高度融合。这就要求指挥员,既要“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 ”,又能够敏锐地感知方方面面的战场细节。信息化战争是系统对抗,一个偶然因素、一个不起眼的疏漏,就可能会引起“蝴蝶效应”。“伊朗人质事件”就曾是美军三角洲特种部队挥之不去的阴影。1979年11月4日,伊朗扣押了66名美国外交官作为人质,要求美国交出前国王巴列维。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实施了代号 “鹰爪行动”的营救方案。由于一架直升飞机的意外故障,行动计划被迫改变。在匆忙撤退中,美军的直升机与运输机相撞,造成8人死亡,营救行动就因这样一个未曾想到的意外,遭受了失败。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的管理思想家克劳士比曾经提出一个“零缺陷”理论,后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可以说,信息化战争需要集成化的“零缺陷”谋略,指挥员必须拥有系统思维方式。

  ———追求快速高效。军事谋略需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但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谋略不仅有质量的要求,更有速度的要求。海湾战争时,美军把空中任务指令传给作战单位需要几个小时,现在只需5秒钟。美军还在“捕食者”无人侦察机上加装“地狱火”导弹,使该机集侦察、监视和火力打击于一体,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即摧毁”。美前国防部长科恩说过:“以往的哲学是大吃小,今天的哲学是快吃慢。”快速高效的谋略,从思维方式上看,需要对传统的谋略内涵进行超越。被称为美国版《孙子兵法》的《震慑与畏惧———迅速制胜之道》一书提出了一个迅速制胜理论,强调“迅速”的要素就是要具备“提供实时、可用目标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谋略,既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广泛获取各种信息,增强对战场的感知能力,还要善于对信息的检索、筛选、分配、输送进行谋划,对战场的“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增强对战场情况变化的反应能力。

  ———不断超越创新。战争有规律可循,谋略无现成答案。信息化战争是全新的战争,军事谋略首先要冲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习惯做法、权威说法等,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老一套。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成功战例无不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把握指挥信息化战争主动权更需要创造性谋略。传统的思维方式中,最容易使人们受到限制的是“二值逻辑”。面对信息时代的战争,我们必须跳出非此即彼、非对即错、非强即弱的绝对化、片面性思维模式,学会用复杂性方法评价、处理复杂事物,这也是传统军事谋略走向新阶段的重要方面。军事谋略: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中,当人们的目光被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兵器所吸引时,我们忽然发现,美军却对中国的《孙子兵法》产生了浓厚兴趣。美军认为,在未来战争中更需要重视运用谋略。美国海军防务分析教授约翰·阿奎拉在《决战信息时代》一书中指出,“象征着蛮力的马耳斯战神应当退出历史舞台,而即将闪亮登场的是代表智慧的雅典娜女神,因为只有知识和信息才是这个时代最强有力的法宝”;“知识已经从边缘位置转到了中心位置,此时不仅是计算机数据,而且连思想、创新、价值观念、想像力、符号和意志,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析一下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现象——— 谋略的内涵和信息化战争的内涵出现了惊人的重合。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就是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来搜集、处理、存储、传递信息。简言之,赢得新的战争,关键是驾驭信息。与新的战争相一致,军事谋略所运用的全部材料,恰恰就是信息。因此,为了打赢高技术战争,我们必须发展高技术,这是没有争议的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还必须坚持思维与技术齐飞,重视谋略运用、重视谋略训练,这也正是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可以说,在新军事变革中,谋略作为运用知识和信息的集中体现,地位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谋略这个历代战争的“旧情人”,无疑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一位“君子好逑”的“新娘” 。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谋略,经过新军事变革的洗礼,正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插上科技的翅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军事谋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现在的侦察卫星可以在距地面110公里的高空拍摄到分辨率达0.3米的地面照片,“电磁探测”卫星可以广泛截取电子信息,红外探测仪能从一扇玻璃的震动“听到”室内说话的内容,计算机的使用大大拓展了人脑的功能,C4ISR系统在信息分类、分析辨别、存储、传输、处理、辅助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指挥员,一方面要善于从科技的视角审视战场,用符合科技原理的办法寻求克敌制胜的谋略;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延伸指挥员的视觉、听觉、嗅觉,帮助指挥员提高分析、综合、判断、计算、运筹和决策能力。在平时训练中,利用虚拟现实的可重复性、可修改性、可嵌入性特点,把世界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战争热点,作为虚拟环境,让指挥员在这种虚拟实践中进行模拟对抗,“从实验室中学习战争”,加快提高指挥员的谋略水平。

  ———把知识变为能力。谋略从本质上讲是知识的运用,有知才有谋、有谋才有略。但是,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重视知识的武装已经不够了,正如克劳塞维茨说过的那样,“知识必须变成能力”。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赖特在其《三位科学家和他们的上帝:寻找信息时代的意义》一书中提出一个“信息金字塔”理论,位于金字塔最庞大底层的是未经组织加工的“数据”和“事实 ”,在它之上的是经过组织后的信息,再上一层就是与信息相适应,但已精练为知识的层次,在知识的上面,也就是最上一层是“智慧”———即信息的最高境界。智慧在实践中的运用表现为能力,因此,指挥员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最重要的是研究战争规律,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规律,不懈追求和攀登“把知识变为能力”的谋略境界。

  ———变“单一的计谋”为“集成化的谋略”。近十多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使我们觅得这样的端倪:信息化战争呈现出全维性的特点,作战行动在陆、海、空、天、电以及网络和心理多维空间展开,战略、战役、战术以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斗争高度融合。这就要求指挥员,既要“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 ”,又能够敏锐地感知方方面面的战场细节。信息化战争是系统对抗,一个偶然因素、一个不起眼的疏漏,就可能会引起“蝴蝶效应”。“伊朗人质事件”就曾是美军三角洲特种部队挥之不去的阴影。1979年11月4日,伊朗扣押了66名美国外交官作为人质,要求美国交出前国王巴列维。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实施了代号 “鹰爪行动”的营救方案。由于一架直升飞机的意外故障,行动计划被迫改变。在匆忙撤退中,美军的直升机与运输机相撞,造成8人死亡,营救行动就因这样一个未曾想到的意外,遭受了失败。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的管理思想家克劳士比曾经提出一个“零缺陷”理论,后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可以说,信息化战争需要集成化的“零缺陷”谋略,指挥员必须拥有系统思维方式。

  ———追求快速高效。军事谋略需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但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谋略不仅有质量的要求,更有速度的要求。海湾战争时,美军把空中任务指令传给作战单位需要几个小时,现在只需5秒钟。美军还在“捕食者”无人侦察机上加装“地狱火”导弹,使该机集侦察、监视和火力打击于一体,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即摧毁”。美前国防部长科恩说过:“以往的哲学是大吃小,今天的哲学是快吃慢。”快速高效的谋略,从思维方式上看,需要对传统的谋略内涵进行超越。被称为美国版《孙子兵法》的《震慑与畏惧———迅速制胜之道》一书提出了一个迅速制胜理论,强调“迅速”的要素就是要具备“提供实时、可用目标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谋略,既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广泛获取各种信息,增强对战场的感知能力,还要善于对信息的检索、筛选、分配、输送进行谋划,对战场的“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增强对战场情况变化的反应能力。

  ———不断超越创新。战争有规律可循,谋略无现成答案。信息化战争是全新的战争,军事谋略首先要冲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习惯做法、权威说法等,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老一套。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成功战例无不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把握指挥信息化战争主动权更需要创造性谋略。传统的思维方式中,最容易使人们受到限制的是“二值逻辑”。面对信息时代的战争,我们必须跳出非此即彼、非对即错、非强即弱的绝对化、片面性思维模式,学会用复杂性方法评价、处理复杂事物,这也是传统军事谋略走向新阶段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