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难一撤了之 专家呼吁用改革填补空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06:10
2010年01月27日 021世纪经济报道
处在风暴中心的驻京办官员似乎并没有知道得更多,他们正在“撤销”的传言中焦急等待。

“我们省及下辖10多个市都设有驻京办,县一级则未作统计,下一步具体的调整和撤并,需要等候中央的文件规定。”1月26日,中部某省驻京办副主任成军(化名)告诉本报记者。

“我们这里,这几天各地级政府的驻京办都向省里递交材料,谁不合乎标准,谁可以保留,由省里决定。”另一个省份的一位驻京办人士说。

此前有消息称,鉴于一些驻京办卷入腐败丑闻,近期有关部门预备整顿、裁撤各地方驻京办。其中县级、市辖区政府驻京办将全部撤销。

而根据本报记者当天从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处获悉,此次驻京办撤销,主要着力于行政编制改革领域,即人事和财政编制的压缩,而驻京房产、业务,以及驻京职能,则主要面临转型问题。

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沈荣华则认为,这次对各层级驻京办的不同处理,释放了有关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路信息。

“未来改革的设想可能是财权分中央、省、县(市)三级。将来中央对口的是省级,省和中央有很多事要沟通,所以省级的驻京办有必要保留。而县市要的东西可以到省级去拿,可以到省设联络处,而不必进京,所以县级驻京办可能撤销。”沈荣华解释说,

对裁撤的反弹声

去或留,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在未明朗的政策前景面前,受访的驻京办人士大都强调保留驻京办的必要性。驻京办在外界眼里显得神秘的职能由此得以披露。

“比如现在马上要开两会,驻京办在信访维稳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1月26日,中部某省县级市驻京联络处一位科长对记者说。

“其实在我们这里,‘跑部’的功能早就不存在了。三四年前我们职能就只剩下维稳了。”这位科长说,“每年大约有几百人来京下访。这些人后来被交给省驻京机构,省则转给地方机构,再送回去。没有我们,这些工作谁做?”

“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大量工作集中在为地方招商引资,帮助维护首都稳定,充当中央和地方沟通信息的桥梁纽带,推动完成各部委交办的事项,帮助在京本省人员解决困难等方面。”成军说。

为驻京办说好话的还有《驻京资讯》报社社长兼邸讯网董事长李罡。

“对于不少省份,帮助做好劳务输出等公共服务,为本省在京人员就近提供人事关系证明材料,乃至帮助本省企业招商或维权,也是驻京办重要的任务。”李罡说,驻京办联系“乡情乡谊”的平台作用也一直延续,“最近我就参加了好几个省份组织的在京人员联谊会”。

畅销小说《驻京办主任》的作者王晓方,似乎也不看好单纯裁撤驻京办的政策效果。王晓方曾担任沈阳“慕马案”中的原沈阳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的秘书,经常出入一些驻京办。他将驻京办的职能归结为五方面:迎来送往、招商引资、搜集信息、进京“跑部”、截访维稳。

“这些功能也都社会化了,别的单位也都在这么做。驻京办是联结地方和中央的纽带,是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博弈之处,是地方安置在中央周围的桥头堡。只要这些功能不消失,驻京办就会存在。”王晓方说,沈荣华同意这个看法。他指出,需解决的是一些驻京办“跑部钱进”的问题,但驻京办一些商务合作等功能是要存在的。

驻京办产业链的存废

朝外,CBD中心附近。走过一排超市、餐馆、洗头房,一栋不起眼的白色七层楼房,被一片普通民居包围着。

大门入口挂上了“太熟悉家常菜”的招牌。楼上挂着显眼的宾馆和餐馆的招牌,十多辆轿车停满了楼前空地。

稍不留神,门口立柱上“××省××市人 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的金色招牌会被完全忽略。

这是一家典型的地级政府驻京办。驻京办们多数处于京城繁华或次繁华地段,位于“XX(省市名称)大厦”内,少数房间用于驻京办人员办公,多数设施则由专门企业对外经营餐饮、旅馆等业务。这种商业功能如此强大,以致有统计说,目前52家省级驻京办的总共8000多名工作人员中,就有6700人为下属宾馆、饭店服务员。并且,在很多报刊的美食版面上,驻京办的地方特色美食常被开辟为专栏介绍。

本报记者致电数家地方政府驻京联络处发现,不少驻京办在京都置有物业。仅仅在方庄的小区,就扎堆了数家地方政府的办事处。有些20年前就在京购置了房产。随着近年北京地产价格飞涨,这些产业的收益可观。

另一位县级市驻京办人士也告诉记者,他们仅仅在莲花池附近小区购置的房产,就有1000多平方米,是1999年购置,目前升值在20倍以上。

连王晓方也承认“驻京办拉动了北京的经济”。“驻京办的财政不透明,不接触核心的人很难知道确切数字。有的人说驻京办每年花费在100万,这还只是估算出来的。实际上,据我所知,规模大、名气响的驻京办,其每年的花费都在千万以上。”他说。

李罡的报刊也属于驻京办产业链中的一环。正是在早几年王晓方的小说热卖时,李罡看到了驻京机构对信息的需求,便辞去媒体公职,于2008年发起成立有正式刊号的《驻京资讯》,自任社长,该杂志面向各驻京办发放,目前发行量据称超过1万份以上。

如果驻京办被撤,如此庞大的产业链如何转身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将来是否部分驻京办转成协会,是否转成公司,还是转成其它形式存在,仍存变数。但未来驻京机构是会扩大的,因为公司、协会、使团,以及外国政府都可以设驻京办,所以《驻京资讯》的发行还会扩大。”李罡至今仍看好“驻京办产业”前景。2010年01月27日 021世纪经济报道
处在风暴中心的驻京办官员似乎并没有知道得更多,他们正在“撤销”的传言中焦急等待。

“我们省及下辖10多个市都设有驻京办,县一级则未作统计,下一步具体的调整和撤并,需要等候中央的文件规定。”1月26日,中部某省驻京办副主任成军(化名)告诉本报记者。

“我们这里,这几天各地级政府的驻京办都向省里递交材料,谁不合乎标准,谁可以保留,由省里决定。”另一个省份的一位驻京办人士说。

此前有消息称,鉴于一些驻京办卷入腐败丑闻,近期有关部门预备整顿、裁撤各地方驻京办。其中县级、市辖区政府驻京办将全部撤销。

而根据本报记者当天从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处获悉,此次驻京办撤销,主要着力于行政编制改革领域,即人事和财政编制的压缩,而驻京房产、业务,以及驻京职能,则主要面临转型问题。

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沈荣华则认为,这次对各层级驻京办的不同处理,释放了有关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路信息。

“未来改革的设想可能是财权分中央、省、县(市)三级。将来中央对口的是省级,省和中央有很多事要沟通,所以省级的驻京办有必要保留。而县市要的东西可以到省级去拿,可以到省设联络处,而不必进京,所以县级驻京办可能撤销。”沈荣华解释说,

对裁撤的反弹声

去或留,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在未明朗的政策前景面前,受访的驻京办人士大都强调保留驻京办的必要性。驻京办在外界眼里显得神秘的职能由此得以披露。

“比如现在马上要开两会,驻京办在信访维稳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1月26日,中部某省县级市驻京联络处一位科长对记者说。

“其实在我们这里,‘跑部’的功能早就不存在了。三四年前我们职能就只剩下维稳了。”这位科长说,“每年大约有几百人来京下访。这些人后来被交给省驻京机构,省则转给地方机构,再送回去。没有我们,这些工作谁做?”

“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大量工作集中在为地方招商引资,帮助维护首都稳定,充当中央和地方沟通信息的桥梁纽带,推动完成各部委交办的事项,帮助在京本省人员解决困难等方面。”成军说。

为驻京办说好话的还有《驻京资讯》报社社长兼邸讯网董事长李罡。

“对于不少省份,帮助做好劳务输出等公共服务,为本省在京人员就近提供人事关系证明材料,乃至帮助本省企业招商或维权,也是驻京办重要的任务。”李罡说,驻京办联系“乡情乡谊”的平台作用也一直延续,“最近我就参加了好几个省份组织的在京人员联谊会”。

畅销小说《驻京办主任》的作者王晓方,似乎也不看好单纯裁撤驻京办的政策效果。王晓方曾担任沈阳“慕马案”中的原沈阳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的秘书,经常出入一些驻京办。他将驻京办的职能归结为五方面:迎来送往、招商引资、搜集信息、进京“跑部”、截访维稳。

“这些功能也都社会化了,别的单位也都在这么做。驻京办是联结地方和中央的纽带,是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博弈之处,是地方安置在中央周围的桥头堡。只要这些功能不消失,驻京办就会存在。”王晓方说,沈荣华同意这个看法。他指出,需解决的是一些驻京办“跑部钱进”的问题,但驻京办一些商务合作等功能是要存在的。

驻京办产业链的存废

朝外,CBD中心附近。走过一排超市、餐馆、洗头房,一栋不起眼的白色七层楼房,被一片普通民居包围着。

大门入口挂上了“太熟悉家常菜”的招牌。楼上挂着显眼的宾馆和餐馆的招牌,十多辆轿车停满了楼前空地。

稍不留神,门口立柱上“××省××市人 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的金色招牌会被完全忽略。

这是一家典型的地级政府驻京办。驻京办们多数处于京城繁华或次繁华地段,位于“XX(省市名称)大厦”内,少数房间用于驻京办人员办公,多数设施则由专门企业对外经营餐饮、旅馆等业务。这种商业功能如此强大,以致有统计说,目前52家省级驻京办的总共8000多名工作人员中,就有6700人为下属宾馆、饭店服务员。并且,在很多报刊的美食版面上,驻京办的地方特色美食常被开辟为专栏介绍。

本报记者致电数家地方政府驻京联络处发现,不少驻京办在京都置有物业。仅仅在方庄的小区,就扎堆了数家地方政府的办事处。有些20年前就在京购置了房产。随着近年北京地产价格飞涨,这些产业的收益可观。

另一位县级市驻京办人士也告诉记者,他们仅仅在莲花池附近小区购置的房产,就有1000多平方米,是1999年购置,目前升值在20倍以上。

连王晓方也承认“驻京办拉动了北京的经济”。“驻京办的财政不透明,不接触核心的人很难知道确切数字。有的人说驻京办每年花费在100万,这还只是估算出来的。实际上,据我所知,规模大、名气响的驻京办,其每年的花费都在千万以上。”他说。

李罡的报刊也属于驻京办产业链中的一环。正是在早几年王晓方的小说热卖时,李罡看到了驻京机构对信息的需求,便辞去媒体公职,于2008年发起成立有正式刊号的《驻京资讯》,自任社长,该杂志面向各驻京办发放,目前发行量据称超过1万份以上。

如果驻京办被撤,如此庞大的产业链如何转身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将来是否部分驻京办转成协会,是否转成公司,还是转成其它形式存在,仍存变数。但未来驻京机构是会扩大的,因为公司、协会、使团,以及外国政府都可以设驻京办,所以《驻京资讯》的发行还会扩大。”李罡至今仍看好“驻京办产业”前景。
用改革填补驻京办空白

驻京办的命运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一样的沉浮。

驻京办的雏形最早可追溯至汉唐,当时各地方派驻中央的官员称呼为“留邸”。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物资匮乏,中央地方信息不畅通,为便于物资统拨,由各地经委、计委、物资局派员进驻北京,专司协调物资调拨。

1962年4月,国务院出台文件撤销除西藏、新疆、内蒙外的省级驻京办,规定市级驻京办,若具体省份确有需要,原则上可以保留,“其结果是都得到了保留”。

1966年12月,国务院发文要求撤销各省、市、自治区驻京办,“当时处于文革特殊政治时期,‘四人帮’认定驻京办是‘特务机构’”。李罡说。

1978年以后,国务院、北京市政府重新发文,欢迎各省,甚至市、县政府乃至大型企业在北京派驻机构。

沈荣华是从事大部制度研究的专家。他在参与起草大部制改革方案时,曾做过驻京办的调研。他认为,驻京办的产生,根本是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一个结果。

“地方县市到北京设驻京办,本身说明我们有很多机动的项目和资金,这说明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没有到位。”他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有52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20家,县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驻京办的数量和层级之多,被认为折射了中国现体制下权力集中的程度。不少学者呼吁消减中央部委在资源分配上过大的话语权,终止驻京办“跑部钱进”的源头驱动力。对此成军深表赞同。

要不要撤销驻京办、怎样撤不应作为争议的焦点,关键是消除它滋生的土壤,“如果要撤销驻京办,不如先撤销部委门前的警卫”。“如果相关部委人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不解决,驻京办就会始终存在;即使撤销了,也不排除改头换面再来。”

沈荣华告诉记者,下一步国家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实施在横向和纵向领域的层次减少,这可以使得中央的权限尽快下放,很多中央审批的权力在省里解决后,不用地方县市到北京来跑项目。

沈荣华认为,国家事权下行的同时,财权也要下行,即国家不仅要让地方承担更多的医疗卫生等社会事务的负担,更多的行政权力,包括审批权力,以及财政权力下放,使得地方有更多的实力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县市应该到省里开设办事处,而不是到北京。而各个省市很多要和中央部委沟通,所以省级别开设办事处是可以理解的。”他说。

而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更多的是中央政府部门在地方开设办事处,服务地方,协调解决地方很多跨部门的事务性的问题。

沈荣华判断,市县很多驻京办撤销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尽快跟上。要继续缩小行政的纵向和横向级别,纵向上,财权未来可以是中央、省、县(市)三级。而横向是,进一步向大部制发展。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贾义猛认为,国家在强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上下级的信息沟通应该加快,比如日本有一个词汇是“陈情”讲的就是沟通的意思。
所谓维稳,个人觉得就是欺上瞒下
窦文涛:撤销驻京办 廊坊火起来2010年01月27日 10:19凤凰卫视【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条


内容摘要:窦文涛、许子东与日籍中国通、80后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一起就“中国各地的领事馆要在北京撤销了”一事从多角度进行评述,并提出如果撤销驻京办那么下一个火起来的地方就是廊坊。

锵锵语录

窦文涛:从中国文化来讲,这么多的驻京办,中国人真是个家天下,而且这个家,有大家有小家,你一个县里有什么必要在北京也弄个办事处呢?你就会发现中国人,他是很多地方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独立王国。都是一户一户的人家,所以都要通天,都要跟北京打交道。中国人之间的吃喝,我想你要说它是个家,这个家的一个中心内容可不就是吃嘛?

许子东:它归根节底还是一个公事私办跟私事公办,这两方面的功能是最突出的。所谓公事私办就是说它替这个县或这个市、这个省的某一个事情,正常途径走不通,他到北京来办,比方我们这里发掘马超的二奶墓了,要中央来肯定一下等等,正常的走不通,那花点钱,这种叫公事私办。

加藤嘉一:因为就是说走后门,前门不开,走后门,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凤凰卫视1月26日《锵锵三人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日籍作家聊驻京办:中国特色进京朝贡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许老师,今天请来一位日本朋友加藤嘉一,他在中国有名气,我调查了一下你的履历。1984年生人,日本的80后,但到是个中国通。他是日本的公费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还当过北大的什么日本人协会会长?很多中日的这种交流,中日之间互相了解的活动他当主持人,而且咱们加藤是英语、中文、日本都相当好,但最后一项也不算光荣。做同声传译的,而且我发现,我们在微博上把他的名字打出来,很多网友都认识你,说这个人挺强的,想请他讲讲这个讲讲那个,很多,所以我说当然强了,加藤就很猛了,再加一。

许子东:下围棋。

窦文涛:比那个还加一,加藤嘉一。最近我在《新周刊》上,还看到你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就是说我记不太清了,好像是说日本的长辈劝他,就说你到中国来,你想了解中国,差不多也够了,你怎么也不回日本?他表示,他说我还不想回去,因为还要观察中国,所以我首先想问问你,照他的话讲,正在发生极大变化的这么一个大国,你观察起来有什么趣味呢?

加藤嘉一(日籍专栏作家):因为它是变化中,日本是缺乏变化,中国是变化过怪、过快,所以说它的观察点非常多的,而且北京这个政治中心,它总是诱惑人。就是说诱惑人家盲目当中、浮躁当中去观察,跟人打交道这种过程非常的有趣,观察点永远不缺,没法离开,就是这种状态。就是说我的长辈劝你已经够了,你要去美国,但是我这里事儿太多了。

窦文涛:什么事儿你在这儿?

加藤嘉一:比如说写东西,包括这边经常上电视,因为这样的人不多在日本。在中国的叫外国人,像我这样用中文表达,用中文观察,比如跟祖国日本搞个什么交流,这样的人不多。

窦文涛:但是你在中国有没有碰到,咱们也知道中国有一些人对日本不大满意。

加藤嘉一:愤青。

窦文涛:愤青,有没有碰到他们对你的不大礼貌?

加藤嘉一:太多了,我每天大概接受300到400封邮件,80%的人都是骂我的,加藤滚出去什么的。

窦文涛:那像你碰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应对呢?

加藤嘉一:很正常,那种情绪化的反应,我基本不理,因为我也没时间,只有24小时,那种很理性的沟通,我是非常愿意,而且今天中国刚才说的点非常多。

窦文涛:那今天我给你找一个点,是中国的一个热点,我觉得从他这个日本观察家的角度看也很好玩儿,许老师你知道吗,你一定很熟悉,中国各地的领事馆要在北京撤销了。

许子东:驻京办。

窦文涛:你知道这个背景就是从2006年国务院就要彻查驻京办的问题,因为调查了一下,说80%的老百姓对所谓的驻京办印象不好,副省级以上在北京的驻京办就有52家,市一级以上的520家,再加上什么各种县、各种协会,乱七八糟的有5000多家,再加上,甚至还有什么同乡,还有什么学术机构,所有的这种办事机构。上万家,然后有人算过钱,就说这些驻京办,就算它们平均一年的开销支出一百万的话,那么一年他总共就是一百个亿,就这么样一个庞大的东西,你对这个有所耳闻吗?

加藤嘉一:因为经常日本到北京办事,他们要搞关系,拉关系,搞应酬。

窦文涛:日本人会搞这个吗?

加藤嘉一:对,我也经常给他们提供咨询,就是介绍人脉什么的。就是比如你要在这里做什么职业,办什么学校,要搞关系,但是你没有人认识,所以我的印象当中驻京办主要是拉关系、搞应酬,好听点就是公关。但我就是说他们的定位很不明确、不清晰,充满中国特色。

窦文涛:你说的这个中国特色是指什么呢?

加藤嘉一:那种北京,就是上京、朝贡,就像日本古代的时候朝贡给中国一样,你先要到这个地方、这个地盘再说,就是来京再说,这种感觉。因为很多人包括日本人,不管外地还是外国的,对北京是很不熟,它是个非常模糊的,被包装的一个东西。那就是说你先要到这儿办事,不管你知道了多少,你先来再说,搞关系。

许子东:熟悉送钱的途径,也不是跑来就能送的?

加藤嘉一:我觉得是这样。

窦文涛:这还真的是在不同的人眼里,这个驻京办完全是不同的面目,比如说在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眼里,很多驻京办叫跑步前进。你知道跑步前进什么意思吗?

加藤嘉一:就是跑步为钱进来了,是吧?

窦文涛:中国通,跑步前进。在很多下访的群众眼里,它是劝访的。那么在很多当地的领导眼里,它是宾馆、招待所,请客的地方。在很多部委人们的眼里呢,它是地方土特产礼品中心。在我们组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眼里,它是什么呢?美食,地方美食。吃饭都时髦到哪个驻京办去吃饭,我给你们点几样,点几个菜你看看。

加藤嘉一:川菜。

窦文涛:这是川办的,口水鸡。

加藤嘉一:我经常吃。

窦文涛:新疆办,我都去过,新疆办事处,大盘鸡、烤羊肉串什么的。再看天津办,就是麻花,大特产。山东办,九转大肠。内蒙办,自然就是烤羊腿,好多学生到那儿吃饭都排队。

加藤嘉一:建国门那儿,川办天天排队的,非常受欢迎。
需要成立公关公司。
雇一票打手不就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