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战争:谷歌和希拉里女士捍卫“反犹”言论自由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15:55:34
前言:

互联网不仅意味着巨额资本投入、快速技术进步及轰动的财富效应,而且也已经成为各国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还是全球意识形态传媒战争,货币与经济战争,及军事与情报战争的最重要战场空间之一。

虽然美国在互联网资本技术及传媒话语权领域拥有优势地位,但不论是两位犹太裔青年创立的谷歌还是高调宣示“网络言论自由”的希拉里,显然都不可能支持捍卫“反犹”言论自由,这不仅违反美国西方各国的法律与政治正确,而且,在这场被认为由犹太资本主导的华尔街制造的金融危机中,允许“反犹”言论的自由,只能意味着在基督教为主的美国引发一场更大的甚至完全失控的灾难。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大的、最没有“反犹”传统的主要文明体,中国人民同犹太人民保持了上千年的友好往来,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也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与此同时,应对金融危机中,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依然存在着不少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

相信谷歌、美国犹太资本传媒与美国政府能够认识到:在一个文明和利益客观存在激烈博弈的互联网时代,相互尊重核心利益、法律、传统乃至“禁忌”的中美文明对话及全球文明对话,是阻止世界滑入黑暗野蛮时代的惟一选择。

世界和中国恐怕都未必充分认识到: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与YSL教,持续了上千年的围绕耶路撒冷的“终极信仰冲突”,至今依然构成了对整个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智慧的最大考验,而拥有独特“天下主义”包容精神的中华文明,则对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推动的人类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的建立,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反犹”言论:在美国西方有受法律保护的自由吗?

2005年,英国历史学家欧文在奥地利被捕,随后被判处三年监禁,罪名是否认纳粹二战中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根据奥地利法律,否认大屠杀属犯罪行为,之前他也曾在英国和德国被起诉并被判罚款,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新西兰等过都曾拒绝其入境或 定居。

人类社会基于纳粹大屠杀的惨痛教训,制定了相关法律,不允许极端“反犹”言论获得法律保护下的自由,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鉴于犹太人在华尔街的主导地位,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激起了反犹情绪,美国犹太人组织反诽谤联盟(ADL)主席福克斯曼(Abraham Foxman)声称:金融海啸后网络出现大量匿名反犹信息,“近代历史告诉我们,每当全球经济走下坡路时,反犹情绪就会上升”,“有关犹太人操控经济、贪得无厌这类仇恨言论一直根深蒂固”。

YouTube,雅虎及其他网站上都出现了许多关于犹太人操控世界的阴谋论短片及留言,指责犹太人制造了这场金融危机、企图摧毁美国、并进一步控制全世界,号召美国人把国家从犹太人手中夺回来。

这类言论、视频被不断地删除,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考虑到希特勒利用1930年代经济危机掀起反犹狂潮的惨痛历史,金融危机形势下,如果允许“反犹”言论自由,在美国这样一个基督教为主的国家,就会非常容易引发一场更大的甚至完全失控的灾难。

“反犹”不仅仅出于中国公众很容易理解的“仇富”心理,更出于犹太教与基督教围绕“耶稣是否是弥赛亚(救世主)”持续了至今已两千年的毫无调和余地的“终极信仰冲突”。

美国是个多民族移民国家,除了犹太裔问题,还存在着盎格鲁撒克逊主流族群同人口比例快速上升的墨西哥裔及非洲裔的复杂族群问题,操弄种族矛盾与仇恨的言论,在美国不仅是“政治不正确”的,而且也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和禁止——这对美国国家与社会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同样是上述国家的若干政客、组织及传媒,却认为,西藏罪恶的农奴制的头号代表达赖,拥有攻击中国、煽动宗教民族矛盾的言论自由,并把诺贝尔和平奖作为奖励授予他。

这类行为只能让广大中国公众和青年认为他们是一群可耻的骗子,中国的原教旨自由主义者(无条件信奉美国西方的少数极端自由主义者),据此指责中国人民所谓“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义和团”,几乎就是抢着把“洋奴汉奸”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



网络战争:时机的选择、谷歌、新克林顿主义

谷歌和希拉里女士向中国发动“网络战争”的时机是值得研究的。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在2009年就得到遏制,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把金融危机转化为了各国的财政危机,现在,美国西方各国的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之大,已经引起国际资本市场对“主权信用危机”的巨大担忧。

美国公众对华尔街的持续愤怒,美国政府对华尔街加强监管的改革法案,争议巨大的美国医疗改革法案,都给2010年的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不确定因素,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取消美国公司在竞选中自己花钱(为支持的候选人造势做广告宣传)的限制,更是在美国引起轰动,支持者认为这捍卫了“言论自由”,反对者认为这撕下了美国金权政治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奥巴马总统认为,这将使华尔街大银行、医疗保险机构的声音淹没公众的声音,并对华尔街发出了严厉警告:“若这些人想战斗,我也准备好战斗”,“美国纳税人永远不再被太大而不容倒闭的银行劫持”。(中国的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会攻击奥巴马破坏“言论自由”吗?)

中国经济某些领域也存在泡沫问题,但总体而言是世界各大经济体中恢复最快的,在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型导弹之后不久,中国成功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网上广大“军迷”朋友们肯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美国的军工企业巨头要求美国政府放宽同中国合作的限制,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希望和中国举行“冷战式”(美苏式)的裁军谈判。

今年开始,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人们需要在上述背景下看待谷歌与美国对中国发动的“网络战争”。

中国经济总规模很快超过日本,并极有可能在未来10~15年内超过美国(虽然届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而言,追求的是和平发展,是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因为人口众多,经济规模赶超日美仅仅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副产品,但对美国而言,阻止世界上任何国家(包括其盟国)在综合国力上赶超自己,则是基于历史上任何霸权国家都存在的本能。

地缘政治大师基辛格已经忧心忡忡地把中美关系类比于一战前的德英关系了,美国的不少传媒已经把中国比作“兼具苏联与日本特征”的美国头号对手了。

英语民族(英国和美国)在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间都维持了其世界霸权地位,先后主动被动挑战他们的拿破仑法国、威廉二世德国、希特勒德国、苏联及日本则都遭到了失败,美国不可能不从自己成功的“历史经验”中寻求遏制中国的灵感。

像对付法国和德国一样,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美国除了收获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什么也得不到。

像俾斯麦说的“英国总是在欧洲找个傻子,让他为了英国的利益打仗”?这个工作美国一直在做,但想在欧亚大陆找这么个“傻子”同中国开战基本也没有可能。

像1980年代对付日本那样对中国打一场“货币战争”?这个工作美国始终没有放松,但这需要打开中国资本管制的大门(美国为此动用了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在内的各种手段),可惜,金融危机使华尔街光环不再,这场进行已久的“货币战争”,美国至今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像对付苏联那样打一场“意识形态战争”?这是美国的首选,“不战而屈人之兵”,肯定是美国最希望达到的效果,既充分利用美国的传媒话语权优势地位,又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损失,在互联网(作为整体)成为全球最主流媒体的今天,这么做还可以巩固硅谷对全球互联网技术与信息的支配地位。

所以,美国对中国发动了“网络战争”,谷歌则扮演了突击队的角色。

两个犹太裔青年佩奇和布林(来自谷歌搜索)创立的谷歌公司(Google)是互联网上的头号霸主(选择它做突击队说明了美国的决心):它不仅意味着资本、技术与数据力量,更意味着对公众获取信息与思想的巨大引导性影响力,其权势之大连软件巨头微软都感到畏惧(微软在这次“谷歌事件”中的表现是很有趣的),德国媒体甚至称之为“谷歌共和国”。

谷歌自以为在中国有大量用户,妄图以攻击中国政府依法管理互联网,来操弄中国网友们的内斗与分裂,可惜闹剧仅仅持续了几天就告一段落,谷歌在美国印度配合当地政府法律,限制打击当地居民“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也被网友们一再曝光,使这场谷歌事件越来越像个笑话。

当然,事件并没有结束,据报道,谷歌希望美国政府将事件提交WTO,希拉里女士也很快发表所谓“网络自由”的讲话(被《华尔街日报》称为新克林顿主义)。

看来,美国自以为找到了遏制对付中国的最有力武器。



网络战争:黑客、美国国家安全局与美军网络司令部

这次谷歌事件还涉及到了黑客攻击,中国政府严正声明“中国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网络黑客行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黑客受害国之一”。

美国《时代周刊》报导,世界上雇佣黑客最多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这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对全世界包括美国公民及美国的盟友进行通讯及信号情报侦察。

2009年6月23日,美军成立了网络司令部,“负责美国军队的网络安全和网络行动”,对记者追问“网络行动是否是指网络作战行动”,官方发言人仅仅是拒绝回答而不是否认。

拥有全球互联网管理霸权的美国成立网络司令部,是全球网络战争实质性升级的重大标志。



网络战争对美国是双刃剑:美国的社会族群矛盾远大于中国

美国敢于对中国发动网络战争,除了凭借美国在互联网资本、技术及全球管理方面的优势地位外,更根本的是基于下面这个他们自以为是的前提:

他们认为,美国是“民主国家”,社会是稳定的,中国不是(西式)“民主国家”,社会一定是不稳定的,“网络自由”、“言论自由”一定可以放大增加中国的社会矛盾,使他们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象对苏联一样,打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战争”,在中国引发符合他们利益的和平演变与颜色革命。由于在互联网及传媒话语权上的优势地位,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一方面严厉管制打击美国操弄族群矛盾仇恨的言论,一方面支持藏独疆独等等的言论自由,并异想天开的认为,他们采取这类“双重标准”的同时,还可以在中国和世界公众面前扮演道德君子的角色。

可惜这个前提完全错了,第一,他们根本不理解,经历了1840~1949年这100多年(这期间所有主要西方国家都侵略过中国),新中国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第二,他们自己发明的互联网,自己制造的这场金融危机(也许再加上这几十年来中国的“疯狂学英语”及“留学潮”),早就让广大中国公众和青年一代,看透了美国资本专政的本质,看透了资本专政已经变异到彻底凌驾于美国行政、立法、司法、实体经济及公众之上,也深刻看清了美国资本专政变异对(比中国严重的多的)美国社会族群问题的巨大危害。

仅仅两年前,华尔街依然对自己驾驭高危的金融衍生工具充满自信(这类工具很多被巴菲特称之为“金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今天,美国某些自己坐在火山口而不知的人,也对操弄其他国家社会族群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充满自信,可惜他们的下场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玩火自焚”。



依法管理互联网:数字化时代还能迷信“眼见为实”吗?

中国依法管理互联网,符合国际惯例,美国和其他国家也是这么做的,人们当然可以探讨互联网管理的技术技巧问题,但造谣美国西方互联网有完全的“言论自由”,并据此攻击中国,显然是虚伪可笑的。美国《时代周刊》对此有一个客观评论,认为谷歌不是惟一一个输给扎根于中国本土网络公司的美国网络公司,而网络管理则是世界各国通行的规则。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信息与技术的一场革命,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这同依法管理互联网没有丝毫矛盾——就像我们不能说,由于地面、海上和空中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社会不需要严格的交通管理一样。

实际上,任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突破,如果正确的管理不到位,都有可能反过来严重损害人类本身:带给人类能源的核电站,没有严格的管理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很多影视作品中,未来机器人获得自我意识试图反过来控制人类,基因技术失控导致生化危机,这都表明了人类社会对此的忧虑和思考。

在某些国家和势力主动挑起网络战争的今天,中国对互联网的依法管理不仅是必须的,也是理直气壮的,美国西方传媒在罗马尼亚、科索沃、伊拉克及藏独事件中的造假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当今数字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在网上任意合成所需要的影像,以至于“眼见为实”在很多时候成了可怕的陷阱。

中国需要一本介绍美国网络传媒战造假战术的专著——因为造假的成本远远低于消除造假后果的成本,所以这必然是主动挑起网络战争的一方最喜欢的进攻武器,去年美国对伊朗就发起了Twitter颜色革命。

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在这次“谷歌事件”中的表现也很有趣。

首先,为了误导广大公众网友,他们提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国社会没有问题不就不怕别人造谣了”这样低级的伪命题——没有问题的社会地球上就不存在,美国有更严重的社会族群矛盾所以才更严厉管制打击操弄种族矛盾仇恨的言论。

其次,他们一方面声称“政府权力是恶的”,“我们批评政府就是有良知”;另一方面,又对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的、私人资本控制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谷歌顶礼膜拜,“谷歌又一次让我们泪流满面”,要求公众相信“(外国政府支持的)外国资本权力是善的”,“谁反对谁就没有良知”。如果不是因为智商和逻辑问题,那就显然是可以一眼看穿的别有用心了。

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会平等“普世”地攻击美国的互联网管理吗?(特别是有关“反犹”、“种族”言论自由问题以及美国的“爱国者法”)当希拉里女士大谈柏林墙,当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经常唠叨“世界上还有多少墙需要拆除?”时,他们会悄悄问希拉里女士,是美国建立的美墨边境墙,还是以色列建立的巴以隔离墙需要拆除呢?

恐怕对这类问题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为什么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证明自己就是公众痛斥的“洋奴汉奸”呢?除了众所周知的“颜色革命产业化”,人们无法再从别的角度给这个问题以思维正常的回答。



辩证看待全球网络传媒战争:美欧日的货币、低碳与转基因较量

在美国对中国发动的网络战争与意识形态战争中,目前的力量对比确实是美强中弱(不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话语权上),但是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到,因为美国追求的是捍卫世界霸权,美国同世界其他力量中心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网络传媒战争,这就使得全球网络传媒战争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形势(当然,中国同其他国家也存在网络传媒交锋)。

日本鸠山政府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及“亚元”倡议,可以说是二战后日本对美国最实质性的一次反抗,这反映了遭受过“金融战败”的日本,对美联储和华尔街的深层恐惧心理。美国立刻就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压”措施,包括网络传媒战争。另据网上(未经证实,恐怕也难以完全证实)消息,战后由美国占领军组建的“东京地检特搜部”,一直同美国保持着极为特殊的关系,主要针对美国认为“不听话”的日本政治家展开反腐败调查(如田中角荣、竹下登、这次的小泽一郎等),而美国认为“听话”的政治家则平安无事(如岸信介、福田纠夫、小泉纯一郎等)。这个问题及所谓的“新闻自由”、“司法独立”问题,都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把低碳经济与碳货币作为欧洲经济与欧元的未来支柱,是欧盟的既定重大战略,美国对此的态度则比较复杂,有支持低碳的强大力量,也有石油美元及美国生活方式的重大阻力,围绕低碳问题,美欧也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报告作假的网络传媒战争。

美欧在农业转基因食品方面也一直进行着激烈的较量,包括网络传媒战争,欧盟(及前身欧共体)的一个主要支柱是“共同农业政策”,目的就是对抗美国农业的强势地位,欧盟激烈反对转基因食品,既有科学卫生安全方面的重大考虑,也有农业食品技术上不受美国控制的重大考虑。



中国应对网络战争:网络“军迷”为骨干的中国青年近卫军

中国的网友人数达到3.8亿,超过美国总人口,美国及中国的原教旨自由主义者对中国发动网络战争与颜色革命,碰上了既出乎他们意料又根本无法绕过去的对手:以网络“军迷”为骨干的,拥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青年近卫军。

网络“军迷”是天然的爱国者(这也是国际惯例),对军事技术、战略战术及延伸的国际政治、经济及历史知识的研究,又让他们总体上保持了冷静理性的思维习惯(真正的“军迷”是很少喊打喊杀的),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不爱国也看不得别人爱国(虽然他们丝毫不敢指责美国的爱国主义),他们妄图用肤浅空洞酸腐的“普世文艺腔”给公众洗脑,在众多网络“军迷”那里,引起的只能是哄堂大笑。

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的“中国有腐败现象所以不能爱国,你爱国就是支持腐败”观点荒唐至极(当然他们不敢把这套理论套在同样腐败严重的美国身上),中国青年近卫军既是爱国生力军,也是反腐败的网络生力军,爱国与反腐败没有丝毫逻辑矛盾,美国模式是典型的“资本控制国家”,腐败主要表现在资本层面的掠夺与贪婪上,腐败数量级上美国比任何国家都严重的多,虽然这类腐败被法律“合法化”了,但是金融危机中,广大美国公众对腐败的华尔街“资本专政”的痛恨在日益升级。中国必须大力打击腐败,但照搬美国模式,结果只能是腐败大大加剧。前言:

互联网不仅意味着巨额资本投入、快速技术进步及轰动的财富效应,而且也已经成为各国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还是全球意识形态传媒战争,货币与经济战争,及军事与情报战争的最重要战场空间之一。

虽然美国在互联网资本技术及传媒话语权领域拥有优势地位,但不论是两位犹太裔青年创立的谷歌还是高调宣示“网络言论自由”的希拉里,显然都不可能支持捍卫“反犹”言论自由,这不仅违反美国西方各国的法律与政治正确,而且,在这场被认为由犹太资本主导的华尔街制造的金融危机中,允许“反犹”言论的自由,只能意味着在基督教为主的美国引发一场更大的甚至完全失控的灾难。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大的、最没有“反犹”传统的主要文明体,中国人民同犹太人民保持了上千年的友好往来,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也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与此同时,应对金融危机中,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依然存在着不少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

相信谷歌、美国犹太资本传媒与美国政府能够认识到:在一个文明和利益客观存在激烈博弈的互联网时代,相互尊重核心利益、法律、传统乃至“禁忌”的中美文明对话及全球文明对话,是阻止世界滑入黑暗野蛮时代的惟一选择。

世界和中国恐怕都未必充分认识到: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与YSL教,持续了上千年的围绕耶路撒冷的“终极信仰冲突”,至今依然构成了对整个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智慧的最大考验,而拥有独特“天下主义”包容精神的中华文明,则对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推动的人类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的建立,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反犹”言论:在美国西方有受法律保护的自由吗?

2005年,英国历史学家欧文在奥地利被捕,随后被判处三年监禁,罪名是否认纳粹二战中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根据奥地利法律,否认大屠杀属犯罪行为,之前他也曾在英国和德国被起诉并被判罚款,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新西兰等过都曾拒绝其入境或 定居。

人类社会基于纳粹大屠杀的惨痛教训,制定了相关法律,不允许极端“反犹”言论获得法律保护下的自由,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鉴于犹太人在华尔街的主导地位,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激起了反犹情绪,美国犹太人组织反诽谤联盟(ADL)主席福克斯曼(Abraham Foxman)声称:金融海啸后网络出现大量匿名反犹信息,“近代历史告诉我们,每当全球经济走下坡路时,反犹情绪就会上升”,“有关犹太人操控经济、贪得无厌这类仇恨言论一直根深蒂固”。

YouTube,雅虎及其他网站上都出现了许多关于犹太人操控世界的阴谋论短片及留言,指责犹太人制造了这场金融危机、企图摧毁美国、并进一步控制全世界,号召美国人把国家从犹太人手中夺回来。

这类言论、视频被不断地删除,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考虑到希特勒利用1930年代经济危机掀起反犹狂潮的惨痛历史,金融危机形势下,如果允许“反犹”言论自由,在美国这样一个基督教为主的国家,就会非常容易引发一场更大的甚至完全失控的灾难。

“反犹”不仅仅出于中国公众很容易理解的“仇富”心理,更出于犹太教与基督教围绕“耶稣是否是弥赛亚(救世主)”持续了至今已两千年的毫无调和余地的“终极信仰冲突”。

美国是个多民族移民国家,除了犹太裔问题,还存在着盎格鲁撒克逊主流族群同人口比例快速上升的墨西哥裔及非洲裔的复杂族群问题,操弄种族矛盾与仇恨的言论,在美国不仅是“政治不正确”的,而且也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和禁止——这对美国国家与社会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同样是上述国家的若干政客、组织及传媒,却认为,西藏罪恶的农奴制的头号代表达赖,拥有攻击中国、煽动宗教民族矛盾的言论自由,并把诺贝尔和平奖作为奖励授予他。

这类行为只能让广大中国公众和青年认为他们是一群可耻的骗子,中国的原教旨自由主义者(无条件信奉美国西方的少数极端自由主义者),据此指责中国人民所谓“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义和团”,几乎就是抢着把“洋奴汉奸”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



网络战争:时机的选择、谷歌、新克林顿主义

谷歌和希拉里女士向中国发动“网络战争”的时机是值得研究的。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在2009年就得到遏制,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把金融危机转化为了各国的财政危机,现在,美国西方各国的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之大,已经引起国际资本市场对“主权信用危机”的巨大担忧。

美国公众对华尔街的持续愤怒,美国政府对华尔街加强监管的改革法案,争议巨大的美国医疗改革法案,都给2010年的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不确定因素,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取消美国公司在竞选中自己花钱(为支持的候选人造势做广告宣传)的限制,更是在美国引起轰动,支持者认为这捍卫了“言论自由”,反对者认为这撕下了美国金权政治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奥巴马总统认为,这将使华尔街大银行、医疗保险机构的声音淹没公众的声音,并对华尔街发出了严厉警告:“若这些人想战斗,我也准备好战斗”,“美国纳税人永远不再被太大而不容倒闭的银行劫持”。(中国的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会攻击奥巴马破坏“言论自由”吗?)

中国经济某些领域也存在泡沫问题,但总体而言是世界各大经济体中恢复最快的,在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型导弹之后不久,中国成功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网上广大“军迷”朋友们肯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美国的军工企业巨头要求美国政府放宽同中国合作的限制,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希望和中国举行“冷战式”(美苏式)的裁军谈判。

今年开始,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人们需要在上述背景下看待谷歌与美国对中国发动的“网络战争”。

中国经济总规模很快超过日本,并极有可能在未来10~15年内超过美国(虽然届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而言,追求的是和平发展,是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因为人口众多,经济规模赶超日美仅仅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副产品,但对美国而言,阻止世界上任何国家(包括其盟国)在综合国力上赶超自己,则是基于历史上任何霸权国家都存在的本能。

地缘政治大师基辛格已经忧心忡忡地把中美关系类比于一战前的德英关系了,美国的不少传媒已经把中国比作“兼具苏联与日本特征”的美国头号对手了。

英语民族(英国和美国)在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间都维持了其世界霸权地位,先后主动被动挑战他们的拿破仑法国、威廉二世德国、希特勒德国、苏联及日本则都遭到了失败,美国不可能不从自己成功的“历史经验”中寻求遏制中国的灵感。

像对付法国和德国一样,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美国除了收获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什么也得不到。

像俾斯麦说的“英国总是在欧洲找个傻子,让他为了英国的利益打仗”?这个工作美国一直在做,但想在欧亚大陆找这么个“傻子”同中国开战基本也没有可能。

像1980年代对付日本那样对中国打一场“货币战争”?这个工作美国始终没有放松,但这需要打开中国资本管制的大门(美国为此动用了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在内的各种手段),可惜,金融危机使华尔街光环不再,这场进行已久的“货币战争”,美国至今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像对付苏联那样打一场“意识形态战争”?这是美国的首选,“不战而屈人之兵”,肯定是美国最希望达到的效果,既充分利用美国的传媒话语权优势地位,又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损失,在互联网(作为整体)成为全球最主流媒体的今天,这么做还可以巩固硅谷对全球互联网技术与信息的支配地位。

所以,美国对中国发动了“网络战争”,谷歌则扮演了突击队的角色。

两个犹太裔青年佩奇和布林(来自谷歌搜索)创立的谷歌公司(Google)是互联网上的头号霸主(选择它做突击队说明了美国的决心):它不仅意味着资本、技术与数据力量,更意味着对公众获取信息与思想的巨大引导性影响力,其权势之大连软件巨头微软都感到畏惧(微软在这次“谷歌事件”中的表现是很有趣的),德国媒体甚至称之为“谷歌共和国”。

谷歌自以为在中国有大量用户,妄图以攻击中国政府依法管理互联网,来操弄中国网友们的内斗与分裂,可惜闹剧仅仅持续了几天就告一段落,谷歌在美国印度配合当地政府法律,限制打击当地居民“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也被网友们一再曝光,使这场谷歌事件越来越像个笑话。

当然,事件并没有结束,据报道,谷歌希望美国政府将事件提交WTO,希拉里女士也很快发表所谓“网络自由”的讲话(被《华尔街日报》称为新克林顿主义)。

看来,美国自以为找到了遏制对付中国的最有力武器。



网络战争:黑客、美国国家安全局与美军网络司令部

这次谷歌事件还涉及到了黑客攻击,中国政府严正声明“中国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网络黑客行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黑客受害国之一”。

美国《时代周刊》报导,世界上雇佣黑客最多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这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对全世界包括美国公民及美国的盟友进行通讯及信号情报侦察。

2009年6月23日,美军成立了网络司令部,“负责美国军队的网络安全和网络行动”,对记者追问“网络行动是否是指网络作战行动”,官方发言人仅仅是拒绝回答而不是否认。

拥有全球互联网管理霸权的美国成立网络司令部,是全球网络战争实质性升级的重大标志。



网络战争对美国是双刃剑:美国的社会族群矛盾远大于中国

美国敢于对中国发动网络战争,除了凭借美国在互联网资本、技术及全球管理方面的优势地位外,更根本的是基于下面这个他们自以为是的前提:

他们认为,美国是“民主国家”,社会是稳定的,中国不是(西式)“民主国家”,社会一定是不稳定的,“网络自由”、“言论自由”一定可以放大增加中国的社会矛盾,使他们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象对苏联一样,打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战争”,在中国引发符合他们利益的和平演变与颜色革命。由于在互联网及传媒话语权上的优势地位,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一方面严厉管制打击美国操弄族群矛盾仇恨的言论,一方面支持藏独疆独等等的言论自由,并异想天开的认为,他们采取这类“双重标准”的同时,还可以在中国和世界公众面前扮演道德君子的角色。

可惜这个前提完全错了,第一,他们根本不理解,经历了1840~1949年这100多年(这期间所有主要西方国家都侵略过中国),新中国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第二,他们自己发明的互联网,自己制造的这场金融危机(也许再加上这几十年来中国的“疯狂学英语”及“留学潮”),早就让广大中国公众和青年一代,看透了美国资本专政的本质,看透了资本专政已经变异到彻底凌驾于美国行政、立法、司法、实体经济及公众之上,也深刻看清了美国资本专政变异对(比中国严重的多的)美国社会族群问题的巨大危害。

仅仅两年前,华尔街依然对自己驾驭高危的金融衍生工具充满自信(这类工具很多被巴菲特称之为“金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今天,美国某些自己坐在火山口而不知的人,也对操弄其他国家社会族群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充满自信,可惜他们的下场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玩火自焚”。



依法管理互联网:数字化时代还能迷信“眼见为实”吗?

中国依法管理互联网,符合国际惯例,美国和其他国家也是这么做的,人们当然可以探讨互联网管理的技术技巧问题,但造谣美国西方互联网有完全的“言论自由”,并据此攻击中国,显然是虚伪可笑的。美国《时代周刊》对此有一个客观评论,认为谷歌不是惟一一个输给扎根于中国本土网络公司的美国网络公司,而网络管理则是世界各国通行的规则。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信息与技术的一场革命,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这同依法管理互联网没有丝毫矛盾——就像我们不能说,由于地面、海上和空中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社会不需要严格的交通管理一样。

实际上,任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突破,如果正确的管理不到位,都有可能反过来严重损害人类本身:带给人类能源的核电站,没有严格的管理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很多影视作品中,未来机器人获得自我意识试图反过来控制人类,基因技术失控导致生化危机,这都表明了人类社会对此的忧虑和思考。

在某些国家和势力主动挑起网络战争的今天,中国对互联网的依法管理不仅是必须的,也是理直气壮的,美国西方传媒在罗马尼亚、科索沃、伊拉克及藏独事件中的造假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当今数字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在网上任意合成所需要的影像,以至于“眼见为实”在很多时候成了可怕的陷阱。

中国需要一本介绍美国网络传媒战造假战术的专著——因为造假的成本远远低于消除造假后果的成本,所以这必然是主动挑起网络战争的一方最喜欢的进攻武器,去年美国对伊朗就发起了Twitter颜色革命。

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在这次“谷歌事件”中的表现也很有趣。

首先,为了误导广大公众网友,他们提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国社会没有问题不就不怕别人造谣了”这样低级的伪命题——没有问题的社会地球上就不存在,美国有更严重的社会族群矛盾所以才更严厉管制打击操弄种族矛盾仇恨的言论。

其次,他们一方面声称“政府权力是恶的”,“我们批评政府就是有良知”;另一方面,又对美国政府大力支持的、私人资本控制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谷歌顶礼膜拜,“谷歌又一次让我们泪流满面”,要求公众相信“(外国政府支持的)外国资本权力是善的”,“谁反对谁就没有良知”。如果不是因为智商和逻辑问题,那就显然是可以一眼看穿的别有用心了。

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会平等“普世”地攻击美国的互联网管理吗?(特别是有关“反犹”、“种族”言论自由问题以及美国的“爱国者法”)当希拉里女士大谈柏林墙,当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经常唠叨“世界上还有多少墙需要拆除?”时,他们会悄悄问希拉里女士,是美国建立的美墨边境墙,还是以色列建立的巴以隔离墙需要拆除呢?

恐怕对这类问题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为什么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证明自己就是公众痛斥的“洋奴汉奸”呢?除了众所周知的“颜色革命产业化”,人们无法再从别的角度给这个问题以思维正常的回答。



辩证看待全球网络传媒战争:美欧日的货币、低碳与转基因较量

在美国对中国发动的网络战争与意识形态战争中,目前的力量对比确实是美强中弱(不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话语权上),但是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到,因为美国追求的是捍卫世界霸权,美国同世界其他力量中心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网络传媒战争,这就使得全球网络传媒战争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形势(当然,中国同其他国家也存在网络传媒交锋)。

日本鸠山政府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及“亚元”倡议,可以说是二战后日本对美国最实质性的一次反抗,这反映了遭受过“金融战败”的日本,对美联储和华尔街的深层恐惧心理。美国立刻就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压”措施,包括网络传媒战争。另据网上(未经证实,恐怕也难以完全证实)消息,战后由美国占领军组建的“东京地检特搜部”,一直同美国保持着极为特殊的关系,主要针对美国认为“不听话”的日本政治家展开反腐败调查(如田中角荣、竹下登、这次的小泽一郎等),而美国认为“听话”的政治家则平安无事(如岸信介、福田纠夫、小泉纯一郎等)。这个问题及所谓的“新闻自由”、“司法独立”问题,都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把低碳经济与碳货币作为欧洲经济与欧元的未来支柱,是欧盟的既定重大战略,美国对此的态度则比较复杂,有支持低碳的强大力量,也有石油美元及美国生活方式的重大阻力,围绕低碳问题,美欧也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报告作假的网络传媒战争。

美欧在农业转基因食品方面也一直进行着激烈的较量,包括网络传媒战争,欧盟(及前身欧共体)的一个主要支柱是“共同农业政策”,目的就是对抗美国农业的强势地位,欧盟激烈反对转基因食品,既有科学卫生安全方面的重大考虑,也有农业食品技术上不受美国控制的重大考虑。



中国应对网络战争:网络“军迷”为骨干的中国青年近卫军

中国的网友人数达到3.8亿,超过美国总人口,美国及中国的原教旨自由主义者对中国发动网络战争与颜色革命,碰上了既出乎他们意料又根本无法绕过去的对手:以网络“军迷”为骨干的,拥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青年近卫军。

网络“军迷”是天然的爱国者(这也是国际惯例),对军事技术、战略战术及延伸的国际政治、经济及历史知识的研究,又让他们总体上保持了冷静理性的思维习惯(真正的“军迷”是很少喊打喊杀的),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不爱国也看不得别人爱国(虽然他们丝毫不敢指责美国的爱国主义),他们妄图用肤浅空洞酸腐的“普世文艺腔”给公众洗脑,在众多网络“军迷”那里,引起的只能是哄堂大笑。

中国原教旨自由主义者的“中国有腐败现象所以不能爱国,你爱国就是支持腐败”观点荒唐至极(当然他们不敢把这套理论套在同样腐败严重的美国身上),中国青年近卫军既是爱国生力军,也是反腐败的网络生力军,爱国与反腐败没有丝毫逻辑矛盾,美国模式是典型的“资本控制国家”,腐败主要表现在资本层面的掠夺与贪婪上,腐败数量级上美国比任何国家都严重的多,虽然这类腐败被法律“合法化”了,但是金融危机中,广大美国公众对腐败的华尔街“资本专政”的痛恨在日益升级。中国必须大力打击腐败,但照搬美国模式,结果只能是腐败大大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