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书评:当中国统治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32:50
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国家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 Birth of a New Global Order)
  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著企鹅出版社(The Penguin Press)
  将来某一天,历史学家或许会争辩,肇始于一年之前的金融危机最醒目之处究竟在于它对美国造成了多大伤害,还是在于它对中国的影响有多么地微不足道。在强大的政府干预,以及几乎丝毫不受太平洋对岸信心危机影响的乐观情绪的助推下,这场危机对中国而言似乎是天赐之物。中国正在以超出预期的速度缩小它与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并且有望在去年的最终数据出炉时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非洲的外交联盟到美元作为世界最受宠爱货币的地位,许多事情正在因中国的快速崛起而改变。中国的崛起也驱使人们正视一个或许在不久前还被讥讽为虚张声势的带有争辩意味的观点。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伦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在他的新著《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声称,中国不仅会取代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它还会将西方置于历史的边缘,颠倒我们对现代性内涵的理解。
  他承认,这一大胆的主张依附于这样的假设:中国今日享有的政治稳定和经济活力将一直持续下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北京最高领导层是否具有雅克对于这种预期的信心,也是一个未知数。但未来是不可知的,雅克的推断,即便没有被证实,至少也有一定的可信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他对于许多人刚刚开始深思的可能性(即,一个被中国统治的未来)所进行的详尽且深刻的探究。
  许多关于中国的新闻以及畅销书都把这个国家的崛起视为一个经济现象: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它是最大的)向西方敞开大门,容许西方式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并向富裕国家消费者出口产品。确实如此。但雅克认为,只关注这个故事的经济方面,已经让西方产生了一种虚幻的安全感。“西方的主流态度是,就本质而言,世界并不会因中国的崛起而产生多大变化,”他写道。恰恰相反,“中国的崛起将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
  不同于在过去200年不同时期的英国、美国和德国,中国并不是以一个新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形象崛起于世界舞台的。正如一位中国作家所说,中国正重新获得“丧失的国际地位,”成为第一个重新崛起,重新获取世界主导地位的古老文明。
  雅克指出,在18世纪晚期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领土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文明。伴随大约200年前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兴起,中国丧失了这一地位。许多学者曾经认为,中国在社会、文化以及政治方面有许多极具破坏性的缺陷,这些缺陷恰恰凸显出西方的优越性,但鉴于中国这些年发展的速度和势头,这些缺陷开始显得更像是反常情况。雅克写道,最终成为偶发事件的,并不是中国的萎靡期,而是西方这段统治期。
  当然,中国的摩天大楼以及股票市场看起来跟西方没啥两样。但雅克认为,这个国家的文化内核更像古代的中国,而不是现代的欧洲或美国。中国积聚财富的速度,远胜过它吸收外国思想的速度。结果就是,中国几乎注定会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强国,而不会像华盛顿的许多决策者希望并预期的那样,成为一个接受西方准则和制度,愿意保持“现状”的大国,雅克这样写道。
  大量海外华人对中国持久的忠诚,甚或中餐在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都印证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吸引力。但一个国家文化的渗透性只是在部分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吸引力,它还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实力(中国正在获取)和规模(中国已经拥有)。
  许多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为了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但雅克认为,未来属于汉语。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占据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汉语正在取代英语,成为亚洲最受欢迎的第二语言。在互联网兴起的早期,网络空间的主要语言是英语。但中国迅猛增长的互联网使用者,不久就会让天平朝着汉语倾斜。
  中国已经开创出自己的经济生产风格。如果说日本人以偏执的质量和实时存货控制著称,那么中国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已经获得了声誉。中国公司把供应商组合搭配在一起;购买、效仿或者偷窃创意;最终鼓捣出足够好、足够便宜的产品。即便在使用中国劳动力时,许多跨国公司也难以与中国公司竞争。
  在管理经济方面,中国也自有它的一套方式。混杂在一起的公共和私营部门,时常让习惯于政企泾渭分明的美国人迷惑不解。在中国,一面是在残酷的竞争中蓬勃发展的企业家,另一面是从未放弃干预权力,“极度活跃、无所不在”的政府部门。
  雅克认为,由于中国在经济方面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它不可能向西方寻求政治建议。执政党试图复兴儒家思想,将自身定位成维持中国团结统一的保护者(这也是中国政府的传统角色)。许多中国人认为这一使命是非常神圣的。雅克声称,无论是否实施民主化改革,只要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大多数中国人将继续支持他们的领导人。
  那么,“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Pax Sinica)究竟将如何运转?雅克做了一些有趣的猜测:美国经常推动国家“内部”的民主,而中国坚持国家“之间”的民主。如果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势力由其代表的人口数量决定,那么西方民主国家联合在一起的影响力也无法跟中国相提并论。
  虽然雅克在中国居住过,也时常发表一些游览中国的见闻,但他的观点似乎是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当然,他的阅读量是相当浩瀚的),而不是通过在中国的直接经验或对中国人民的了解获得的。
  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雅克几乎没有详述中国日常生活中动荡的一面——混杂的城市文化、农村的群体性事件、空气污染、拥挤不堪的交通、充满泡沫的经济,以及腐败丛生的官僚体系等等。在描述中国人为了前程所做的奋争方面,其他作家做得更成功一些。
  但中国的现实看起来要比这本书所描述的情景更加混乱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雅克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雅克撰写了一本颇具学术素养的著作,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了带有争辩性,而且经常与直觉相反的推测。当雅克着手撰写此书时,他几乎预想不到的是,各类事件将显著加快他正在分析的趋势。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国家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 and the Birth of a New Global Order)
  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著企鹅出版社(The Penguin Press)
  将来某一天,历史学家或许会争辩,肇始于一年之前的金融危机最醒目之处究竟在于它对美国造成了多大伤害,还是在于它对中国的影响有多么地微不足道。在强大的政府干预,以及几乎丝毫不受太平洋对岸信心危机影响的乐观情绪的助推下,这场危机对中国而言似乎是天赐之物。中国正在以超出预期的速度缩小它与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并且有望在去年的最终数据出炉时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非洲的外交联盟到美元作为世界最受宠爱货币的地位,许多事情正在因中国的快速崛起而改变。中国的崛起也驱使人们正视一个或许在不久前还被讥讽为虚张声势的带有争辩意味的观点。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伦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在他的新著《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声称,中国不仅会取代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它还会将西方置于历史的边缘,颠倒我们对现代性内涵的理解。
  他承认,这一大胆的主张依附于这样的假设:中国今日享有的政治稳定和经济活力将一直持续下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北京最高领导层是否具有雅克对于这种预期的信心,也是一个未知数。但未来是不可知的,雅克的推断,即便没有被证实,至少也有一定的可信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他对于许多人刚刚开始深思的可能性(即,一个被中国统治的未来)所进行的详尽且深刻的探究。
  许多关于中国的新闻以及畅销书都把这个国家的崛起视为一个经济现象: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它是最大的)向西方敞开大门,容许西方式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并向富裕国家消费者出口产品。确实如此。但雅克认为,只关注这个故事的经济方面,已经让西方产生了一种虚幻的安全感。“西方的主流态度是,就本质而言,世界并不会因中国的崛起而产生多大变化,”他写道。恰恰相反,“中国的崛起将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
  不同于在过去200年不同时期的英国、美国和德国,中国并不是以一个新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形象崛起于世界舞台的。正如一位中国作家所说,中国正重新获得“丧失的国际地位,”成为第一个重新崛起,重新获取世界主导地位的古老文明。
  雅克指出,在18世纪晚期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领土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文明。伴随大约200年前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兴起,中国丧失了这一地位。许多学者曾经认为,中国在社会、文化以及政治方面有许多极具破坏性的缺陷,这些缺陷恰恰凸显出西方的优越性,但鉴于中国这些年发展的速度和势头,这些缺陷开始显得更像是反常情况。雅克写道,最终成为偶发事件的,并不是中国的萎靡期,而是西方这段统治期。
  当然,中国的摩天大楼以及股票市场看起来跟西方没啥两样。但雅克认为,这个国家的文化内核更像古代的中国,而不是现代的欧洲或美国。中国积聚财富的速度,远胜过它吸收外国思想的速度。结果就是,中国几乎注定会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强国,而不会像华盛顿的许多决策者希望并预期的那样,成为一个接受西方准则和制度,愿意保持“现状”的大国,雅克这样写道。
  大量海外华人对中国持久的忠诚,甚或中餐在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都印证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吸引力。但一个国家文化的渗透性只是在部分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吸引力,它还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实力(中国正在获取)和规模(中国已经拥有)。
  许多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为了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但雅克认为,未来属于汉语。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占据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汉语正在取代英语,成为亚洲最受欢迎的第二语言。在互联网兴起的早期,网络空间的主要语言是英语。但中国迅猛增长的互联网使用者,不久就会让天平朝着汉语倾斜。
  中国已经开创出自己的经济生产风格。如果说日本人以偏执的质量和实时存货控制著称,那么中国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已经获得了声誉。中国公司把供应商组合搭配在一起;购买、效仿或者偷窃创意;最终鼓捣出足够好、足够便宜的产品。即便在使用中国劳动力时,许多跨国公司也难以与中国公司竞争。
  在管理经济方面,中国也自有它的一套方式。混杂在一起的公共和私营部门,时常让习惯于政企泾渭分明的美国人迷惑不解。在中国,一面是在残酷的竞争中蓬勃发展的企业家,另一面是从未放弃干预权力,“极度活跃、无所不在”的政府部门。
  雅克认为,由于中国在经济方面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它不可能向西方寻求政治建议。执政党试图复兴儒家思想,将自身定位成维持中国团结统一的保护者(这也是中国政府的传统角色)。许多中国人认为这一使命是非常神圣的。雅克声称,无论是否实施民主化改革,只要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大多数中国人将继续支持他们的领导人。
  那么,“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Pax Sinica)究竟将如何运转?雅克做了一些有趣的猜测:美国经常推动国家“内部”的民主,而中国坚持国家“之间”的民主。如果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势力由其代表的人口数量决定,那么西方民主国家联合在一起的影响力也无法跟中国相提并论。
  虽然雅克在中国居住过,也时常发表一些游览中国的见闻,但他的观点似乎是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当然,他的阅读量是相当浩瀚的),而不是通过在中国的直接经验或对中国人民的了解获得的。
  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雅克几乎没有详述中国日常生活中动荡的一面——混杂的城市文化、农村的群体性事件、空气污染、拥挤不堪的交通、充满泡沫的经济,以及腐败丛生的官僚体系等等。在描述中国人为了前程所做的奋争方面,其他作家做得更成功一些。
  但中国的现实看起来要比这本书所描述的情景更加混乱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雅克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雅克撰写了一本颇具学术素养的著作,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了带有争辩性,而且经常与直觉相反的推测。当雅克着手撰写此书时,他几乎预想不到的是,各类事件将显著加快他正在分析的趋势。
就本质而言,世界并不会因中国的崛起而产生多大变化
一个谷歌都敢来恐吓中国ZF,崛起个P。

楼上 ,你的10分钟很久了啊,都两天了
就本质而言,中国不会让世界因中国的崛起而产生多大变化
痴痴的小猞猁 发表于 2010-1-16 11:18

什么叫就本质而言?:o
:D统治世界那是美国人的梦想

中国可没这想法
无需10分钟,撅起不撅起俺不管,最终要的是看写这本书的人怎样自圆其说。
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中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将丧失文明操纵权,世界将按照中国概念重新塑造
  美国学者则认为,亚洲在思想领袖方面却不可能扮演与美国同样鼓舞人心的角色
  新加坡学者认为,中国儒家观念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与西方体系的排他性完全不同。
  10月1日,中国将庆祝60周年国庆,通过一系列庆祝活动展现国家的发展和腾飞。这样的背景,恰逢世界经济秩序发生重大变革之时。中国的经济前景和国庆的象征意义催生了“中国统治世界”的狂热设想。
  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中国上海说:“这里,我的理想在这里。”在非母语国家旅行的游客拦住一位当地人问:“请问您会讲普通话吗?”周边国家围绕着复兴的中国,深深折服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孔子的学说、秦朝的建立、四大发明、新中国的建立变得众所周知;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这就是英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马丁•雅克在他的新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终结》一书中为我们描绘的可能的未来景象。
  一个老外预判的未来
  世界将按中国概念重新塑造
  与流行的经济威胁和军事威胁观点不同,在本书中,雅克更倾向于从中国的崛起中看到文化的威胁。这一观点基于对中国将成为最具经济实力国家的预期。
  在开篇,作者引用了高盛公司一项最新研究:到2027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2050年将达到美国的两倍。在雅克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从来都预示着它将发挥更大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问题由此产生:如果中国真的成为一支垄断力量,世界将会如何?雅克的观点却鲜明而突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将取代西方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西方将丧失文明操纵权,世界将按照中国概念重新塑造。
  雅克深信,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必然要挑战西方原则。雅克预测,随着中国的复兴,它将重申与邻国之间古老的附属关系。在雅克看来,不管是对中国来说还是对其他国家来说,朝贡制度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并没有真正消失。
  一片来自西方的嘘声
  “统治世界论”难取代“威胁论”
  雅克的书还未写完就已轰动全球,习惯于炒作“中国威胁论”的西方人其实很难接受“中国统治世界”。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执行主编戴维•皮林首先质疑中国飞速的经济发展是否不可阻挡,因为中国奇迹也有破灭的可能,而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国家正是雅克全部观点的基础。《泰晤士报》的评论则颇有嘲讽意味———“难道说非洲通用语将是中文?外国外交官将不得不向北京献贡品?”
  美国人则更担心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成为明日黄花。曾任美国副助理国务卿、现为剑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的哈尔珀话颇有代表性:“在任何情况下,我都看不到北京会统治美国的情景。”美国《外交政策》网站的文章认为,亚洲今天或许拥有最具活力的经济,但在思想领袖方面却不可能扮演与美国同样鼓舞人心的角色。美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自我修复机制十有八九将使它从当前的挫折中恢复过来。
  一种植根东方的理解
  西方以自己的心理猜度中国
  雅克批判西方人的狂妄自大和自以为是的同时却掉入了同样的怪圈,他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像西方曾经的崛起那样在全世界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主导的中国模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看来,不能认为中国崛起以后,就会向外推广自己的理念。
  他认为,传统的儒家观念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从不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中国的体系始终是开放的,讲究包容性,这与西方体系的排他性完全不同。“比如,中国从来不会排挤美国在亚洲的力量,而是到处强调合作。西方却总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别人,以前英法搞殖民地就是按西方的概念来塑造其他国家,现在美国在全球推销民主也是一样,但它不考虑客观的历史条件,结果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没有几个成功案例,相反还把世界搞乱了。”
  朝贡体系在亚洲复活,在郑永年看来,也是不可能的。“中国天下中心”是一个传统概念,雅克认为中国崛起了,就会恢复以前的国际关系模式,但他忽略了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对中国的影响。而在朝贡体系中,中国是赔本的,总是贸易赤字的,而现代体系是以市场为原则来建立的,中国不可能退回到以前的体制。(综合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等)
有朝一日,中国统治了世界,天下也就太平了。
题目很骚动,其实没这么八宗事
金箍儿棒 发表于 2010-1-16 12:14

说不准啊,那会儿说不定会为了考个公务员名额发生大规模战争。。。。。
西方搞的更像分封
我们应该一统天下:D
中国统一世界后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再次分裂……
我觉得这家伙至少部分写出我心底里的期望。
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成为维持中国团结统一和中华文明的保护者,
不是到处的全球争霸,但是要捍卫在东亚和东南亚以及中国周围的传统地位,虽说现在还没恢复。
汉语是不是全球语言不要紧,但是在中华文明传统的影响范围里通用就比较舒服了。
不能让西方那些家伙再到东亚东南亚揩油,看看在中国衰弱的时代里他们在亚洲东部干了多么龌龊的事,
虽然在美洲和非洲更残忍。
哎!看历史的感悟,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有像我一样的想法。
挂幌子 发表于 2010-1-16 12:41

:D考美国公务员吗
砰砰! 发表于 2010-1-16 13:47


那会儿美国都不存在了

应该说美利坚省和俄罗斯省为了争取TG中央50个公务员职称名额连核弹都搬出来了
雅克声称,无论是否实施民主化改革,只要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大多数中国人将继续支持他们的领导人。

我觉得这个说得不错,至少我是支持的
中国以前的朝贡体系,周围国家也没什么事啊。都安分的很:D
nvhua 发表于 2010-1-16 19:27


   或许马丁·雅克那个鬼子看到这一点吧,相比之下,今天的大国们可没有当年那么美国人的话了
我觉得以前的朝贡体系就比现在的联合国管用得多。
回复 20# madboy
那到是,封贡体系只要你承认俺们是老大就行了,俺们就不会过于关心你国内的事情。用糖弹买通你,威慑你,不听话才锤你!
而美国佬是,有钱否、有资源否、有民主否,没有的话你就是集权国家、恐怖分子、无赖国家、失败国家,不听话的就要修理修理地。
中国统治世界如果成立,那个统治者也绝不会是中国人
全球化将更多中国化
 文/ Dani Rodrik

  88

  2010-1-18

  三十年前,中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上显得无足轻重,对海外几乎没有影响力可言。而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一大经济势力:它既是世界的加工厂,同时其领军的金融家投资范围遍布全球,从非洲到拉美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且中国还日益成为研发的主要源头。

  中国政府坐拥一笔规模令人震惊的外汇储备,其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全世界任何地区、任何行业都曾感受到中国带来的冲击,后者或身为一个廉价的供应商,或扮演着令人畏惧的竞争者这样一个更具威胁性的角色。

  但是,中国仍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尽管其平均收入在近几十年中飞速上升,但这一指标仍然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沿海地区及其主要都市展示出了巨额的财富,但西部的大片区域却仍深陷贫困之中。即便如此,在未来的二十年中,中国经济还是会在规模上超过美国。

  这些变化都让人们不禁提出疑问:中国最终是否会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以及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英国记者马丁 ? 雅克(Martin Jacques)在其引人入胜的新著《当中国统治世界时》中,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如果你认为中国将会被自然平稳地融入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你将会大吃一惊。不仅仅因为中国是下一个经济领域的超级大国,而且由它构建的世界秩序,将会与我们在美国领导下的大相径庭。

  欧美人士天真地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更加富裕,该国会变得与他们更相似。但是,雅克认为这种想法近乎幻影。中国人和政府在社会与政治方面奉行一套不同的观念:这种观念以集体为基础,而非个人主义;它是以国家为中心,而非自由主义模式;此外,威权制度也比民主更为盛行。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独特文明史,而这正是它的力量之源;在西方价值与制度面前,它不会简单地败下阵来。

  雅克指出,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将反映出中国的价值,而非西方的理念。北京将使纽约黯然失色,人民币和普通话将会取代美元和英语,瓦斯科?达?伽马或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事迹将不再被传授给全球各地的学童,他们将转而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探索远航。

  然而,在任何设想成真之前,中国必须延续其快速的经济增长,并保持社会的凝聚力和政权的权威性;这些条件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现在都没有把握。中国能否保持稳定,关键取决于该国政府如何使绝大部分民众分享到经济稳步增长的成果。

  与全球其他国家都不同的是,在中国任何年均增速低于8%的情况都被认为是危险的,因为这将会引发社会的不安。而这一增速对于世界其余大部分地区而言,都是梦幻般的成绩,中国体系所暗藏的脆弱性由此得以充分显现。

  如今的麻烦则在于:中国维持近年来所经历的这种增长,已变得愈加困难。中国的增长目前依赖于被低估的货币以及巨额的贸易顺差;而这种局面并不持续,有朝一日,它将导致一场与美国(及欧洲)的重大冲突。摆脱这一困境,并无捷径可循。中国也许将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增长率。

  如果中国越过了这些障碍,并最终成为主导全球的经济大国,那么全球化的确就将呈现出中国的特质。当然,这会对现存西方体系构成巨大威胁,而好消息则是,中国式的全球秩序将会对国家主权展现出更大的尊重,民族多样性也将受到更多的宽容,而不同经济模式的实验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作者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00117/21207258424.shtml
美国《纽约邮报》1月17日文章,原题:不要惊慌,中国不会替代美国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中国是最有可能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崛起国家,但过去几个月,这种西方自冷战以来最大的恐惧,已经产生实实在在的紧迫感。《外交政策》杂志最近的一项测验中,71%的思想家认为中国是下一个世界强国。《当中国统治世界》的作者马丁·雅各称,中国将在本世纪末成为全球霸主。如果没有世界各地学童都竞相学汉语等噩梦般场景充斥,这种热烈讨论便不会存在。同样,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05年的报告说,中国崛起产生的全球影响力堪比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这或许从奥巴马不幸的中国行和哥本哈根会议上受中国怠慢中更容易理解。

我们陷入大萧条以来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美对中国的焦虑随之浮出水面,这并非巧合。中国经济强劲,拥有大量美国债权,是世界主要制造商和出口商,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类似的讨论屡见不鲜。虽然这些情况没错,但很少人提醒我们,中国仍旧是个穷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是美国的1/8。总的来说,经济和军事上中国仍旧大大落后美国。而军事方面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点。可能情况会发生改变,不过在我们的新世纪,美国仍旧不可比拟。“对美国来说,中国还在上学前班,”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部主任查尔斯·弗里曼说,“美国的产出占全球25%-28%,而中国不到7%。人们说中国是我们的银行家,是我们的债主,但中国只持有不到10%的债权。”

美国2008年军费开支为5520亿美元,而中国为460亿-1000亿美元。我们有11艘航母,他们的第一艘还在建。我们有7000-8000枚核弹头,中国只有几百枚。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将面临少得可怜的年轻工人养活大量老人的局面。哈佛大学教授史蒂夫·韦斯特说:“他们从过去20年里看中国的巨大增长,不过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要经历经济萎缩。”

哈佛大学教授和美国最有影响的外交政策思想家之一约瑟夫·奈把对中国天花乱坠的宣传称作“异常”。他认为,美国正在经历一次“大衰退说”周期,有点像当初恐惧苏联要超越美国,或者上世纪80年代担心经济上被日本取而代之。和以前一样,这些担心有些夸张。“我们经历了一个糟糕的10年:两场战争,一次经济危机,”他说,“美国人又悲观起来了。”▲(作者莫林·卡拉汉,周铭译)
欧洲看美帝、美帝看我们和我们看三锅的视角差不多吧
部分人鼓吹中国模式 意在“捧杀”中国
刚刚过去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最重要的世界大事是什么?不少人会选择“9·11”事件。不过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编辑、著名评论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却在一篇文章中说“恐怖时代已经过去”。

  这篇文章发表于2009年11月,扎卡里亚写道,“这个十年行将结束之际,在我看来,影响这个十年的实际上是相当不同的事件,一个不那么危险、不那么耸人听闻,却在长远看来重要得多的事件——中国的崛起。”

  “中国模式”概念流行

  美国《华盛顿邮报》2009年11月14日的一篇题为《中国人正在“改变我们”》的报道中提到:不久前,在坐落于起伏的群山和牧场之间的一座大库房里,一群农场主围在一位买主身边,这名买主说:“我觉得你们美国人还没弄明白,我们需要高质量。”对这些农场主来说,被一名来自中国的制药公司经理批评还是件新鲜事,但谁也没有反弹。这些美国中西部的汉子把他们的中国客人看作类似于救星的人物……

  诸如此种故事组合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中国风”,与此同时,一个概念在这个十年中大为流行——“中国模式”。这个起自海外的概念,一经提出就“激起千层浪”,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让这个概念炙手可热。

  美国人总结出“北京共识”

  2004年5月,美国人雷默在英国著名的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雷默总结了“北京共识”的3个定理:其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其二,集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化解和处理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其三,自主发展,使用影响力把想要踩踏自己脚趾的霸权大国挪开。

  专业水准的追求加上记者式活泼的笔触,使此文流传甚广。在中国以外的世界,这篇论文被看成是官员、商人以及其他试图了解中国的人们的“必读物”。此文成为近年来讨论“中国模式”的一个新起点。

  盛赞“中国模式”的大合唱

  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有一个概念转换。而雷默却并不喜欢将二者划等号。他曾表示,“中国模式”是“北京共识”的一部分,即关于经济的部分。“北京共识”的范围更广,含有许多不涉经济的思想。但一些中国学者仍然更倾向于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

  继雷默此文之后,对于中国发展模式的赞誉之词渐呈井喷之势。一些重量级的人物和媒体相继加入这场“大合唱”。2004年7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接受采访时,对“中国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说“‘中国模式’堪称很好的经济学教材。”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教授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独一无二。”

  需为中国传统留一席之地

  2009年刚入夏,西方社会就来了一本比夏日气温还热的书——《当中国统治世界的时候》,作者是马丁·亚克,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马丁·亚克的结论是: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超过美国和那时的第三大经济体印度。

  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说,“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随着中国崛起,所谓‘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世界争相向中国“献媚”

  中国经济奇迹的光环,使得西方媒体之前习惯于教训中国的文章骤然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要向中国学习”的论调。

  2009年11月12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在总统奥巴马访华之前推出文章说,“现在是美国表现谦虚的时刻,因为中国在一些重要事情上都做对了。”文章总结了美国要向中国学习的5方面:要有雄心;照顾老人;大量储蓄;放长眼光;还有一条竟是“重视教育”。

  “高举自由、民主和人权大旗的领导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向中国献媚的世界,即‘媚华世界’正在形成。”日本和平安保研究所理事长西原正在日本《产经新闻》2009年8月4日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据《瞭望东方周刊》

  □专家观点

  对“中国模式”提法应该保持清醒头脑

  尽管学术界和传媒界对“中国模式”的讨论温度炽热,但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所观察到的那样,中国官方并没有公开表示接受或者反对。

  或许正因如此,《学习时报》2009年12月7日刊出的4篇反思“中国模式”的文章才显得格外醒目。4篇文章作者之一的中央党校教授邱耕田直言:很明显,一些西方人士谈论“中国模式”时,在热捧中国甚至“捧杀”中国。“在我看来,作为亲身经历并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学者,应当对‘中国模式’的提法保持应有的清醒头脑。”

  日本《每日新闻》去年8月3日的一篇题为《“捧杀”中国的权宜之计》的文章写道,去年7月的“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政府不惜搬出孟子来恭维中国,这种“请务必支持美国财政”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然而,”文章笔锋一转,“美国绝不会那么天真!据我所知,美国依赖中国的情况顶多能够维持几年时间。等到因过度消费积累了20多年的财政赤字问题解决,储蓄率恢复以后,美国还会继续恭维中国吗?答案是‘NO’。”此文是日本人的经验之谈。1979年,以美国学者埃兹拉·沃格尔的书《日本名列第一》为代表,西方世界对日本的吹捧一点都不亚于今天对中国的热捧。日本人的提醒真是有趣。   据《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