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轨道轰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02:43
http://www.cn-see.com/tghd.asp?710702
[此贴子已经被S.W.A.T@L.Z.P.D于2004-6-26 15:41:51编辑过]
http://www.cn-see.com/tghd.asp?710702
[此贴子已经被S.W.A.T@L.Z.P.D于2004-6-26 15:41:51编辑过]
<P>N年前就有轨道轰炸这个概念了</P><P>苏、美都搞过研究</P><P>结果是不比现有武器系统更有优势</P><P>所以没有进一步发展</P>
<P>轨道轰炸在50、60年代可是个热门话题。美苏为此是花了不少精力的。最后为什么不搞了呢?是技术上做不到吗?</P><P>当然不是。</P><P>主要的问题是风险太大。火箭发射失败是第一个风险。毕竟导弹不到攻击时刻是不需要发射的。即使发射成功也还是有大问题。携带它们的航天器的寿命是多少?寿命到了是不是要回收?如果回收那风险比发射更大。不回收的话寿命到了很快就会失控或失去联系,这时怎么办?寿命内发生故障失控或失去联系怎么办?被微流星或太空垃圾击中了怎么办?还没有真正使用就来了一大堆问题。想象一下,在我们的头顶上每时每刻转着无数真正的核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了情况,那才叫不寒而栗呢。</P><P>相比之下,导弹更便宜、安全、灵活。轨道轰炸系统的只要优点是更短的反应时间和更强的抗打击能力。但在缺乏实用的导弹防御系统和已经具备地面和海上机动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没有优势。</P>
:)
<P>介绍一下唯一投入过战斗值班的“准轨道轰炸系统”- 前苏联的FOBS。</P><P>前苏联从50年代开始就设想发展轨道轰炸系统。到60年代进入实际开发。最初有三个方案,分别来自科罗廖夫的第一设计局、切洛梅的第52设计局和耶格尔的586设计局。最终于1965年选定耶格尔基于R-36导弹的设计。为了回避美苏之间条约的限制,FOBS是一个所谓的部分轨道轰炸系统,即飞行器只绕地球不到一圈,所以苏联人又叫它“环球导弹”。它的优点是敌方很难判断它的落点,但由于不是“轨道值班”的系统,预警卫星发现它后还是可以做出预警和对落点作一定的预测。它的缺点是比用同样火箭的导弹的弹头重量低很多(入轨需要额外的速度,制动火箭也需要重量)。当然,由于不是“轨道值班”,前面贴子里讲的一些风险就不存在了。</P><P>FOBS使用R-36-O(基本和R-36相同)2级火箭,使用可储存液体燃料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火箭长33米,直径3米。总重182吨,一级推力240吨,二级推力96吨。典型轨道为140-270公里。入轨荷载重量不清楚。入轨级包括一个推力7.7吨的制动发动机和含1吨以上弹头的再入部。弹头使用惯导。弹头当量说法不一,从200万到2000万都有。</P><P>从1965年起,FOBS进行了24次发射试验。其中15次成功的轨道试验,其余是亚轨道和发射失败的轨道试验。试验均使用假弹头。大部分试验是成功的。从1969年起,FOBS进入战斗值班(据说有18个地下井)。1983年,根据美苏新条约,所有“环球导弹”全部退出服役,后来部分被用来发射卫星。</P>
FOBS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从另一个方向进入,而对方在反方向的防御总会比较弱一些。建立全面的防御则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还有一个缺点是精度低一些。
<P>轨道轰炸武器的概念现在好像又兴起了呢.</P><P>比如白杨M的新弹头, 就应用了次类技术和概念.</P>
真正的轨道轰炸系统的概念和FOBS或白杨的新机动技术是完全不同的。它要求部署在空间。我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不会成为现实。
长见识了
<P>洲际导弹的弹头机动和轨道轰炸确实还是不同的,技术要求上也不一样</P>
<P>洲际导弹的弹头机动和轨道轰炸确实还是不同的,技术要求上也不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