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装甲车辆杂志好文:宝刀不老的国产兵器 59式改进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17:03
<P></P>
<P>59式中型坦克从1959年参加国庆阅兵并装备部队至今,“兵龄”已有四十多年,属于国产装备中的“老将”了。然而,由于59式中型坦克装备数量多、规模大,因此,在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装备体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十余年来,我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早已“超期”服役的这位“老将”进行了数次重大改进,使它仍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真可谓宝刀不老。 </P>
<P>  59式中型坦克有多种改进型,诸如59式(双稳)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WZl20A)、59-2式中型坦克(BWl20B)、59-2式指挥坦克(BWl20B)、59式扫雷坦克、59改中型坦克(B59G)、59-2A式中型坦克、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Wl20K)、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Kl940)、ZTZ59D1式中型坦克(WZ120C)。另外,在59式中型坦克底盘基础上,还发展了几种变型车,如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WZ411)、64式中型坦克牵引车(WZ652)和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51)等。在本刊2003年第1期简要介绍59式中型坦克改进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将较为详细地介绍59式中型坦克的几种典型改进型车的情况,以飨读者。 </P>



<P></P>
<P>强滩登陆中的59式坦克 </P>
<P>
一、“以人为本”的59-1式中型坦克


<P>
<P>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火控系统落后、防护能力弱等缺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国决定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第一轮改进。1979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1984年,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和机动性能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从其结构上看,59-1式中型坦克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进行了19项改进,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的最大特色,是贯彻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下面就着重介绍“以人为本”的12个“亮点”。 </P>


<P></P>
<P>增强装甲型59-1中型坦克 </P>
<P>一是为59式中型坦克火炮增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并缩短了瞄准时间,结束了原59式中型坦克没有火控系统,“判距靠炮长的眼睛、射击靠射手经验”的历史。 </P>
<P>  二是增装了并列机枪弹和高射机枪弹压弹机。原59坦克的并列机枪弹要靠乘员人工压装,费时、费力不说,时间长了弄得手生疼。改进后,机枪弹可以半机械化压装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

<P>  三是在车外增装了红外大灯。坦克驾驶员都怕夜间用夜视仪驾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59坦克的夜视仪看不清而且失真。改进后的59-1坦克,在车外左侧翼板前部增装了1个80瓦的6610型红外大灯,提高了红外照度,这就改善了驾驶员使用夜视仪观察的效果。

<P>  四是增装了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过去驾驶员在行驶中拉操纵杆着实是不容易,需要几十斤的拉力,一开几个小时,谁也受不了。改进后的坦克增装了转向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驾驶员操作起来明显轻便灵活。

<P>  五是增装防滑履刺。过去坦克在雪地或冰上行驶前,为防滑需要乘员把履带拆开,然后隔几块履带反装一块(履带刺朝下),最后再把履带结合起来。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调履带可是件苦差事,四个乘员忙乎一二个小时,累得是满头大汗,寒冬腊月这滋味就更不好受了。现在好了,改进后的59-1坦克,在左侧翼板上排气管后方加装了1个储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时直接将防滑履刺加装到履带上即可,给三北地区及高寒高原地区的坦克兵们带来了“福音”。 </P>
<P>八是在非指挥坦克上增装一根伪装天线。这主要是吸取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教训。改进后的59-1坦克,在非指挥车的炮塔顶甲板后部增装1根伪装天线,使敌人难以分辨战斗坦克与指挥坦克。 </P>
<P>  九是安全门改为三点支撑式向外开启的圆形门。安全门就是坦克兵们在车辆中弹等紧急情况下,隐蔽迅速脱离坦克的通道,坦克兵称它为“逃生门”。老59坦克的安全门要打开四个把手并向内拉开,而且火炮要转一角度乘员才能从车内钻出去,很不方便。改进后变成三个把手并向外推开,这样不论火炮处于什么角度,乘员都可以迅速钻出去。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唯物于2004-7-21 2:02:23编辑过]
<P></P>
<P>59式中型坦克从1959年参加国庆阅兵并装备部队至今,“兵龄”已有四十多年,属于国产装备中的“老将”了。然而,由于59式中型坦克装备数量多、规模大,因此,在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装备体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十余年来,我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早已“超期”服役的这位“老将”进行了数次重大改进,使它仍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真可谓宝刀不老。 </P>
<P>  59式中型坦克有多种改进型,诸如59式(双稳)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WZl20A)、59-2式中型坦克(BWl20B)、59-2式指挥坦克(BWl20B)、59式扫雷坦克、59改中型坦克(B59G)、59-2A式中型坦克、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Wl20K)、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BKl940)、ZTZ59D1式中型坦克(WZ120C)。另外,在59式中型坦克底盘基础上,还发展了几种变型车,如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WZ411)、64式中型坦克牵引车(WZ652)和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51)等。在本刊2003年第1期简要介绍59式中型坦克改进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将较为详细地介绍59式中型坦克的几种典型改进型车的情况,以飨读者。 </P>



<P></P>
<P>强滩登陆中的59式坦克 </P>
<P>
一、“以人为本”的59-1式中型坦克


<P>
<P>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火控系统落后、防护能力弱等缺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国决定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第一轮改进。1979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1984年,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和机动性能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从其结构上看,59-1式中型坦克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进行了19项改进,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的最大特色,是贯彻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下面就着重介绍“以人为本”的12个“亮点”。 </P>


<P></P>
<P>增强装甲型59-1中型坦克 </P>
<P>一是为59式中型坦克火炮增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并缩短了瞄准时间,结束了原59式中型坦克没有火控系统,“判距靠炮长的眼睛、射击靠射手经验”的历史。 </P>
<P>  二是增装了并列机枪弹和高射机枪弹压弹机。原59坦克的并列机枪弹要靠乘员人工压装,费时、费力不说,时间长了弄得手生疼。改进后,机枪弹可以半机械化压装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

<P>  三是在车外增装了红外大灯。坦克驾驶员都怕夜间用夜视仪驾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59坦克的夜视仪看不清而且失真。改进后的59-1坦克,在车外左侧翼板前部增装了1个80瓦的6610型红外大灯,提高了红外照度,这就改善了驾驶员使用夜视仪观察的效果。

<P>  四是增装了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过去驾驶员在行驶中拉操纵杆着实是不容易,需要几十斤的拉力,一开几个小时,谁也受不了。改进后的坦克增装了转向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驾驶员操作起来明显轻便灵活。

<P>  五是增装防滑履刺。过去坦克在雪地或冰上行驶前,为防滑需要乘员把履带拆开,然后隔几块履带反装一块(履带刺朝下),最后再把履带结合起来。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调履带可是件苦差事,四个乘员忙乎一二个小时,累得是满头大汗,寒冬腊月这滋味就更不好受了。现在好了,改进后的59-1坦克,在左侧翼板上排气管后方加装了1个储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时直接将防滑履刺加装到履带上即可,给三北地区及高寒高原地区的坦克兵们带来了“福音”。 </P>
<P>八是在非指挥坦克上增装一根伪装天线。这主要是吸取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教训。改进后的59-1坦克,在非指挥车的炮塔顶甲板后部增装1根伪装天线,使敌人难以分辨战斗坦克与指挥坦克。 </P>
<P>  九是安全门改为三点支撑式向外开启的圆形门。安全门就是坦克兵们在车辆中弹等紧急情况下,隐蔽迅速脱离坦克的通道,坦克兵称它为“逃生门”。老59坦克的安全门要打开四个把手并向内拉开,而且火炮要转一角度乘员才能从车内钻出去,很不方便。改进后变成三个把手并向外推开,这样不论火炮处于什么角度,乘员都可以迅速钻出去。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唯物于2004-7-21 2:02:23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3 17:04:31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3 17:07:13编辑过]
三、“价廉物美”的59-2A式中型坦克 </P><P><P>  如果说59-2的最大亮点是依靠引进的新型火炮技术、跳频电台和高灵敏度的全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这三项技术使老式的59坦克战技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话,那么59-2A则主要是依靠我国自己的技术使老装备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的。 <P>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军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装甲机械化部队对新装备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在新型二代装甲装备短时间内还难以装备部队的情况下,为了加快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并为改造部队现装备的59式中型坦克打下良好的基础,1984年底解放军总部机关下达了研制59-2A式中型坦克的任务,并要求有关科研单位参考和吸收59-2式中型坦克等改进过程的成功经验,突出解决59式中型的火力与火力机动性薄弱环节,并要求使59式中型坦克在防护、机动性能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  从1984年11月开始至1985年4月,有关科研单位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59-2A式中型坦克的改进方案技术设计。1985年10月,试制出1辆初样车,并进行了分系统和部件的性能试验和整车的行驶试验。根据初样车试验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又对初样车进行了改进,并于1986年5月研制出3辆正样车,其中1辆为带机械扫雷器的扫雷坦克。正样车试制出来后,便交付部队进行6 000千米设计定型试验,对车辆的战术技术性能、工作可靠性和地区适应性进行了全面考核。试验证明,59—2A式中型坦克基本满足了战术技术要求,其火力及火力机动性较之59式中型坦克有了明显提高,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也有一定提高。1988年4月,59-2A中型坦克正式批准定型。尽管59-2A中型坦克与59-2中型坦克在战术技术性能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仍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P> </P><P>59-2A中型坦克 </P><P>    首先,从外形上看,令人耳目一新:车体和炮塔的外形更为流畅,配以侧屏蔽裙板和抛射式烟幕弹发射装置,给人以现代主战坦克的美感。 </P><P>  其次,它采用了带轻型热护套的81A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装轻型热护套的坦克炮,可以有效防止炮管因日照等因素引起弯曲,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击精度。这也是从外观上它与59-2坦克所装的79式105毫米坦克炮的主要区别。关于火炮热护套的问题,看过电视剧《铁甲英豪》的观众可能多少已有所了解。 <P>  第三,采用了双向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火力精度高,系统反应时间短。使用这套系统,坦克可在短停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实施准确打击。该系统对静止目标的反应时间≤7秒,对活动目标的反应时间≤10秒;用脱壳穿甲弹射击时的有效射程对固定目标不低于2500米,对活动目标为2 400米以上。这些指标说明,81A坦克炮是相当棒的。 <P>  第四,安装了炮长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微光夜视仪、驾驶员微光夜视仪,实现了全夜视化观瞄,夜战能力大大提高。这是它与59-2坦克相比的一大亮点。 <P>  第五,车首挂装了国产复合装甲,两侧挂装了侧屏蔽裙板,炮塔两侧各装四具烟幕弹抛射装置,其整体防护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烟幕弹的射程可达100米,烟幕屏障宽60米,高8米~10米,烟幕持续时间为2分钟。有了这套装置,就可以在作战中来它个“金蝉脱壳”,有效对抗敌军反坦克导弹等威胁。 <P>  第六,增装了推土装置。该车在车体首下装甲板上挂有一个推土铲,用于挖掘坦克掩体与清除路障等,挖一个坦克掩体约需20分钟。虽然使用起来不是太方便,需要人工收放,但还是比没有强多了。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挖坦克掩体也是件苦差事,坦克部队人手少,谁也帮不上谁,得自己动手。坦克有了推土铲,就方便多了。 <P>  当然,59-2A坦克在电台性能、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反应时间和效能等方面,与59-2坦克相比要稍逊一筹。尽管如此,59-2A中型坦克,是完全利用我国自己的技术对老装备改造的成果,它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性较好,对原59式坦克的工艺继承性强、成本低、便于组织批量生产,特别是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良好的维修、使用性能,受到试验部队的高度评价。所以,59-2A中型坦克可以称得上是“价廉物美”的“铁骑”。 <P>  在59-2A中型坦克基础上,还研制了59-2A式扫雷坦克和59-2A式指挥坦克。59-2A式扫雷坦克与59-2A式中型坦克的主要区别是,将车首安装的推土铲,换为机械扫雷器;59-2A式指挥坦克则增装1部CWT-176型坦克电台,并相应减少3发炮弹。</P><P>59-2A坦克主要战技性能 </P><P>  战斗全重36.5~37吨 <P>  乘员4人 <P>  车长(炮向前) 9.22米 <P>  车宽(带裙板) 3.32米 <P>  车高(至炮塔顶) 2.4米 <P>  单位功率10.3~10.5千瓦/吨 <P>  单位压力80.3~81千帕 <P>  最大速度48~50千米/小时 <P>  最大行程600~620千米 <P>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坦克炮 <P>  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 <P>  弹药基数105毫米炮弹37发、12.7毫米机枪弹500发、7.62毫米机枪弹3 000发 <P>  装甲类型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3 17:11:5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3 17:13:44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3 17:15:3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3 17:19:08编辑过]
兄弟的好文,值得顶
找个对手较量一下
<P>不错</P><P>该顶</P>[em02]
59坦克应该逐步退役。
楼主果然贴的全 59要用到烂为止!!!!
需要实战检验一下
<P>59换120和125炮可以吗?我不是很懂,但是感觉夸张点</P>
[em01][em02]好文啊,兄弟顶你啦!
顶!!!
一万多辆!不可能全部换,只能慢慢改
<B>以下是引用<I>lbnuaa</I>在2004-6-24 2:05:00的发言:</B>

<P>59换120和125炮可以吗?我不是很懂,但是感觉夸张点</P>


我们已经这末干了,不夸张。
<B>以下是引用<I>f22</I>在2004-6-24 18:30:00的发言:</B>
&gt;

我们已经这末干了,不夸张。


呵呵,看来这些坦克还能挺很久嘛.
坦克的使用也要看对手。该改,改得好。不要老被别人的宣传牵着走。
《国际展望》上说59改120炮再加上热成像仪可以和88式抗衡,达到2代半的水平。[em05][em05][em05][em05][em05][em05]
<P>它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的,性价比合适,不过现在它确实已经落伍了.</P>
<P>战场上那能全用重型坦克啊,你看M1A1投放战场慢的.....</P><P>要不是美国的制空权,还不知道M1A1要损失多少辆哪</P>
老了就是老了
钢铁有多久能撑,这些老家伙就有多久好撑,换换里面的东西,壳还是很硬的。以后的坦克大战,比的就是里面的,只要里面的先进了,外面再难看也照样打胜仗!!
这些老式坦克还要干什么啊。火力又不是很强,装甲又不耐打。和美军的M1跟本不能比啊。我们军队应该要清醒的认识,我们国家现在最大的敌人是美国,不是其他人。我们要以美国相比。虽说我们经济不如美国但是也要跟上啊。如果还想以前的观念打战。那我们会输。到时候我们又要同伊拉克那样打游击了。
资料很齐
<B>以下是引用<I>crm69v</I>在2004-7-8 10:30:00的发言:</B>
这些老式坦克还要干什么啊。火力又不是很强,装甲又不耐打。和美军的M1跟本不能比啊。我们军队应该要清醒的认识,我们国家现在最大的敌人是美国,不是其他人。我们要以美国相比。虽说我们经济不如美国但是也要跟上啊。如果还想以前的观念打战。那我们会输。到时候我们又要同伊拉克那样打游击了。


老式兵器一样可以用来打仗的~~~~~田忌赛马听过没有~
好文好图!
<B>以下是引用<I>crm69v</I>在2004-7-8 10:30:00的发言:</B>
这些老式坦克还要干什么啊。火力又不是很强,装甲又不耐打。和美军的M1跟本不能比啊。我们军队应该要清醒的认识,我们国家现在最大的敌人是美国,不是其他人。我们要以美国相比。虽说我们经济不如美国但是也要跟上啊。如果还想以前的观念打战。那我们会输。到时候我们又要同伊拉克那样打游击了。


我军装甲部队的那数以千计的坦克如果要全面换装99,不用美国人打过来,中国就先垮了
<P>59式坦克换装125毫米坦克炮,巴基斯坦已经装备了。59式装120毫米坦克炮,准备出口中东。</P><P>国产加长型105毫米线膛炮的穿甲威力,对付周边国家10--15年内的坦克,绰绰有余。不是每个国家都能装备M1A2和豹2之类的坦克的,我国既不可能(没钱)也无必要全部换装新型坦克,那可是1900多万人民币一辆的。</P>
<P>大家好,我是白山,我新来的。</P>
好!能省就省,老家伙应该再发挥发挥余热![em01]
<B></B>
楼主果然贴的全 59要用到烂为止!!!!
<P>不管怎么说,59已经用了快50年了。有很多部件已经到了使用寿命期,应该加快退役速度了。</P>
好文,顶!59虽然老,还是挺结实耐用的。
《战场4》上的一篇文章,的确是好文
不要动不动就换新……恶虎斗不过群狼……二次大战中谁都知道德国坦克的质量和德国装甲兵的素质,但是在大量廉价的源源不断的M4和T34面前还是顶不住……虽然我一直喜欢德国货……
我们就应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