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补选,航空方面七名候选人都没有中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43:36
1,樊会涛

男,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现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总设计师,他曾主持和参加多个空空导弹型号的研制及“九五”和“十五”研究工作,为我国空空导弹武器装备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自行研制的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历经多年终获成功,该系统在设计定型靶试、汇报演示、双目标试验中,取得了全部命中目标的优异成绩,使我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第四个具有自主研制新一代空空导弹的国家,该系统总设计师就是樊会涛。

2,甘晓华

男,1957年生,籍贯江西省进贤县。1974年上山下乡,1978年2月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系,198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系,获博士学位。1989起先后任空军第一研究所发动机室高级工程师、副主任、主任,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副所长。从2004年11月起,任空军装备研究院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 200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航空学会浮空器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装备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3,刘峰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装备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飞机救生弹射装备的研究工作。其主持完成的集弹射救生体系、生存求救、搜索营救为一体的“某型飞机高原救生装备”不但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还解决了长期制约我某型飞机进行高原作战、训练的难题。

4,孙聪

1961年2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83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9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硕士毕业,2006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中国一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飞机专业组委员,总装备部隐身技术专业组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被评为第四届沈阳市优秀专家。

孙聪参加工作近20年来,先后在雷达、火控综合、飞机总体和国家重点高新工程方案论证设计中承担了繁重的任务,成绩显著。先后参加了重点工程等多个型号的设计、研制及技术管理工作,特别是在雷达、火控综合、飞机总体和国家重点型号工程方案论证、研制中承担了繁重的任务,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某型战斗机总体综合设计研究项目,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某型飞机RCS减缩技术外场试验研究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担任所长、总设计师以来,他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在科研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等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突出业绩。先后组织开展了20个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取得了多型飞机鉴定、定型、打通生产线、首飞和立项的累累硕果,“九五”、“十五”预研项目全部高质量通过验收。

先后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沈阳市优秀专家和沈阳市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5,吴光辉

1960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研究员。现任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重点型号ARJ21飞机型号总设计师;国家大飞机专项工程现场总指挥;国家“杀手锏”项目总设计师。曾担任六O三所总体设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民机总体设计研究室主任、民机总体分部部长助理兼主任、副总设计师、所长助理、副所长。曾荣获“某飞机工程” 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某重点型号首飞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中航一集团一等功;“某重点工程载机改装”获2006年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一航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一航、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劳动模范”称号;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一航“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2007年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并颁发金质奖章等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6,严成忠

航空发动机专家。1939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1980~1982年公派到英国Cranfield 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涡轮发动机数字仿真研究。1961年至今,在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从事航空涡扇和涡喷发动机设计、研制。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总设计师、技术副所长、总设计师等职,现任型号总设计师。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辽宁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等职;曾兼任国家863-2航天技术领域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常规动力技术专业组成员,航空科学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航空动力学报》副主编,《航空发动机》季刊主编等职。

研究员曾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昆仑”发动机,使我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航空发动机只能测绘仿制或改进的历史,一跃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能独立自行设计研制超音速飞机发动机的国家,为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2.8MW燃气轮机—QD128,填补了国内空白,首台已在中原油田试验并网发电成功。直接发起和主持研制的高马赫数、高负荷、高效率风扇使我国单、双级风扇的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1982年研究的任意类型涡轮发动机性能数字仿真技术,被美国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视为80年代初期涡轮发动机仿真能力的代表,至今仍在英国和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曾先后获得2004年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金奖”,2003年国防科工委一等功、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特等功,2000年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严成忠热爱中国的发动机事业,在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20万港元奖金后,他把全部奖金捐给了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作为技术创新基金,以促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

7,祝小平

1963年生,湖南衡阳人。1997年至今从事无人机总体设计和制导控制与仿真研究工作。现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无人机所总工程师。总装备部无人机系统技术专业组成员,国防科工委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航空专业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第四届无人飞行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无人机与微型飞行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总设计师或项目负责人主持过国家重点型号项目,国家重点型号关键技术演示验证项目,国防“十五”“十一” 预研项目,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8项,作为主要骨干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防 “八五”、“九五”、“十五”、“十一”预研项目、921-4工程项目12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荣立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1次。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荣誉称号”和“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论文60多篇, 作为主编,编写出版《无人机设计手册》1套(上、下册,1997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看来从PL-12到J-11再到太行,ARJ-21都存在问题啊...1,樊会涛

男,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现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总设计师,他曾主持和参加多个空空导弹型号的研制及“九五”和“十五”研究工作,为我国空空导弹武器装备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自行研制的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历经多年终获成功,该系统在设计定型靶试、汇报演示、双目标试验中,取得了全部命中目标的优异成绩,使我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第四个具有自主研制新一代空空导弹的国家,该系统总设计师就是樊会涛。

2,甘晓华

男,1957年生,籍贯江西省进贤县。1974年上山下乡,1978年2月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系,198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系,获博士学位。1989起先后任空军第一研究所发动机室高级工程师、副主任、主任,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副所长。从2004年11月起,任空军装备研究院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 200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航空学会浮空器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装备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3,刘峰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装备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飞机救生弹射装备的研究工作。其主持完成的集弹射救生体系、生存求救、搜索营救为一体的“某型飞机高原救生装备”不但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还解决了长期制约我某型飞机进行高原作战、训练的难题。

4,孙聪

1961年2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83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9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硕士毕业,2006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中国一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飞机专业组委员,总装备部隐身技术专业组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被评为第四届沈阳市优秀专家。

孙聪参加工作近20年来,先后在雷达、火控综合、飞机总体和国家重点高新工程方案论证设计中承担了繁重的任务,成绩显著。先后参加了重点工程等多个型号的设计、研制及技术管理工作,特别是在雷达、火控综合、飞机总体和国家重点型号工程方案论证、研制中承担了繁重的任务,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某型战斗机总体综合设计研究项目,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某型飞机RCS减缩技术外场试验研究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担任所长、总设计师以来,他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在科研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等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突出业绩。先后组织开展了20个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取得了多型飞机鉴定、定型、打通生产线、首飞和立项的累累硕果,“九五”、“十五”预研项目全部高质量通过验收。

先后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航空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沈阳市优秀专家和沈阳市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5,吴光辉

1960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研究员。现任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重点型号ARJ21飞机型号总设计师;国家大飞机专项工程现场总指挥;国家“杀手锏”项目总设计师。曾担任六O三所总体设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民机总体设计研究室主任、民机总体分部部长助理兼主任、副总设计师、所长助理、副所长。曾荣获“某飞机工程” 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某重点型号首飞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中航一集团一等功;“某重点工程载机改装”获2006年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一航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一航、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劳动模范”称号;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一航“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2007年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并颁发金质奖章等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6,严成忠

航空发动机专家。1939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1980~1982年公派到英国Cranfield 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涡轮发动机数字仿真研究。1961年至今,在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从事航空涡扇和涡喷发动机设计、研制。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总设计师、技术副所长、总设计师等职,现任型号总设计师。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辽宁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等职;曾兼任国家863-2航天技术领域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常规动力技术专业组成员,航空科学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航空动力学报》副主编,《航空发动机》季刊主编等职。

研究员曾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昆仑”发动机,使我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航空发动机只能测绘仿制或改进的历史,一跃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能独立自行设计研制超音速飞机发动机的国家,为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2.8MW燃气轮机—QD128,填补了国内空白,首台已在中原油田试验并网发电成功。直接发起和主持研制的高马赫数、高负荷、高效率风扇使我国单、双级风扇的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1982年研究的任意类型涡轮发动机性能数字仿真技术,被美国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视为80年代初期涡轮发动机仿真能力的代表,至今仍在英国和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曾先后获得2004年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金奖”,2003年国防科工委一等功、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特等功,2000年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严成忠热爱中国的发动机事业,在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20万港元奖金后,他把全部奖金捐给了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作为技术创新基金,以促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

7,祝小平

1963年生,湖南衡阳人。1997年至今从事无人机总体设计和制导控制与仿真研究工作。现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无人机所总工程师。总装备部无人机系统技术专业组成员,国防科工委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航空专业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第四届无人飞行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无人机与微型飞行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总设计师或项目负责人主持过国家重点型号项目,国家重点型号关键技术演示验证项目,国防“十五”“十一” 预研项目,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8项,作为主要骨干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防 “八五”、“九五”、“十五”、“十一”预研项目、921-4工程项目12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荣立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1次。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硕士荣誉称号”和“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论文60多篇, 作为主编,编写出版《无人机设计手册》1套(上、下册,1997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看来从PL-12到J-11再到太行,ARJ-21都存在问题啊...
等丝带出来再给吧
这时看出八爷的好处了,八爷是个“院士制造”鸡。。。。。{:3_77:}
1.PL-12;2.发动机方面?;3.TY-8;4.J-11;5.ARJ-21;6.昆仑;7.603无人机. 不会成绩都不行吧?
林总压力大鸟
居然孙聪都上了,幸好没被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