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印度乡村的生态和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51:51
蒋高明:印度乡村的生态和谐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 2009年11月30日 09:30 作者: 蒋高明


    蒋高明
  
  最近,笔者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会议,第二次来到印度。去年12月,笔者是在印度喜马拉雅南麓的苏兰(Solan)度过的。两次印度之行,增加了笔者对我们这个邻国的了解。今年的会议主题是“干旱区可持续农业与人类福祉”。会议期间,印度科学家带我们进入了印度的乡村,我有幸深入印度农村,近距离体会他们的农业和乡村生活方式。
  开会的城市叫加德浦(Jadhpur),位于印度西部干旱区,与巴基斯坦接壤。这个城市有人口97万,面积29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达3.34万人,这在干旱区城市中人口密度是很大的。常年平均温度30摄氏度,降雨量319mm,是典型的热带荒漠类型。即使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印度人找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方式,人与自然在这里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汽车在印度的郊野上行驶,一望无际的是辽阔的荒野和农田,很少见到冒浓烟的工厂。农田和公路之间有10~30米宽的隔离带,自由生长着一些本地灌木和乔木。在一些未开垦的土地上,保留有很好的荒漠植被,野生动物出没其中。即使开辟为农田,也是靠天吃饭,这就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在农村,人畜用水也靠收集雨水。因为热带干旱区蒸发量更大,如果用地下水浇灌,很快会使土地盐渍化。尽管抽提地下水浇灌可以带来更高的农业回报,但是为了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印度政府并不鼓励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
  印度几乎很少有高速公路,60公里的路程要行驶2个小时。公路是修建在荒漠上的简易公路,随地势变化,不断穿越村庄、农田和荒漠,一路上见到许多野生动物,还有许多大树,仿佛来到了非洲。在热带干旱区,树木能够长成大树,有些能成为树林,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在农庄,一些树木的枝条和叶片被砍下来喂牛。树木作为饲料,在印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城市里有很多垃圾,尤其白色污染严重。但乡村整体感觉比城市干净,几乎没有什么环境污染,也安静得多。在乡村较少看到垃圾,大概因为印度农业多采取传统的耕作模式有关,有机肥和能够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大都还到了农田里。农民生活较简朴,除了一些常用生活用品,没有太多的奢侈品,产生的垃圾很少。
  印度的人口几乎与中国持平了(现在印度有12亿人),但由于总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远比我们大。尽管印度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约1.6亿公顷),但其农业以靠天吃饭为主。印度农民为什么很少使用化肥?我问同行的印度科学家,他们告诉我化肥太贵了,农民舍不得买。在这个国家,秸秆不在地里燃烧,几乎全部用来喂牲口,在饲料缺少的季节,树枝也被砍伐下来喂牛。
  印度耕地生产力低,但他们几乎不需要进口粮食,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呢?根据笔者观察,可能的原因有:一是秸秆不燃烧,变成了动物的肉和奶,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二是近一半的人口吃素,节省了许多粮食;三是很少有人饮酒、抽烟,这样又节省了很多造酒用的粮食和生产烟草的耕地;四是他们的生活非常简朴,大部分农民没有太多的奢求,这样也节省了粮食,保护了生态环境。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印度的动物之多。牛几乎是城市与村庄都能够看到的大型动物,大概与这个民族对牛崇拜有关。除牛外,骆驼、马、驴、羊、鹿、狗、孔雀、鸽子都非常常见。对于自由飞翔的各种野鸟,印度农民从不去捕杀它们,而是任其自生自灭。牛就在大街上过夜,走到哪里就是哪里,它们知道回自己的家。有没有人偷窃牛呢?当我问印度教授这样傻的问题时,自己都觉得脸红。印度人非常诚实,很少有人偷窃,印度教授对我说。
  印度人脸上写着平和,在街上很少见到吵架的,大多是人默默地走来,很少张扬。非常奇怪的是,印度乡村的狗见了生人也不狂吠,就像没有看见生人来一样。大概是人与动物长期适应了这种平和环境的缘故。即使相对贫穷的人家,也不失浪漫情调,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出租车、拖拉机、汽车上都印着精美的传统图案。印度民族能歌善舞,是个天生爱歌舞的民族。有一次会务组安排招待我们看印度乡村歌舞,来表演的家庭乐团,竟然到过36个国家巡回演出。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建筑,在破烂的乡村都会有18世纪的宫殿出现,令你不得不对这个古老的国度肃然起敬。
  印度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气候变化都将严重影响印度未来的农业,他们也正在积极寻找应对的办法。印度使用较少的自然资源获得了较充足的食物,并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了生态环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http://www.p5w.net/news/xwpl/200911/t2696942.htm蒋高明:印度乡村的生态和谐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 2009年11月30日 09:30 作者: 蒋高明


    蒋高明
  
  最近,笔者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会议,第二次来到印度。去年12月,笔者是在印度喜马拉雅南麓的苏兰(Solan)度过的。两次印度之行,增加了笔者对我们这个邻国的了解。今年的会议主题是“干旱区可持续农业与人类福祉”。会议期间,印度科学家带我们进入了印度的乡村,我有幸深入印度农村,近距离体会他们的农业和乡村生活方式。
  开会的城市叫加德浦(Jadhpur),位于印度西部干旱区,与巴基斯坦接壤。这个城市有人口97万,面积29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达3.34万人,这在干旱区城市中人口密度是很大的。常年平均温度30摄氏度,降雨量319mm,是典型的热带荒漠类型。即使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印度人找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方式,人与自然在这里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汽车在印度的郊野上行驶,一望无际的是辽阔的荒野和农田,很少见到冒浓烟的工厂。农田和公路之间有10~30米宽的隔离带,自由生长着一些本地灌木和乔木。在一些未开垦的土地上,保留有很好的荒漠植被,野生动物出没其中。即使开辟为农田,也是靠天吃饭,这就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在农村,人畜用水也靠收集雨水。因为热带干旱区蒸发量更大,如果用地下水浇灌,很快会使土地盐渍化。尽管抽提地下水浇灌可以带来更高的农业回报,但是为了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印度政府并不鼓励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
  印度几乎很少有高速公路,60公里的路程要行驶2个小时。公路是修建在荒漠上的简易公路,随地势变化,不断穿越村庄、农田和荒漠,一路上见到许多野生动物,还有许多大树,仿佛来到了非洲。在热带干旱区,树木能够长成大树,有些能成为树林,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在农庄,一些树木的枝条和叶片被砍下来喂牛。树木作为饲料,在印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城市里有很多垃圾,尤其白色污染严重。但乡村整体感觉比城市干净,几乎没有什么环境污染,也安静得多。在乡村较少看到垃圾,大概因为印度农业多采取传统的耕作模式有关,有机肥和能够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大都还到了农田里。农民生活较简朴,除了一些常用生活用品,没有太多的奢侈品,产生的垃圾很少。
  印度的人口几乎与中国持平了(现在印度有12亿人),但由于总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远比我们大。尽管印度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约1.6亿公顷),但其农业以靠天吃饭为主。印度农民为什么很少使用化肥?我问同行的印度科学家,他们告诉我化肥太贵了,农民舍不得买。在这个国家,秸秆不在地里燃烧,几乎全部用来喂牲口,在饲料缺少的季节,树枝也被砍伐下来喂牛。
  印度耕地生产力低,但他们几乎不需要进口粮食,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呢?根据笔者观察,可能的原因有:一是秸秆不燃烧,变成了动物的肉和奶,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二是近一半的人口吃素,节省了许多粮食;三是很少有人饮酒、抽烟,这样又节省了很多造酒用的粮食和生产烟草的耕地;四是他们的生活非常简朴,大部分农民没有太多的奢求,这样也节省了粮食,保护了生态环境。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印度的动物之多。牛几乎是城市与村庄都能够看到的大型动物,大概与这个民族对牛崇拜有关。除牛外,骆驼、马、驴、羊、鹿、狗、孔雀、鸽子都非常常见。对于自由飞翔的各种野鸟,印度农民从不去捕杀它们,而是任其自生自灭。牛就在大街上过夜,走到哪里就是哪里,它们知道回自己的家。有没有人偷窃牛呢?当我问印度教授这样傻的问题时,自己都觉得脸红。印度人非常诚实,很少有人偷窃,印度教授对我说。
  印度人脸上写着平和,在街上很少见到吵架的,大多是人默默地走来,很少张扬。非常奇怪的是,印度乡村的狗见了生人也不狂吠,就像没有看见生人来一样。大概是人与动物长期适应了这种平和环境的缘故。即使相对贫穷的人家,也不失浪漫情调,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出租车、拖拉机、汽车上都印着精美的传统图案。印度民族能歌善舞,是个天生爱歌舞的民族。有一次会务组安排招待我们看印度乡村歌舞,来表演的家庭乐团,竟然到过36个国家巡回演出。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建筑,在破烂的乡村都会有18世纪的宫殿出现,令你不得不对这个古老的国度肃然起敬。
  印度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气候变化都将严重影响印度未来的农业,他们也正在积极寻找应对的办法。印度使用较少的自然资源获得了较充足的食物,并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了生态环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http://www.p5w.net/news/xwpl/200911/t2696942.htm
希望印度永远保持生态和谐,永远也不要罪恶的工业化。
国家花钱派这种SB出国开会还不如给希望工程多加点钱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9-12-1 14:50


    说得太好了!!!顶你!
让他去印度居住吧,因为那里很和谐!~~~
我在中国西部最差地区居住到现在,和谐程度远过阿三,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和谐,是贫困!
;P人家的恒河水几千年都是原生态
这个应该只是样子货,发个文章给阿三点面子吧?而且里面好象只是说生态不错,并没有说就是好老就是好,或者借机贬低什么.

植物研究所的,当然对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有好感。正常。
凡客 发表于 2009-12-1 15:02


西部缺水的地方才会赤贫,水是大问题
大家息怒,这是忽悠局的软文,麻痹阿三用的{:3_84:}
凡客 发表于 2009-12-1 15:02
印度贫困还是你那贫困?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9-12-1 14:50

不得不顶!
回复 11# lich_jin


    即使不派这种SB,国内SB照样还阿三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9-12-1 14:50
印度的人口几乎与中国持平了(现在印度有12亿人),但由于总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远比我们大。尽管印度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约1.6亿公顷),但其农业以靠天吃饭为主。印度农民为什么很少使用化肥?我问同行的印度科学家,他们告诉我化肥太贵了,农民舍不得买。在这个国家,秸秆不在地里燃烧,几乎全部用来喂牲口,在饲料缺少的季节,树枝也被砍伐下来喂牛。
  印度耕地生产力低,但他们几乎不需要进口粮食,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呢?根据笔者观察,可能的原因有:一是秸秆不燃烧,变成了动物的肉和奶,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二是近一半的人口吃素,节省了许多粮食;三是很少有人饮酒、抽烟,这样又节省了很多造酒用的粮食和生产烟草的耕地;四是他们的生活非常简朴,大部分农民没有太多的奢求,这样也节省了粮食,保护了生态环境。
中行说 发表于 2009-12-1 17:36
我针对的是他所谓的“生态和谐”。至于他是不是打着红旗反红旗,没看出来。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9-12-1 17:41
他是研究植物的,当然以植物的和谐为第一了
阿三吃不吃肉给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生活好不好也无关,只要三哥的植物和谐就成。
这种专家得多出国才行啊!
二是近一半的人口吃素,节省了许多粮食

败给作者了!
派他长期驻守三哥那吧
这人真是吃公粮的费财
qwedrt 发表于 2009-12-1 18:03
养猪养鸡要用很多粮食的,三哥把这份饲料粮直接消费了,所以节省了很多粮食
该死的信仰 发表于 2009-12-1 18:10
中国应该多往这些国家派专家,赞美他们那的一切{:jian:}
国家
国家花钱派这种SB出国开会还不如给希望工程多加点钱
生态和谐吧,最和谐的当然是无人区了
好极了,就让他们永远和谐下去吧.
kkdidi 发表于 2009-12-1 18:31

错了!国家应该多派这样的好专家出国开会,并且要多多赞美这样的"生态和谐",推广这样的"生态和谐":D
批他出去了,不过要让他去写一本印度的江村经济回来,否则就终老和谐他乡
过几天三个锅的报纸就会大肆宣扬:中国人都在羡慕我们。
过几天三个锅的报纸就会大肆宣扬:中国人都在羡慕我们。
掀起新一轮 西天取经热潮 ,交流佛学造诣
刚看着想吐,不过想想也很好哦,忽悠忽悠A3让他保持这种“和谐”对咱的和谐不也很有帮助耳麦
按这个脑残的逻辑,西方人说我们中国人一天只配吃一顿饭是有道理的:@
国家花钱派这种SB出国开会还不如给希望工程多加点钱
qwedrt 发表于 2009-12-1 18:03

他的意思大概是吃素不吃荤,所以不需要用大量粮食喂养牲畜,但前面又说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牲畜最多的国家,有点前后矛盾。
他如此喜欢A3就别回来糟蹋咱们不怎么生态的粮食了
伍德先生 发表于 2009-12-2 10:21
三哥的牲畜大概是满地跑的神牛吧?那个吃草不吃粮食。
只有肉牛才用粮食催肥的
这样的文章,放在我们小学课文里面,老师肯定要让我们说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自由生长着一些本地灌木和乔木。
这样的专家多多益善!!!
qwedrt 发表于 2009-12-1 18:03

没学过食物链中的10%转化率么?即使最现代的工业化养殖,鸡肉也只有40%左右,猪肉牛肉就更低了。

这样的专家大善,我们需要三哥的大量人口继续呆在食物链底端~纳粹老婆子嘴刁了点,说的可是大实话。袁隆平多少年才出一个,既然我们还得继续喝牛奶,只能委屈三哥少吃一餐了么~:b
欢迎这SB去印度农村定居!
吃素的人排放的甲烷数量远多于吃荤的. 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远高于二氧化碳

印度应当减少人口履行降低温室效应的义务.
yayokonato 发表于 2009-12-1 14:56


    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