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研制一种重装甲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8:52:07


现在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大多是装甲输送车改的,在机动性和防护上比跟不是主战坦克。我在想用96A的底盘改装一种重装甲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导弹现在初步就用HJ-9,以后有新的型号当然更好,发射装置和观瞄设备都有装甲防护。苏联曾经研制过类似的火箭坦克,不过那时的技术水平比较差,没有成功后来苏联发展了炮射导弹,不过我看炮射导弹在体积上受到限制,所以在射程和破甲威力上有这比较大的不足,现在我们的反坦克导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所以我看在研制重装甲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技术上应该没什么困难的吧。当然不用大量装在坦克旅或者坦克师的每个坦克营配备4辆,加强对敌坦克的远程交战的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伴随主战坦克冲击敌方阵地,对敌人的工事和火力点,装甲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不知道这个想法可行否?

现在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大多是装甲输送车改的,在机动性和防护上比跟不是主战坦克。我在想用96A的底盘改装一种重装甲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导弹现在初步就用HJ-9,以后有新的型号当然更好,发射装置和观瞄设备都有装甲防护。苏联曾经研制过类似的火箭坦克,不过那时的技术水平比较差,没有成功后来苏联发展了炮射导弹,不过我看炮射导弹在体积上受到限制,所以在射程和破甲威力上有这比较大的不足,现在我们的反坦克导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所以我看在研制重装甲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的技术上应该没什么困难的吧。当然不用大量装在坦克旅或者坦克师的每个坦克营配备4辆,加强对敌坦克的远程交战的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伴随主战坦克冲击敌方阵地,对敌人的工事和火力点,装甲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不知道这个想法可行否?
重型反坦克导弹对于主战坦克的主炮而言是有不小的射程优势的
既然你都有射程优势了何必要重装甲防护?
你见过弓箭手配重甲的吗?
只有冲锋的骑兵或是步兵才配
单发导弹的价钱也很贵
为何不在载车底盘上省点钱?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09-11-27 22:24

我主要想它在必要的情况下伴随坦克冲锋,在防御的时候能在火线上机动,现在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我看有点危险。
主战坦克这个词前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包干战场上绝大部分战斗任务
没必要搞一种突击武器和主战坦克在同一支部队里搭配(步兵运载工具的除外)
你说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在中装部队里跟突击炮通用底盘搭配倒是不错
现在也就是这么做的(如“斯特赖克”旅的突击炮型(M1128 简称MGS)和导弹发射车(M1134))
不过重型底盘实在是多此一举
我的想法就是先敌开火,用射程远和威力大为坦克冲击扫除障碍,如果在打击敌人的纵深的目标的时候就会需要重装甲了,因为有可能对方的反坦克武器会危险到他
我倒是曾设想过一种重装甲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使用一种重型反坦克导弹,重量50-100公斤,射程10-20公里,甚至更远,垂直或倾斜发射,光纤传输信号,使用毫米波模糊成像制导,或者电视成像制导。。。

此车辆可采用坦克底盘,发射箱配置于车辆中部或者后部,每辆车携带25枚,配属于反斜面阵地,四辆车一个排,并配一辆无人机发射指挥车,每个坦克营配属一个一个排。。。

这样,这种车辆的正面防护并比坦克还要强大,因为没有炮塔,底盘低,而省下的重量,可用作顶部反应装甲的防护,这是导弹发射箱配置于车辆内部的优势。。。而较低的高度,较短的长度更适于伪装,而配属于后方,加上强大的装甲,良好的伪装,以及平静的发射能力,使得这种平台的生存能力将处于所有车辆平台的首位。。。

这个系统依靠无人机提供目标信息,当然,系统也可从其他平台获取讯息,比如说数字化步兵,前方的坦克装甲车辆等等。。。而打击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坦克,也可是技术兵器指挥所等软脆目标。。。

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实际上这种所谓反坦克导弹就是美国正在研究的网火。。。而我不过是搭载的平台变了。。。运用的方式变了而已。。。

坦克营在这系统面前算得了什么???
不太需要吧,剩下的钱还是多造些武直的好
renfeng 发表于 2009-11-27 22:51
这个我看放在以后我们的技术再提高一步比较合适,我和设想是,用现用的技术来达成这个目的,虽然可能并不能完全达到,但是至少是现在可用的。
lsh1205 发表于 2009-11-27 22:56

武直还是比较贵的,再说就我们现在武直一直伴随进攻好象也不现实,我们设想的东西不一定要大量装备,只装备拳头部队即可。
既然可以提早10km甚至更远发现并抢先攻击
何必劳神费力去研制导弹呢?
搞个重型突击榴弹炮打间瞄不就得了?
只需把炮弹改成灵巧炮弹成本可以节省多了去了
远程大威力的反坦克导弹,感觉搭配武直比较好。陆地平台受到通视距离的限制,远射优势好像不是那么容易实现。如果中近距离混战,必须注意坦克炮弹的速度比绝大多数反坦克导弹是快不少的。总之兰州的点子有创意是不假,但是性价比实在不高。
我是想提高坦克部队独立做战的能力,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重装甲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有升降式的观瞄设备有自己的战场情况监视观察能力,有可能的话和坦克并成数据链就更好了。重型突击榴弹炮毕竟不能编制在坦克营里。再说重型突击榴弹炮这个东西也不便宜啊。有大口径的榴弹炮在上面,想要重装甲防护,这个分量不小啊。
重装甲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用来冲锋陷阵的话,绝对是杀敌一百,自损三百的好差事,敌人的炮手会为你请功的。
ztz99a 发表于 2009-11-27 23:13
我是在想在伴随进攻的情况下有射程和精度的优势。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09-11-27 23:03


    KV-2的现代化改进型,间瞄用于远战,厚甲用于近战突击,哈哈哈
T-54坦克 发表于 2009-11-27 23:11
JSu-152是不是比JS-2便宜且容易生产?
观瞄设备和数据链什么的难道重型突击榴弹炮就不能装备了?
编制就更不是问题了
sunbamboo124 发表于 2009-11-27 23:23
甚得我意:D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09-11-27 23:28


    SU-152是在特殊条件下应急的产物,炮塔不能旋转,观瞄设备只是刚刚能满足作战需要。因为要装下152榴弹炮才使用了KV的地盘,机动性比较差。和你设想的适用于现代战场的重型突击榴弹炮有好大差距。
T-54坦克 发表于 2009-11-27 23:37
JSu-152跟Su-152的区别你都没搞清楚?
前者可是战争后期多用途利器
当时的苏德的突击炮和驱逐战车基本都不带旋转炮塔
但并不能理解为粗制滥造的赶工产物(部分自行反坦克炮倒是这样)
只是现代不再青睐没有旋转炮塔的车辆(其实MGS的顶置火炮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旋转炮塔)
那么像太阳竹童鞋提出的KV-2又何尝不可呢?
回复 14# T-54坦克


既然是伴随进攻,就相当于近距离接触性作战,如何发挥射程优势?平原地区撑死了能够在5公里范围内发现并锁定目标,地形在复杂点,就要缩短到2~3km以内了,远射程优势如何发挥?精度是相对的,随着坦克装甲车辆上的主动防护系统的普及,坦克炮的效能要好一些。
T-54坦克 发表于 2009-11-27 23:37


   看,所以用KV-2嘛


嗯 给 楼主的 想法 加几个建议  , 设计成 能够携带 小型无人机 ,然后 车辆 携带 垂直发射的 重型 反坦克导弹 ,利用 地形优势 在 敌方 坦克 通视不畅的情况下 攻击敌人 。设备要求是 无人机 具备有 独立自主 盘旋监视和回航的能力。导弹要求具备 发射后不管 或者具备接受 无人机 目标指引的能力。具备多目标攻击能力。 这样 车辆可以只作为 信息的处理平台和 武器 发射台 。重装能保证伴随行动时的 安全可靠 ,我也不太看好 那种 皮薄的 导弹发射车。 如果分类的话 我宁愿把这种 重装导弹车分到 坦克一类里 。你用炮 我用导弹,装甲都一样。

嗯 给 楼主的 想法 加几个建议  , 设计成 能够携带 小型无人机 ,然后 车辆 携带 垂直发射的 重型 反坦克导弹 ,利用 地形优势 在 敌方 坦克 通视不畅的情况下 攻击敌人 。设备要求是 无人机 具备有 独立自主 盘旋监视和回航的能力。导弹要求具备 发射后不管 或者具备接受 无人机 目标指引的能力。具备多目标攻击能力。 这样 车辆可以只作为 信息的处理平台和 武器 发射台 。重装能保证伴随行动时的 安全可靠 ,我也不太看好 那种 皮薄的 导弹发射车。 如果分类的话 我宁愿把这种 重装导弹车分到 坦克一类里 。你用炮 我用导弹,装甲都一样。
T-54坦克 发表于 2009-11-27 22:57

我这个东西,是在现在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构思的,我甚至还曾构思,像海军一样,设计中一种通用的垂直导弹发射平台,用于防空导弹与反坦克导弹以及反人员,反工事导弹混合装载。。。

你的构思不错,我也曾往你这个思路考虑过,大约十几年前吧,当时的情况是我军面对面对M1A1坦克系列几乎毫无胜算。。。为了对付他,我思路是使用59坦克底盘,安装一种无人的发射架,四发连装,车体内装八发,省下来的炮塔重量,用于加强车体正面装甲。。。

在这里我又分成两个思路:一个是曾考虑使用一种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因为反坦克导弹速度没有坦克穿甲弹快,所以,同时发射的话,我方一定先被击中,所以,使用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看到目标就给他两发齐射,即使被击中,也一命换一命。。。另一种思路就是加装一种侦查桅杆,使用一种射程更远的反坦克单,比如说能够达到5000米的射程,这样,利用桅杆高度优势我们可以先发现敌人,远距离射击,等到敌人进入发射射程之后,我们马上就后撤。。。不过问题是,由于地形遮障等因素,形成这种理想情况很少,再其次,当时既没有先进的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也没有远射程的发坦克导弹。。。因此作罢。。。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思路还有可取之处,因为没有炮塔,四连装导弹体积小,而且无人,不易被命中,即使被命中了,由于是无人,损失也小,马上后撤,也容易就会被修复恢复战斗力,因为加个四连装导弹发射装置总比换炮塔来的简便容易。。。而且,在当时没有与M1A1坦克相媲美的坦克,这种反坦克车的出现,可省下大量的炮塔重量,用于增强正面装甲,而我当时的又一构思是,这种车辆应像日本90坦克一样,前方增设推土铲,战斗前,先给自己挖个坑,只露出四连装反坦克导弹发射架与侦查桅杆。。。这样,就更难命中了。。。而推土铲收起来则又是一层防护,而推到前面的土层也增强了防护力。。。如此,可与m1A1坦克进行对抗。。。

除此之外,我还曾设想了许多鬼主意,比如如果59与m1a1对阵的话,59毫无胜算,不过,如果59先使用榴弹射击的话,那么至少可使用2-3辆59换一辆m1a1,因为榴弹命中的话,m1a1坦克会丧失战斗能力,比如观瞄被毁,炮管弯曲,通讯被毁,失去机动性等等,这样,即使这辆59被击中了,其余的坦克可从侧后方向使用穿甲弹摧毁m1a1坦克。。。

这些都是我当年的一些鬼主意,当年曾弊技自珍,藏着掖着不说,万一有一天用得到,可用此凭依进身,今天想来,当年还是幼稚得很,而且今天看来也用不到了,说出来大家乐一乐吧。。。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09-11-27 23:03

你这个东西,我也曾考虑过,看看是不是这个???


[原创]关于提高远程炮兵间接火力反应速度的方案
关于提高远程炮兵间接火力反应速度的方案

在激烈的战斗中,对于步兵来说最头疼的恐怕是火力召唤反应时间太长,以至于在远程火力做出反应之前,可能会遭受重大的伤亡与损失。。。召唤火力攻击,说明本单位没有能力摧毁目标或者强行摧毁目标会遭受很大损失,你如召唤航空火力需要15-30分钟,召唤炮兵火力即使在战术网络等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支援下也需要几分钟(这都是依照在协同战术中作的最好的美军的标准),在这段时间内将使得召唤火力单位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所以召唤火力反应时间越短,召唤火力单位也就越安全,而火力反应时间快,也使得敌人的机动目标难以转移阵地或者逃跑,从而获得更多的战果。。。

那么有没有办法来获取一种反应时间更快的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目标指示系统到数据传输直到火炮炮位设定诸元全程自动化减少或者完全摒弃人工干预,完全可以加快召唤火力反应时间,从而使发出火力召唤信号到炮弹在目标上爆炸,反应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这个自动化的侦查-火力打击链条以远程炮兵火力为主,为什么要以远程炮兵火力为主呢???对于步兵来说,火炮是最可靠的,召唤延迟时间最短,与步兵的编制靠的较劲。。。而我军的炮兵实力相对于其他远程打击力量来说,比如说航空兵,二炮,也是实力最强的。。。这套系统在硬件上主要分成三大部分---自动化目标指示系统、火力支援系统中央控制计算机、炮位计算机等。。。自动化目标指示系统主要任务是配备与前线需要召唤火力的步兵分队,坦克装甲车辆,侦查车辆等。。。它主要为火力支援中央控制计算机提供目标诸元数据。。。它需要识别目标,并瞬时的为中央控制计算机提供目标方位,危险等级,需要弹药种类,数量等等信息。。。

火力支援系统中央控制计算机则通过炮位计算机时刻监控所控制的各门火炮状态,比如各种弹药的种类,自行火炮的油料,火炮的状况,火炮方位坐标,人员状况,是否进入一等战备等等。。。当战斗时,目标指示系统发送信息,中央控制计算机则进行按照危险等级排队(为什么非要有危险等级一说呢???就是因为火力通道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必须目标指示系统在指示目标时,通过轻重缓急标明目标危险等级,这会有一个制度进行限制。。。危险等级高的目标则具有分配火力通道的优先级),并分配给合适的已经处于发射状态的火炮。。。当然,也可事先人工设定优先级,以保证重要方向的火力支援。。。

炮位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是,定时地发送火炮各种信息给中央控制计算机,以便使中央控制计算机随时掌握火炮状态。。。当中央计算机将分配目标的目标诸元发送给炮位计算机时,炮位计算机通过火炮自身方位坐标进行计算,设定火炮发射。。。

这三大部分中,实际上在一些先进国家,比如美国,以色列。。已经实现了后两者,也就是中央控制计算机和炮位计算机(当然也需名称不一样),构成了集中式的火力支援控制系统(一般设置在师一级)。。。但是在目标指示方面还是存在大量的人工干预以至于整个侦查-火力打击链条时间大大延长。。。而在许多国家,还是以步话机,口头召唤火力为主,不但造成了可能的理解误差,不能准确地描述目标状态,反应时间也大大延长。。。所以,这套方案的的核心难点就在于自动化的目标指示系统。。。下面我们就详细说明一下目标指示系统。。。

自动化目标指示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模块:GPS卫星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激光指示器,水平磁性测向仪,垂直角度计,瞄准具,敌我识别系统,电池及供电系统,控制系统,计算机,无线数字加密通讯系统。。。各个部分功能如下:

GPS卫星定位系统,为目标指示系统本身提供三向坐标,以提供计算机对目标坐标进行解算。。。

激光测距仪,测量目标指示系统与目标的距离。。。

激光指示器,为激光制导炮弹照射目标,为了减轻系统总重,应该研究能否与激光测距仪通用。。。

水平磁性测向仪,提供相对于目标指示器为原点,与垂直角度计配合提供目标的方向夹角,形成极坐标系,好换算目标坐标。。。实际上这东西在炮兵部队已经大量使用。。。

垂直角度计,提供相对于目标指示器为原点,与水平磁性测向仪配合提供目标的方向夹角,形成极坐标系,好换算目标坐标。。。

瞄准具,为了使激光测距仪或者激光指示器瞄准目标而使用,可以使倍率光学瞄准具,或者是微光/红外瞄准具以便于夜间使用,其内部分化应该具有简易测距功能。。。

敌我识别系统,在较远距离上交战的时候,这个是必需的,但是如果是单兵使用的目标指示系统,由于距离较近,应该可以简化,以便于减轻重量。。。

电池及供电装置,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但是,对于单兵便携的目标指示系统,要求较高。。。

控制系统,设置危险等级,选择弹种,数量等,也可进行人工输入参数,尤其是在某一个模块损坏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敌人发现,也可不

使用激光测距仪测距,而使用瞄准具的简易测距功能测距,然后输入数据,避免被安装了激光探测器的敌人惊觉。。。

计算机,通过GPS提供目标指示系统自身的坐标为原点建立极坐标系,然后水平磁性测向仪河垂直角度计得出目标方向,激光测距仪可得出目标距离,通过解算可得出目标的GPS坐标,储存在计算机中,然后与人工输入的危险等级,弹药种类,数量等通过无线数字加密通讯系统发送给火

力支援系统中央控制计算机进行火力分配。。。

无线数字加密通讯系统,发送信息给火力支援系统中央控制计算机。。。

这就是目标指示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运作原理,而且从测距到发送信息这个时间很短,由于完全自动化,所以是以是毫秒级的。。。这套系统的信息传送都是自动化的,极少人工干预,所以,整个侦查-火力打击链条时间很短,不会超过一分钟。。。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浪费炮弹在空中飞行的过程,即使是人工发射炮弹的时间也很短不会超过几秒钟,为了保证火力反应时间,甚至炮弹都要装定好引信提前塞进炮膛里。。。更何况,火炮瞄准也可用计算控制呢。。。所以,这套系统一旦建成,远程支援力量没有在比其火力反应时间快的了。。。这套系统不但适用于激光制导炮弹,自寻的炮弹,也适应于常规炮弹。。。而采用激光制导炮弹和自寻的炮弹可以打击机动目标。。。因为一分钟的反应时间,地面车辆无论如何也跑不出炮弹的搜索范围。。。但是激光制导炮弹需要在炮弹命中目标之前使用目标指示器的聚光指示器对准目标。。。

这套系统可以装在坦克装甲车上,也可以装在侦查车上,也单兵携带,甚至可以装在战场机器人身上,或者与传感器相连通过空投至某一地域进行警戒。。。这套系统也可以进行拓展,在侦查系统方面可以加入无人机,侦查炮弹等等。。。火力打击系统增加航空兵,远程导弹等等。。。而且,系统保障也需要注意,比如单兵携带的自动化目标指示系统的通讯模块由于功率小,往往使用短波电台,所以需要卫星或者飞机无人机进行中继通讯,而电池及供电保障也许要重视。。。

这套系统的建立,将给未来陆地作战带来巨大的变革。。。陆地作战将以往的直射火力为主,支援间接火力为辅的作战方式变成远程间接火力为主。。。远程炮兵的地位将大大上升,甚至可以取代坦克等直射火力。。。一个配备目标指示系统的单兵也具有摧毁一个坦克营的能力,也就是说传统的步兵怕坦克将不复存在。。。而像狙击手一样隐蔽起来的装备自动化目标指示系统的数字化步兵将成为可怕的敌人。。。坦克这种庞然大物将成为历史。。。在一线战场的兵器兵力的的数量与质量再也不能成为决定战斗胜负最直接的因素。。。如何隐蔽自己也许更加重要。。。这套系统也可提高陆军的地位,传统陆军由于以直射火力为主要作战力量,火力臂短,只能跟在海空军远程打击的后面做战场清理工,而装备这样系统的陆军具有对机动目标的打击能力,这是海空军这样的远程打击力量所欠缺的,陆军可能与海空军同时投入战场,通过远程火力打击敌人机动力量。。。
另外呢,我也曾考虑过直瞄间瞄合一,从而形成既可以用于突击,有人可用于间瞄精确打击的新一代装甲战斗车辆。。。

革命坦克

传统坦克的误区
笔者语——传统坦克目前已经走入了发展误区。错误的发展方向导致坦克自己走向坟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如果再不加以纠正,坦克只能在下一场大战中消亡。
目前传统坦克已经成为了一种以自身为主要作战目标的怪物。坦克越来越大的火力、越来越结实的装甲不是为了面对战场上其他可能出现的威胁,而是面对敌方坦克而进行的针对性设计,在双方坦克都在进步的同时,这种设计实际上导致了坦克的反坦克效果并没有得到压倒性的提高,相反坦克在面对战场的其他目标却表现的越来越迟钝,上个世纪60年代起,为了能够发射专门对付坦克的大长径比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各国坦克放弃了任务弹性更好的线膛炮,而转为发展射程有限(算上制导炮弹在内,5000米以内),弹种有限(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杀伤爆破弹)的滑膛炮,滑膛炮的弹药采用尾翼稳定,尾翼稳定弹药受风偏影响大,所以远程射击的精度有限,在超过2000米的距离上,精度显著下降,而同时为了提高防护力坦克火炮的俯仰角较小,仅在-12—18度之间,这些导致了坦克炮的射程过近,仅在5000米以内,按照今天的标准,坦克只能成为一种近战突击兵器。由于俯仰角过小,导致坦克在城市、山地等复杂作战环境中,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在车臣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证明,在城市作战中,坦克对近处高楼上火力点和贴近地面火力点毫无作为,而由于地形限制,而坦克一旦退往宽阔地域,则攻击不到目标,空有强大火力而不得发挥。而在各国坦克弹药标准配置上,反坦克弹药占到60%-70%之多。这使得坦克只能对付坦克的同时,对付其他目标的能力大大下降了。
如果坦克退化到之能对付坦克的地步,那么坦克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如果敌方的坦克不存在,那么目前各国发展的坦克为核心的装甲部队的作战能力将大打折扣。这是一个逻辑上的悖论,但是也被事实所证明,俄军装甲部队在第一次进入格罗兹尼的惨败,美国重装部队在伊拉克的举步维艰都证明了,传统坦克以敌方坦克为主要作战目标的局限性。
传统坦克自身无法克服的怪圈——重量。传统坦克追求三大性能指标,火力、防护与机动性。为了增大火力,不得不采用更大的口径,更大的身管,更大的重量,和更大的炮塔座圈来容纳火炮,再加上坦克不得不搭载更长的弹药,这一切都使得坦克的体积更大,重量更重。而为了面对敌方坦克越来越强大的火力,己方坦克不得不在正面安装各种更加厚重的装甲,而这些使坦克的重量大增,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坦克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这成了坦克发展的重量怪圈,最后只能走进死胡同。
今天几乎所有的兵种都有犀利的反坦克兵器,坦克得面对空中、水平方向、地面的所有威胁,在车臣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坦克经常要面对侧后方向的威胁,所以坦克只好加强各部位装甲,经专家计算,如果要想使坦克能够面对绝大部分的威胁,坦克的重量必须增加至100吨。当然,坦克重量增至100吨,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在地形的适应能力上,这是不可能的。目前,各国的道路桥梁均难以承载100吨车重,而即使美英德等西方动辄60吨车重,在大多数地形上也不适应,这样的重量仅适于沙漠地区或中欧的平坦坚实的土地,当然前提是不能下雨。我们看到在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坦克部队长驱直入,而如果战场换在我国南方水网丘陵地带、朝鲜山地、甚至是南斯拉夫会怎么样呢?结果不言而喻。而且就是100吨的车重,一枚155毫米爆破弹也足以使坦克丧失战斗力,即使不能完全摧毁坦克,但是大口径爆破弹直接命中,可以吹飞破坏坦克表面的观察装置,通讯设备,吹毁扭曲炮管,震死震伤坦克内部成员,强烈震动使坦克内部精密电子设备失效,掀翻车辆等。一枚大口径炮弹的直接命中足以使坦克暂时或永久丧失战斗力。
而对于某些需要兵力投送的超级大国来说,动辄六七十吨的车重,对陆军的兵力投送是个巨大负担,投送慢,投送量有限,使先期投送至战区的轻型部队、空中部队、地面基地等缺少地面防护,比如91年海湾战争,美国动用大量运力,在丝毫没有干扰的情形下,用了4 个多月,才把地面重装部队投送到位。等陆军到了战场,结果发现,人家海空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已经完全瘫痪了伊拉克战争体系,装甲地面部队的装甲火炮仅剩50%,而且士气低落,美国陆军只剩下打扫战场的份儿。陆军主战装备太重是导致运不起、上不去、打不着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陆军发展FCS轻型作战系统的诱因。坦克要想继续存在,必须开动脑筋,走出坦克重量的怪圈。
传统坦克面临各种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只能被动挨打,而又缺乏足够的情报获取手段。使传统坦克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战争。现代精确制导武器使用越来越普遍,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坦克在面临诸如地面攻击机、直升机、远程火炮、装甲车,甚至是单兵小组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反击能力十分有限,只能被动挨打,因为传统坦克滑膛炮只能攻击5000米以内的目标,而且坦克没有丝毫防空能力。坦克对于空中火力没有反击能力,对于处于敌方纵深的目标,即发现不了敌人,自身的射程也不够。即使对于处在自身射程内的单兵小组,由于坦克对外界感知能力限制,坦克也必须借助步兵战车、步兵的协同才能应付,这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所证明的。所以,坦克要想继续活跃在战场上,必须从信息感知、火力打击两方面入手才行。
这里,我们总结一下传统坦克的不足之处:
1、
传统坦克的滑膛炮限制了坦克的任务弹性,使坦克只能成为对付坦克的怪物。坦克针对战场上其他目标的作战能力不足。必须加以改进。
2、
在现代战争环境下,传统坦克防护不全面,防护力低下。必须采用新理念加以改进。
3、
传统坦克的装甲过重,战略机动性低,投送费时费力。(这与2实际上是一个问题)
4、
传统坦克的火力臂太短,在作战系统中发挥的效力有限。信息化战争中不需要那么多近战兵器,就像火器战争时代不需要那么多顶盔贯甲中世纪骑士一样。
5、
坦克的感知能力不足。

革命坦克的要求
无论战争怎么变化,海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多么强大。在战争中也不能缺乏陆军的参与,而在陆军作战系统中,必须以一种或一系列地面作战车辆作为主战装备。目前西方先进国家由于各自理念的不同,其命名也五花八门,美国叫FCS,英国叫地面直射武器系统。总而言之,传统坦克的路已经走不通。为了不在名称这种无关紧要的问题上作过多的纠缠,仅以俗气的“革命坦克”命名新式的地面作战车辆。
为了弥补传统坦克的不足。笔者提出新的革命坦克概念。与传统坦克相比,革命坦克具有下列特征:
1、
大射角线膛炮
前面已经谈到传统坦克滑膛炮的不足。革命坦克采用大射角线膛炮,其火炮最大仰角可达38-48度,这样坦克炮可以达到30公里以上的射程。加上线膛炮在远距离上的精度远高于滑膛炮,受风偏影响小,所以革命坦克的线膛炮具备10公里以上的超直瞄(即为目视距离内的曲射能力)射击能力,可以在10公里以上的距离上直接命中目标。虽然,线膛炮的初速低于滑膛炮,但是革命坦克所采用的线膛炮并不是利用动能弹摧毁目标,而是依靠大口径、大装药量的化学能炮弹使敌方坦克暂时或永久的丧失战斗能力。传统的大口径榴弹炮之所以难于直接命中坦克等机动目标,这和榴弹炮的初速低,弹道弯曲,缺乏相应的火控系统有关。为了保证直接命中坦克大小的目标,所以在现有大口径加农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初速是必需的,其初速应进一步提高至1000米/秒以上,这需要进一步的加长加固身管,身管长径比应在48倍以上,增大药室容积。
革命坦克所采用的大射角线膛炮有三种射击方式:直瞄射击、超直瞄射击、间接射击。直瞄射击是指3000-4000米距离上,通过坦克自身火控系统搜索并锁定目标加以攻击的方式。超直瞄射击是指5000-10000米以上的距离通过坦克自身观瞄系统发现锁定目标,并使用火炮进行曲射,来获得比直射射程更大射程的攻击方式。间接射击是指,坦克在外界系统,如无人机、侦察兵等系统的支持下,由外界系统提供目标诸元,坦克使用曲射的方式加以攻击,其射程可达30公里以上,其具备相当对坦克等机动目标的打击能力,往往采用自寻的弹药。由此可看出,采用了大射角线膛炮,革命坦克的射程有5000米以内拓展到30000米以上,其打击距离大大增强,坦克再也不是中世纪冲锋陷阵的笨重骑士,而是带着来复枪的现代士兵。
采用大射角线膛炮,革命坦克不但攻击距离大大增大,而且使用弹药的种类也很多,包括破甲弹,爆破弹、碎甲弹、杀伤弹、照明弹、杀伤弹、自寻的精确制导弹药,甚至是化学弹。这样革命坦克的攻击多类目标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可杀伤坦克、装甲车、工事掩体、人员、技术装备等目标,更重要的是,革命坦克可对纵深目标具备攻击能力,而不像传统坦克那样,只能把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能力,接收到敌人信息后,坦克必须得指挥机构决策后,再费劲费力的赶到交战区域,使用与敌人同等火力与敌人决斗,而革命坦克则不同,在接到目标信息后,他只要向目标发射炮弹,摧毁目标就可以了,而且同时,革命坦克还具备不逊于传统坦克的近战能力。并且线膛炮可采用炮口制退器,可将后作能量减少50-75%,这使得革命坦克在有限的车重下,能够安装比传统坦克口径更大,更具威力的火炮。
2、
分级模块化装甲
为了解决传统坦克重量怪圈的问题,革命坦克采用革命性的分级模块化装甲。即革命坦克在设计之初,就将坦克基型车设计成只有基本装甲形态,然后根据各种战场环境,设计出多种装甲套装,比如空中威胁套装、城市战套装、平原装甲作战套装等等。这些套装实际上是由各种装甲模块构成,可在战斗前方便的安装到基本装甲上,从而获得足够的防御能力。装甲套件就好像古代重装骑士的装甲一样,可战斗前才穿戴完毕。这个方便是指:在2-4个小时内,车组人员使用简单工具的前提下,将装甲套件安装完毕。
由于坦克基型采用基本装甲,所以,革命坦克的基型车重可控制在40-45吨之间,这可适合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道路交通与地形环境。由于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履带等均是按照最大装甲重量的60吨设计,所以在基型车形态下, 其战术机动性远超传统坦克,比如履带宽度按照60吨设计,其单位压力相当于传统主战坦克,而40吨的基型车,其单位压力可缩小30%-40%。这样的单位压力可使基型车能够在冰雪、水网、泥泞地形下健步如飞。
而通过各种装甲套件的设计,可使革命坦克更适合战场环境,革命坦克可根据战场环境,敌情自由的选择增强或减弱某一部位的装甲。比如空中威胁很大,则增强顶上装甲;如果面临城市作战,则全方位的增强装甲,其车重可达60-70吨之多,速度降为50-60公里/小时,因为城市战中,坦克的机动性并不是那么明显;如果进行装甲野战,则着重增强正面装甲。
这些装甲模块储存于可能爆发战争的战区附近,或储存于相应地形附近,比如,蒙古高原、东北地区的战备仓库里、预设战场附近就可储存大量的平原装甲套件。这样,战争一旦爆发,装甲部队在集结的过程中,就可安装装甲套件。而对于远程兵力投送来说,装甲可与基型车分别运输,到达战区后安装,这样可大大提高战略机动性与运输的灵活性。
分级装甲由于是模块化的,所以,如果技术进步的化,可以单独更新车体, 或单独更新模块,更便于吸收最新的科学成果,在最小的成本下获得最大的战斗力。
3、
集中式乘员舱与非贯穿设计
传统坦克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坦克的隔舱化设计。东西双方专家双方各持一词。这里个人并不想介入这种无谓的争论中来,因为,个人有更好的方案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倾向于采用隔舱化设计,实际上是出于“以保护坦克内成员为核心”的设计思想。但是传统坦克人员一般分为两个舱室,驾驶室与炮塔内。成员分为两处带来许多弊端:成员位置过高,再被击中时,炮塔内成员很容易伤亡,东方专家攻击西方坦克隔舱化无用论的论点之一就是在激烈的战斗中,隔舱装甲隔板不可能总是关闭的。而且, 炮塔内容纳车组成员,使炮塔体积增大,更容易被命中。隔舱化也不易实现超压三防。所以有人提出将坦克成员集中起来,设置在车体内的一个舱室中。但是这里有诸多问题,首先就是传统坦克的各种观察镜都是光学潜望镜,所以必须在车体或炮塔装甲上开口,用以安装各种观察镜,这明显降低了坦克的防护力。还有就是自动装弹机等自动化设备的不成熟。
而在今天技术的发展已经解决了此问题。光纤通讯、摄像机、数据总线等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在车体炮塔表面的观察塔观察窗使用摄像机观察目标,通过光纤传输信息,车组成员只需要在车体内的乘员舱里,使用液晶显示器即可获得外界信息。由于今天数码产品的廉价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传统受限于观察镜的位置,角度、视角的影响,而导致对车体周边感知不利。而使用摄像机观察目标则不受此限,只需要在车体表面相应位置安装摄像机即可,而在车内可通过液晶显示器变换镜头感知外界状况。非贯穿设计不需要在装甲上开口,只需要在装甲的角落里钻孔,以容纳光纤接入乘员舱上的数据总线即可。摄像机等传感器也不需要安装在特定位置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车体炮塔的任意位置上,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安装位置。
集中式乘员舱可使成员之间交流更加方便,配合更加默契。可使集中乘员舱单独实现仿核生化的三防超压系统,防中子流涂铅衬层。乘员舱装甲化,并与车体使用减震系统弹性连接,弹药舱、动力舱等易燃易爆部位均安装自动防火系统与泄压板。这样无论是弹药舱,还是动力舱发生起火或爆炸,乘员舱内人员均可保证安全无恙。发生爆炸时,弹性减震系统可缓冲很大部分的能量,剩余能量从泄压板方向导出。与乘员舱相接的机械系统只有传动系统,其余均通过数据总线、光纤通信进行控制,乘员舱通过外界的电力传输线进行电力传输,提供能源。乘员舱安装空调系统,可以使成员能够更长时间保持战斗力以外,还能够保证乘员舱内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提高寿命。

两种革命坦克的方案
笔者有两种革命坦克的方案。一种是顶置火炮方案,另一种是无炮塔方案。
定置火炮方案:即把火炮置于车体顶部,采用动力前置,底盘从前到后分别为动力舱、乘员舱、弹药舱。炮塔坐落于弹药舱顶部。为了降低炮塔高度,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炮塔俯仰原理。这种原理即为将火炮耳轴移往炮尾,在前方通过液压柱推动炮身做俯仰运动,液压柱固定于滑车上,滑车通过在棘齿槽上的运动,推动炮身仰起。
由于炮塔内没有成员,所以炮塔体积很小。火炮俯仰角-4—45度,车辆拥有较完善的液压调控系统,车辆可以通过液压调节,做车体前后俯仰,俯仰角度10-15度,以增大火炮的俯仰角。虽然大仰角时,炮塔开缝很大,其防护能力大减,但是考虑到,大仰角射击时,往往针对的是数十公里外的目标,这时防护出现弱点是可以忽视的。而在近战中,火炮仰角很小,炮塔几乎是闭合的,防护力是很强大的。自动供弹机采用类似T72圆盘供弹机,其射速可达8-12发/分。炮塔后上方安装独立稳定地自动武器站与观察塔。位于较高处的观察塔,可以更容易得发现远处的目标。其成员为三人,分别是车长:负责外界信息,联络,控制指挥塔,具备超越射击能力。炮长:控制火炮,监视火炮状况,接受车长命令攻击目标,与车长形成猎歼系统。驾驶员:驾驶车辆。
下载 (99.34 KB)
2008-4-8 11:08

顶置火炮方案
无炮塔方案:火炮置于车体内部,车体前甲板呈-12度角倾角,这样火炮俯角可达-12度,这对于借助地形的防御作战十分有利,也增大了城市战、山地战的作战灵活性。车体前甲板倾角12度,这样的角度,即使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会产生跳弹,有利于防护。此方案也采用动力前置,从前至后为动力舱、乘员舱、火炮舱。车辆拥有较完善的液压调控系统,车辆可以通过液压调节,做车体前后俯仰,俯仰角度10-15度,以增大火炮的俯仰角,而且车体还可做水平正负15度的调节,用以火炮进行水平方向的精瞄。火炮在垂直方向上有较大的自由度,而在水平方向上则是固定于车体。弹药舱为两个舱室分列于火炮两侧,火炮与弹药舱之间有两个输弹机,输弹机从弹药舱取弹,然后旋转至与火炮尾水平方向,然后供弹,这样两部输弹机轮流输弹,而且火炮不必改变仰角,所以在大部分射界的射速可达惊人的20发/秒。炮塔后上方安装独立稳定地自动武器站,武器站上方为观察塔。位于较高处的观察塔,可以更容易得发现远处的目标。这里动力舱发动机散热窗是防护的弱点,所以,将其设置在车体两边,由于位置较低,所以被命中的可能性不大。车组成员分为2组,每组2 人。驾驶员/ 炮手:由于此车类似于瑞典S 型坦克,控制车体朝向,并控制火炮射击。车长接受外界信息,上级指挥,并控制观察塔观察,车长具备超越射击的能力,并且与驾驶员/ 炮长构成猎歼系统。两组人员轮换驾驶战斗,当一组人员工作时,另一组人员进入休息车休息,这样,两组人员轮流工作,做到人休车不休,提高连续作战能力,这是适应现代战争法则的。当维护时,两组人员共同行动,可保证维护的人手。
下载 (60.31 KB)
2008-4-8 11:08



内置火炮方案

两种方案的优劣
这两种方案均采用动力前置,动力前置可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动力前置会导致能量效率传递低,动力前置需要拉紧从动轮与主动轮上方的履带,这会导致能量传递的效率降低。动力前置会带来车体前方过高,火炮俯角小。动力前置会带来车体增高,而导致全车增高。动力前置会带来重心布置的不利。动力前置的坦克装甲车一旦被穿透前装甲,就会丧失机动性。动力前置,在传统坦克设计中会带来驾驶员视野的缩小。动力前置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驾驶员很很快的疲劳。
动力前置也有优点,动力前置,前装甲,发动机、传动系统会构成3-4米的装甲防护,驾驶员在三四米装甲层后方的心理优势远不是只有几十厘米防护的驾驶员所能比的。动力前置为车体后方留下来巨大的空间,战斗舱、人员舱可从容布置。当动力系统出现问题时,驾驶员可在车内进行修理。在革命坦克中,由于采用非贯穿设计,所以驾驶窗可布置在车体表面的适当位置上。而且,乘员舱的独立配置,会屏蔽噪音。所以综上所述,笔者更倾向于采用动力前置。
无炮塔方案与顶置方案相比,各有优缺点。无炮塔方案,火炮不能自由的水平转动,所以按照道理来说,瞄准十分吃力,但是据瑞典S型坦克数十年来的使用经验来看,并不存在着一问题。但是无炮塔方案实际上失去了运动中射击的能力,但是运动中射击对运动状态的要求很高,而且命中精度也会显著下降。而同样静态或短停射击虽然增大了被命中的可能,不过攻击目标的精度也大幅度上升。
无炮塔需要转动车体瞄准目标,这样车体防护能力最强的前装甲面向目标,这可获得最大的防护,而且,无炮塔坦克车体正面投影小,避弹性能好。无炮塔坦克与传统坦克相比,无炮塔坦克可节省15%的重量,用于加强车体其它部位的防护。无炮塔坦克的制造成本低廉,尤其是没有双向稳定装置,可大幅度的节约制造成本。
无炮塔方案与顶置火炮方案相比,无炮塔方案可采用较大口径的火炮,152、155毫米口径将成为标准配置,而且由于自动装弹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射速快,火力强,可由火力弥补灵活性的不足。而顶置火炮方案的标准配置口径应为130、135、140,如采用较大口径火炮将会受到限制,但是顶置火炮更加灵活,像传统坦克一样,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
所以,笔者对这两个方案的评价是:各有所长,顶置火炮是一种进攻型坦克,而无炮塔方案则是一种防御性坦克。

革命坦克的周边设备
上面所说仅仅是革命坦克的一些设计理念与总体布置。实际上革命坦克需要加装的系统还很多。
主动防护系统,主要指硬拦截。虽然现代主动防护系统的发展差强人意。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主动防护系统也会逐渐走向成熟,如果主动防护系统成熟了,完全可以加装在革命坦克上,用以增强革命坦克的战斗力。
推土铲,这看起来仿佛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是推土铲看起来不起眼,在战场的作用十分巨大,坦克有了推土铲,可在短时间内为自己挖下一个坦克掩体,用以掩蔽自己的车体,尤其对于无炮塔方案来说,更为重要。无炮塔方案火炮俯角大,再加上车体具有良好的液压调节系统,在临时挖就的坦克掩体里,恐怕只能看见1/4平方米投影的火炮,这几乎是无法命中的。
无人机系统,坦克团营连建制内,应有无人机编制。按照战场经验来说,举高2米发现对方2米高目标的距离往往不会超过3千米,而革命坦克与传统坦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革命坦克的攻击距离。所以在坦克兵编制内,增加无人机、侦查兵、传感器等编制,使革命坦克能够获取大范围的信息,发扬其射程远的火力优势。使坦克团、营、连由射程近、信息感知度低的机械化部队,变成打击距离远、感知能力强的信息化部队转变。
定向雷系统,在城市等复杂环境作战中,令坦克最挠头的问题之一就是,坦克对于靠近的单兵毫无办法,如果露头使用机枪,还会遭到敌方狙击手的打击。而遥控机枪视野小、死角大,主要体现在威慑能力上。所以,笔者建议,在复杂环境作战,可在车体特定位置上安装定向雷,当敌单兵靠近时,则启动定向雷,定向雷所产生的上千钢珠在50米的距离上会产生相当的杀伤力。
感应装置,革命坦克由于采用光纤传输,数据总线,在设计之初应留出足够的插孔,用于安装更多的传感器,传感器包括摄像机与音响传感器。摄像机可根据战斗环境自由安装与车体各个部位。而音响传感器主要是为了接受与其协同的步兵的声音,所以炮弹等巨大的声响应予与屏蔽。这样坦克内成员可听到步兵的呼叫,可以更好的协同。车体后部,应安装车载电话,用于协同步兵与车内人员通信。革命坦克应安装扩音器,这样,紧急时车内人员可通过扩音器与外界沟通。作战时,也可通过播放音乐,广播,鼓舞己方士气,打击敌方意志。
烟雾发射筒、激光感应器等,这些部件实际上可以构成革命坦克的软防护系统,当坦克的激光感应器感应到被激光测距仪照射时,则自动启动烟雾发射筒,向激光发射方向释放热烟雾,同时坦克加以机动,躲避敌方打击。
自动武器站,自动武器站独立稳定,可挂装多种武器系统,12.7高平两用机枪,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7.62机枪,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等。自动武器站将作为革命坦克的富足火力系统。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09-11-27 23:44

少看个J也不用火大嘛,152的火力很强,防护能力比较好。但是机动性能就比较差了。基本上就是用于直瞄射击,间瞄不太看见用的。主要认为还是反坦克和直瞄打击坚固工事。
其实ISU-152有一点和我的设想很接近,就是最大限度的使用现有的技术来综合成一种“短时间内既可用”的装备。但是战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必须要有完备的观察和监视手段才可以胜任当前的任务。再说要现代的榴弹炮去伴随进攻好象有点太奢侈了。让榴弹炮编制在坦克营里不现实,到时候还是要上级加强给坦克营的。再说榴弹炮的体积比较大毕竟增加了被敌打击的风险。
JSu-152的主炮是远程支援用的ML-20加农炮车载型
虽然射程上不及JSu-122的A-19车载型
但间瞄应该是主要用途之一
killzl 发表于 2009-11-27 23:50
我也曾经设想过用导弹发射器发射一种小型的无人飞行器来完成这个任务。
回复 25# renfeng

你厉害的,那么一大段,我主要的想法是给坦克多找个随时在身边的帮手,好增强他的突击能力。
T-54坦克 发表于 2009-11-28 00:12


    那你是不是在给坦克设计个重型防空导弹车伴随呢?
重型突击榴弹炮完全可以采用坦克底盘
只是炮塔重新设计而已
作为主战武器之一也不需要射程跟52倍口径的155炮一样
20km出头足矣
现有的29倍口径66式152炮完全可以胜任
只是炮弹要升级
重型反坦克导弹要达到这个水准几乎不现实
而且导弹原则上不是随时即发的武器
回复 20# ztz99a

你大概是对我的设想立即的不够前面,我想要他有打击浅纵深的装甲目标和坚固工事的能力。好让坦克在发展胜利的时候减少损失。所以我国他批上重甲。
都一些很久以前的东西了,算不得什么好东西。。。要说坦克帮手,我还有一篇,你看不看???
回复 33# renfeng


谢谢啊,很有兴趣拜读
rt12 发表于 2009-11-28 00:15

>>>>>>>>>>>>>>>哈哈,你看这玩意儿咋样???

[原创]关于战场支援车的技术战术构想
关于战场支援车的技术战术构想
在车臣战场上,俄军现役以坦克为核心的装甲作战系统得到了严酷的考验,在这场战争中,俄军发现目前现役装甲作战系统存在诸多缺陷。坦克在城市巷战和复杂地形中,坦克炮射击死角太多,以至于空有强大的火力而难以发挥。坦克装甲部队的周围感知能力有限,以至于频频遭到车臣武装分子的使用火箭筒抵近攻击。而现役的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防护能力有限,火力不足,还不能独立承担作战任务,而薄弱的装甲非常脆弱,在城市巷战、城市近郊等复杂地形中,装甲车辆的防护力薄弱的缺点暴露更加明显。
所以,俄军根据车臣战争的实践,为了弥补现役装甲部队的不足,需要一种这样的车辆:机动性与主战坦克相当,防护能力不亚于或者等同于主战坦克,可对付处于楼房高层等高层目标,可对付地下掩体、野战工事建筑物以及低空悬停直升机,具有强大的杀伤暴露步兵的能力。这种车辆用于充当坦克的“保镖”,清除坦克所面临的多种威胁,干一些坦克难以干的一些“杂活”,从而使坦克解放出来对付威胁更大的目标,执行坦克更适合的任务。这种车辆被俄军称为战场支援战车。
于是BMPT,绰号“终结者”,被俄罗斯乌拉尔运输机械制造局研制成功,俄军在军费并不充裕的情况,还将BMPT作为重点装备采购,可见俄军对其需要的迫切,并寄予极高的期望。BMPT是由T-72坦克底盘发展而来,BMPT极为重视提高防护能力,车体前方与侧面装甲与T90S相当,并在车首上方,炮塔以及薄弱的侧裙板上加装反应装甲,在动力舱上方和车体后部还焊接有隔栅装甲。而BMPT的火力更是富有俄国特色,包括双联装 2A42型30毫米机关炮,1挺PKTM型7.62毫米机枪,4具“短号”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还包括一些随车武器2挺AGS-30自动榴弹发射器(也可换成AGS-17A30 毫米自动发射器或者PKTM机枪)。
但是笔者认为BMPT虽然火力强大,但是主要用来弥补复杂的地形条件下的坦克火力死角,主要针对装甲部队在目前车臣所面临的窘境。并不能直面未来,为下一场战争做好战争准备。目前以坦克为核心的装甲作战系统已经陷入了窘境,俄军T系列坦克在车臣战争中挫败,03年倒萨战争之后美军M1坦克在伊拉克所面临的窘境,以色列梅克瓦坦克在黎巴嫩真主党面前的损失,说明了目前坦克确实面临着在复杂环境作战的难题,传统的主战坦克难以适应复杂地理条件下的作战。未来战争呼唤一种装甲车辆以坦克护卫者的面貌出现。但是目前装甲作战系统除了面临复杂环境作战的难题以外,还面临防空的困扰,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坦克装甲车辆被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削弱了50%,,甚至更多。虽然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通过把装甲部队分散配置,通过隐蔽、不间断机动、隐真示假等手段,在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之下,保存了完整战力。但是,这不能说明装甲部队可以按照此方法取得胜利。科索沃南联盟第三军团的成功,还得力于科索沃复杂的地形。而南联盟装甲部队分散隐蔽,在多国部队的空中威胁下,难以集结和开进,大家知道,装甲部队只有集中起来才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才能突破敌人防线,分散的装甲部队将毫无威力可言。南联盟分散的装甲部队,在北约出动地面部队之后,只能被其一口一口的吃掉(这也是为什么南联盟屈服的根本原因,屈服不是因为空袭,而是因为如果等到北约出动地面部队后,这将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而对可以机动的地面装甲车辆来说,空中威胁最大的是直升机与对地攻击机。目前,还没有可以有效克制直升机的武器系统,虽然直升机存在这样那样的弱点,甚至步枪也可打下一架,但是,这不能抹煞直升机的作战效能。直升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一树之高”制空权的掌握。目前,无论是天空的歼击机、强击机,还是地空导弹对处于“一树之高”这个比超低空还要低的高度上的直升机作战效率有限,而可以反直升机的空战直升机不可能老挂在地面装甲部队的头顶上。坦克装甲部队需要一种可伴随坦克部队前进,随时提供防空火力,可有效的驱散直升机威胁的武器系统。虽然小高炮便携式防空导弹可以对直升机造成极大的威胁,但是小高炮大都机动性有限,而自行小口径高炮因为装甲薄弱,一旦进入到威胁地域生存能力有限,难伴随坦克冲击,地面装甲部队当以防空队形集结、开进时,高炮、防空导弹等部队应部署在坦克装甲车辆的外围,可惜薄弱的装甲很容易遭到敌军地面装甲、地面徒步分队的袭击。使人难以放心。
防空直升机对坦克装甲车辆的作战效率极高,根据西方军队对直升机打坦克的模拟演习对抗表明,战场损失比为1:(14—20)。武装直升机可离地面几米的高度到高空几千米的高度内自由翱翔,可灵活的转弯,悬停,拥有固定翼飞机不可比拟的超低空优势,可长时间的跟随地形前进,这使得雷达、空中固定翼飞机很难捕捉到他们。在攻击时,可突然跃升,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以俯视火力克服地面死角,并达成突击的突然性。发射导弹攻击的时间不会超出20秒,如果使用“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暴露时间会更短。这使得携带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对坦克具有“不对称作战”的优势。可见搭载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是坦克的克星。更可怕是直升机携带反坦克导弹的射程高达8千米甚至更远,这使得口径在35毫米以下,射程在3000-4000米以内的小高炮便携式防空导弹“望机兴叹”。而目前直升机、对地攻击机均具有极高的抗毁能力和坚强装甲,小高炮威力有限,难以造成击落。而小高炮对于5000米以上的目标望尘莫及。所以,我们发现虽然近年来总有直升机的损失,但大都损失于意外事故和伏击,直升机贸然进入伏击区域,突然遭到强大小高炮、轻武器、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伏击而被击落,而少有在周密防护的目标周围被击落。(笔者认为这是使用者不懂得直升机作战运用的缘故,将直升机当成空军使用,使用直升机长距离深入未知区域、敌人纵深进行作战,导致低空飞行的直升机遭到预设小高炮、轻武器、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伏击受到损失。这是不懂直升机的作战使用特性而导致的。直升机是坦克杀手,需要选择安全的攻击路线,适合浅纵深对敌装甲目标突击,也适合支援作战。而不应像固定翼飞机那样派遣进行大纵深突击。因为会遭受低空攻击,而低空攻击技术门槛低,不依赖雷达等侦察设备,所以难以避免,也难以压制。)
所以装甲部队如何在集结、开进、攻击过程中,避免遭受空袭,是苏联模式军队(地面力量强而海空弱)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个人认为,应研制一种新型作战车辆,具备较强的防空能力,具有抗干扰能力的防空搜索雷达,可对8000米以外距离,5000米以上高度的飞行器射击,并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可具有对付多种目标的能力,可对付步战车、装甲运兵车等轻型装甲车辆,可使用大射角武器应对地下掩体、野战工事、建筑物和暴露步兵,具有强大的反坦克火力,能够以强大火力支援坦克作战,保护坦克不受直升机、对地攻击机、地面轻型装甲车辆以及徒步步兵携带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袭击。这种车辆还应具有与坦克相同的机动性与不亚于坦克的防护能力。我将其称为“通用战场支援车”,或者叫“坦克护卫者”。
有人说了,这仿佛把所有的“活儿”全部给包办了,现有的技术能达到么,你这车得多重,成本得多高?通用战场支援车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提出的。初步构想是,通用战场支援车采用新型主战坦克作为底盘,使用76毫米(或85毫米)多用途高射炮作为主要武器,4-8具多用途导弹发射管联装,随车武器为7.62毫米机枪和自动榴弹发射器,采用毫米波雷达进行广域搜索。大家可以看出,这些东西都是已经成熟的技术,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整合在一辆车上。技术是不难办到的,那么怎么才能发挥我上面所说的功效呢,下面我将对各个部分作详细说明。
通用战场支援车首先应考虑是成本,个人建议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毫米波雷达,76/85毫米火炮,4/8联装多用途导弹发射装置火控系统都集成到一个炮塔上,采用主战坦克底盘,可将模块化的炮塔安装在任何一种主战坦克底盘上。这样就可节约大批的成本,后勤维护也要简便的多。而采用主战坦克底盘,可具有与同型号主战坦克相媲美机动性与防护性。
通用战场支援车应使用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虽然有受气候影响大,穿透力不强,侦查距离短等缺陷,但是10公里以上的侦察距离完全能够满足战场支援车防空搜索的要求,而且分辨力高,抗干扰性好,具有反隐形能力,更适合电磁干扰严重的现代化战争。而且毫米波雷达可用作战场侦查雷达,可用来对地面目标进行搜索,这样通用战场支援车辆可用作侦查警戒车辆,为整个车队提供侦查预警。虽然安装大仰角高射炮以及多种武器、雷达使得通用战场支援车高度较高,容易暴露目标,增加被命中率。但是由于毫米波雷达的存在,使得我方会提前发现敌人,采取应对措施,而毫米波雷达举生的高,侦查死角就越小,看得也越远。
76/85毫米高射炮,前面说过小高炮的多种限制,而中口径高炮却可弥补这一点,76/85 毫米高炮可射击8千米以外的目标,射高5000米以上,而且火炮口径大,威力大,即使近炸也会对直升机造成严重伤害,反观BMPT使用两门30毫米自动炮对地面目标最大射程2500米,有效射程1500-2000米,对空中目标有效射程4000米,这是很难对付在8千米的低空使用反坦克导弹攻击直升机的;与大口径高炮相比,射速高,反应快,便于车辆搭载。而且加上360周视毫米波搜索雷达,以及自动火控系统,完全可以在直升机引导导弹射击的短暂时间内反映过来,进行射击,即使不命中也会给地飞行员干扰直升机制导导弹过程,导致导弹失的,而如果直升机使用发射后不管导弹,则有足够的反应时间通知编队内其他车辆机动规避,释放烟雾,进行干扰,防止导弹命中目标。而76/85毫米高射炮还可用来直射反装甲和大仰角曲射地面目标提高射程。高射炮虽然不像专业坦克炮那样强调弹丸初速,但是为了提高高炮的命中率,起初速也极为可观,高射炮处素可达1100米/秒左右,76毫米的弹丸以1100米/秒的初速直射反装甲效果相当可观的,完全正面击穿T54/55坦克的装甲,更不要说各种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了。而大仰角发射可以提高射程,据估计,76毫米高射炮对地面目标进行射击的最大射程可达15公里以上,如果配合毫米波雷达指示目标,完全可在敌反坦克导弹射程之外(6公里)远距离上摧毁轻型装甲车、步兵以及野战工事等各种反坦克导弹发射平台,清理战场环境,防止坦克受到敌反坦克导弹威胁,这些都是小口径炮不能比拟的优势。俄国人在BMPT上使用双联30毫米自动炮,原因是俄国4 联装23毫米高射炮在格罗兹尼城市战中的出色表现,在城市巷战中,坦克炮受到仰角、俯角限制,而难以攻击近距离紧贴地面的射击孔和一定距离内楼房高层,而高射炮由于仰角大,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虽然76/85毫米炮的射速没有23毫米、30毫米小高炮那么高,压制效果有限,但是采用适当延时引信的76毫米炮的爆破效果,对建筑物,土木工事的破坏能力却远远超过23,30毫米小高炮。
至于技术基础,意大利76毫米中口径自行高炮就相当合适,意大利奥托梅拉拉公司曾研制成功了76毫米自行高炮系统,采用62倍口径的火炮,最大射程12千米,有效射高5000米,射速高达120发/分,可发射带近炸引信的预置破片弹,弹壁上嵌有大约4660个0.2克重的钨合金球,爆炸时可产生8000个破片,单发毁歼概率达64%。该炮装有同轴电视摄像跟踪雷达,发现距离为12千米,配有数字计算机和辅助瞄准装置,既能以较强的火力攻击地面目标,使用新型尾翼稳定穿甲弹可击穿T62坦克,还可有效打击对方的武装直升机。而如果使用85毫米口径,可增强反装甲能力和远程压制能力,提高对空有效射程,但是射速却会降低,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应加强研发近炸引信,炮口装定时间引信,炮弹结构技术以提高杀伤能力。
4-8具联装防空/反坦克/大口径直射火箭弹通用发射架。仅仅依靠中口径高炮应付低空发射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还可以,但是对付对地攻击机和各式高性能固定翼战斗机却力不从心。所以共用毫米波雷达以及火控系统,安装防空导弹,以应付高性能固定翼飞机的空袭,由于通用战场支援车为地面车辆,免不了要应付高性能主战坦克的攻击,所以应使用通用发射架,发射装置可发射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这在技术上并不是问题。而在城市巷战中,对付建筑物,弹丸的速度高低,射程的大小,影响不大,但是爆破弹的口径威力却很重要,俄国人的BMPT设计意图是使用反坦克导弹对付建筑物、野战工事、地下掩体等目标,不过个人认为反坦克导弹用来对付这些目标成本过于高昂,而效果有限。不如研发直射火箭弹,只要在通用发射架基础上作出改进,使火箭弹在发射筒内就燃烧完毕,有1000米的射程就足够。
应安装自动火控系统,减少人工参与,以提高中口径高炮的反应时间,以摧毁暴露时间极短的直升机跃升突袭,反坦克导弹应尽可能使用发射后不管的红外焦平面成像和毫米波雷达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使战场支援车辆在短时间内发射完所有的反坦克导弹,然后安全撤离。
为了对付步兵抵近攻击,可在76毫米炮同轴列装12.7毫米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个人不赞成此位置安装7.62毫米机枪,因为这个位置十分有利,和火炮同轴,在装定标尺之后,可共用高炮雷达和火控系统,而且相当的平稳,所以更赞成使用威力较大的12.7机枪和自动榴弹发射器,而城市巷战中,12.7机枪可轻易穿透绝大多数墙壁,并保持足够动能杀伤墙后目标,而自动榴弹发射器的发射榴弹产生的众多碎片也极具杀伤力,而7.62机枪穿墙效果有限,据统计90 发子弹才可以在墙壁上开出一个洞。也可在车体前方开门,设置7.62毫米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提供杀伤暴露步兵的能力。
还应在通用战场支援车加装激光指示器和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报警系统,与编队内其他车辆相连,当发现威胁时,自动报警,使编队内其他车辆戒备,机动规避,释放烟雾,减少损失。一部分应与上级火力支援系统相连,当毫米波雷达发现目标后,激光测距,计算机通过本车所处位置计算出目标所处方位,报告给后方火炮,远程导弹,或处于本区巡猎的航空兵,引导火力攻击,如上级火力支援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或激光制导炮弹,则可使用激光指示器指示目标,也可使用激光指示器为协同步兵,坦克指示目标,提高反应速度。
战场通用支援车辆可配属于坦克分队,每分队至少配备三辆,因为三辆此刻形成诸多战术运用,这样在装甲作战部队中最低一级战术运用——坦克分队就在编制内具备了防空、反坦克、火力压制、火力支援的能力,如果协同一定机械化步兵,就可形成全面的作战能力,成为独立作战单位。
在宿营时集结时,三辆战场通用支援车可结成三角防御阵型,攻击范围相衔接,坦克、各式装甲车、辎重车辆等车辆集中在三辆战场通用支援车辆构成的三角范围之内获得保护。三辆战场通用支援车辆使用毫米波雷达,不断扫描自己防守区域,防止突然袭击。形成独立临时防御阵地,这样就构成了真正的非线式作战。
在行军时,行军队列前后方选择视野开阔的掩护阵地各一,各部署一辆战场通用支援车辆,一辆战场通用支援车辆前出,侦查,探路,找到合适阵位布置阵地,部署在行军队列前方的车辆接替前出车辆侦查,探路,行军队列后方的车辆紧跟车队前行,建立新阵地,这样周而复始,前后阵地之间防空火力应保持衔接,防止敌空中袭击和伏击,这种行军方式可大大提高行军速度,防止被敌空袭、伏击。
接敌作战时,战场通用支援车辆应呈倒三角队形前进,主要接敌方向上部署两辆战场通用支援车,一辆车断后,三辆战场通用支援车的攻击范围应衔接,并将受保护分队围在中央。利用毫米波雷达的优势,使用激光指示器为坦克和后方支援火力指示目标,并防止敌使用反坦克直升机突袭我坦克部队,使用中口径高炮攻击可用作反坦克导弹发射阵地的可疑目标和轻型装甲车辆利用射程优势摧毁敌地面反坦克导弹发射平台,为坦克扫平前进道路。
战斗时,坦克应冲出通用战场支援车辆队形,与敌坦克接战,战场通用支援车辆在二线使用中口径高炮利用射程优势,击毁地轻型装甲车辆,引导激光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炮弹等精确制导武器攻击敌坦克、永备/半永备工事。在统一指挥下,抓住战机,突然越过坦克队形前出,在短时间内发射完所有的反坦克导弹,然后迅速后撤至安全位置。
结语
战场通用支援车辆列装于部队,将大大提升传统以坦克为核心装甲作战系统的生存能力战斗力。传统的坦克为核心的装甲作战体系已经不适合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而目前绝大部分以传统坦克为核心装甲作战系统为主要地面作战力量的国家来说,坦克装甲部队数量巨大,更新换代需要花费巨大资源,而战场通用支援车辆的提出却可延缓传统以坦克为核心装甲作战系统被淘汰的进程,这是不无裨益的。
T-54坦克 发表于 2009-11-28 00:09


    这个装在导弹发射筒里的无人机侦查机,我也想过,不过后来一想,这东西恐怕得是一次性的,实在太贵了。。。于是,在编制内增加无人机发射指挥车。。。
根据你们的思路所有装甲部队应该全部重型化。
回复 30# rt12

这个话就说的没意思了,空中目标不会隐藏起来让你看不到,我们的雷达基本上在比较远的距离上就发现敌人了。再说本来就是有伴随的高射炮和导弹。我所说重装甲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要打击的目标是是在经过炮兵和航空兵的打击后残余的或者在远距离上比较难观察和打击的目标,或者是在浅纵深移动的装甲目标。
回复 37# rt12
我这个东西只是在我军现有的实际情况下使用的,等我们的空中打击能力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提高了,自然就不需要了。
回复 35# renfeng
我也设想过,中口径的自行高射炮,还想给他配备制导的炮弹或者是小型的炮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