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斯人独憔悴 :戈尔巴乔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09:22
斯人独憔悴

<P>● 公孙笑
<P>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葬礼上周举行,仪式极尽哀荣:现任总统、四位在世的前总统,外国政要,以及影圈政坛老友都来送行,而灵车过处,万人夹道流泪相送,场面尤其感人。里根可算不虚此生,走得毫不寂寞。
<P>  里根葬礼期间,记者人在旅途中,但一有空暇便守在酒店电视机前观看葬礼过程,一方面是不愿错过这时隔31年才难得一见的国葬礼;另一方面是上世纪80年代末,记者在美留学期间,正是里根主政、美国国运最昌隆的时代,每天在电视和报刊上见到这位魅力十足的牛仔明星总统,不免心生好感,印象难忘。
<P>  6月11日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举行的国葬,让人回味那个时代,那些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著名政治人物:里根当年的对手和盟友,例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等人都来了。没来的人,则多已作古。
<P>冠盖满京华,益显寒酸气
<P>  致悼词共有四人,首先是加拿大前总理马尔罗尼,然后是撒切尔夫人,她因为中风身体虚弱,故此现场播映的是她去年底预先录好的悼词,接着是老布什和现任总统布什。据了解,里根生前早就嘱咐撒切尔夫人在他的葬礼上致悼词,她果然履行了承诺。老布什的情形亦然。铁娘子悼词如其人,一本正经地追溯里根的功绩,老布什则亦庄亦谐,追述里根生前趣事。两人善颂善祷,果然不负所托,悼词中颇有佳句,堪与法国前总统戴高乐1970年去世,总统庞比都上电视宣布死讯时的名言:“戴高乐将军去世了,法兰西成了寡妇。”相比拟。可惜限于版位,无法列述。
<P>  马尔罗尼为何获选致悼词,媒体报道中未见交代。他并非那个时代国际舞台上响当当的人物,跟里根也算不上知交。他获此殊荣,反而突显了当年与里根和铁娘子地位不遑相让的戈尔巴乔夫在葬礼上被冷落的尴尬处境。
<P>  世人都同意里根最大的功绩是带领美国和世界结束了冷战。但戈尔巴乔夫这位成就了里根一世英名的风云人物在葬礼上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面对里根的灵柩不知他心中做何感想?
<P>  电视上看到的戈尔巴乔夫明显消瘦,表情严峻,咬紧牙关,坐在铁娘子身边,跟大病初愈的她相比,反而更无精打采。疏落的白发,更突显他额头上那形似苏联地图的胎记。不晓得是不是记者心理作用,但觉他在葬礼上给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印象,格外显得寒酸。
<P>  而美国报章及主要电视台除例行公事地采访他对里跟逝世的感想外,也没突出报道他。
<P>  想当年,他在庆祝俄罗斯革命70周年大会上发表震撼世界的演说,发出“改革的理念是……结合持续与革新,布尔什维主义的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的当代性……”这领导潮流的豪语时,是多么地意气风发。从此,两个俄罗斯词语glasnost(开放)与perestroika(改革)风行了全球,更成为里根与铁娘子的口头禅。
<P>  执政才不过六年,戈尔巴乔夫大胆推行政治与经济并行改革的路线,却把苏联引向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最后苏共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苏联走向分崩离析,东欧卫星国也垮了。
<P>  有关戈尔巴乔夫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迹和笑话至今仍广为流传,信手拈来有以下几则。
<P>  《操之过急》:
<P>  戈尔巴乔夫还是总书记的时候。一天因私外出,嫌司机开车太慢,催了好几次。但因交通拥挤,未能尽意。最后戈尔巴乔夫一把抢过驾驶盘,把司机推到后座,自己开车。他一路横冲直撞,造成一片混乱。有人打电话向交通局长反映。局长大怒,质问地方交警。   
<P>  局长:“看到肇事者没有?”
<P>  警察:“看到了。”
<P>  局长:“为什么不逮捕他?”
<P>  警察:“我不敢。”
<P>  局长:“为什么?”
<P>  警察:“他的官很大。”
<P>  局长:“有多大?”
<P>  警察:“不知道,反正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P>  《苏联解体》:
<P>  列宁、斯大林、赫鲁雪夫、布列兹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一同乘火车视察。行至半路,铁轨没有了。
<P>列宁说:“我们组织一次星期六义务劳动,把铁轨修好。”
<P>  斯大林说:“我们得先进行肃反,把方圆百里内的人都抓起来,揪出阶级敌人。”
<P>  赫鲁雪夫说:“我们可以把后面的铁轨拆掉铺到前面。”
<P>  布列兹涅夫说:“我们都下去推车,等车晃动以后,再让人写一篇文章《火车正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飞速前进》。”
<P>  戈尔巴乔夫说:“我们先把火车拆了,等到有铁路的地方再装起来。”
<P>  于是苏联解体了。
<P>
<P>  《民不聊生》:
<P>  前苏联经济萧条,买东西排大队。
<P>  某先生排着排着受不了了:“不排了!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戈尔巴乔夫泄愤!”
<P>  才一会儿,某先生丧气而归:“那里的队比这儿还长!”
<P>  举这些笑话不是存心向戈尔巴乔夫落井下石。这些都是苏联早已流传的黑色幽默,也可能是美国官员为讨总统开心炮制的笑话。话说里根生性幽默,爱说笑话,报载1984年他访北京时,刚下飞机乘专车奔向钓鱼台国宾馆途中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听取汇报,而是拉着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也是其全程通译)傅立民,要他先讲个关于中国的笑话。
<P>  戈尔巴乔夫的大胆改革曾受到西方热烈喝采。他更是多次访问美国,被里根与老布什奉为上宾。1990年1月,他被《时代》周刊选为“十年风云人物”,是《时代》自1927年推选年度风云人物以来,第二位跨年度的风云人物,地位仅次于1950年1月当选“半世纪风云人物”的邱吉尔。
<P>  戈尔巴乔夫1991年下台后,风光不再,老抱怨新总统耶尔辛多方为难他,窃听其电话,在他出国访问时不准俄罗斯大使招待他,甚至不让他上电视接受访问。1992年,俄共开除了他的党籍。他另组社会民主党,他本人在1996年的大选中只得0.05%的选票,社民党在1999年的议会选举里未获任何席位。成王败寇的道理在他的身上可真灵验。
<P>  与戈尔巴乔夫鹣鲽情深的妻子蕾莎于1999年死于白血症,对戈尔巴乔夫打击甚深,他一度沉寂落寞。两年前,俄罗斯及西方八卦媒体曾捕风捉影,谣传戈尔巴乔夫因从事环保运动与美国亿万富婆黛安.梅尔谱出恋曲。近年来,偶尔在媒体上看到他到大学讲课,到世界各地考察和出版回忆录的报道。几年前在国外也看过他和孙女为一家pizza店拍摄的趣味广告。
<P>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P>  事过境迁,戈尔巴乔夫已沦为过气人物,边缘化了的他,可利用的价值越来越低。近来关于他的动向也多是像出席里根葬礼和老布什八十大寿生日跳伞会那样,四处串门子当大配角。
<P>  戈尔巴乔夫在西方市场价值虽减,但其经历在中国似乎还能当作反面甚至正面教材。
<P>  去年8月,凤凰卫视访问了戈尔巴乔夫。他承认,主政6年犯下的最大错误在于太晚开始改革及重组苏共,以致阻力重重处处受制,所实施的直接开放步伐又太快了。步伐太快,人民、社会无法跟上。
<P>  访员问他,根据他自己推行改革的经验教训,在中国的改革事业上,对中国领导人有什么建议?他说:“走中国人自己的路。任何国家的模式都不能套用在中国之上。你们可以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学习,但不能沿用他们的模式。”
<P>  当然,也有评论家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处于困境,正是中共及有心人用来否定政治改革,反对和平演变的借口。
<P>  戈尔巴乔夫的经历,也为媒体制造了谁会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的话题。
<P>望眼欲穿中国戈尔巴乔夫
<P>  有人说,赵紫阳想当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但邓小平和保守派不让。有人说,朱镕基可当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但更多人说,朱镕基从没倡导过政治改革,他甚至对发展市场经济也缺乏足够的热情,他在党领导层里是孤家寡人,无权力基础和派系力量,因此并不掌握主要的政治按钮,其总理职务大体是处理经济事务,不可能举起民主化的旗帜。
<P>2002年,胡锦涛以国家副主席身份访美,却受到元首级的最高接待,欧美舆论界把其到访吹得天花乱坠,说是美国力捧胡锦涛,希望他成为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P>  去年,胡锦涛以国家主席身分访问澳洲,向国会演说时,由于他出人意料地在国外舞台主动谈到民主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马上又有人把他和戈尔巴乔夫扯在一起。
<P>  从中国第三代到第四代领导人,多少人望眼欲穿,一厢情愿地期盼着中国戈尔巴乔夫的出现,却总是镜花水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P>  说他们“等待果陀”,或许更正确。
<P>  而眼前的戈尔巴乔夫,却日渐被人们遗忘,在无法排遣的失落感中度其生命的残年。虽不至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但“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肯定不在话下。
<P>  戈尔巴乔夫百年凋谢时,相信也不可能享有里根那样的风光大葬,诚可谓:
<P>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P>斯人独憔悴

<P>● 公孙笑
<P>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葬礼上周举行,仪式极尽哀荣:现任总统、四位在世的前总统,外国政要,以及影圈政坛老友都来送行,而灵车过处,万人夹道流泪相送,场面尤其感人。里根可算不虚此生,走得毫不寂寞。
<P>  里根葬礼期间,记者人在旅途中,但一有空暇便守在酒店电视机前观看葬礼过程,一方面是不愿错过这时隔31年才难得一见的国葬礼;另一方面是上世纪80年代末,记者在美留学期间,正是里根主政、美国国运最昌隆的时代,每天在电视和报刊上见到这位魅力十足的牛仔明星总统,不免心生好感,印象难忘。
<P>  6月11日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举行的国葬,让人回味那个时代,那些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著名政治人物:里根当年的对手和盟友,例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等人都来了。没来的人,则多已作古。
<P>冠盖满京华,益显寒酸气
<P>  致悼词共有四人,首先是加拿大前总理马尔罗尼,然后是撒切尔夫人,她因为中风身体虚弱,故此现场播映的是她去年底预先录好的悼词,接着是老布什和现任总统布什。据了解,里根生前早就嘱咐撒切尔夫人在他的葬礼上致悼词,她果然履行了承诺。老布什的情形亦然。铁娘子悼词如其人,一本正经地追溯里根的功绩,老布什则亦庄亦谐,追述里根生前趣事。两人善颂善祷,果然不负所托,悼词中颇有佳句,堪与法国前总统戴高乐1970年去世,总统庞比都上电视宣布死讯时的名言:“戴高乐将军去世了,法兰西成了寡妇。”相比拟。可惜限于版位,无法列述。
<P>  马尔罗尼为何获选致悼词,媒体报道中未见交代。他并非那个时代国际舞台上响当当的人物,跟里根也算不上知交。他获此殊荣,反而突显了当年与里根和铁娘子地位不遑相让的戈尔巴乔夫在葬礼上被冷落的尴尬处境。
<P>  世人都同意里根最大的功绩是带领美国和世界结束了冷战。但戈尔巴乔夫这位成就了里根一世英名的风云人物在葬礼上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面对里根的灵柩不知他心中做何感想?
<P>  电视上看到的戈尔巴乔夫明显消瘦,表情严峻,咬紧牙关,坐在铁娘子身边,跟大病初愈的她相比,反而更无精打采。疏落的白发,更突显他额头上那形似苏联地图的胎记。不晓得是不是记者心理作用,但觉他在葬礼上给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印象,格外显得寒酸。
<P>  而美国报章及主要电视台除例行公事地采访他对里跟逝世的感想外,也没突出报道他。
<P>  想当年,他在庆祝俄罗斯革命70周年大会上发表震撼世界的演说,发出“改革的理念是……结合持续与革新,布尔什维主义的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的当代性……”这领导潮流的豪语时,是多么地意气风发。从此,两个俄罗斯词语glasnost(开放)与perestroika(改革)风行了全球,更成为里根与铁娘子的口头禅。
<P>  执政才不过六年,戈尔巴乔夫大胆推行政治与经济并行改革的路线,却把苏联引向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最后苏共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苏联走向分崩离析,东欧卫星国也垮了。
<P>  有关戈尔巴乔夫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迹和笑话至今仍广为流传,信手拈来有以下几则。
<P>  《操之过急》:
<P>  戈尔巴乔夫还是总书记的时候。一天因私外出,嫌司机开车太慢,催了好几次。但因交通拥挤,未能尽意。最后戈尔巴乔夫一把抢过驾驶盘,把司机推到后座,自己开车。他一路横冲直撞,造成一片混乱。有人打电话向交通局长反映。局长大怒,质问地方交警。   
<P>  局长:“看到肇事者没有?”
<P>  警察:“看到了。”
<P>  局长:“为什么不逮捕他?”
<P>  警察:“我不敢。”
<P>  局长:“为什么?”
<P>  警察:“他的官很大。”
<P>  局长:“有多大?”
<P>  警察:“不知道,反正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P>  《苏联解体》:
<P>  列宁、斯大林、赫鲁雪夫、布列兹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一同乘火车视察。行至半路,铁轨没有了。
<P>列宁说:“我们组织一次星期六义务劳动,把铁轨修好。”
<P>  斯大林说:“我们得先进行肃反,把方圆百里内的人都抓起来,揪出阶级敌人。”
<P>  赫鲁雪夫说:“我们可以把后面的铁轨拆掉铺到前面。”
<P>  布列兹涅夫说:“我们都下去推车,等车晃动以后,再让人写一篇文章《火车正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飞速前进》。”
<P>  戈尔巴乔夫说:“我们先把火车拆了,等到有铁路的地方再装起来。”
<P>  于是苏联解体了。
<P>
<P>  《民不聊生》:
<P>  前苏联经济萧条,买东西排大队。
<P>  某先生排着排着受不了了:“不排了!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戈尔巴乔夫泄愤!”
<P>  才一会儿,某先生丧气而归:“那里的队比这儿还长!”
<P>  举这些笑话不是存心向戈尔巴乔夫落井下石。这些都是苏联早已流传的黑色幽默,也可能是美国官员为讨总统开心炮制的笑话。话说里根生性幽默,爱说笑话,报载1984年他访北京时,刚下飞机乘专车奔向钓鱼台国宾馆途中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听取汇报,而是拉着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也是其全程通译)傅立民,要他先讲个关于中国的笑话。
<P>  戈尔巴乔夫的大胆改革曾受到西方热烈喝采。他更是多次访问美国,被里根与老布什奉为上宾。1990年1月,他被《时代》周刊选为“十年风云人物”,是《时代》自1927年推选年度风云人物以来,第二位跨年度的风云人物,地位仅次于1950年1月当选“半世纪风云人物”的邱吉尔。
<P>  戈尔巴乔夫1991年下台后,风光不再,老抱怨新总统耶尔辛多方为难他,窃听其电话,在他出国访问时不准俄罗斯大使招待他,甚至不让他上电视接受访问。1992年,俄共开除了他的党籍。他另组社会民主党,他本人在1996年的大选中只得0.05%的选票,社民党在1999年的议会选举里未获任何席位。成王败寇的道理在他的身上可真灵验。
<P>  与戈尔巴乔夫鹣鲽情深的妻子蕾莎于1999年死于白血症,对戈尔巴乔夫打击甚深,他一度沉寂落寞。两年前,俄罗斯及西方八卦媒体曾捕风捉影,谣传戈尔巴乔夫因从事环保运动与美国亿万富婆黛安.梅尔谱出恋曲。近年来,偶尔在媒体上看到他到大学讲课,到世界各地考察和出版回忆录的报道。几年前在国外也看过他和孙女为一家pizza店拍摄的趣味广告。
<P>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P>  事过境迁,戈尔巴乔夫已沦为过气人物,边缘化了的他,可利用的价值越来越低。近来关于他的动向也多是像出席里根葬礼和老布什八十大寿生日跳伞会那样,四处串门子当大配角。
<P>  戈尔巴乔夫在西方市场价值虽减,但其经历在中国似乎还能当作反面甚至正面教材。
<P>  去年8月,凤凰卫视访问了戈尔巴乔夫。他承认,主政6年犯下的最大错误在于太晚开始改革及重组苏共,以致阻力重重处处受制,所实施的直接开放步伐又太快了。步伐太快,人民、社会无法跟上。
<P>  访员问他,根据他自己推行改革的经验教训,在中国的改革事业上,对中国领导人有什么建议?他说:“走中国人自己的路。任何国家的模式都不能套用在中国之上。你们可以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学习,但不能沿用他们的模式。”
<P>  当然,也有评论家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处于困境,正是中共及有心人用来否定政治改革,反对和平演变的借口。
<P>  戈尔巴乔夫的经历,也为媒体制造了谁会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的话题。
<P>望眼欲穿中国戈尔巴乔夫
<P>  有人说,赵紫阳想当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但邓小平和保守派不让。有人说,朱镕基可当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但更多人说,朱镕基从没倡导过政治改革,他甚至对发展市场经济也缺乏足够的热情,他在党领导层里是孤家寡人,无权力基础和派系力量,因此并不掌握主要的政治按钮,其总理职务大体是处理经济事务,不可能举起民主化的旗帜。
<P>2002年,胡锦涛以国家副主席身份访美,却受到元首级的最高接待,欧美舆论界把其到访吹得天花乱坠,说是美国力捧胡锦涛,希望他成为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P>  去年,胡锦涛以国家主席身分访问澳洲,向国会演说时,由于他出人意料地在国外舞台主动谈到民主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马上又有人把他和戈尔巴乔夫扯在一起。
<P>  从中国第三代到第四代领导人,多少人望眼欲穿,一厢情愿地期盼着中国戈尔巴乔夫的出现,却总是镜花水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P>  说他们“等待果陀”,或许更正确。
<P>  而眼前的戈尔巴乔夫,却日渐被人们遗忘,在无法排遣的失落感中度其生命的残年。虽不至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但“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肯定不在话下。
<P>  戈尔巴乔夫百年凋谢时,相信也不可能享有里根那样的风光大葬,诚可谓:
<P>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P>
他是个杀比--------我的心里话[em03]
<B>以下是引用<I>and1</I>在2004-6-20 10:34:00的发言:</B>
他是个杀比--------我的心里话[em03]
<P>唉!!!!1</P><P>  西方的夸奖赞美是有阴谋的,没有足够清醒的头脑,还以为真是世界风云人物呢?其实是世界第一大傻</P><P>可悲啊!</P>
好文!
<B>以下是引用<I>and1</I>在2004-6-20 10:34:00的发言:</B>
他是个杀比--------我的心里话[em03]


怎么把大家的东东说是你一个人的
<B>以下是引用<I>and1</I>在2004-6-20 10:34:00的发言:</B>
他是个杀比--------我的心里话[em03]

<P>是的
<P>中国俗语更形象: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P>
<B>以下是引用<I>pengdong</I>在2004-6-20 10:57:00的发言:</B>
]

<P>
<P>Nod。葬送了一个苏联社会主义大帝国。。。没有苏联出头,中国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不过好处也是有的,至少对我们而言北面的压力减轻了不少。。。</P>
<B>以下是引用<I>and1</I>在2004-6-20 10:34:00的发言:</B>
他是个杀比--------我的心里话[em03]

<P>政治舞台上的昙花一显。
<P>无所谓。</P>
从全人类来说,是社会主义的叛徒!!!但对我们来说,可以做个反面教材。同时,苏联的解体,使我们北方暂时没有了压力,也得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先进武器。
对我们来说他也算做了好事了
中国得利了吗?我看不出来,反正我希望中国别出这样的人。
<P>楼上是个大垃圾!!!!!!!!!!!!!1</P>[em14][em14][em14][em14]
<B>以下是引用<I>元始天尊</I>在2004-6-21 8:37:00的发言:</B>

<P>楼上是个大垃圾!!!!!!!!!!!!!1</P>[em14][em14][em14][em14]

<P>什么意思?</P>
前苏联人恨透了他!
<B>以下是引用<I>人人</I>在2004-6-20 17:43:00的发言:</B>

<P>中国俗语更形象: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P>


[em01]
成王败寇
中国路在何方?政治体制不改,我看撑不下去的,慢性死亡,改得话,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