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共军的东风导弹弹头发射后形状都是球形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10:16


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对弹道导弹的红外突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络球是指将弹头放进一个表面镀金属的聚酯薄膜的气球中,形成弹头包络球,同大量空包络球一起被释放。由于雷达波不能通过包络球上薄薄的金属镀层,所以雷达将无法确定哪个包络球内装有弹头。但是,弹头会释放热量,使得弹头包络球与空包络球之间存在红外特征差异。所以,在采用包络球红外突防技术中,深入研究包络球在自由飞行段中的表面温度是必不可少的。
包络球是用铝箔和聚酯薄膜(如聚乙烯复合材料)制成的双层层压结构。制造圆形包络球时,可将上述层压材料按设计的尺寸裁剪成橘子瓣式条状带,然后在半球形模具上胶粘在一起。工序完成后,将球内的
空气抽净,使球皮塌在弹头上口。
本文介绍了一种弹道导弹中段红外突防弹头包络球法,定量分析了弹头包络球和空包络球在中段飞行时各表面温度的变化,得到由于包络球采用了镀金属的绝热材料,很好地实现了弹头的辐射遮蔽,真假包络球表面温度基本相同。




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对弹道导弹的红外突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络球是指将弹头放进一个表面镀金属的聚酯薄膜的气球中,形成弹头包络球,同大量空包络球一起被释放。由于雷达波不能通过包络球上薄薄的金属镀层,所以雷达将无法确定哪个包络球内装有弹头。但是,弹头会释放热量,使得弹头包络球与空包络球之间存在红外特征差异。所以,在采用包络球红外突防技术中,深入研究包络球在自由飞行段中的表面温度是必不可少的。
包络球是用铝箔和聚酯薄膜(如聚乙烯复合材料)制成的双层层压结构。制造圆形包络球时,可将上述层压材料按设计的尺寸裁剪成橘子瓣式条状带,然后在半球形模具上胶粘在一起。工序完成后,将球内的
空气抽净,使球皮塌在弹头上口。
本文介绍了一种弹道导弹中段红外突防弹头包络球法,定量分析了弹头包络球和空包络球在中段飞行时各表面温度的变化,得到由于包络球采用了镀金属的绝热材料,很好地实现了弹头的辐射遮蔽,真假包络球表面温度基本相同。


创造力是无穷的
美俄也有这种类似的气球突防啊
原来是想方设法把气球诱饵造得像弹头,现在则反其道而行之,把弹头造得像诱饵。而且,还要尺寸是高矮胖瘦样样都有,没有一个突出的。
目标就是使大气层外无法区分弹头和诱饵,逼得反导方必须通杀。
这个方法很早就有人提过
不过好像美俄都没有实际使用过
这个速度下球能够吹起来?:D
但导弹在上升段任然是脆弱的。
blwu 发表于 2009-11-26 17:44


    释放弹头吹气球时已经在大气层外了,而且那时候的速度相对而言并不高,再入后会有重力加速度
上升阶段的确很脆弱,不知道tg怎么解决呢?
上升段对方如何拦截?是制造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防空导弹?
就现在的情况看,上升段拦截难度相当大
而且上升段拦截的话必须把拦截弹部署在离敌方导弹不是太远的地方,这也很不保险
rottenweed 发表于 2009-11-26 09:01
对于中俄这种辽阔国土的大国,洲际导弹基地一般都具有广大纵深空间,一般不必担心敌方在导弹上升段拦截的问题
一般技术上的手段也只有使用速燃发动机来缩短上升段的过程了,毛子对北约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如此敏感也是有道理的,战略火箭军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也有分布的...
突防手段很多啊~
完全球状的包络球倒是以前没怎么提,但弹头模拟诱饵特征很早就说了。

http://yarchive.net/mil/icbm_decoy_rv.html

Simply encasing the actual RV in an identical mylar balloon
as used with the decoys would ensure that they are indistinguishable,
and should subtle differences exist (possibly in IR signature due to
small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it would be useless for an ABM system
since they differences would have to known in advance, and programmed
into the system.
混脸熟,M的,五笔熟字老是打出个悉
确实是互相模拟,而且还有用液氦之类冷却减少红外特征,对假弹头加热的。

反正就是真亦假来假亦真~~
有创意!太空气球到处飞,忙得MD卫星团团转
ybvo 熟
隼鹰 发表于 2009-11-27 20:30
先去弄清助推段和上升段的区别再来!还有就是弄清助推段和上升段结束时、ICBM离发射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高度和速度又分别是多少!这样就不会说外行话了!

就现在的情况看,上升段拦截难度相当大
而且上升段拦截的话必须把拦截弹部署在离敌方导弹不是太远的地方, ...
纯洁的人 发表于 2009-11-26 21:57


你说的那是boost phase,不是ascent phase!而且除了从国土面积巨大的国家纵身(但这也会降低其ICBM的打击范围)发射的ICBM,助推段拦截ICBM对老美来说并不是啥难事!
就现在的情况看,上升段拦截难度相当大
而且上升段拦截的话必须把拦截弹部署在离敌方导弹不是太远的地方, ...
纯洁的人 发表于 2009-11-26 21:57


你说的那是boost phase,不是ascent phase!而且除了从国土面积巨大的国家纵身(但这也会降低其ICBM的打击范围)发射的ICBM,助推段拦截ICBM对老美来说并不是啥难事!
这都可以公开了

先去弄清助推段和上升段的区别再来!还有就是弄清助推段和上升段结束时、ICBM离发射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
谎言服务暴力 发表于 2009-11-30 22:12


我等小白正等着科普呢,貌似是这个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700159
先去弄清助推段和上升段的区别再来!还有就是弄清助推段和上升段结束时、ICBM离发射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
谎言服务暴力 发表于 2009-11-30 22:12


我等小白正等着科普呢,貌似是这个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700159
如果我们的ICMB走北极航线的话,MD想要在上升段拦截就有难度了,当然前提是我们的ICMB射程要够远。
实际上真打起核战来,破解的方法多了,比如可以在临近空间先引爆核弹,干扰对方
如今诱饵扮成真弹,真弹扮成诱饵的伎俩是很多的。
还有差异化诱饵,不知应用如何
隼鹰 发表于 2009-12-1 16:16
boost phase和ascent phase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介于助推段结束到ICBM开始释放RVs之间!
也可以用轨道卫星释放大量的气球,对预警系统进行欺骗和干扰。
这个方法很早就有人提过
不过好像美俄都没有实际使用过
弹头的下降速度不一致,一接触大气就看出来了
861128 发表于 2015-8-29 07:08
弹头的下降速度不一致,一接触大气就看出来了
末端拦截已经晚了。

现在的反导拦截趋势是反导弹携带一堆小拦截器,真弹头和诱饵一起摧毁。反正诱饵重量体积那么大,来袭导弹带不了几个。

所以隐身化才是最终解决方案吧?弹头的雷达隐身相对不难,而红外隐身可以通过携带液氮进行外壳冷却实现。
这个速度下球能够吹起来?:D
不用吹自己就起来了
现在的反导拦截趋势是反导弹携带一堆小拦截器,真弹头和诱饵一起摧毁。反正诱饵重量体积那么大,来袭导弹带 ...
诱饵是气球,占什么体积重量
xmyyc 发表于 2015-8-29 10:14
诱饵是气球,占什么体积重量
一个金属薄膜的双层结构的诱饵气球,还要有加热装置控制红外特征的话,总还是要占一些体积的,数量必然是有限的。 而反导拦截装置的体积也不大,大约就是一个易拉罐大小。
纯洁的人 发表于 2009-11-26 21:57
就现在的情况看,上升段拦截难度相当大
而且上升段拦截的话必须把拦截弹部署在离敌方导弹不是太远的地方, ...
上升段拦截应该没导弹的事,只能激光、粒子束等。
为什么没有东风6.7.8.9.直接就41了怎么命名的?
人生遥控器 发表于 2015-8-29 14:23
为什么没有东风6.7.8.9.直接就41了怎么命名的?
改开之后的命名规则,东风后的第一位是导弹级数,第二位是随机编号。
传统的诱饵装弹头已经有了可靠的识别办法(即使诱饵完全做成和弹头一模一样,其运动特性还是能和弹头区别开来),所以现在反过来弹头装诱饵了~~~~~~主要针对大气层外拦截~~~~~~~~

最终突破THAAD还是要靠多弹头,靠弹头数量压制~~~~~~~这就是军备竞赛之路,但是不得不走~~~~~~~~~
这个仅仅是搞学术的文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