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海军──地中海的兀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2:46:40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列宁格勒号在印度》的帖子,让我想起这一型酷似我国民族乐器琵琶造型设计的载机舰,在研制、试验、服役时出现的一些人和事,只是人懒手慢,一直没动;近日又翻看一下小小不言的苏/俄海军系列贴,还真没有此型舰的贴子,故斗胆写写,权当是给小小的苏/俄海军系列贴的补阙拾遗吧!
    有关1123型的技术参数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里更多地聊聊载机舰研制的背景及冷战时期苏联海军与该型舰相关的趣事轶闻吧,帖中的图片均来自网络,对原拍摄者和扫图上传的朋友,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谢过!
    来超大五年有余…深知此地藏锋敛锷,初次发贴,各位给个面子吧…!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5月份Н.Г.库兹涅佐夫被恢复海军元帅军街并出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他随即批准了建造85型轻型航母的战役战术任务书,任务书的编制交由“第17中央设计局”设计。
    1954年2月二战后苏联第一个《海军十年规划:1946-1955》行将结束,尽管未能按规划全部完成;但仅在1949-1953年就建造各型水面舰70余艘,这样的速度是苏联造船工业前所未有的;Н.Г.库兹涅佐夫安排起草第二个《海军十年规划:1956-1965》的草稿己完成,草稿中明确提出在第二个《海军十年规划》期间要建造9艘排水量25000吨,带有斜角飞行甲板,两套弹射器,航速32节,可搭载40架喷气式战斗机和2架直升机的轻型航母。然而,草稿没有得到时任国防部长的Н.А.布尔加宁苏联元帅的支持;但这并没有影响1953年3月Н.Г.库兹涅佐夫被授于苏联海军最高军衔──苏联海军元帅。
1955年8月,顽强的Н.Г.库兹涅佐夫向苏联部长会议提交了首份关于设计轻型航母(85型设计)的政府决议草案,而当时的Н.С.赫鲁晓夫正患有严重的“导弹狂热病”,根本没有建造航母和其他大型水面舰的计划,由于Н.Г.库兹涅佐夫的再三坚持,才没有对此作最后的决定,而是要求国防部去进行综合研究。库兹涅佐夫在此期间将原本由“第17中央设计局”设计的85型轻型航母计划转交给设计潜艇的“第16中央设计局”。
    1955年9月在塞瓦斯托波尔召开有国防部和海军领导参加的政府成员会议,在会上新任国防部长Г.К.朱可夫,这位苏军中“陆战为王”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依据1952年С. М.什捷缅科大将担任苏军总参谋长时制定的计划预计“当北约组织与苏联发生战争时,苏军只需二个星期就能到达英吉利海峡作战,而从美国本土出发的笫一批船队要经过三个星期才能到达欧洲。”据此Г.К.朱可夫武断的认为在对欧洲大陆及英、美的作战中海军主要依靠潜艇来进行破坏交通的从属作战,而苏联只有陆上和沿岸交通线,自然无须航母的掩护,可适当地发展近海航空兵。还有的资料上说“塞瓦斯托波尔会议”是10月份举行的,但不管9月还是10月,结果是苏联海军的航母计划为此晚了十余年。
    1955年10月29日“诺沃罗西斯克”号战列舰在塞瓦斯托波尔北港区发生爆炸后沉没,611人遇难,海军总司令Н.Г.库兹涅佐夫被解职;随后“第16中央设计局”的设计工作停止。
    在此次会议两年后的1957年10月4日国防部长Г.К.朱可夫元帅乘坐海军68К型“恰巴耶夫”级巡洋舰“Куйбышев.古比雪夫”号出访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他登舰后对舰上部分指挥员的一次简短谈话中说:“我们航行开始的这一天是要记住的,苏联科学家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笫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然而在10月26日他结束访问飞抵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时,他已被解职了…此时的海军总司令也早己换成了С.Г.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
    1957年10月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苏联里海北岸的火箭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全世界都清楚——所有西方国家包括大洋彼岸美国的几乎所有城市和军事设施,都已被苏联弹道导弹的热核攻击所覆盖。美国十分震惊,当晚,白宫和五角大楼灯火通明,军政要员在彻夜讨论着如何防御的问题。面对严峻的现实,美国随即开始加快本国战略打击力量的建设步伐;海军迅速修改了正在进行的“北极星”计划,将原计划1963年服役的第一艘携带“北极星”弹道导弹的核潜艇,提前至1960年11月底,但“北极星”弹道导弹的射程只能达到2200公里。从1958年9月到1959年9月,美国海军总共进行了17枚“北极星”A1导弹的发射试验;1959年9月开始“北极星”A1潜射弹道导弹的首次试射,在此后的10个月中,在大西洋导弹靶场共试射了30枚“北极星”A1潜射弹道导弹的样弹。
    面对美国的如此反应,迫使苏联政府意识到必须将“反潜”置于优先重要的地位。
    其实早在1958年初,海军已就设计中的58型“Грозный.威严”级大型导弹舰提出搭载可搜寻和打击核潜艇的反潜直升机,并称由于只可搭载一架直升机,无法满足大海域搜索及长时间跟踪的战术需求,由此形成了建造远程反潜舰的构想,接替Г.К.朱可夫出任国防部长的Р.Я.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明确的支持了海军的提议。
    1958年“卡莫夫试验设计局”接到设计反潜直升机的任务,机型就是卡-25。
    1958年8月28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第№ 994-467号决议,批复造船工业部对第二个《海军十年规划:1956-1965》进行部分修改,设计建造可搭载反潜直升机的巡洋舰。
    据此批复,1959年1月海军总司令С.Г.戈尔什科夫批准了1123型反潜巡洋舰的战役战术任务书,海军中央造舰科研所开始编制反潜巡洋舰设计用战术技术任务书,需达到成组搭载14架卡-25反潜直升机的要求(后来的情况证明14架是无法完成所有指定任务的),并迅速肯定了建造该型舰的战术合理性和技术可能性,由海军造船管理局委托列宁格勒的“第17中央设计局”开始设计1123型载机巡洋舰,总设计师是А.С.萨维乔夫。
    1961年初完成草图设计;1961年3月7日在几个方案中经过反复对比,最终定型1123方案,代号“Кондор.兀鹰”;并由海军造船管理局提出技术设计要求。
    1962年1月25日在经过部分修改后技术设计获得批准。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列宁格勒号在印度》的帖子,让我想起这一型酷似我国民族乐器琵琶造型设计的载机舰,在研制、试验、服役时出现的一些人和事,只是人懒手慢,一直没动;近日又翻看一下小小不言的苏/俄海军系列贴,还真没有此型舰的贴子,故斗胆写写,权当是给小小的苏/俄海军系列贴的补阙拾遗吧!
    有关1123型的技术参数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里更多地聊聊载机舰研制的背景及冷战时期苏联海军与该型舰相关的趣事轶闻吧,帖中的图片均来自网络,对原拍摄者和扫图上传的朋友,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谢过!
    来超大五年有余…深知此地藏锋敛锷,初次发贴,各位给个面子吧…!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5月份Н.Г.库兹涅佐夫被恢复海军元帅军街并出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他随即批准了建造85型轻型航母的战役战术任务书,任务书的编制交由“第17中央设计局”设计。
    1954年2月二战后苏联第一个《海军十年规划:1946-1955》行将结束,尽管未能按规划全部完成;但仅在1949-1953年就建造各型水面舰70余艘,这样的速度是苏联造船工业前所未有的;Н.Г.库兹涅佐夫安排起草第二个《海军十年规划:1956-1965》的草稿己完成,草稿中明确提出在第二个《海军十年规划》期间要建造9艘排水量25000吨,带有斜角飞行甲板,两套弹射器,航速32节,可搭载40架喷气式战斗机和2架直升机的轻型航母。然而,草稿没有得到时任国防部长的Н.А.布尔加宁苏联元帅的支持;但这并没有影响1953年3月Н.Г.库兹涅佐夫被授于苏联海军最高军衔──苏联海军元帅。
1955年8月,顽强的Н.Г.库兹涅佐夫向苏联部长会议提交了首份关于设计轻型航母(85型设计)的政府决议草案,而当时的Н.С.赫鲁晓夫正患有严重的“导弹狂热病”,根本没有建造航母和其他大型水面舰的计划,由于Н.Г.库兹涅佐夫的再三坚持,才没有对此作最后的决定,而是要求国防部去进行综合研究。库兹涅佐夫在此期间将原本由“第17中央设计局”设计的85型轻型航母计划转交给设计潜艇的“第16中央设计局”。
    1955年9月在塞瓦斯托波尔召开有国防部和海军领导参加的政府成员会议,在会上新任国防部长Г.К.朱可夫,这位苏军中“陆战为王”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依据1952年С. М.什捷缅科大将担任苏军总参谋长时制定的计划预计“当北约组织与苏联发生战争时,苏军只需二个星期就能到达英吉利海峡作战,而从美国本土出发的笫一批船队要经过三个星期才能到达欧洲。”据此Г.К.朱可夫武断的认为在对欧洲大陆及英、美的作战中海军主要依靠潜艇来进行破坏交通的从属作战,而苏联只有陆上和沿岸交通线,自然无须航母的掩护,可适当地发展近海航空兵。还有的资料上说“塞瓦斯托波尔会议”是10月份举行的,但不管9月还是10月,结果是苏联海军的航母计划为此晚了十余年。
    1955年10月29日“诺沃罗西斯克”号战列舰在塞瓦斯托波尔北港区发生爆炸后沉没,611人遇难,海军总司令Н.Г.库兹涅佐夫被解职;随后“第16中央设计局”的设计工作停止。
    在此次会议两年后的1957年10月4日国防部长Г.К.朱可夫元帅乘坐海军68К型“恰巴耶夫”级巡洋舰“Куйбышев.古比雪夫”号出访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他登舰后对舰上部分指挥员的一次简短谈话中说:“我们航行开始的这一天是要记住的,苏联科学家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笫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然而在10月26日他结束访问飞抵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时,他已被解职了…此时的海军总司令也早己换成了С.Г.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
    1957年10月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苏联里海北岸的火箭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全世界都清楚——所有西方国家包括大洋彼岸美国的几乎所有城市和军事设施,都已被苏联弹道导弹的热核攻击所覆盖。美国十分震惊,当晚,白宫和五角大楼灯火通明,军政要员在彻夜讨论着如何防御的问题。面对严峻的现实,美国随即开始加快本国战略打击力量的建设步伐;海军迅速修改了正在进行的“北极星”计划,将原计划1963年服役的第一艘携带“北极星”弹道导弹的核潜艇,提前至1960年11月底,但“北极星”弹道导弹的射程只能达到2200公里。从1958年9月到1959年9月,美国海军总共进行了17枚“北极星”A1导弹的发射试验;1959年9月开始“北极星”A1潜射弹道导弹的首次试射,在此后的10个月中,在大西洋导弹靶场共试射了30枚“北极星”A1潜射弹道导弹的样弹。
    面对美国的如此反应,迫使苏联政府意识到必须将“反潜”置于优先重要的地位。
    其实早在1958年初,海军已就设计中的58型“Грозный.威严”级大型导弹舰提出搭载可搜寻和打击核潜艇的反潜直升机,并称由于只可搭载一架直升机,无法满足大海域搜索及长时间跟踪的战术需求,由此形成了建造远程反潜舰的构想,接替Г.К.朱可夫出任国防部长的Р.Я.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明确的支持了海军的提议。
    1958年“卡莫夫试验设计局”接到设计反潜直升机的任务,机型就是卡-25。
    1958年8月28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第№ 994-467号决议,批复造船工业部对第二个《海军十年规划:1956-1965》进行部分修改,设计建造可搭载反潜直升机的巡洋舰。
    据此批复,1959年1月海军总司令С.Г.戈尔什科夫批准了1123型反潜巡洋舰的战役战术任务书,海军中央造舰科研所开始编制反潜巡洋舰设计用战术技术任务书,需达到成组搭载14架卡-25反潜直升机的要求(后来的情况证明14架是无法完成所有指定任务的),并迅速肯定了建造该型舰的战术合理性和技术可能性,由海军造船管理局委托列宁格勒的“第17中央设计局”开始设计1123型载机巡洋舰,总设计师是А.С.萨维乔夫。
    1961年初完成草图设计;1961年3月7日在几个方案中经过反复对比,最终定型1123方案,代号“Кондор.兀鹰”;并由海军造船管理局提出技术设计要求。
    1962年1月25日在经过部分修改后技术设计获得批准。
abbr_acc0f80fdf5cdcc4b38c06f2fbf6bcb8.jpg
苏联;П(1962'1123型“Кондор 兀鹰”级.莫斯科)直升机航母ПКР   效果图.jpg
苏联;П(1962'1123型“Кондор 兀鹰”级.莫斯科)直升机航母ПКР   效果图1..jpg
苏联;П(1962'1123型“Кондор 兀鹰”级.莫斯科)直升机航母ПКР   效果图,.jpg
苏联;П(1962'1123型“Кондор 兀鹰”级.莫斯科)直升机航母ПКР   效果图..jpg
哈哈~~谢谢LZ了~~一直很喜欢莫斯科级
关于第17中央设计局,它的前身是1931年1月18日成立的“中央专用船舶制造设计局”,是苏联当时唯一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设计单位;1937年改名“第17中央设计局”,二战后的1946年,第一个《海军十年规划》开始实施,将原大一统的“第17中央设计局”分解为四个专业设计局;
“第17中央设计局”成为巡洋舰单一舰型设计局;1966年改名“涅瓦设计局”;
分流后组建的“第53中央设计局”(现在的北方设计局)是护卫舰、驱逐舰、大型反潜舰、巡洋舰设计局;
和“第16中央设计局”(后并入“孔雀石”设计局)是核潜艇及深水设备设计局;
还有一个“锅炉制造专门设计局”。
说到第17中央设计局设计的“莫斯科”号载机巡洋舰,就应该介绍一下В.Г.奇利金,他1930.毕业于列宁格勒工学院船舶制造系;他毕业设计的题目就是《航空母舰》。
1937年被任命为“苏联”级战列舰设计的总设计师,1942年二战期间,作为专家代表团成员派往美国考察舰艇建造的设计及工艺,回国后,他成为苏联工业部门造船行业和相邻行业技术改革及广泛采用标准化的主要倡导者,并两次成为“斯大林奖金”获奖者。
1945年1月В.Г.奇利金出任第17中央设计局局长,1946-1953年担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领导行业科研发展和新舰及潜艇的设计工作;后曾先后出访美国、英国、东德、捷克、南斯拉夫、中国担负政府使命;1956年被选为英国皇家造船工程师协会成员;
1960年底再次被任命为第17中央设计局局长和总设计师。在此期间直接领导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号载机巡洋舰的设计和建造工作,作为1123型舰设计中技术问题处理的决策者,在各级机关的答辩时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他最终没能签署首制舰“莫斯科”号的验收证书;他于1967年去逝。1968-1970年在列宁格勒波罗地海船厂建成的1559В型首制远洋补给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家也经常能看到一些1123型载机巡洋舰接收“Б.Г.奇利金”号补给的图片。
另外就“莫斯科”号载机巡洋舰建造工厂的选择在这说几句,按照苏联当时的习惯,通常是在某设计局所在地选择建造工厂,而1123型舰的设计是由列宁格勒的第17中央设计局完成,却没有在列宁格勒两大造船厂建造,这并非是列宁格勒的船厂不具备建造条件;而是冷战时期的保密性占据了重要因素,1960年的列宁格勒有近500万人口,并且是一个对外国旅游者开放的港口城市,保密工作难度较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尼古拉耶夫则困难许多,同时地理位置和海上基地设施,特别是良好的气候条件,几乎全年都可进行试验,当然尼古拉耶夫周边有8个大型造船企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除了上述的客观因素外,多少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顺便多唠叨两句:
按照传统,苏联各大船厂的主要负责人及技术专家大部分是从列宁格勒派去的,这主要是列宁格勒造船学院和列宁格勒工学院为苏联培养了众多的船舶制造人才,所以在重大舰船的建造竞争中,列宁格勒的船厂经常是优势明显,而做为苏联南方船舶专业人员的摇篮--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的毕业生,在二战后也逐步成长壮大起来;这就是无处不在的派系现象。而恰在此时,一位尼古拉耶夫人--А.Б.甘克维奇1959年被任命为“И.И.诺先科船厂”(现黑海造船厂)厂长,他敬业克苦、善于组织,同时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他接手黑海船厂后多方奔走,在得到苏联部长会议计划委员会造船局、国家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全苏生产办公室、造船工业部及赫尔松国民经济委员会等政府职能部门中尼古拉耶夫人的支持下,最终促成获得了这型有关声誉的载机舰订单。
现在来简单介绍一下建造1123型载机舰的黑海造船厂;
船厂是1895年由比利时实业家奥尔班和弗兰苏阿、比利时银行家休尔蒙德投资创办的,当时备案的厂名是“尼古拉耶夫造船、机械和铸造厂”;
1897年10月21开工,工厂的笫一任厂长比利时人-加里斯和他的继任者法国人-罗兰德都不会讲俄语,工厂的专家、技师、工长、熟练工人也都讲法语,他们大多数是在欧洲一流船厂招募来的法国人和比利时人,生产报表及资金收支也一直用法文书写和法郎计算,日常信函往来都使用“法西兰造船厂”的名称,而正式公文中也习惯用缩写的法语词汇“Naval.纳瓦利”,意译是“海军的”意思;在1897-1898年间工厂已有近3000名俄国工人,他们很快掌握了当时最新的工艺,同时也接受了外国专家、技师的经验,并约定俗成的称呼工厂为“纳瓦利”;到了1907年12月27日“圣诞节”的笫三天工厂命名“纳瓦利”;
“十月革命”后的1922年11月9日更名“安德列.马尔季船厂”,在此之后的30年间“纳瓦利”、“法西兰造船厂”和“安德列.马尔季船厂”这三个名字被和谐的称呼着;至到1952年10月“安德列.马尔季事件”停用此名,通讯名称改为“6号邮政信箱”;
1956年8月5日正式命名“И.И.Носенко.诺先科船厂”船厂代号№ 444。
1964年2月4日发生了И.И.诺先科的儿子尤里.诺先科在日内瓦失踪的事件;
1968年9月13日再次命名“黑海造船厂”,而此时的船厂己有25000人;
我们不难从一个船厂在不到八十年间的改换名称来判断它后面的国家所发生的变化,其实关于安德列.马尔季、И.И.诺先科有很多故事可讲…看看以后是否有机会吧!
言归正传,1961年卡-25反潜直升机开始飞行试验;
1962年10月放样台放样的第一批施工图送交尼古拉耶夫“И.И.诺先科船厂”。
1962年12月15日“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开工,船厂订单号№701,总建造师И.И.文尼克、总工艺师是Л.К.纳扎罗夫;
1965年1日14日下水开始舾装;
1965年1月27日编入苏联海军舰艇序列;
1967年4月14日升海军旗,笫一任舰长是Г.Б.科佩洛夫海军上校;
1967年5月总设计师А.С.萨维乔夫退休;任命А.В.马里尼奇为总设计师;
1967年6月16日开始进行海试;依照惯例首先进行舰船动力系统的工厂试验…
1967年7月14日“莫斯科”号在黑海进行试验时,海军第一副司令В.А.卡萨托诺夫海军元帅乘坐舰艇进入地中海,向舰艇指导员宣布黑海舰队-地中海区舰队成立,苏联海军从一天开始在地中海执行战备执勤航行。
之后,发生的一次事故,使原来基本顺利的海试经历了曲折,事故发生在舰上航空武备部分工厂试验阶段结束的前一天夜间,在进行夜航双机飞行时,笫一架完成飞行科目的卡-25在降落时摇摆中堕入“莫斯科”号艉部的海水中;飞行员И.Н.叶弗多基莫夫被救,而引航员И.Е.米哈伊洛夫牺牲;试验被停止。
其实依照工厂飞行试验大纲,双机夜航是倒数笫二个科目,最后就是夜航在摇摆中四机协同飞行;然而眼看胜利在望却功亏一篑,卡-25直升机建造计划面临被封存的威协;“莫斯科”号返回船厂。
1967年8月5日在莫斯科空军司令部召开的会议上,事故分析确定了直升机主旋翼支架机械中锁紧装置的损坏,是事故的原因;空军代表认为,卡-25的同轴技术太复杂,检修养护困难,同时列举了各国同类方案的直升机在制造过程中的大量故障,并对卡莫夫工厂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表示怀疑;而当时苏联米利工厂的米系列直升机正名扬四海,且创造了不少世界纪录;会上曾草拟了决议,要求米利工厂为1123型载机舰选择二型成熟的直升机进行舰载机的改进;这是卡莫夫试验设计局历史上悲惨的一天;第二天下午,会议就决议草案举行通过并签字前,发生了十分戏剧化的一幕:卡莫夫工厂的代表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希望这不幸的时刻晚一些降临;而本应兴高采烈的米利工厂的代表却迟迟没有露面,大家只好在窃窃私语中等待着…莫斯科八月的天气还是炎热的,会议室屋顶的吊扇尚不能完全消除与会人员的躁热,当时钟临近五点时,航空工业部的一位官员同米利工厂的代表推开会议室的门进入人们的视线,航空工业部的官员在和空军及海军的代表叙述一番后宣布当天的签字仪式取消,笫二天继续开会,代表们鱼贯的离开会议室,唯有卡莫夫工厂的代表依旧坐在角落里,茫然的不知发生了什么…
原来在当天上午,1967年8月6日赴法国南部参加森林灭火的苏联米-6直升机发生堕机事故,驾机的是苏联著名飞行员Ю.А.加尔纳耶夫,同6名机乘人员和2名法国专家全部遇难,米利工厂发生重大技术事故。
现在回想起来,一次这样的事故竟然成就了航空界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就此简单的聊几句卡莫夫试验设计局和卡-25的同轴技术吧!
1948年10月7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成立苏联笫二家专门负责直升机设计试验的单位──乌赫托姆斯克直升机制造厂,代号ОКБ-938试验设计局;这个设计局的负责人,就是世界直升机设计制造的传奇人物──Н.И.卡莫夫。
从设计局成立之日起,Н.И.卡莫夫接到的任务就是设计试验一型舰载直升机,在整个50年代期间Н.И.卡莫夫带领他的团队制造了笫一批舰载直升机卡-10、卡-15、卡-18,这期间卡莫夫的同轴反转的设计思路己近成熟。我们通常看到的直升机是机体上方有一呈水平面旋转的大旋翼,尾部一个呈垂直面旋转的小旋翼,这是因为直升机获取飞行动力时大的旋翼在旋转时会产生一个与旋翼旋转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个力会使机身发生旋转,无法正常飞行,故需要增加尾桨来抵消这个反作用力;而卡莫夫的同轴反转设计依然采用双发动机,通过差动减速器使两根轴(一根轴套在另一根轴中间)带动上、下两个旋翼按不同方向旋转,旋转的方向相反,作用力互相抵消,且不需要尾桨;同轴反转技术具有高机动性、结构紧凑、增加有效载重和操纵简便等特点,还能减轻飞行员在悬停和着舰时的操作难度,在悬停状态下基本不受风向干扰,并非常适合停放在狭小的军舰和航母上。而在当时试验卡-25时同轴反转技术是具有创新性的,在二战结束后法国曾试验过同轴反转技术,制造过几架;美国也制造了此项技术的轻型无人驾驶直升机,但都应技术难度而放弃了,而卡莫夫工厂却在卡-25量产时取得了主旋翼支架的专利权。这种技术时至今日也依然成熟可行。扯的有点远了!
1967年8月7日在会议开始后,米利工厂的代表首先发言:“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米利要求我向大家转达,他在陆上的事已经够多了,让卡莫夫从事海上的工作吧。”
如此空军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接受卡-25的改进计划,且对时间做了严格要求,但在决议草案中却写进“反潜巡洋舰‘莫斯科’号上航空武备试验何时结束与交舰无关”。航空工业部、空军及海军签署了决议草案,可见当时大家对卡莫夫工厂的能力均是半信半疑,这也刺激了卡莫夫工厂的技术人员,他们日以继夜的工作,为卡-25试验机进行改装;他们的工作精神让船厂厂长А.Б.甘克维奇十分钦佩,他前住莫斯科找到造船工业部,坚持要让“莫斯科”号舰应该和直升机一同交货。这个视荣誉为生命的人最终让造船工业部在签署决议上将哪句有损卡莫夫工厂的词句删除了。在后来А.Б.甘克维奇见到Н.И.卡莫夫时说“载机舰,让交船不交机,亏他们想的出来”。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卡莫夫工厂能够制造出性能可靠的舰载直升机。
1967年8月15日“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继续按其他部分的国家试验大纲进行试验,航空武备部分的试验停顿了近一个月;到8月27日完成改装检修的卡-25直升机重返“莫斯科”号开始试验;这一次是由来自费奥多西亚空军科研所第八分部的飞行员进行舰载机国家试验的海上阶段试验,在所进行的约100次白天和夜间、简单与复杂气象条件下、在“停泊”与航行中、在舰的典型横摇与纵摇下、在飞行甲板上不同风向、风速时的各种试验全部通过试验大纲;同时,也正式实行有关载机舰设计、建造、试验及验收时,造船工业部、航空工业部、海军和空军之间职责关系的规定。1969年在笫二艘“烈宁格勒”号反潜巡洋舰试验时己全面贯彻实施。
1967年10月30日完成试验返厂前由Ф.З.斯塔罗日夫海军上校接任舰长。
1967年11月2日卡-25直升机按照试验大纲与“莫斯科”号舰一起完成海试返厂。
1967年12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签署首制舰验收证书,证书中有一段话概括了该舰的基本战术性能“反潜巡洋舰‘莫斯科’号是苏联海军第一艘远洋反潜防卫的水面战斗舰,它装备有强大的直升机系统和搜索及消灭潜艇的其他手段,装备有多用途防空导弹系统和现代化无线电电子设备。”
1968年1月10日黑海舰队接收“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
1968年9月19日第一次前往地中海执行战斗勤务,出海前一天,海军总司令С.Г.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登舰为其壮行…黑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В.И.沃罗诺夫空军少将参加了这次航行;在48个昼夜的海上战斗勤务中,有39个航行日;并长时间与北约的舰艇和飞机接触的环境下,在6级海况中,直升机完成497次飞行;在海域面积达到2000平方海里的区域内昼夜地搜索、发现、并长时间跟踪核潜艇和柴-电动力潜艇方面表现良好;共航行10500海里,按照当时苏联海、空军的标准,这次战斗勤务中用完了年度计划任务的70%-80%,同时证实了舰载技术设备及直升机的可靠性;在勤务航行后召开的飞行技术汇报会上,对卡-25直升机作为搜索、跟踪核潜艇的战术手段有效性,给以肯定的评价。从后来海军航空兵司令А.А.米罗年科空军上将所宣布的结果可见一斑“在所有型号反潜飞机中,跟踪美国潜艇时间中的90%是由卡-25直升机承担的(其他型号包括:图-142、伊尔-38、别-12和米-14直升机)”。
当然,作为首制舰型存在的问题也不可避免;
1970年1月3日出航赴地中海和北大西洋,进行适航性试验并参加代号“大洋-70”的演习;苏联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Б.Н.拉姆海军少将主持了此次试验,试验科目及条件相对完整,并用电影摄影机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拍摄;这次航行中充分暴露了“莫斯科”号舰的部分设计缺陷,在大浪中发生了埋艏现象,先是在地中海迎着5级浪全速航行时,艏部1号位РБУ-6000型火箭深弹发射装置被从基座上撕开,水压将18毫米厚的钢质基座板把螺栓拉断,所幸的是发射装置没有脱落;海水灌入弹药舱,淹没了КAУ-37输弹装置和弹舱内的РГБ-60型火箭深弹;2号位РБУ-6000型深弹发射装置的基座也已变形,发射装置偏离垂直状态15度;参加试验的黑海造船厂交船队长是А.И.谢列金,他后来回忆说,当Б.Н.拉姆海军少将向海军总司令С.Г.戈尔什科夫元帅报告所发生的情况时,С.Г.戈尔什科夫只简短地回答:“是委托您去试验该舰,而不是去破坏它,往后谨慎点”。
随舰的造船厂34号车间安装工А.别兰在舰员的帮助下,很快将2座火箭深弹发射装置修补复位,并没有影响后面的试验。
随后,在寒冷的气象条件下驶入大西洋,为了寻找风暴天气往北航行至北纬56°,在6级大风的条件下反复检查了减摇装置、伸缩式“Орион.猎户座”声纳的工作状态、完成ЗИФ-72型57毫米双管炮多种方位角的射击,均无问题;减摇鳍不工作时舰的最大横倾达到29度,位于水线以上23米高的驾驶桥楼也处于密集的水流中,清晰的记录下几个航向角时,海水会涌进吸气室进入锅炉炉膛(这就是后来外界传说的主机问题),而减摇装置正常工作时摇摆幅度则降低至15度。
在地中海试验航行中,美国的“基林”级驱逐舰DD-843“Warrington.沃林顿”号几乎不间断的跟踪着“莫斯科”号舰艇编队,当时的舰长Б.С.罗马诺夫海军上校回忆,在整个航渡过程中,西方的军舰一直就位于队形中自己的位置,并始终很准确地保持着;当“莫斯科”号舰艇编队进入北大西洋海域时,“沃林顿”号驱逐舰便返回葡萄牙的里斯本港休息,而由英、法的舰艇来代替它继续跟踪;在告别时,“沃林顿”号的舰长向“莫斯科”号舰发来信号:“再见,和你们一起航行很愉快”。
适航性试验后,确定了在风暴气候及各种海况下舰载武器的使用条例,其中首次规定了舰体横摇时直升机起降以12度为限的条侧,据此,进行了舰适航性质量的结构改造,包括:降低重心而拆除上层建筑的4座АК-230型30мм双管近防炮、并将部分上层建筑改用铝制材料(后来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并将干舷两侧的五联装533мм鱼雷发射管拆除,加装两面舷墙,减少横倾摇摆时海水浸入吸气室(所以现在很难看到改造前的图片)。改造后基本达到技术设计要求;应该说作为新型反潜舰,“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在当时,无论是法国1964年服役的R97“贞德”号,还是意大利1969年装备的CG-550“维托里奥 维内托”号,其反潜设施的有效性都是无出其右的,现将三型舰的主要技/战术参数列下,大家自己评判吧!

        “莫斯科”        “贞德”        “维托里奥.维内托”
服役时间        1967/1969 1964        1969
满载排水量        15280吨        12370吨        9500吨
舰长        189.1米        182米        179.6米
飞行甲板宽度        34米        24米        19.4米
吃水        7.7米        7.3米        6米
主机        2台蒸汽轮机        2台蒸汽轮机        2台蒸汽轮机
总功率        90000马力        40000马力        73000马力
航速        29节        26.5节        32节
舰员人数        541人        290人        560人
直升机数量        14架“卡-25”        4-8架“大山猫”        6架AB212型
升降机数量        2        1        1
反舰导弹        ──        6枚“飞鱼”        4枚“奥托马特”
防空导弹        2套“风暴”防空导弹系统(备弹48枚)        ──        1套“罗莫奈/标准”防空导弹系统(60枚“标准-1ER”)
火炮        2座57mm双管自动炮        4座100mm火炮        8座76mm单管舰炮3座40mm双管舰炮
反潜导弹        1座“旋风”双联反潜导弹系统(备弹8枚)        ──        “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在“罗莫奈/标准”装置)
鱼雷        ──        ──        2座MK32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反潜深弹        2套РБУ-6000型12管反潜深弹发射系统,(备弹144枚)        ──        ──

不会发图表,乱糟糟的,将就着看吧!


此时,卡-25直升机吊放声纳的有效探测距离是50公里;在地中海的演习显示,美国海军的潜艇很难摆脱由直升机设置的无线电声纳浮标的“天网”。
1970年为表彰成功建造“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反潜巡洋舰的黑海造船厂,授于其“十月革命”勋章。
1971年又以苏联国家奖励形式,表彰了“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和卡-25直升机建造的有关人员。
1970年7月1143型“基辅”号重型载机巡洋舰在黑海船厂开工,由于舰载机选择了雅科夫列夫试验设计局设计的垂直起降的雅克-36M和卡-25直升机,为了缩短舰载机的试验,1971年9月决定将己投入使用的“莫斯科”号作为雅克-36M型笫一次垂直着舰的试验舰;按照“涅瓦设计局”的图纸,黑海造船厂在“莫斯科”号上加装了一个临时起降平台,比飞行甲板高出300mm,以防止雅克-36M的发动机尾焰着舰时烧坏甲板下的设备和绝缘层,由于АК-9Ф型耐热飞行甲板尚在研制中,所以起降平台用10mm厚、尺寸为20m×20m的钢板制成,下面敷以绝缘材料;并在着舰处的板上焊上焊缝,增加机轮着舰时的摩擦与咬合;同时在直升机上层机库中安置了“小型弹药舱”,以检查飞机航空弹药的布置情况。
1972年2月24日发生了“К-19艇”事件,“莫斯科”号奉命参加救援,由于离事发海域较远,抵达事发海域前К-19艇已被拖往北方舰队的北莫尔斯克港,“莫斯科”号随即返回;继续准备着舰试验。
1972年11月8日首次着舰试验开始;一架从费奥多西亚的基洛夫斯基机场起飞的雅克-36M在“莫斯科”号艉部起降平台成功着舰,由于当时苏联并没有舰用航空近距离导航和自动无线电系统,仅凭舰上飞行指挥员的口头指令和飞行员目测参照物及方位标完成降落动作,整个飞行动作堪称完美,实际着舰点偏离为机轮标出的着舰点不超过10-15厘米;黑海舰队航空兵司令В.И.沃罗诺夫空军少将在“莫斯科”号上观看了全过程。
1972年11月22日进行完整动作试验,从舰上垂直起飞,按试验大纲要求飞行和垂直着舰,整套试验动作十分规范,出席试验的海军航空兵司令И.И.鲍尔佐夫空军上将指示“莫斯科”号舰长А.В.多弗勃尼亚海军中校在舰的值班日志上写下:“1972年11月22日──舰载航空兵的诞生日!”由于雅克-36M的成功研制,苏联政府在一个月后晋升И.И.鲍尔佐夫为空军元帅,这是苏联战后海军航空兵司令中唯一获此军衔的人。
而人们长时间津津乐道的英国“海鹞”在1979年6月18日才完成了第一次着舰飞行,距苏联“舰载航空兵的诞生日”已近七年之久了!又扯闲话了。
1973年全年“莫斯科”号都在进行雅克-36M垂直起降的试验。
1974年3月1-30日前往中东,协助埃及参与苏伊士运河战备值班航行。
1975年2月2日发生锅炉起火的事故。
1975年2月19日至1976年10月30日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进行事故修理及部分维修;
1978年4月8-13日到访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港;
1982年黑海舰队司令Н. И.霍夫林海军上将陪同海军总司令С.Г.戈尔什科夫元帅登舰视察。
1982年6月12-18日到访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港;
1982年6月25日至7月2日到访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港;
1982年10月1日至1989年12月25日长期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港;
1991年曾经有一次短距离巡航。
1993年5月26日据说进行过最后一次出海航行;
1995年4月27日编入储备类舰船;
1996年6月22日停用“Москва.莫斯科”舰名,转换到1164型首制舰,更名“Москва.莫斯科”号;
1996年11月7日在“十月革命”胜利79周年纪念日退役并举行了隆重的降旗仪式;
1997年5月27日被拖离塞瓦斯托波尔港前往印度-古吉拉特邦-阿兰格港拆毁。

此时,卡-25直升机吊放声纳的有效探测距离是50公里;在地中海的演习显示,美国海军的潜艇很难摆脱由直升机设置的无线电声纳浮标的“天网”。
1970年为表彰成功建造“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反潜巡洋舰的黑海造船厂,授于其“十月革命”勋章。
1971年又以苏联国家奖励形式,表彰了“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和卡-25直升机建造的有关人员。
1970年7月1143型“基辅”号重型载机巡洋舰在黑海船厂开工,由于舰载机选择了雅科夫列夫试验设计局设计的垂直起降的雅克-36M和卡-25直升机,为了缩短舰载机的试验,1971年9月决定将己投入使用的“莫斯科”号作为雅克-36M型笫一次垂直着舰的试验舰;按照“涅瓦设计局”的图纸,黑海造船厂在“莫斯科”号上加装了一个临时起降平台,比飞行甲板高出300mm,以防止雅克-36M的发动机尾焰着舰时烧坏甲板下的设备和绝缘层,由于АК-9Ф型耐热飞行甲板尚在研制中,所以起降平台用10mm厚、尺寸为20m×20m的钢板制成,下面敷以绝缘材料;并在着舰处的板上焊上焊缝,增加机轮着舰时的摩擦与咬合;同时在直升机上层机库中安置了“小型弹药舱”,以检查飞机航空弹药的布置情况。
1972年2月24日发生了“К-19艇”事件,“莫斯科”号奉命参加救援,由于离事发海域较远,抵达事发海域前К-19艇已被拖往北方舰队的北莫尔斯克港,“莫斯科”号随即返回;继续准备着舰试验。
1972年11月8日首次着舰试验开始;一架从费奥多西亚的基洛夫斯基机场起飞的雅克-36M在“莫斯科”号艉部起降平台成功着舰,由于当时苏联并没有舰用航空近距离导航和自动无线电系统,仅凭舰上飞行指挥员的口头指令和飞行员目测参照物及方位标完成降落动作,整个飞行动作堪称完美,实际着舰点偏离为机轮标出的着舰点不超过10-15厘米;黑海舰队航空兵司令В.И.沃罗诺夫空军少将在“莫斯科”号上观看了全过程。
1972年11月22日进行完整动作试验,从舰上垂直起飞,按试验大纲要求飞行和垂直着舰,整套试验动作十分规范,出席试验的海军航空兵司令И.И.鲍尔佐夫空军上将指示“莫斯科”号舰长А.В.多弗勃尼亚海军中校在舰的值班日志上写下:“1972年11月22日──舰载航空兵的诞生日!”由于雅克-36M的成功研制,苏联政府在一个月后晋升И.И.鲍尔佐夫为空军元帅,这是苏联战后海军航空兵司令中唯一获此军衔的人。
而人们长时间津津乐道的英国“海鹞”在1979年6月18日才完成了第一次着舰飞行,距苏联“舰载航空兵的诞生日”已近七年之久了!又扯闲话了。
1973年全年“莫斯科”号都在进行雅克-36M垂直起降的试验。
1974年3月1-30日前往中东,协助埃及参与苏伊士运河战备值班航行。
1975年2月2日发生锅炉起火的事故。
1975年2月19日至1976年10月30日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进行事故修理及部分维修;
1978年4月8-13日到访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港;
1982年黑海舰队司令Н. И.霍夫林海军上将陪同海军总司令С.Г.戈尔什科夫元帅登舰视察。
1982年6月12-18日到访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港;
1982年6月25日至7月2日到访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港;
1982年10月1日至1989年12月25日长期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港;
1991年曾经有一次短距离巡航。
1993年5月26日据说进行过最后一次出海航行;
1995年4月27日编入储备类舰船;
1996年6月22日停用“Москва.莫斯科”舰名,转换到1164型首制舰,更名“Москва.莫斯科”号;
1996年11月7日在“十月革命”胜利79周年纪念日退役并举行了隆重的降旗仪式;
1997年5月27日被拖离塞瓦斯托波尔港前往印度-古吉拉特邦-阿兰格港拆毁。
1123型“Кондор.兀鹰”级反潜巡洋舰的技术参数:
舰长:189.1米,水线宽度:21.5米,飞行甲板宽:34米,吃水:7.7米;
排水量:11920吨(标准),15280吨(满载);舰员541人。
动力装置:2台ТВ-12型45000马力蒸汽轮机,总功率90000马力;双轴双桨,单舵;
4台КВН-98/64型蒸汽锅炉;蒸汽量:98吨/小时,汽温470℃,汽压:64个大气压;
发电机配置:4台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2台1500千瓦柴油发电机;
航速:13.5/29节(经济/最高),续航力:6000海里/18节,自持力15昼夜。
舰载武器的排列特征:
2套РБУ-6000型“Смерч-2.龙卷风”12管反潜深弹发射系统,下层储备144枚РГБ-60型火箭深弹;安置在舰艏前端是前、后纵列状;顺便说一下КAУ-37型自动运送装弹系统,这是一套带有电动及液压传动的弹鼓式装填系统,每个КAУ-37型的弹鼓上各存储60枚弹,自动装弹,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自动化装置,并在1123型的两艘舰上首装。
abbr_4356ab705230baf0f8265d660bba9341.jpg


1座“Вихрь.旋风”双联反潜导弹发射架,西方称“SUW-N-1”;共备82-Р型反潜导弹8枚;紧随其后。
abbr_f4b0854f521156ae763d27387ce540aa.jpg

1座“Вихрь.旋风”双联反潜导弹发射架,西方称“SUW-N-1”;共备82-Р型反潜导弹8枚;紧随其后。
abbr_f4b0854f521156ae763d27387ce540aa.jpg
2座В-611型“Шторм.风暴”西方称SA-N-3“Goblet.高脚杯”双臂防空导弹发射架,备弹48枚;安装在带防浪板的二层台阶上(“旋风”和“风暴”外形近似,需稍加分辨)。
abbr_08207f4d103ad9b9b0885970a6cb4e60.jpg
abbr_00b7b0526e0725b8d4bbfaf1226668eb.jpg
2门ЗИФ-72/AК-725型双联57мм火炮;分别布置在两侧舷墙的平台上(其中左侧靠前而右侧靠后)。
abbr_8af6aeb71780668ac3495c744139f3bd.jpg
abbr_b0742d2dc5782919344f55c09bbeb24a.jpg


abbr_3b114c0373786fac236e8e292f557ea6.jpg舰载直升机:14架
其中:12架Ка-25ПЛ反潜型、1架Ка-25ЦУ目标指示型、1架Ка-25ПС救生型;
abbr_dd07620bf929c955a55ec95206281b32.jpg

abbr_3b114c0373786fac236e8e292f557ea6.jpg舰载直升机:14架
其中:12架Ка-25ПЛ反潜型、1架Ка-25ЦУ目标指示型、1架Ка-25ПС救生型;
abbr_dd07620bf929c955a55ec95206281b32.jpg
abbr_d6c27837a8f8fb1d1f1945ddf031034a.jpgabbr_7f5c2cd2c2edbe357a23bc0eabb6a72f.jpg
舰载装备的排列特征:
舰桥设置在舰体中部,驾驶楼顶层呈阶梯状安置2座“Гром.雷鸣”制导雷达;北约称“Head Light -A.前灯-A”,为“Шторм.风暴/SA-N-3.高脚杯”防空导弹制导。
abbr_814fe541c0e7d480ac0218ee388e88b2.jpg
我觉得这个挺好看的
顶层基座上是1座МР-310型“Ангара.安加拉-А”搜索雷达;北约称“Head Net C.头网C”。
主桅顶端是MP-600型“Восход.日出”北约称“Top sail.顶帆”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
abbr_c2ae5fa77cd5a6fa0333ca3b222d48e1.jpg
在一体式烟囱桅两侧各有4个球形天线罩,是MPП-150型“Гурзуф.古尔祖夫”-A机械扫描式大功率干扰机,北约称“Side Globe.边球”;“古尔祖夫”-A共有8个球形天线罩组成;配套使用的“钟”系列电子战设备是:2个“Bell Clout.打钟”、2个“Bell Slam.击钟”、2个“Bell Tap.敲钟”、2个“Top Hat.顶帽”。
abbr_3aa4dc1bbda36740723c1bc1b830d5a4.jpgabbr_e2b9e3bf4c2b8accb006838e585d849d.jpg
2座МР-103型“Барс.雪豹”火控雷达,北约称“Muff Cob.皮手笼”;用来引导АК-725型57мм火炮,安置在第二层“雷鸣/前灯-A”制导雷达两侧,恰好同火炮的布置相同(也是左侧靠前而右侧靠后)。abbr_c51fbb29bc73b7a70dd847bd0977e1fb.jpg
3座“Вайгач.瓦伊加奇”导航雷达,北约称“Don-II.顿河”;分别安装在两座“雷鸣”制导雷达基座的前沿上,另有一座安装在主桅顶端MP-600型“日出”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下向右横出的支架上。abbr_63ed899f6ffb8deeb70e55ca5274d8d9.jpg
2台ЗИФ-121型干扰弹发射系统,固定在舷墙平台上AК-725型火炮旁边(和AК-725火炮相反,左侧靠后而右侧靠前)。abbr_f06ad9c71eae2183d3b8623992de69f1.jpg
2套МТ-45型近程水面光电监视器,北约称“Tee Plinth.T形柱”;分别安置在舰桥两侧AК-725火炮上方的基座中(依然是左侧靠前而右侧靠后)。abbr_759cbf196cbe89fedd786fb997cff337.jpg
3台光电指挥仪;北约称“Tilt Pot.倾壶”。
2套ПК-2型诱饵投放系统(安装在原АК-230近防炮的基座上)。
1部“Орион.猎户座”远程搜索声纳;北约称“Moose Jaw”;安装在舷墙下舰体水线上方,由钛合金制造的龙骨下可升降的导流罩内,平时放置在船体的专用阁箱内,工作时由电-液传动装置将声纳放入舰体下6-7米深,舰的航速仍可保持在14节。
1部МГ-325型“Вега.织女星”拖曳式声纳收放装置;北约称“Mare Tail.马尾”;安装在舰尾舵机舱后,工作时基阵拖曳在舰尾后150-250米的距离内。
abbr_af3ad17a27f738865003b96d9396ce20.jpg
机库共分两层,上层机库在一体式烟囱桅的下方,可容纳3架卡-25反潜直升机,对开式机库大门,直升机出入库由专用拖车牵引。
下层机库面积1100平方米,长50米,宽22米,高5.8米;可停放12架卡-25反潜直升机。飞行甲板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4个起降平台,2个升降机。
abbr_f2737570723931b712ebc94eb0327a59.jpg
大家都知道苏联海军舰船的舷号最复杂且变化无常,所以“莫斯科”号曾用过多少个舷号我无法确定,现将统计的和大家共享,难免有错,期待纠正补充!
857(1968)、851(1969и78)、848(1970)、841(1971)、854(1972)、843(1973)、853(1974)、846(1975)、844(?)、850(1977)、847(1978)、104(1979)、100(1981-82)、106(1984)、110(1988)、108(1990-拆除).
abbr_dabffb2cbdc5312caabb53efb063b115.jpgabbr_e2c9f3acccc998700c516bad5ccf915e.jpg
好帖啊,谢谢楼主。初中时就对老毛子这艘奇异的航母非常的感兴趣
1969.使用851舷号时的情景.abbr_d5d1d041020e93e086671965267dd74d.jpg
1970.5.进入塞瓦斯托波尔港时的情景.abbr_6747a75c02e68c4d0bdfcfedec2b704f.jpg
苏联;П(1962'1123型“Кондор.兀鹰”级.莫斯科)直升机航母ПКР1b-851,.jpg
1970.使用857舷号时的情景.abbr_05ca5aaaecb80d30902793d0c13fdb25.jpgabbr_6d6673a8d0bfa08c237c530e4661e5cc.jpgabbr_4c6ff5188c0f42d1d2bbe6b6f5f7ebd7.jpg
1970.使用848舷号时的情景.abbr_6e87f86e59624a1f6fd5b6d0daa6a95e.jpg
1970-71.使用841舷号时的情景.abbr_19d8764002782266794313e6c29a94c8.jpg
1971.航行在地中海时的情景.abbr_965fb2212163fce35b2782b0ff24c502.jpg


1974.使用853舷号时的情景.abbr_e18c0b4a47b8491e827ad06b2447c7df.jpg

1974.使用853舷号时的情景.abbr_e18c0b4a47b8491e827ad06b2447c7df.jpg
1974.使用846舷号时的情景.abbr_893f30c5181765d1c8f775a3e79f45dd.jpg
苏联;П(1962'1123型“Кондор.兀鹰”级.莫斯科)直升机航母ПКР1i-846,.jpg
1974.3.时的情景.abbr_226d351c35111925356a041157ea3f7f.jpg
1975.2.2.发生锅炉起火时的情景.abbr_b0f4143f7599c65d5dcb52b304cc32b5.jpg
abbr_b1f87a5da8605f1edba68c64902c6ac8.jpg
abbr_19184e6b73d94ee2bcdf8c1a99e6c70e.jpg
abbr_d4114afd1e2ea0570ce83dd9f62a397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