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事学者眼中淞沪会战中国军队败北的七大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49:07
1937年8月的上海淞沪会战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在中国大陆唯一的一场登陆攻城会战。也是日军遭到的第一场最艰巨的作战。战后很多日本军事学者普便认为,中国军队是完全有机会将首先在吴淞口登陆的日军3个师团分割包围、并最终给与歼灭。但是中国军队没有这么做,最终造成了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迫使中国军队全线撤退,日军夺取了淞沪会战的胜利之局面。中国军队在上海淞沪会战中的失败存在有七大原因。

一.采用并且过分依赖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失败的战壕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西部战线设立了三条永久性战壕式防线,但是联盟军并没有从这些战壕中各个突破,很多局部战壕尽管配置了重兵和重装备,但并没有出现敌兵,这样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巨大浪费。战壕本来就应当是即兴的和随机的,设立永久性战壕本身违反了军事科学。在淞沪会战时,德国曾经派出了100多名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军队指挥作战,这些德国军事顾问均被分配到了作战的第一线。由于他们过分采用并且依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的战壕式战术,因此没有发挥出中国军队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是中国军队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二.过于强调阵地死守。
 中国军队为了死保上海,采用了死守阵地的作战方式,这是造成中国军队巨大伤亡的重要原因。因为此时日军的火炮威力已经大大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威力。火炮口径已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75毫米增加到了150毫米,阵地死守只能带来更大的伤亡。

三.迂回渗透战术没有能够彻底执行下去。
 象淞沪会战这样的攻防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局部的迂回渗透战术。也就是说,组成多个由十几个人组成的突击队,携带一挺轻机枪,穿插迂回到日军的后面以及内部进行作战,充分利用中国军队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打击日军。这种迂回渗透战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也经常采用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淞沪会战时德国军事顾问没有这么做。日本军事学者认为这可能同当时德国军事顾问团内部的派别斗争有关。

四.中国军队向上海地区的增兵速度太慢。
 不能及时地向上海地区增兵是中国军队淞沪会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同中国的铁道分布情况有关。上海周边地区的铁道走向均为沿海走向,没有沿长江走向的铁路。这就给上海地区的增兵以及撤退带来了困难。中国政府如果能够预见到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事先修建一条沿长江走向的军用铁路,那么淞沪会战的结局真的很难预料了。

五.中国军队的高级指挥官指挥无能。
 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多数高级指挥官缺乏必要的军事常识。在大场镇失陷后的防御问题上、在杭州湾的兵力布属和防卫上均体现了中国高级指挥官在军事指挥上的无能。淞沪会战后,蒋介石的总参谋长何应钦将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日军拥有重火炮和飞机。但是,任何一个军事指挥官都会知道重火炮和飞机在战场上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心理方面。就从总参谋长何应钦将军的这一分析结果上看,这是一个没有深入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研究作战的参谋长。这样的高级指挥官在中国军队里太多了。

六.中国军队中其他兵种能力不足。
 中国军队除步兵之外其余兵种均存在能力上的不足。尤其是工兵,当时在中国军队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实际上在淞沪会战初期,中国军队是完全有机会将首先在吴淞口登陆的日军3个师团分割包围、并最终给与歼灭的。而这主要取决于当时的中国工兵能否帮助中国军队渡过30米宽的吴淞川。由于中国工兵不能完成这一任务,使得中国军队失去了全歼日军3个师团的战机。反之,由于日军工兵成功地帮助了日军完成渡川的任务,日军获得了战机。

七.中国军队便衣逃跑的传统影响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中国军队战败之后通常不投降,而是穿上百姓的衣服化装成老百姓,或者是打暗枪或者是逃跑。这给军队的战斗素质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也给中国的百姓带来灾难。正确的投降方式应该是最高指挥官带领全体官兵,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公开投降。但是中国军队始终没有采用这种方法,造成了后来很多中国军队的高级指挥官临阵逃跑,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战斗素质。1937年8月的上海淞沪会战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在中国大陆唯一的一场登陆攻城会战。也是日军遭到的第一场最艰巨的作战。战后很多日本军事学者普便认为,中国军队是完全有机会将首先在吴淞口登陆的日军3个师团分割包围、并最终给与歼灭。但是中国军队没有这么做,最终造成了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迫使中国军队全线撤退,日军夺取了淞沪会战的胜利之局面。中国军队在上海淞沪会战中的失败存在有七大原因。

一.采用并且过分依赖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失败的战壕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西部战线设立了三条永久性战壕式防线,但是联盟军并没有从这些战壕中各个突破,很多局部战壕尽管配置了重兵和重装备,但并没有出现敌兵,这样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巨大浪费。战壕本来就应当是即兴的和随机的,设立永久性战壕本身违反了军事科学。在淞沪会战时,德国曾经派出了100多名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军队指挥作战,这些德国军事顾问均被分配到了作战的第一线。由于他们过分采用并且依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的战壕式战术,因此没有发挥出中国军队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是中国军队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二.过于强调阵地死守。
 中国军队为了死保上海,采用了死守阵地的作战方式,这是造成中国军队巨大伤亡的重要原因。因为此时日军的火炮威力已经大大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威力。火炮口径已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75毫米增加到了150毫米,阵地死守只能带来更大的伤亡。

三.迂回渗透战术没有能够彻底执行下去。
 象淞沪会战这样的攻防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局部的迂回渗透战术。也就是说,组成多个由十几个人组成的突击队,携带一挺轻机枪,穿插迂回到日军的后面以及内部进行作战,充分利用中国军队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打击日军。这种迂回渗透战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也经常采用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淞沪会战时德国军事顾问没有这么做。日本军事学者认为这可能同当时德国军事顾问团内部的派别斗争有关。

四.中国军队向上海地区的增兵速度太慢。
 不能及时地向上海地区增兵是中国军队淞沪会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同中国的铁道分布情况有关。上海周边地区的铁道走向均为沿海走向,没有沿长江走向的铁路。这就给上海地区的增兵以及撤退带来了困难。中国政府如果能够预见到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事先修建一条沿长江走向的军用铁路,那么淞沪会战的结局真的很难预料了。

五.中国军队的高级指挥官指挥无能。
 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多数高级指挥官缺乏必要的军事常识。在大场镇失陷后的防御问题上、在杭州湾的兵力布属和防卫上均体现了中国高级指挥官在军事指挥上的无能。淞沪会战后,蒋介石的总参谋长何应钦将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日军拥有重火炮和飞机。但是,任何一个军事指挥官都会知道重火炮和飞机在战场上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心理方面。就从总参谋长何应钦将军的这一分析结果上看,这是一个没有深入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研究作战的参谋长。这样的高级指挥官在中国军队里太多了。

六.中国军队中其他兵种能力不足。
 中国军队除步兵之外其余兵种均存在能力上的不足。尤其是工兵,当时在中国军队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实际上在淞沪会战初期,中国军队是完全有机会将首先在吴淞口登陆的日军3个师团分割包围、并最终给与歼灭的。而这主要取决于当时的中国工兵能否帮助中国军队渡过30米宽的吴淞川。由于中国工兵不能完成这一任务,使得中国军队失去了全歼日军3个师团的战机。反之,由于日军工兵成功地帮助了日军完成渡川的任务,日军获得了战机。

七.中国军队便衣逃跑的传统影响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中国军队战败之后通常不投降,而是穿上百姓的衣服化装成老百姓,或者是打暗枪或者是逃跑。这给军队的战斗素质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也给中国的百姓带来灾难。正确的投降方式应该是最高指挥官带领全体官兵,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公开投降。但是中国军队始终没有采用这种方法,造成了后来很多中国军队的高级指挥官临阵逃跑,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战斗素质。
这个日本人是干什么的,怎么感觉也就是军事爱好者的水平,没有切中要害。
这样的总结,偶也能写出几条来。



中国军队淞沪会战失败原因
1 没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战壕术的经验。要突破战壕,一大规模使用毒气,二集中坦克重点突破。中国军队这两点都没有做到。
2 过于强调阵地死守。正确的做法是放弃上海,利用国土纵深,进行持久战。
3 战术僵硬 先是突袭,却没有做好强攻准备。强攻不成,准备迂回渗透,却被日军工事所阻,又改成强攻。却没有趁机准备好攻坚装备。
4 中国军队向上海地区的增兵速度太慢。虽然战前与日本签条约,上海不得驻军,但完全可以以演习的名义,向上海周边集结军队。
5 中国军队的高级指挥官指挥无能。
任何一个军事指挥官都会知道重火炮和飞机在战场上的作用,作为进攻一方,应当事先集中3-5倍优势兵力。 同时考虑到日军巡洋舰八英寸主炮的威力,应当事先在上海周边修建12英寸甚至16英寸海岸炮台,进行压制。
6 中国军队中其他兵种能力不足
应当事先准备工兵突击旅,进行城市攻坚战训练。
7 中国军队便衣逃跑的传统影响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中国军队战败之后通常不投降,而是穿上百姓的衣服化装成老百姓,或者是打暗枪或者是逃跑。这给军队的战斗素质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也给中国的百姓带来灾难。正确的方式最高指挥官带领全体官兵,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公开自杀成仁,以示尊严。
8 国家战略严重错误
老蒋应当学习汪先生,坚持中日亲善,割让华北,镇压共党分子。二战爆发后,日德意中组成四国同盟,消灭英美鬼畜,重建亚洲新秩序。(语气很像日本人吧)
来几个国粉说说  呵呵
纸上谈兵。
当时的国军训练、军队管理、交通通讯条件素质无法实现上面的许多架空。
唯一让人郁闷的是国军三个最精锐德械师,装备(尤其轻装备)不亚于日军,主动攻击无法解决日租界不多的日军。
我觉得就压根不是个日本人写的
老蒋应当学习汪先生,坚持中日亲善,割让华北,镇压共党分子。二战爆发后,日德意中组成四国同盟,消灭英美鬼畜,重建亚洲新秩序。(语气很像日本人吧)

老蒋要是那么干,TG45年估计就能夺取全国政权了
这垃圾文章直接封掉{:3_77:}
根本还是国府高层的决心的问题
飞翔天宇 发表于 2009-11-15 18:53


    没错,现在过分都TM装外国人了
果粉写的?
淞沪 不能单纯地说国军败了吧
才战术层面来看,有一定道理。
vivij 发表于 2009-11-15 18:49


    呵呵
少了一条。

缺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的确垃圾文章,还分析的煞有介事。淞沪会战那个年代,中国落后之处已经数不清了,看看那会儿农村无数裹小脚的年轻女人,你还分析个P啊。那会儿割了辫子也就20来年吧,能指望那么快脱胎换骨?

的确垃圾文章,还分析的煞有介事。淞沪会战那个年代,中国落后之处已经数不清了,看看那会儿农村无数裹小脚的年轻女人,你还分析个P啊。那会儿割了辫子也就20来年吧,能指望那么快脱胎换骨?
不带脑子打仗能赢吗
vivij 发表于 2009-11-15 18:49
想听吗?:D
来,我来模仿国粉的口气说吧
1.淞沪会战 国军早已抱着必败必死的决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要拿铁鸡蛋撞石头,让日本人尝到痛之
后,将大部队从华北转移到华东战场来,拖延敌军进军武汉的速度,以实现战略的大转移、以四川盆地
为中心的抗日持久战赢得时间。
2.自晚清以来,历来朝廷的军队一遇到日军,就向后狂奔三百里的现象无法杜绝。从甲午战争清
军自平壤、威海狂撤三百里、918事变40万政府军遇到不足万余日军即抱头鼠窜、抗战爆发整个山东日本不放一枪轻松得到,倘若大上海日本人再不费力地就得到,对整个抗战的士气有何影响?所以即使败也要狠狠地打,付出惨重牺牲也绝不能后退。
3.我方很多部队仓促应战,训练不足,部队相互之间接应不及时,再加上日军有海军和航空兵的火力支
援,很容易地被日军迅速地予以各个击破。但众部将仍坚持死守,让敌军每前进一步亦付出惨痛代价,死亡者十之八九,杀身成仁者众。
“中国军队战败之后通常不投降,而是穿上百姓的衣服化装成老百姓,或者是打暗枪或者是逃跑。这给军队的战斗素质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也给中国的百姓带来灾难。正确的方式最高指挥官带领全体官兵,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公开自杀成仁,以示尊严。”


晕,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
敢情还有这理由啊~~
我军屠杀越南平民不也是这理由吗
日本鬼子分析的?
难怪有种怪异的感觉
从战术层面来看,也有一定道理。
唯一让人郁闷的是国军三个最精锐德械师,装备(尤其轻装备)不亚于日军,主动攻击无法解决日租界不多的日军。

精锐的只是相对的一些装备,人员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动脑子添士兵的指挥官怎么能够指挥现代军队打现代战争
四.中国军队向上海地区的增兵速度太慢。
 不能及时地向上海地区增兵是中国军队淞沪会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同中国的铁道分布情况有关。上海周边地区的铁道走向均为沿海走向,没有沿长江走向的铁路。这就给上海地区的增兵以及撤退带来了困难。中国政府如果能够预见到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事先修建一条沿长江走向的军用铁路,那么淞沪会战的结局真的很难预料了。

-----------------------------------------京(南京)沪铁路不是沿长江走向修的?
任何一个军事指挥官都会知道重火炮和飞机在战场上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心理方面。
靠 原来飞机大炮只是用来打心理战的
老蒋在上海开打,战略上绝对有问题。
这篇文章的来源?
K粉不是老叫自己输给TG是因为TG人海战术吗?撒泡尿之前也不照照自己呀?
契卡主席 发表于 2009-11-17 22:35
http://fightersalon.net/bbs/showthread.php?t=11990
在科技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只能人海。  科技的差距太大人弥补不了。
以那时候的国力,国军能打成那样子已经属于了不起了。那个军队素质能够容许你机动作战?一机动全部乱套了,更大不了仗。那个时候的国力能够允许你大规模的装甲突破?装甲车不对那都是军队的种子啊,用了种子那就把未来把长期抗战都用没了。
哎,看看抗战的战史,而不是在这里空谈,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无耻。抗日的军队,抗日的中国军队,打的是很不错的,至少在淞沪会战中,并没有多少战术错误,如果说有错误那日本人犯的错误也不算少,但是并不能阻挡日军的军事优势。形势比人强啊
还没有打国军的布防图就被小日本搞到了,本身战斗力就不如小日本,还打什么。修建的防御工事又偷工减料,射击孔都搞得大大的,能不败吗
又有人代表日本学者了哈。
其实美国学者普遍认为,共和国卫队是可以把美军分割包围全部歼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