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8大改型号主旋翼试验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00:39


27_16224_7ef5c3553b689db.jpg27_16224_2d272a1c1b11d21.jpgZ8大改型是在原来的Z8F的基础上,换成复合材料主旋翼和尾浆,改进传动系统,更换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改进航电系统,将Z8机身原来的船型底改为平底设计,取消浮筒,在机身两侧增设短翼,在机身短翼内安置起落架。Z8大改早期可能使用国外的BK2500或是TV7-117V发动机,后期改为国内的WZ10发动机。

点燃科学发展之光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在重点型号试验攻坚战中践行科学发展观

曾菊敏 江 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那一刻没有啤酒鲜花,没有雷鸣的掌声和洒泪的拥抱。仿佛经历了一场攻城略地的大战,承受了太久的压力和极度的疲惫在刹那间释放。因为试验的成功,他们终于可以在今夜酣畅入眠。
    2009年3月22日晚12时,中航工业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旋翼塔试验现场,在主桨长达半个小时的成功运转之后,现场总指挥宣布:某型机旋翼系统试验中难度最大的旋翼塔耐久性试验圆满完成!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艰难跨越,是一个在子夜降临的惊叹号。
    某型机旋翼系统试验,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2009年初的重大科研攻坚战,该试验的成功,将为某型机提供可靠的性能依据和安全保障,开创了大型型号旋翼塔试验的先河,填补了直升机科研试验领域的一项空白,同时标志着我国直升机旋翼试验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近两个月的试验攻坚战中,全体参试人员以挑战极限、超常拼搏、无私奉献、创新超越的实际行动在航空报国的征途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谱写了一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凯歌。
塔峰上飘扬着创新发展的旗帜
    某型机是国家重点工程,采用特殊构型,气动布局复杂。大型先进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自行开发研制,旋翼系统试验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直升机的性能和安全,关系到型号的重大节点和进退成败。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所长邱光荣将旋翼系统试验形象地比喻为“黎明前的拼搏”。邱所长在试验动员会上强调:能不能夺取旋翼系统试验的胜利,保证型号研制的重大节点,是我们全体参试人员是否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试金石;必须以临战的姿态、百折不挠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确保试验决战决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创新正是发展的翅膀。“新”是未知,“新”是风险,“新”是艰难。新的探索、新的挑战、新的跨越,就是这次试验任务的新内涵。
    面对多个第一次,面对诸多未知的挑战,全体参试人员迎难而上,以敢闯敢干,敢于突破的胆识和智慧,开始了创造新奇迹的征程。
    ——与时间赛跑,创造新的速度记录。旋翼系统试验包括旋翼塔试验和尾桨台试验两大部分,要进行动特性、性能、耐久性三方面的试验,通常情况下试验需要4-5个月时间,根据型号进度要求,必须在2个月内完成任务。2009年春节前两天,某型机旋翼系统正式进入试验程序,试验攻坚战全面打响。全体参试人员在所领导和“两总”系统的领导和指挥下,与时间赛跑,与任务比拼,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意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挑战极限的勇气魄力,以永不休止的奋斗精神和极大的创新意志,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试验关卡,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多项高难度高风险的试验任务,保证了型号研制节点。
    ——向极限跨越,挑战大型旋翼系统试验新高度。这次试验创造了旋翼系统试验的两个第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全尺寸旋翼系统第一次接受验证,自行研制的旋翼塔第一次承担最大型号试验任务。该试验不仅考验旋翼系统,同时也考验旋翼塔,这是一个开创性的任务,是一种崭新的科研挑战,每一个试验环节都充满未知,需要足够的分析和评估,需要排除种种风险。经过参试人员的刻苦攻关,突破了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旋翼塔、尾桨台试验等一系列技术关键,占领了直升机旋翼系统试验技术制高点,为今后承担型号研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同困难搏弈,探求新方法和新经验。试验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动特性试验,它涉及旋翼动力学等诸多学科,动特性试验需对旋翼系统进行强迫激振,技术难度极高。参试人员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优化激振方案,简化试验系统和外部条件,成功地提升了试验水平,全面掌握了动特性试验方法;旋翼六力素天平在直升机大型试验设备的运用,经过对复杂测力系统的运算、解耦,经过试验,精确得到旋翼性能参数,在操作系统试验过程中,为最大程度模拟直升机上的状态,试验人员经反复努力,通过几何建模、迭代修正等手段,完成了该项试验的预定目标。
    矗立在景德镇南山脚下的旋翼试验塔,号称“亚洲第一塔”,经过重大型号试验的考验,英姿更加雄伟。数十个无休无眠的日日夜夜,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这座高塔之上,让创新发展的旗帜高高飘扬!
大写的人成就卓越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才是事业发展第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有了人的智慧、经验以及勇气和精神,才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彼岸。
    辉煌的成绩,来源于试验项目团队全体人员艰苦卓绝的努力。面对试验任务重、难度大、风险高的状况,所领导和总师系统运筹帷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目标任务的顶层控制力、横向协调力和纵向推动力;所长邱光荣靠前指挥,检查督战,副所长吴启荣坚守现场坐镇指挥,给参试人员以极大的鼓舞,为试验提供了强大后盾。
    型号总师郭俊贤高度重视试验的进展情况,他时常叮嘱参试人员,重点工程不仅是科研工程,更是生命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和侥幸,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慎之又慎。
    作为试验现场负责人,试验总师余小华为试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严谨的科学态度,他敢为人先,敢于负责,果断决策,依靠集体的智慧,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一一迅速地排除,确保了试验成功并实现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旋翼塔试验进入决战时刻,气动专业总师陈平剑连续96小时奋战在试验现场,为试验成功作出了闪光的贡献。
    综合飞行试验研究室是旋翼系统试验的主要参试单位,试验现场总指挥、综合飞行试验研究室主任刘福华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他带领旋翼塔组和车台组这支参试队伍的主力军,不分昼夜战斗在试验最前线,从试验正式开始到胜利结束的近2个月时间内,他们只在春节期间休息了3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多个晚上干到通宵,有近百人次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与压力持久对抗,与疲劳持久对抗,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本领。“直升机从这里起飞”是他们奋斗的动力,“如履薄冰,慎之又慎,精益求精”是他们最深刻的感受。一串串繁琐枯燥的数据,一次次精密严谨的试验,一次次成功的捷报,凝聚着多少付出和辛劳,激荡起多少澎湃的心潮。
    憨厚实在的共产党员吴双金舍小家顾大家,上午女儿出世,下午就赶回到试验现场;在试验的最后攻坚时刻,他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身体严重透支,昏倒在试验台上,在医院经过简单输液后又立即奔赴试验现场,令在场所有的人为之动容。他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更是一种无声的号召,鼓舞着所有的参试人员一往无前,永不言败。
    2007年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李开诚,是一位勤奋而踏实的小伙子,平时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的积累,在本次试验中,主动请缨承担大量试验任务,迅速成长为天平与操纵两大系统机械结构与力学分析方面的专家。女朋友千里迢迢来所看望他的20多天时间里,他只陪女朋友吃了三顿午饭。
    某型机旋翼系统试验是旋翼塔组第一次承担大型型号试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年轻的组长龙贵华在带领全组人员千方百计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总结和经验的积累,逐渐锻炼出一支优秀的胜任大型试验的年青骨干队伍。
    技师陈恩民,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动脑筋,非常主动,在机械安装、线路连接方面,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在他手里都能很好地解决。
    在旋翼系统试验战场最前线,像吴双金、李开诚、龙贵华这样舍家为型号、忘我拼搏的同志还有很多很多:车台组组长邵华松、副组长汤永,旋翼塔组副组长王亦明等在试验中冲锋陷阵,争分夺秒,挑战极限,勇攀高峰,与型号和试验同呼吸共命运。技术骨干余德望、车志群、姚良、杨金花、杨月等同志充分发挥专长,全力以赴,无私奉献。其他专业组同志也不遗余力,密切协同,为旋翼系统试验提供了有力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可敬可爱的参试队伍,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试验塔台上无数次的摸爬滚打,才能在试验危急的关头力挽狂澜、化险为夷;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超常付出、顽强拼搏,才力保了一个又一个试验节点;正是因为他们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才能把一个又一个创新的高度踩在脚下!
    巍巍南山作证,高高耸立的旋翼塔作证,祖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直升机人追星赶月、披荆斩刺的奋斗岁月!

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奏响攻坚乐章
    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旋翼系统试验攻坚战中,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坚持运用这一方法,统筹安排,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充分调动一切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凝聚成攻坚破难、节节取胜的强大力量,最终实现保时间、保进度、保质量、保成功“四位一体”的卓越目标。
    ——论证充分,方案周全。在开展试验前,对试验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同时制定多种预案,力争将试验风险控制到最低。他们总是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面,把症结解在前面,千方百计追求高成功率,高效率。
    ——计划清晰,责任明确。提前制订详细的任务计划,明确各个岗位的任务和职责,分工细致,责任到人,健全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大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力度。
    ——规范流程,按章操作。试验现场制定了科学的试验流程和现场管理条例,一切按程序办事,一切按试飞工作的规章制度办事,这是他们始终遵循的不二原则。两个月来,试验现场的故障排除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安全事故始终没有发生。在繁重任务的压力面前,在加快进度的要求面前,在咫尺成功的诱惑面前,参试人员的科学法则从来没有动摇,他们身上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来没打折扣。他们一直在苦干,但他们从来都不蛮干。从容不迫的科学态度是宝贵的,在形势逼人的时候,科学精神尤其难得,尤其值得钦佩。
    ——团队协作,保障有力。旋翼系统试验,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参研单位众多。总体气动研究室、强度研究室、旋翼系统研究、飞行控制暨工程仿真研究室、机电设备制造厂等单位的设计师、工艺人员与以综合飞行试验室为主体的试验队伍融为一体,并肩作战,集智攻关,及时解决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试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科研计划部、条件保障部、质量保障部等科研管理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服务到一线,保障到全程,每天到试验现场了解试验进度、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和计划安排,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畅通沟通渠道,为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凝结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某型机旋翼系统试验的圆满成功,为实现型号研制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后续各种型号的同类试验储备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试验、型号研制成功固然令人欣慰,同样让人欣慰的是通过重大试验和重点型号的锤炼,我们带出了一支技术力量过硬的队伍,一批技术精湛、朝气蓬勃的年青队伍正在与型号一起成长,快速成长。”试验总师余小华和试验现场总指挥刘福华的言语中流露出自豪。这一刻,他们看见了未来同类大型试验的灿烂曙光。
    同样,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更是今后直升机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种精神就是:跨越发展的坚定理念、挑战极限的创新意志、严格管理的科学方法、通力合作的和谐追求、攻坚克难的顽强作风、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征途上,在推进“两融、三新、五化、万亿”集团战略、加速直升机产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这种精神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扬,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大鹏扶摇九万里,展翅腾飞御长风。拥有光荣历史和远大抱负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人,为建设航空工业强国激情超越、不懈奋斗!

2009327181837129.jpg

27_16224_7ef5c3553b689db.jpg27_16224_2d272a1c1b11d21.jpgZ8大改型是在原来的Z8F的基础上,换成复合材料主旋翼和尾浆,改进传动系统,更换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改进航电系统,将Z8机身原来的船型底改为平底设计,取消浮筒,在机身两侧增设短翼,在机身短翼内安置起落架。Z8大改早期可能使用国外的BK2500或是TV7-117V发动机,后期改为国内的WZ10发动机。

点燃科学发展之光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在重点型号试验攻坚战中践行科学发展观

曾菊敏 江 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那一刻没有啤酒鲜花,没有雷鸣的掌声和洒泪的拥抱。仿佛经历了一场攻城略地的大战,承受了太久的压力和极度的疲惫在刹那间释放。因为试验的成功,他们终于可以在今夜酣畅入眠。
    2009年3月22日晚12时,中航工业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旋翼塔试验现场,在主桨长达半个小时的成功运转之后,现场总指挥宣布:某型机旋翼系统试验中难度最大的旋翼塔耐久性试验圆满完成!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艰难跨越,是一个在子夜降临的惊叹号。
    某型机旋翼系统试验,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2009年初的重大科研攻坚战,该试验的成功,将为某型机提供可靠的性能依据和安全保障,开创了大型型号旋翼塔试验的先河,填补了直升机科研试验领域的一项空白,同时标志着我国直升机旋翼试验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近两个月的试验攻坚战中,全体参试人员以挑战极限、超常拼搏、无私奉献、创新超越的实际行动在航空报国的征途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谱写了一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凯歌。
塔峰上飘扬着创新发展的旗帜
    某型机是国家重点工程,采用特殊构型,气动布局复杂。大型先进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自行开发研制,旋翼系统试验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直升机的性能和安全,关系到型号的重大节点和进退成败。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所长邱光荣将旋翼系统试验形象地比喻为“黎明前的拼搏”。邱所长在试验动员会上强调:能不能夺取旋翼系统试验的胜利,保证型号研制的重大节点,是我们全体参试人员是否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试金石;必须以临战的姿态、百折不挠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确保试验决战决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创新正是发展的翅膀。“新”是未知,“新”是风险,“新”是艰难。新的探索、新的挑战、新的跨越,就是这次试验任务的新内涵。
    面对多个第一次,面对诸多未知的挑战,全体参试人员迎难而上,以敢闯敢干,敢于突破的胆识和智慧,开始了创造新奇迹的征程。
    ——与时间赛跑,创造新的速度记录。旋翼系统试验包括旋翼塔试验和尾桨台试验两大部分,要进行动特性、性能、耐久性三方面的试验,通常情况下试验需要4-5个月时间,根据型号进度要求,必须在2个月内完成任务。2009年春节前两天,某型机旋翼系统正式进入试验程序,试验攻坚战全面打响。全体参试人员在所领导和“两总”系统的领导和指挥下,与时间赛跑,与任务比拼,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意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挑战极限的勇气魄力,以永不休止的奋斗精神和极大的创新意志,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试验关卡,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多项高难度高风险的试验任务,保证了型号研制节点。
    ——向极限跨越,挑战大型旋翼系统试验新高度。这次试验创造了旋翼系统试验的两个第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全尺寸旋翼系统第一次接受验证,自行研制的旋翼塔第一次承担最大型号试验任务。该试验不仅考验旋翼系统,同时也考验旋翼塔,这是一个开创性的任务,是一种崭新的科研挑战,每一个试验环节都充满未知,需要足够的分析和评估,需要排除种种风险。经过参试人员的刻苦攻关,突破了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旋翼塔、尾桨台试验等一系列技术关键,占领了直升机旋翼系统试验技术制高点,为今后承担型号研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同困难搏弈,探求新方法和新经验。试验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动特性试验,它涉及旋翼动力学等诸多学科,动特性试验需对旋翼系统进行强迫激振,技术难度极高。参试人员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优化激振方案,简化试验系统和外部条件,成功地提升了试验水平,全面掌握了动特性试验方法;旋翼六力素天平在直升机大型试验设备的运用,经过对复杂测力系统的运算、解耦,经过试验,精确得到旋翼性能参数,在操作系统试验过程中,为最大程度模拟直升机上的状态,试验人员经反复努力,通过几何建模、迭代修正等手段,完成了该项试验的预定目标。
    矗立在景德镇南山脚下的旋翼试验塔,号称“亚洲第一塔”,经过重大型号试验的考验,英姿更加雄伟。数十个无休无眠的日日夜夜,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这座高塔之上,让创新发展的旗帜高高飘扬!
大写的人成就卓越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才是事业发展第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有了人的智慧、经验以及勇气和精神,才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彼岸。
    辉煌的成绩,来源于试验项目团队全体人员艰苦卓绝的努力。面对试验任务重、难度大、风险高的状况,所领导和总师系统运筹帷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目标任务的顶层控制力、横向协调力和纵向推动力;所长邱光荣靠前指挥,检查督战,副所长吴启荣坚守现场坐镇指挥,给参试人员以极大的鼓舞,为试验提供了强大后盾。
    型号总师郭俊贤高度重视试验的进展情况,他时常叮嘱参试人员,重点工程不仅是科研工程,更是生命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和侥幸,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慎之又慎。
    作为试验现场负责人,试验总师余小华为试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严谨的科学态度,他敢为人先,敢于负责,果断决策,依靠集体的智慧,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一一迅速地排除,确保了试验成功并实现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旋翼塔试验进入决战时刻,气动专业总师陈平剑连续96小时奋战在试验现场,为试验成功作出了闪光的贡献。
    综合飞行试验研究室是旋翼系统试验的主要参试单位,试验现场总指挥、综合飞行试验研究室主任刘福华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他带领旋翼塔组和车台组这支参试队伍的主力军,不分昼夜战斗在试验最前线,从试验正式开始到胜利结束的近2个月时间内,他们只在春节期间休息了3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多个晚上干到通宵,有近百人次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与压力持久对抗,与疲劳持久对抗,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本领。“直升机从这里起飞”是他们奋斗的动力,“如履薄冰,慎之又慎,精益求精”是他们最深刻的感受。一串串繁琐枯燥的数据,一次次精密严谨的试验,一次次成功的捷报,凝聚着多少付出和辛劳,激荡起多少澎湃的心潮。
    憨厚实在的共产党员吴双金舍小家顾大家,上午女儿出世,下午就赶回到试验现场;在试验的最后攻坚时刻,他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身体严重透支,昏倒在试验台上,在医院经过简单输液后又立即奔赴试验现场,令在场所有的人为之动容。他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更是一种无声的号召,鼓舞着所有的参试人员一往无前,永不言败。
    2007年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李开诚,是一位勤奋而踏实的小伙子,平时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的积累,在本次试验中,主动请缨承担大量试验任务,迅速成长为天平与操纵两大系统机械结构与力学分析方面的专家。女朋友千里迢迢来所看望他的20多天时间里,他只陪女朋友吃了三顿午饭。
    某型机旋翼系统试验是旋翼塔组第一次承担大型型号试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年轻的组长龙贵华在带领全组人员千方百计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总结和经验的积累,逐渐锻炼出一支优秀的胜任大型试验的年青骨干队伍。
    技师陈恩民,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动脑筋,非常主动,在机械安装、线路连接方面,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在他手里都能很好地解决。
    在旋翼系统试验战场最前线,像吴双金、李开诚、龙贵华这样舍家为型号、忘我拼搏的同志还有很多很多:车台组组长邵华松、副组长汤永,旋翼塔组副组长王亦明等在试验中冲锋陷阵,争分夺秒,挑战极限,勇攀高峰,与型号和试验同呼吸共命运。技术骨干余德望、车志群、姚良、杨金花、杨月等同志充分发挥专长,全力以赴,无私奉献。其他专业组同志也不遗余力,密切协同,为旋翼系统试验提供了有力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可敬可爱的参试队伍,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试验塔台上无数次的摸爬滚打,才能在试验危急的关头力挽狂澜、化险为夷;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超常付出、顽强拼搏,才力保了一个又一个试验节点;正是因为他们刻苦钻研、勇攀高峰,才能把一个又一个创新的高度踩在脚下!
    巍巍南山作证,高高耸立的旋翼塔作证,祖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直升机人追星赶月、披荆斩刺的奋斗岁月!

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奏响攻坚乐章
    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旋翼系统试验攻坚战中,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坚持运用这一方法,统筹安排,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充分调动一切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凝聚成攻坚破难、节节取胜的强大力量,最终实现保时间、保进度、保质量、保成功“四位一体”的卓越目标。
    ——论证充分,方案周全。在开展试验前,对试验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同时制定多种预案,力争将试验风险控制到最低。他们总是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面,把症结解在前面,千方百计追求高成功率,高效率。
    ——计划清晰,责任明确。提前制订详细的任务计划,明确各个岗位的任务和职责,分工细致,责任到人,健全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大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力度。
    ——规范流程,按章操作。试验现场制定了科学的试验流程和现场管理条例,一切按程序办事,一切按试飞工作的规章制度办事,这是他们始终遵循的不二原则。两个月来,试验现场的故障排除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安全事故始终没有发生。在繁重任务的压力面前,在加快进度的要求面前,在咫尺成功的诱惑面前,参试人员的科学法则从来没有动摇,他们身上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来没打折扣。他们一直在苦干,但他们从来都不蛮干。从容不迫的科学态度是宝贵的,在形势逼人的时候,科学精神尤其难得,尤其值得钦佩。
    ——团队协作,保障有力。旋翼系统试验,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参研单位众多。总体气动研究室、强度研究室、旋翼系统研究、飞行控制暨工程仿真研究室、机电设备制造厂等单位的设计师、工艺人员与以综合飞行试验室为主体的试验队伍融为一体,并肩作战,集智攻关,及时解决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试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科研计划部、条件保障部、质量保障部等科研管理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服务到一线,保障到全程,每天到试验现场了解试验进度、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和计划安排,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畅通沟通渠道,为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凝结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某型机旋翼系统试验的圆满成功,为实现型号研制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后续各种型号的同类试验储备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试验、型号研制成功固然令人欣慰,同样让人欣慰的是通过重大试验和重点型号的锤炼,我们带出了一支技术力量过硬的队伍,一批技术精湛、朝气蓬勃的年青队伍正在与型号一起成长,快速成长。”试验总师余小华和试验现场总指挥刘福华的言语中流露出自豪。这一刻,他们看见了未来同类大型试验的灿烂曙光。
    同样,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更是今后直升机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种精神就是:跨越发展的坚定理念、挑战极限的创新意志、严格管理的科学方法、通力合作的和谐追求、攻坚克难的顽强作风、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征途上,在推进“两融、三新、五化、万亿”集团战略、加速直升机产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这种精神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扬,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大鹏扶摇九万里,展翅腾飞御长风。拥有光荣历史和远大抱负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人,为建设航空工业强国激情超越、不懈奋斗!

2009327181837129.jpg
又是官八股{:3_79:}
采用特殊构型,气动布局复杂
这个说得有点太难
山寨灰背隼?
纯听说.........
能不能介绍一下那张图{:jian:}
这图太老了吧。
据说还是改动挺大的,就是不知道会不会用新编号。
这张图让我想起了以前看的动画片《福星鸭小子》,鸭主角和某博士坐自制航空器去喜马拉雅山探险,就是长这个样子的......锥形的底部是火箭发动机.....
什么时候的消息了啊?
旧闻了
要上舰的吧
第一段是楼主总结的吧?
说是大改,其实和新研制差不多,编号都给了个新的,叫Z18
"Z8大改型是在原来的Z8F的基础上,换成复合材料主旋翼和尾浆,改进传动系统,更换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改进航电系统,将Z8机身原来的船型底改为平底设计,取消浮筒,在机身两侧增设短翼,在机身短翼内安置起落架。Z8大改早期可能使用国外的BK2500或是TV7-117V发动机,后期改为国内的WZ10发动机。"
这么大的改动量???
动力,旋翼,结构,气动,航电..........;
这还能叫直8?
最令人担心的还是动力,减速器;
怎么觉得好像每次关于直升机的进展都是关于旋翼的
又是八股文,看着真恶心。。
ywh496 发表于 2009-11-11 17:12


    旋翼测试塔;P
关心造型。

不喜欢超黄蜂的那个造型。
Z18外型接近S92
Z18?有新的编号了?
这个试验台好雷人啊。
好厉害啊
但愿能顺利实现了 别再被人抓着要害了
说的么子哦?
八股文看的直晕
大型先进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自行开发研制

核心蜂巢纸、泡棉,
外裹碳纤维、玻璃纤维,
压力炉高温烘烤,钛合金包边...
哦也...:D
Z8这个编号换了
估计相片出来的话,估计很多人都会改观的
干脆叫直--18算了。。。反正改的这么多,弄个新编号也没啥嘛。
八股..真是难读啊!!!直接略过!
:dizzy:
看效果图怎么改的像Mi17了啊{:3_80:}
能自己搞旋翼是好事情!
土工真是全面开花啊 大运 大客 四代 大直。。。。。。真是有钱好办事啊 科教兴国科技创新的体现啊
不管怎么说,有进步总是好的
回复 26# klonoa1121


    老大好象有料啊?泻点啊
好大的显示器。。。飞飞乐了
目标机EH101或S92
netnet 发表于 2009-11-12 08:48

要想富,上项目{:3_93:}
飞扬上有直八改的试飞图,我不会转,在武直10的帖子的第14页,大家可以去看看。
外观还不错
zhbanp 发表于 2009-11-12 12:27
那个应该不是这个文章里说的,我仔细看过,还是浮筒和船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