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中国正朔与中国官话的历史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31:00
[转贴]中国正朔与中国官话的历史变迁

作者:一乙
  
  中国的历史,就是文明不断被摧毁与重建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经过一番楚汉相争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两汉一共长达400多年,如此长时间的稳定的统一王朝,为中国人(或华夏人、汉人)这个群体的融合提供了条件。于是,汉民族以及相对统一的汉语形成。
  
  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自周朝以来,就有一种主导的语言。周秦时,这种主导语言叫做“雅言”。西汉时期则称作“通语”。西汉的首都在关中,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一带,所以西汉通语应该是继承自周秦雅言的关中话。到东汉则迁都至现在的洛阳一带,当时的“洛语”则上升为了官话。魏晋继承东汉则不用多言。
  
  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永嘉之乱”或“五胡乱华”。“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人纷纷南渡,越过淮河或更越过长江。这些侨民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这些中原士族同时也把洛音也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产生交融。而此时的中国北方则是一片种族混乱屠杀的状况直至最终形成汉胡混血政权。中国就这样一分为二,形成了长达近300年的南北朝对峙,中原汉语也“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以南京为中心的东晋南朝作为汉人的正统王朝,传承了中原的优秀文化,繁盛一时,史称“六朝文化”,而当时“南染吴越”的金陵音也就是中国的官话。
  
  终于,隋统一了中国。与秦一样,这个伟大的统一王朝仅仅传了两代就覆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强盛的唐朝。隋唐的首都都在关中西安一带,故而华夏正朔再次北归。金陵音与长安音则形成南北两大正统音系,最终长安音占据了上风。日本人在六朝的时候就输入了南京的“吴音”,到唐朝则重新把长安的“汉音”带回日本,有“诵两京之音韵,改三吴之讹响”之说。
  
  唐末北方战火纷飞,大量中原居民南迁,经历五代,宋一统天下。因宋都在开封,所以开封音就成为宋元明所称“宋音”、“雅言”或“中州音”。随后金灭北宋,宋迁至杭州,即南宋。大量的中原人迁至杭州、南京、扬州一带。杭州因被吴语包围,故而迁至杭州的中原音最终消亡。而南京、扬州作为吴语的北缘,则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中原音,并逐渐脱离吴语,慢慢形成了后来的“下江官话”(江淮官话)。
  
  随后蒙古灭南宋,建立元朝。蒙古人对中国北方实行种族灭绝的屠杀,以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几乎成为无人区,黄河中游的“中原音”也完全覆灭。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头彻尾的亡国,南宋的军队和政权被蒙古人一直追杀到广东崖山,然后南宋丢失了全部的陆地,几十万南宋军队在海上与蒙古人决战并全军覆没,最终大臣背着还是小孩的南宋皇帝跳海自尽。所谓“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自此起,中国再也不是过去的中国,汉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完全的、彻底的丢失了政权。大量汉族精英被屠戮,文明的传承被割裂,中华上古、中古以来形成的文明被极度摧残。
  
  元朝国祚不到百年,朱元璋就“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大明朝横空出世。因蒙古人的屠杀,到明初中国的人口极度不平衡。于是朱元璋就从因位于山区而得以保存人口的山西迁移大量人口至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从江南迁移民众至江淮,并从湖广调人填四川。此时环视中国,河洛早不是那个河洛,齐鲁早不是那个齐鲁,燕赵早不是那个燕赵,整个北方都不同程度的被胡化,而尤以元大都(今北京)附近为最,最后一个汉人的首都杭州也相当程度的被越人和吴语所同化。只剩下南京、扬州、镇江一带才保留了一些相对纯正的中原人的血脉和语音。
  
  作为“再造华夏”的一个部分,朱元璋诏修《洪武正韵》,以宋朝中原雅音为正,事实上以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这就是明朝的官话。明朝的官话后来就形成了今日的下江官话(江淮官话)。事实上,今日我们所能够清晰的追慕到的最远的文明就是明朝,无论是文化、语言、艺术还是建筑。因为让中国第一次彻底“亡国亡天下”的元朝就像一把刀,很大程度上斩断了中国近古与中古、远古的联系。是伟大的明朝再造了华夏,让我们能够隐约触摸到宋朝以及宋之前我们的祖先的文明。
  
  朱棣篡位之后,明朝迁都至北京。但整个明朝,南京都保留着与首都同样的建制,南京的周边也被称为“南直隶”(即今日的江苏、上海和安徽),而且中国的官话一直都是以南京的下江官话而不是北京话为正朔(这在欧洲传教士的书籍中得到了印证)。事实上,明朝的北京话与南京话是比较接近的,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从南京以及附近一带带去了大量的人口,这就是明朝北京人的基础。
  
  明末,趁着中国内乱之际,满人趁机入侵中国,最终夺取了政权,并强迫汉人剃发易服,这在江苏一带遭受到了最强烈的抵抗。于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等等,满人在长江下游制造的屠杀惨案不断,而这里正是自南宋以来中国千年的文化、经济中心和主要人才出产地。满人入关后,中国的总人口降为明末的一半。中国的历史上,最令人扼腕的事情莫过于高智商的精英人才被屠戮,精英是文明的主要载体,所以精英的被屠戮等同于文明的被摧残。
  
  清朝,北京迅速的被胡化。北京内城居住的满人贵族本来根本就不会说汉语,后来鹦鹉学舌的说中国的官话,但他们口中的汉语,已经完全丧失了入声,并且有了翘舌和儿化音。这些都是满人阿尔泰语系的特征。这种北京的内城话最终蔓延到了整个北京,到清朝中后期,这种方言最终战胜了作为明朝官话的下江官话,成为清朝的官话,乃至现在普通话的基础。
  
  后来,孙中山领导的民国灭亡了满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再造华夏。而且与东晋、明朝一样,新的汉族政权同样定都在南京,这个汉民族的复兴圣地。华夏正朔再次转向长江下游。这也印证了,南京一带更能代表汉民族那多遭劫难、几乎遗失的文明,这里较多的继承了华夏的正统因素。但好景不长,在民国复兴之际,倭寇入侵,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由此出现了较大的人口真空。于是大量的安徽、河南流民落户在了南京,南京的方言也被显著的改变了。今日的南京话,已经与原先的下江官话有着显著的差别,与安徽东部的方言几乎无异,非常的接近普通话。
  
  倭寇的入侵,更是相当程度的导致了民国在后来内战中的失败。对于中华民国,我是怀有相当的好感的,虽然她也有众多的问题和缺陷。民国再造华夏,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政权,使得中国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许多的“第一个”都是始自民国。可惜中华民国在内忧外患中最终覆灭,让中国走上了数十年信仰混乱、文化扭曲、经济倒退的歧途,直到今日都积重难返。中华民国的丰功伟绩当永载青史,其历史地位虽然现在遭受人为的贬低,但历史终将回归大道。
  
  民国覆灭之后,首都迁至了北京,新中国的一切开始以北京为中心而构建。某种程度上,这造成了一种有悖于中华民国努力方向的“反汉化”。曾经躲在北京阴暗角落里的满遗们终于看到了阳光。对于此,我已经不想多说。看看现在,岳飞、文天祥都要被称为阻碍国家统一的人,施琅这样的败类都成正面人物了,大量的辫子戏粉末登场,众多长着通古斯面孔的人操着打着结的舌头在CCTV上强×着中国人的耳朵,中国人已经逐渐远离并忘记了自己祖先的优秀文明和曾经使用过的语言。
  
  中国的官话,就像两个轮回,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金陵;然后再到长安,到洛阳,又回到金陵。在这个轮回变换的过程之中,历史上中国官话的各个瞬间被中原的移民带到了东南沿海各省并以某种方式保存了下来。比如,据说客家、闽南话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话,而粤语则比较接近秦汉时期的关中话。但东南沿海各省因为位于丘陵地带,位置偏远、人口较少,交通也很不便,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迁移并没有政权的跟随,故而终究难以左右中国的主流,他们所保存的语言也难以反哺那个不断动乱变迁的中原。历史上中原文明的碎片,就这样被边缘化为各种方言。只有长江下游(长江三角洲)一带,因为南迁的首都无一例外的全部落户在此,给这片土地打上了中华正朔的烙印,加之这里土地富饶、人口众多,才得以在某种程度上扭转和影响整个中国的进程。
  
  回到现在,让我们再看看现在的下江官话,这个接近明朝官话的方言。下江官话现在分为两个亚区,一个是洪巢片,以扬州话为代表;一个是通泰片,以泰州话为代表。在北大中文论坛的方言版上,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扬州话是相对最理想的国语。因为扬州话声音好听,保存了汉语的重要特征入声,而且使用范围较广——这证明扬州话可能最接近明代的官话,因为只有官话才可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被推广。今日的南京话,已经很难再代表那曾经的国语了,好在我们还有扬州的幸存。
  
    有很多事情,已经无法改变。叹息也好,扼腕也罢,都已经无济于事。经过蒙、满奴役了三百多年的汉人,到清末的时候,已经从汉唐高贵的子民沦为劣等低贱贫穷的半野蛮人,诚惶诚恐、亦步亦趋的拷贝西洋或东洋的文明成就,仿佛这个民族从来就是这样的落后。而本是偏远蛮夷的日本和韩国,却因为保留了汉唐宋明珍贵的文明碎片而最终从蛮夷走向中华,成为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强国。
  
  中国现在的官话,恐怕是再难动摇了,但积满灰尘的中华正朔,或许在将来还能再次被擦亮。[转贴]中国正朔与中国官话的历史变迁

作者:一乙
  
  中国的历史,就是文明不断被摧毁与重建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经过一番楚汉相争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两汉一共长达400多年,如此长时间的稳定的统一王朝,为中国人(或华夏人、汉人)这个群体的融合提供了条件。于是,汉民族以及相对统一的汉语形成。
  
  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自周朝以来,就有一种主导的语言。周秦时,这种主导语言叫做“雅言”。西汉时期则称作“通语”。西汉的首都在关中,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一带,所以西汉通语应该是继承自周秦雅言的关中话。到东汉则迁都至现在的洛阳一带,当时的“洛语”则上升为了官话。魏晋继承东汉则不用多言。
  
  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永嘉之乱”或“五胡乱华”。“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人纷纷南渡,越过淮河或更越过长江。这些侨民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这些中原士族同时也把洛音也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产生交融。而此时的中国北方则是一片种族混乱屠杀的状况直至最终形成汉胡混血政权。中国就这样一分为二,形成了长达近300年的南北朝对峙,中原汉语也“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以南京为中心的东晋南朝作为汉人的正统王朝,传承了中原的优秀文化,繁盛一时,史称“六朝文化”,而当时“南染吴越”的金陵音也就是中国的官话。
  
  终于,隋统一了中国。与秦一样,这个伟大的统一王朝仅仅传了两代就覆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强盛的唐朝。隋唐的首都都在关中西安一带,故而华夏正朔再次北归。金陵音与长安音则形成南北两大正统音系,最终长安音占据了上风。日本人在六朝的时候就输入了南京的“吴音”,到唐朝则重新把长安的“汉音”带回日本,有“诵两京之音韵,改三吴之讹响”之说。
  
  唐末北方战火纷飞,大量中原居民南迁,经历五代,宋一统天下。因宋都在开封,所以开封音就成为宋元明所称“宋音”、“雅言”或“中州音”。随后金灭北宋,宋迁至杭州,即南宋。大量的中原人迁至杭州、南京、扬州一带。杭州因被吴语包围,故而迁至杭州的中原音最终消亡。而南京、扬州作为吴语的北缘,则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中原音,并逐渐脱离吴语,慢慢形成了后来的“下江官话”(江淮官话)。
  
  随后蒙古灭南宋,建立元朝。蒙古人对中国北方实行种族灭绝的屠杀,以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几乎成为无人区,黄河中游的“中原音”也完全覆灭。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头彻尾的亡国,南宋的军队和政权被蒙古人一直追杀到广东崖山,然后南宋丢失了全部的陆地,几十万南宋军队在海上与蒙古人决战并全军覆没,最终大臣背着还是小孩的南宋皇帝跳海自尽。所谓“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自此起,中国再也不是过去的中国,汉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完全的、彻底的丢失了政权。大量汉族精英被屠戮,文明的传承被割裂,中华上古、中古以来形成的文明被极度摧残。
  
  元朝国祚不到百年,朱元璋就“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大明朝横空出世。因蒙古人的屠杀,到明初中国的人口极度不平衡。于是朱元璋就从因位于山区而得以保存人口的山西迁移大量人口至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从江南迁移民众至江淮,并从湖广调人填四川。此时环视中国,河洛早不是那个河洛,齐鲁早不是那个齐鲁,燕赵早不是那个燕赵,整个北方都不同程度的被胡化,而尤以元大都(今北京)附近为最,最后一个汉人的首都杭州也相当程度的被越人和吴语所同化。只剩下南京、扬州、镇江一带才保留了一些相对纯正的中原人的血脉和语音。
  
  作为“再造华夏”的一个部分,朱元璋诏修《洪武正韵》,以宋朝中原雅音为正,事实上以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这就是明朝的官话。明朝的官话后来就形成了今日的下江官话(江淮官话)。事实上,今日我们所能够清晰的追慕到的最远的文明就是明朝,无论是文化、语言、艺术还是建筑。因为让中国第一次彻底“亡国亡天下”的元朝就像一把刀,很大程度上斩断了中国近古与中古、远古的联系。是伟大的明朝再造了华夏,让我们能够隐约触摸到宋朝以及宋之前我们的祖先的文明。
  
  朱棣篡位之后,明朝迁都至北京。但整个明朝,南京都保留着与首都同样的建制,南京的周边也被称为“南直隶”(即今日的江苏、上海和安徽),而且中国的官话一直都是以南京的下江官话而不是北京话为正朔(这在欧洲传教士的书籍中得到了印证)。事实上,明朝的北京话与南京话是比较接近的,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从南京以及附近一带带去了大量的人口,这就是明朝北京人的基础。
  
  明末,趁着中国内乱之际,满人趁机入侵中国,最终夺取了政权,并强迫汉人剃发易服,这在江苏一带遭受到了最强烈的抵抗。于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等等,满人在长江下游制造的屠杀惨案不断,而这里正是自南宋以来中国千年的文化、经济中心和主要人才出产地。满人入关后,中国的总人口降为明末的一半。中国的历史上,最令人扼腕的事情莫过于高智商的精英人才被屠戮,精英是文明的主要载体,所以精英的被屠戮等同于文明的被摧残。
  
  清朝,北京迅速的被胡化。北京内城居住的满人贵族本来根本就不会说汉语,后来鹦鹉学舌的说中国的官话,但他们口中的汉语,已经完全丧失了入声,并且有了翘舌和儿化音。这些都是满人阿尔泰语系的特征。这种北京的内城话最终蔓延到了整个北京,到清朝中后期,这种方言最终战胜了作为明朝官话的下江官话,成为清朝的官话,乃至现在普通话的基础。
  
  后来,孙中山领导的民国灭亡了满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再造华夏。而且与东晋、明朝一样,新的汉族政权同样定都在南京,这个汉民族的复兴圣地。华夏正朔再次转向长江下游。这也印证了,南京一带更能代表汉民族那多遭劫难、几乎遗失的文明,这里较多的继承了华夏的正统因素。但好景不长,在民国复兴之际,倭寇入侵,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由此出现了较大的人口真空。于是大量的安徽、河南流民落户在了南京,南京的方言也被显著的改变了。今日的南京话,已经与原先的下江官话有着显著的差别,与安徽东部的方言几乎无异,非常的接近普通话。
  
  倭寇的入侵,更是相当程度的导致了民国在后来内战中的失败。对于中华民国,我是怀有相当的好感的,虽然她也有众多的问题和缺陷。民国再造华夏,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政权,使得中国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许多的“第一个”都是始自民国。可惜中华民国在内忧外患中最终覆灭,让中国走上了数十年信仰混乱、文化扭曲、经济倒退的歧途,直到今日都积重难返。中华民国的丰功伟绩当永载青史,其历史地位虽然现在遭受人为的贬低,但历史终将回归大道。
  
  民国覆灭之后,首都迁至了北京,新中国的一切开始以北京为中心而构建。某种程度上,这造成了一种有悖于中华民国努力方向的“反汉化”。曾经躲在北京阴暗角落里的满遗们终于看到了阳光。对于此,我已经不想多说。看看现在,岳飞、文天祥都要被称为阻碍国家统一的人,施琅这样的败类都成正面人物了,大量的辫子戏粉末登场,众多长着通古斯面孔的人操着打着结的舌头在CCTV上强×着中国人的耳朵,中国人已经逐渐远离并忘记了自己祖先的优秀文明和曾经使用过的语言。
  
  中国的官话,就像两个轮回,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金陵;然后再到长安,到洛阳,又回到金陵。在这个轮回变换的过程之中,历史上中国官话的各个瞬间被中原的移民带到了东南沿海各省并以某种方式保存了下来。比如,据说客家、闽南话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话,而粤语则比较接近秦汉时期的关中话。但东南沿海各省因为位于丘陵地带,位置偏远、人口较少,交通也很不便,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迁移并没有政权的跟随,故而终究难以左右中国的主流,他们所保存的语言也难以反哺那个不断动乱变迁的中原。历史上中原文明的碎片,就这样被边缘化为各种方言。只有长江下游(长江三角洲)一带,因为南迁的首都无一例外的全部落户在此,给这片土地打上了中华正朔的烙印,加之这里土地富饶、人口众多,才得以在某种程度上扭转和影响整个中国的进程。
  
  回到现在,让我们再看看现在的下江官话,这个接近明朝官话的方言。下江官话现在分为两个亚区,一个是洪巢片,以扬州话为代表;一个是通泰片,以泰州话为代表。在北大中文论坛的方言版上,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扬州话是相对最理想的国语。因为扬州话声音好听,保存了汉语的重要特征入声,而且使用范围较广——这证明扬州话可能最接近明代的官话,因为只有官话才可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被推广。今日的南京话,已经很难再代表那曾经的国语了,好在我们还有扬州的幸存。
  
    有很多事情,已经无法改变。叹息也好,扼腕也罢,都已经无济于事。经过蒙、满奴役了三百多年的汉人,到清末的时候,已经从汉唐高贵的子民沦为劣等低贱贫穷的半野蛮人,诚惶诚恐、亦步亦趋的拷贝西洋或东洋的文明成就,仿佛这个民族从来就是这样的落后。而本是偏远蛮夷的日本和韩国,却因为保留了汉唐宋明珍贵的文明碎片而最终从蛮夷走向中华,成为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强国。
  
  中国现在的官话,恐怕是再难动摇了,但积满灰尘的中华正朔,或许在将来还能再次被擦亮。
沙发,捧个场
壮哉好文!不同凡响玉宇辉煌电梯上下不用电啊。
大家鼓掌啊!:D
捧场,这贴不围观对不起自己
难得有在汉语语音上作研究的人!!!!
回复 5# 黑龙江北是故乡


    你难道不会仔细看吗
拿本语言学好好看看
黑龙江北是故乡 发表于 2009-11-9 09:49


    这种乱写一气,掺私货都没看出来?
如果这个帖子不能围观
那就真没有天理了
讲的太简单点了吧....
挺不錯的~實事求是
008love 发表于 2009-11-9 11:29

人家对语言历史的深入浅出的解释乱写在哪了,有本事你指出来啊
上来就扣帽子,今天你领到5毛了么

人家对语言历史的深入浅出的解释乱写在哪了,有本事你指出来啊
上来就扣帽子,今天你领到5毛了么
ecosong 发表于 2009-11-10 09:09



    ok,咱慢慢写。
1.蒙古人对中国北方实行种族灭绝的屠杀,以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几乎成为无人区,黄河中游的“中原音”也完全覆灭。

蒙古人干过屠城的事,但把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写成无人区就完全不靠谱了。

2.几十万南宋军队在海上与蒙古人决战并全军覆没

看到这句,我不得不感叹,原来现在的TG海军还比不上几百年前的南宋啊

3.最后一个汉人的首都杭州也相当程度的被越人和吴语所同化。

越人不是汉人?

4.满人入关后,中国的总人口降为明末的一半。

不知这条从何而来,人口减少没那么剧烈。

5.中国的许多的“第一个”都是始自民国。……民国覆灭之后,首都迁至了北京,新中国的一切开始以北京为中心而构建。某种程度上,这造成了一种有悖于中华民国努力方向的“反汉化”。

现在的国语基本就是清末和民国定下来的,咋就有悖于民国努力方向了呢?

6.据说客家、闽南话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话。

按照作者的写法,唐宋官话应该差别不大。而客家话、闽南话差别很大,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

7.在北大中文论坛的方言版上,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扬州话是相对最理想的国语。因为扬州话声音好听,保存了汉语的重要特征入声,而且使用范围较广——这证明扬州话可能最接近明代的官话

这个证明也太容易了吧,我还能找一帮人证明关公和秦琼PK过呢。
人家对语言历史的深入浅出的解释乱写在哪了,有本事你指出来啊
上来就扣帽子,今天你领到5毛了么
ecosong 发表于 2009-11-10 09:09



    ok,咱慢慢写。
1.蒙古人对中国北方实行种族灭绝的屠杀,以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几乎成为无人区,黄河中游的“中原音”也完全覆灭。

蒙古人干过屠城的事,但把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写成无人区就完全不靠谱了。

2.几十万南宋军队在海上与蒙古人决战并全军覆没

看到这句,我不得不感叹,原来现在的TG海军还比不上几百年前的南宋啊

3.最后一个汉人的首都杭州也相当程度的被越人和吴语所同化。

越人不是汉人?

4.满人入关后,中国的总人口降为明末的一半。

不知这条从何而来,人口减少没那么剧烈。

5.中国的许多的“第一个”都是始自民国。……民国覆灭之后,首都迁至了北京,新中国的一切开始以北京为中心而构建。某种程度上,这造成了一种有悖于中华民国努力方向的“反汉化”。

现在的国语基本就是清末和民国定下来的,咋就有悖于民国努力方向了呢?

6.据说客家、闽南话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话。

按照作者的写法,唐宋官话应该差别不大。而客家话、闽南话差别很大,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

7.在北大中文论坛的方言版上,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扬州话是相对最理想的国语。因为扬州话声音好听,保存了汉语的重要特征入声,而且使用范围较广——这证明扬州话可能最接近明代的官话

这个证明也太容易了吧,我还能找一帮人证明关公和秦琼PK过呢。
估计苏南一带的找不出一个会觉得扬州话好听的............
蝗汉、果粉、哈日、哈韩,在这篇臭烘烘的玩意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ecosong 发表于 2009-11-10 09:09

说得客气些,这篇文章错谬甚多。

不客气些,这篇文章就是乱写。
围观一下,还有明末清初人口变化到底是怎样的?
我还奇怪,老虎怎会力捧此类私货严重的文章呵呵
回复 17# stu_osa


    围观贴而已。
回复 10# 零式重殲


    加个字:屁
呵呵,事实上北方方言远比南方方言接近古音,所谓的入声在北方方言里没有消失,最起码山西陕西的方言读起古诗来要比什么吴音粤语这些鸟语要靠谱的多
差点把中国变成十八省荒寒的民国也配和共和国比?

这个只能说斑竹你要扣分我也要捞分,这种脑残文不捞分不行啊!
经过
再围观一次楼主!

我说12楼
你还有心去驳斥
笑笑围观下就算了
这种垃圾文值得驳斥吗?
中国现在的官话,恐怕是再难动摇了,但积满灰尘的中华正朔,或许在将来还能再次被擦亮。

呵呵
我还不也是被逼的,都被贴5毛标签了
学习了。
回复 25# 杀之


    你是被误导了,文章基本是没有对地方
果然好文,难得一见的皇汉,国粉,哈日哈韩四位一体的帖子啊
DF113 发表于 2009-11-11 21:44
你管哪干吗?能被这样文章误导的水平,你这次劝了下次还有别的网文一样信,难道你次次都管他?
步亦趋的拷贝西洋或东洋的文明成就,仿佛这个民族从来就是这样的落后。而本是偏远蛮夷的日本和韩国,却因为保留了汉唐宋明珍贵的文明碎片而最终从蛮夷走向中华,成为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强国。
看到没?韩国都全球屈指可数的强国了;P不知道他的手是不是天生异性,有那么多指头
都没错,都是亮点~~~四位一体的好文,那亮点还能少了?^^


呵呵!你没品出我贴的那句话的意思

中国现在的官话,恐怕是再难动摇了,但积满灰尘的中华正朔,或许在将来还能再次被擦亮。

意思是
现在的中国不是中华正朔,真正的中华正朔已经积满了灰尘,(中华正朔在哪?如果擦亮??)
你说如何擦亮!哈哈

反正是难得一见的四位一体的帖子
围观的好帖子

呵呵!你没品出我贴的那句话的意思

中国现在的官话,恐怕是再难动摇了,但积满灰尘的中华正朔,或许在将来还能再次被擦亮。

意思是
现在的中国不是中华正朔,真正的中华正朔已经积满了灰尘,(中华正朔在哪?如果擦亮??)
你说如何擦亮!哈哈

反正是难得一见的四位一体的帖子
围观的好帖子
正朔”二字,不禁会心的一笑。:lol
华夏明珠 发表于 2009-11-12 12:57
只能说亮点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