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粟裕谁最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2:39:52
<P>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默默无闻,到了抗日战争中后期在与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中才初露锋芒,解放战争才到他的鼎盛时期。但即使在粟裕最辉煌的解放战争年代,他也不如林彪。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歼敌53000余人)比不过林彪“秋季攻势(7万)”、“冬季攻势(15万人)”中的任何一个,他围歼74师(歼敌3万2千)也不如林彪围歼廖兵团(12万人,两昼夜)来的漂亮。他攻济南(歼敌10万余。战前吴文化率两万人起义。)比不上四野攻锦州(12万守敌,31小时突破)惊险酣畅、战上海(激战半月,歼守军15万余。)比不上四野战天津(13万守敌,29小时攻破)更为干脆潇洒。林彪指挥了战略决战中的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粟裕只是“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指挥”与“参与指挥”是有区别的!实际上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只相当于一个兵团司令,在决策上没有起多少作用,并没有象林彪一样完整的指挥了整个大战役。另外,林彪党政军重担一肩挑是“老总”,军事指挥仅是他工作的一部分。粟裕的工作就简单多了,仅军事指挥而言他也仅是一个提供意见方案但不拍板的角色,能超过林彪吗? 还有面对更加凶恶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和更加艰苦的反围剿岁月,那时的战绩难道就不比较了?如果比较中国的军事家只比较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那么徐海东、王树声、罗炳辉这些还能称为军事家吗? </P>
<P>抗战初期,林彪有每战歼敌千人的“广阳大捷”、“平行关大捷”。粟裕八年抗战打的最著名的“车桥战役”,共歼灭日军大佐以下500多名、伪军600余名。黄桥之战粟裕打的不是日本侵略军,而是国民党地方部队,打的是内战。对国民党地方部队林彪早在28年的“二打耒阳”中就有更漂亮的一个连打败敌人一个团的记录,黄桥之战比得了吗? </P>
<P>在更早的井冈山、中央苏区1-5次反围剿,粟裕不仅与林彪、彭德怀相差太远无法相比,也比不过黄公略、罗柄辉、伍中豪、萧克、陈光、寻淮洲、王良等将领!其实林彪的征战经历和角色,成功组织战役的规模和数量均远远超过粟裕。 要说粟裕一切都不如林彪那也不是事实,粟裕也有超过林彪的地方,那就是他打的败仗超过林彪!林彪攻四平失利远不及粟裕出师豫东鲁南大损而归(损失5万人),四野青树坪小挫只与三野月浦小挫差不多,那能与三野金门失利震动全军相比?这不也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差距? </P>
<P>有人总强调林彪在红军时期就是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了,这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而粟裕那时是师长、参谋长什么的。但也应认识到,林彪军团长的位置不是上帝恩赐的,是残酷战争选择的结果,是靠出色才干和艰苦努力赢得的。当年与林彪在一起打仗的有萧克、粟裕,聂鹤廷、杨至诚等一大批年青军官。如果他们表现出众,“一贯正确”,为什么一次次被提拔的总是林彪而不是他们?难道大家都不会比较?我们能否抱怨老天爷没有让我们当微软公司的董事长,否则我们一定能创造出超过比尔盖茨的更为辉煌的业绩?林彪提升快,党总是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这本身就是他才干出众比别人强的重要标志,怎么能成为“扣分”的理由?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2人不在一个连),同时上的井冈山,两人基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粟裕后来提升没有林彪、萧克、寻淮洲、王良等将领快,只能说明他当时的表现不突出,更谈不上“最”。林彪是朱毛破格提拔的第一个年轻将领,在1928年一年内,林彪由连长连升2级,成为红四军主力28团团长!而同时期与林彪资格相近甚至比林彪资格老的军官多的是,李奇中,周子昆原是林彪的上级,胡少海连降2级从师长降到营长,他们都成了林彪的下级,除了林彪的表现比他们所有人都出色外,还能有什么原因? </P>
<P>有人说林彪在东北的环境比粟裕好。可是林彪并不是只在解放战争中才建功立业的。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到井冈山和中央苏区,从2万5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的广阳大捷、平行关大捷,林彪与粟裕都是在同一个战场作战,林彪不是也比他表现都出色么?这怎么解释?共产党把林彪派到东北,承担“向北发展”的战略重任,说明他是当时最出色的战将,也是担任这个最重要任务的最佳人选!东北的环境比较好,48、49年确实如此,但45、46年就不是这样!林彪到东北时还没有根据地,他的11万部队(各解放区抽调,而同期粟裕手下将士却有近30万)在不同程度上有“七无”的情况存在,先到的部队是得到一些日本人留下的武器,但大批后来的一些部队连枪都没有,士气低落,哗变不断,指挥不灵,思想混乱,被认为是全国各战区我党力量最薄弱的。而山东当时是全国最好的根据地。解放战争前两年山东的解放军也是全国各战区最强大的。当各解放区早已完成了地方部队野战化,当粟裕等将领率领野战军潇洒地进行七战七捷等战役时,林彪却正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把为数不多的野战部队分散地方化,刚开始去做剿匪、打土豪分田等建立根据地的工作。因此粟裕等一时间战果不菲也是有着客观原因的,这些难道不是事实?解放战争初期三野系统兵力和装备以及根据地建设都具各解放区之首,而到三大战役结束时,歼敌数量还不及四野,不正说明了它作战效率不高吗?有人只看到数字,说东北早期共产党就有超过国民党的多少部队,其实那些部队主要由伪军,宪兵,土匪,流氓组成,这些人名义上投靠了共产党,心里却盼着国民党,国军一来纷纷哗变,一个个都成了“座山雕”。反而打共产党,搞乱了军心、民心、也搞乱了阵地。而可靠的老部队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通信联络困难,缺枪少弹的“七无”加士气低落,再加上中央和东北局的指导思想混乱和失误,仅有的一点部队还要分散去占领守卫城市,林彪手上并没有多少能够用于打仗的部队,那种困难的形势有几个将领经历过?经过努力,林彪和他的战友们很快扭转了战局,发展之快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包括毛泽东)。改革开放后,山东的发展远比东北好的多,如果按一些人说的东北的自然条件如何如何好,山东的自然条件如何如何差,该怎么解释?还是人的因素第一吧! </P>
<P>
共产党的部队都是主要靠消灭敌人来发展自己的,包括人员特别是武器。打了胜仗,缴获多,俘虏多,根据地扩大,也会有各种人来投奔,部队自然就会迅速发展。打了败仗或消耗战,伤亡、武器得不到补充,还会有开小差当逃兵的,部队就越打越少,更不可能有发展。如果林彪的四野也象三野一样,打了胜仗接着就打败仗,战力可能永远也不会超过其他野战军。 </P>
<P>举个例子:孟良崮战役后,华野缴获了大批美械装备、也补充了不少俘虏兵,士气大振。粟裕分兵出师豫东鲁南,外线兵团先攻汶上失利,再攻济宁失利,三攻滕县还是失利,一路遭敌人围追堵截和敌机轰炸,损失惨重,据说男女兵均是光着屁股过的河,历次战役战斗中缴获的辎重几乎丢光。内线兵团在粟裕亲自指挥下连打南麻、临朐二大败仗,每次都是主动集中了2,3倍的兵力去打敌人,但围点攻不动打援又堵不住,损失却比敌人还大。内外线全面受挫,铩羽而归,自报损失人马五万余,创下了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一次战役行动失利损失之最。部队的发展当然受到挫折,战力从此就落在了四野后面。所以部队发展如何关键是仗打的如何。林彪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全军覆灭或走抗联老路的危险。四野的军力能超过三野,其百万军队是在东北发展起来的,精良的美械装备是从敌人手里夺的,这是艰苦工作的结果,也是以林彪为首的四野将士积极寻机歼敌、战略战术高超,打的高效率的歼灭战多、消耗战少,败仗更少的重要标志。林彪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士气高昂的百万大军,这正他和战友们的过人之处和伟大功绩,如果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真不知会得到怎样的吹捧,但在林彪却反成了一些人不以为然进而诋毁他军事才能的理由。 </P>
<P>设想一下,如果林彪当时去了山东打了很多胜仗,而别人去东北却打了不少败仗(这是可能的,如果不是林彪果断地指挥四平大撤退的话(陈云语)),可能又会有人说:林彪在山东打胜仗是应该的,因为山东的条件最好,如果别人去会比林彪打的更好。那个在东北打败仗的人仍是伟大的军事家,只是他的条件太差了,又有中央和东北局的瞎指挥,林彪如果去未必比他强,可能失败的更惨。我看有些人很有可能会这么说,有些人永远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偏见。随便举一个例子:韩战爆发时,林彪、粟裕都请了病假。可如今所有的书和舆论都大批林彪贪生怕死是装病,对粟裕怎么就没有这样的“神化”? </P>
<P>有人说四野的作战效率低,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只能排在第3位。在战略决战中解放军共消灭敌人155万余人,四野在战略决战中消灭敌人近100万人,三野在战略决战中消灭敌人44万人,谁的作用大?四野在战略决战中自己伤亡9万余人,敌我消耗比在10/1以上,其中辽沈战役自己伤亡6.9万余人, 敌我消耗比为7/1,平津战役中自己伤亡2.1万余人, 敌我消耗比为25/1。三野在战略决战中自己伤亡10,3万余人,敌我消耗比为4/1,谁的效率高?在战略决战后,敌人兵败如山倒,除了逃跑就是投降,那时的歼敌数和效率能与战略决战中的歼敌数和效率相提并论?如果叫三野去打海南岛试试看,说不定会比打金门更精彩,来个海南岛失利震动世界? !</P>
<P>大概是林彪的一些战术原则对四野的战力影响太大了,给人的印象太深了的缘故,不知怎么林彪在一些人眼里成了只懂战术不懂战略的军事家,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P>
<P>早在1929年,林彪就不同意毛泽东“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有没有战略眼光?林彪建议用比较游动的方式在江西、福建、广东三个边界建立根据地,不要死守一地有没有战略眼光?在红四军七大期间,林彪勇敢的支持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军事路线,有没有战略眼光? 1932年,东路军总指挥林彪改变了中央要他在赣江流域作战的命令,支持了当时没有被多数人接受的毛泽东的主张,转而去打漳州并取得了重大胜利,有没有战略眼光?在第5次反围剿期间,林彪多次打电报建议用运动战而不是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并运用运动战取得第5次反围剿的闪光的胜仗——温坊战役,有没有战略眼光?长征途中,红军在云南陷入困境时,林彪写信建议改变原定战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此前毛泽东的战略是在黔或滇建立新的根据地,造成四渡赤水期间的四处碰壁),有没有战略眼光?抗日战争初期,林彪成功地指挥了平行关大捷,使毛泽东单纯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抗日战略,变成了“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抗日战略,有没有战略眼光?东北初期,中央和东北局都认为国内和平是有可能的,命令林彪集中主力与敌人决战,而林彪认为与蒋介石的和平是假的,建议作长期打算,并据此指挥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使东北成为全国第一个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战场,有没有战略眼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林彪不失时机的提出南北满联军合二为一,以便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有没有战略眼光?在1948年初,林彪拒绝了毛泽东要他在春天南下作战的意见,避免了对我不利的过早的战略决战,在1948年7月,林彪主动提出了在秋天“以最大主力南下作战”,此次南下最后演变成了辽沈战役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有没有战略眼光?辽沈战役后期,林彪建议中央暂不攻打太原,而集中主力先包围保定或张家口,对所包围之敌采取“围而不打”的方法,以拖住傅作义,有没有战略眼光?平津战役中,林彪把毛泽东的“先打两头后打中间”战略,改为“放弃两头直取中间”有没有战略眼光? 林彪的许多战略见解都是在与毛泽东这样的大战略家进行碰撞时放出的火花,而且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林彪的这些战略意见是基本正确的,质量不可谓不高,粟裕有这么多的战略贡献吗?粟裕比得了吗? </P>
<P>大概是林彪在辽沈战役中打廖兵团、长征途中打吴奇伟都打的太漂亮了,一些人居然由此得出了林彪只会打“乱战”的结论,这不荒唐吗?林彪擅长打运动战,其实共产党的将领都擅长打运动战,只是林彪打的更绝、更有激情!他指挥部队的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和变化都堪称一流,打的既稳准很又迅雷不及掩耳。他无论是打伏击、打追击还是组织撤退,无论是突击敌人中枢要害、还是长途奔袭迂回包抄都有很多出色的战例,堪称力量速度变化与准确细腻的完美结合!一件件都是令人荡气回畅,充满阳刚之美的运动战艺术精品!但林彪不仅会打运动战,他也是共产党将领中征战最全面的战将。“湘江阻击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都是共产党军队打的最著名、最惨烈、规模最大、最成功的阻击战,这些是林彪打的,还是粟裕打的?林彪红军时期“攻漳州、克乐安、战宜黄”、解放战争时期“血战锦州”、“激战天津”也都是各个时期共产党军队打的最成功、最漂亮干脆的城市攻坚战。粟裕拿什么与林彪相比?林彪擅长打“运动战”、打“伏击战”不假,但打“阻击战”、“攻坚战”同样比粟裕打的漂亮,同样打的惊天泣鬼干脆潇洒,这难道不是事实? 林彪在军事上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他指挥打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胜仗,还表现在他把自己所带过的部队都培养成了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刚进东北时,当时的主力3纵一个纵队都挡不住敌人一个团的进攻,经过林彪在战略战术方面的精心调教,四野各部队都逐渐成为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粟裕有这种本事吗?不要说林彪的战功、他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指挥艺术粟裕无法与之相比,就是他领兵训练部队的本领粟裕也是望尘莫及!他训练出的“林家军”比起古代的“岳家军”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难道不是事实? 林彪不仅在军事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从增加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后两条,到红四军“七大”和“古田会议”对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支持,到60年代“我军政治工作的决议”(至今仍是指导我军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他对我军的政治工作的贡献也远远超过了粟裕!林彪是非常全面的军事家,同时代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也不多!他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杰出的军事家就象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一样,是一个民族的无形资产,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没有理由不珍惜!
</P><P>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默默无闻,到了抗日战争中后期在与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中才初露锋芒,解放战争才到他的鼎盛时期。但即使在粟裕最辉煌的解放战争年代,他也不如林彪。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歼敌53000余人)比不过林彪“秋季攻势(7万)”、“冬季攻势(15万人)”中的任何一个,他围歼74师(歼敌3万2千)也不如林彪围歼廖兵团(12万人,两昼夜)来的漂亮。他攻济南(歼敌10万余。战前吴文化率两万人起义。)比不上四野攻锦州(12万守敌,31小时突破)惊险酣畅、战上海(激战半月,歼守军15万余。)比不上四野战天津(13万守敌,29小时攻破)更为干脆潇洒。林彪指挥了战略决战中的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粟裕只是“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指挥”与“参与指挥”是有区别的!实际上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只相当于一个兵团司令,在决策上没有起多少作用,并没有象林彪一样完整的指挥了整个大战役。另外,林彪党政军重担一肩挑是“老总”,军事指挥仅是他工作的一部分。粟裕的工作就简单多了,仅军事指挥而言他也仅是一个提供意见方案但不拍板的角色,能超过林彪吗? 还有面对更加凶恶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和更加艰苦的反围剿岁月,那时的战绩难道就不比较了?如果比较中国的军事家只比较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那么徐海东、王树声、罗炳辉这些还能称为军事家吗? </P>
<P>抗战初期,林彪有每战歼敌千人的“广阳大捷”、“平行关大捷”。粟裕八年抗战打的最著名的“车桥战役”,共歼灭日军大佐以下500多名、伪军600余名。黄桥之战粟裕打的不是日本侵略军,而是国民党地方部队,打的是内战。对国民党地方部队林彪早在28年的“二打耒阳”中就有更漂亮的一个连打败敌人一个团的记录,黄桥之战比得了吗? </P>
<P>在更早的井冈山、中央苏区1-5次反围剿,粟裕不仅与林彪、彭德怀相差太远无法相比,也比不过黄公略、罗柄辉、伍中豪、萧克、陈光、寻淮洲、王良等将领!其实林彪的征战经历和角色,成功组织战役的规模和数量均远远超过粟裕。 要说粟裕一切都不如林彪那也不是事实,粟裕也有超过林彪的地方,那就是他打的败仗超过林彪!林彪攻四平失利远不及粟裕出师豫东鲁南大损而归(损失5万人),四野青树坪小挫只与三野月浦小挫差不多,那能与三野金门失利震动全军相比?这不也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差距? </P>
<P>有人总强调林彪在红军时期就是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了,这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而粟裕那时是师长、参谋长什么的。但也应认识到,林彪军团长的位置不是上帝恩赐的,是残酷战争选择的结果,是靠出色才干和艰苦努力赢得的。当年与林彪在一起打仗的有萧克、粟裕,聂鹤廷、杨至诚等一大批年青军官。如果他们表现出众,“一贯正确”,为什么一次次被提拔的总是林彪而不是他们?难道大家都不会比较?我们能否抱怨老天爷没有让我们当微软公司的董事长,否则我们一定能创造出超过比尔盖茨的更为辉煌的业绩?林彪提升快,党总是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这本身就是他才干出众比别人强的重要标志,怎么能成为“扣分”的理由?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2人不在一个连),同时上的井冈山,两人基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粟裕后来提升没有林彪、萧克、寻淮洲、王良等将领快,只能说明他当时的表现不突出,更谈不上“最”。林彪是朱毛破格提拔的第一个年轻将领,在1928年一年内,林彪由连长连升2级,成为红四军主力28团团长!而同时期与林彪资格相近甚至比林彪资格老的军官多的是,李奇中,周子昆原是林彪的上级,胡少海连降2级从师长降到营长,他们都成了林彪的下级,除了林彪的表现比他们所有人都出色外,还能有什么原因? </P>
<P>有人说林彪在东北的环境比粟裕好。可是林彪并不是只在解放战争中才建功立业的。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到井冈山和中央苏区,从2万5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的广阳大捷、平行关大捷,林彪与粟裕都是在同一个战场作战,林彪不是也比他表现都出色么?这怎么解释?共产党把林彪派到东北,承担“向北发展”的战略重任,说明他是当时最出色的战将,也是担任这个最重要任务的最佳人选!东北的环境比较好,48、49年确实如此,但45、46年就不是这样!林彪到东北时还没有根据地,他的11万部队(各解放区抽调,而同期粟裕手下将士却有近30万)在不同程度上有“七无”的情况存在,先到的部队是得到一些日本人留下的武器,但大批后来的一些部队连枪都没有,士气低落,哗变不断,指挥不灵,思想混乱,被认为是全国各战区我党力量最薄弱的。而山东当时是全国最好的根据地。解放战争前两年山东的解放军也是全国各战区最强大的。当各解放区早已完成了地方部队野战化,当粟裕等将领率领野战军潇洒地进行七战七捷等战役时,林彪却正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把为数不多的野战部队分散地方化,刚开始去做剿匪、打土豪分田等建立根据地的工作。因此粟裕等一时间战果不菲也是有着客观原因的,这些难道不是事实?解放战争初期三野系统兵力和装备以及根据地建设都具各解放区之首,而到三大战役结束时,歼敌数量还不及四野,不正说明了它作战效率不高吗?有人只看到数字,说东北早期共产党就有超过国民党的多少部队,其实那些部队主要由伪军,宪兵,土匪,流氓组成,这些人名义上投靠了共产党,心里却盼着国民党,国军一来纷纷哗变,一个个都成了“座山雕”。反而打共产党,搞乱了军心、民心、也搞乱了阵地。而可靠的老部队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通信联络困难,缺枪少弹的“七无”加士气低落,再加上中央和东北局的指导思想混乱和失误,仅有的一点部队还要分散去占领守卫城市,林彪手上并没有多少能够用于打仗的部队,那种困难的形势有几个将领经历过?经过努力,林彪和他的战友们很快扭转了战局,发展之快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包括毛泽东)。改革开放后,山东的发展远比东北好的多,如果按一些人说的东北的自然条件如何如何好,山东的自然条件如何如何差,该怎么解释?还是人的因素第一吧! </P>
<P>
共产党的部队都是主要靠消灭敌人来发展自己的,包括人员特别是武器。打了胜仗,缴获多,俘虏多,根据地扩大,也会有各种人来投奔,部队自然就会迅速发展。打了败仗或消耗战,伤亡、武器得不到补充,还会有开小差当逃兵的,部队就越打越少,更不可能有发展。如果林彪的四野也象三野一样,打了胜仗接着就打败仗,战力可能永远也不会超过其他野战军。 </P>
<P>举个例子:孟良崮战役后,华野缴获了大批美械装备、也补充了不少俘虏兵,士气大振。粟裕分兵出师豫东鲁南,外线兵团先攻汶上失利,再攻济宁失利,三攻滕县还是失利,一路遭敌人围追堵截和敌机轰炸,损失惨重,据说男女兵均是光着屁股过的河,历次战役战斗中缴获的辎重几乎丢光。内线兵团在粟裕亲自指挥下连打南麻、临朐二大败仗,每次都是主动集中了2,3倍的兵力去打敌人,但围点攻不动打援又堵不住,损失却比敌人还大。内外线全面受挫,铩羽而归,自报损失人马五万余,创下了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一次战役行动失利损失之最。部队的发展当然受到挫折,战力从此就落在了四野后面。所以部队发展如何关键是仗打的如何。林彪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全军覆灭或走抗联老路的危险。四野的军力能超过三野,其百万军队是在东北发展起来的,精良的美械装备是从敌人手里夺的,这是艰苦工作的结果,也是以林彪为首的四野将士积极寻机歼敌、战略战术高超,打的高效率的歼灭战多、消耗战少,败仗更少的重要标志。林彪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士气高昂的百万大军,这正他和战友们的过人之处和伟大功绩,如果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真不知会得到怎样的吹捧,但在林彪却反成了一些人不以为然进而诋毁他军事才能的理由。 </P>
<P>设想一下,如果林彪当时去了山东打了很多胜仗,而别人去东北却打了不少败仗(这是可能的,如果不是林彪果断地指挥四平大撤退的话(陈云语)),可能又会有人说:林彪在山东打胜仗是应该的,因为山东的条件最好,如果别人去会比林彪打的更好。那个在东北打败仗的人仍是伟大的军事家,只是他的条件太差了,又有中央和东北局的瞎指挥,林彪如果去未必比他强,可能失败的更惨。我看有些人很有可能会这么说,有些人永远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偏见。随便举一个例子:韩战爆发时,林彪、粟裕都请了病假。可如今所有的书和舆论都大批林彪贪生怕死是装病,对粟裕怎么就没有这样的“神化”? </P>
<P>有人说四野的作战效率低,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只能排在第3位。在战略决战中解放军共消灭敌人155万余人,四野在战略决战中消灭敌人近100万人,三野在战略决战中消灭敌人44万人,谁的作用大?四野在战略决战中自己伤亡9万余人,敌我消耗比在10/1以上,其中辽沈战役自己伤亡6.9万余人, 敌我消耗比为7/1,平津战役中自己伤亡2.1万余人, 敌我消耗比为25/1。三野在战略决战中自己伤亡10,3万余人,敌我消耗比为4/1,谁的效率高?在战略决战后,敌人兵败如山倒,除了逃跑就是投降,那时的歼敌数和效率能与战略决战中的歼敌数和效率相提并论?如果叫三野去打海南岛试试看,说不定会比打金门更精彩,来个海南岛失利震动世界? !</P>
<P>大概是林彪的一些战术原则对四野的战力影响太大了,给人的印象太深了的缘故,不知怎么林彪在一些人眼里成了只懂战术不懂战略的军事家,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P>
<P>早在1929年,林彪就不同意毛泽东“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有没有战略眼光?林彪建议用比较游动的方式在江西、福建、广东三个边界建立根据地,不要死守一地有没有战略眼光?在红四军七大期间,林彪勇敢的支持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军事路线,有没有战略眼光? 1932年,东路军总指挥林彪改变了中央要他在赣江流域作战的命令,支持了当时没有被多数人接受的毛泽东的主张,转而去打漳州并取得了重大胜利,有没有战略眼光?在第5次反围剿期间,林彪多次打电报建议用运动战而不是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并运用运动战取得第5次反围剿的闪光的胜仗——温坊战役,有没有战略眼光?长征途中,红军在云南陷入困境时,林彪写信建议改变原定战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此前毛泽东的战略是在黔或滇建立新的根据地,造成四渡赤水期间的四处碰壁),有没有战略眼光?抗日战争初期,林彪成功地指挥了平行关大捷,使毛泽东单纯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抗日战略,变成了“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抗日战略,有没有战略眼光?东北初期,中央和东北局都认为国内和平是有可能的,命令林彪集中主力与敌人决战,而林彪认为与蒋介石的和平是假的,建议作长期打算,并据此指挥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使东北成为全国第一个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战场,有没有战略眼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林彪不失时机的提出南北满联军合二为一,以便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有没有战略眼光?在1948年初,林彪拒绝了毛泽东要他在春天南下作战的意见,避免了对我不利的过早的战略决战,在1948年7月,林彪主动提出了在秋天“以最大主力南下作战”,此次南下最后演变成了辽沈战役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有没有战略眼光?辽沈战役后期,林彪建议中央暂不攻打太原,而集中主力先包围保定或张家口,对所包围之敌采取“围而不打”的方法,以拖住傅作义,有没有战略眼光?平津战役中,林彪把毛泽东的“先打两头后打中间”战略,改为“放弃两头直取中间”有没有战略眼光? 林彪的许多战略见解都是在与毛泽东这样的大战略家进行碰撞时放出的火花,而且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林彪的这些战略意见是基本正确的,质量不可谓不高,粟裕有这么多的战略贡献吗?粟裕比得了吗? </P>
<P>大概是林彪在辽沈战役中打廖兵团、长征途中打吴奇伟都打的太漂亮了,一些人居然由此得出了林彪只会打“乱战”的结论,这不荒唐吗?林彪擅长打运动战,其实共产党的将领都擅长打运动战,只是林彪打的更绝、更有激情!他指挥部队的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和变化都堪称一流,打的既稳准很又迅雷不及掩耳。他无论是打伏击、打追击还是组织撤退,无论是突击敌人中枢要害、还是长途奔袭迂回包抄都有很多出色的战例,堪称力量速度变化与准确细腻的完美结合!一件件都是令人荡气回畅,充满阳刚之美的运动战艺术精品!但林彪不仅会打运动战,他也是共产党将领中征战最全面的战将。“湘江阻击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都是共产党军队打的最著名、最惨烈、规模最大、最成功的阻击战,这些是林彪打的,还是粟裕打的?林彪红军时期“攻漳州、克乐安、战宜黄”、解放战争时期“血战锦州”、“激战天津”也都是各个时期共产党军队打的最成功、最漂亮干脆的城市攻坚战。粟裕拿什么与林彪相比?林彪擅长打“运动战”、打“伏击战”不假,但打“阻击战”、“攻坚战”同样比粟裕打的漂亮,同样打的惊天泣鬼干脆潇洒,这难道不是事实? 林彪在军事上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他指挥打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胜仗,还表现在他把自己所带过的部队都培养成了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刚进东北时,当时的主力3纵一个纵队都挡不住敌人一个团的进攻,经过林彪在战略战术方面的精心调教,四野各部队都逐渐成为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粟裕有这种本事吗?不要说林彪的战功、他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指挥艺术粟裕无法与之相比,就是他领兵训练部队的本领粟裕也是望尘莫及!他训练出的“林家军”比起古代的“岳家军”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难道不是事实? 林彪不仅在军事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从增加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后两条,到红四军“七大”和“古田会议”对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支持,到60年代“我军政治工作的决议”(至今仍是指导我军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他对我军的政治工作的贡献也远远超过了粟裕!林彪是非常全面的军事家,同时代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也不多!他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杰出的军事家就象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一样,是一个民族的无形资产,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没有理由不珍惜!
</P>
林彪在解放战争中战略上的贡献主要有: 1、 东北初期,中央和东北局都认为国内和平是可能的,命令林彪集中主力与敌人决战,林彪认为蒋介石的和平是假的,建议作长期打算,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2、 在1946年8月份的东北局会议上,林彪对于局势的发展明确指出:东北战局的发展大体上要经过三个阶段:敌人进攻,我们运动防御并主动撤出一些地区,这是第一阶段;敌人占领了城市,进攻迟缓下来,我们则在运动中伺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开始局部反攻,这是第二阶段;我们发动全面反攻,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把剩余敌人孤立在几个点和线上,最后加以消灭,这是第三阶段。事实证明,东北战争形势的发展完全符合林彪的估计。在林彪正确战略的指导下,东北形势很快变被动为主动,并率先夺取胜利,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3、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林彪不失时机的提出南北满联军合二为一,以便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并据此指挥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使东北成为全国第一个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战场。 4、 在1948年初,林彪拒绝了毛泽东要他在春天南下作战的意见,避免了对我不利的过早的战略决战,并于48年6月在全军进行了以攻坚为目的大练兵,使部队的攻坚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48年7月,林彪主动提出了在秋天“以最大主力南下作战”,此次南下最后演变成了辽沈战役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5,攻克锦州后中央指示打锦西,葫芦岛之敌,林彪建议先打廖兵团,这一建议直接导致了廖兵团被歼和全东北的解放。6、 辽沈战役后期,林彪建议中央暂不攻打太原,而集中兵力先包围保定或张家口,对所包围之敌,采取“围而不打”的方法,以拖住傅作义。这一建议对抑留傅作义集团,为平津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7、 平津战役中,林彪把毛泽东的“先打两头后打中间”战略,改为“放弃两头直取中间”,实践证明是正确的。8,西南战役前,林彪向中央建议,西南战役的关键是迅速控制云南,堵住川敌的退路。 二,在战术方面。 林彪在战术方面研究了“一点两面”、“三三制” ,“三猛战术”,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四快一慢”, “四组一队”等战术原则,对四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作用。林彪即使打的败仗也是消灭敌人多,自己伤亡小于敌人。二战四平(二战四平前林彪就不同意坚守四平,建议以运动战歼敌,中央坚决要守,二战四平的责任不在林彪)面对最强大的“远征军”进行了震惊中外的四平保卫战,坚守四平一个多月,我军伤亡8000余人,消灭敌人1万多。三战四平强攻敌人有着大量坚固工事的城市,我军伤亡1万余人,消灭陈明仁部近3万人。而粟裕的南麻败仗打的是临时筑工的村庄,歼敌仅5000余人,伤亡1万余人,临朐败仗打的是临时筑工的县城,歼敌仅4000余人,伤亡1万余人,自己的伤亡多于敌人!淮海战役中,粟裕在敌人没有坚固工事的野战的情况下打黄百涛兵团10万余人,自己伤亡就近5万!林彪打锦州、打沈阳、打天津、打廖兵团,那一个有这么大的伤亡?林彪一个辽沈战役也不过伤亡6.9万人。 这说明三野的部队作战战术动作和素养都比较欠缺,作战时伤亡大,这与粟裕在战术方面没有什么研究有很大关系。林彪的指挥艺术和特点:快!准!狠! 在辽沈战役中,林彪2天就消灭的廖兵团这个王牌兵团,打的精彩绝伦,这是林彪的典型战例。在打锦州时,林彪在廖兵团西进兵团的侧后布置了3个纵队,这与他对侯镜如东进兵团的处理完全不同,暗藏了杀机!不过廖耀湘比张灵甫聪明的多,不冒进,否则,辽沈战役第一个被消灭的将是廖兵团。 廖耀湘的如意算盘是等到林彪与锦州的范汉杰集团和侯镜如的东进兵团打到精疲力尽时再猛扑过去!他想重演过去解四平陈明仁之围的一幕。 但四野大练兵后,攻坚能力已经今非夕比,锦州被迅速拿下。 在锦州被打下后,毛泽东指示林彪部队休整1-2个星期后准备去打锦葫的东进兵团。蒋介石认为林彪与锦州的范汉杰和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已经打的是精疲力竭,要廖耀湘乘机去收复锦州。但廖耀湘的战场感觉很好,认为林彪主力虽然疲劳有损失,但元气还在,不敢贸然上前。但廖耀湘也不敢对抗蒋介石的命令,他做梦也想不到林彪会指挥部队不休整的连续作战,迅速包围到他头上来。这不能说廖耀湘愚蠢,因为当时谁也想不到林彪会有这一手。 实际上廖耀湘嗅觉很灵,他在林彪动作前已经决定出营口,但在林彪的意图未明时,还不敢公然对抗蒋介石的命令,只能假意攻黑山,实际向营口“转进”,十分狡猾。但就是这么个“假动作”,林彪也不许他做。林彪立即指挥10纵在黑山顽强阻击,5纵,6纵到营口沈阳方向切断廖兵团的后路,攻锦部队不休整的马不停蹄,昼夜兼程,长途奔袭迅速包抄廖兵团。 林彪不仅要追上廖兵团,还同时命令部队在追上敌人后,立即攻击,迅速分割围歼敌人,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由于林彪的出色指挥,加上四野将士对林彪的“四快”和“三猛战术”领会掌握的好,廖兵团这个老狐狸来不及跑,更来不及构筑工事进行有效的抵抗,这个曾经闻名于世,与英美军队战斗力相比也毫不逊色的王牌兵团,只2天就被消灭了。林彪把运动战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极至。 共产党的将领都比较擅长打运动战(包括粟裕),但他很少有用运动“速度”去消灭敌人的。粟裕在淮海战役也要求部队加快运动速度去追赶敌人,他对的部队在速度上的要求主要是追上敌人,不要让敌人跑掉,但对被追上的敌人,没有立即进行分割打击。在淮海战役中,三野的部队面对的基本都是这种逃跑运动中的敌人,可惜他们没有达到林彪及四野在“速度”方面的战术意识,使敌人有时间构筑野战工事,打起来吃力,时间花的多,伤亡比四野打有钢筋水泥永久性工事的城市还大,这里面既体现了指挥员战役指挥意识上的差距也体现出了部队在战术素养方面的差距。 林彪打运动战则不仅是在战场上转移兵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他特别重视速度,善于利用速度。林彪一生多次出现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去打击敌人的战例。在红军时期打宜黄,开始强攻不下,后林彪设计有意放一条路给敌人逃跑,结果一半的敌人跑出城被林彪指挥的部队追垮后一网打尽。 在长征中的遵义大捷,吴奇伟的2个师也基本是被林彪的一军团追跨后消灭的。在辽沈战役中,打廖兵团,打沈阳,都是用速度打垮了敌人。还有“二打耒阳”中击溃敌人一个团,长征中指挥部队昼夜兼程飞夺泸定桥都是用速度去夺取胜利。。 林彪一生多次出现用速度打击敌人的战例。林彪不仅要用“速度”追上敌人,还要用“速度”去消灭敌人。因为“速度”可以使敌人来不及构筑工事减少作战时我方的伤亡,“速度”可以使敌人来不及组织降低敌人的作战效率, “速度”可以造成敌人的错误判断, “速度”可以使敌人惊慌失措兵败如山倒。“速度”在林彪这里就是战斗力!这就是差别,这就是对“兵贵神速”不同层次的理解,这就是指挥艺术上的不同境界。
毫无疑问,无论是战略眼光,战术造诣。指挥艺术,林彪都绝对优秀。
合情合理,顶。
<P>林总在红军时期就是高级指挥员,就指挥大兵团作战,第四次反围剿,著名的黄陂草台岗战役,林总任战场总指挥,指挥中央红军主力歼敌三个师,蒋介石骂他是战争魔鬼,悬赏十万大洋缉拿。</P>
长征中,林帅担任开路先锋,率领一军团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大战遵义,歼灭吴奇伟的中央军;威逼昆明,调虎离山,策应干部团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腊子口;青石嘴打骑兵...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顶顶顶顶~~~~~~
抗日战争,林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毛主席称赞平型关大捷:“为中华民族打了一个争气仗”《八路军军歌》开头就是“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而且连唱两遍。1942年春,林总回国,继续担任抗大校长,抗大共培养了20余万名军政干部。抗战中,林总代表毛主席和蒋介石谈判。
<P>解放战争,毛主席派林彪到东北挂帅,说他是“受任于乱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只有林彪到东北,才能把东北的党政军统一指挥起来”</P><P>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毛主席在给林彪等人的贺电中说“这一伟大胜利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你们和全体东北军民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P><P>抗美援朝选帅时,毛主席首先考虑林彪,说“林彪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打仗又刁又狠。”</P><P>55年授衔仪式上,毛主席称林彪为“少帅”</P>
<P>林总不是百战百胜,军事上也不可能完美(世上没有这样的人),但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喜欢独立思考,从不盲从的人。</P><P>林总战略战术全面,顺境有一套,逆境也有一套。是我军极为杰出的指挥员。</P>
<P>四野军歌:《林总的命令往下传》,名字就是旗帜。</P><P>顶!</P>
真有意思 在下面顶这片文章的人中9人有6人发贴数是3帖以下 有3人是第一次发帖 呵呵
<B>以下是引用<I>219</I>在2004-6-17 12:39:00的发言:</B>
真有意思 在下面顶这片文章的人中9人有6人发贴数是3帖以下 有3人是第一次发帖 呵呵

<P>新人辈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P>
<P>斯大林很欣赏林总的军事才能</P><P>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P>
<P>呵呵,JC的林粟之争跑到CD了,千万不要搞出什么“九帅十将不如一林”“陈毅只会下棋”等笑话来</P>
<B>以下是引用<I>彩虹瀑布</I>在2004-6-17 18:15:00的发言:</B>

<P>呵呵,JC的林粟之争跑到CD了,千万不要搞出什么“九帅十将不如一林”“陈毅只会下棋”等笑话来</P>

<P>来而不往非礼也。有人不仅贬林,也贬其他元帅:“彭德怀有野心,投靠苏联”,“刘伯承在淮海战役中是配角”,“陈毅是机会主义者,一打仗就开小差”,”,“叶罗不会打仗”等等,还说:“十大元帅给粟裕提鞋都不配”,岂非天大的笑话!</P>
<P>四野的那首歌在哪能找到?</P>
<P>来晚了</P><P>粟派的早就来宣传过了</P>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林彪元帅传》后面的附录里收有这首四野军歌
<P>打战行</P><P>但建国后野心太大了</P><P>要不然就不会死的那么惨了</P>
建国后的事情也许要过若干年后才能说得清楚
《解放战争歌曲集》里也有《林总的命令往下传》
四野军歌还有:〈〈我们是林彪射击手〉〉
<P>林彪!功高镇主啊!以后不知道会解禁不?许多东西看了就知道了。</P><P>战略上比老毛差点,战术那就不用比了吧!</P>
新来的报个到
<P>偶最佩服的就是林彪和韩信</P>
<P>报个到</P>
这还用问吗,林彪三大战役指挥了两个,粟裕只打了多半个(绝对不能忽视刘伯承在淮海的作用)
<B>以下是引用<I>林育荣</I>在2004-6-22 12:33:00的发言:</B>
这还用问吗,林彪三大战役指挥了两个,粟裕只打了多半个(绝对不能忽视刘伯承在淮海的作用)

<P>认同
两代淮阴侯皆是时代战神,个性彰显。佩服!
<P>粟裕更有人格魅力。</P>[em01]
喜欢陈赓和刘帅
林彪的确是帅才!!!
粟裕更有人格魅力?你去看看他在台上是怎么整人的!
<B>以下是引用<I>hilljhj</I>在2004-6-20 17:22:00的发言:</B>

<P>林彪!功高镇主啊!以后不知道会解禁不?许多东西看了就知道了。</P>
<P>战略上比老毛差点,战术那就不用比了吧!</P>

<P>功高镇主?
<P>哈。。就凭这话就要被人笑倒没力气回你了。。
<B>以下是引用<I>shuai</I>在2004-6-17 2:28:00的发言:</B>
毫无疑问,无论是战略眼光,战术造诣。指挥艺术,林彪都绝对优秀。

<P>呵呵。。</P>
<P>不要想当然。。</P>
<P>在战略上粟绝对是个大智慧者。。林的在东北的彷徨和毛改变南渡计划和同意淮海大战可看出些。。</P>
<P>至于战术 和指挥艺术。。你找了这么多林的东西难道没发现他的一句话么:粟裕打的都是神仙仗。。</P>
<P>所以说林的战斗都是后人可模仿的严谨求稳。。而粟被徐州分割成几块兵力不能集中。。战略空间严重狭窄。靠的就是灵活的战术指挥。。想想黄桥决战。。孟良古。。开封吧。。粟绝对是个战术天才</P>
<B>以下是引用<I>林育荣</I>在2004-6-22 12:33:00的发言:</B>
这还用问吗,林彪三大战役指挥了两个,粟裕只打了多半个(绝对不能忽视刘伯承在淮海的作用)

<P>可惜西点研究的只是粟的淮海啊。。
<P>三野歼灭了四十几万。。其中一些纵赶上中野了!!
<B>以下是引用<I>雨轩</I>在2004-6-26 16:20:00的发言:</B>
粟裕更有人格魅力?你去看看他在台上是怎么整人的!

<P>整人?说出的话吧。。
<P>你何不把林的历史也翻出来呢</P>
<B>以下是引用<I>我是小5</I>在2004-6-26 22:11:00的发言:</B>
&gt;
<P>功高镇主?

<P>哈。。就凭这话就要被人笑倒没力气回你了。。
</P>

<P>比比林总与粟裕的历史功劳,林总当然是功高震主了。</P>
<B>以下是引用<I>我是小5</I>在2004-6-26 22:16:00的发言:</B>


<P>呵呵。。</P>
<P>不要想当然。。</P>
<P>在战略上粟绝对是个大智慧者。。林的在东北的彷徨和毛改变南渡计划和同意淮海大战可看出些。。</P>
<P>至于战术 和指挥艺术。。你找了这么多林的东西难道没发现他的一句话么:粟裕打的都是神仙仗。。</P>
<P>所以说林的战斗都是后人可模仿的严谨求稳。。而粟被徐州分割成几块兵力不能集中。。战略空间严重狭窄。靠的就是灵活的战术指挥。。想想黄桥决战。。孟良古。。开封吧。。粟绝对是个战术天才</P>

<P>还在重复谎言,林在东北怎么彷徨了?粟建议的淮海是个什么淮海?如果按照他建议的淮海打,那来的淮海决战?
<P>林总战略上的贡献贴子里写得清清楚楚。粟裕有什么可以拿来比么,看看谁的战略贡献多。
<P>至于战术,粟裕打个十万余人的黄伯韬自己伤亡就近5万!林总整个辽沈战役歼敌47万自己不过伤亡6,9万,粟裕与林总在战术上差距太大!
<P>“粟裕打的都是神仙仗”,街头地摊上的杂志小报竟也被有的人拿来使用,一笑。
<P>孟良崮战役前粟裕因为分兵几次错失战机,毛主席多次指示他不要分兵,陈毅提出在不分兵的前提下机动作战,纠正了粟裕的错误,这才有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黄桥,孟良崮的主将是陈毅,这是官方的一贯结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