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b 直十相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36:23
追求技术成功引领产业发展

2009-10-14 10:27:27 作者:曾菊敏 来源:中国航空报


      创新精神是是国家、民族、企业、团队乃至个人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六○二所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把技术优势作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主要动力,持续追求技术进步和成功,提升专业能力,引领直升机产业发展。

    专业发展能力是研究所最本质的能力,是技术进步成功的源泉。六○二所以型号需求为牵引,以产业发展为目标,重点突出直升机特色专业技术发展和能力提升;狠抓技术攻关和风险控制,突破制约直升机发展的“瓶颈”技术;利用国际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尽快实现我国直升机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通过重点型号自主创新,六○二所攻克了总体气动设计、任务系统关键设备以及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研制等一系列直升机关键技术,型号研发能力、系统集成创新能力、应用技术能力和探索性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直八、直九、直十一以及重点工程等多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直升机专业技术获得长足发展。研究所已经具备了球柔性桨毂、复合材料桨叶、复合材料机体结构、综合一体化航电系统研发能力;总体技术已逐步进入了综合集成大总体优化设计模式,建立了一套包括总体参数选择、气动布局、重量重心设计等总体设计方法及验证手段;掌握了具有第三代先进水平的球柔性旋翼系统设计技术;结构/强度设计已由次要结构采用复合材料向主要结构采用复合材料转变,实现了结构/强度一体化设计;航电设计实现了航电各分系统的信息综合并与任务系统交联,开始由半综合的电子系统向完全综合航电系统转变;飞控系统实现了双余度数字式的自动飞行控制技术;综合试验能力、仿真试验能力获得极大提升,直升机旋翼试验等方面的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以“863倾转旋翼机技术研究”和“973直升机旋翼气动特性基础技术研究”两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为代表的预先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建所40年来,研究所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27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300余项。《直升机旋翼机身组合模型风洞试验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六○二所主编的建国以来第一部《直升机设计手册》于2005年出版发行。研究所在中国直升机技术创新和发展中,确立了主导和核心地位,成为我国直升机核心技术最重要的部分和产业升级的支撑力量。

    技术创新提升了直升机的科技含量,降低了研制成本,带来了更多的产品和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直十一型机从开始研制到首飞成功,只用了4年时间,创造了我国直升机研制周期最短的纪录,创下了我国直升机研制领域7项“全国第一”。直十一机身外形设计和制造在国内第一次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设计和制造模式。

    六○二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振兴航天事业中也有所作为。该所研制的航天员训练设备和航天座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上天作出贡献。研究所也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研究所大力推进发展自主创新的基础能力,建立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决策咨询机构;加强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合作交流,打造技术创新链,促进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联盟;逐步建立有效的创新技术转移制度,将技术成功转化为商业成功。

    站在新的起点上,六○二所放飞思想,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以世界水平看科技创新,以国际竞争力看产业发展。完善研究所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直升机型号、技术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天津直升机研发中心建设,实践直升机产业专业化整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方针,努力攻克军用直升机攻击能力、性能和生存能力方面的关键技术,着力解决民用直升机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可靠性等“瓶颈”技术,力争在2020年左右,实现创新发展第三代直升机技术、基本掌握第四代先进直升机关键技术的目标,加速直升机自主发展。







重点型号涉及到气动设计,应该是新机型;说到任务系统,应该是承担专业攻击任务的专业武直火控及人武系统;说到攻克,那就是该型已基本成功,看来应该是武直十

重点工程应该还是指武直十,毕竟武直十的复合材料用量占比前所未有,旋翼应该是在直八改上取得突破

综上,直十应该是一切顺利,等待量产装备

最需要关注的是“飞控系统实现了双余度数字式的自动飞行控制技术”,难道tg率先搞出了直升机全电传,那可是非常的hkc。。。。。。追求技术成功引领产业发展

2009-10-14 10:27:27 作者:曾菊敏 来源:中国航空报


      创新精神是是国家、民族、企业、团队乃至个人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六○二所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把技术优势作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主要动力,持续追求技术进步和成功,提升专业能力,引领直升机产业发展。

    专业发展能力是研究所最本质的能力,是技术进步成功的源泉。六○二所以型号需求为牵引,以产业发展为目标,重点突出直升机特色专业技术发展和能力提升;狠抓技术攻关和风险控制,突破制约直升机发展的“瓶颈”技术;利用国际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尽快实现我国直升机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通过重点型号自主创新,六○二所攻克了总体气动设计、任务系统关键设备以及大型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研制等一系列直升机关键技术,型号研发能力、系统集成创新能力、应用技术能力和探索性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直八、直九、直十一以及重点工程等多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直升机专业技术获得长足发展。研究所已经具备了球柔性桨毂、复合材料桨叶、复合材料机体结构、综合一体化航电系统研发能力;总体技术已逐步进入了综合集成大总体优化设计模式,建立了一套包括总体参数选择、气动布局、重量重心设计等总体设计方法及验证手段;掌握了具有第三代先进水平的球柔性旋翼系统设计技术;结构/强度设计已由次要结构采用复合材料向主要结构采用复合材料转变,实现了结构/强度一体化设计;航电设计实现了航电各分系统的信息综合并与任务系统交联,开始由半综合的电子系统向完全综合航电系统转变;飞控系统实现了双余度数字式的自动飞行控制技术;综合试验能力、仿真试验能力获得极大提升,直升机旋翼试验等方面的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以“863倾转旋翼机技术研究”和“973直升机旋翼气动特性基础技术研究”两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为代表的预先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建所40年来,研究所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27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300余项。《直升机旋翼机身组合模型风洞试验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六○二所主编的建国以来第一部《直升机设计手册》于2005年出版发行。研究所在中国直升机技术创新和发展中,确立了主导和核心地位,成为我国直升机核心技术最重要的部分和产业升级的支撑力量。

    技术创新提升了直升机的科技含量,降低了研制成本,带来了更多的产品和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直十一型机从开始研制到首飞成功,只用了4年时间,创造了我国直升机研制周期最短的纪录,创下了我国直升机研制领域7项“全国第一”。直十一机身外形设计和制造在国内第一次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设计和制造模式。

    六○二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振兴航天事业中也有所作为。该所研制的航天员训练设备和航天座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上天作出贡献。研究所也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研究所大力推进发展自主创新的基础能力,建立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决策咨询机构;加强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合作交流,打造技术创新链,促进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联盟;逐步建立有效的创新技术转移制度,将技术成功转化为商业成功。

    站在新的起点上,六○二所放飞思想,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以世界水平看科技创新,以国际竞争力看产业发展。完善研究所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直升机型号、技术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天津直升机研发中心建设,实践直升机产业专业化整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方针,努力攻克军用直升机攻击能力、性能和生存能力方面的关键技术,着力解决民用直升机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可靠性等“瓶颈”技术,力争在2020年左右,实现创新发展第三代直升机技术、基本掌握第四代先进直升机关键技术的目标,加速直升机自主发展。







重点型号涉及到气动设计,应该是新机型;说到任务系统,应该是承担专业攻击任务的专业武直火控及人武系统;说到攻克,那就是该型已基本成功,看来应该是武直十

重点工程应该还是指武直十,毕竟武直十的复合材料用量占比前所未有,旋翼应该是在直八改上取得突破

综上,直十应该是一切顺利,等待量产装备

最需要关注的是“飞控系统实现了双余度数字式的自动飞行控制技术”,难道tg率先搞出了直升机全电传,那可是非常的hkc。。。。。。
说一千道一万,发动机咋样了?:dizzy:
没有发动机会进入小批量生产?
同问。
万分期待武直10的定型和批量生产
八股文难以掩盖涡轴的尴尬
最需要关注的是“飞控系统实现了双余度数字式的自动飞行控制技术”,难道tg率先搞出了直升机全电传,那可是非常的hkc。。。。。。
太NB了
不过听哪位老大说过直10要做技术备份而不会装备生产了?
bin8628 发表于 2009-10-16 11:52
同问?
swiftosos 发表于 2009-10-16 12:10

技术储备或预研机型根本就不会叫重点型号,重点工程
力争在2020年左右,实现创新发展第三代直升机技术、基本掌握第四代先进直升机关键技术的目标,.....

这段话才是关键.....
在今年3月完成的高空台考核试验中,发动机在包线边界上累计起动40多次,100%成功,空中起动包线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项技术突破为重要机种的试飞安全又添加了一道保险。
    在多年科研工作中,熊焰获得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任务与日俱增,责任与时俱进。在他眼里,成绩永远只属于过去,换句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将与志同道合的航空人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让一架架飞机带着他们的汗水与祝福安全地飞向蓝天。




解毒:04年直十开始遇到动力瓶颈,解决轴承问题就用了2年,可见发动机技术不是那么简单的.
截止目前,一切顺利,涡轴9年底可望定型.
未来几年,tg的直升机平台会很丰富.

动力上欠的债会慢慢都还上,20年不重视不投入的恶果会慢慢被这几年的奋起直追消化掉
mars26 发表于 2009-10-16 12:42
此消息振奋人心啊,希望是真的
gzh1987158 发表于 2009-10-16 12:56

如果项目或东西上不得台面,没大突破,八股文会登么?04那时咋不说遇到麻烦?
swiftosos 发表于 2009-10-16 12:10
似乎EH101就是电传的????
真的可就大大的好了,热血中.....
10好已经烂尾了,不用再盯了,看9改吧

10好已经烂尾了,不用再盯了,看9改吧
千千度 发表于 2009-10-16 13:19


没有证据就可以信口开河?请出示证据!

9改?光改就能改变吨位么?
10好已经烂尾了,不用再盯了,看9改吧
千千度 发表于 2009-10-16 13:19


没有证据就可以信口开河?请出示证据!

9改?光改就能改变吨位么?
发动机是大问题啊
mars26 发表于 2009-10-16 12:42
太行当年吹得比这个还猛,能拉出来溜溜吗?
“863倾转旋翼机技术研究”——山寨鱼鹰?
fengshou 发表于 2009-10-16 14:35

07年就是试批量生产

对于一款未定型的发动机来说,你还要怎样

前阵子的武直十视频应该可以说明很多的问题
Z10现在还是扑朔迷离啊
偶只问心脏病解决没。。。
不急 70周年阅兵铺天盖地上.....:victory::D
直9W改  换大的,新发动机,是什么型号……
顺便问问桨毂、桨叶实现一体化了吗?
Z10的驾驶仪不知道是242干的还是618干的
不太明白, 双余度电传怎么飞, 最少不是也应该用三余度吗
最讨厌官方8股,光吹牛,通篇文章一多半都是吹贡献,就这么怀疑国民对科技工作者的辛苦不理解吗?做了啥报道啥就行了,净整些没用的,招人厌烦~~~~
P神,请问Z9大改是否会上串行双座
涡轴还不过关么?
高举HKC的大旗,为tg加油
这是个红裤衩楼啊{:3_81:}我国终于把直升机衍进到第三代了[:a5:] Z10哪年定型啊……
mars26 发表于 2009-10-16 12:48
几年?
偶只问心脏病解决没。。。
我猜至少外型会有较大的变化,就好像Z8大改一样.
有了好的发动机什么都好办。{:3_94:}
只想知道啥时候能装备
在ji中TG是先天性心脏病啊!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