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伊木河边防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52:35
2009年10月04日 08:49:34  来源:新华网


     对"北疆第一哨"的第一印象



    门前就是淙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


    北疆第一哨。




  
  
  新华网呼伦贝尔10月4日电 题:用忠诚谱写戍边卫国的时代颂歌——伊木河边防连纪事
  
  王经国、覃照平、王忠辉
  
  在茫茫的大兴安岭深处有一个叫伊木河的地方,它与俄罗斯以额尔古纳河相隔。在共和国版图上,它位于“鸡冠子”的顶端。这里冬季漫长,全年无霜期仅80天,方圆百余公里没有住户居住。然而,这里却长年驻守着一个边防连队,他们身居林海,默默无闻地巡逻在额尔古纳界河的边防线上,用自己的坚守和忠诚谱写着新时期官兵戍边卫国的时代颂歌。
  
  他们就是内蒙古军区伊木河边防连官兵。
  
  一年中有7个月被冰雪覆盖,连队基本“与世隔绝”
  
  去过伊木河边防连的人都知道,那里很偏远。连部距离团机关,也是最近的小镇有310多公里,与外界相连的道路只有一条简易的沙石路。
  
  就是这样一条路,一年中有7个月被冰雪覆盖,最低气温达零下57摄氏度。“即便天上阳光灿烂,山林间仍飘荡着一层白色的雾霜。”伊木河边防连指导员张文杰说。
  
  然而对于官兵来说,遥远和寒冷并不算什么,最痛苦的是这里的寂寞。
  
  士官邓宝华说,每年10月大雪就封山了。路上结满了冰坨,别说车辆,就是人过都很难。“生活保障中断了,与家人的联络中断了,基本上‘与世隔绝’。”
  
  邓宝华是连队里最老的士官,在伊木河他度过了12个年头。
  
  有人问邓宝华:“那么苦的地方,你怎么能熬那么久?”
  
  “在这种地方,你想‘熬’是‘熬’不住的。”邓宝华说:“我们有自己的快乐!”
  
  在呼伦贝尔军分区文化馆里,我们看到了邓宝华和他的战友们的作品:烫画“嫦娥奔月”,蛋刻“十二生肖”,还有根雕、摄影、工笔画、卵石画等等。每件作品构思巧妙,制作精美,几乎达到“专业水准”。
  
  “伊木河烂的白桦树多,我们就用烙铁在树皮上面烫画;捡个树根,先研究像个什么,再拿小刀抠抠洗洗,涂上清漆,上个底座,就成个作品了。”有些书法和绘画功底的邓宝华在连队干部的鼓励下,琢磨出一套套“玩艺”。
  
  “除工艺美术,我们还有小乐队、腰鼓队。”邓宝华说。
  
  “虽然环境封闭,但不能让战士们天天憋着,要让他们玩起来、动起来。他们的生活充实了,精神状态就好了。”呼伦贝尔军分区副政委刘二明说。
  
  现在连里80%的官兵都掌握了根雕制作技能,还有一大批“烫画小专家”、“小摄影家”、“小书法家”。“每年我都能做20多个作品。”邓宝华说。
  
  官兵技艺非凡,连队环境也是别具一格。远远看去,营区像一个度假村:大门建成了木制吊脚门楼,两侧是欧式“木柯楞”小别墅,连队四周还建起了融知识、艺术和趣味于一体的四条特色长廊:陶情励志长廊、军事历史长廊、官兵思想长廊和绿色瓜果长廊。
  
  “我们还在哨所院内建起了百花园;用桦木段和花草拼出中国版图,标绘出北京、伊木河和全连官兵家乡的位置。”张文杰说,这些景致既彰显了官兵的才智,又给连队带来了生气。
  
  自从连队搞起了特色文化,战士们喜欢得不行,每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刘二明说:“现在军分区其他几个边防团也都在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而且效果特别好。”
  
  在伊木河边防连,战士们最怕听到的就是:“你不像伊木河的兵”
  
  伊木河的官兵对于连队有着浓厚的感情:战士张高峰每次经过界碑时,都要抚摸一番,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士官尹传江复员时抱着界碑失声痛哭;士官邓宝华多次放弃调到城市的机会……
  
  在伊木河边防连,战士们最怕听到的就是:“你不像伊木河的兵。”
  
  “哪个战士是伊木河的兵,我们一看就知道。” 呼伦贝尔军分区边防某团政委祁凤云说,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军事素质,伊木河的兵都是过硬的。
  
  二班长张利在团组织的5公里越野摸底测试时名列第八。夜里,张利跑到操场狂奔练耐力。团长韩红卫发现劝他早些休息。可张利却说:“我是伊木河的兵,不能给连队丢脸。”经过顽强训练,集训结束时,他取得了全团第二名的好成绩。
  
  “对于伊木河的兵来说,连队就是知晓他们冷暖的家。”祁凤云说。
  
  为了排解战士孤寂所产生的压力,连里每周五组织集体“喊山”;战士探家,送上一张路线图;老兵复员,制作一张军旅纪念光盘。
  
  2007年,战士齐绍泽被派去学技术,可当时山道被冰包阻断。看着小齐焦急的眼神,张文杰带着全连扛着镐头和铁锹去破冰。由于冰厚且瓷实,头一天清除了50米,第二天、第三天进度依然不大。看着大家打满血泡的手,齐绍泽哭着说:“指导员,我不走了,你们别再去除冰了。”
  
  享受着家庭温暖的官兵们,自然甘心把家建好。
  
  连长刘和平上任之初,对连队不够熟悉,抓工作一度较浮,四名班长集体当面给他指问题,出主意;由于常年在雪窝子里摸爬滚打搞训练,许多官兵患了关节炎和腰腿痛,可谁也未间断过一天的执勤训练。士官于鲁杰负责电台工作近6年,对上联络从未间断,被誉为“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连队工作年年上新台阶。自1998年以来,连队连续10年被评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并先后3次被记集体一等功。
  
  “伊木河的兵要干就干出点道道来”
  
  有人说:“在伊木河这样的环境里,就是什么也不干也是一种奉献。”
  
  可伊木河的兵说:“我们不仅要干,而且要干出点道道来。”
  
  在连队荣誉室里,各种荣誉奖章挂满了墙。在连队的会议室和哨所内,“使命、责任、荣誉”悬挂在最醒目的位置。
  
  “边防连管段内珍稀动植物多,矿产丰富,特别是额尔古纳界河鱼类繁多,被誉为‘镶金边的界河’。”张文杰说,由于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沿边没有巡逻路,没有铁丝网,近年来,沿边生产作业人员和偷猎人员逐年增多,边境管控难度越来越大。
  
  “恶劣的气候条件也让执勤巡逻更加艰辛。” 代理排长郜韶华说:“夏天要遭受蚊虫、小咬和猛子的‘攻击’,冬季要穿着15斤重的皮大哈,加上皮裤、毡靴、枪 支、负重近50斤,在没过膝盖的积雪中巡逻。”
  
  今年27岁的郜韶华也是一名老士官了,对于执勤巡逻有着深切的体会。
  
  管控难度越大,越要苦练戍边本领。“实现边境执勤‘零差错’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过硬的能力素质做保证。”张文杰说。
  
  实践中,他们以执勤牵引训练,以训练推动执勤。为了让战士们对管段情况熟悉,他们用数码相机将管段内的地形地物、航标界标等一一拍摄下来,用微机处理成管段全景图,让大家对照熟悉。同时针对管段地形特点,连队强化了加大追踪搜捕、封锁边境、战斗支援、野外生存等8个与执勤相关课目的训练力度,全面提高了全连官兵综合能力。
  
  “现在干部骨干都能做到听声音就知事物远近、看冰层就知哪有青沟暗流、看雾气就知是否下雨降雪、看树木就能准确判断方位。”张文杰说。
  
  2009年春节,巡逻组在界标附近听到枪响,迅速判定方位并向连里报告,连队立即派出应急小组赶往事发地,一举将两名偷猎分子抓获。
  
  近五年来,全连先后抓获沿边非法行动人员37名,管段内连续15年没有发生越界事件。
  
  男儿有志存高远,甘将青春卫和平。在伊木河,官兵们将自己的浓浓深情完全融入到这片土地上。在士官李景伟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自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们就与这里紧紧相连。蜿蜒的国界线在我们脚下延伸,滔滔的额尔古纳河在我们脚下流淌……一块块界碑融入了我们的情怀,我们将赤诚之心献给北疆,用血汗构筑起戍边守疆的钢铁长城。
2009年10月04日 08:49:34  来源:新华网


     对"北疆第一哨"的第一印象



    门前就是淙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


    北疆第一哨。




  
  
  新华网呼伦贝尔10月4日电 题:用忠诚谱写戍边卫国的时代颂歌——伊木河边防连纪事
  
  王经国、覃照平、王忠辉
  
  在茫茫的大兴安岭深处有一个叫伊木河的地方,它与俄罗斯以额尔古纳河相隔。在共和国版图上,它位于“鸡冠子”的顶端。这里冬季漫长,全年无霜期仅80天,方圆百余公里没有住户居住。然而,这里却长年驻守着一个边防连队,他们身居林海,默默无闻地巡逻在额尔古纳界河的边防线上,用自己的坚守和忠诚谱写着新时期官兵戍边卫国的时代颂歌。
  
  他们就是内蒙古军区伊木河边防连官兵。
  
  一年中有7个月被冰雪覆盖,连队基本“与世隔绝”
  
  去过伊木河边防连的人都知道,那里很偏远。连部距离团机关,也是最近的小镇有310多公里,与外界相连的道路只有一条简易的沙石路。
  
  就是这样一条路,一年中有7个月被冰雪覆盖,最低气温达零下57摄氏度。“即便天上阳光灿烂,山林间仍飘荡着一层白色的雾霜。”伊木河边防连指导员张文杰说。
  
  然而对于官兵来说,遥远和寒冷并不算什么,最痛苦的是这里的寂寞。
  
  士官邓宝华说,每年10月大雪就封山了。路上结满了冰坨,别说车辆,就是人过都很难。“生活保障中断了,与家人的联络中断了,基本上‘与世隔绝’。”
  
  邓宝华是连队里最老的士官,在伊木河他度过了12个年头。
  
  有人问邓宝华:“那么苦的地方,你怎么能熬那么久?”
  
  “在这种地方,你想‘熬’是‘熬’不住的。”邓宝华说:“我们有自己的快乐!”
  
  在呼伦贝尔军分区文化馆里,我们看到了邓宝华和他的战友们的作品:烫画“嫦娥奔月”,蛋刻“十二生肖”,还有根雕、摄影、工笔画、卵石画等等。每件作品构思巧妙,制作精美,几乎达到“专业水准”。
  
  “伊木河烂的白桦树多,我们就用烙铁在树皮上面烫画;捡个树根,先研究像个什么,再拿小刀抠抠洗洗,涂上清漆,上个底座,就成个作品了。”有些书法和绘画功底的邓宝华在连队干部的鼓励下,琢磨出一套套“玩艺”。
  
  “除工艺美术,我们还有小乐队、腰鼓队。”邓宝华说。
  
  “虽然环境封闭,但不能让战士们天天憋着,要让他们玩起来、动起来。他们的生活充实了,精神状态就好了。”呼伦贝尔军分区副政委刘二明说。
  
  现在连里80%的官兵都掌握了根雕制作技能,还有一大批“烫画小专家”、“小摄影家”、“小书法家”。“每年我都能做20多个作品。”邓宝华说。
  
  官兵技艺非凡,连队环境也是别具一格。远远看去,营区像一个度假村:大门建成了木制吊脚门楼,两侧是欧式“木柯楞”小别墅,连队四周还建起了融知识、艺术和趣味于一体的四条特色长廊:陶情励志长廊、军事历史长廊、官兵思想长廊和绿色瓜果长廊。
  
  “我们还在哨所院内建起了百花园;用桦木段和花草拼出中国版图,标绘出北京、伊木河和全连官兵家乡的位置。”张文杰说,这些景致既彰显了官兵的才智,又给连队带来了生气。
  
  自从连队搞起了特色文化,战士们喜欢得不行,每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刘二明说:“现在军分区其他几个边防团也都在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而且效果特别好。”
  
  在伊木河边防连,战士们最怕听到的就是:“你不像伊木河的兵”
  
  伊木河的官兵对于连队有着浓厚的感情:战士张高峰每次经过界碑时,都要抚摸一番,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士官尹传江复员时抱着界碑失声痛哭;士官邓宝华多次放弃调到城市的机会……
  
  在伊木河边防连,战士们最怕听到的就是:“你不像伊木河的兵。”
  
  “哪个战士是伊木河的兵,我们一看就知道。” 呼伦贝尔军分区边防某团政委祁凤云说,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军事素质,伊木河的兵都是过硬的。
  
  二班长张利在团组织的5公里越野摸底测试时名列第八。夜里,张利跑到操场狂奔练耐力。团长韩红卫发现劝他早些休息。可张利却说:“我是伊木河的兵,不能给连队丢脸。”经过顽强训练,集训结束时,他取得了全团第二名的好成绩。
  
  “对于伊木河的兵来说,连队就是知晓他们冷暖的家。”祁凤云说。
  
  为了排解战士孤寂所产生的压力,连里每周五组织集体“喊山”;战士探家,送上一张路线图;老兵复员,制作一张军旅纪念光盘。
  
  2007年,战士齐绍泽被派去学技术,可当时山道被冰包阻断。看着小齐焦急的眼神,张文杰带着全连扛着镐头和铁锹去破冰。由于冰厚且瓷实,头一天清除了50米,第二天、第三天进度依然不大。看着大家打满血泡的手,齐绍泽哭着说:“指导员,我不走了,你们别再去除冰了。”
  
  享受着家庭温暖的官兵们,自然甘心把家建好。
  
  连长刘和平上任之初,对连队不够熟悉,抓工作一度较浮,四名班长集体当面给他指问题,出主意;由于常年在雪窝子里摸爬滚打搞训练,许多官兵患了关节炎和腰腿痛,可谁也未间断过一天的执勤训练。士官于鲁杰负责电台工作近6年,对上联络从未间断,被誉为“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连队工作年年上新台阶。自1998年以来,连队连续10年被评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并先后3次被记集体一等功。
  
  “伊木河的兵要干就干出点道道来”
  
  有人说:“在伊木河这样的环境里,就是什么也不干也是一种奉献。”
  
  可伊木河的兵说:“我们不仅要干,而且要干出点道道来。”
  
  在连队荣誉室里,各种荣誉奖章挂满了墙。在连队的会议室和哨所内,“使命、责任、荣誉”悬挂在最醒目的位置。
  
  “边防连管段内珍稀动植物多,矿产丰富,特别是额尔古纳界河鱼类繁多,被誉为‘镶金边的界河’。”张文杰说,由于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沿边没有巡逻路,没有铁丝网,近年来,沿边生产作业人员和偷猎人员逐年增多,边境管控难度越来越大。
  
  “恶劣的气候条件也让执勤巡逻更加艰辛。” 代理排长郜韶华说:“夏天要遭受蚊虫、小咬和猛子的‘攻击’,冬季要穿着15斤重的皮大哈,加上皮裤、毡靴、枪 支、负重近50斤,在没过膝盖的积雪中巡逻。”
  
  今年27岁的郜韶华也是一名老士官了,对于执勤巡逻有着深切的体会。
  
  管控难度越大,越要苦练戍边本领。“实现边境执勤‘零差错’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过硬的能力素质做保证。”张文杰说。
  
  实践中,他们以执勤牵引训练,以训练推动执勤。为了让战士们对管段情况熟悉,他们用数码相机将管段内的地形地物、航标界标等一一拍摄下来,用微机处理成管段全景图,让大家对照熟悉。同时针对管段地形特点,连队强化了加大追踪搜捕、封锁边境、战斗支援、野外生存等8个与执勤相关课目的训练力度,全面提高了全连官兵综合能力。
  
  “现在干部骨干都能做到听声音就知事物远近、看冰层就知哪有青沟暗流、看雾气就知是否下雨降雪、看树木就能准确判断方位。”张文杰说。
  
  2009年春节,巡逻组在界标附近听到枪响,迅速判定方位并向连里报告,连队立即派出应急小组赶往事发地,一举将两名偷猎分子抓获。
  
  近五年来,全连先后抓获沿边非法行动人员37名,管段内连续15年没有发生越界事件。
  
  男儿有志存高远,甘将青春卫和平。在伊木河,官兵们将自己的浓浓深情完全融入到这片土地上。在士官李景伟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自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们就与这里紧紧相连。蜿蜒的国界线在我们脚下延伸,滔滔的额尔古纳河在我们脚下流淌……一块块界碑融入了我们的情怀,我们将赤诚之心献给北疆,用血汗构筑起戍边守疆的钢铁长城。

沿途都是战士们的"作品"。


沿途都是战士们的"作品"。


沿途都是战士们的"作品"。

阳光下的伊木河哨所。


伊木河哨所。


鲜艳的五星红旗。
边关的夜


边关的夜,静悄悄。


静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


此时边塞月,胜似故乡明。
边防衣食住行


一切都是那么整齐。宿舍。


一切都是那么整齐。整洁的床铺。


一切都是那么整齐。物品柜。

一切都是那么整齐。衣柜。

 

    一切都是那么整齐。热水瓶。
 

一切都是那么整齐。小小的卫生室。

炊事班的战士。


粥。


忙得不亦乐乎。
这里也有乐队。


网络活动室,不过只能上军队内部网。


闲暇时可以看看电视。
战士们的作品


 根雕。


书画。
 

    战士养的小兔子。
 

    饲养的鸡看起来很肥。
战士正在给军马喂食。


菜长势喜人。


小南瓜。

 战士种的瓜。


菜长势喜人。


战士种的瓜。
不对啊:dizzy:
好生活是从艰苦逼出来的
好图,值得看看!
顶,伟大的战士是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