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驻滇空44师下属歼十团成建制转场参加阅兵(有图有真相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9:38:26
转自云南网,感谢原创!
2009年10月1日上午11时15分,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在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轰隆隆的沉雷声中,15架银灰色新型战机组成了3个编队,从东方破云而出,像雁群一般形成一个“人”字,整齐、稳定的编队分秒不差地从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空飞过,划过一道优美的航迹,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看到首次亮相国庆阅兵的国产歼十战机翱翔苍穹,观礼台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向驾驶战机的英雄部队飞行员们致敬。

    这支来自云南红土高原上的部队,是如何从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参加国庆阅兵的光荣任务?他们又是如何艰苦训练,以完美的空中姿态圆满完成受阅任务的呢?今日,在阅兵仪式结束后,记者专访了空军驻滇某部师长王建民和参与受阅的官兵们。

  蓄势待发:跨越一条改装之路

    “国庆60周年阅兵中的国产战机梯队,我们最有希望。”早在一年之前,王建民就有过这种预感。为何有如此的自信?答案要追溯到几年以前。

    歼十战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型三代战机,它拥有良好的中、低空机动作战能力和较强的拦截、超音速作战及对地攻击能力,具有航程远、留空时间长、作战半径大、速度范围宽、起降能力强、航空火力猛、维修性好和战场生存能力强等特点,拥有先进的自保护电子系统,是我国航空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军先进的装备之一。它的研制定型大大缩短了我国与世界航空工业的“代差”距离,为空军部队转型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几年前,历史机遇降临这个英雄的团队,上级命令,让驻扎在云南的空军航空兵某师改装歼十战机,其下属某团也成为我军首家成建制改造装备歼十战机的部队,被誉为“歼十第一团”。

    “党和人民把如此精良的武器装备交给我们,我们决不能辜负重托、有辱使命。”任务面前,官兵们立下铿锵誓言。他们官兵齐集北方某机场展开异地改装,夜以继日地学理论、学技术、攻克改装难题。他们对新机的许多性能进行验证,研发了多种实用软件和数十个训练信息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一批信息化训练中遇到的难题;他们在一次次难度不断增加、频率不断加快、质量不断提高、战场不断拓展的实兵对抗中砺练,完善创新战法,总结了大量实际经验……据统计,这几年该部在实战中研练出几十套战法,向兄弟部队输送各类领导和骨干200余人

    他们还先后完成实弹对地攻击、电磁环境下对抗演练、合同战术对抗演练、飞行特技表演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填补多项新机训练与保障维护实践空白,实现了从“驾驶”战机到“驾驭”战机质的飞跃,成为第一支全面形成作战能力、担负战斗值班任务的新机部队。

    2006年初秋的一个夜晚,机场的上空飘着细细雨丝,乌云压得很低。一场实兵对抗演习已经进入倒计时。面对多层次、多方向、多批次连续突击的“敌”机群,飞行员们驾驶战机在夜空复杂电磁环境下展开攻防。千里之外的指挥所,当无线电通过扩音器传出截获、锁定、发射等响亮的报告声时,所有人登机出发。[记者 杨峥 通讯员 徐边春 摄]

  受领任务:迸发出冲天豪气

    瞭望蓝天,那精彩的瞬间留给人们难忘的记忆,而背后却是他们铿锵的誓言和艰辛的付出。

    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在空军驻滇某师历史上尚属首次,而这同样是国产歼十战机列装部队后首次亮相国庆阅兵。“当兵的经历有了国庆阅兵,就淬砺出钢铁男儿的向往。生命的步伐接受国庆检阅就焕发出军人使命的荣光……”,一句句激昂的话语,如催征的战鼓让受阅的该部官兵血脉贲张,意气风发。

    2009年5月,受领阅兵任务的该师某团执行整建制长途转场训练。随着警报声在红土高原某机场响起,数十架歼十战机编队腾空而起,跨越高原,空中转场飞行3000多公里,跨越数个省区,进驻了华北某机场。3天后,他们就展开训练,成为空中梯队第一家在阅兵村训练的部队。参加阅兵之前,近600名官兵又在印有“光荣的使命我们来履行,辉煌的历史我们来书写”的横幅上庄严的签下自己的名字。

    早在进驻阅兵村之前,官兵们就确定目标:要在阅兵盛典上以“秒米不差”的标准飞越天安门上空。“秒米不差”,就是要将十多架高速飞行的战机训练成像一个人驾驶。为了在空中准时到达,他们在突破低气象的基础上,从飞机地面开车、编队起飞、空中集合、出航、进入航线、退出、解散等多个环节“抠”时间,时间精确到秒。

    训练中,王建民发现,如果仅仅依靠人工判读的方式观察编队队形,想达到“秒米不差”的标准,既不科学效率也低。信息化的战机,就应该拥有信息化的训练手段。于是,他充分发挥既自己精通飞行又懂得编程的优势,决心开发一种电脑判读软件,提高梯队飞行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他白天集中精力组织部队进行编队训练;晚上则一头扎进宿舍里钻研编程,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验证,一套融合数据管理软件、自动判读软件、成绩发布查询系统于一体的阅兵基础训练质量监控系统研制成功。这套系统一经演示便得到空军首长的认可,并在空军空中受阅梯队中推广使用。

    “老天爷变幻莫测,但无论遇到什么样气候条件,都必须万无一失地完成任务。”王建民介绍,突破气象条件,让飞机“起得来”是他们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进驻阅兵村前,这支长期在高原训练的部队就来到素有“雾都”之称的山城重庆进行低气象训练,提高复杂条件下大机群的起降能力;进驻阅兵村后,官兵们又每天坚持组织经验交流、技术研究和安全预想,重点研究起复杂气象条件下编队飞行的技术难点和方法,先后制定出各类类特情处置方案和安全预案,各项训练课目成绩均达到规定质量标准,为确保飞行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艰苦训练:绝不放过细微失误

    “严格、严格、再严格,细致、细致、再细致,是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该师师长、梯队长机王建民常常告诫受阅官兵:“阅兵训练是一项精确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训练方法、安全管理、风险控制都必须要跟上,各项工作都要求精益求精!”

    一次编队训练中,一名飞行员整套空中动作完成得都很漂亮,可在通过假定受阅点时出现了偏差。这种细小差别,凭肉眼是很难被发现的,但在阅兵基础训练质量监控系统面前却现了形。这名飞行员原以为没事,说道“这点误差没关系,何况又不是正式受阅”。“不行,平时训练都不能到达要求,如果真是正式受阅,一紧张还不知道会产生多大的误差”,王建民抓住这个事不放,直到这名飞行员连续飞出三次满分后,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万一起飞后天气变坏怎么办?万一会合相互未发现、迷航怎么办?万一空中遇到危险怎么办?训练过程中,官兵们充分预想了受阅当天的各种复杂因素,周密制订防范措施,还专门挑选一些气象条件复杂的时候进行训练,训练中有意提高武器装备和关键环节的操控标准,特情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他们还针对阅兵村机场上空航线复杂等特点,结合担负任务及机型实际,研究出多套出航方法,健全完善各类特情处置预案。

    一次次苛刻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磨练着官兵们的意志,也锤炼出他们近乎完美的飞行技术;一次次严格的训练和细致的预想,培养出官兵们过硬的作风,也提高了他们快速灵敏的临机处置能力。


“在国庆大典上成功受阅,这份荣耀不仅属于我们这支部队,也属于养育了我们30年的彩云之南各族人民!”中午十二点多,刚刚完成任务回到基地的王建民仍觉得这一切像是在做梦一样,当天的一幕幕细节在他眼前回放:

    早上6点半,飞行员们6点半起床,吃完早饭后,又进行了最后一次协同演练。他们15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知道越是关键的时刻,越是要放松心情,因此所有的安排都像平时训练一样。此时,机场上却非常繁忙,各类保障车辆在机棚间穿梭,机务官兵整齐列队。

    10时许,在王建民的带领下,全梯队飞行员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向机棚。一声令下,数十架战机一次性开动,顿时,马达轰鸣声撕裂了大地的宁静。王建民驾驶的头机滑出机棚,从跑道上腾空而起,身后的战友们紧跟着呼啸而起,沿着航线按规定顺序汇合,向着北京方向进发。

    “北京一扫前日的阴霾,晴空万里,飞行条件极佳。”王建民回忆说,起飞后不久,他们歼十梯队便准确地加入了基准航线,稳稳地匀速前进,并不断修正航向、距离、时间上细微的差距。一路上,王建民全神贯注地关注着仪表和机群队形,甚至经过天安门时都没有好好看看下面的场景,但他能清楚的记得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时间——2009年10月1日11点15分,与预定时间“秒米不差”!

    当最后一架战鹰安全着陆,飞行员们跨出座舱的那一刻,“世界一流,歼十展风采;历史最佳,我辈逞英豪”的横幅标语映入了他们的眼帘,地面人员捧着鲜花一跃而上,与飞行员握手拥抱,整个机场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天安门上空,空军航空兵驻滇某师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也为这只“南疆雄鹰”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抒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都意识到,这支新“拳头”部队已经真正拥有了克敌制胜的实力。转自云南网,感谢原创!
2009年10月1日上午11时15分,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在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轰隆隆的沉雷声中,15架银灰色新型战机组成了3个编队,从东方破云而出,像雁群一般形成一个“人”字,整齐、稳定的编队分秒不差地从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空飞过,划过一道优美的航迹,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看到首次亮相国庆阅兵的国产歼十战机翱翔苍穹,观礼台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向驾驶战机的英雄部队飞行员们致敬。

    这支来自云南红土高原上的部队,是如何从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参加国庆阅兵的光荣任务?他们又是如何艰苦训练,以完美的空中姿态圆满完成受阅任务的呢?今日,在阅兵仪式结束后,记者专访了空军驻滇某部师长王建民和参与受阅的官兵们。

  蓄势待发:跨越一条改装之路

    “国庆60周年阅兵中的国产战机梯队,我们最有希望。”早在一年之前,王建民就有过这种预感。为何有如此的自信?答案要追溯到几年以前。

    歼十战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型三代战机,它拥有良好的中、低空机动作战能力和较强的拦截、超音速作战及对地攻击能力,具有航程远、留空时间长、作战半径大、速度范围宽、起降能力强、航空火力猛、维修性好和战场生存能力强等特点,拥有先进的自保护电子系统,是我国航空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军先进的装备之一。它的研制定型大大缩短了我国与世界航空工业的“代差”距离,为空军部队转型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几年前,历史机遇降临这个英雄的团队,上级命令,让驻扎在云南的空军航空兵某师改装歼十战机,其下属某团也成为我军首家成建制改造装备歼十战机的部队,被誉为“歼十第一团”。

    “党和人民把如此精良的武器装备交给我们,我们决不能辜负重托、有辱使命。”任务面前,官兵们立下铿锵誓言。他们官兵齐集北方某机场展开异地改装,夜以继日地学理论、学技术、攻克改装难题。他们对新机的许多性能进行验证,研发了多种实用软件和数十个训练信息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一批信息化训练中遇到的难题;他们在一次次难度不断增加、频率不断加快、质量不断提高、战场不断拓展的实兵对抗中砺练,完善创新战法,总结了大量实际经验……据统计,这几年该部在实战中研练出几十套战法,向兄弟部队输送各类领导和骨干200余人

    他们还先后完成实弹对地攻击、电磁环境下对抗演练、合同战术对抗演练、飞行特技表演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填补多项新机训练与保障维护实践空白,实现了从“驾驶”战机到“驾驭”战机质的飞跃,成为第一支全面形成作战能力、担负战斗值班任务的新机部队。

    2006年初秋的一个夜晚,机场的上空飘着细细雨丝,乌云压得很低。一场实兵对抗演习已经进入倒计时。面对多层次、多方向、多批次连续突击的“敌”机群,飞行员们驾驶战机在夜空复杂电磁环境下展开攻防。千里之外的指挥所,当无线电通过扩音器传出截获、锁定、发射等响亮的报告声时,所有人登机出发。[记者 杨峥 通讯员 徐边春 摄]

  受领任务:迸发出冲天豪气

    瞭望蓝天,那精彩的瞬间留给人们难忘的记忆,而背后却是他们铿锵的誓言和艰辛的付出。

    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在空军驻滇某师历史上尚属首次,而这同样是国产歼十战机列装部队后首次亮相国庆阅兵。“当兵的经历有了国庆阅兵,就淬砺出钢铁男儿的向往。生命的步伐接受国庆检阅就焕发出军人使命的荣光……”,一句句激昂的话语,如催征的战鼓让受阅的该部官兵血脉贲张,意气风发。

    2009年5月,受领阅兵任务的该师某团执行整建制长途转场训练。随着警报声在红土高原某机场响起,数十架歼十战机编队腾空而起,跨越高原,空中转场飞行3000多公里,跨越数个省区,进驻了华北某机场。3天后,他们就展开训练,成为空中梯队第一家在阅兵村训练的部队。参加阅兵之前,近600名官兵又在印有“光荣的使命我们来履行,辉煌的历史我们来书写”的横幅上庄严的签下自己的名字。

    早在进驻阅兵村之前,官兵们就确定目标:要在阅兵盛典上以“秒米不差”的标准飞越天安门上空。“秒米不差”,就是要将十多架高速飞行的战机训练成像一个人驾驶。为了在空中准时到达,他们在突破低气象的基础上,从飞机地面开车、编队起飞、空中集合、出航、进入航线、退出、解散等多个环节“抠”时间,时间精确到秒。

    训练中,王建民发现,如果仅仅依靠人工判读的方式观察编队队形,想达到“秒米不差”的标准,既不科学效率也低。信息化的战机,就应该拥有信息化的训练手段。于是,他充分发挥既自己精通飞行又懂得编程的优势,决心开发一种电脑判读软件,提高梯队飞行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他白天集中精力组织部队进行编队训练;晚上则一头扎进宿舍里钻研编程,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验证,一套融合数据管理软件、自动判读软件、成绩发布查询系统于一体的阅兵基础训练质量监控系统研制成功。这套系统一经演示便得到空军首长的认可,并在空军空中受阅梯队中推广使用。

    “老天爷变幻莫测,但无论遇到什么样气候条件,都必须万无一失地完成任务。”王建民介绍,突破气象条件,让飞机“起得来”是他们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进驻阅兵村前,这支长期在高原训练的部队就来到素有“雾都”之称的山城重庆进行低气象训练,提高复杂条件下大机群的起降能力;进驻阅兵村后,官兵们又每天坚持组织经验交流、技术研究和安全预想,重点研究起复杂气象条件下编队飞行的技术难点和方法,先后制定出各类类特情处置方案和安全预案,各项训练课目成绩均达到规定质量标准,为确保飞行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艰苦训练:绝不放过细微失误

    “严格、严格、再严格,细致、细致、再细致,是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该师师长、梯队长机王建民常常告诫受阅官兵:“阅兵训练是一项精确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训练方法、安全管理、风险控制都必须要跟上,各项工作都要求精益求精!”

    一次编队训练中,一名飞行员整套空中动作完成得都很漂亮,可在通过假定受阅点时出现了偏差。这种细小差别,凭肉眼是很难被发现的,但在阅兵基础训练质量监控系统面前却现了形。这名飞行员原以为没事,说道“这点误差没关系,何况又不是正式受阅”。“不行,平时训练都不能到达要求,如果真是正式受阅,一紧张还不知道会产生多大的误差”,王建民抓住这个事不放,直到这名飞行员连续飞出三次满分后,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万一起飞后天气变坏怎么办?万一会合相互未发现、迷航怎么办?万一空中遇到危险怎么办?训练过程中,官兵们充分预想了受阅当天的各种复杂因素,周密制订防范措施,还专门挑选一些气象条件复杂的时候进行训练,训练中有意提高武器装备和关键环节的操控标准,特情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他们还针对阅兵村机场上空航线复杂等特点,结合担负任务及机型实际,研究出多套出航方法,健全完善各类特情处置预案。

    一次次苛刻的要求和执着的追求,磨练着官兵们的意志,也锤炼出他们近乎完美的飞行技术;一次次严格的训练和细致的预想,培养出官兵们过硬的作风,也提高了他们快速灵敏的临机处置能力。


“在国庆大典上成功受阅,这份荣耀不仅属于我们这支部队,也属于养育了我们30年的彩云之南各族人民!”中午十二点多,刚刚完成任务回到基地的王建民仍觉得这一切像是在做梦一样,当天的一幕幕细节在他眼前回放:

    早上6点半,飞行员们6点半起床,吃完早饭后,又进行了最后一次协同演练。他们15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知道越是关键的时刻,越是要放松心情,因此所有的安排都像平时训练一样。此时,机场上却非常繁忙,各类保障车辆在机棚间穿梭,机务官兵整齐列队。

    10时许,在王建民的带领下,全梯队飞行员迈着有力的步伐走向机棚。一声令下,数十架战机一次性开动,顿时,马达轰鸣声撕裂了大地的宁静。王建民驾驶的头机滑出机棚,从跑道上腾空而起,身后的战友们紧跟着呼啸而起,沿着航线按规定顺序汇合,向着北京方向进发。

    “北京一扫前日的阴霾,晴空万里,飞行条件极佳。”王建民回忆说,起飞后不久,他们歼十梯队便准确地加入了基准航线,稳稳地匀速前进,并不断修正航向、距离、时间上细微的差距。一路上,王建民全神贯注地关注着仪表和机群队形,甚至经过天安门时都没有好好看看下面的场景,但他能清楚的记得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时间——2009年10月1日11点15分,与预定时间“秒米不差”!

    当最后一架战鹰安全着陆,飞行员们跨出座舱的那一刻,“世界一流,歼十展风采;历史最佳,我辈逞英豪”的横幅标语映入了他们的眼帘,地面人员捧着鲜花一跃而上,与飞行员握手拥抱,整个机场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天安门上空,空军航空兵驻滇某师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也为这只“南疆雄鹰”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抒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都意识到,这支新“拳头”部队已经真正拥有了克敌制胜的实力。
楼主才知道44S去啦?[:a13:]


这是官方披露,不似辛格先生您的内部泄密
尽管您曾经泄了不少,我和军迷也都很喜欢您针对132厂透露的各种信息,而我们普通军迷也的的确确不如阁下知道的内容多;不过还是请您不要随地吐痰,谢谢合作!

这是官方披露,不似辛格先生您的内部泄密
尽管您曾经泄了不少,我和军迷也都很喜欢您针对132厂透露的各种信息,而我们普通军迷也的的确确不如阁下知道的内容多;不过还是请您不要随地吐痰,谢谢合作!
图不错,不过太小,来人,把楼主的JJ割了。:curse:
土豆烧洋芋坨坨 发表于 2009-10-5 23:54
你该派人去切云南网编辑的,这是转载啊
第二张图把j10的巨大垂尾拍得特别地突出啊
转场归建了
晕,44S去阅兵了,结果暑假回家两个月2S的10号愣是没飞一回,当时我以为也去阅兵了呢。:L
进驻月饼村前还去了四川考察啊?这样一算,起码离开防地5个月。。。
文章不短........
是不是应该给补一架,不然不满编了。
飞的不错

晕,44S去阅兵了,结果暑假回家两个月2S的10号愣是没飞一回,当时我以为也去阅兵了呢。:L
ericcui1 发表于 2009-10-6 09:48

你没看到飞南海了吗?6团阅兵去了,领空还是要有人守卫的,5团到6团的家串门了.
晕,44S去阅兵了,结果暑假回家两个月2S的10号愣是没飞一回,当时我以为也去阅兵了呢。:L
ericcui1 发表于 2009-10-6 09:48

你没看到飞南海了吗?6团阅兵去了,领空还是要有人守卫的,5团到6团的家串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