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人污蔑孙中山,不怀好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34:48
  这帮杂碎,看到污蔑毛主席这样的一类目标是不行了,就转而污蔑孙中山这样的威望不如毛主席的伟人,因为大家对他的了解和崇敬赶不上对毛主席,所以更容易被这帮杂碎蒙蔽,他们就是要以此为突破口。
  大家要小心。这帮杂碎,看到污蔑毛主席这样的一类目标是不行了,就转而污蔑孙中山这样的威望不如毛主席的伟人,因为大家对他的了解和崇敬赶不上对毛主席,所以更容易被这帮杂碎蒙蔽,他们就是要以此为突破口。
  大家要小心。
版主放假了?
是不是攻击孙总统有和我们尾猿同学相同的爱好那回事?
那个不是污蔑啦....................................................
再说周树人老师已经教导过我们了,战士死了肯定会跳出苍蝇乱飞乱嗡的,大家都这样想,世界就清净了......
该死的满遗而已。不值一提
对于孙大炮谈不上什么污蔑,对其的大炮风格和早年的一些媚日言论有点不屑而已。

不过毕竟是革命的先行者,还是对这个人有一点尊敬的,果粉对不同意见者扣大帽子甚至是谩骂,才真正是杂碎的行为。
另外楼主在多个帖子对别人进行下作的人身攻击,请版主封ID。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690969&extra=page%3D1

395楼到405,希望版主净化论坛
孙先生的人生最为丰富多彩了,自古英雄爱风流,男人的梦想呀[:a2:]
男人其实都好色:D
美国黑人后代跟印第安人后代还声讨林肯与华盛顿的罪行那,伟大的民主国家对自己的政治人物都很无情
孙大炮算不上英雄,要不是看在他联俄连共得份上,他的地位哪有这么高
某孙吧。。。也不是什么。。呃。。。英雄,不过是因为对TG的态度好,现在宣传的好而已
其实楼主不如问问自己,你对孙中山有什么研究?你究竟看了哪些书?凭什么什么书都没看过,就把孙中山想象成英雄了?KMT的宣传吗?;P
大炮还用污蔑?大炮连太祖的脚指头都不如。
孙大炮是个政治人物。政治人物的人品问题嘛,我看是不需要讨论滴。
江山我有 发表于 2009-10-3 03:39
没错,有点算是理想主义者,能力吗,很普通很普通~
我是很不喜欢孙中山的
为了去不去中山陵还和女朋友闹过别扭
不过孙中山到现在已经不是孙中山了
而是一个民族的虚幻图腾
尽管很虚无,但想否定他基本不可能了
孙大炮能力有限,不过引力不小,特别对小箩丽
流氓兔爱胡萝卜 发表于 2009-10-3 08:08
人家能力有限,但是想法还是好的。
不要把孙和太祖相提并论,那些把孙的地位抬的和太祖一样甚至还高的我实在有些肉麻
tank2002 发表于 2009-10-3 03:23

连这种贴你都能扯到民主,那土鳖还敢说自己伟大领袖凡了错误,岂不是民主得不得了了;P
孙中山误国误民

近代中国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变,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又产生了对于中国未来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戊戌变法,晚清立宪运动,直至辛亥革命,其中历史戏剧而又不可抗拒地发展,过程的曲折产生了太多的遗憾和太多的如果,但是历史的盖棺论定作用并没有在若干年之后发生作用,很多人我们应为个人感情的原因而不能给予其客观的评价,孙中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国共两党之间都备受尊崇,但是如何尊崇都无法遮掩他对于历史和中国宪政的伤害。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那个时候受到的教育是孙中山结束了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那时候我头脑了的孙“行者”总是骑着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手里握着驳壳枪,喊着“弟兄们,冲啊”。后来知道辛亥革命始于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彼时正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中餐馆打工为生。这些不过是花絮,我以为孙氏之所以误国误民就是因为他过于空想疏于实践,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做事不计后果。此等学艺不精之举加上他的号召力,适足误国。
  
   孙中山曾经与严复论道,孙氏极力主张革命,而严复则认为改革更合适,孙中山便说道:“君是理论家,鄙人是实行家。”这句话满怀自信而似乎蕴含了对严几道的鄙夷,那么孙氏究竟是不是一个实行家,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例子,孙中山曾经答应为袁世凯修建20万里的铁路,孙中山在袁世凯的资助下乘坐慈禧回銮时所特制的豪华花车,带着大批失业党人到全国视察,至于后来当局要求清查铁道公司的账目时发现铁道未建一寸,光视察费用就耗资百十万两。国外驻华记者威廉·端纳的一封私人信件中提到:
  
   “他用双线标出从上海到广东沿海岸方向的铁路线,方向一转,铁路线越过崇山峻岭直抵拉萨,然后穿过西部直抵边界,又蜿蜒曲折地进入新疆,到达内蒙古。他画的另一条铁路线是从上海经四川到达西藏。还有一条经戈壁滩的边缘抵达蒙古。他还画了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许多细线。”
  
   当端纳针对他的方案提出中国没有一个稳定的政府外国不会融资的时候他竟然说:“只要各省同意,政府是否稳定有什么关系呢?”孙氏对于困难完全没有认识,自己在想当然地以为画几条线就能够建成铁路,交给外国资金四十年运营权人家就会投资。20万里,中国至今铁路总里程也只有7.4万公里!就算资金到位又怎么样,通往拉萨的青藏铁路,在攻克很多科技难题之后,新中国政府直至2006年才建成,孙氏对于这方面更是根本没有想到,他的梦过于梦幻了。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甚至贯彻了孙氏一生始终,他在广州起义之前与日本朋友谈话时候就说准备发动革命,推翻清朝,创设汉民族国家。这种大话轻而易举就说出口。他甚至认为杀死长官,再派遣一些人埋伏以制援军然后即可成功,“以二十人进攻衙署,二三十人伏冲要以御援军,二三十人围攻旗界。”这种明显的低能意见显然贻笑大方,最后就在各地义军整装待发的时候传来了西江,汕头军队受到阻碍不能前进的消息,最后起义不了了之。就算能够起事,几百人守一孤城,能长久吗?之前孙中山甚至还请日本人帮忙起义,姑且不说他的天真,要是真的成功了,日后中国大乱,日本趁虚而入,真将国将不国。
  
   1913年发生了宋教仁遇刺案,当时正在日本访问的孙氏立刻回国,当晚在黄兴寓所召开国民党高级领导会议,孙氏坚决主张对袁宣战,他认为凭借两个师就可以打败袁世凯,完全无视实力对比,认为:“假令即使对立,至迟在一年内,北方当受制南方。”但是现实总是无情地摧毁他的梦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氏流亡海外。更为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竟然希望虎视中国的日本帮助讨伐袁世凯!果真疯狂到了极点。孙氏想当然以为他的正义之师可以击败袁世凯,无视黄兴等人的公开审判的司法方法。盲目乐观,倘若当初果真从黄兴之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成本,更是可能开中国司法之先河。不过倒是开了内战之先河!这等冲动盲目的举动不胜枚举,同时孙氏一事无成,难怪人称“孙大炮”。盖言他善于发炮,不能善后。
  
   孙中山上面的过错只能说是“术”上之过。他本身的能力的限制导致他不能够成功率领革命,但是他的革命理论上的错误则是“道”的层面上的。相比于“术”而言,他的革命理论对于中国的伤害更大。我始终认为对于近代中国,实行君主立宪要强过民主共和,中国实行帝制已于逾千年,专制思想,专制文化根深蒂固,并不会几阵欧风美雨就可动摇,即便表面上因潜伏起来而无法窥见,但是一旦需要必定迅速迸发。而且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基本的民权意识,遑论民主宪政的思想,只有极少部分留洋的知识分子有感于外国先进政治文明的好处,而不加以论证地考虑全盘接受。而本身究竟是法国模式还是美国模式尚在犹豫之中,他们唯一坚定的就是一定要革命。即便西方国家继承古希腊文明,极早便有民主思想,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英国即使如此,而相比较法国就是因为过于激进的革命导致了内乱不止,中国更是不应该。
  
   美国学者古德诺著名的《共和与君主论》曾提到:
  
  
  
    “第一,行共和制者,求其能于政权继承之问题有解决之善法,必其国广设学校,其人民沐浴于普通之教育,有以养成其高尚之知识,而又使之与闻国政,有政治之练习。而后乃可行之而无弊。
    
    第二,民智低下之国,其人民平日未尝与知政事,绝无政治之智慧,则率行共和制,断无善果。盖元首既非世袭,大总统承继之问题,必不能善为解决,其结果必流为军政府之专横。”
  
   他指出了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同时也预言了仓促实行民主宪政的危险,不幸的是这些可怕的预言几乎都成为了现实。他又评论中国革命道:
  
   “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政治,学校阙如。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而政府之动作,彼辈决不与闻,故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之结果者也。”
  
   古德诺也认为中国之转化过于迅速而根基不固,民智未开,实行共和并非良方,他的观点同康子的观点有吻合之处,康有为支持公羊三世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观点,认为:
  
   “今日由小康而进大同,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孔子所谓生平之世也,万无一跃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之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大乱,法国其已然者也。”
  
   但是针对古德诺认为的中国爱新觉罗德后代遭人民痛恨不适合作为君主的问题,康有为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就是皇帝当是清溥仪或是孔子的后代衍圣公,康有为同时又指出了革命和革命者的缺陷,他认为革命必将导致战乱与流血,中央没有共主,外国势力的渗透甚至有亡国之虞,他批评了革命者激情虽然有激情,但是没有思考,只知道打碎一个旧世界,却不知道也没有思考建立一个新世界。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想当然地以为一旦民主政体确立,国家便民主而富强,这种想法无异于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一旦穿上超人的衣服就能飞上天空了,一个国家,国民有权利意识,政治意识,参政意识,国民能够切实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能够懂得通过政治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那么无论是民主政体还是君宪整体,国家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没有以上的条件,那么也是没有意义的。再者革命者对于形势与环境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忽视,在中国,当时的中国社会是三元社会,皇帝,士大夫,百姓。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类似于西方的资本家集团和不同资本家集团,工人集团,农民集团,市民集团的各种利益诉求集团,政治正是在这种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平衡之间存在的。亦即西方的社会可以纵向划分为各个集团,而中国的社会是横向的划分,工业的不发达与商业的落后直接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以这样的局势来直接面对民主,很是可笑。即便今天,我仍然不认为我们中国拥有民主,何况当时。
  
   孙中山之误国误民在与他作为个革命的领导者,其本身并没有可靠的坚实的理论信仰,他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易变性与公式性, 孙氏的思想最初是改良,他上书李鸿章图变革,因不得而求革命,而即便在广州起义的时候仍然是在改良与革命之间徘徊。这一点与坚持自己,无论如何挫折都始终不渝的康有为相比,岂不汗颜,盖康氏基于对于中国国情的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维护信仰,而孙中山则是明显的浪漫情怀与不负责任。后以美国为蓝本,后来又为限制袁而以法国为师,最后来走投无路向俄国学习,这种纲领性的易变来指导中国革命显然只会一塌糊涂。基本原则尚且没有,何以当国。他的政治思想如“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人民之权又称为政权,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这是模仿西方的宪政观点。 政府之能又称为治权,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算是中国和西方的结合,但显然没有领会权力分立的真正意图,行政院居首的体制并不能看出权力制约的用意。可以从中看出孙氏的民主宪政理论更多的是照抄照搬,而没有真正地认真考虑中国的国情,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至于孙氏的军政,训政,宪政的观点,与公羊三世之说无异,放着改良不用而任性地强以为革命为唯一真理。孙中山儿戏革命,儿戏中华。换作普通人也就罢了,但是孙氏足以震荡中国,如此冲动,岂不误国?
  
   我很认同毛主席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以其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人们心中似乎总是认为凡是改良的就是落后反动的,凡是革命的就是积极进步的。但是现在的事实证明,改良更加适合当时的中国,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革命党人罔顾国情,奢谈宪政,最终致华夏大地兵连祸结,战火纷飞,更加大大延长了中国复兴的道路,也使得中国至今仍然在宪政的道路上挣扎徘徊。
伊鲁牙师图 发表于 2009-10-3 19:16
你们满遗有种把中国再改良回满清嘛{:3_91:}
一直很难理解,世上会有脑残,如21楼的{:3_91:}
没看出有多大能耐
飞鸿踏雪 发表于 2009-10-3 22:49

“委屈”不怕,不“痿”就好:D
21楼说的基本没有什么错误。

其实辛亥革命后,国父把大权交给袁世凯,就是一种妥协。这也没办法,实力差距放在那里了。

宋案,袁世凯把苗头指向了革命党中宋教仁这样的激进派,而不是国父。国父应该做的是一软一硬:软是指军事上软,硬是指在政治上硬(利用控制的报纸大肆炒作,积极严惩凶手等)。而不是积极开战,因为革命党和袁之间的实力差距已经超过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与清政府之间的差距。

革命党在南方诸省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影响力和军事实力,这是袁世凯所顾忌的,也是孙手中的赌本。然而,孙对暴力革命和强权独裁的祟尚,断送了民主政治的希望;中国从此揭开近百年党治政治的序幕。
铁拳无敌孙中山 穿林北腿蒋中正
岂是常人所能及也:D:D
话说满遗的敌人还真多,从岳飞到孙中山,只要是汉民族的英雄都是他们的打击对象。
从文化源头歪曲抹黑还真符合满清篡改历史的传统。
29# cncok
拿出姓孙的值得大家崇敬的证据来啊
你这种货色称皇汉都是抬举了
得了,螨虫们,国庆行游抬出了孙中山画像,你们不满就去拦路砸鸡蛋啊。;P
问组织者要证据啊,凭什么抬出“具有美国国籍、嗜好日本萝莉的大骗子”的画像。
真TM想不到啊,随便一句话,引来了那么多遗遗。
从人口比例来看,你们这些脑残辫子粉在网上的出没频率实在是太恐怖。
;P除了扣帽子外,孙粉现在真的没有别的可以为他开脱的手段了吗?
秦帝国 发表于 2009-10-3 18:07

道歉了没有
我也认为在中国当时孙民主共和和三权分立的理论不适合中国社会,君主立宪制的成功率至少高于孙中山的那套美国模式。
tank2002 发表于 2009-10-4 06:32
少将女婿,让额把乃滴脑袋砍了,然后给乃道歉行不?;P
“促使孙中山彻底放弃对西方列强的幻想,其中之一就是1923年的‘关余事件’。”
[转帖] 为什么我们不能说预备立宪是骗局  

    现行教材中,对清末的预备立宪评价是:“预备立宪”实际上只是一个骗局。那么,预备立宪真的只是一场骗局吗?笔者冒昧,窃以为这种评价有点失当,如果说预备立宪已经无法适应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因而最终归于失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为什么说预备立宪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清政府的一场骗局呢?我认为对清末预备立宪中的两个重要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以及《重大信条十九条》应该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钦定宪法大纲》,它是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在内外压力下颁布的,同时还颁布了它的附属法《议院选举法要领》。清政府宣称:“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由此可见清政府实际已经肯定这部宪法的最高大法地位,此乃其一。
    其二,这部宪法是仿效日本宪法制定的,之所以仿效日本,一方面因为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了俄国,中国各界人士对日本的强盛原因比较关注。另一方面,日本采用的是君主权力仍然较大的、封建主义残余严重的二元君主立宪政体,这种政体显然符合清政府还想更多地保留君主权力的意愿,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其包含大量的封建残余,就否认了这种政体的资本主义性质,因为无论如何,这种政体实际上已经是资本主义的政体了。
    其三,从宪法的内容来看,宪法大纲中第一部分规定了君上大权十四条,自然,其中对封建君主权力的神圣不可侵犯作了许多规定,但是我们不应当只把目光放在这上面,还应该看到,其中对皇权也作了一些限制,这些限制首先表现为君主已经不能再为所欲为了,君主的行动必须接受宪法约束,据宪政编查馆在奏定《钦定宪法大纲》的前言中,明确指出:夫宪法者,国家之根本大法也,为君民所共守,自天子至庶人皆当率循,不容逾越。也就是说,皇帝要行使权力,必须受到议院、内阁以及司法机关的制约。在对皇帝颁行法律的权力方面,《大纲》规定:“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这就明确规定了法律的制定权在议院,而皇帝的权力只是“批准颁布”而已,这就明显区别于封建王朝皇帝的话即法律的情况。在司法权方面,《大纲》规定:“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这实际上表示司法权已经和行政权分离,也就是说皇帝不得以行政权去干涉司法权的独立。《大纲》的第二部分是关于“臣民权利和义务”的九条规定,其中对臣民的基本权利作了规定,由于它确认了臣民的基本权利,所以其积极意义是不容抹杀的,同时相对于封建专制制度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比如说,它规定:“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结社等事宜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规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等等,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其进步性。
    其次,关于《重大信条十九条》。它是在武昌起义爆发以后,由于起义军攻占武汉三镇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清政府为了能够继续进行统治,幻想能够通过军事进攻以及政治改革来渡过难关。但是令清政府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所倚重的军队,直隶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第二协协统蓝天蔚等实施兵谏,这些人联合致电清政府,要求召开国会由国会制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要联合保定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进攻北京。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摄政王载沣命令资政院起草宪法,而资政院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制定并通过了《重大信条十九》,并立即在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加以公布。由于这个《信条》是在军事压力下被迫制定的,所以与《大纲》相比,它进一步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的权力。其中明确规定了皇帝权力以宪法规定为限;宪法修正提案权归国会;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以及其它国务大臣和各省行政长官;国际条约没有经过国会议诀不得缔结;官制、官规用法律来规定等。虽然这一信条是清政府被迫制定的,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否认其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而言是巨大的进步。
    总而言之,清政府晚期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以及《重大信条十九条》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给人民以普遍的民主教育,并把宪政知识广泛地传播到知识群体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末预备立宪为我国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楼上,问句话,哪边转来的?
中华萌国大总统,中国国萌党总理,三萌主义的伟大创始人,全世界Loli控的旗帜,孙逸仙同志满赛!!!!!

楼上,问句话,哪边转来的?
流氓兔爱胡萝卜 发表于 2009-10-4 14:01

哥们上百度查查“伊鲁牙师图”这个关键字吧,各大论坛流窜多年的老牌满遗了,俺可不是扣帽子,他是个真正的满遗哦。
楼上,问句话,哪边转来的?
流氓兔爱胡萝卜 发表于 2009-10-4 14:01

哥们上百度查查“伊鲁牙师图”这个关键字吧,各大论坛流窜多年的老牌满遗了,俺可不是扣帽子,他是个真正的满遗哦。
革命先驱的形象不容污蔑。现在即使批评孙中山的国内学者如李吉奎等人,也没有一个说孙中山卖国的。李在论文中只是批评孙中山“民族意识淡薄”“匪夷所思”。还有很多国内学者对中日盟约等悬案持怀疑态度。超大居然有人利用学者的论文节选,无视学者在论文中对孙中山的客观环境分析,大肆灌输自己的主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