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的兴替看国家战略的轻重缓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39:22
公元581隋王朝建立,从而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战争局面,使百姓暂时得到了安宁。隋文帝杨坚为人简朴,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开始稍有起色。后来文帝晏驾传位与杨广,杨广因荒淫腐化,在历史上和商纣、秦始皇并称为暴君。­

这里我要以我自己的看法来说下。杨广才华横溢很有政治远见,隋朝的统一其实有一半是他的功劳,隋朝虽然统一,但是却危机重重,社会经过长达300多年的战乱人口急剧下降。隋王朝疆土以西有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对隋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犹如汉之匈奴,在东边又有一个新兴的农耕文明高句丽,这个高句丽不是和韩棒子说的那样是他们的文明,而是中国当时疆土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另外一支文明而已,以棒子的泡菜脑子是没那样的智慧的。那时的高勾丽的文化是完全不同于当时的中原文化,他们很具有攻击性,所以对隋王朝的威胁还是很大的,隋炀帝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为了应对危机,他开挖京杭大运河连通南北经济,然后3次对高勾丽用兵,但都以失败告终,这里可以看出隋炀帝还是颇具战略眼光,但是他却忽视了支持战争的基础-----民生、民声。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他做事急于求成,不惜代价,完全背弃了文帝休养生息的国策,连年征战使人民怨声载道,民间起义四起,这些加速了随王朝的灭亡。­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唐太宗李世民深刻吸取了导致隋王朝灭亡的惨痛教训,施行减租减赋、修养农耕的治国方略,迎来了目前我们称颂的盛唐时代,那时唐王朝的外部威胁和隋朝极其相似,西有突厥、东有高勾丽,然而唐太宗皇帝行政、军事和杨广完全不同,他坚持奉行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使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有步骤的实施扩张战略,先是打败了突厥,解除了突厥人的威胁(具体内容大家有兴趣自己去找,我就不详细说了),然后出兵讨伐高勾丽。虽然东征取得了胜利,但还是没从根本上灭亡高勾丽,而且激起了四川的农民起义,官府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平叛成功。后来太宗晏驾,他儿子高宗李治继位,高宗继续完成着他父亲没有完成的事业,他派大将徐懋功东征高勾丽,高勾丽灭亡,唐军得胜,高宗大喜,重绘徐懋功画像于凌烟阁,从这里可以看出唐王朝对高勾丽的重视-----隋王朝没有完成的事业唐朝完成了。­

从这里看出汉朝和隋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汉朝为了消除匈奴的威胁,用了几代皇帝数十年进行了经济、军事力量的积累以后发动了对匈作战,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才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而看隋炀帝杨广,对这个人不能说他没有作为,他还是很有抱负的,但是他做事急于求成,乏远见卓识,想把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自己这一代就实现,但这是不可能的,由于他的急功好利加速了随王朝的灭亡,而唐在接手了隋打下的基础的同时也吸取了隋的教训,他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结果是唐王朝取得成功,他把中国带到了继汉朝以后的又一个鼎盛时代。­

现在谈谈我们上一代国家领导人提出的韬光养晦政策,现在有许多人对此有负面的看法,说我们在许多不能称之为对手的敌人面前一味的退缩忍让、畏首畏尾,不再具备打抗美援朝战争、打败过印度时的勇气与气魄。。。。   并以此为理由认为中国现在怕了、软了。以我的看法,其实不然,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策略罢了,建国初期我们的既定国策是保卫刚建立的国家政权,当时国际、国内有些人对我们的新政权很仇视,所以我们不得不出手,我们用胜利保卫巩固了我们的政权。而现在我们是发展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一等一的世界性大国,但是想要做到这点必须要强兵,要强兵必须富民,因为只强兵不富民那就是穷兵黩武,那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提出了韬光养晦,我们埋下头发展经济,这些事情西方某些不怀好意的大国看到了,他不想我们崛起,要扰乱我们的战略目标,所以不择手段,他不仅自己出手而且还鼓动一些阿猫阿狗的挑衅我们,来打乱我们的发展思路,而我们为了自己的目标有时做了必要的忍让,但是我们会一直这样下去吗?不会的,因为你在富有,如果不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的话,那在别人的眼里只不过是只肥羊而已,这些我们是有历史教训的,所以我希望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的猴子们清楚,我们不会一直韬光养晦下去,只是还没有达到爆发的临界点,如果你们真的触动了中华帝国的起爆点,那没准你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刀祭品公元581隋王朝建立,从而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战争局面,使百姓暂时得到了安宁。隋文帝杨坚为人简朴,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开始稍有起色。后来文帝晏驾传位与杨广,杨广因荒淫腐化,在历史上和商纣、秦始皇并称为暴君。­

这里我要以我自己的看法来说下。杨广才华横溢很有政治远见,隋朝的统一其实有一半是他的功劳,隋朝虽然统一,但是却危机重重,社会经过长达300多年的战乱人口急剧下降。隋王朝疆土以西有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对隋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犹如汉之匈奴,在东边又有一个新兴的农耕文明高句丽,这个高句丽不是和韩棒子说的那样是他们的文明,而是中国当时疆土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另外一支文明而已,以棒子的泡菜脑子是没那样的智慧的。那时的高勾丽的文化是完全不同于当时的中原文化,他们很具有攻击性,所以对隋王朝的威胁还是很大的,隋炀帝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为了应对危机,他开挖京杭大运河连通南北经济,然后3次对高勾丽用兵,但都以失败告终,这里可以看出隋炀帝还是颇具战略眼光,但是他却忽视了支持战争的基础-----民生、民声。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他做事急于求成,不惜代价,完全背弃了文帝休养生息的国策,连年征战使人民怨声载道,民间起义四起,这些加速了随王朝的灭亡。­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唐太宗李世民深刻吸取了导致隋王朝灭亡的惨痛教训,施行减租减赋、修养农耕的治国方略,迎来了目前我们称颂的盛唐时代,那时唐王朝的外部威胁和隋朝极其相似,西有突厥、东有高勾丽,然而唐太宗皇帝行政、军事和杨广完全不同,他坚持奉行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使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有步骤的实施扩张战略,先是打败了突厥,解除了突厥人的威胁(具体内容大家有兴趣自己去找,我就不详细说了),然后出兵讨伐高勾丽。虽然东征取得了胜利,但还是没从根本上灭亡高勾丽,而且激起了四川的农民起义,官府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平叛成功。后来太宗晏驾,他儿子高宗李治继位,高宗继续完成着他父亲没有完成的事业,他派大将徐懋功东征高勾丽,高勾丽灭亡,唐军得胜,高宗大喜,重绘徐懋功画像于凌烟阁,从这里可以看出唐王朝对高勾丽的重视-----隋王朝没有完成的事业唐朝完成了。­

从这里看出汉朝和隋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汉朝为了消除匈奴的威胁,用了几代皇帝数十年进行了经济、军事力量的积累以后发动了对匈作战,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才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而看隋炀帝杨广,对这个人不能说他没有作为,他还是很有抱负的,但是他做事急于求成,乏远见卓识,想把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自己这一代就实现,但这是不可能的,由于他的急功好利加速了随王朝的灭亡,而唐在接手了隋打下的基础的同时也吸取了隋的教训,他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结果是唐王朝取得成功,他把中国带到了继汉朝以后的又一个鼎盛时代。­

现在谈谈我们上一代国家领导人提出的韬光养晦政策,现在有许多人对此有负面的看法,说我们在许多不能称之为对手的敌人面前一味的退缩忍让、畏首畏尾,不再具备打抗美援朝战争、打败过印度时的勇气与气魄。。。。   并以此为理由认为中国现在怕了、软了。以我的看法,其实不然,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策略罢了,建国初期我们的既定国策是保卫刚建立的国家政权,当时国际、国内有些人对我们的新政权很仇视,所以我们不得不出手,我们用胜利保卫巩固了我们的政权。而现在我们是发展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一等一的世界性大国,但是想要做到这点必须要强兵,要强兵必须富民,因为只强兵不富民那就是穷兵黩武,那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提出了韬光养晦,我们埋下头发展经济,这些事情西方某些不怀好意的大国看到了,他不想我们崛起,要扰乱我们的战略目标,所以不择手段,他不仅自己出手而且还鼓动一些阿猫阿狗的挑衅我们,来打乱我们的发展思路,而我们为了自己的目标有时做了必要的忍让,但是我们会一直这样下去吗?不会的,因为你在富有,如果不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的话,那在别人的眼里只不过是只肥羊而已,这些我们是有历史教训的,所以我希望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的猴子们清楚,我们不会一直韬光养晦下去,只是还没有达到爆发的临界点,如果你们真的触动了中华帝国的起爆点,那没准你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刀祭品
高级军事群86484504,欢迎大家加盟
可惜杨广不是老蒋,不知道攘外必先安内{:2_70:}
说白了中国现在处于“原始积累”的的状态。

资本的积累,技术的积累。
路漫漫其修远
从高祖白登到被围到霍骠骑封狼居胥,不过80年~~~~~~~~~只能说其实人的一生很短暂啊!!
韬光养晦是对的,后边还有一句:有所作为,很多人就不提这句了
文章靠谱,分析基本到位。自古成王败寇,失败的帝王,后人一般还会在道德上踩上一脚,所以就有了传统认知的隋炀帝。不过崇祯是例外,满清为了树立正统,为了证明明亡清兴的“历史必然”,所以塑造了兢兢业业的崇祯,隋炀帝地下有知要哭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