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征朝鲜半岛的战略视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13:47
隋唐征高丽是古代中国企图解决北方边患的重大战略问题。

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国人就认识到“张中国之掖”的重要性,拿下河西走廊后中国北方边界国防压力大减,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自匈奴人失去草原霸权后,后起的鲜卑、高句丽和契丹表明草原霸权有逐渐东移的趋势,最具破坏性的中国北方边防重压也逐渐转向东北方向。恰隋唐时之高句丽崛起,力量潜力尤胜过日后契丹大辽国,雄霸辽河以东的精华之地(关键在于其地可用于农耕),善筑城堡稳扎稳打,并与正北方向的突厥勾结形成双拳胁中国之势,极度恶化了中国的国防局势。

隋文帝、炀帝时期,突厥力量看似不可战胜之,隋朝的主要用兵方向只得转入看似最弱的东北方向——辽宁省和朝鲜半岛北部,其战略无外乎是隋朝版的“张中国之掖”:拿下高句丽,可以屯兵迁民,以其地为基地,在国家强盛时可形成三北全线出击进攻草原的态势,在国运不济防守时正北方向失守则可通过辽宁方向斜插敌军侧翼、辽宁方向失守时还可退过鸭绿江以千里之地负隅顽抗,可极大的拓展中国之国防纵深。

哪知隋炀帝好大喜功,同时进行了开挖大运河与征高丽两项大事,超出当时中国之力,最终因国力不支导致崩盘。

初唐时更是饱受突厥人的城下之盟,唐军奋起反击,联合众多反突厥草原部落一起灭掉了东突,李世民也因此成为天可汗,唯高句丽携大破百万中土将士之勇继续对抗中国,终导致唐军征朝鲜战争爆发。多年的战争中,唐军尝试了三路攻高句丽,最终依靠多路夹击才拿下……这证明了朝鲜半岛的纵深足以支撑其成为北伐基地。

虽然隋唐时拿下朝鲜半岛意义重大,但有一条是隋唐几位君王所忽略的地方:那就是其战略目标超出了中国的国力,如此焉能不败?

战略目标一定要与自身实力相匹配,在错误的时间和一个正确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导致王朝覆灭、天子身首异处、中土军队威信扫地,极大鼓舞了周边潜在敌人的士气并轻视中华之力,可以说中国历史后面的军事衰落始于高句丽境内的一场场大溃败,历史教训呀,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这对于今天躁动的中国尤其有警示的意义。隋唐征高丽是古代中国企图解决北方边患的重大战略问题。

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国人就认识到“张中国之掖”的重要性,拿下河西走廊后中国北方边界国防压力大减,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自匈奴人失去草原霸权后,后起的鲜卑、高句丽和契丹表明草原霸权有逐渐东移的趋势,最具破坏性的中国北方边防重压也逐渐转向东北方向。恰隋唐时之高句丽崛起,力量潜力尤胜过日后契丹大辽国,雄霸辽河以东的精华之地(关键在于其地可用于农耕),善筑城堡稳扎稳打,并与正北方向的突厥勾结形成双拳胁中国之势,极度恶化了中国的国防局势。

隋文帝、炀帝时期,突厥力量看似不可战胜之,隋朝的主要用兵方向只得转入看似最弱的东北方向——辽宁省和朝鲜半岛北部,其战略无外乎是隋朝版的“张中国之掖”:拿下高句丽,可以屯兵迁民,以其地为基地,在国家强盛时可形成三北全线出击进攻草原的态势,在国运不济防守时正北方向失守则可通过辽宁方向斜插敌军侧翼、辽宁方向失守时还可退过鸭绿江以千里之地负隅顽抗,可极大的拓展中国之国防纵深。

哪知隋炀帝好大喜功,同时进行了开挖大运河与征高丽两项大事,超出当时中国之力,最终因国力不支导致崩盘。

初唐时更是饱受突厥人的城下之盟,唐军奋起反击,联合众多反突厥草原部落一起灭掉了东突,李世民也因此成为天可汗,唯高句丽携大破百万中土将士之勇继续对抗中国,终导致唐军征朝鲜战争爆发。多年的战争中,唐军尝试了三路攻高句丽,最终依靠多路夹击才拿下……这证明了朝鲜半岛的纵深足以支撑其成为北伐基地。

虽然隋唐时拿下朝鲜半岛意义重大,但有一条是隋唐几位君王所忽略的地方:那就是其战略目标超出了中国的国力,如此焉能不败?

战略目标一定要与自身实力相匹配,在错误的时间和一个正确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导致王朝覆灭、天子身首异处、中土军队威信扫地,极大鼓舞了周边潜在敌人的士气并轻视中华之力,可以说中国历史后面的军事衰落始于高句丽境内的一场场大溃败,历史教训呀,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这对于今天躁动的中国尤其有警示的意义。
时机是对的,只是目标定得太高了,至少准备打二十年的战,如果急切的要在三五年完成,就是透支国力了。
时机是对的,只是目标定得太高了,至少准备打二十年的战,如果急切的要在三五年完成,就是透支国力了。
征服朝鲜如果定位三五年那么隋唐就不至于打的那么惨,隋唐是想一鼓而下,结果造成失败
征服朝鲜如果定位三五年那么隋唐就不至于打的那么惨,隋唐是想一鼓而下,结果造成失败
大国打小国耗得起,连续几年在对方收获季节出兵骚扰,就能削弱对方实力,这对农耕的高句丽有效。
隋唐征服高句丽花了50年,从杨坚出征开始,到唐高宗修成正果。
也许现在又到了征高丽的时机了么
唐朝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西北,进军中亚,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隋唐时没有征朝鲜半岛,是援助朝鲜半岛。征的是位于辽东的高句丽。如果要征朝鲜半岛,早就拿下了。就不会有新罗这个国家了。

高句丽依托的不是半岛,而是肥沃的辽东。

隋唐时没有征朝鲜半岛,是援助朝鲜半岛。征的是位于辽东的高句丽。如果要征朝鲜半岛,早就拿下了。就不会有新罗这个国家了。

高句丽依托的不是半岛,而是肥沃的辽东。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4-6-21 00:31
时机是对的,只是目标定得太高了,至少准备打二十年的战,如果急切的要在三五年完成,就是透支国力了。
隋军第一波攻击组织太混乱了,怎么看都是准备不足时、仓促出战,失去了先机和隋炀帝的面子。

后面2次出征时士气大受打击,仍未能解决后勤补给难题。

关宁铁骑 发表于 2014-6-21 09:08
征服朝鲜如果定位三五年那么隋唐就不至于打的那么惨,隋唐是想一鼓而下,结果造成失败


从实战来看,隋唐军队并不具备连续作战3-5年征高句丽的能力,辽河-辽东丘陵山区的堡垒防线极大的遏制了中土军队的后勤补给,唯一解决的办法修路+在辽河以西至北京一带屯田,实行步步紧逼的战略。

当陆路攻击受阻时,隋唐两朝都想到海路登陆直攻平壤,但大陆型军队根本没法在平壤周边取得据点支撑,高句丽可是靠防守起家立国的,其首都附近部署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导致海路直攻输得更惨。

然后才想到认真扶持新罗对抗高句丽,最后才发现朝鲜半岛南边的百济实力最弱,才终于在朝鲜半岛取得南北夹击的立足点~~

如果隋唐两军准备战争再充分完善一些,一开始就全力开展稳固辽河以西和直取百济的战略,那么征朝鲜局势就明显不同了。

与其攻硬攻敌人的城堡防御体系,不妨尝试引诱、压迫高句丽有生力量弃城而出,将其大量放血消灭于辽西、新罗、百济的土地上,这本为中国古代北方边防的传统战术(如李牧破匈奴)。唯一不足的是此策转化成胜利的时间可不短,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没这个耐心。
关宁铁骑 发表于 2014-6-21 09:08
征服朝鲜如果定位三五年那么隋唐就不至于打的那么惨,隋唐是想一鼓而下,结果造成失败


从实战来看,隋唐军队并不具备连续作战3-5年征高句丽的能力,辽河-辽东丘陵山区的堡垒防线极大的遏制了中土军队的后勤补给,唯一解决的办法修路+在辽河以西至北京一带屯田,实行步步紧逼的战略。

当陆路攻击受阻时,隋唐两朝都想到海路登陆直攻平壤,但大陆型军队根本没法在平壤周边取得据点支撑,高句丽可是靠防守起家立国的,其首都附近部署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导致海路直攻输得更惨。

然后才想到认真扶持新罗对抗高句丽,最后才发现朝鲜半岛南边的百济实力最弱,才终于在朝鲜半岛取得南北夹击的立足点~~

如果隋唐两军准备战争再充分完善一些,一开始就全力开展稳固辽河以西和直取百济的战略,那么征朝鲜局势就明显不同了。

与其攻硬攻敌人的城堡防御体系,不妨尝试引诱、压迫高句丽有生力量弃城而出,将其大量放血消灭于辽西、新罗、百济的土地上,这本为中国古代北方边防的传统战术(如李牧破匈奴)。唯一不足的是此策转化成胜利的时间可不短,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没这个耐心。
隋军第一波攻击组织太混乱了,怎么看都是准备不足时、仓促出战,失去了先机和隋炀帝的面子。

后面2次 ...
如果有个靠近高句丽的基地就好了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4-6-21 18:02
如果有个靠近高句丽的基地就好了
战争末期才发现百济这一立足点,实在是太晚了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4-6-21 00:31
时机是对的,只是目标定得太高了,至少准备打二十年的战,如果急切的要在三五年完成,就是透支国力了。
隋炀帝和唐太宗时期确实有机会闪电战拿下。

不过一般来讲,对于目标比较大的情况,蚕食确实是上策,也不知那时都是什么心态非要鲸吞
隋朝灭了南陈后,统一了中国,开始要求周边国家臣属,只有高句丽阳奉阴为,并先攻击辽西,当隋文帝准备发大军征讨,高句丽匆忙上表谢罪。隋文帝暂时作罢。
后隋文帝派杨素打败了北方的突厥,并在北方扶植了一个突厥傀儡政权,完全征服了突厥人,狡猾的高句丽当时表现得恭恭敬敬,隋文帝是个好皇帝,爱惜人民,与民休养生息,放过了高句丽。其实当时隋朝很富足,打高句丽并不难。
到隋炀帝时新建洛阳城和宫殿,挖运河,南一北,东一西共三条运河,时间短,工程浩大,同时又派兵征讨西突厥,兵力进至葱岭以北,打通了絲绸之路,隋朝十年之内做了这么多功业,国力巳经耗尽,高句丽看穿了隋朝实力不再,趁机反叛,结果隋炀帝三次强行征讨终告失败。并且导至国内大乱最终隋朝灭亡。而高句丽本身也元气受损。
唐初国力衰弱,幸好有江南经济支撑以及大运河帮助全国漕运,加上唐太宗治国有方,唐朝经济迅速恢愎,唐太宗开始对外用兵,打败消灭了东突厥,西域方面,打败吐谷浑,消灭高昌国,基本扫平了唐朝外患,唯有高句丽,唐太宗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唐朝初期,经隨炀帝耗尽国力以及战乱,国力与隋文帝时相差很远,唐太宗首次对高句丽用兵受挫后,只能一面恢愎经济,一面小规模对高句丽突袭进攻,其目的主要是威摄作用,与此同时,唐朝消灭了薛延陀。为了发展经济,唐太宗只好暂停对高句丽的进攻。
其实唐太宗并非不能打败高句丽,李世民作战,一向以出奇制胜,首次攻高句丽,就想亲自带奇兵绕道背后攻击高句丽,但因为他巳是皇帝,被文臣武将大力阻止,这次因为水陆并进,虽然杀敌四万余人,攻占辽东十城,降伏七万余户,但因天气寒冷,草木冻枯,战马损失太多,唐太宗只好班师。
但唐太宗多次对高句丽的突袭进攻,令高句丽损伤惨重,并沉重打击了其军心士气,为下一代的唐高宗征服高句丽创造了条件。
公元666年,高句丽内乱,唐高宗派大将李绩统帅全军,与新罗联合将高句丽消灭。
高句丽本来并不是如此难以征服的,它最强盛时期在南北朝,疆域占大部分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島,但隋唐时它已开始衰落。应该是它运气好了一点,外交狡诈,反复无常,总是利用中国的国内外矛盾,忽而诈降,忽而反脸进攻,本来,隋文帝时就可以将它灭了,但被它的假降服逃过了。而唐太宗时因为开国不久,国力不足,并消灭了以突厥为主的好几个番国,唐朝需要休养生息,唐太宗暂时放过了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时,唐朝国力强盛,随时可以消灭它,但此时高句丽巳向朝鲜半島发展,不再敢向辽东进犯。唐朝与新罗联手等候时机,用最少代价将高句丽消灭了,只用了十五万军队,而隋炀帝时曾用百万大军。


其实中原和高句丽主要矛盾,还是高句丽占领了中国辽东汉四郡,这本来是中国的地方。到隋唐时中国国力强盛,如果高句丽安份守己,退还辽东,不再与中原为敌,双方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但高句丽野心太大,隋文帝时尚未察觉,高句丽假装臣服,让隋文帝放过了它。
隋炀帝征讨西突厥时,发觉高句丽又勾结西突厥,企图趁机扩张,令隋炀帝大怒,平定西突厥之后,决定征讨高句丽。
隋炀帝虽然三次征讨高句丽,但第一次因战船建造不合适,征讨取消,隋炀帝因此大杀监造官员和工匠。公元6l2年,隋炀帝一切准备就绪,发动了征讨高句丽的战爭,但以失败告终,死伤数十万人,而高句丽也元气大伤。
第二次征讨大军进发至高句丽边境时,高句丽又再玩弄诡计,向隋炀帝认错臣服,同意降服条件,但当隋朝大军退去后,高句丽又再反悔背叛,因为它已知隋炀帝实力不再如前,这令隋炀帝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动员军队民伕号称百万,这一次进攻,本来相当顺利,但这时隋朝国内民心怨愤,李密游说杨玄感起兵叛乱,隋炀帝只好中途退兵,回师平乱,征讨高句丽功亏一踌。隋炀帝之后又曾最后一次征讨高句丽,因国内已乱,草草结束。
就这样,高句丽成为了隋唐的问题,本来对隋唐来说,它不是一个什么大问题,种种客观原因让它一直未被消灭。到唐高宗时,征讨高丽纯属扩张,高句丽被消灭后,唐朝将卄多万高句丽富户迁入中原,他们最后融合了汉人之中。

其实中原和高句丽主要矛盾,还是高句丽占领了中国辽东汉四郡,这本来是中国的地方。到隋唐时中国国力强盛,如果高句丽安份守己,退还辽东,不再与中原为敌,双方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但高句丽野心太大,隋文帝时尚未察觉,高句丽假装臣服,让隋文帝放过了它。
隋炀帝征讨西突厥时,发觉高句丽又勾结西突厥,企图趁机扩张,令隋炀帝大怒,平定西突厥之后,决定征讨高句丽。
隋炀帝虽然三次征讨高句丽,但第一次因战船建造不合适,征讨取消,隋炀帝因此大杀监造官员和工匠。公元6l2年,隋炀帝一切准备就绪,发动了征讨高句丽的战爭,但以失败告终,死伤数十万人,而高句丽也元气大伤。
第二次征讨大军进发至高句丽边境时,高句丽又再玩弄诡计,向隋炀帝认错臣服,同意降服条件,但当隋朝大军退去后,高句丽又再反悔背叛,因为它已知隋炀帝实力不再如前,这令隋炀帝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动员军队民伕号称百万,这一次进攻,本来相当顺利,但这时隋朝国内民心怨愤,李密游说杨玄感起兵叛乱,隋炀帝只好中途退兵,回师平乱,征讨高句丽功亏一踌。隋炀帝之后又曾最后一次征讨高句丽,因国内已乱,草草结束。
就这样,高句丽成为了隋唐的问题,本来对隋唐来说,它不是一个什么大问题,种种客观原因让它一直未被消灭。到唐高宗时,征讨高丽纯属扩张,高句丽被消灭后,唐朝将卄多万高句丽富户迁入中原,他们最后融合了汉人之中。
战争末期才发现百济这一立足点,实在是太晚了
能说说高句丽的具体情况能不。
汉武帝打击匈奴为什么后来者强盛呢?主政者整个集团能力很重要。
隋炀帝,还有什么可说的
隋炀帝也是,没考虑到当时辽东的地利根本不适合15W以上的军队屯驻
再加上高军坚壁清野
隋军无粮可吃,人数多反而是累赘
从内地运过来,成本又太高。大运河只不过提供了南粮北调的可能,并不能保证一定满意
另外隋炀帝历来崇尚奢靡,他的随从宫人吃掉的补给远高于一般军队消耗
这更使军队士气大跌
而隋炀帝自己肯定到死还不清楚
杨广亲身指挥过50万大军灭陈,认为高丽弱小不以为意,意图一战而定,轻敌丧师。
后来李世民统兵也没捞到多大便宜,可见当时辽东地形和气候非常有利于防御一方的高丽
后来唐高宗时期,利用新罗熟悉地形的优势和高丽内乱才解决了它
可惜被新罗捡了便宜,汉四郡只剩下一点点。
有时候想想:朱元璋要是狠一点,把北朝鲜重新收复会如何
草原野狼 发表于 2014-6-22 08:40
其实中原和高句丽主要矛盾,还是高句丽占领了中国辽东汉四郡,这本来是中国的地方。到隋唐时中国国力强盛, ...
主要矛盾还在它控制着辽西走廊东端起点,随时能攻进华北平原。地理位置离中国核心国土太近,地理屏障不够险峻,所以必取之。
F-16T 发表于 2014-6-21 15:59
隋唐征服高句丽花了50年,从杨坚出征开始,到唐高宗修成正果。
也许现在又到了征高丽的时机了么
隋唐征高句丽 自612-668年 一共56年时间
杨广亲身指挥过50万大军灭陈,认为高丽弱小不以为意,意图一战而定,轻敌丧师。
后来李世民统兵也没捞到多 ...
杨广也只是他爸派出去挂帅镀金,真正在指挥是高颎和王韶
杨广也只是他爸派出去挂帅镀金,真正在指挥是高颎和王韶
主将是扬素,高颖也是人材。
可惜隋炀帝把杨素杀了,杨素是著名的军事家,如果隋文帝时征讨高句丽,应该是可以的。
古猛龙 发表于 2014-6-21 21:25
隋炀帝和唐太宗时期确实有机会闪电战拿下。

不过一般来讲,对于目标比较大的情况,蚕食确实是上策,也 ...
闪电战需要重型抛石机,如果俺没记错的话,重型抛石机出现在东亚战场要等到大几百年后的蒙古入侵时期的襄阳会战呢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4-6-22 12:54
能说说高句丽的具体情况能不。


高勾丽纯属北方诸强权的另类,极其善于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守,类似中世纪的德国城堡群防御体系。其城堡密度高,导致中国军队不能闪电拿下所有战略城池,并且越是剩下的城堡越是有战斗力,往往要等到泥巴石块和尸体和山城城墙齐高后才能入城,甚至还有在城墙上被高勾丽敢死队给赶走、出城摧毁城外攻城工事的战例……所有高勾丽城池都储备有1~3年的粮草和箭只石块,而隋唐中国军队征朝往往只有6-7个月的补给是稳定的,包括李世民亲征那次。

一旦外军来袭,立即贯彻坚壁清野战术,导致中土军队后勤必须依靠后方援助,并且善于出轻骑兵和伏兵突袭中国军队后方运粮部队,迫使中国军队不断增兵防守后勤通道,一出兵清剿就跑进附近城堡中或远循,最后配合大雪和洪水彻底掐断大军粮草,四面围杀溃兵之。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4-6-22 12:54
能说说高句丽的具体情况能不。


高勾丽纯属北方诸强权的另类,极其善于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守,类似中世纪的德国城堡群防御体系。其城堡密度高,导致中国军队不能闪电拿下所有战略城池,并且越是剩下的城堡越是有战斗力,往往要等到泥巴石块和尸体和山城城墙齐高后才能入城,甚至还有在城墙上被高勾丽敢死队给赶走、出城摧毁城外攻城工事的战例……所有高勾丽城池都储备有1~3年的粮草和箭只石块,而隋唐中国军队征朝往往只有6-7个月的补给是稳定的,包括李世民亲征那次。

一旦外军来袭,立即贯彻坚壁清野战术,导致中土军队后勤必须依靠后方援助,并且善于出轻骑兵和伏兵突袭中国军队后方运粮部队,迫使中国军队不断增兵防守后勤通道,一出兵清剿就跑进附近城堡中或远循,最后配合大雪和洪水彻底掐断大军粮草,四面围杀溃兵之。
rzmall 发表于 2014-6-21 17:25
隋唐时没有征朝鲜半岛,是援助朝鲜半岛。征的是位于辽东的高句丽。如果要征朝鲜半岛,早就拿下了。就不会有 ...
隋军曾经在漫天的大雪中兵败平壤,那块才是高勾丽的核心区。

唐军更猛,北踩平壤南夺百济釜山,三韩已夺其二。

不是不想征服,而是打了56年而不能也。
草原野狼 发表于 2014-6-23 08:52
主将是扬素,高颖也是人材。
可惜隋炀帝把杨素杀了,杨素是著名的军事家,如果隋文帝时征讨高句丽,应该 ...

文帝级数高,恰好一征时非常谨慎,前方稍有不利就命令撤退,以试探为主损失非常小,以后的征朝历史证明文帝是很有水平和火候的。
高勾丽纯属北方诸强权的另类,极其善于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守,类似中世纪的德国城堡群防御体系。其城堡 ...
逐城争夺快不了,搞个古代的仁川登陆兴许会快点,陆路为辅,海路为主。
高句丽其时已进入农耕文明,经济、政治、军事实力都不弱,在东北亚靠近帝国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哪一个帝国都会出兵,这是地缘政治格局所决定的,是大战略。

德法两国多年征战,都是因为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战略决定,战术就是为战略所服务的工具。隋的教训,上面几位老大都说的很明白了,以唐太宗之勇,都尝到了败绩,所以,个人认为征讨高句丽,应采用长期战略:

每年秋季农作物成熟是出兵,目的:断绝其粮草,骚扰其军民,在边境广纳叛降者,封建王朝,人口是最主要的,在本国边境附近屯集重兵,以骑兵为主,打击离开城池的

高句丽军队,绝不打攻城战。以精骑对步兵,以运动对阵地,辅以政治(鼓励新罗从半岛南侧出兵)、经济封锁、军事镇压(投降后所有城池一律拆毁)。相信五十年的时间

应该能够有所成效。大兵压境,无视天气,几次战败都损失大批精锐士兵,教训太深刻了。

如果没有隋唐几代帝王的前赴后继,没有百万士兵征战沙场,各位设想今天的东北亚有一个涵盖朝鲜半岛、东三省、远到库页岛的大帝国,我们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是什么样?

隋炀帝虽志大才疏,但还是维护中原王朝的正统统治,也是做了贡献的。
我不大明白如何说打高句丽用了XX年这种说法,照这样计算,秦汉打匈奴,由蒙恬开始到汉武帝打败匈奴,至少用了一百多年,并且只是打败而已,并未消灭匈奴。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4-6-23 12:35
逐城争夺快不了,搞个古代的仁川登陆兴许会快点,陆路为辅,海路为主。
呵呵,海路直攻,隋唐两朝都输得极惨
齐鲁一笑 发表于 2014-6-23 13:37
高句丽其时已进入农耕文明,经济、政治、军事实力都不弱,在东北亚靠近帝国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哪 ...
隋炀帝比宋代皇帝强哪去了
高句丽其时已进入农耕文明,经济、政治、军事实力都不弱,在东北亚靠近帝国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哪 ...
如果让高句丽坐大,端午就真的是棒子的了。
如果隋唐时能把北部朝鲜搞郡县稳定个100来年,也就吃下这个地盘了,黄海就成了半个内湖
山城防御不易进攻,所以只能打消耗战?没有火炮,没有投石机,所以在公元七世纪以后世界普遍进入了城堡时代。但是如果唐军拥有维京人的技术,沿海沿江打击高句丽,建立水际堡垒,迫使高句丽放弃冲积扇平原,如同当年海上民族打击埃及那样,就可以极大削弱高句丽了吧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6-24 02:52
山城防御不易进攻,所以只能打消耗战?没有火炮,没有投石机,所以在公元七世纪以后世界普遍进入了城堡时代 ...
大陆型国家不具备维京人的战术,环境根本不同
德国鱼雷 发表于 2014-6-24 15:05
大陆型国家不具备维京人的战术,环境根本不同
海上袭扰战术并不与大陆或海岛地貌抵触。比如,吴国曾经泛海攻齐,越国甚至泛海在山东建立根据地。即便不按照维京人的路数,至少也有吴越两国的事例可以遵循。如果在朝鲜半岛多处建立沿海堡垒,夺取制海权,这样就可以把高句丽的大纵深防御体系瓦解,使之被迫转入浅纵深的宽大正面防御。这是因为胶东半岛 与朝鲜半岛是垂直的方向,如同一把利刃指向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在我国面前是个宽正面,浅纵深的地理格局。而如果只是从辽东半岛顺着朝鲜半岛西侧进入的话,那就变成了大纵深窄正面的地理格局,对于进攻方是大大不利的。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4-6-23 12:35
逐城争夺快不了,搞个古代的仁川登陆兴许会快点,陆路为辅,海路为主。
又不是没在仁川附近登陆过~~只可惜上岸军队被宰了大半
QQ截图20140624153838.jpg
海上袭扰战术并不与大陆或海岛地貌抵触。比如,吴国曾经泛海攻齐,越国甚至泛海在山东建立根据地。即便不 ...
就是这样啊,在朝鲜西岸建立据点,迫使高句丽离开堡垒与中原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