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的远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2:25:37
响应委员号召,发一篇登载在网易军事上的拙文:
http://war.news.163.com/09/0915/15/5J8VHL9M00011232.html

                    石破天惊的远航--1980年洲际导弹试验护航
核心提示

1980年5月1日,中国洲际导弹试验测量及护航编队从舟山启航,执行洲际地地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测量,打捞回收和护航任务。编队由18艘各类舰船和4架舰载直升机组成,分为测量编队和护航编队,总吨位17.4万吨,人员4000余名。编队总计往返11235小时,航程157198海里,顺利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于6月2日回到上海。此次远航是新中国海军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远洋军事行动,不仅标志着中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也意味着中国海军将逐渐走向远海。

行动背景

洲际弹道导弹是核大国手中最为有力的武器,弹指之间,相隔数千乃至上万公里远的目标顷刻间灰飞烟灭。美国和苏联在50年代就拥有了这种武器,新中国为了打破霸权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拥有独立自主的核自卫反击能力,在60年代末具备核武器导弹化的基础上,先后展开了中远程地地弹道导弹和洲际地地弹道导弹的研发,其中中远程地地弹道导弹于70年代中期进入了战备值班,而洲际弹道导弹也在60年代末展开了论证和研制。这种洲际弹道导弹被命名为东风5型。东风5型洲际地地弹道导弹首先在中国本土进行了短射程的特殊弹道实验,1971年7月,开始组织进行洲际地地导弹的首次低弹道飞行试验,由于受到文革的严重干扰,导弹质量问题较多,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亲自赴现场指导这次试验。虽然这次试验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基本达到了检验导弹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个系统在飞行条件下的适应性的目的。从1972年到1979年,中国又进行了多次短射程低弹道和高弹道飞行试验,最后终于在1979年1月获得了成功,使东风5型导弹转入全程飞行试验阶段。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其他4个核大国在试验中都出现过多次失败,全程试验具有:一.射程远,落区新。二.规模大,战线长。三.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特点。试验射程长达9000多公里,远离中国大陆,附近无岸基设施可使用,此次试验包括测试发射,路上测控,海上测量,海上护航等10多个系统,直接参加实验任务的人员多达6.93万余名,设备6820套(台),试验技术设备复杂先进,任何一点疏忽或故障都将影响发射的成功,对参试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一大考验。是为了能圆满的实现东风5型导弹的实验任务,尽快使其装备第二炮兵部队形成战斗力,中国进行了严密的组织准备。这次任务又被称为“580”试验,是根据导弹试验的试验时间1980年5月来命名的,“580”试验系"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它从中国本土发射,射入预定的南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的圆形海域中,再由海上舰船编队将记录导弹整个飞行过程的数据仓打捞上来。其中的海上测量护航编队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海上编队所配备的各型舰船在60年代末都开始了紧张的研制,尽管受到文革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因为这次任务的高度重要性,18艘舰只均在1980年前完工形成了作战能力。海军在70年代早期就开始考察选择合适的舰载直升机,由于当时国内无合适的飞机,海军把目光投向了刚刚对中国打开大门的西方国家,经过数年的考察学习,在70年代中期向法国订购了一批“超黄蜂”大型舰载直升机,这也是新中国海军的第一种舰载飞机并在79年前全部交付,至此,测量护航编队的建设基本完成。

编队组成

5801舰队(编队先遣队):
向阳红10号大型综合海洋考核远洋通讯船(编队指挥舰)
T710号远洋拖船
5802编队:
向阳红5号海洋科学考核船(总指挥舰兼编队指挥舰)
远望2号远洋航天测量船
J302号远洋打捞救生船
T830号远洋拖船
X615号远洋油水补给舰
132号导弹驱逐舰(准备指挥舰兼第1护卫群指挥舰,辖131舰、132舰、162舰、X615舰)
131号导弹驱赶舰
162号导弹驱逐舰
5803编队:
远望1号远洋航天测量船(编队指挥舰)
J506号远洋打捞救生船
T154号远洋拖船
X950号远洋油水补给舰
107号导弹驱逐舰(第2护卫群指挥舰,辖107舰、106舰、108舰、X950舰)
106号导弹驱逐舰
108号导弹驱逐舰
德跃号远洋救助拖轮

“超黄蜂”直升飞机4架

任务过程

1980年4月28日至5月1日,测量船编队和护航编队按照特种混合编队,从舟山集结地启航出发,于5月12日抵达预定试验海域。参试人员战胜了高温,晕船呕吐带来的困难,满怀信心的进行作业。测量船上的各种设备经受了海上航行的考验,性能稳定可靠。测量船编队按队形展开后,进行了船岸通信,气象观测,完成了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在发射场区,航区,落区分别完成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国防科委又进行了整个测控系统的联试和综合演练。5月16日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18日零点,测量船队开赴预订位置。5月18日凌晨2时,2枚东风5型导弹矗立在西北导弹试验基地的发射场上,完成了发射前的各项检查作业。十时整,按照发射指挥员的口令,2枚导弹腾空而起,按照预定轨道,向东南方向飞去。导弹迅速飞越中国大陆各测控点,飞向广阔的西太平洋,测量船队在收到导弹起飞信号2分钟后,船上的航测直升机也起飞,到达阵位,等待捕获目标。远望号测量船的中心计算机根据陆上测量站传来的数据,引导船上测量天线截获目标信号,雷达的显示屏上立即显示弹头和二级弹体分离再入大气层,弹头的亮点变成一个火球,坠入预定海域中,当132舰报告:发现了弹着点和数据舱,即以28节速度驶向数据仓落点保护数据仓,同时做好打捞准备。J506船船载打捞机172号准时起飞,很快发现数据舱,立即降低高度至30米悬停,放下潜水,仅用了五分钟三十秒全部打捞完毕,直升机安全返航着舰,数据舱打捞成功,导弹发射试验成功!整个编队往返航渡和在试验区活动期间,澳大利亚驱逐舰”11号”妄图驶向弹着区,我131舰多次劝告无效,即阻拦其航向,并予以警告、严重警告,周旋了近两小时后澳舰离开。在打捞数据仓的同时,发现弹着点上空有美国飞机二架,在50米超低空盘旋,并在弹着点附近投下声纳浮标,提取一桶海水。可见如发现数据仓过晚,打捞行动过迟,数据仓确有被美机劫走的危险,当时澳大利亚“GT203号”训练舰和新西兰“莫诺威号”打整个编队往返航渡和在试验区活动期间,澳大利亚驱逐舰“11号”妄图驶向弹着区,我131舰多次劝告无效,即阻拦其航向,并予以警告、严重警告,周旋了近两小时后澳舰离开。在打捞数据仓的同时,发现弹着点上空有美国飞机二架,在50米超低空盘旋,并在弹着点附近投下声纳浮标,提取一桶海水。可见如发现数据仓过晚,打捞行动过迟,数据仓确有被美机劫走的危险,当时澳大利亚“GT203号”训练舰和新西兰”莫诺威号”打捞船分别被我106舰和108舰盯死,未能进入试验区。捞船分别被我106舰和108舰盯死,未能进入试验区。护航编队051型驱逐舰高效的完成了驱离任务,为编队顺利完成任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试舰队舰艇简介:

一.051型导弹驱逐舰

051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60年代中期,为适应洲际弹道导弹全程海上护航,警戒的需要,中央军委批准由701研究所承担总体设计任务,李复礼和潘镜芙等主持设计工作。该型舰的原型是苏联在50年代末期提供给中国的科特林级驱逐舰图纸资料,051型舰在科特林级基础上做出了许多改进,主尺度加大,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动力装置2台蒸汽轮机,主机总输出功率72000马力,最高航速达36节,船员280人(包括45名军官)。满载排水量达到了3600余吨,主要武器有两座三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和导弹武器系统,配备HY1型反舰导弹,其他武器包括双130毫米,双57毫米等多种口径火炮,两座12管火箭深弹发射系统,配置了声纳,雷达,通讯,导航等通关设备以及指挥控制系统。1976年6月,中央批准了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总体设计方案定型,随即全面展开了建造和设备研制。首舰由大连船厂于1971年12月交付海军,随后广州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同时开建该型舰,分别就近部署在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发射任务前,共有8艘同型舰完工。参加发射任务的6艘舷号为106,107,108,131,132,162舰

二.远洋测量船

60年代中期,根据国防科委下达的远洋测量船研制计划,七机部总体设计部等论证部门调集10个有关研究所人员组成工作组,进行测量船和测量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论证。经过多年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试验论证,最后确定了测量船总体方案以及测控,通信,导航定位,打捞,气象等系统的技术方案。1975年,2艘远洋测量船在江南造船厂开建,该型舰全长191米,高38米,宽22米,9层舱室相当于14层楼高,甲板上装有50余副天线,满载排水量2万余吨,平均航速18节。船上装有高精度测控系统,多手段,多网络,远距离,全天候的通信系统以及性能先进的综合导航定位系统和气象系统,在研制过程中解决了船舶及其设备的稳定问题,船体变形和变形测量问题,减振和降噪问题,电磁兼容问题,导航定位为题,远程全天候通信问题,气象保证问题,打捞救生问题,跟踪测量问题等技术难题。1979年底,2艘远洋测量船完成建造和适航任务,被命名为“远望1号”和“远望2号”。



三.远洋调查船

远洋调查船主要任务是为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选定的海区进行事先调查,也可作为海上气象中心,收集,分析,预报气象,也可作为主测量船的通信转信船。该型船排水量1.3万吨,也是由江南造船厂承建,具有抗12级风和环球行性能力,配备各类海洋调查实验室,还设有水声系统和直升机机库平台。1975年6月开建,1979年10月建成交付2艘。船名为:向阳红5号,向阳红10号。



四.远洋油水补给船

该级补给船采用传统布局,上层建筑分前后两部分,中部设有4个油水补给站和2个干货补给站,舰体尾部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实现垂直补给,但未设机库。可一次携带燃料10550吨,轻柴油1000吨,补给水200吨,饮用水200吨以及冷藏食品50吨。该舰另装备4座76式双联37毫米高炮用于自卫。可补给三级燃油,桶装柴油,淡水,软水和部分冷藏食品。该舰长168.2米,型宽21.8米,吃水9.4米,最大高度36.2米,满载排水量22000吨,设计航速18.5节,航速18节以上,可以连续航行18000海里,续航力90昼夜,能任何装载情况下,在12级风力下安全航行。由大连造船厂建造。1979年11月交付2艘。舷号为:X615,X950

五.远洋打捞救生船

为了打捞洲际导弹远程飞行试验溅落的数据舱,并考虑到海军深潜救援和未来救助宇航员的需要,决定在远洋调查船船型的基础上建造3艘远洋打捞救生船,每个舰队配置一艘。船上配备有深潜救生艇,56吨液压起重机,救生钟,3座减压舱,2架大型直升机和机库平台。1975年开工建造,江南造船厂在同时开建3型任务船只的情况下仍在1979年11月建成交付使用。舷号为:J302,J506



六.远洋拖船

为保证远洋测量编队在海上发生海损时能及时救援舰船,中华造船厂设计建造了4000吨级大功率可控螺距援救拖船,担负海上医疗救助,水下抢修,排水,停泊供电和消防任务等任务,在全程试验中,还担负了弹头落点的测量任务。舷号:T710,T830,T154



任务的评价

作为郑和下西洋之后的中国海上力量最为庞大的一次行动,至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战略核反击能力更为全面,能够对世界任何地区的敌人进行自卫核反击作战,有力的回击了潜在敌人的核讹诈和核威慑;其次中国经过文革10年的动荡,能够独立完成如此规模的复杂军事行动,证明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第三海上编队虽然是洲际导弹试验中的一个环节,但通过强行拉动发展,实现了大中型水面作战舰和多种辅助舰船的国产,大大提高了海军的整体作战实力,为之后30年海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这次远航可谓石破天惊,世界都对中国舰队的突然出现感到无比惊讶和震撼,如此规模和水平的舰队行动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海军强国可以实施。诚然,在当时的国家实力和科技水平下,这次行动无疑是一个奇迹,我们也应该看到,10年浩劫给国家和军队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8艘舰艇都是在70年代初期到中期加速建成的,包括洲际导弹在内,这些装备本应在文革前就上马建造,临时的赶工导致很多舰只上的装备都未能跟上研制进度,例如051型驱逐舰,主炮和反舰导弹反射架都只是外壳,如果在护航行动中发生战事,后果不堪设想。这也为海军敲响了不能让舰体等装备的警钟。另一方面,海军也只是拥有了非常有限的远航能力,051型舰尽管建造质量过关,但舰体装备不适合远洋作战,补给舰不具备弹药和大型干货补给能力,大多数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范围仍在沿岸和近海。

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护航任务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其间,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海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远洋测量船队也得到了大大的加强,但1980年的这次壮举将永远停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又一次的吹响了中国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号角!响应委员号召,发一篇登载在网易军事上的拙文:
http://war.news.163.com/09/0915/15/5J8VHL9M00011232.html

                    石破天惊的远航--1980年洲际导弹试验护航
核心提示

1980年5月1日,中国洲际导弹试验测量及护航编队从舟山启航,执行洲际地地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测量,打捞回收和护航任务。编队由18艘各类舰船和4架舰载直升机组成,分为测量编队和护航编队,总吨位17.4万吨,人员4000余名。编队总计往返11235小时,航程157198海里,顺利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于6月2日回到上海。此次远航是新中国海军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远洋军事行动,不仅标志着中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也意味着中国海军将逐渐走向远海。

行动背景

洲际弹道导弹是核大国手中最为有力的武器,弹指之间,相隔数千乃至上万公里远的目标顷刻间灰飞烟灭。美国和苏联在50年代就拥有了这种武器,新中国为了打破霸权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拥有独立自主的核自卫反击能力,在60年代末具备核武器导弹化的基础上,先后展开了中远程地地弹道导弹和洲际地地弹道导弹的研发,其中中远程地地弹道导弹于70年代中期进入了战备值班,而洲际弹道导弹也在60年代末展开了论证和研制。这种洲际弹道导弹被命名为东风5型。东风5型洲际地地弹道导弹首先在中国本土进行了短射程的特殊弹道实验,1971年7月,开始组织进行洲际地地导弹的首次低弹道飞行试验,由于受到文革的严重干扰,导弹质量问题较多,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亲自赴现场指导这次试验。虽然这次试验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基本达到了检验导弹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个系统在飞行条件下的适应性的目的。从1972年到1979年,中国又进行了多次短射程低弹道和高弹道飞行试验,最后终于在1979年1月获得了成功,使东风5型导弹转入全程飞行试验阶段。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其他4个核大国在试验中都出现过多次失败,全程试验具有:一.射程远,落区新。二.规模大,战线长。三.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特点。试验射程长达9000多公里,远离中国大陆,附近无岸基设施可使用,此次试验包括测试发射,路上测控,海上测量,海上护航等10多个系统,直接参加实验任务的人员多达6.93万余名,设备6820套(台),试验技术设备复杂先进,任何一点疏忽或故障都将影响发射的成功,对参试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一大考验。是为了能圆满的实现东风5型导弹的实验任务,尽快使其装备第二炮兵部队形成战斗力,中国进行了严密的组织准备。这次任务又被称为“580”试验,是根据导弹试验的试验时间1980年5月来命名的,“580”试验系"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它从中国本土发射,射入预定的南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的圆形海域中,再由海上舰船编队将记录导弹整个飞行过程的数据仓打捞上来。其中的海上测量护航编队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海上编队所配备的各型舰船在60年代末都开始了紧张的研制,尽管受到文革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因为这次任务的高度重要性,18艘舰只均在1980年前完工形成了作战能力。海军在70年代早期就开始考察选择合适的舰载直升机,由于当时国内无合适的飞机,海军把目光投向了刚刚对中国打开大门的西方国家,经过数年的考察学习,在70年代中期向法国订购了一批“超黄蜂”大型舰载直升机,这也是新中国海军的第一种舰载飞机并在79年前全部交付,至此,测量护航编队的建设基本完成。

编队组成

5801舰队(编队先遣队):
向阳红10号大型综合海洋考核远洋通讯船(编队指挥舰)
T710号远洋拖船
5802编队:
向阳红5号海洋科学考核船(总指挥舰兼编队指挥舰)
远望2号远洋航天测量船
J302号远洋打捞救生船
T830号远洋拖船
X615号远洋油水补给舰
132号导弹驱逐舰(准备指挥舰兼第1护卫群指挥舰,辖131舰、132舰、162舰、X615舰)
131号导弹驱赶舰
162号导弹驱逐舰
5803编队:
远望1号远洋航天测量船(编队指挥舰)
J506号远洋打捞救生船
T154号远洋拖船
X950号远洋油水补给舰
107号导弹驱逐舰(第2护卫群指挥舰,辖107舰、106舰、108舰、X950舰)
106号导弹驱逐舰
108号导弹驱逐舰
德跃号远洋救助拖轮

“超黄蜂”直升飞机4架

任务过程

1980年4月28日至5月1日,测量船编队和护航编队按照特种混合编队,从舟山集结地启航出发,于5月12日抵达预定试验海域。参试人员战胜了高温,晕船呕吐带来的困难,满怀信心的进行作业。测量船上的各种设备经受了海上航行的考验,性能稳定可靠。测量船编队按队形展开后,进行了船岸通信,气象观测,完成了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在发射场区,航区,落区分别完成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国防科委又进行了整个测控系统的联试和综合演练。5月16日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18日零点,测量船队开赴预订位置。5月18日凌晨2时,2枚东风5型导弹矗立在西北导弹试验基地的发射场上,完成了发射前的各项检查作业。十时整,按照发射指挥员的口令,2枚导弹腾空而起,按照预定轨道,向东南方向飞去。导弹迅速飞越中国大陆各测控点,飞向广阔的西太平洋,测量船队在收到导弹起飞信号2分钟后,船上的航测直升机也起飞,到达阵位,等待捕获目标。远望号测量船的中心计算机根据陆上测量站传来的数据,引导船上测量天线截获目标信号,雷达的显示屏上立即显示弹头和二级弹体分离再入大气层,弹头的亮点变成一个火球,坠入预定海域中,当132舰报告:发现了弹着点和数据舱,即以28节速度驶向数据仓落点保护数据仓,同时做好打捞准备。J506船船载打捞机172号准时起飞,很快发现数据舱,立即降低高度至30米悬停,放下潜水,仅用了五分钟三十秒全部打捞完毕,直升机安全返航着舰,数据舱打捞成功,导弹发射试验成功!整个编队往返航渡和在试验区活动期间,澳大利亚驱逐舰”11号”妄图驶向弹着区,我131舰多次劝告无效,即阻拦其航向,并予以警告、严重警告,周旋了近两小时后澳舰离开。在打捞数据仓的同时,发现弹着点上空有美国飞机二架,在50米超低空盘旋,并在弹着点附近投下声纳浮标,提取一桶海水。可见如发现数据仓过晚,打捞行动过迟,数据仓确有被美机劫走的危险,当时澳大利亚“GT203号”训练舰和新西兰“莫诺威号”打整个编队往返航渡和在试验区活动期间,澳大利亚驱逐舰“11号”妄图驶向弹着区,我131舰多次劝告无效,即阻拦其航向,并予以警告、严重警告,周旋了近两小时后澳舰离开。在打捞数据仓的同时,发现弹着点上空有美国飞机二架,在50米超低空盘旋,并在弹着点附近投下声纳浮标,提取一桶海水。可见如发现数据仓过晚,打捞行动过迟,数据仓确有被美机劫走的危险,当时澳大利亚“GT203号”训练舰和新西兰”莫诺威号”打捞船分别被我106舰和108舰盯死,未能进入试验区。捞船分别被我106舰和108舰盯死,未能进入试验区。护航编队051型驱逐舰高效的完成了驱离任务,为编队顺利完成任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试舰队舰艇简介:

一.051型导弹驱逐舰

051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60年代中期,为适应洲际弹道导弹全程海上护航,警戒的需要,中央军委批准由701研究所承担总体设计任务,李复礼和潘镜芙等主持设计工作。该型舰的原型是苏联在50年代末期提供给中国的科特林级驱逐舰图纸资料,051型舰在科特林级基础上做出了许多改进,主尺度加大,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动力装置2台蒸汽轮机,主机总输出功率72000马力,最高航速达36节,船员280人(包括45名军官)。满载排水量达到了3600余吨,主要武器有两座三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和导弹武器系统,配备HY1型反舰导弹,其他武器包括双130毫米,双57毫米等多种口径火炮,两座12管火箭深弹发射系统,配置了声纳,雷达,通讯,导航等通关设备以及指挥控制系统。1976年6月,中央批准了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总体设计方案定型,随即全面展开了建造和设备研制。首舰由大连船厂于1971年12月交付海军,随后广州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同时开建该型舰,分别就近部署在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发射任务前,共有8艘同型舰完工。参加发射任务的6艘舷号为106,107,108,131,132,162舰

二.远洋测量船

60年代中期,根据国防科委下达的远洋测量船研制计划,七机部总体设计部等论证部门调集10个有关研究所人员组成工作组,进行测量船和测量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论证。经过多年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试验论证,最后确定了测量船总体方案以及测控,通信,导航定位,打捞,气象等系统的技术方案。1975年,2艘远洋测量船在江南造船厂开建,该型舰全长191米,高38米,宽22米,9层舱室相当于14层楼高,甲板上装有50余副天线,满载排水量2万余吨,平均航速18节。船上装有高精度测控系统,多手段,多网络,远距离,全天候的通信系统以及性能先进的综合导航定位系统和气象系统,在研制过程中解决了船舶及其设备的稳定问题,船体变形和变形测量问题,减振和降噪问题,电磁兼容问题,导航定位为题,远程全天候通信问题,气象保证问题,打捞救生问题,跟踪测量问题等技术难题。1979年底,2艘远洋测量船完成建造和适航任务,被命名为“远望1号”和“远望2号”。



三.远洋调查船

远洋调查船主要任务是为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选定的海区进行事先调查,也可作为海上气象中心,收集,分析,预报气象,也可作为主测量船的通信转信船。该型船排水量1.3万吨,也是由江南造船厂承建,具有抗12级风和环球行性能力,配备各类海洋调查实验室,还设有水声系统和直升机机库平台。1975年6月开建,1979年10月建成交付2艘。船名为:向阳红5号,向阳红10号。



四.远洋油水补给船

该级补给船采用传统布局,上层建筑分前后两部分,中部设有4个油水补给站和2个干货补给站,舰体尾部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实现垂直补给,但未设机库。可一次携带燃料10550吨,轻柴油1000吨,补给水200吨,饮用水200吨以及冷藏食品50吨。该舰另装备4座76式双联37毫米高炮用于自卫。可补给三级燃油,桶装柴油,淡水,软水和部分冷藏食品。该舰长168.2米,型宽21.8米,吃水9.4米,最大高度36.2米,满载排水量22000吨,设计航速18.5节,航速18节以上,可以连续航行18000海里,续航力90昼夜,能任何装载情况下,在12级风力下安全航行。由大连造船厂建造。1979年11月交付2艘。舷号为:X615,X950

五.远洋打捞救生船

为了打捞洲际导弹远程飞行试验溅落的数据舱,并考虑到海军深潜救援和未来救助宇航员的需要,决定在远洋调查船船型的基础上建造3艘远洋打捞救生船,每个舰队配置一艘。船上配备有深潜救生艇,56吨液压起重机,救生钟,3座减压舱,2架大型直升机和机库平台。1975年开工建造,江南造船厂在同时开建3型任务船只的情况下仍在1979年11月建成交付使用。舷号为:J302,J506



六.远洋拖船

为保证远洋测量编队在海上发生海损时能及时救援舰船,中华造船厂设计建造了4000吨级大功率可控螺距援救拖船,担负海上医疗救助,水下抢修,排水,停泊供电和消防任务等任务,在全程试验中,还担负了弹头落点的测量任务。舷号:T710,T830,T154



任务的评价

作为郑和下西洋之后的中国海上力量最为庞大的一次行动,至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战略核反击能力更为全面,能够对世界任何地区的敌人进行自卫核反击作战,有力的回击了潜在敌人的核讹诈和核威慑;其次中国经过文革10年的动荡,能够独立完成如此规模的复杂军事行动,证明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第三海上编队虽然是洲际导弹试验中的一个环节,但通过强行拉动发展,实现了大中型水面作战舰和多种辅助舰船的国产,大大提高了海军的整体作战实力,为之后30年海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这次远航可谓石破天惊,世界都对中国舰队的突然出现感到无比惊讶和震撼,如此规模和水平的舰队行动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海军强国可以实施。诚然,在当时的国家实力和科技水平下,这次行动无疑是一个奇迹,我们也应该看到,10年浩劫给国家和军队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8艘舰艇都是在70年代初期到中期加速建成的,包括洲际导弹在内,这些装备本应在文革前就上马建造,临时的赶工导致很多舰只上的装备都未能跟上研制进度,例如051型驱逐舰,主炮和反舰导弹反射架都只是外壳,如果在护航行动中发生战事,后果不堪设想。这也为海军敲响了不能让舰体等装备的警钟。另一方面,海军也只是拥有了非常有限的远航能力,051型舰尽管建造质量过关,但舰体装备不适合远洋作战,补给舰不具备弹药和大型干货补给能力,大多数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范围仍在沿岸和近海。

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护航任务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其间,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海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远洋测量船队也得到了大大的加强,但1980年的这次壮举将永远停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又一次的吹响了中国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号角!
的确是振奋人心的突破
什么时候在来一次啊
现在的洲际导弹不用回收了吗?


:handshake“首次远航太平洋”,的确是振奋人心啊!:D

:handshake“首次远航太平洋”,的确是振奋人心啊!:D
大半家当都拉出去了.这种踏踏实实的干事对比起喳喳呼呼的印度.反差啊
为此还拍摄过一部叫做《飞向太平洋》的电影吧...
旅大级应运而生~~
精华贴的标准
此贴留名,希望人民海军走向深蓝
很悲哀,建设海军居然要打着为二炮配套的旗号。。。。。。。。。。
当时的海军,也只能靠二炮来撑撑场面了吧……
强贴记号。
顶老大的好文!
khui1984 发表于 2009-9-17 14:04
这个工作早就常态化鸟,也就没有新闻价值鸟
光荣游侠 发表于 2009-9-17 17:15
你是说往太平洋扔弹头常态化了,还是说海军组织十几条大船过赤道常态化了。
我看中国海军还没有第二次这种规模的远航呢。

很悲哀,建设海军居然要打着为二炮配套的旗号。。。。。。。。。。
BMCC20033 发表于 2009-9-17 16:20


不是拉大旗作虎皮,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洲际导弹全程试验才上马测量船和为测量船服务的补给、救生、远洋拖船和驱逐舰,还有超黄蜂也是为这个买的。海军那时候是事实上的店小二。
很悲哀,建设海军居然要打着为二炮配套的旗号。。。。。。。。。。
BMCC20033 发表于 2009-9-17 16:20


不是拉大旗作虎皮,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洲际导弹全程试验才上马测量船和为测量船服务的补给、救生、远洋拖船和驱逐舰,还有超黄蜂也是为这个买的。海军那时候是事实上的店小二。
不错,一艘也没沉
好文章

德跃号貌似也是79年的新船
BMCC20033 发表于 2009-9-17 16:20

这个不是海军的悲哀,是时代的悲哀。。。军队要忍耐也是没办法的。。经济实力当时不行。。。
我想问,在这之后远洋航行之后我国海军还组织过类似的大舰队航行吗?
还以为说明天老W出海呢:curse:
好文,顶一个!!!!!!!!!!
另外,我现在一看到“石破天惊”几个字就会立马直接想到一部电影,中毒了啊.........
采访过一位当事人。美国飞机扔下一些东西(声纳浮标),领导不准打捞担心爆炸。

片中确实有长尾巴的反潜机。


23# 想通了

这个?还是这个?
另,10L的同志,那时能马扁到经费已很不错了。。。

23# 想通了

这个?还是这个?
另,10L的同志,那时能马扁到经费已很不错了。。。
P3  and  s3??
580意义特别重大
有时间我扫描点图片看看
当年全部的家底,很壮观哦
回头看看,进步不小
希望再来一次。
什么时候,TG海军应该来一次远海协同演习,每支队派两条驱护,连同潜艇,补给舰,拖船,昆仑山也带上,到太平洋中间逛一圈。
不容易啊~HY-1发射桶都是空的[:a11:]
驱逐舰其实都是摆设 也就能放37炮
和炮艇差不多
看来旅大的远洋能力还是不错的
永远的怀念
当时的051,最放心的就是动力主机了啊
狼外婆 发表于 2009-9-17 23:12
期待中
14364310 发表于 2009-9-17 19:17
是的那些年军队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人才流失.于先进国家军队的战斗力差距拉大. . . .
24# 365赌王


回老大;是大家伙。
的确是一次史诗般的远航,是我们民族自信和雄魄的巅峰体现,
以当时的装备能圆满的完成任务,确实可以说是个壮举!
有很多文章进行过专题介绍,当时旅大的主炮都不能用呢,呵呵
不是只有一支舰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