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托枪抛壳的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20:59


关于无托枪抛壳的设想
(这个设想提出有两年时间了,现在看来能否实现还得经过实际检验,但俺在这方面一点机会也没有了。无托枪的前抛壳是个吸引人的东西,但实现起来的确不容易。下面设想权当给有心人当做参考)

一、无托枪抛壳的解决办法优缺点分析
无托枪抛壳目前的主要解决办法有两类:可改变抛壳方向和向前或向下抛壳。
(1)可左右抛壳结构
对于可改变抛壳方向,投入实用的有AUG、FAMAS和以色列的TAR,但需要分解后才能变化抛壳方向,能够方便左撇子使用,但不方便换肩射击。
也可以设计出能够不分解就可以改变抛壳方向的结构,譬如:设置两个拉壳钩和两个抛壳结构,成左右对称布置,抛壳结构作用有二:与对侧的拉壳钩共同作用实现抛壳,能够让同侧的拉壳钩转动,使得同侧拉壳钩释放弹壳,不阻碍抛壳实现。快速变化抛壳方向时,通过直接按一个按钮或者转动抛壳窗口等办法,让某一侧的抛壳结构起作用,就可以快速改变抛壳方向,实现快速抛壳。
以上改变抛壳方向的方案,无论抛壳方向如何改变,抛壳口都距离贴腮较近,火药燃气对射手的冲击始终存在,结构上也增加了复杂性,使用中也并不便利,所以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2)、向前和向下抛壳结构
无托枪抛壳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枪前抛壳和向下抛壳,其中向前抛壳有F2000,美国RFB;向下抛壳有俄罗斯A91和P90。向下抛壳的P90结构比较特殊,不具有参考意义,而A91通过小握把向下抛壳,使用上也不如前抛壳方案。
在投入实用的前抛壳方案中,F2000采用的是回转闭锁枪机,更适合现在突击步枪发展趋势,但其抛壳结构显得相当复杂,有一个摇臂结构和将弹壳从拉壳钩卸下的推弹结构,造成整个枪械相当宽厚。RFB采用的枪机偏移闭锁,采用了双拉壳钩和让拉壳钩偏转的方式实现向前送壳,结构比F2000稍微简单一些,体积也更小巧,枪械也更紧凑。但RFB采用了枪机偏转结构,突击步枪上采用枪机偏转结构已经很少。
二、无托枪前抛壳具体设想
(1)无托枪前抛壳难点分析
我们谈无托枪主要针对突击步枪谈的,所以要解决的也主要是针对回转闭锁枪机来谈。前抛壳的难点主要有二:如何将弹壳送入抛壳管和如何将弹壳从枪机上卸下。
如何将弹壳送入抛壳管
前抛壳通常将抛壳管设置在枪管的上方,那么抛壳的主要难点就出现在如何将弹壳在从弹膛抽出后被可靠地送入抛壳管。从回转闭锁枪机结构来看,由于在接套上要布置闭锁结构,枪管也要在机匣上可靠定位,抛壳管轴线距离枪管轴线距离最少都在20mm左右。这就使得在枪机上直接偏置弹壳而后将弹壳送入几乎不大可能:以5.8×42mm 87弹为例,弹壳长度42mm,弹壳倾斜的话,弹壳偏置角度达到30度左右,很容易造成弹壳与抛壳管之间被卡住。这也就是为什么F2000采用了摇臂结构,因为摇臂结构可以让弹壳水平向上运动后再进入抛壳管。RFB则让拉壳钩夹持着弹壳向上偏转,使得弹壳在被送入抛壳管前相对抛壳管的夹角减小,从而确保弹壳能够可靠地送入抛壳管。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将弹壳要可靠地送入到抛壳管,必须减小弹壳进入抛壳管时的角度。
如何将弹壳从枪机上卸下
前抛壳时弹壳就不像传统抛壳让弹壳旋转后实现与拉壳钩抛离,缺少了弹壳旋转动作,就使得拉壳钩难以弹壳分离,另外由于前抛壳是在枪机前进时将弹壳送入抛壳口,本身存在让弹壳压在弹底巢情况,使得弹壳从枪机上卸下难度更大。
F2000的解决办法就是设置了专门的卸壳结构,该结构还能够实现推壳入抛壳摇臂结构,算是比较可靠地解决了卸壳难题,但结构明显复杂。RFB的方法比较巧妙,利用了拉壳钩向上旋转送壳,复进到位后向下转动就实现了卸壳,结构更简单,也更轻巧。
对比F2000和RFB的结构,卸壳结构可以采用与RFB类似的结构,但RFB采用了双拉壳钩和偏转枪机,无法直接用于回转枪机。
(2)无托枪前抛壳具体设想
前抛壳的两个难点本身是相关的,可以将送壳和卸壳一同考虑,即在送的过程中就实现卸壳,笔者的解决思路就是如此,参见下图:
如图所示,将枪机设计成带有四个大凸起:下面凸起是推弹凸起;上面凸起布置有倾斜的弹壳导槽,弹壳导槽结构与弹夹类似,能够让弹壳或者未发射枪弹向上偏转;左边凸起布置的是传统的拉壳钩;右边凸起布置了一个特殊的拨弹壳器,该拨弹壳器可以在拉壳时形成弹底巢,实现拉壳,在送壳进入抛壳导管时将弹壳拨到弹壳导槽。四个凸起都可以与枪管接套上的闭锁齿进行闭锁,闭锁受力更均衡。
具体的送弹过程如下图所示:
几点说明:
(1)关于前抛壳送弹壳入抛壳导管的实现过程。
通过设置可转动的拨弹壳器,在拉壳时,拨弹壳器边缘抵住弹壳,充当弹底巢侧壁,确保拉壳功能的实现。当弹壳被拉出到一个子弹的长度后,拨弹壳器转动,推动弹壳沿着弹底巢平面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有拉壳钩的限制,弹壳不会从枪机上掉落下来,弹壳向上运动时也会推动拉壳钩稍微转动,从而在将弹壳从拉壳钩上卸下送入弹壳导槽。枪机向前运动时,弹壳口部被送入抛壳导管后,在抛壳导管壁的作用下弹壳底部继续向上运动,脱离枪机上弹壳导槽,然后在枪机框的推动下将弹壳最终送入抛壳导管。拨弹壳器在弹壳口部进入抛壳导管后,反向旋转回复到原来位置,在下一发子弹入膛后,抵住弹壳侧面为击发做好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前面图上没有画出拨弹壳器转动的动力来源和时机。实际上,拨弹壳器运动过程简单,就是在拉壳位置和推壳位置来回转动,其运动过程与枪机回转闭锁和开锁类似,有多种方法来实现推弹壳器在拉壳和推壳位置间运动,就没有将这部分功能实现结构具体画出。
(2)弹壳进入弹壳导槽过程中的复杂运动过程保障。
弹壳在进入抛壳导槽的过程中,弹壳要一边要向上运动,还要向上转动,单靠弹壳导槽侧面的凸起来卡住弹壳并准确定位显然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在弹壳导槽底部布置片状弹簧或其他弹簧,从而使得弹壳进入弹壳导槽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力抵住弹壳底部,让运动过程更稳定和可靠。

三、抛壳解决方案的优点
与F2000相比,结构要简单,可靠性方面也有一定保障。与RFB相比,结构上复杂程度相当,在某种程度上还要简单一些,更重要的是该结构可以适用于回转闭锁枪机和偏置闭锁等枪机,体积也更小,能更好的适用于突击步枪。

关于无托枪抛壳的设想
(这个设想提出有两年时间了,现在看来能否实现还得经过实际检验,但俺在这方面一点机会也没有了。无托枪的前抛壳是个吸引人的东西,但实现起来的确不容易。下面设想权当给有心人当做参考)

一、无托枪抛壳的解决办法优缺点分析
无托枪抛壳目前的主要解决办法有两类:可改变抛壳方向和向前或向下抛壳。
(1)可左右抛壳结构
对于可改变抛壳方向,投入实用的有AUG、FAMAS和以色列的TAR,但需要分解后才能变化抛壳方向,能够方便左撇子使用,但不方便换肩射击。
也可以设计出能够不分解就可以改变抛壳方向的结构,譬如:设置两个拉壳钩和两个抛壳结构,成左右对称布置,抛壳结构作用有二:与对侧的拉壳钩共同作用实现抛壳,能够让同侧的拉壳钩转动,使得同侧拉壳钩释放弹壳,不阻碍抛壳实现。快速变化抛壳方向时,通过直接按一个按钮或者转动抛壳窗口等办法,让某一侧的抛壳结构起作用,就可以快速改变抛壳方向,实现快速抛壳。
以上改变抛壳方向的方案,无论抛壳方向如何改变,抛壳口都距离贴腮较近,火药燃气对射手的冲击始终存在,结构上也增加了复杂性,使用中也并不便利,所以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2)、向前和向下抛壳结构
无托枪抛壳的一个重要发展是枪前抛壳和向下抛壳,其中向前抛壳有F2000,美国RFB;向下抛壳有俄罗斯A91和P90。向下抛壳的P90结构比较特殊,不具有参考意义,而A91通过小握把向下抛壳,使用上也不如前抛壳方案。
在投入实用的前抛壳方案中,F2000采用的是回转闭锁枪机,更适合现在突击步枪发展趋势,但其抛壳结构显得相当复杂,有一个摇臂结构和将弹壳从拉壳钩卸下的推弹结构,造成整个枪械相当宽厚。RFB采用的枪机偏移闭锁,采用了双拉壳钩和让拉壳钩偏转的方式实现向前送壳,结构比F2000稍微简单一些,体积也更小巧,枪械也更紧凑。但RFB采用了枪机偏转结构,突击步枪上采用枪机偏转结构已经很少。
二、无托枪前抛壳具体设想
(1)无托枪前抛壳难点分析
我们谈无托枪主要针对突击步枪谈的,所以要解决的也主要是针对回转闭锁枪机来谈。前抛壳的难点主要有二:如何将弹壳送入抛壳管和如何将弹壳从枪机上卸下。
如何将弹壳送入抛壳管
前抛壳通常将抛壳管设置在枪管的上方,那么抛壳的主要难点就出现在如何将弹壳在从弹膛抽出后被可靠地送入抛壳管。从回转闭锁枪机结构来看,由于在接套上要布置闭锁结构,枪管也要在机匣上可靠定位,抛壳管轴线距离枪管轴线距离最少都在20mm左右。这就使得在枪机上直接偏置弹壳而后将弹壳送入几乎不大可能:以5.8×42mm 87弹为例,弹壳长度42mm,弹壳倾斜的话,弹壳偏置角度达到30度左右,很容易造成弹壳与抛壳管之间被卡住。这也就是为什么F2000采用了摇臂结构,因为摇臂结构可以让弹壳水平向上运动后再进入抛壳管。RFB则让拉壳钩夹持着弹壳向上偏转,使得弹壳在被送入抛壳管前相对抛壳管的夹角减小,从而确保弹壳能够可靠地送入抛壳管。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将弹壳要可靠地送入到抛壳管,必须减小弹壳进入抛壳管时的角度。
如何将弹壳从枪机上卸下
前抛壳时弹壳就不像传统抛壳让弹壳旋转后实现与拉壳钩抛离,缺少了弹壳旋转动作,就使得拉壳钩难以弹壳分离,另外由于前抛壳是在枪机前进时将弹壳送入抛壳口,本身存在让弹壳压在弹底巢情况,使得弹壳从枪机上卸下难度更大。
F2000的解决办法就是设置了专门的卸壳结构,该结构还能够实现推壳入抛壳摇臂结构,算是比较可靠地解决了卸壳难题,但结构明显复杂。RFB的方法比较巧妙,利用了拉壳钩向上旋转送壳,复进到位后向下转动就实现了卸壳,结构更简单,也更轻巧。
对比F2000和RFB的结构,卸壳结构可以采用与RFB类似的结构,但RFB采用了双拉壳钩和偏转枪机,无法直接用于回转枪机。
(2)无托枪前抛壳具体设想
前抛壳的两个难点本身是相关的,可以将送壳和卸壳一同考虑,即在送的过程中就实现卸壳,笔者的解决思路就是如此,参见下图:
如图所示,将枪机设计成带有四个大凸起:下面凸起是推弹凸起;上面凸起布置有倾斜的弹壳导槽,弹壳导槽结构与弹夹类似,能够让弹壳或者未发射枪弹向上偏转;左边凸起布置的是传统的拉壳钩;右边凸起布置了一个特殊的拨弹壳器,该拨弹壳器可以在拉壳时形成弹底巢,实现拉壳,在送壳进入抛壳导管时将弹壳拨到弹壳导槽。四个凸起都可以与枪管接套上的闭锁齿进行闭锁,闭锁受力更均衡。
具体的送弹过程如下图所示:
几点说明:
(1)关于前抛壳送弹壳入抛壳导管的实现过程。
通过设置可转动的拨弹壳器,在拉壳时,拨弹壳器边缘抵住弹壳,充当弹底巢侧壁,确保拉壳功能的实现。当弹壳被拉出到一个子弹的长度后,拨弹壳器转动,推动弹壳沿着弹底巢平面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有拉壳钩的限制,弹壳不会从枪机上掉落下来,弹壳向上运动时也会推动拉壳钩稍微转动,从而在将弹壳从拉壳钩上卸下送入弹壳导槽。枪机向前运动时,弹壳口部被送入抛壳导管后,在抛壳导管壁的作用下弹壳底部继续向上运动,脱离枪机上弹壳导槽,然后在枪机框的推动下将弹壳最终送入抛壳导管。拨弹壳器在弹壳口部进入抛壳导管后,反向旋转回复到原来位置,在下一发子弹入膛后,抵住弹壳侧面为击发做好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前面图上没有画出拨弹壳器转动的动力来源和时机。实际上,拨弹壳器运动过程简单,就是在拉壳位置和推壳位置来回转动,其运动过程与枪机回转闭锁和开锁类似,有多种方法来实现推弹壳器在拉壳和推壳位置间运动,就没有将这部分功能实现结构具体画出。
(2)弹壳进入弹壳导槽过程中的复杂运动过程保障。
弹壳在进入抛壳导槽的过程中,弹壳要一边要向上运动,还要向上转动,单靠弹壳导槽侧面的凸起来卡住弹壳并准确定位显然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在弹壳导槽底部布置片状弹簧或其他弹簧,从而使得弹壳进入弹壳导槽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力抵住弹壳底部,让运动过程更稳定和可靠。

三、抛壳解决方案的优点
与F2000相比,结构要简单,可靠性方面也有一定保障。与RFB相比,结构上复杂程度相当,在某种程度上还要简单一些,更重要的是该结构可以适用于回转闭锁枪机和偏置闭锁等枪机,体积也更小,能更好的适用于突击步枪。
故障率低不了~
1、抛壳管太细,应该粗点,弹壳的进入角度应该缓和点。

2、射频肯定高不了,TG现在有点喜欢AN94那种变速变频,连样枪都搞出来的,射频低恐怕难有机会吃香。
好像外国有类似的左右抛弹,你的有创意
dddd-dh 发表于 2009-9-13 23:31

要提高射频,俺有一个更未来的设想: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571587&highlight=
类似的设计不少,但是都不如直接抛出来简单可靠,所有改进机构都比传统抛壳机构增加了零件数、重量和机械动作。因此无托枪的抛壳问题并非无法解决,而是其天生的一块需要修补的短板,这一点而言怎么改也不如天生没有这个短板的常规步枪。
前抛和下抛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在解决可靠性的前提下,常规抛壳不如下抛,下抛不如前抛。
现在枪械 多几个机械零件并不会造成造价大幅上升 关键是要保证可靠性
帮顶一下,支持自主设计。


似乎F2000的羊蹄子可靠性较好。
分析一下F2000的前抛壳机构工作流程,就可以知道楼主的机构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了。
窃以为,就是操作过程中对弹壳的约束不足,可能造成弹壳失控脱落而引起卡弹。
至于小机件的可靠性问题的探讨甚至可以排到后面去。

无欲无求,无悲无喜,无牵无挂,方能超出物外。
楼主有什么好心急和悲观的呢?
TG就那样,慢慢来,等着瞧。

面包会有的,奶酪也会有的。

似乎F2000的羊蹄子可靠性较好。
分析一下F2000的前抛壳机构工作流程,就可以知道楼主的机构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了。
窃以为,就是操作过程中对弹壳的约束不足,可能造成弹壳失控脱落而引起卡弹。
至于小机件的可靠性问题的探讨甚至可以排到后面去。

无欲无求,无悲无喜,无牵无挂,方能超出物外。
楼主有什么好心急和悲观的呢?
TG就那样,慢慢来,等着瞧。

面包会有的,奶酪也会有的。
pizzaaa 发表于 2009-9-14 18:41
关于拨弹的向上的可靠性方面,的确是俺最担心的。
俺参照了一些拨弹的方案,的确纸面上分析可能存在问题,但是否一定存在问题,还需要实际检验检验。无奈鄙人没有这个机会。

前抛壳对于现有弹壳的确不方便,但对于埋头弹来说就很方便了。
与其在抛壳上花精力不如去搞无壳蛋
与其在抛壳上花精力不如去搞无壳蛋
laolou 发表于 2009-9-16 11:37

无壳弹太难了,德国搞了近20年尚不能算完全成功,显然不是爱好者可以搞出来的东西。

对于传统弹壳的前抛壳不是好的解决方法,但对于塑料壳埋头弹来说绝对是个好办法。
能否借鉴坦克上的可燃药筒
laolou 发表于 2009-9-16 15:05
国内有研制机构采用类似方案,包括高温燃烧、高温气化等方案,但似乎都不如由一个较结实的外壳来的方便,尤其是采用无壳弹时需要考虑弹膛的密封问题时。

所以,无论是那种原理的无壳弹,与塑料壳埋头弹相比,塑料壳埋头弹很早就有实用类型的产品问世,只不过由于装备体系的原因没有装备,而无壳弹则离实用有较大的距离。
LZ不愧为老姜,无论想法还是3D技术都不错
我也有一个想法,跟这个类似,但实现的结构不一样,有时间也画出来与大家分享
jambooray 发表于 2009-9-16 17:46

欢迎提出新想法。
下抛吧,可靠些
勃郎宁 发表于 2009-9-16 22:38

你的意思从上面供弹然后像P90那样下抛。

对于锥度较大的步枪弹,采用P90的供弹具不是很现实,另外弹匣按照也与瞄具有所冲突。

向下抛用于锥度较小和子弹长度较短的弹比较合适一些。
现在回归AR了,暂时没啥好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