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情局局长去职后谁是布什下一个“挡箭牌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7:23:25
历经多次难关屹然不倒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乔治·特尼特突然辞职。虽然白宫和特尼特本人都宣称辞职出自“个人原因”,但关于特尼特是布什“挡箭牌”的说法仍然流行开来。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如果特尼特去职仍然不能替布什挡住所有的“明枪暗箭”,那么谁将成为布什的下一个“挡箭牌”?下一个“挡箭牌”的效力又会有多大呢?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能挡“伊战”和“虐囚”两箭
<P>  美国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堪当布什下一个,或者可能是最大的一个“挡箭牌”。拉氏当此“殊荣”有两大原因——“伊战”和“虐囚”。
<P>  轰轰烈烈的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热热闹闹的伊拉克新政府产生,两件大事暂时夺去一点世人对驻伊美军“虐囚”事件的关注,白宫和五角大楼也打了涉案美国大兵甚至驻伊美军司令的板子,但这并不能阻止美国媒体和民主党继续“扒灰”——深挖五角大楼和白宫与“虐囚”事件直接的关系。
<P>  就在布什在诺曼底风光,拉姆斯菲尔德到亚洲“避风”的同时,有关拉姆斯菲尔德亲自批准对战俘可用四种“最严厉办法”审讯的消息浮出了水面;而即将面临审判的“虐囚明星”——美国女兵英格兰则大呼冤枉,要求他和副总统切尼替她“作主”。美国民主党“火上浇油”,要求独立调查委员会“揪出幕后主使”,看“线头到底在哪”!
<P>  同时,“虐囚”事件在伊拉克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持续发酵,处理“7个兵加1个司令”还没让阿拉伯世界满意。反美情绪的高涨使得伊拉克的局势更加不稳定,让驻伊美军更频繁地成为袭击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虐囚”后果仍不能被扼住的话,布什可能不得不把板子打到拉氏的身上。
<P>  目前,伊战也在美国国内遭受空前的非议,这也与拉氏有关。“9·11”之后,拉氏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以自信、威严的形象宣传美国的力量,使得尚处在惊恐之中的美国公众颇为受用。随着阿富汗战争的迅速胜利,拉姆斯菲尔德人气飙升。当布什把眼光转向伊拉克时,他领导国防部制定了作战计划,并着手准备战后的占领。
<P>  在出兵伊拉克问题上,拉姆斯菲尔德常面临批评。当布什准备组建广泛的联盟时,他把德国和法国称为“老欧洲”;在国会,他拒绝就美军对伊拉克的占领期限以及开战可能造成的伤亡作出评估。对于国务院主导的战后计划,五角大楼没给予太大的重视。拉姆斯菲尔德还拒绝了军方高层关于占领伊拉克需要部署数十万兵力的要求。
<P>  以美军为主的联军迅速攻进巴格达似乎为拉姆斯菲尔德的政策提供了支持,但战后形势却没有预想的乐观:武装抵抗远比预计的更为严重,美军战后的伤亡是战争期间的数倍,以至于布什的支持率不断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布什当然可能把伊拉克眼下的处境算到拉氏的头上。
<P>  如果真要拿拉氏“挡箭”,应该会在11月前不久,好让“挡箭”的效应最大程度地有利于布什。不过,布什在此问题上也一定有所顾虑。布什本来就以战争总统自居,靠“反恐”稳宝座。在反恐和打仗的问题上,他与拉姆斯菲尔德是休戚相关、唇亡齿寒。拉姆斯菲尔德错了,也就是布什的治国方略错了。就算布什说是拉姆斯菲尔德导致他犯错;但犯下打错仗这么大的错,也只能证明他本人是个糊涂总统,照样不配当总统。因此,在得与失之间,布什得掂量掂量。  
  FBI局长米勒——把所有的情报过失都交给他扛
<P>  “9·11”悲剧也好,伊拉克战争困境也罢,很多指责认为美国最大的失误在于情报。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因为情报下台,而为美国政府提供情报,特别是反恐怖情报的还有FBI。在特尼特宣布辞职后,中情局的许多人愤愤不平地说,FBI凭什么例外?
<P>  事实上,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米勒承认,FBI在“9·11”事件发生前,忽略了许多重要情报和线索。他说,如果探员能够谨慎一点,将手上和其他部门的情报及线索适当地联系起来,就能够及早发现袭击阴谋,阻止惨剧发生。不过,米勒坚持认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美国政府要做的不只是追究谁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把原来的漏洞堵上。米勒向传媒宣布FBI改革重点,其中包括保护美国免受恐怖袭击、电脑袭击和外国间谍渗入,并且宣布增加特工。
<P>  对于布什来说,眼下开不开米勒意义有限,因为既然特尼特已经担起反恐怖情报失误的责任,那么且先看特尼特辞职所产生的效果。当然,如果国会调查委员会仍揪住情报失误不放,那么把米勒搞倒或许也可以挣分。那么一来的话,所有的情报失误都由两大情报巨头扛下了。   
  副总统切尼——伊战困境这位仁兄也有份
<P>  《华盛顿邮报》调查记者的一本新书让不少美国人相信,真正让美国滑入伊拉克战争的最后拍板人不是CIA和FBI的情报,也不是布什,而是美国副总统切尼。在新书中,切尼为能与伊拉克开战不惜跟鲍威尔吵翻了天。
<P>  切尼为什么如此坚持对伊拉克开战?有人说切尼图的就是伊拉克的石油。这并非无中生有,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哈利伯顿能源公司在伊拉克重建上已经赚了数十亿美元,该公司的工作包括恢复伊拉克的石油工业和为驻伊拉克的美国军队提供后勤服务。但是批评人士指出,哈利伯顿公司向政府索取的价格太高,而美国副总统切尼是该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长,是切尼帮助哈利伯顿公司赢得的合同。
<P>  美国《时代周刊》获得最新的文件显示,切尼的办公室为哈利伯顿公司获得伊拉克的项目直接干预过。因此,一些美国政府部门自然看他不顺眼。
<P>  沙拉比的“翻船”据说就是切尼开始失势的先兆。沙拉比一直是美国政府伊拉克问题决策者,特别是切尼和拉氏眼中的红人。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亲自会晤沙拉比。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同时,沙拉比和他所领导的伊拉克国民大会党的骨干就由美军用飞机送回了伊拉克。虽然沙拉比从国外带回的伊拉克人不多,但在美军通往巴格达的道路上,也曾象征性地表示了伊拉克人民也参与了倒萨战争行动。
<P>  一时间,沙拉比似乎被国际媒体视为是美国心目中取代萨达姆统治伊拉克的不二人选。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就将是沙拉比时代的看法非常普遍。2003年10月,刚成立不久的伊临管会派代表出席联大会议。在联合国代表新伊拉克发言的,就是沙拉比。可现在,沙拉比成了“伊朗间谍”,并且被美军抄了家。
<P>  不过,要把切尼扳下台并不容易,一则切尼和布什都是美国的石油家族,两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切尼倒了,布什岂能摆脱干系?当然,如果布什家族能说服切尼家族,他下台对两家有好处,那么让切尼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P>历经多次难关屹然不倒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乔治·特尼特突然辞职。虽然白宫和特尼特本人都宣称辞职出自“个人原因”,但关于特尼特是布什“挡箭牌”的说法仍然流行开来。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如果特尼特去职仍然不能替布什挡住所有的“明枪暗箭”,那么谁将成为布什的下一个“挡箭牌”?下一个“挡箭牌”的效力又会有多大呢?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能挡“伊战”和“虐囚”两箭
<P>  美国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堪当布什下一个,或者可能是最大的一个“挡箭牌”。拉氏当此“殊荣”有两大原因——“伊战”和“虐囚”。
<P>  轰轰烈烈的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热热闹闹的伊拉克新政府产生,两件大事暂时夺去一点世人对驻伊美军“虐囚”事件的关注,白宫和五角大楼也打了涉案美国大兵甚至驻伊美军司令的板子,但这并不能阻止美国媒体和民主党继续“扒灰”——深挖五角大楼和白宫与“虐囚”事件直接的关系。
<P>  就在布什在诺曼底风光,拉姆斯菲尔德到亚洲“避风”的同时,有关拉姆斯菲尔德亲自批准对战俘可用四种“最严厉办法”审讯的消息浮出了水面;而即将面临审判的“虐囚明星”——美国女兵英格兰则大呼冤枉,要求他和副总统切尼替她“作主”。美国民主党“火上浇油”,要求独立调查委员会“揪出幕后主使”,看“线头到底在哪”!
<P>  同时,“虐囚”事件在伊拉克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持续发酵,处理“7个兵加1个司令”还没让阿拉伯世界满意。反美情绪的高涨使得伊拉克的局势更加不稳定,让驻伊美军更频繁地成为袭击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虐囚”后果仍不能被扼住的话,布什可能不得不把板子打到拉氏的身上。
<P>  目前,伊战也在美国国内遭受空前的非议,这也与拉氏有关。“9·11”之后,拉氏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以自信、威严的形象宣传美国的力量,使得尚处在惊恐之中的美国公众颇为受用。随着阿富汗战争的迅速胜利,拉姆斯菲尔德人气飙升。当布什把眼光转向伊拉克时,他领导国防部制定了作战计划,并着手准备战后的占领。
<P>  在出兵伊拉克问题上,拉姆斯菲尔德常面临批评。当布什准备组建广泛的联盟时,他把德国和法国称为“老欧洲”;在国会,他拒绝就美军对伊拉克的占领期限以及开战可能造成的伤亡作出评估。对于国务院主导的战后计划,五角大楼没给予太大的重视。拉姆斯菲尔德还拒绝了军方高层关于占领伊拉克需要部署数十万兵力的要求。
<P>  以美军为主的联军迅速攻进巴格达似乎为拉姆斯菲尔德的政策提供了支持,但战后形势却没有预想的乐观:武装抵抗远比预计的更为严重,美军战后的伤亡是战争期间的数倍,以至于布什的支持率不断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布什当然可能把伊拉克眼下的处境算到拉氏的头上。
<P>  如果真要拿拉氏“挡箭”,应该会在11月前不久,好让“挡箭”的效应最大程度地有利于布什。不过,布什在此问题上也一定有所顾虑。布什本来就以战争总统自居,靠“反恐”稳宝座。在反恐和打仗的问题上,他与拉姆斯菲尔德是休戚相关、唇亡齿寒。拉姆斯菲尔德错了,也就是布什的治国方略错了。就算布什说是拉姆斯菲尔德导致他犯错;但犯下打错仗这么大的错,也只能证明他本人是个糊涂总统,照样不配当总统。因此,在得与失之间,布什得掂量掂量。  
  FBI局长米勒——把所有的情报过失都交给他扛
<P>  “9·11”悲剧也好,伊拉克战争困境也罢,很多指责认为美国最大的失误在于情报。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尼特因为情报下台,而为美国政府提供情报,特别是反恐怖情报的还有FBI。在特尼特宣布辞职后,中情局的许多人愤愤不平地说,FBI凭什么例外?
<P>  事实上,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米勒承认,FBI在“9·11”事件发生前,忽略了许多重要情报和线索。他说,如果探员能够谨慎一点,将手上和其他部门的情报及线索适当地联系起来,就能够及早发现袭击阴谋,阻止惨剧发生。不过,米勒坚持认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美国政府要做的不只是追究谁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把原来的漏洞堵上。米勒向传媒宣布FBI改革重点,其中包括保护美国免受恐怖袭击、电脑袭击和外国间谍渗入,并且宣布增加特工。
<P>  对于布什来说,眼下开不开米勒意义有限,因为既然特尼特已经担起反恐怖情报失误的责任,那么且先看特尼特辞职所产生的效果。当然,如果国会调查委员会仍揪住情报失误不放,那么把米勒搞倒或许也可以挣分。那么一来的话,所有的情报失误都由两大情报巨头扛下了。   
  副总统切尼——伊战困境这位仁兄也有份
<P>  《华盛顿邮报》调查记者的一本新书让不少美国人相信,真正让美国滑入伊拉克战争的最后拍板人不是CIA和FBI的情报,也不是布什,而是美国副总统切尼。在新书中,切尼为能与伊拉克开战不惜跟鲍威尔吵翻了天。
<P>  切尼为什么如此坚持对伊拉克开战?有人说切尼图的就是伊拉克的石油。这并非无中生有,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哈利伯顿能源公司在伊拉克重建上已经赚了数十亿美元,该公司的工作包括恢复伊拉克的石油工业和为驻伊拉克的美国军队提供后勤服务。但是批评人士指出,哈利伯顿公司向政府索取的价格太高,而美国副总统切尼是该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长,是切尼帮助哈利伯顿公司赢得的合同。
<P>  美国《时代周刊》获得最新的文件显示,切尼的办公室为哈利伯顿公司获得伊拉克的项目直接干预过。因此,一些美国政府部门自然看他不顺眼。
<P>  沙拉比的“翻船”据说就是切尼开始失势的先兆。沙拉比一直是美国政府伊拉克问题决策者,特别是切尼和拉氏眼中的红人。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亲自会晤沙拉比。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同时,沙拉比和他所领导的伊拉克国民大会党的骨干就由美军用飞机送回了伊拉克。虽然沙拉比从国外带回的伊拉克人不多,但在美军通往巴格达的道路上,也曾象征性地表示了伊拉克人民也参与了倒萨战争行动。
<P>  一时间,沙拉比似乎被国际媒体视为是美国心目中取代萨达姆统治伊拉克的不二人选。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就将是沙拉比时代的看法非常普遍。2003年10月,刚成立不久的伊临管会派代表出席联大会议。在联合国代表新伊拉克发言的,就是沙拉比。可现在,沙拉比成了“伊朗间谍”,并且被美军抄了家。
<P>  不过,要把切尼扳下台并不容易,一则切尼和布什都是美国的石油家族,两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切尼倒了,布什岂能摆脱干系?当然,如果布什家族能说服切尼家族,他下台对两家有好处,那么让切尼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