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最大的问题是背离史实 丧失历史尊严(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0:41:07
2009年06月25日 09:27北京日报
核心是要尊重历史真实——史学家王春瑜答问录

王春瑜1937年生于苏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家、杂文家。出版历史著作10余种,杂文、随笔集14种。主编的《中国反贪史》获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集团学术顾问、宁波市廉政文化研究会顾问。

历史剧中的问题,最大的是背离历史真实

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如波涛汹涌,扑面而来。叫好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王春瑜(以下简称“王”):我喜欢看比较优秀的历史剧,也看历史小说。它们的优势是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富有故事性。缺点在于,才华横溢的史学家写历史小说、电视剧的太少,而多数作家的历史素养不如人意,因此作品中每有违背历史真实处。

我坚持认为,读史可以明智,但是历史学家的学术专著永远只有少数人可以看到,对更大范围公众的历史教育需要由更为通俗的出版物来完成。而历史剧因为有着广大的受众群,当然地承担起了这一任务。优秀的历史剧虽然不是历史教科书,但客观上起到了对历史知识通俗化、普及化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历史专著和教科书所望尘莫及的。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现在的历史剧,问题最大的就是剧作者们随意编造,不惜背离历史真实。如《西楚霸王》把项羽坑埋降卒20万和焚阿房宫,说成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痛失爱妾虞姬一怒之下所为,真不知悖到哪儿去了!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作品描写清朝的列祖列宗——从入关前的祖爷爷、祖奶奶开始,无不英明贤淑,盛德巍巍,而明王朝,则腐朽、反动到了极点。这些作品的编导者根本不知道明清之际那些充满血与火斗争的真实历史究竟是何情景,也不知“清承明制”,大清王朝至少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恢复到明朝中叶全盛时期的人文规模。

问:能否结合例子具体谈谈您的观点?

王:关于历史题材影视剧存在严重违反历史真实性的倾向,这方面有很多例子。在一些作品中,明中叶不与发动叛乱的宁藩同流合污的大丈夫唐寅,成了武艺超群,动辄打斗的流氓;雍正皇帝成了手执利器、飞檐走壁的侠客。这是对历史人物的严重歪曲。而戏说乾隆、戏说纪晓岚之类作品,更让我难以接受。在此类作品中,刻苦治学、为修“四库全书”而卖掉老家献县田产的纪晓岚的高尚人格不见了;他在灯下孜孜不倦写《阅微草堂笔记》的辛劳、愉快,也不见了;他主持修“四库全书”时的助纣为虐,大搞文字狱、删书、烧书的丑恶一面更不见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纪晓岚,成了嘻嘻哈哈、油腔滑调的老油子。而乾隆皇帝,则成了多情多事,简直是成天吃饱了撑的老痞子。这对历史上真实的乾隆爷、纪文达公来说,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类作品与《还珠格格》不能相提并论,还珠格格完全是虚构的人物,当然可以戏说。记得《还珠格格》火爆荧屏的那年,我去上海看望思想家、文艺评论家王元化先生,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还珠格格》,说看时无需动脑,看累了就打瞌睡,醒来再看。并说“像《还珠格格》这样戏说的作品,可以存在,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小燕子这个人,可以一集一集戏说下去。当然,要编的合情合理”。元化先生的这番话,对我们应当是有启迪的。

对封建帝王的隐恶溢美是不少帝王剧的通病,有人调侃:干脆“给雍正皇帝一张入党志愿书吧!”

问:读史使人明智,但前提是读真实的历史。与历史真相不符的历史剧,会给人们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知识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王:那些打着历史正剧或历史小说的幌子,实际上在胡编的作品,其危害性不能低估。拍项羽火烧阿房宫、荆轲刺秦王的电视剧的是大牌导演,但灭秦英雄项羽,被拍成了残暴至极之人;荆轲是位抗秦、勇刺秦王的侠士,被拍成敬畏秦始皇、临阵退却的懦夫。有的帝王剧,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更是背离当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抹煞了历史真实。就国内说,虽然“清承明制”,清朝继承了明王朝雄厚的家底,并消除了明朝末年加剧社会矛盾的种种严重积弊,促进了社会发展。但是,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止,小规模的起义不断。康、雍、乾时期规模空前的文字狱,窒息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他们被迫把精力耗费在考证草木虫鱼的死学问上。而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已开始工业革命,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国建成了第一个蒸汽机制造厂,轮船已经航行在茫茫大海中。而康、雍、乾三朝,继续奉行闭关锁国的国策,以老子天下第一的天朝自居,妄自尊大,已全面落后于西方,脱离世界潮流。清代御用文人,居然说什么康雍乾盛世。而虽然勤政,但用极卑劣手段剪除政敌、兄弟,为人阴险残暴的雍正皇帝,成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至情至性的一代明君,隐恶溢美,一至如此,真不知悖到哪儿去了!难怪有人看了剧中的雍正皇帝后调侃说,干脆“给雍正皇帝一张入党志愿书吧!”
康熙也好、雍正也好,距今不过二三百年,他们的事迹,档案、实录、正史、野史,均有详细的记载;研究清史的学者,老前辈如孟森,今人如王钟瀚、王戎笙、杨启樵、杨珍等,都有可观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以康熙为例,康熙皇帝确实是我国古代很杰出的皇帝,虽然因出天花,脸上留有麻子,但他刚毅、沉静,内秀于中,刻苦攻读,为政讲求实效,反对空谈浮夸。他曾站在正阳门城楼上,指挥扑灭不远处一家店铺燃起的熊熊大火,也曾在新安郭里口,指挥救灭赵家庄一家百姓的大火,见损失惨重,当场救济;他厌恶政治马屁精,他一再反对上尊号,直到晚年仍如此。如此等等,如果把这些搬上银幕,康熙皇帝的形象,不但崇高、可亲,而且有意义。但是,这些素材在《康熙王朝》中基本上踪影皆无。

清朝统治者怎会自称“满清”

问:细节决定成败。近年来,批评历史剧细节荒谬的言论不时见诸报端,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王:不光历史剧,其他类型的历史题材作品中也存在违背历史细节真实性的问题,甚至已闹到匪夷所思、荒唐可笑的地步。比如,一部写郑成功的长篇历史小说,写郑成功大军是用尿壶连结在一起,渡过台湾海峡,打败荷兰殖民者的,真让人笑掉大牙!历史剧中更是如此。《康熙王朝》里的人物,包括孝庄太皇太后,动辄自称“满清”,实际上,“满清”一词是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反清时使用的,是贬义词,包含敌意,清朝统治者怎会自称“满清”?“孝庄”是孝庄文皇后的简称,也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即死后的荣誉头衔。可是,在《康熙王朝》里的孝庄皇后,竟然说“我孝庄”如何、如何,太没历史常识了。

问:那按照您的这个思路,是不是历史剧就只能是历史的再现,而不能有任何的虚构?

王:不是这样。恰恰相反,我认为,合情合理的虚构同样显示了历史真实性。历史真实性更多地就表现在:历史上虽没有这件事,但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氛围,是完全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的。优秀电视剧《长征》,博古在沼泽里摸鱼,把眼镜都弄丢了,状甚狼狈,但他关心重病战友,想摸鱼熬汤增加其营养的同志之爱,打动了观众的心。红军长征,历经艰难,翻完最后一道雪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全体同志,笑逐颜开地集体滑雪下山,虽于史无据,却同样显示了历史真实性,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在影视作品、历史小说中,皇帝及名臣、宿将,常常会出现一个乃至几个情人,我认为都符合历史真实。试想,在那个古老的年代,他们特权在握,找女人、情人,还不是易如反掌?

怎样做才算是达到了历史真实?

问:从历史学家的角度看,您认为在历史剧中怎样做才算是达到了历史真实?历史真实与艺术性怎样统一?

王:既然名为历史剧,那么首先就要尊重历史。我国有举世首屈一指的大量文物,有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史学家通过刻苦的、不懈的努力,考证、分析,是可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的。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能明白,历史剧的真实性首先体现在:作品描写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总体上必须符合那个人物及所处时代的本来面目,如,不能把秦始皇简单地写成暴君,也不能对他的“焚书坑儒”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不能看到南宋的经济、文化有一定的成就,就歌颂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悍然杀害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宋高宗,甚至为汉奸秦桧翻案,等等。优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武则天》、《长征》、《血战台儿庄》、《新四军》、《周恩来在上海》、《重庆谈判》等,都显示了历史真实性与艺术真实性的统一。其次,如前所述,要重视历史细节的真实性。历史不断变迁,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生活,都会有种种差别,从而构成那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如喝酒,元朝以前国人喝的都是黄酒、米酒(酒酿),元朝从阿拉伯传来烧酒,但直到清朝中叶后,才风行天下,因此武松喝的十八碗酒,不可能是烧酒;若然,他肯定醉死、烧死了。又如打麻将,虽然清初出现雏形,但真正的麻将,要到道光以后,才流行开来,成了无数人沉湎其中的“国粹”。作品中,如果宋朝人、明朝人就打麻将打得热火朝天,那就是大笑话。以《武则天》为例,陈加林导演特地邀请唐史专家担任历史顾问,并一直跟随摄制组,随时指出拍摄中有违唐朝历史真实的问题。《武则天》中上朝时的群臣朝仪,都是严格按照《唐六典》等史籍拍摄的,如此严谨,难能可贵。犹忆十多年前,陈加林筹拍一部明朝小说的片子,他不仅派助手、美工来我家请教明朝的衣食住行,借去相关资料,还请我到他的住地,给他讲解明朝文化,此片虽后来因故停拍,但剧组重视历史细节的真实性,至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个丧失历史尊严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重视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性,杜绝胡编戏说,是其时矣!(刘立志)2009年06月25日 09:27北京日报
核心是要尊重历史真实——史学家王春瑜答问录

王春瑜1937年生于苏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家、杂文家。出版历史著作10余种,杂文、随笔集14种。主编的《中国反贪史》获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集团学术顾问、宁波市廉政文化研究会顾问。

历史剧中的问题,最大的是背离历史真实

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如波涛汹涌,扑面而来。叫好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王春瑜(以下简称“王”):我喜欢看比较优秀的历史剧,也看历史小说。它们的优势是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富有故事性。缺点在于,才华横溢的史学家写历史小说、电视剧的太少,而多数作家的历史素养不如人意,因此作品中每有违背历史真实处。

我坚持认为,读史可以明智,但是历史学家的学术专著永远只有少数人可以看到,对更大范围公众的历史教育需要由更为通俗的出版物来完成。而历史剧因为有着广大的受众群,当然地承担起了这一任务。优秀的历史剧虽然不是历史教科书,但客观上起到了对历史知识通俗化、普及化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历史专著和教科书所望尘莫及的。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现在的历史剧,问题最大的就是剧作者们随意编造,不惜背离历史真实。如《西楚霸王》把项羽坑埋降卒20万和焚阿房宫,说成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痛失爱妾虞姬一怒之下所为,真不知悖到哪儿去了!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作品描写清朝的列祖列宗——从入关前的祖爷爷、祖奶奶开始,无不英明贤淑,盛德巍巍,而明王朝,则腐朽、反动到了极点。这些作品的编导者根本不知道明清之际那些充满血与火斗争的真实历史究竟是何情景,也不知“清承明制”,大清王朝至少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恢复到明朝中叶全盛时期的人文规模。

问:能否结合例子具体谈谈您的观点?

王:关于历史题材影视剧存在严重违反历史真实性的倾向,这方面有很多例子。在一些作品中,明中叶不与发动叛乱的宁藩同流合污的大丈夫唐寅,成了武艺超群,动辄打斗的流氓;雍正皇帝成了手执利器、飞檐走壁的侠客。这是对历史人物的严重歪曲。而戏说乾隆、戏说纪晓岚之类作品,更让我难以接受。在此类作品中,刻苦治学、为修“四库全书”而卖掉老家献县田产的纪晓岚的高尚人格不见了;他在灯下孜孜不倦写《阅微草堂笔记》的辛劳、愉快,也不见了;他主持修“四库全书”时的助纣为虐,大搞文字狱、删书、烧书的丑恶一面更不见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纪晓岚,成了嘻嘻哈哈、油腔滑调的老油子。而乾隆皇帝,则成了多情多事,简直是成天吃饱了撑的老痞子。这对历史上真实的乾隆爷、纪文达公来说,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类作品与《还珠格格》不能相提并论,还珠格格完全是虚构的人物,当然可以戏说。记得《还珠格格》火爆荧屏的那年,我去上海看望思想家、文艺评论家王元化先生,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还珠格格》,说看时无需动脑,看累了就打瞌睡,醒来再看。并说“像《还珠格格》这样戏说的作品,可以存在,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小燕子这个人,可以一集一集戏说下去。当然,要编的合情合理”。元化先生的这番话,对我们应当是有启迪的。

对封建帝王的隐恶溢美是不少帝王剧的通病,有人调侃:干脆“给雍正皇帝一张入党志愿书吧!”

问:读史使人明智,但前提是读真实的历史。与历史真相不符的历史剧,会给人们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知识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王:那些打着历史正剧或历史小说的幌子,实际上在胡编的作品,其危害性不能低估。拍项羽火烧阿房宫、荆轲刺秦王的电视剧的是大牌导演,但灭秦英雄项羽,被拍成了残暴至极之人;荆轲是位抗秦、勇刺秦王的侠士,被拍成敬畏秦始皇、临阵退却的懦夫。有的帝王剧,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更是背离当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抹煞了历史真实。就国内说,虽然“清承明制”,清朝继承了明王朝雄厚的家底,并消除了明朝末年加剧社会矛盾的种种严重积弊,促进了社会发展。但是,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止,小规模的起义不断。康、雍、乾时期规模空前的文字狱,窒息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他们被迫把精力耗费在考证草木虫鱼的死学问上。而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已开始工业革命,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国建成了第一个蒸汽机制造厂,轮船已经航行在茫茫大海中。而康、雍、乾三朝,继续奉行闭关锁国的国策,以老子天下第一的天朝自居,妄自尊大,已全面落后于西方,脱离世界潮流。清代御用文人,居然说什么康雍乾盛世。而虽然勤政,但用极卑劣手段剪除政敌、兄弟,为人阴险残暴的雍正皇帝,成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至情至性的一代明君,隐恶溢美,一至如此,真不知悖到哪儿去了!难怪有人看了剧中的雍正皇帝后调侃说,干脆“给雍正皇帝一张入党志愿书吧!”
康熙也好、雍正也好,距今不过二三百年,他们的事迹,档案、实录、正史、野史,均有详细的记载;研究清史的学者,老前辈如孟森,今人如王钟瀚、王戎笙、杨启樵、杨珍等,都有可观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以康熙为例,康熙皇帝确实是我国古代很杰出的皇帝,虽然因出天花,脸上留有麻子,但他刚毅、沉静,内秀于中,刻苦攻读,为政讲求实效,反对空谈浮夸。他曾站在正阳门城楼上,指挥扑灭不远处一家店铺燃起的熊熊大火,也曾在新安郭里口,指挥救灭赵家庄一家百姓的大火,见损失惨重,当场救济;他厌恶政治马屁精,他一再反对上尊号,直到晚年仍如此。如此等等,如果把这些搬上银幕,康熙皇帝的形象,不但崇高、可亲,而且有意义。但是,这些素材在《康熙王朝》中基本上踪影皆无。

清朝统治者怎会自称“满清”

问:细节决定成败。近年来,批评历史剧细节荒谬的言论不时见诸报端,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王:不光历史剧,其他类型的历史题材作品中也存在违背历史细节真实性的问题,甚至已闹到匪夷所思、荒唐可笑的地步。比如,一部写郑成功的长篇历史小说,写郑成功大军是用尿壶连结在一起,渡过台湾海峡,打败荷兰殖民者的,真让人笑掉大牙!历史剧中更是如此。《康熙王朝》里的人物,包括孝庄太皇太后,动辄自称“满清”,实际上,“满清”一词是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反清时使用的,是贬义词,包含敌意,清朝统治者怎会自称“满清”?“孝庄”是孝庄文皇后的简称,也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即死后的荣誉头衔。可是,在《康熙王朝》里的孝庄皇后,竟然说“我孝庄”如何、如何,太没历史常识了。

问:那按照您的这个思路,是不是历史剧就只能是历史的再现,而不能有任何的虚构?

王:不是这样。恰恰相反,我认为,合情合理的虚构同样显示了历史真实性。历史真实性更多地就表现在:历史上虽没有这件事,但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氛围,是完全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的。优秀电视剧《长征》,博古在沼泽里摸鱼,把眼镜都弄丢了,状甚狼狈,但他关心重病战友,想摸鱼熬汤增加其营养的同志之爱,打动了观众的心。红军长征,历经艰难,翻完最后一道雪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全体同志,笑逐颜开地集体滑雪下山,虽于史无据,却同样显示了历史真实性,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在影视作品、历史小说中,皇帝及名臣、宿将,常常会出现一个乃至几个情人,我认为都符合历史真实。试想,在那个古老的年代,他们特权在握,找女人、情人,还不是易如反掌?

怎样做才算是达到了历史真实?

问:从历史学家的角度看,您认为在历史剧中怎样做才算是达到了历史真实?历史真实与艺术性怎样统一?

王:既然名为历史剧,那么首先就要尊重历史。我国有举世首屈一指的大量文物,有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史学家通过刻苦的、不懈的努力,考证、分析,是可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的。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能明白,历史剧的真实性首先体现在:作品描写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总体上必须符合那个人物及所处时代的本来面目,如,不能把秦始皇简单地写成暴君,也不能对他的“焚书坑儒”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不能看到南宋的经济、文化有一定的成就,就歌颂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悍然杀害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宋高宗,甚至为汉奸秦桧翻案,等等。优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武则天》、《长征》、《血战台儿庄》、《新四军》、《周恩来在上海》、《重庆谈判》等,都显示了历史真实性与艺术真实性的统一。其次,如前所述,要重视历史细节的真实性。历史不断变迁,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生活,都会有种种差别,从而构成那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如喝酒,元朝以前国人喝的都是黄酒、米酒(酒酿),元朝从阿拉伯传来烧酒,但直到清朝中叶后,才风行天下,因此武松喝的十八碗酒,不可能是烧酒;若然,他肯定醉死、烧死了。又如打麻将,虽然清初出现雏形,但真正的麻将,要到道光以后,才流行开来,成了无数人沉湎其中的“国粹”。作品中,如果宋朝人、明朝人就打麻将打得热火朝天,那就是大笑话。以《武则天》为例,陈加林导演特地邀请唐史专家担任历史顾问,并一直跟随摄制组,随时指出拍摄中有违唐朝历史真实的问题。《武则天》中上朝时的群臣朝仪,都是严格按照《唐六典》等史籍拍摄的,如此严谨,难能可贵。犹忆十多年前,陈加林筹拍一部明朝小说的片子,他不仅派助手、美工来我家请教明朝的衣食住行,借去相关资料,还请我到他的住地,给他讲解明朝文化,此片虽后来因故停拍,但剧组重视历史细节的真实性,至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个丧失历史尊严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重视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性,杜绝胡编戏说,是其时矣!(刘立志)
说得好!

但是更多的,是广大观众对于这种粗制劣造的历史剧的纵容态度!不止一个人对我说“没关系,反正不是每个人都懂的,看的好玩就行”。就是因为大多数观众没有良好的历史观念,才会纵容这些白痴编剧和导演们搞出这种让人看了要吐血的“历史剧”!
这个要鼓掌,版主应该加精。
电影电视剧不是起教科书作用的

当然了,号称多少多少符合历史的,被观众指出马脚,就活该挨砖
灯塔看守 发表于 2009-6-25 20:22

但是电视剧——尤其是因为胡编乱造而大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却在事实上充当了相当部分民众的历史普及教材,结果教出来一帮历史白痴。
说的不错,几十年来,文艺作品抽掉了阶级这个重要的椽木,又被抽调了贴近生活,反映生活这个决定性的砖头,就已经岌岌可危了,偏偏又在这个节骨眼上,搞起了钻钱眼的做法,这样鼓捣出来的作品,没有问题才出了鬼了,又不敢反映现实,与文革后期中国的文艺现实简直是一模一样,只是,方向是截然相反的.
历史剧,关键词是“剧”而非“历史”。所以,凑合凑合吧。
不得不提一下走向共和
看了罗马以后。。。。。彻底无语。。。。。
还是科教片记录片好看~~
我想问一下,什么人有权决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人有权决定我们可以看什么不可以看什么?只要不违反法律就可以存在!事物的最终裁定权不在你手里!
如果对雍正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改造(要建国初期那种)
他会变成一个十分纯粹的共产党人
都是二月河惹的祸
雍正那是胡玫拍得
zetaplus 发表于 2009-6-25 20:59
就是,现在看历史书的有几个?
15# mao3219


历史书也得看谁写的
现在的戏说太多,早就不严肃了
以前看汉武大帝的时候,虽然觉得电视剧倒也拍的挺好看,但里面的历史常识错误多到实在叫人无语的地步
中国传统上的历史文艺,本来就是不尊重历史的,只是图个乐子而已。

基本规则是:皇帝是好的,奸臣是坏的。比如害死杨业的元凶就成了潘美,王诜根本不见踪影了。为啥,因为人家是皇上的监军嘛。比如害死岳飞的元凶就成了秦桧和王氏,根本不管那是“赐死”。
文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编吧。
说的很有道理
其实不是不能戏说,娱乐也不是非得严肃窠臼,但绝对不该是胡编乱造,对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毫无常识的乱写
现在的历史剧跟韩国拍的有得一比,全他妈胡编乱造!
康熙王朝》里的人物,包括孝庄太皇太后,动辄自称“满清”
这个好像没有印象,孝庄说自己“我孝庄”是有的,但是她有什么地方需要说满清的?好像都是说大清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