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斯发动机的旧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20:27
转发某网易博客故事
    1970:安排沈阳黎明负责斯贝,开始仿制民用斯贝

    1971.7:周恩来批准进口民用斯贝

    1971.12:周恩来在航空产品质量座谈会上表示同意引进军用斯贝

    1971.12.26:周恩来指示黎明与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结合搞斯贝

    1972.4.14:航空工业部决定购买60-80台斯贝用于改装轰5、轰6各10架

    1972年底:英国政府同意出售民用斯贝

    1973.1.10:航空工业部正式建议购买军用斯贝专利、2架猎兔狗、一套发动机试验设备

    1973.7.17:英国政府同意出售军用用斯贝

    1973.7.30:外贸部、航空工业部请示购买斯贝专利及200台机

    1973.8.1:李先念、叶剑英批准外贸部、航空工业部请示:“价钱不是问题”。||此期间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提出异议

    1974:沈阳厂所有人提出斯贝影响涡喷6丙、涡扇6,反对引进斯贝。江青反对买斯贝。后移到西安

    1974.5.11:航空工业部主要领导决定向中央提出《关于不买“斯贝”发动机的报告》

    1974.5.18:叶剑英批文:“不可不买”斯贝

    1974.5.19:李先念表赞成叶

    1974.6.16:李先念再批示要买斯贝

    1974.6.23:叶剑英批示支持引进斯贝。李先念表赞成叶

    1975.3-6:航空工业部2次表示对摸不透技术无所谓,

    1975.11:成立斯贝试制领导小组

    1975.12.13:签订引进军用斯贝合同,共7679万英镑(不含此后北京航空学院买设备、试验等费用)。目标:3年内复制,5年内国产化。定点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试制生产,并组织全国各厂支援

    1977.9:命王震挂帅会战领导小组,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带工作组驻厂督战,王震3次视察。拨给专项资金。攻克了76项技术关键

    1979下半年:造出4台发动机

    1981:“1981年以后,实际上‘斯贝’‘反设计’技术‘吃透’工作基本上是不了了之。” 全套图纸,专用设备,专用材料仿制斯贝发动机,结果从1975年仿到2003年才完全搞成

    ★研制进度和研制力量安排方面:

    1968年6月,涡扇6首台试验机试车,就是说涡扇6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了。1970年,安排沈阳黎明开始仿制民用斯贝,而沈阳是负责涡扇6的,这不是分散负责涡扇6研发工作的沈阳黎明的精力吗?

    1971 年,涡扇5整机试飞,连涡扇5都取得这么大进展了!1971年12月26日,周恩来指示黎明与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结合搞斯贝。—— 注意: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是主要负责涡扇6研发工作的!这显然对涡扇6的研发产生了干扰,到了1972年4月,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因为仿制斯贝而停止了歼九配套发动机的研制(3)!引进项目终于挤掉了自主研发!1973年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提出异议。1974年沈阳厂所不满升级(有人公开提出斯贝影 响涡喷6丙、涡扇6),后由于江青支持,斯贝转移到西安,涡扇6得以继续。

    1976年3月斯贝仿制开始。

    1980年2月-5月仿制斯贝考核成功,全部符合技术要求。各厂承制仿制斯贝零部件86.5%,其中金属材料试制成功72.5%。——很顺利,仿制成功,国产化进展也很大。

    1981年,涡扇6被宣布下马。而这时候斯贝国产化进程很顺利,正应该一鼓作气完成斯贝的国产化,可是各方面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从1981年开始,斯贝的国产化就不了了之!
1984年涡扇6正式下马。

    如果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没有被安排搞斯贝而延误、停止了涡扇6的研制,那么涡扇6不是可以早几年完成吗?

    ★领导支持方面:

    1973年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提出异议,但是有关领导决心却是很大的:8月1日李先念(副总理)、叶剑英(副主席)批准外贸部、航空工业部请示:“价钱不是问题”!

    1974年矛盾激化,沈阳厂所有人提出斯贝影响涡喷6丙、涡扇6,反对引进斯贝,江青也来干预,反对买斯贝,这分量可谓重,不过有关领导的决心却是不能小瞧的——李先念、叶剑英频繁批示(5、6两个月至少5次)要购买引进斯贝,最后折衷,斯贝移到西安。

    1977年9月,命王震(副总理)挂帅会战领导小组,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带工作组驻厂督战,王震3次视察。拨给专项资金。

    一个副主席、两个副总理无限关怀,还有副部长人等督战,这样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而涡扇6呢?没听说过有多少领导很关注的。如果涡扇6得到了斯贝一半的关怀,进度会快多少?

    ★资金方面:

    1973年李先念、叶剑英批准外贸部、航空工业部请示:“价钱不是问题”(1)。——看看:“价钱不是问题”,多大的气魄!

    1975年签订引进军用斯贝合同花了共7679万英镑。(1)——当时国家经济困难,7679万英镑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这还不含此后北京航空学院买设备、试验等费用,可谓一掷千金。

    为了建立“斯贝”生产线,经中央批淮,国务院拨款1亿英镑用来对西安发动机公司和有关的辅机厂进行技术改造。这笔钱按当时的外汇体制折算相当于12亿人民币(2)——大手笔!

    而涡扇6一共花了多少钱?1.2亿而已!也就是说斯贝花的钱至少是涡扇6的20倍!如果涡扇6能得到哪怕斯贝1/10的资金,进度将会快多少?

    ★装机方面:

    1971年酝酿引进斯贝时,是作为歼6后继机的发动机;后试图作为改进强5的发动机;强6立项后试图作为强6的发动机;还曾安装于轰6。1998年作为飞豹的发动机。

    涡扇6为强-6项目配套发动机,改型涡扇6G作为歼9的发动机。

     可以看到,斯贝就像一个宠儿,哪里都想立足,本来涡扇6为强-6项目配套发动机,可是一些人却打算用斯贝:“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军委也很重视,并作出过明确批示”(1)。这里有一点让人很迷惑,斯贝MK202在英国是装于F4战斗机的,可是中国国内讨论却是“认为不能满足新歼击机的要求” (1),这个“新歼击机”是什么,作者没说,但我们不妨推测一下:涡扇9(斯贝MK202)性能:最大推力54.5千牛、加力推力91.2千牛、推重比 5.05;涡扇6G性能:最大推力83.9千牛、加力推力138.2千牛、推重比7.05;涡扇6性能:最大推力71.3千牛、加力推力129.9千牛、 推重比5.93。显然斯贝比涡扇6差得远,那么这个“新歼击机”很可能是歼9,否则一款成功安装于F4这样一型较重的战斗机的发动机怎么会不能满足要求 呢?那么就是说,在原本涡扇6的用武之地,斯贝都想取而代之!
我国曾成功的试验将斯贝安装于一架轰6,结果航程增加近1/3,载弹量也有所增加,那为什么不用?——“4台‘斯贝’发动机价值250万英镑,比轰6原型飞机的价格高了好几倍,经济上也显然不可行”(2)。想改进居然还怕花钱,宁可把买来的那批成品机和50套配件放在仓库里,宁可把50套配件退掉(买50套配件是专利出售合同要求,退货肯定要赔一大笔违约金的),也不愿装机!那批成品机和50套部件花的钱倒不心疼了!宁可把7679万英镑买来的专利和1亿英镑买来的全套设备闲置,也不愿意生产!这近2亿英镑他们倒是一点也不心疼!偏偏把买来的东西发挥作用他们就心疼钱了!

    到了十几年后飞豹决定用斯贝,结果斯贝的国产化还未完成,试飞时用的居然是库存了十几年的发动机!批量生产后,库存不够用,只好进口!“不 得不向英国购买‘斯贝’发动机以为急需。但英国‘斯贝’发动机已经停产,无耐花钱购买退役的‘堪修’发动机回国拼修以应急”(1)!一种新型歼击轰炸机, 居然试飞到量产用的发动机都是库存和退役的破烂!

    ★资金和领导支持到了国产化阶段后的变化:

    早在1975年,有关部门航空工业部就2次表示对摸不透技术无所谓,“反映了决策层‘单纯引进产品仿制’的指导思想”。“对‘斯贝’‘反设计 ’和技术‘吃透’的工作、经费支持也远不如产品试制,很多试验条件和试验设备提供不了,许多试验不能进行,等等。”仿制的时候,“价钱不是问题”、动辄几千万上亿英镑地砸进去,到了国产化的时候经费却成问题了。仿制的时候一个副主席、两个副总理无限关怀,到了国产化的时候领导们都人间蒸发了!这表明推动引进斯贝的人士根本没有把自主放在心上!只是拿斯贝打压涡扇6而已!

    ★暧昧的1981

    1981年是暧昧的一年,这一年,涡扇6性能全面达到设计指标,但却被告之下马,开了散伙会;斯贝,这个受到一个副主席、一个总理、一个副总 理无限关怀的宠儿,其国产化进程在取得了很大进展的情况下,居然不了了之了!

    涡扇6实际下马,斯贝国产化不了了之几乎同时,这难道是巧合吗?

    ★运10和涡扇6的一个微妙的共同点

    那就是“四人帮”。对运10下马,当年就有人扬言,说运10是四人帮搞的,所以一定要搞掉他;而涡扇6的研制也得到了江青、四人帮的大力支持 (而且可以说如果不是江青支持,涡扇6的研制在1972年停止后会不会恢复还很难说),最后涡扇6也像运10那样研制成功(确切的说比运10的完成度要高)却下马。四人帮支持的项目,成功了也都下马,这是巧合吗?涡扇6下马是不是也是因为有政治恩怨的原因?

    ★斯贝和麦道吸引某些人的一个地方

    1978年7月引进斯贝工作组访欧,转了10个月,到了1979年4月,从欧洲各国定购大批设备;而麦道也是造就了大批人出国考察的机会。

    ★对比斯贝和麦道给中国带来的“进步”:

    与麦道合作,中国的“进步”是会造波音的尾巴了。

    而引进斯贝,中国的“进步”是什么呢?——“通过‘斯贝’项目技术改造的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已发展成为发动机行业对外开展转包生产的基地。 20多年来,通过为罗罗公司加工大量导向器叶片和环形件等,为美国GE公司加工大量涡轮盘和封严圈等,为普惠公司加工机匣等,为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加工涡轮 叶片和涡轮盘等”(2)——与和麦道合作一样,只能打洋工,没有自主设计制造能力!
★关于经典的涡扇6下马原因说辞和斯贝“冬眠”

     经典的涡扇6下马原因说辞是:由于配套机下马而使涡扇6失去装机对象。可实际上涡扇6至少被作为强6、歼9的发动机,配套机型不止2型,并非针对性很强的专用发动机,作为一种已经研制成功的发动机,完全可以也应该用在其他地方,而不是废弃;相比之下斯贝从1981年开始居然连国产化都搞不下去,却没有下马,使用斯贝的歼轰7也没有因为配套发动机不过关而下马,而是用一亿元坚持下来了,而之前多少种飞机因为配套发动机解决不了而下马?之后的十几年中歼轰7并未停止研制,而斯贝却可以“冬眠”而不下马,斯贝凭什么有这样的优待?这就不能说这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决策者的好恶问题。

     从上面列举的事实可以看出,斯贝一开始就像是在和涡扇6唱对台戏的,争夺装机项目,这可以看作引进与自主研发的矛盾;斯贝在涡扇6研制期间得到了比涡扇6大得多的资金、和政治支持,而涡扇6下马后斯贝马上就没人关心了——资金、设备、政治支持全部销声匿迹了,可谓“狡兔死走狗烹”。

    涡扇6和运10,一样的自主研发的关系国家科技实力的关键项目,一样的受到引进项目的打压,一样的得不到引进项目那样的优待,一样的成功后被抛弃,一样的下马后引进项目也不了了之,一样的引进项目让中国有关厂家成为西方国家的打工崽。

    与之类似的还有基本研制成功的直-7为同等类型的引进项目“超黄蜂”“让路”。当年发生的这些事情都体现了领导人“造船不如买船”的指导思想,为了“买船”千方百计破坏“造船”,造出来的“船”也要“凿沉”。

    正文(转载自中国商人网黄钟的转载文,原作者不详):

    1999年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因为给某小有名气的教授的论文做过大半研究终于列名第二作者,所以当某个负责XX发动机国产化的单位来这里招人的时候,导师把我给推荐了,美国GE在上海的一个维修支援中心也来招人,本来想去GE碰碰运气的,最后因为家里劝我安稳点吧,况且我又是军迷,就去了那家军工单位。

    在那里整整呆了两年,除了在生产车间帮助品质管理外,还翻译了很多关于这款发动机的英文资料——单位里根本连科技英文的本/专科毕业生都招不到,以前招来的大概一年不到就走人,只好叫我这个非英文专业的研究生帮助几个七老八十早该退休的几个返聘的人员翻译。

    我还去和工人师傅们讨论来帮助修正译文的遣词用句,可升工程师的希望连个影子都没有,眼看着单位里头头们的亲戚们——很多都是中专毕业生——都很快升职成了工程师,我杂七杂八加起来就2000块钱左右,根本别想贷款买房子,每次有英国人来参观车间,我必须要负责接待,而每次所谓的去英国谈判这款发动机的改良,都轮不到我这个品质管理助理工程师和 翻译,单位里总是强词夺理地以事关军工的缘由,让伦敦大使馆派两个翻译,接待和帮助谈判,所以出国名额都一个不拉地给了领导的亲戚们和马屁精们。
经过那么 多次所谓的出国谈判,这个属于英国过时的发动机的国产化的进程还是出奇的慢,不是给大家泼冷水,这款发动机的国产化程度能达到63%就很不错了,所以什么谈判发动机的后续改良都是弥天大谎,拿着国家的科技经费出国旅游才是真的。所以英国人也看透了,说他们手上的是备份发动机,就是压仓不卖,待价而估,因为生产XX战斗轰炸机着急,而发动机生产跟不上,所以单位里把国家拨给的专用于发动机改良的经费高价进口了一些原装发动机(回扣叫谁吃了咱不知道),但海关报关单上填的是其他金属元件。说实话,国家为了这个项目投入的钱相当多,但钱到了手后,不知用到了哪里,只知道很多单位领导子女去了英国和美国,而且会计又是领导的亲戚。

     我终于受不了这个气,辞了职,离开了我所热爱过的军工企业,以助理工程师的名义去了上海GE,3个月试用期后,立刻升职成为正式工程师,刚好美国斯考斯基在上海组装民用直升机(据说上海公安局和消防部门有订货),本来发动机是美国运过来的,这里只是组装机体而已。因为以前有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我被调去参与可行性研究(30多人中的一个而已),最后上海GE证明可以生产这款民用发动机,我又变成了项目品质工程师,一个月扣掉三金大概有6000块出头,每个月还有数目客观的项目奖金。而且上海考斯基才草创不久很需要人,在磋商结束确定我们GE是发动机供应商后,他们有人暗示地问过我们GE参与这个项目的一些人,包括我们这组人(2个西安交大的,1个上海交大的,3个哈尔滨工大的,1个同济材料的,2个原上海机械学院的,2个华中理工的)有没有想加入他们的,待遇从优,我们就跟他们一个老美说笑,说什么时候“黑鹰”在这里组装,我们整个组会带枪投奔(英文翻译过来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那个老美听了大笑后说:“WE WILL SEE”。

     我只是想说明一点,不是我不爱国,是这个体制限制了我的爱国热情,当我看到厂长,书记把国家的科研经费专款私用,贪污腐败,皇亲国戚在厂里横行所事,他们怎么能说服我为了每个月2000块钱艰苦奋斗,要不是因为爸妈常劝我现在找工作难,不要一个人飘零在外,否则我进厂1年就辞职不干了,厂里除了工人中有技校毕业的年轻人外,根本招不到本科生,别谈研究生了,大专生混一年的资历就走人了。看到在自己及同事们的辛勤工作下,短短半年中上海GE的为斯考基生产的民用发动机除了一两个核心元件要从美国总部进口外,基本上都算国产化了(很多是台商在大陆的零件供应商,国营单位生产出来的零件的精密程度还是不行),不过上次进口一个数字化精密机床,美国政府不给出口许可,而我们强烈要求用德国西门子的而不用日本三菱的,也算尽了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对祖国的义务吧,可是有谁能体会到我们内心的痛苦和眼泪呢?祖国母亲啊,我们是多么的爱您!可是您广漠土地上恶劣的气候和水份让我们避而远之。

    后话:

    这篇文章写的虽然是“斯贝”,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军工企业宏观的和微观的状况之恶劣已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从这里看,我实在是对中国的军工企业乐观不起来,如果说这些国防军工企业的体制和管理得不到根本改变,那么它们所谓的成长性只会毁在领导们的政治斗争中,毁在那糟糕的管理和极度的腐败中,而军工概念也不过是股票市场中的炒作,过高估值总有一天会打回原形。如果我们要投资军工企业,我们要问,领导们那种“政治指挥科技”的观念改变了吗?造成贪污腐化没有创新能力的管理体制改变了吗?转发某网易博客故事
    1970:安排沈阳黎明负责斯贝,开始仿制民用斯贝

    1971.7:周恩来批准进口民用斯贝

    1971.12:周恩来在航空产品质量座谈会上表示同意引进军用斯贝

    1971.12.26:周恩来指示黎明与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结合搞斯贝

    1972.4.14:航空工业部决定购买60-80台斯贝用于改装轰5、轰6各10架

    1972年底:英国政府同意出售民用斯贝

    1973.1.10:航空工业部正式建议购买军用斯贝专利、2架猎兔狗、一套发动机试验设备

    1973.7.17:英国政府同意出售军用用斯贝

    1973.7.30:外贸部、航空工业部请示购买斯贝专利及200台机

    1973.8.1:李先念、叶剑英批准外贸部、航空工业部请示:“价钱不是问题”。||此期间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提出异议

    1974:沈阳厂所有人提出斯贝影响涡喷6丙、涡扇6,反对引进斯贝。江青反对买斯贝。后移到西安

    1974.5.11:航空工业部主要领导决定向中央提出《关于不买“斯贝”发动机的报告》

    1974.5.18:叶剑英批文:“不可不买”斯贝

    1974.5.19:李先念表赞成叶

    1974.6.16:李先念再批示要买斯贝

    1974.6.23:叶剑英批示支持引进斯贝。李先念表赞成叶

    1975.3-6:航空工业部2次表示对摸不透技术无所谓,

    1975.11:成立斯贝试制领导小组

    1975.12.13:签订引进军用斯贝合同,共7679万英镑(不含此后北京航空学院买设备、试验等费用)。目标:3年内复制,5年内国产化。定点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试制生产,并组织全国各厂支援

    1977.9:命王震挂帅会战领导小组,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带工作组驻厂督战,王震3次视察。拨给专项资金。攻克了76项技术关键

    1979下半年:造出4台发动机

    1981:“1981年以后,实际上‘斯贝’‘反设计’技术‘吃透’工作基本上是不了了之。” 全套图纸,专用设备,专用材料仿制斯贝发动机,结果从1975年仿到2003年才完全搞成

    ★研制进度和研制力量安排方面:

    1968年6月,涡扇6首台试验机试车,就是说涡扇6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了。1970年,安排沈阳黎明开始仿制民用斯贝,而沈阳是负责涡扇6的,这不是分散负责涡扇6研发工作的沈阳黎明的精力吗?

    1971 年,涡扇5整机试飞,连涡扇5都取得这么大进展了!1971年12月26日,周恩来指示黎明与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结合搞斯贝。—— 注意: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是主要负责涡扇6研发工作的!这显然对涡扇6的研发产生了干扰,到了1972年4月,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因为仿制斯贝而停止了歼九配套发动机的研制(3)!引进项目终于挤掉了自主研发!1973年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提出异议。1974年沈阳厂所不满升级(有人公开提出斯贝影 响涡喷6丙、涡扇6),后由于江青支持,斯贝转移到西安,涡扇6得以继续。

    1976年3月斯贝仿制开始。

    1980年2月-5月仿制斯贝考核成功,全部符合技术要求。各厂承制仿制斯贝零部件86.5%,其中金属材料试制成功72.5%。——很顺利,仿制成功,国产化进展也很大。

    1981年,涡扇6被宣布下马。而这时候斯贝国产化进程很顺利,正应该一鼓作气完成斯贝的国产化,可是各方面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从1981年开始,斯贝的国产化就不了了之!
1984年涡扇6正式下马。

    如果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没有被安排搞斯贝而延误、停止了涡扇6的研制,那么涡扇6不是可以早几年完成吗?

    ★领导支持方面:

    1973年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提出异议,但是有关领导决心却是很大的:8月1日李先念(副总理)、叶剑英(副主席)批准外贸部、航空工业部请示:“价钱不是问题”!

    1974年矛盾激化,沈阳厂所有人提出斯贝影响涡喷6丙、涡扇6,反对引进斯贝,江青也来干预,反对买斯贝,这分量可谓重,不过有关领导的决心却是不能小瞧的——李先念、叶剑英频繁批示(5、6两个月至少5次)要购买引进斯贝,最后折衷,斯贝移到西安。

    1977年9月,命王震(副总理)挂帅会战领导小组,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带工作组驻厂督战,王震3次视察。拨给专项资金。

    一个副主席、两个副总理无限关怀,还有副部长人等督战,这样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而涡扇6呢?没听说过有多少领导很关注的。如果涡扇6得到了斯贝一半的关怀,进度会快多少?

    ★资金方面:

    1973年李先念、叶剑英批准外贸部、航空工业部请示:“价钱不是问题”(1)。——看看:“价钱不是问题”,多大的气魄!

    1975年签订引进军用斯贝合同花了共7679万英镑。(1)——当时国家经济困难,7679万英镑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这还不含此后北京航空学院买设备、试验等费用,可谓一掷千金。

    为了建立“斯贝”生产线,经中央批淮,国务院拨款1亿英镑用来对西安发动机公司和有关的辅机厂进行技术改造。这笔钱按当时的外汇体制折算相当于12亿人民币(2)——大手笔!

    而涡扇6一共花了多少钱?1.2亿而已!也就是说斯贝花的钱至少是涡扇6的20倍!如果涡扇6能得到哪怕斯贝1/10的资金,进度将会快多少?

    ★装机方面:

    1971年酝酿引进斯贝时,是作为歼6后继机的发动机;后试图作为改进强5的发动机;强6立项后试图作为强6的发动机;还曾安装于轰6。1998年作为飞豹的发动机。

    涡扇6为强-6项目配套发动机,改型涡扇6G作为歼9的发动机。

     可以看到,斯贝就像一个宠儿,哪里都想立足,本来涡扇6为强-6项目配套发动机,可是一些人却打算用斯贝:“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军委也很重视,并作出过明确批示”(1)。这里有一点让人很迷惑,斯贝MK202在英国是装于F4战斗机的,可是中国国内讨论却是“认为不能满足新歼击机的要求” (1),这个“新歼击机”是什么,作者没说,但我们不妨推测一下:涡扇9(斯贝MK202)性能:最大推力54.5千牛、加力推力91.2千牛、推重比 5.05;涡扇6G性能:最大推力83.9千牛、加力推力138.2千牛、推重比7.05;涡扇6性能:最大推力71.3千牛、加力推力129.9千牛、 推重比5.93。显然斯贝比涡扇6差得远,那么这个“新歼击机”很可能是歼9,否则一款成功安装于F4这样一型较重的战斗机的发动机怎么会不能满足要求 呢?那么就是说,在原本涡扇6的用武之地,斯贝都想取而代之!
我国曾成功的试验将斯贝安装于一架轰6,结果航程增加近1/3,载弹量也有所增加,那为什么不用?——“4台‘斯贝’发动机价值250万英镑,比轰6原型飞机的价格高了好几倍,经济上也显然不可行”(2)。想改进居然还怕花钱,宁可把买来的那批成品机和50套配件放在仓库里,宁可把50套配件退掉(买50套配件是专利出售合同要求,退货肯定要赔一大笔违约金的),也不愿装机!那批成品机和50套部件花的钱倒不心疼了!宁可把7679万英镑买来的专利和1亿英镑买来的全套设备闲置,也不愿意生产!这近2亿英镑他们倒是一点也不心疼!偏偏把买来的东西发挥作用他们就心疼钱了!

    到了十几年后飞豹决定用斯贝,结果斯贝的国产化还未完成,试飞时用的居然是库存了十几年的发动机!批量生产后,库存不够用,只好进口!“不 得不向英国购买‘斯贝’发动机以为急需。但英国‘斯贝’发动机已经停产,无耐花钱购买退役的‘堪修’发动机回国拼修以应急”(1)!一种新型歼击轰炸机, 居然试飞到量产用的发动机都是库存和退役的破烂!

    ★资金和领导支持到了国产化阶段后的变化:

    早在1975年,有关部门航空工业部就2次表示对摸不透技术无所谓,“反映了决策层‘单纯引进产品仿制’的指导思想”。“对‘斯贝’‘反设计 ’和技术‘吃透’的工作、经费支持也远不如产品试制,很多试验条件和试验设备提供不了,许多试验不能进行,等等。”仿制的时候,“价钱不是问题”、动辄几千万上亿英镑地砸进去,到了国产化的时候经费却成问题了。仿制的时候一个副主席、两个副总理无限关怀,到了国产化的时候领导们都人间蒸发了!这表明推动引进斯贝的人士根本没有把自主放在心上!只是拿斯贝打压涡扇6而已!

    ★暧昧的1981

    1981年是暧昧的一年,这一年,涡扇6性能全面达到设计指标,但却被告之下马,开了散伙会;斯贝,这个受到一个副主席、一个总理、一个副总 理无限关怀的宠儿,其国产化进程在取得了很大进展的情况下,居然不了了之了!

    涡扇6实际下马,斯贝国产化不了了之几乎同时,这难道是巧合吗?

    ★运10和涡扇6的一个微妙的共同点

    那就是“四人帮”。对运10下马,当年就有人扬言,说运10是四人帮搞的,所以一定要搞掉他;而涡扇6的研制也得到了江青、四人帮的大力支持 (而且可以说如果不是江青支持,涡扇6的研制在1972年停止后会不会恢复还很难说),最后涡扇6也像运10那样研制成功(确切的说比运10的完成度要高)却下马。四人帮支持的项目,成功了也都下马,这是巧合吗?涡扇6下马是不是也是因为有政治恩怨的原因?

    ★斯贝和麦道吸引某些人的一个地方

    1978年7月引进斯贝工作组访欧,转了10个月,到了1979年4月,从欧洲各国定购大批设备;而麦道也是造就了大批人出国考察的机会。

    ★对比斯贝和麦道给中国带来的“进步”:

    与麦道合作,中国的“进步”是会造波音的尾巴了。

    而引进斯贝,中国的“进步”是什么呢?——“通过‘斯贝’项目技术改造的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已发展成为发动机行业对外开展转包生产的基地。 20多年来,通过为罗罗公司加工大量导向器叶片和环形件等,为美国GE公司加工大量涡轮盘和封严圈等,为普惠公司加工机匣等,为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加工涡轮 叶片和涡轮盘等”(2)——与和麦道合作一样,只能打洋工,没有自主设计制造能力!
★关于经典的涡扇6下马原因说辞和斯贝“冬眠”

     经典的涡扇6下马原因说辞是:由于配套机下马而使涡扇6失去装机对象。可实际上涡扇6至少被作为强6、歼9的发动机,配套机型不止2型,并非针对性很强的专用发动机,作为一种已经研制成功的发动机,完全可以也应该用在其他地方,而不是废弃;相比之下斯贝从1981年开始居然连国产化都搞不下去,却没有下马,使用斯贝的歼轰7也没有因为配套发动机不过关而下马,而是用一亿元坚持下来了,而之前多少种飞机因为配套发动机解决不了而下马?之后的十几年中歼轰7并未停止研制,而斯贝却可以“冬眠”而不下马,斯贝凭什么有这样的优待?这就不能说这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决策者的好恶问题。

     从上面列举的事实可以看出,斯贝一开始就像是在和涡扇6唱对台戏的,争夺装机项目,这可以看作引进与自主研发的矛盾;斯贝在涡扇6研制期间得到了比涡扇6大得多的资金、和政治支持,而涡扇6下马后斯贝马上就没人关心了——资金、设备、政治支持全部销声匿迹了,可谓“狡兔死走狗烹”。

    涡扇6和运10,一样的自主研发的关系国家科技实力的关键项目,一样的受到引进项目的打压,一样的得不到引进项目那样的优待,一样的成功后被抛弃,一样的下马后引进项目也不了了之,一样的引进项目让中国有关厂家成为西方国家的打工崽。

    与之类似的还有基本研制成功的直-7为同等类型的引进项目“超黄蜂”“让路”。当年发生的这些事情都体现了领导人“造船不如买船”的指导思想,为了“买船”千方百计破坏“造船”,造出来的“船”也要“凿沉”。

    正文(转载自中国商人网黄钟的转载文,原作者不详):

    1999年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因为给某小有名气的教授的论文做过大半研究终于列名第二作者,所以当某个负责XX发动机国产化的单位来这里招人的时候,导师把我给推荐了,美国GE在上海的一个维修支援中心也来招人,本来想去GE碰碰运气的,最后因为家里劝我安稳点吧,况且我又是军迷,就去了那家军工单位。

    在那里整整呆了两年,除了在生产车间帮助品质管理外,还翻译了很多关于这款发动机的英文资料——单位里根本连科技英文的本/专科毕业生都招不到,以前招来的大概一年不到就走人,只好叫我这个非英文专业的研究生帮助几个七老八十早该退休的几个返聘的人员翻译。

    我还去和工人师傅们讨论来帮助修正译文的遣词用句,可升工程师的希望连个影子都没有,眼看着单位里头头们的亲戚们——很多都是中专毕业生——都很快升职成了工程师,我杂七杂八加起来就2000块钱左右,根本别想贷款买房子,每次有英国人来参观车间,我必须要负责接待,而每次所谓的去英国谈判这款发动机的改良,都轮不到我这个品质管理助理工程师和 翻译,单位里总是强词夺理地以事关军工的缘由,让伦敦大使馆派两个翻译,接待和帮助谈判,所以出国名额都一个不拉地给了领导的亲戚们和马屁精们。
经过那么 多次所谓的出国谈判,这个属于英国过时的发动机的国产化的进程还是出奇的慢,不是给大家泼冷水,这款发动机的国产化程度能达到63%就很不错了,所以什么谈判发动机的后续改良都是弥天大谎,拿着国家的科技经费出国旅游才是真的。所以英国人也看透了,说他们手上的是备份发动机,就是压仓不卖,待价而估,因为生产XX战斗轰炸机着急,而发动机生产跟不上,所以单位里把国家拨给的专用于发动机改良的经费高价进口了一些原装发动机(回扣叫谁吃了咱不知道),但海关报关单上填的是其他金属元件。说实话,国家为了这个项目投入的钱相当多,但钱到了手后,不知用到了哪里,只知道很多单位领导子女去了英国和美国,而且会计又是领导的亲戚。

     我终于受不了这个气,辞了职,离开了我所热爱过的军工企业,以助理工程师的名义去了上海GE,3个月试用期后,立刻升职成为正式工程师,刚好美国斯考斯基在上海组装民用直升机(据说上海公安局和消防部门有订货),本来发动机是美国运过来的,这里只是组装机体而已。因为以前有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我被调去参与可行性研究(30多人中的一个而已),最后上海GE证明可以生产这款民用发动机,我又变成了项目品质工程师,一个月扣掉三金大概有6000块出头,每个月还有数目客观的项目奖金。而且上海考斯基才草创不久很需要人,在磋商结束确定我们GE是发动机供应商后,他们有人暗示地问过我们GE参与这个项目的一些人,包括我们这组人(2个西安交大的,1个上海交大的,3个哈尔滨工大的,1个同济材料的,2个原上海机械学院的,2个华中理工的)有没有想加入他们的,待遇从优,我们就跟他们一个老美说笑,说什么时候“黑鹰”在这里组装,我们整个组会带枪投奔(英文翻译过来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那个老美听了大笑后说:“WE WILL SEE”。

     我只是想说明一点,不是我不爱国,是这个体制限制了我的爱国热情,当我看到厂长,书记把国家的科研经费专款私用,贪污腐败,皇亲国戚在厂里横行所事,他们怎么能说服我为了每个月2000块钱艰苦奋斗,要不是因为爸妈常劝我现在找工作难,不要一个人飘零在外,否则我进厂1年就辞职不干了,厂里除了工人中有技校毕业的年轻人外,根本招不到本科生,别谈研究生了,大专生混一年的资历就走人了。看到在自己及同事们的辛勤工作下,短短半年中上海GE的为斯考基生产的民用发动机除了一两个核心元件要从美国总部进口外,基本上都算国产化了(很多是台商在大陆的零件供应商,国营单位生产出来的零件的精密程度还是不行),不过上次进口一个数字化精密机床,美国政府不给出口许可,而我们强烈要求用德国西门子的而不用日本三菱的,也算尽了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对祖国的义务吧,可是有谁能体会到我们内心的痛苦和眼泪呢?祖国母亲啊,我们是多么的爱您!可是您广漠土地上恶劣的气候和水份让我们避而远之。

    后话:

    这篇文章写的虽然是“斯贝”,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军工企业宏观的和微观的状况之恶劣已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从这里看,我实在是对中国的军工企业乐观不起来,如果说这些国防军工企业的体制和管理得不到根本改变,那么它们所谓的成长性只会毁在领导们的政治斗争中,毁在那糟糕的管理和极度的腐败中,而军工概念也不过是股票市场中的炒作,过高估值总有一天会打回原形。如果我们要投资军工企业,我们要问,领导们那种“政治指挥科技”的观念改变了吗?造成贪污腐化没有创新能力的管理体制改变了吗?
怨念 口气颇似陈xx


传说中很久不在超大出现的月经贴了。。。。楼主等着挨砖,不,等着删帖吧

传说中很久不在超大出现的月经贴了。。。。楼主等着挨砖,不,等着删帖吧
想想是有点气人,不知当俺们的人后来去英国买旧斯贝的时候,英国人是什么表情?不会惊呼东方的智慧深不可测吧?

另外,哪些旧发动机英国人卖了个什么价?是友情奉送、是按废品称重2便士1斤、还是打折处理、还是机会难得捞上一笔?
贝斯是啥,没听说过。。。。
我日他仙人,看到这肺都气炸了!
祖国啊,你亲手杀死了多少自己的“儿子”啊!你又让多少愿意为你付出鲜血和生命的才俊心灰意冷甚至远走他乡流浪啊!
却让那些西方强盗在在数着大把中国人民血汗钱的时候还在嘲笑自认为聪明的民族!!
这些可恶的贪腐鼠辈!!
这才是我们国家航空发动机到现在还是个瘸子的原因吧!!
whbhbmc 发表于 2009-6-19 07:32
摇滚乐时候弹低音的那个,嗯嗯{:3_90:}
而涡扇6一共花了多少钱?1.2亿而已!也就是说斯贝花的钱至少是涡扇6的20倍!如果涡扇6能得到哪怕斯贝1/10的资金,进度将会快多少?


本菜十分想知道 涡扇6 和军用斯贝 是不是 同一级别的产品。 各自潜力有多大?
听说ww买了不少都扔海里了
ws6貌似还没定型吧?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

LZ这文章东拼西凑的。
现在已经科学多了,我们有太多的时间是屁股指挥大脑


晕死
为什么老有这种文章在CD出现啊,
作为军迷,发这种文章,不是NC就是别有用心
那我回答几个基本问题吧:(这些都是可以百度出来的,连百度都不肯用的军迷也太不合格了吧)
1.斯贝是9T级,现名WS-9,用于飞豹,现在已完全掌握,
WS-6是12T级,计划用于强6,飞机下马了,发动机也下马了。
2.技术指标上,WS-6是比斯贝好看多了,不过在70年代,我们自己的型号,指标都很好看,都是世界先进指标,结果高指标的能成功的一个都没有,能成功的都是低指标的(Q-5,JH-7,J8)
3.还有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的吹的很响的昆仑发动机,就是才用斯贝的核心技术发展起来的,到现在用起来还是磕磕绊绊的。
4.WS-6下马不等于队伍解散,这和Y10是2回事,WS-6之后还有WS10。

斯贝的重要性就是,没有斯贝就没有现在的飞豹,没有斯贝也就没有现在的昆仑。

晕死
为什么老有这种文章在CD出现啊,
作为军迷,发这种文章,不是NC就是别有用心
那我回答几个基本问题吧:(这些都是可以百度出来的,连百度都不肯用的军迷也太不合格了吧)
1.斯贝是9T级,现名WS-9,用于飞豹,现在已完全掌握,
WS-6是12T级,计划用于强6,飞机下马了,发动机也下马了。
2.技术指标上,WS-6是比斯贝好看多了,不过在70年代,我们自己的型号,指标都很好看,都是世界先进指标,结果高指标的能成功的一个都没有,能成功的都是低指标的(Q-5,JH-7,J8)
3.还有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的吹的很响的昆仑发动机,就是才用斯贝的核心技术发展起来的,到现在用起来还是磕磕绊绊的。
4.WS-6下马不等于队伍解散,这和Y10是2回事,WS-6之后还有WS10。

斯贝的重要性就是,没有斯贝就没有现在的飞豹,没有斯贝也就没有现在的昆仑。
WS6如果真如文章所说只要数分之一的钱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现在还用为发动机发愁么????
你怎么知道WS-9的技术完全掌握了


WS6 有楼主说得那么好吗?  如同 Y10 貌似也没有真的达到很多怀念者描绘的那个高度……
更多的其实是对现在的现状不满吧,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如果。

反正我不信一个靠引进都30年搞不定的工业基础,凭一句加大重视自力更生就能自己搞出来。自研都这么快达到要求反过来搞不定一个同水平的成熟货?

WS6 有楼主说得那么好吗?  如同 Y10 貌似也没有真的达到很多怀念者描绘的那个高度……
更多的其实是对现在的现状不满吧,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如果。

反正我不信一个靠引进都30年搞不定的工业基础,凭一句加大重视自力更生就能自己搞出来。自研都这么快达到要求反过来搞不定一个同水平的成熟货?
lmxhdl 发表于 2009-6-19 07:54


又来这个年经的垃圾文了,涡扇六要是搞得下去,还会屁颠屁颠的在谈判斯贝的时候提出希望英国专家来帮助解决问题? 涡扇六要是好,同一个所下一个搞得产品昆仑也就是涡喷十四,死活也要用斯贝的高压段配WP13的低压段,不惜花很多时间去解决高低压匹配,却完全对自己搞得涡扇六不感兴趣?

问题不在于落后,也不在于引进,而在于明明落后还视而不见,或者好不容易能引进了不去好好搞,好高骛远,狗熊扳苞米
突然想到的。。。。。原来是暑假到了啊。。。。。。

自己去看吧。。。。狗日的艘依次还要金笔。。。。。{:3_77:}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ight=WS6&page=2
LS说的好
还有很多呢。。。。。。。。{:3_99:}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0%C9%C86&page=1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light=%CE%D0%C9%C86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light=%CE%D0%C9%C86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light=%CE%D0%C9%C86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light=%CE%D0%C9%C86


作为混CD一段时间的人。。。。。强烈要求搜索一次只扣5个G。。。。。。刚才发帖子有占楼之嫌疑,斑竹大大可以扣分
所谓发动机上的体制问题当然是有的,
就是以型号带动型号,这点上斯贝和WS-6的命运是一样的,
而这却被人带上阴谋论的帽子。
WS-6下马因为强6,J9的下马
斯贝的半途而废是因为飞豹发展的停滞。也因为飞豹的最后成功而重新捡起来。
在中国,一向都是飞机等发动机,没有发动机等飞机的,
飞豹飞起来的时候,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库存的斯贝还能用。
WS6,J9是炮楼中人口中永远的怨念,射向改革开放卖国买办的大杀器...
伪35军 发表于 2009-6-19 08:46


纸面数据的话,涡扇六比斯贝强多了,AL31F也才勉强有资格和纸面上的涡扇六相提并论,看来前苏联70年代就比中国落后多了,80年代才勉强搞出一个和涡扇六差不多的AL31F,至少落后10年。恩,果然是买办误国啊,同样不过是推比7-8一级的发动机,太行竟然至今还磕磕碰碰,一代不如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恩恩,原来中国是越来越落后了。  

当然实际情况么。。。。。。五十年代RD9的直系子孙,涵道比巨大却又极度追求高空高速性能的怪胎,为了达到要求的推力只能依靠不断的扩大空气流量。
lmxhdl 发表于 2009-6-19 07:54

又是一个听见风就是雨的……
就不能多听听多看看多想想吗?
要知道当年毛子为了搞31。。。。。研究部门的领导人撤换了6个


正文(转载自中国商人网黄钟的转载文,原作者不详):

    1999年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因为给某小有名气的教授的论文做过大半研究终于列名第二作者,所以当某个负责XX发动机国产化的单位来这里招人的时候,导师把我给推荐了,美国GE在上海的一个维修支援中心也来招人,本来想去GE碰碰运气的,最后因为家里劝我安稳点吧,况且我又是军迷,就去了那家军工单位。

    在那里整整呆了两年,除了在生产车间帮助品质管理外,还翻译了很多关于这款发动机的英文资料——单位里根本连科技英文的本/专科毕业生都招不到,以前招来的大概一年不到就走人,只好叫我这个非英文专业的研究生帮助几个七老八十早该退休的几个返聘的人员翻译。

    我还去和工人师傅们讨论来帮助修正译文的遣词用句,可升工程师的希望连个影子都没有,眼看着单位里头头们的亲戚们——很多都是中专毕业生——都很快升职成了工程师,我杂七杂八加起来就2000块钱左右,根本别想贷款买房子,每次有英国人来参观车间,我必须要负责接待,而每次所谓的去英国谈判这款发动机的改良,都轮不到我这个品质管理助理工程师和翻译,单位里总是强词夺理地以事关军工的缘由,让伦敦大使馆派两个翻译,接待和帮助谈判,所以出国名额都一个不拉地给了领导的亲戚们和马屁精们。
经过那么多次所谓的出国谈判,这个属于英国过时的发动机的国产化的进程还是出奇的慢,不是给大家泼冷水,这款发动机的国产化程度能达到63%就很不错了,所以什么谈判发动机的后续改良都是弥天大谎,拿着国家的科技经费出国旅游才是真的。所以英国人也看透了,说他们手上的是备份发动机,就是压仓不卖,待价而估,因为生产XX战斗轰炸机着急,而发动机生产跟不上,所以单位里把国家拨给的专用于发动机改良的经费高价进口了一些原装发动机(回扣叫谁吃了咱不知道),但海关报关单上填的是其他金属元件。说实话,国家为了这个项目投入的钱相当多,但钱到了手后,不知用到了哪里,只知道很多单位领导子女去了英国和美国,而且会计又是领导的亲戚。

     我终于受不了这个气,辞了职,离开了我所热爱过的军工企业,以助理工程师的名义去了上海GE,3个月试用期后,立刻升职成为正式工程师,刚好美国斯考斯基在上海组装民用直升机(据说上海公安局和消防部门有订货),本来发动机是美国运过来的,这里只是组装机体而已。因为以前有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我被调去参与可行性研究(30多人中的一个而已),最后上海GE证明可以生产这款民用发动机,我又变成了项目品质工程师,一个月扣掉三金大概有6000块出头,每个月还有数目客观的项目奖金。而且上海考斯基才草创不久很需要人,在磋商结束确定我们GE是发动机供应商后,他们有人暗示地问过我们GE参与这个项目的一些人,包括我们这组人(2 个西安交大的,1个上海交大的,3个哈尔滨工大的,1个同济材料的,2个原上海机械学院的,2个华中理工的)有没有想加入他们的,待遇从优,我们就跟他们一个老美说笑,说什么时候“黑鹰”在这里组装,我们整个组会带枪投奔(英文翻译过来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那个老美听了大笑后说:“WE WILL SEE”。

     我只是想说明一点,不是我不爱国,是这个体制限制了我的爱国热情,当我看到厂长,书记把国家的科研经费专款私用,贪污腐败,皇亲国戚在厂里横行所事,他们怎么能说服我为了每个月2000块钱艰苦奋斗,要不是因为爸妈常劝我现在找工作难,不要一个人飘零在外,否则我进厂1年就辞职不干了,厂里除了工人中有技校毕业的年轻人外,根本招不到本科生,别谈研究生了,大专生混一年的资历就走人了。看到在自己及同事们的辛勤工作下,短短半年中上海GE的为斯考基生产的民用发动机除了一两个核心元件要从美国总部进口外,基本上都算国产化了(很多是台商在大陆的零件供应商,国营单位生产出来的零件的精密程度还是不行),不过上次进口一个数字化精密机床,美国政府不给出口许可,而我们强烈要求用德国西门子的而不用日本三菱的,也算尽了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对祖国的义务吧,可是有谁能体会到我们内心的痛苦和眼泪呢?祖国母亲啊,我们是多么的爱您!可是您广漠土地上恶劣的气候和水份让我们避而远之。
=======================
我只对这段感兴趣,可惜楼主前面东拼西凑的画蛇添足。

现在都是一切向钱看,腐败问题哪里都有,不过既然立下军令状,达不到要求可是要杀头的,没人拿研制任务开玩笑。

正文(转载自中国商人网黄钟的转载文,原作者不详):

    1999年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因为给某小有名气的教授的论文做过大半研究终于列名第二作者,所以当某个负责XX发动机国产化的单位来这里招人的时候,导师把我给推荐了,美国GE在上海的一个维修支援中心也来招人,本来想去GE碰碰运气的,最后因为家里劝我安稳点吧,况且我又是军迷,就去了那家军工单位。

    在那里整整呆了两年,除了在生产车间帮助品质管理外,还翻译了很多关于这款发动机的英文资料——单位里根本连科技英文的本/专科毕业生都招不到,以前招来的大概一年不到就走人,只好叫我这个非英文专业的研究生帮助几个七老八十早该退休的几个返聘的人员翻译。

    我还去和工人师傅们讨论来帮助修正译文的遣词用句,可升工程师的希望连个影子都没有,眼看着单位里头头们的亲戚们——很多都是中专毕业生——都很快升职成了工程师,我杂七杂八加起来就2000块钱左右,根本别想贷款买房子,每次有英国人来参观车间,我必须要负责接待,而每次所谓的去英国谈判这款发动机的改良,都轮不到我这个品质管理助理工程师和翻译,单位里总是强词夺理地以事关军工的缘由,让伦敦大使馆派两个翻译,接待和帮助谈判,所以出国名额都一个不拉地给了领导的亲戚们和马屁精们。
经过那么多次所谓的出国谈判,这个属于英国过时的发动机的国产化的进程还是出奇的慢,不是给大家泼冷水,这款发动机的国产化程度能达到63%就很不错了,所以什么谈判发动机的后续改良都是弥天大谎,拿着国家的科技经费出国旅游才是真的。所以英国人也看透了,说他们手上的是备份发动机,就是压仓不卖,待价而估,因为生产XX战斗轰炸机着急,而发动机生产跟不上,所以单位里把国家拨给的专用于发动机改良的经费高价进口了一些原装发动机(回扣叫谁吃了咱不知道),但海关报关单上填的是其他金属元件。说实话,国家为了这个项目投入的钱相当多,但钱到了手后,不知用到了哪里,只知道很多单位领导子女去了英国和美国,而且会计又是领导的亲戚。

     我终于受不了这个气,辞了职,离开了我所热爱过的军工企业,以助理工程师的名义去了上海GE,3个月试用期后,立刻升职成为正式工程师,刚好美国斯考斯基在上海组装民用直升机(据说上海公安局和消防部门有订货),本来发动机是美国运过来的,这里只是组装机体而已。因为以前有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我被调去参与可行性研究(30多人中的一个而已),最后上海GE证明可以生产这款民用发动机,我又变成了项目品质工程师,一个月扣掉三金大概有6000块出头,每个月还有数目客观的项目奖金。而且上海考斯基才草创不久很需要人,在磋商结束确定我们GE是发动机供应商后,他们有人暗示地问过我们GE参与这个项目的一些人,包括我们这组人(2 个西安交大的,1个上海交大的,3个哈尔滨工大的,1个同济材料的,2个原上海机械学院的,2个华中理工的)有没有想加入他们的,待遇从优,我们就跟他们一个老美说笑,说什么时候“黑鹰”在这里组装,我们整个组会带枪投奔(英文翻译过来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那个老美听了大笑后说:“WE WILL SEE”。

     我只是想说明一点,不是我不爱国,是这个体制限制了我的爱国热情,当我看到厂长,书记把国家的科研经费专款私用,贪污腐败,皇亲国戚在厂里横行所事,他们怎么能说服我为了每个月2000块钱艰苦奋斗,要不是因为爸妈常劝我现在找工作难,不要一个人飘零在外,否则我进厂1年就辞职不干了,厂里除了工人中有技校毕业的年轻人外,根本招不到本科生,别谈研究生了,大专生混一年的资历就走人了。看到在自己及同事们的辛勤工作下,短短半年中上海GE的为斯考基生产的民用发动机除了一两个核心元件要从美国总部进口外,基本上都算国产化了(很多是台商在大陆的零件供应商,国营单位生产出来的零件的精密程度还是不行),不过上次进口一个数字化精密机床,美国政府不给出口许可,而我们强烈要求用德国西门子的而不用日本三菱的,也算尽了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对祖国的义务吧,可是有谁能体会到我们内心的痛苦和眼泪呢?祖国母亲啊,我们是多么的爱您!可是您广漠土地上恶劣的气候和水份让我们避而远之。
=======================
我只对这段感兴趣,可惜楼主前面东拼西凑的画蛇添足。

现在都是一切向钱看,腐败问题哪里都有,不过既然立下军令状,达不到要求可是要杀头的,没人拿研制任务开玩笑。
lmxhdl 发表于 2009-6-19 07:54 您已顺利取得炮楼资格认证,并终南山反改革开放网上游击队预备役,请向某太阳报到,他的队伍正因J10BPS事件而日见流散,急需您的加入....
江青居然还管这种事{:3_77:}
当时引进斯贝 是绝对正确的
什么WS6 算了吧···把WS6装飞豹上 比飞豹换AL31还可笑
LZ不愧是新兵
不管是什么原因,60年代的司贝,拿到了全套图纸,竟然到2003年才达到装机状态!都是一件耻辱的事
回29楼,我关注的是前面一段。
概况 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建于1954年,为中国第一个航空喷气式发动机制造厂,现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大型骨干企业,中国大型航空喷气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国家一级企业。公司占地237万平方米,其中,厂区面积118万平方米,生产用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现有职工2万多人,其中,工程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5000余人,含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500余人;有配套齐全的各种机械设备5000多台(套),其中有200台(套)是从国外引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加工中心、精铸设备、热表处理设备、理化计量检测设备。
  经营范围 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2个专业生产厂并在全国建立了30余家联合厂的综合型企业。下设航 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和测试试验室、燃气轮机研究所、摩托车研究所、铝型材门窗研究中心、理化测试中心,以及冷工艺、冶金、电子、工具试验室等科研单位。形成了机械加工、冲压 焊接、铸造锻造、发动机装配与试车、热表处理、工夹量刃具制造、计量检测和质量检测、设计研究等门类齐全的工程制造系统,开发了数百种产品。公司先进的航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许多行业制造成套设备和部件,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航空部件的转包生产,先后与美、法、英、德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和贸易往来。
  主要产品 航空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燃气轮机及其零部件;额定功率4700千瓦、7060千瓦、12800千瓦、16800千瓦的燃气轮机热电联供成套机组及燃气轮机压缩机组,铝、塑型材及其制品,涡轮增压器系列产品、燃气壁挂式锅炉、压力容器、各种U形波纹膨胀节、铝合金压铸件、火炬燃烧器、钢质锻件、电缆柜式绞线机、金刚石滚轮、各种拉刀、量具、刃具等。

这么大一个国营企业,30多年都在混,花了这么多钱引进的直升机发动机,别说改进了,复制都做不到。
这才是我转登这文章的原因。
国家花这么多前建出来的工业大厂,几十年都在干吗?这么多高等级的科研人员都是吃干饭的??
无能的领导,无能的管理。正业做不出成绩,副业也没有一样出名的。
后面说的只是成因
WS6那个时候既没采用西标,也没有核心机概念,设计之初已经落后于时代。后来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核心机,顿时惊为天人,恨不得全盘西化,而WS6离成功两个字还早得很,估计它出来的时候,太行也快出来了,就算勉强定型,相比FWS10也是一款落后的发动机。

实现大推力的发动机容易,但是要达到长久的寿命和可靠性,可维护性,难。
adfi 发表于 2009-6-19 09:59
不要取笑他,他说的有些情况或许是真的。
天下乌鸦一般黑吧,据我一个在611的同学说,611很黑。
基本上基层员工没啥活路,没有跳槽是因为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顾虑,不能一跳了之。
说得不好听一点,哪个领导会去管一个底层员工的死活。
海陵笑笑生 发表于 2009-6-19 10:36
现在毕业生首先考虑的就是待遇问题,就连同一个研究所内部也有肥瘦之分,听说1室2室5室10室都是油水多经费足的,网络室每年的设备采购费用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看运气如何了。分到好位置不但经济上收获好,而且能搞自己喜欢的事业还是很不错的。
现在已完全掌握,
1楼的文章里明确说明,飞豹发动机的使用过程,是否相信就是各人的事,但我认为合情理。
这是个引进项目,花了12亿得到什么?不光给样机给图纸,还派人去原生产场“考察”。
1975年的12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
展望未来 发表于 2009-6-18 15:30

又来了,烦不烦啊?
红旗厂再烂,也烂不过黎明,看8F掉多少架?还有以前的8C摔机的事,太行现在也是问题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