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等离子幕隐身的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0:55:14


原理:机载激光高度聚焦、脉冲扫描在高反射源前方不远处重复形成一个短暂的等离子幕,使得对方雷达无法探测或至少无法锁定。

主要部件:
1。固体远紫外高频脉冲激光器。
2。高速旋转反射镜面聚焦和移动焦点扫描形成弧面等离子幕。
3。光源和聚焦扫描装置可以考虑装在翼下或机腹吊舱。
4。原则上可以在其他方向和位置(比如挂载、进气口前方而不是机头前方)形成等离子幕。

可行性:
1。焦距短,可以高度聚焦及使用远紫外光,加大电离效率,激光功率要求比较低。即使战斗机不行,大型飞机(预警等)肯定是能够搭载的。
2。等离子幕在机头前方几米处(或更近),假设大小1平米,脉冲等离子泡间隔1毫米,那么100兆赫的脉冲源能够在10毫秒之内完成一次扫描,其扫描技术参数要求与激光投射大屏幕电视大致相当(当然,不需要三束激光同步扫描和脉冲调制,所以简单很多)。
3。如果能源够,可以持续扫描。如果不够,可以间隔扫描,比如每秒扫描50次,使对方雷达即使能探测也不能锁定。幕扫描频率可以伪随机变化,加大对方破解的难度。
4。扫描电路与相控阵雷达相连,保持自身雷达运作。

风险和难度:
1。等离子泡寿命、间隔密度和扫描频率能否达到干扰对方雷达探测或锁定,以及什么参数能够保持自身雷达的工作,需要具体计算和试验。
2。能源和体积重量。能够用于战斗机当然是最好,但是实现有难度。
3。等离子泡消失之后造成空气局部温度升高,对飞行是否会产生影响(尽管我估计应该可以忽略不计),以及等离子幕对激波产生和传播的影响,需要计算和试验。

明明看得见但就是不能锁定,有可能造成把对方活活气死的良好效果,嘿嘿。

欢迎专业人士质疑、探讨,不欢迎大学本科以下的人胡搅蛮缠。

原理:机载激光高度聚焦、脉冲扫描在高反射源前方不远处重复形成一个短暂的等离子幕,使得对方雷达无法探测或至少无法锁定。

主要部件:
1。固体远紫外高频脉冲激光器。
2。高速旋转反射镜面聚焦和移动焦点扫描形成弧面等离子幕。
3。光源和聚焦扫描装置可以考虑装在翼下或机腹吊舱。
4。原则上可以在其他方向和位置(比如挂载、进气口前方而不是机头前方)形成等离子幕。

可行性:
1。焦距短,可以高度聚焦及使用远紫外光,加大电离效率,激光功率要求比较低。即使战斗机不行,大型飞机(预警等)肯定是能够搭载的。
2。等离子幕在机头前方几米处(或更近),假设大小1平米,脉冲等离子泡间隔1毫米,那么100兆赫的脉冲源能够在10毫秒之内完成一次扫描,其扫描技术参数要求与激光投射大屏幕电视大致相当(当然,不需要三束激光同步扫描和脉冲调制,所以简单很多)。
3。如果能源够,可以持续扫描。如果不够,可以间隔扫描,比如每秒扫描50次,使对方雷达即使能探测也不能锁定。幕扫描频率可以伪随机变化,加大对方破解的难度。
4。扫描电路与相控阵雷达相连,保持自身雷达运作。

风险和难度:
1。等离子泡寿命、间隔密度和扫描频率能否达到干扰对方雷达探测或锁定,以及什么参数能够保持自身雷达的工作,需要具体计算和试验。
2。能源和体积重量。能够用于战斗机当然是最好,但是实现有难度。
3。等离子泡消失之后造成空气局部温度升高,对飞行是否会产生影响(尽管我估计应该可以忽略不计),以及等离子幕对激波产生和传播的影响,需要计算和试验。

明明看得见但就是不能锁定,有可能造成把对方活活气死的良好效果,嘿嘿。

欢迎专业人士质疑、探讨,不欢迎大学本科以下的人胡搅蛮缠。
前面是个等离子体大火球,很早就被红外探测系统(IRST)和可见光探测并用红外导弹攻击了;P
飞机头部雷达是个强反射源,在前面聚焦等离子体,自己的雷达也看不见了;P
能源够!:L
西工大杨娟教授先前研究的就是微波激发等离子隐身。

不过现在杨娟研究 Emdrive 微波推进器了

(Emdrive 如果可靠的话,绝对是天定星级别的大杀器)


楼主能否给出一个粗略的计算大概需要多少能量。
另外大型飞机遇到的问题是随着飞机机型的增大,所需要制造的等离子幕也一样增大。
TG的两种典型飞机,比如歼-11B高5.9米,翼展14.70米,那么考虑一定角度你制造的离子幕面积大概是10*20只需要200平方米。而如果换成伊尔-76这样的大型平台的话,机高15米,翼展50米。你至少需要一个25*70也就是1750平方米的离子幕,否则对方一样可以探测到你。随着飞机载体的增大,所需要的离子幕也是随着增大的。

这是假设地方从迎头方向来接你没有没有高度差,实战中执行截击任务的敌机应该走高空高速的路线比较多,敌方地面雷达是上视。如果仅考虑地面雷达的话,伊尔-76机长46.59米,翼展50米,大概需要70*70也就是4900平方米的离子幕吧。当然离子幕不是做成方形的而是随着飞机的形状进行修型,实际上面积会大幅减少,但是绝对值仍然不小。所以我觉得离子发生器用于遮挡进气道、控制面接缝等关键部位更易实现一点。

楼主能否给出一个粗略的计算大概需要多少能量。
另外大型飞机遇到的问题是随着飞机机型的增大,所需要制造的等离子幕也一样增大。
TG的两种典型飞机,比如歼-11B高5.9米,翼展14.70米,那么考虑一定角度你制造的离子幕面积大概是10*20只需要200平方米。而如果换成伊尔-76这样的大型平台的话,机高15米,翼展50米。你至少需要一个25*70也就是1750平方米的离子幕,否则对方一样可以探测到你。随着飞机载体的增大,所需要的离子幕也是随着增大的。

这是假设地方从迎头方向来接你没有没有高度差,实战中执行截击任务的敌机应该走高空高速的路线比较多,敌方地面雷达是上视。如果仅考虑地面雷达的话,伊尔-76机长46.59米,翼展50米,大概需要70*70也就是4900平方米的离子幕吧。当然离子幕不是做成方形的而是随着飞机的形状进行修型,实际上面积会大幅减少,但是绝对值仍然不小。所以我觉得离子发生器用于遮挡进气道、控制面接缝等关键部位更易实现一点。
高频短脉冲(高脉冲功率)的作功循环只占实际时间的一小部分(比如1/10、1/100),非常大致的数量级估计,十到百千瓦也许够了。

如果技术限制,可以不作全机遮蔽。
化外 发表于 2009-6-7 19:11

其实没必要这样算,把握总量就可以了。
以一分钟来算,你一分钟内要电离多少平方米的空间,电离这么大的空间需要多少能量。你的能量转换效率是多少。

比如就歼-11B而言,每分钟电离50次,每次200平方米,那么每分钟电离一万平方米的空间,除以能量转换效率。这样算更简单点。如果只遮蔽少数位置的话,貌似激光并不是最优方案。
1:一次启动能维持的时间
2:设备的重量和体积
3:通讯设备能不能正常运行?对于反辐射导弹的作用呢?
4:超声速状态下运行情况才能决定战斗机能不能使用吧!
5:被雷劈的几率...........

就像6楼所讲,像伊尔76那样的,需要多大的离子幕啊,设备占用空间会非常大吧!

不过假设我是美国人,我会把这东西放在F22的发射仓附近,会更有意义.
估算每秒需要电离多大空间就是以做功循环比例为基础的。每秒一立方厘米,远紫外电离效率比较高。
不过假设我是美国人,我会把这东西放在F22的发射仓附近,会更有意义.
---------------------
你不怕等离子体有诱爆机载弹药的危险?:o早在前两个帖子说不可行了还谈那麽多干什么?:o
产生的等离子体无论是密度还是厚度都达不到要求,再说装置的效率太低,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的
snow-wind-001 发表于 2009-6-7 20:48

哦?要求是什么?你已经论证或试验过了?
还是直接上等离子互盾比较实在
看来都是大学本科以下的.帖子水了......;P
直接把电力加强吧,球状闪电 大家都应该知道。 如果飞机被 球状闪电包裹,那岂不是更好?
直接上AT-FIELD吧,只要有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