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根据滑轮作用力的原理为现代的弩加了滑轮后,等于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34:54


打比方说亚瑟弩的数据

产 品 参 数
名称         型号  长度(cm) 宽度(cm) 净重(kg) 拉力(kg)最大射程(m)精准射程(m)
森林之王        2006A        88        56        5.5        38         80           60

配 置 附 件
A猎箭        王子箭        110猎箭        168猎箭        145猎箭        钢珠        电瞄        光瞄        扳手        靶纸        说明书        备用弓弦
选配         9支        选配        选配        不可使用        100(6mm)        选配        选配
        2        1        1        1




它的最大射程是80米,拉力是38KG.如果没用滑轮的亚瑟弩要用多大的拉力呢,请高手答复一下。

打比方说亚瑟弩的数据

产 品 参 数
名称         型号  长度(cm) 宽度(cm) 净重(kg) 拉力(kg)最大射程(m)精准射程(m)
森林之王        2006A        88        56        5.5        38         80           60

配 置 附 件
A猎箭        王子箭        110猎箭        168猎箭        145猎箭        钢珠        电瞄        光瞄        扳手        靶纸        说明书        备用弓弦
选配         9支        选配        选配        不可使用        100(6mm)        选配        选配
        2        1        1        1




它的最大射程是80米,拉力是38KG.如果没用滑轮的亚瑟弩要用多大的拉力呢,请高手答复一下。
加了滑轮感觉只是弓弦变长了,加速过程也长了。
哈哈......
小弟剛好有一具.
弓弦端上的滑輪,的確是具備物理課上說的定滑輪功能,可是沒有活滑輪配合,恐怕不可能達到省力/加大拉力.


我有个当过武警的朋友,他刚买了一把类似亚瑟弩的弩,他说如果用脚踏的方式上弦更容易。

如此类推,单人如果能拉开300斤拉力的-(脚踏弩+滑轮),是否等于拉开了没有滑轮的600斤拉力的脚踏弩呢。

根据以下资料

汉朝弩的强度以“石”来计算。张弓引满一石的弩相当提起一石(约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据汉简和古文献记载,汉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诸种。汉弩的强度都要经过严格校验,在居延汉简中曾发现过检验已受损伤的弩的强度的记录,其中十石弩又称为大黄弩、黄肩弩或大黄力弩,强度最大。参据《梦溪笔谈》所记的宋朝一种蹶张的“偏架弩”估算,汉朝强弩的射程可达400米左右。汉朝名将李广于公元前121年与匈奴作战时,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以大黄弩射杀对方将领而扭转战局。汉朝郡国还组成了以弩手为主的步兵兵团“材官”,其指挥员的官号有的就称“强弩将军”。


踏弩-历史渊源
   
  


汉代的弩有1石(汉代1石约31千克)至10石等8种,最常用的是6石弩。最初弓弩手用臂开弩,称臂张弩。以后有蹶张弩,用一脚开弩;后来又有踏弩,用双脚开弩。蹶张弩2~3石,腰开弩7~10石,到唐代或稍前又出现用绞车开的弩。唐代杜佑《通典》记载:“马弩(马上用)射二百步,臂张弩射三百步,绞车弩射七百步”(唐代一步约合1.56米)。宋代曾公亮《武经总要》记载的许多双弓弩和三弓弩都是绞车弩,又称床子弩。北宋初,床子弩经魏丕改造后能射1000步(约1556米,宋代一步约合1.54米)。张弩人数从4人、7人,20人、30人直至100余人。射击时由一人瞄准,另一人用椎打击弩机发射。各种强弩的张力达15~30石(宋代一石约合63.6千克)。

东汉时出现了踏弩,它的图形见于山东省济宁武氏祠画像石中。《晋书•马隆传》称当时简试勇士所用腰引弩的强度为三十六钧(约合九石)。明朝的《武备志》称之为腰开弩,“力弱者用蹶张,力雄者仍用腰开”。可见它是单人使用的弹射力最大的弩。装有连射机构的连弩始见于东汉班固撰《汉书•李陵传》:“发连弩射单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改制的连弩,大量装备蜀国部队,“一弩十矢俱发”(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威力很强。
  

诸葛连弩
汉朝弩的强度以“石”来计算。张弓引满一石的弩相当提起一石(约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据汉简和古文献记载,汉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诸种。汉弩的强度都要经过严格校验,在居延汉简中曾发现过检验已受损伤的弩的强度的记录,其中十石弩又称为大黄弩、黄肩弩或大黄力弩,强度最大。参据《梦溪笔谈》所记的宋朝一种蹶张的“偏架弩”估算,汉朝强弩的射程可达400米左右。汉朝名将李广于公元前121年与匈奴作战时,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以大黄弩射杀对方将领而扭转战局。汉朝郡国还组成了以弩手为主的步兵兵团“材官”,其指挥员的官号有的就称“强弩将军”。
由于踏弩的发射比较费时,而且持弩的士兵又不便兼用其他武器,所以弩手常在其他士兵掩护下编成“上弩”、“进弩”、“发弩”等组,轮番连续发射。在“守隘塞口”中,更能发挥其威力。至南北朝以后骑兵大规模纵横驰骋之时,由于强弩不便在马背上使用,遂逐渐衰落。明朝以后,由于火器迅速发展,弩不再受重视。《天工开物》中甚至认为弩是“守营兵器,不利行阵”。
  

东汉踏弩图
《岭外代答》载:“凡蛮瑶之弩,状如中都之筞笪弩,盖不能弯弓,而皆能踏弩也。以燕脂木为之,长六尺余,厚二寸,博四寸许。……不划箭槽,编架其箭于栝,故名编架弩。”
据《金史•兵志》载:“凡选弩手之制,先以营造尺度杖,其长六尺,谓之等杖,取身与仗等,能踏弩至三石,铺弦解索,登踏娴习,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又选亲军,取身长五尺五寸,善骑射者。猛安、谋克以名上兵部(金代军制,每25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千户”猛安为千户长),移点检司、宣徽院试补之”;“又设护卫二百人,近侍之执兵仗者也,取五品至七品官子孙,及宗室并亲军诸局分承应之人,身长五尺六寸者,选补试之”。有的弩还可以发射石弹、镶弹等,因此弩又可以分为箭锋和弹弩。弩与弓的根本区别在于弩具有延时绪构,不须引弓和同时瞄准。可利用臂、足、腰、机械等多种方式引弓,从容瞄准,伺机发射。弩比弓发射的箭射程远,准确性高,穿透性强。但发射速度逊于弓,且比弓笨重,但是这种武器要是到了狂战士的手中,那么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他们强壮的身体和蛮力,绝对能够轻松的驾御这种武器的。

我有个当过武警的朋友,他刚买了一把类似亚瑟弩的弩,他说如果用脚踏的方式上弦更容易。

如此类推,单人如果能拉开300斤拉力的-(脚踏弩+滑轮),是否等于拉开了没有滑轮的600斤拉力的脚踏弩呢。

根据以下资料

汉朝弩的强度以“石”来计算。张弓引满一石的弩相当提起一石(约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据汉简和古文献记载,汉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诸种。汉弩的强度都要经过严格校验,在居延汉简中曾发现过检验已受损伤的弩的强度的记录,其中十石弩又称为大黄弩、黄肩弩或大黄力弩,强度最大。参据《梦溪笔谈》所记的宋朝一种蹶张的“偏架弩”估算,汉朝强弩的射程可达400米左右。汉朝名将李广于公元前121年与匈奴作战时,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以大黄弩射杀对方将领而扭转战局。汉朝郡国还组成了以弩手为主的步兵兵团“材官”,其指挥员的官号有的就称“强弩将军”。


踏弩-历史渊源
   
  


汉代的弩有1石(汉代1石约31千克)至10石等8种,最常用的是6石弩。最初弓弩手用臂开弩,称臂张弩。以后有蹶张弩,用一脚开弩;后来又有踏弩,用双脚开弩。蹶张弩2~3石,腰开弩7~10石,到唐代或稍前又出现用绞车开的弩。唐代杜佑《通典》记载:“马弩(马上用)射二百步,臂张弩射三百步,绞车弩射七百步”(唐代一步约合1.56米)。宋代曾公亮《武经总要》记载的许多双弓弩和三弓弩都是绞车弩,又称床子弩。北宋初,床子弩经魏丕改造后能射1000步(约1556米,宋代一步约合1.54米)。张弩人数从4人、7人,20人、30人直至100余人。射击时由一人瞄准,另一人用椎打击弩机发射。各种强弩的张力达15~30石(宋代一石约合63.6千克)。

东汉时出现了踏弩,它的图形见于山东省济宁武氏祠画像石中。《晋书•马隆传》称当时简试勇士所用腰引弩的强度为三十六钧(约合九石)。明朝的《武备志》称之为腰开弩,“力弱者用蹶张,力雄者仍用腰开”。可见它是单人使用的弹射力最大的弩。装有连射机构的连弩始见于东汉班固撰《汉书•李陵传》:“发连弩射单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改制的连弩,大量装备蜀国部队,“一弩十矢俱发”(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威力很强。
  

诸葛连弩
汉朝弩的强度以“石”来计算。张弓引满一石的弩相当提起一石(约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据汉简和古文献记载,汉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诸种。汉弩的强度都要经过严格校验,在居延汉简中曾发现过检验已受损伤的弩的强度的记录,其中十石弩又称为大黄弩、黄肩弩或大黄力弩,强度最大。参据《梦溪笔谈》所记的宋朝一种蹶张的“偏架弩”估算,汉朝强弩的射程可达400米左右。汉朝名将李广于公元前121年与匈奴作战时,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以大黄弩射杀对方将领而扭转战局。汉朝郡国还组成了以弩手为主的步兵兵团“材官”,其指挥员的官号有的就称“强弩将军”。
由于踏弩的发射比较费时,而且持弩的士兵又不便兼用其他武器,所以弩手常在其他士兵掩护下编成“上弩”、“进弩”、“发弩”等组,轮番连续发射。在“守隘塞口”中,更能发挥其威力。至南北朝以后骑兵大规模纵横驰骋之时,由于强弩不便在马背上使用,遂逐渐衰落。明朝以后,由于火器迅速发展,弩不再受重视。《天工开物》中甚至认为弩是“守营兵器,不利行阵”。
  

东汉踏弩图
《岭外代答》载:“凡蛮瑶之弩,状如中都之筞笪弩,盖不能弯弓,而皆能踏弩也。以燕脂木为之,长六尺余,厚二寸,博四寸许。……不划箭槽,编架其箭于栝,故名编架弩。”
据《金史•兵志》载:“凡选弩手之制,先以营造尺度杖,其长六尺,谓之等杖,取身与仗等,能踏弩至三石,铺弦解索,登踏娴习,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又选亲军,取身长五尺五寸,善骑射者。猛安、谋克以名上兵部(金代军制,每25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千户”猛安为千户长),移点检司、宣徽院试补之”;“又设护卫二百人,近侍之执兵仗者也,取五品至七品官子孙,及宗室并亲军诸局分承应之人,身长五尺六寸者,选补试之”。有的弩还可以发射石弹、镶弹等,因此弩又可以分为箭锋和弹弩。弩与弓的根本区别在于弩具有延时绪构,不须引弓和同时瞄准。可利用臂、足、腰、机械等多种方式引弓,从容瞄准,伺机发射。弩比弓发射的箭射程远,准确性高,穿透性强。但发射速度逊于弓,且比弓笨重,但是这种武器要是到了狂战士的手中,那么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他们强壮的身体和蛮力,绝对能够轻松的驾御这种武器的。
觉得二楼的alex182 说的最靠谱。
弓弩的拉力应该是测的拉开弓弦时的拉力,假设同样的一副弓(弩)臂,不装滑轮时候跟装上滑轮时的比较(如果一把弓或弩的滑轮装或不装都可以的话,或者假设它可以这样),不装轮时所需要拉开弓弦的力就需要更大,但拉距变短(弓弦对箭的做功行程短)。装上滑轮,拉开弓弦所需拉力降低,弦对箭的做功行程变大。当然装上滑轮时候的弓弩所需要的总的弓弦长度也要长得多。
另外像现代(滑轮)复合弓,它的滑轮还有偏心的,这样就可以在射箭开弓时,在某个拉距时(开满弓时)有很大的减力比,开满弓后可以较轻松的保持拉满弓的状态,即便慢慢瞄手都不易抖易下。
红十月 发表于 2009-6-5 16:54


人家猜的啦~~~[:a6:]
个人感觉,滑轮更便于弓弦的蓄能和能量均匀释放~~蓄能方便意味着弓弦的势能上限会增加,能量均匀释放意味着弓弦对箭头的做功效率的提高~~现代组合弓具有这样力学的优点~~
7l有理
小明12345678 发表于 2009-6-5 13:20
真正腳踏上弦是以腳踏拉把,同時手持弩柄後拉就完成上弦.
小弟留意過,國內出品的弓弩都祇是有一個腳踏的拉把,然後以手拉弓弦完成上弦的動作.

如果網上購買,緊記檢查所有配件--小弟經驗是,賣家收錢後就玩失縱.在市場是根本無法找到零售配件.
如果说要减少张弓的力度但要保持射程或有所增加的话那弓弩应该要增加一组动滑轮才行
现代弩的滑轮只是缩短了臂长,相同的威力,整个尺寸减小了。
增加的力量,恐怕就是7楼的原因
见识了!!!
mutouren164 发表于 2009-6-28 13:09
我也见识了
对从某楼到某楼的高深理论无法做出任何评价
尤其是在从楼主开始就一直误导这个科技创新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