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点关于TG舰炮的东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0:00:28
GDH跟GXB们应该都看过把{:3_97:}


÷4·2 我国舰炮武器的发展现状
         我国舰炮发展的历史与世界舰炮风云变化相比还算平稳。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仿制或自行研制了25, 30, 37, 57, 100, 130 mm口径的舰炮,在近20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解决了有舰无炮的窘境。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了我国第二代舰炮的研制,相继推出了76A双37 mm舰炮和79A双100 mm舰炮。目前我国新型水面舰艇上所配备的主、副炮基本上都是国产舰炮,这是令人欣慰的,它是我国几代舰炮研制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结果。国产舰炮从无到有,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舰炮相继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还出口创汇。国产舰炮从手动到电动,从自动到遥控,大大缩小了与国外先进舰炮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我国的专业舰炮研究所,在几大部门、国防工业集团公司有了一大批舰炮生产、维修、培训的专门人才。
         回顾这段历史,舰炮发展的成绩是肯定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的,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1)我国舰炮主口径系列的确定稍晚
         舰炮口径系列的确定与海军战略、战术和国力有关。但国力强大的也不是所有舰炮口径都自行研制。如美国,除特大口径舰炮外,对大、中、小口径舰炮的研制重点放在127 mm和20 mm口径上, 76 mm则从意大利购买生产权。前苏联是世界上舰炮品种最齐全的国家。
        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舰炮装备的发展更应有自己的特色和目标。但由于舰炮主口径系列迟迟未定,致使我国舰炮口径显得偏杂,使有限的财力更为分散。舰炮口径确定有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但迟迟不确定也不行。经过舰炮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舰炮主口径系列方得以确定。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得以集中力量发展130, 76, 30 mm口径的舰炮,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个个丰硕成果。
        目前,对相应口径舰炮的作战需求分析应跟上。如果需求论证分析不充分,必然是决策多变,事到临头,急于求成,违背科研规律,如何能研制出好的舰炮?如对岸火力支援任务,我海军与美海军显然不同,对舰炮的远程精确打击的战技要求也应不同,需要认真论证。
2)舰炮技术引进与自行开发的逐渐融合
          为了加快我国舰炮装备的发展,随着国力的增强,直接引进先进舰炮未尝不可。问题是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特别是提高我舰炮的研制起点。前期做了但很不理想,以致我国舰炮曾一度进入了“仿制-研制-仿制”的怪圈。
        20世纪60年代,我们主要借鉴苏联舰炮实物和图纸资料开展了舰炮的仿制工作,在此基础上, 20世纪70年代起很快就走上了舰炮的自行研制之路,形成了一支舰炮研制专业队伍,获得了一批成果,如已批量装舰的双37舰炮、双100舰炮。众所周知, 20世纪80年代我们转向西方舰炮技术,国家拿出巨额外汇引进紧凑型法100。回头来看一看,首先100口径舰炮要不要引进?显然它不是解决我舰炮主口径系列(20世纪80年代才确定)的空白,它的战术技术性能优点突出在对空上,而对海、对岸性能远不如我国自行研制的双100舰炮。其次,该不该走全仿之路? 20世纪80年代我国舰炮的研制水平早已进入自行研制阶段,已有了较高的分析借鉴能力,以引进技术来提高起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硬件投入,较快地用到可靠顶用的舰炮是完全可能的,但实际上却走上了全仿之路。可喜的是海军主管部门果断决策, 21世纪初在76 mm口径舰炮的研制上开辟了“提高起点、总体优化、突破关键、一次成功”的舰炮研制工作新途径,突出了总体集成创新。
3)舰炮科研与舰炮全寿命管理有待协调
         由于舰炮科研经费十分有限,特别是科研体制改革之后一些政策措施不配套,舰炮科研与舰炮全寿命管理很不协调:船厂向炮厂订炮,部队舰炮维修当然要找炮厂或修理所,殊不知国产舰炮的技术责任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我国新型舰炮的鉴定、定型试验,尤其是中大口径舰炮,样炮往往就1门,有时它还是装舰产品,满足不了GJB 899中至少2门的要求。由于我国舰炮研制通常是跟着舰艇型号走的,难以做到提前开发,以至出现舰等炮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型舰炮只能是匆忙定型上舰,试验很不充分,其可靠性多处在不稳定期,因此舰炮科研单位的工作并没有完。同一批次的舰炮,前面的已交付使用,后续的在系统试验中,在单机出厂交验中还在修改。更何况舰炮在使用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为满足其可靠性需继续进行改进增长,这就更需要原科研设计部门的参与。这条渠道目前不很畅通,多头管理。
4)舰炮开发与弹药发展的匹配极需加强
         不管怎么说,我国舰炮研制这些年取得了不少成果,舰炮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但与之相比,舰炮弹药就落后多了。舰炮的终点效应不佳,舰炮的远程精确打击更谈不上。如我们比较注意了射速的提高,但一次射击的长连发性提高不够,这涉及到身管冷却技术,更好的出路在于发射药的改进;我们很关注射程的加大,简单的办法是提高身倍,但很有限,较好的办法是改进发射药增大膛压,最好还是研制增程弹。再如远程精确打击,提高舰炮的瞄准跟踪精度是十分有限的,需要发展多功能近炸引信和末端制导炮弹。至于大威力那就更要依赖弹药的发展了。这么多年虽然舰炮系统总体单位苦苦开展舰炮研究,但由于经费有限和舰炮火力系统概念薄弱,舰炮火力系统技术责任单位从未确立,对弹药协调发展难有作为。由于舰炮弹药发展落后,进一步扩大了与国外先进舰炮武器的差距。GDH跟GXB们应该都看过把{:3_97:}


÷4·2 我国舰炮武器的发展现状
         我国舰炮发展的历史与世界舰炮风云变化相比还算平稳。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相继仿制或自行研制了25, 30, 37, 57, 100, 130 mm口径的舰炮,在近20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解决了有舰无炮的窘境。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了我国第二代舰炮的研制,相继推出了76A双37 mm舰炮和79A双100 mm舰炮。目前我国新型水面舰艇上所配备的主、副炮基本上都是国产舰炮,这是令人欣慰的,它是我国几代舰炮研制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结果。国产舰炮从无到有,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舰炮相继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还出口创汇。国产舰炮从手动到电动,从自动到遥控,大大缩小了与国外先进舰炮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我国的专业舰炮研究所,在几大部门、国防工业集团公司有了一大批舰炮生产、维修、培训的专门人才。
         回顾这段历史,舰炮发展的成绩是肯定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少的,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1)我国舰炮主口径系列的确定稍晚
         舰炮口径系列的确定与海军战略、战术和国力有关。但国力强大的也不是所有舰炮口径都自行研制。如美国,除特大口径舰炮外,对大、中、小口径舰炮的研制重点放在127 mm和20 mm口径上, 76 mm则从意大利购买生产权。前苏联是世界上舰炮品种最齐全的国家。
        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舰炮装备的发展更应有自己的特色和目标。但由于舰炮主口径系列迟迟未定,致使我国舰炮口径显得偏杂,使有限的财力更为分散。舰炮口径确定有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但迟迟不确定也不行。经过舰炮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舰炮主口径系列方得以确定。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得以集中力量发展130, 76, 30 mm口径的舰炮,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个个丰硕成果。
        目前,对相应口径舰炮的作战需求分析应跟上。如果需求论证分析不充分,必然是决策多变,事到临头,急于求成,违背科研规律,如何能研制出好的舰炮?如对岸火力支援任务,我海军与美海军显然不同,对舰炮的远程精确打击的战技要求也应不同,需要认真论证。
2)舰炮技术引进与自行开发的逐渐融合
          为了加快我国舰炮装备的发展,随着国力的增强,直接引进先进舰炮未尝不可。问题是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特别是提高我舰炮的研制起点。前期做了但很不理想,以致我国舰炮曾一度进入了“仿制-研制-仿制”的怪圈。
        20世纪60年代,我们主要借鉴苏联舰炮实物和图纸资料开展了舰炮的仿制工作,在此基础上, 20世纪70年代起很快就走上了舰炮的自行研制之路,形成了一支舰炮研制专业队伍,获得了一批成果,如已批量装舰的双37舰炮、双100舰炮。众所周知, 20世纪80年代我们转向西方舰炮技术,国家拿出巨额外汇引进紧凑型法100。回头来看一看,首先100口径舰炮要不要引进?显然它不是解决我舰炮主口径系列(20世纪80年代才确定)的空白,它的战术技术性能优点突出在对空上,而对海、对岸性能远不如我国自行研制的双100舰炮。其次,该不该走全仿之路? 20世纪80年代我国舰炮的研制水平早已进入自行研制阶段,已有了较高的分析借鉴能力,以引进技术来提高起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硬件投入,较快地用到可靠顶用的舰炮是完全可能的,但实际上却走上了全仿之路。可喜的是海军主管部门果断决策, 21世纪初在76 mm口径舰炮的研制上开辟了“提高起点、总体优化、突破关键、一次成功”的舰炮研制工作新途径,突出了总体集成创新。
3)舰炮科研与舰炮全寿命管理有待协调
         由于舰炮科研经费十分有限,特别是科研体制改革之后一些政策措施不配套,舰炮科研与舰炮全寿命管理很不协调:船厂向炮厂订炮,部队舰炮维修当然要找炮厂或修理所,殊不知国产舰炮的技术责任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我国新型舰炮的鉴定、定型试验,尤其是中大口径舰炮,样炮往往就1门,有时它还是装舰产品,满足不了GJB 899中至少2门的要求。由于我国舰炮研制通常是跟着舰艇型号走的,难以做到提前开发,以至出现舰等炮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型舰炮只能是匆忙定型上舰,试验很不充分,其可靠性多处在不稳定期,因此舰炮科研单位的工作并没有完。同一批次的舰炮,前面的已交付使用,后续的在系统试验中,在单机出厂交验中还在修改。更何况舰炮在使用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为满足其可靠性需继续进行改进增长,这就更需要原科研设计部门的参与。这条渠道目前不很畅通,多头管理。
4)舰炮开发与弹药发展的匹配极需加强
         不管怎么说,我国舰炮研制这些年取得了不少成果,舰炮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但与之相比,舰炮弹药就落后多了。舰炮的终点效应不佳,舰炮的远程精确打击更谈不上。如我们比较注意了射速的提高,但一次射击的长连发性提高不够,这涉及到身管冷却技术,更好的出路在于发射药的改进;我们很关注射程的加大,简单的办法是提高身倍,但很有限,较好的办法是改进发射药增大膛压,最好还是研制增程弹。再如远程精确打击,提高舰炮的瞄准跟踪精度是十分有限的,需要发展多功能近炸引信和末端制导炮弹。至于大威力那就更要依赖弹药的发展了。这么多年虽然舰炮系统总体单位苦苦开展舰炮研究,但由于经费有限和舰炮火力系统概念薄弱,舰炮火力系统技术责任单位从未确立,对弹药协调发展难有作为。由于舰炮弹药发展落后,进一步扩大了与国外先进舰炮武器的差距。
GDH和GXB是啥子意思。。。。。。。。
damo56030 发表于 2009-5-22 14:54

狗大户和狗学霸
炮霸的帖子一定要顶啊[:a2:]
今天是黄道吉日吧!学了不少东西!
由于舰炮弹药发展落后,进一步扩大了与国外先进舰炮武器的差距
最后一句点名现在的现状。
TG加油!!

GDH和GXB是啥子意思。。。。。。。。
damo56030 发表于 2009-5-22 14:54


第一个还以为是G党好

:L :L
GDH和GXB是啥子意思。。。。。。。。
damo56030 发表于 2009-5-22 14:54


第一个还以为是G党好

:L :L
好贴!学习了!
中国的炮兵技术应该是几个强项之一,建议130口径也直接放弃,因为早晚要跟踪国际前沿技术走上155口径的道路,现代技术条件下,炮只是个平台了,就像飞机一样,更主要的还是弹,北斗系统完善后,发展类似美国神剑炮弹的增程滑翔制导炮弹比发展精度射程更高的炮要简单得多,150公里的射程和2米的精度,对海对陆都是低成本,高精度的最佳选择,甚至可以淘汰150公里射程内的反舰导弹。简化后勤,降低成本,用130向155再行过度都不是好的选择。
155口径紧凑型舰炮配150公里增程制导炮弹,对海对陆的中程打击全面解决,而且155口径增加炮射无人机可行性更好,至于防空问题,还是交给防空弹,密集阵和类似拉姆的近程快反袖珍弹吧。
76炮是3000吨以下的近岸巡逻舰,护航,护渔的好选择。
原来地平线主炮是护鱼的~~~泪流满面~~~~{:3_94:}
跳过130是一种理念,不过在中国的现实需求,和理念一般来说是两码事情……就好比30-76-130定调甚早,但是到现在也只是瓜虽熟蒂未落……而37-100已经是夕阳斜照,但是我们距离太阳落山还有很长时间……
2000年前后西方国家确实有过陆炮上舰作为发展下一代大口径舰炮捷径的思潮,但是论证下来发现地炮和海炮的性能要求、结构设计都有太大不同,这个捷径其实是很难走通的,且不说西方已经有上百年6英寸级别舰炮发展历史积淀的前提,像TG这种从来没有独立开发过比130更大口径舰炮,甚至陆军的155火炮都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大规模列装程度的技术基础上,奢谈什么跳过130发展155根本就是连空中楼阁都算不上
放放烟幕还是有价值的嘛。啥时候我们也开发个舰载305毫米无后坐力炮出来……
裤衩刚染点红,就让GXB给刷白了:@
雪千寻 发表于 2009-5-22 17:08


我梦中的7203~~~~{:3_90:} {:3_82:}
炮霸再科普一下新单130单撒
直接上大功率激光炮作为主炮吧。大家也不用争口径了
今天是好日子,炮霸双科普:D
单130仨~~~~换TG制式口径的MK45尔{:3_89:}
顶炮霸
bigblu 发表于 2009-5-22 17:24
炮霸惜字如金啊,就不能多谢电?,记得老大曾经有个纳米图,看不清啊:Q 能否放个清楚点的PP?
楼上的,朦胧才是美……
雪千寻 发表于 2009-5-22 17:49
雪大说的在理,偶等小菜只有等待大曲出来时一睹风采了[:a2:]
bigblu 发表于 2009-5-22 17:15
您想玩钢铁的咆哮~~~:D
请教大布鲁,tg现在哪些型号的舰炮有的VT印信弹药
一直希望看到130能重生,以旧贴顶一下。
老炮新弹:130的重生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382308&highlight=?
可以讨论一下

毛子全自动双管130 VS 单管155


{:3_93:}
可以讨论一下

毛子全自动双管130 VS 单管155


{:3_93:}
发展吧
咱们单130射速和射程大概多少。我觉得也就30发
联盟那个双155上船能到什么水平。我觉得一分钟射速能到30发
精度,我们的炮好像精度都比较差点
感觉国产舰炮还可以
不管什么口径,还得从弹药上做文章,靠炮本身的口径和技术升级在射程和精度上恐怕已经到了上线,本人还是灰常推崇美帝的神剑制导弹发展思路,那个射程和精度在中低烈度的冲突中优势太大了,不过需要非常强大的战场感知系统支持,否则还是废铁。
制导弹虽然贵一点,但是这个费效比和无制导航弹与激光制导弹的比较是一样的,从时效性和价格上都是比较划算的。
155上舰是发展方向,不过先上个成熟的130,也是现实的选择。
顺便大布鲁再泄点变态的二代打鸟系统噻:D
liming 发表于 2009-5-22 17:38
那个纳米图,虽然没有炮壳,但看轮廓还真是有MK45的样子
美国的57舰炮也是引进的吧?
哎,俺当年发个贴,说TG准备保留30、76、130三个口径,单100依旧没定型,单130快出来了,单155也在骗银子当中,结果引来一大堆口水……
没那么大的军舰上155,不怕把军舰震坏了
建议上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