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反潜巡逻机运用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4:20:03


本文发表于《航空档案》09年第4期,欢迎各位拍砖

    本文旨在介绍我国海上反潜体系的基本组成和运用情况,从海洋地理、水文资料对潜艇活动的制约出发探讨我国周边海域的水下对抗概况,大致分析大型陆基反潜机在我国海军中的运用。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各位同好共同探讨海军活动的一般规律。

中国海军的任务

大型反潜机的使用方法是由其所承担的任务决定的,而它的任务又取决于我国海军的需要,因此在分析我军大型陆基反潜巡逻机的任务之前,有必要先把我国海军承担的的任务和面对的作战环境分析清楚。分析我国海军的任务有两个基本出发点,那就是保护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海军需要发展远洋护航和海外兵力投送能力;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讲,需要提供可靠的海基核反击能力、增强近海海域控制能力、发展远洋打击能力。执行这些任务的基本手段则包括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航母战斗群、两栖攻击战斗群、岸基航空兵、巡逻舰艇等。
简单的说,我国海军在2010-2020年间的主要任务可以大体分成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己方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确保我国海基战略核反击力量的威慑能力;2、增强对第一岛链内海域的控制能力,制止敌人从这一海域对我国发动的攻击;3、获取并增强远洋战役打击和兵力投送能力,牵制其他国家兵力部署与调动,增强我国军事博弈实力;4、支持海警海监等部门维护我国海上权益;5、搜集积累相关海域、相关地区的各种资料,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这一时间段内,我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海区将集中在黄海、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围绕第一岛链附近海域的控制权展开活动,同时在日本海、孟加拉湾的活动也将逐步增加。黄海和东海夹在我国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台湾岛之间,海区宽300-600千米,水深25-2700米,属于典型的陆间海。由日本列岛和台湾岛组成的第一岛链隔在东海与西太平洋之间,岛架宽2-50海里(1海里=1.875千米),海底地形复杂水文条件多变。第12岛链之间的西太平洋区域宽约1-2千千米,南北长2千多千米,海域面积广大便于大型舰艇编队机动。这些海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征对我国海军的作战使用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东海海域面积狭小,陆基航空兵和轻型水面舰艇编队足以进行侦察监视,不适合大型舰艇编队隐蔽活动,而西太平洋海域则恰恰相反。
上述海军总体任务可以细分为各具体任务,具体任务决定武器装备的运用方式和性能要求;在上述5大类任务中有4类与大型反潜机直接相关,对反潜机运用起决定作用。在保护战略核潜艇的任务中,反潜机需承担海域侦察监视、对不明目标抵近识别、跟踪驱逐别国水面舰艇、应召反潜等任务;控制第一岛链的任务中,反潜机除上述4点外还需承担压制别国潜艇活动、对水面目标进行补充打击、海上搜索救援任务;支持海警维权任务中需承担海域侦察监视、对不明目标抵近识别、引导海警拦截的任务;搜集海域资料的任务中承担搜集气象、水文资料的任务。
以上各任务互相交叉,按照任务类型来分就是侦察\监视\目标识别、巡逻与应召反潜、海上打击、搜索救援4大类;但由于各个任务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具体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本文发表于《航空档案》09年第4期,欢迎各位拍砖

    本文旨在介绍我国海上反潜体系的基本组成和运用情况,从海洋地理、水文资料对潜艇活动的制约出发探讨我国周边海域的水下对抗概况,大致分析大型陆基反潜机在我国海军中的运用。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各位同好共同探讨海军活动的一般规律。

中国海军的任务

大型反潜机的使用方法是由其所承担的任务决定的,而它的任务又取决于我国海军的需要,因此在分析我军大型陆基反潜巡逻机的任务之前,有必要先把我国海军承担的的任务和面对的作战环境分析清楚。分析我国海军的任务有两个基本出发点,那就是保护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海军需要发展远洋护航和海外兵力投送能力;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讲,需要提供可靠的海基核反击能力、增强近海海域控制能力、发展远洋打击能力。执行这些任务的基本手段则包括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航母战斗群、两栖攻击战斗群、岸基航空兵、巡逻舰艇等。
简单的说,我国海军在2010-2020年间的主要任务可以大体分成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己方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确保我国海基战略核反击力量的威慑能力;2、增强对第一岛链内海域的控制能力,制止敌人从这一海域对我国发动的攻击;3、获取并增强远洋战役打击和兵力投送能力,牵制其他国家兵力部署与调动,增强我国军事博弈实力;4、支持海警海监等部门维护我国海上权益;5、搜集积累相关海域、相关地区的各种资料,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这一时间段内,我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海区将集中在黄海、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围绕第一岛链附近海域的控制权展开活动,同时在日本海、孟加拉湾的活动也将逐步增加。黄海和东海夹在我国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台湾岛之间,海区宽300-600千米,水深25-2700米,属于典型的陆间海。由日本列岛和台湾岛组成的第一岛链隔在东海与西太平洋之间,岛架宽2-50海里(1海里=1.875千米),海底地形复杂水文条件多变。第12岛链之间的西太平洋区域宽约1-2千千米,南北长2千多千米,海域面积广大便于大型舰艇编队机动。这些海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征对我国海军的作战使用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东海海域面积狭小,陆基航空兵和轻型水面舰艇编队足以进行侦察监视,不适合大型舰艇编队隐蔽活动,而西太平洋海域则恰恰相反。
上述海军总体任务可以细分为各具体任务,具体任务决定武器装备的运用方式和性能要求;在上述5大类任务中有4类与大型反潜机直接相关,对反潜机运用起决定作用。在保护战略核潜艇的任务中,反潜机需承担海域侦察监视、对不明目标抵近识别、跟踪驱逐别国水面舰艇、应召反潜等任务;控制第一岛链的任务中,反潜机除上述4点外还需承担压制别国潜艇活动、对水面目标进行补充打击、海上搜索救援任务;支持海警维权任务中需承担海域侦察监视、对不明目标抵近识别、引导海警拦截的任务;搜集海域资料的任务中承担搜集气象、水文资料的任务。
以上各任务互相交叉,按照任务类型来分就是侦察\监视\目标识别、巡逻与应召反潜、海上打击、搜索救援4大类;但由于各个任务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具体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东海黄海地理对潜艇活动的影响

我国大型反潜机在东海、黄海海域的反潜行动是海军日常行动的一部分,它既是为了保障我国潜艇和水面舰艇部队顺利出航,也是为了防止美国、日本潜艇部队对我进行侦察和打击;其行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双方潜艇部队的活动态势,而双方潜艇部队的活动又取决与黄海、东海的自然地理特征,只有结合实际海洋资料才能对此进行有效的分析。

黄海海底地形图

黄海面积3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4米,由东南向北逐渐变浅,近岸水深多在60米以内,唯南黄海中央及东南水深在80米以上,最大深度位于济州岛北侧深140米。平均水深较大的黄海槽深60~80米,自济州岛以南开始沿黄海中部向西北伸延,分别进入北黄海、青岛外海和海州湾。朝鲜半岛沿岸的水深大于西侧沿岸,北部有许多与海岸成垂直走向的水下沙脊,南部岛屿林立水下地地形复杂。黄海西岸的苏北海岸是一片广阔的滩涂、浅水地带,水深不足20米;水下潮流脊群由70多个大小沙体组成,并以弶港为顶端向外呈辐射状分布。

黄海是我国沿海温跃层最强的区域,其主要成因是每年冬季残留的黄海中央水团下层部分(即黄海冷水团)的存在。温跃层每年4-5月开始普遍出现,跃层深度多在 5-15米之间,厚度大部分小于15米;6 月以后强度和范围逐步增大,至7~8月达到最强,深度一般小于10米,此时厚度最小;9月以后开始衰退,到11月基本消失。强温跃层区位于北黄海中部和青岛外海,其西侧基本沿50米等深线分布。温跃层的存在为潜艇提供了很好的掩护,尤其是对漂浮在水面的声纳浮标造成不利影响

黄海地理对潜艇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海底地形图可以看出,辽东和山东半岛沿岸50米等深线距离岸边50-120千米,在长江口以东甚至达到230千米,100米等深线仅在济州岛以南区域。而潜艇行动重在隐蔽,它必须想办法避免被外界探测到;黄海海水清澈度较低,但目视也能发现水下20多米处的潜艇,因此潜艇下潜必须超过这一深度;再考虑到潜艇自身从龙骨到指挥塔顶端就有接近15米的高度,潜艇龙骨距离海底还需要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以避免触底,这就需要该海区起码有50米的水深。受黄海深度的制约,部署在青岛的潜艇出海后只能沿黄海槽向东南方向航行,越过50米等深线后活动才稍显自由。
而且黄海是我国渔民活动的密集区,大量渔船在此下网捞鱼,潜艇下潜深度不足容易撞上渔网被缠住螺旋桨,这种情况下只能关闭发动机上浮派人出艇切割渔网,等于是任人宰割,任何潜艇艇长都要避免这种状况发生。要躲避渔网,潜艇只能以水面航行或大深度潜航的方式通过,这就对海域水深提出更高的要求。
被动声纳主要利用三种方式进行探测:直射波、海底反射和深海汇聚区。直射波探测往往需要极佳的水文环境,充其量只有7、8海里的有效距离,与主动声纳作用距离大体相当,无法承担远程警戒任务。海底反射利用的是目标声波在海底反射的原理,但如果海底起伏相当大则探测效果大大降低;黄海海底地势比较平缓且以沙泥底为主,这对海底反射有利,但浅水深导致信号传播过程中更多的被海底吸收,传输距离仍然较短。深海汇聚区通常要求水深超过3000米,在这里无法利用,而这恰恰是探测距离最远的声纳探测方式,最大可达100海里以上。

东海海底地形图

东海依海底地形趋势可分为两个区域,西部大陆架浅水区和东部冲绳海槽深水区。大陆架面积约占整个海区的66%,海底地势向东南缓倾,平均水深72米,大部分海域水深60~140米。东海沿岸大陆架一般在50千米外水深就增加到50米以上,以50米等深线划分,西部岛屿众多,水下地形复杂,坡度稍陡;东部开阔平缓,只在其东南边缘处有些水下高地。大陆架上延展着长江的沉溺河谷,它从长江口向东南方向延伸,穿过大陆坡进入冲绳海槽。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分布的大陆坡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向东南方向成弧带状,约占东海总面积的33%。陆坡主体为冲绳海槽,形似新月向东南方向凸出,在剖面上呈“U”字形;海槽西侧呈阶梯状下降,水深从700米加深至1,900米。冲绳海槽以东为琉球群岛等岛屿在水下的岛架,其宽度在九州岛处为30~50海里,琉球群岛附近为2~20海里;该海域地形复杂,沙滩、岩滩众多。东海浅水区和深水区的上层水温垂直分布均匀,深水区的下层则呈成层分布;沿东海大陆坡流动的黑潮是东海主要海流,平均流速在1-1.5米/秒之间。

黄、东海温跃层深度平面分布图(a)1998年5月,(b)1998年8月,(c)1997年11月

黄海和东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大陆架部分面积广阔,深度通常不足百米。从前文分析中我们知道,50米以下的水深对潜艇来说就难以活动,百米深度也仅仅是勉强够用,可以说面积巨大的大陆架浅海区域对潜艇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而且黄海温跃层深度常在15-40米之间,厚6-15米;东海温跃层深度通常在40-60米以下,厚10米以上,对这两个大部分区域深度都不过50-100米的浅海来说,潜艇只有在贴近海底航行的时候才能够隐藏在温跃层以下。虽然看起来似乎百米水深已经能够满足潜艇隐蔽潜航的要求,但是东海、黄海海底大陆架地形平缓只是相对而言,其水下隐藏的暗礁和高地仍然遍布整个海区,紧贴海底航行并不适合长时间航渡的需要。
在实际活动中,大陆架上活动的潜艇往往沿着几个海槽航行,这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1、选定的海槽深度较大,潜艇有足够的空间保持在温跃层以下隐蔽航行,即使释放拖曳声纳也能避免其刮擦海底,这既能保持隐蔽又可增加探测能力;2、海槽及其周围的丘陵能够削弱潜艇噪音信号在水平方向的传播,避免平坦大陆架海底区域出现的噪音在海底与海面之间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传播的情况出现,这有利于潜艇隐蔽出航;3、海流流过海底山脉、丘陵和岛礁时会造成海水流动异常,从而导致温跃层和盐跃层深度改变、产生大尺度湍流、海水流体噪音增加等情况,对声纳探测产生不利影响,潜艇可以得到额外的保护;4、海槽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有较多的海底地标可供潜艇测量参考,从而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进行精确定位,修正惯导系统的误差。
当然这一点未必在所有时候都适用。我军常规潜艇部队在以前只是近岸海军,其活动区域往往离岸边只有几十海里,甚至就在高山、岛屿观通站的视线范围以内,以保持海上活动和保护港口为主要目的,因此不需要局限在海槽范围内;但是对于要前出到第一岛链的潜艇来说,成功隐蔽自己的出航有助于避免对方反潜兵力得到情报大举出动,从而提高自己的突防成功率,因此沿海槽出航十分重要。
  
越过东海大陆架之后又是另一种情况。东海大陆坡位于大陆架东南侧外缘,水深在150~1000米之间。这里坡度最陡,在短距离内直下冲绳海槽。冲绳海槽位于琉球岛弧陆侧,是一个北东东—北北东走向的弧形舟状海槽,北浅南深。海槽两坡陡峭,剖面呈U形,沿坡发育有水下峡谷,峡谷出口处堆积有海底扇;谷底平缓,海底具有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山。冲绳海槽最主要的洋流是黑潮,它于台湾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发源,沿台湾东岸北上,通过苏澳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流入东海,在东海大陆陆架外缘和大陆坡之间流动。在奄美诸岛西北分出对马暖流分支后转向东,通过吐噶喇海峡北部流出东海。台湾以东黑潮流幅约125-170公里,向北流幅逐渐变窄,离岸距离为60-100公里。
由于从东海大陆坡开始海水深度迅速增大,因此海槽的保护作用逐渐淡化,潜艇至此可以脱离海槽自由行动,反潜兵力难以预测其航道进行拦截。而且冲绳海槽正处在台湾东部-琉球群岛强地震带上(系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活动频繁震级较高),微弱地震频繁,导致由地震、海底火山爆发、微地震、大尺度湍流和遥远的风暴所产生极低频海洋背景噪声较大,由地震导致的10赫兹频段背景噪音高达100分贝,对测量潜艇低速活动时主要噪音频段的10赫兹噪音非常不利。冲绳海槽以东是露出海面的琉球群岛、九州岛及各岛屿在水下的岛架,岛架宽度九州岛处为30-50海里,琉球群岛附近为2-20海里;该区域地形复杂,水深变化大,沙滩、岩滩、海底山脉众多,各岛屿间航道广泛,不利于反潜兵力封锁。
日本海上自卫队为了及早发现我国潜艇远海活动,不得不越过不利于反潜兵力拦截的冲绳海槽和琉球岛架区域,派潜艇在东海大陆架海区执行巡逻警戒任务;东海大陆架上适合潜艇出航的海槽既是我军活动的密集区,也是日本海自潜艇巡逻的重点区域。日本海自常规潜艇根据型号不同,其水下续航距离在400-1200海里之间;而且日本海自控制着琉球海域的制空制海权,以往我军海上巡逻机极少出现,因此日本潜艇可以在东海大陆坡区域上浮充电,下潜后航行几十海里就可监控东海海槽,水下3.5节续航时间在110小时左右,至少可以持续巡逻2天以上。
日本韩国反潜体系及反潜机运用

我军潜艇部队近年来不断装备改进新型潜艇,逐步从过去的以近海反侦察和破交为主发展到承担起战役侦察、对地攻击、远海破交等攻击性任务,对日韩两国海军构成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制约,日韩两国海上力量都是作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反潜分队的地位存在,这一定位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根本性变化;因此这里将首先分析日韩两国的海上反潜体系及反潜机运用。
日韩两国在90年代初期对反潜活动的战略需求较为简单,那就是保护自己的海上航运线,避免由于我军潜艇的频繁出没导致航道安全性评价降低,进而导致保险等航运附加费增加,从而影响本国的进出口贸易。由于战略需求单一,因此日韩反潜力量只要能够压制我军潜艇活动,使其无法高速航渡拦截商船队即可完成任务,其难度较低。在我军常规潜艇装备可执行战役打击任务的巡航导弹后,日韩两国海军如果不能将我军潜艇主动歼灭就会遭到惨痛打击,因此其过去的压制性反潜任务须改为歼灭性反潜,这就导致任务难度有数量级的提高。
日本反潜体系的具体情况笔者无从得知,个人认为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下潜艇部队在东海大陆架边缘海槽通道处的巡逻警戒。日本海上自卫队共有常规潜艇16艘,假定其在航率为33%(美军攻击核潜艇任务周期为18个月,其中6个月执行海上巡逻任务,但此时并非总在海上;日本常规潜艇一次巡航时间短,艇员需要的休息时间就少,因此可以有更高的在航率,这里从宽估计),那就是有5艘潜艇随时在海上执行任务。需要分清楚的是,和平时期海军活动需要考虑军费的制约,各国海军潜艇部队不会以最大出航率活动,因此那种3分之1正在巡逻,3分之1航渡轮替的情况不会出现,日本海自即使距离任务区近也不会有更多的潜艇可随时巡逻。
日本海上自卫队任务区北起日本海,南至马六甲海峡,在每个任务区都需要保持存在,因此估计其至少需要在日本海部署1-2艘监视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在东海部署1-2艘监视我军东海舰队,在南海和苏拉威西海区域部署1艘保持对南海诸多航道的监视;再加上1艘轮换航渡途中的潜艇,海自平时在东海的最大可用兵力不会超过2艘。前出东海大陆架巡逻的潜艇有2个任务,一个是搜索我军出航潜艇并进行跟踪,适时呼叫其他反潜兵力接手进行压制;另一个是侦察我军水面舰艇活动情况,在舰艇编队出港后进行接触,为后方舰队出港拦截提供早期情报。

日本苍龙级AIP潜艇

2、部署在大陆架边缘和琉球岛架的水下监听系统(SOSUS)提供早期预警。水下监听系统的主体是部署在海底的固定声纳,用于发现某个海区内的潜艇活动以提供早期预警,以便于其他反潜兵力的展开。虽然相比潜艇而言水下监听系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费用(这对人工费高昂的日本海自而言很重要),但是其架设维护都需要大笔资金;水下电缆容易遭到鱼群的攻击,而渔船用拖网紧贴海底扫过更会损坏电缆,因此只能部署在己方严密控制的水域。日本部署在东海的水下监听系统可能位于琉球岛架以西附近海域,主要用于监视靠近第一岛链的我军潜艇;在其发现可疑目标之后,指挥部调动P-3C反潜机、反潜舰艇前往发现海域进行压制与搜索。

日本海上自卫队村雨级驱逐舰

3、水面舰艇部队为潜艇提供活动支援并进行应召反潜活动。日本海自常规潜艇在东海大陆架边缘进行反潜巡逻势必要遭到我军的压制,如果没有水面舰艇和航空兵的支援,单靠潜艇是难以与对方反潜体系对抗,即使没有被迫上浮,也容易被压制在海底不敢动弹,从而导致丢失目标。水面舰艇可以引导己方战斗机、反潜巡逻机对对方航空兵力进行拦截,也能够与对方水面舰艇对峙迫使其停止对潜艇的搜索,可以大大提高己方潜艇的生存能力。

P-3C反潜巡逻机

4、大型反潜机执行大范围压制和应召反潜任务。在反潜活动中,大型反潜机首先执行的是大范围压制任务,虽然反潜机上装备的对海搜索雷达探测距离不如潜艇上雷达告警机作用距离远,难以靠它来发现通气管航行状态的潜艇,但是这一海域有反潜机巡逻这一事件本身就足以迫使对方潜艇必须谨慎行事。
在己方潜艇、水下监听系统发出潜艇活动早期预警后,只有反潜机能够迅速赶到发现海域,水面舰艇则往往要等待几个小时才能抵达,即使对方潜艇以5节速度航行都能跑出几十海里,如果不能在对方前出/返航航道上拦截则根本没有再次发现的希望。大型陆基反潜机可以依靠其续航时间长、携带探测器材多的优势在赶到目标发现海域后迅速展开搜索活动,对方潜艇听到声纳浮标入水的声音后首先会判断双方的距离,如果可能被声纳浮标发现就只能关机坐底,等待反潜机离开;即使潜艇选择慢速逃跑,它的转移速度也会保持在3节左右的最低航速,以便降低自己的噪音水平。
假定水下监听系统的某个海底声纳在5海里距离上发现敌潜艇,反潜机在15分钟后接到前往目标海域搜索的命令,此时距离该海域300千米,以日本海自P-3C反潜机的速度可以在发现目标后40分钟内赶到,5节速度机动的目标活动范围不过4海里。被动声纳浮标对低速状态下潜艇的探测距离假定为5海里,按照1.5倍作用距离的间隔投放,那么理论上只需要4枚浮标就足以覆盖潜艇可能存在的区域。美军现在使用的SH-60B反潜直升机在一次常规的反潜作业中,一般使用1个水文资料浮标、8个被动探向浮标和3个主动浮标。

奥凯航空的民用Y8勘探机,装物探用的磁探仪

反潜机的另一搜索设备是磁异常探测器,利用钢结构潜艇自身磁场引起的地磁场紊乱进行搜索,其定位精度可以满足直接攻击的需要。但是磁异探测器存在很大的缺陷,它对潜艇的搜索半径通常不超过800米,因此只能用于对被发现潜艇的精确定位。
总的来说,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体系就是以前出东海大陆架的潜艇和琉球岛架附近的水下监听系统执行目标早期预警任务,后方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引导大型反潜机进行快速压制,水面舰艇编队在敌潜艇可能经过的航道严密封锁,争取将其逼出水面。同时反潜机担负大范围巡逻压制敌潜艇航渡的任务,以增加敌潜艇的航渡风险,降低其威胁。水面舰艇编队一方面使用大型拖曳阵列声纳进行大范围搜索预警,一方面配合己方潜艇的活动为其提供保护,同时负责引导反潜机巡逻搜索。
这一反潜体系只能担负防御性反潜任务,能压制住敌方潜艇活动就算成功,不要求实际毁伤目标潜艇,这点是日本海自与美国海军在巴伦支海、鄂霍次克海的攻击性反潜活动的最大不同;因此在我军常规潜艇装备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之后,尤其是在我国可为这些巡航导弹装备核弹头的情况下,日本的这套反潜体系已经不足以完成保卫本土安全的任务。日本空中自卫队之所以想要购买美国F-22战斗机,恐怕就是看中了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的F-22在拦截巡航导弹中的作用,试图依靠其具备的多次拦截能力来削弱我军巡航导弹的打击能力。
韩国海军的反潜体系与日本类似,但其作战范围相对极小,所以兵力密度较高。由于东亚大陆的地理格局所决定,韩国的远洋航线在九州岛以南、以西的区域基本与日本海运线重合,而且日韩两国都是美国的盟友,因此韩国大可以将其他海运线交由日本负责保护,自己只要看好朝鲜海峡和日本海西侧就足够。

韩国独岛号两栖攻击舰

韩国海军现有9艘209级和3艘214级常规潜艇,部署在驻填海基地的第9潜艇战团;由于作战海区距离基地很近,因此韩国潜艇可以有很高的在航率,估计平时4-5艘在航。韩国西侧黄海海域水浅且海底地形复杂,朝鲜海军潜艇很少在此活动;朝鲜海峡东西两侧可能各部署1-2艘,配合水下监听系统担负对潜艇的早期预警任务;另有1-2艘部署在日本海西侧,朝鲜海军主要潜艇基地马养岛和大型水面舰艇基地南崖里外,负责监视朝鲜海军活动,并召唤水面舰艇和反潜机进行跟踪。
独岛号直升机航母编队日常可能在日本海西侧活动,这不仅仅是为了给前出侦察的潜艇提供支援,更是为了保持在朝鲜纵深地区发动两地登陆战的能力,以迫使朝鲜削弱38线地区的兵力用于自身防御,从而降低本国承受的军事压力,提高谈判能力。估计韩国P-3C反潜机相对日本的同型机来说,承担巡逻反潜和对海侦察的任务更多一些,应召反潜的任务可以由反潜直升机分担。
我国东海反潜体系及海巡机分析


中国海军035型潜艇

与日本韩国不同,我国海军反潜作战的主要目的不是保护海运线,因为我们的主要海外贸易伙伴就包括美日韩三国,他们没有必要用潜艇破交的方式来打击我国对外贸易。笔者推测,我军在东海黄海地区反潜行动的主要目的是驱逐外军担负侦察预警任务的潜艇,确保我军舰艇和水下潜艇隐蔽出航,保护水面舰艇航行安全。由于目的不同,我军反潜活动主要围绕军港和大陆架海槽通道展开,虽然都属于防御性反潜活动,但和日本海上自卫队侧重在远海为商船队护航的活动有很大区别。
在现代战争中,潜艇主要承担战役侦察任务,因此如果发现对方潜艇部队大规模出港,往往判定为将进行重大战役部署的征兆,己方各部队将随之提高战备等级,这就对计划进行战役部署的一方隐蔽意图、展开部署十分不利。为了隐蔽自己的战役企图,海军需要提前清扫己方港口外的外军侦察潜艇,为潜艇部队隐蔽出航提供先期帮助。当然航道反潜清扫工作不能仅在战役部署前进行,否则这种行为本身就会为对方提供信息,因此清扫活动需要不定期进行,减少费用开支就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海军037型猎潜艇

我军航道反潜任务主要由037系列猎潜艇和053系列轻型护卫舰承担,并得到海上观通站和水下监听系统的支援。轻型水面舰艇在执行港口反潜任务时各自负责一个海区,以中高频主动声纳对整条航道进行严密清扫,以彻底驱逐外军的安静型潜艇;这种做法虽然消耗时间长、耗费人力大,但是可以确保将航道附近的敌方潜艇驱离航道,并使其无法对出港舰艇进行跟踪,以利于隐蔽我军作战意图。
出航的水面舰艇编队搭载的反潜直升机主要执行巡逻反潜任务,在编队附近海域使用吊放声纳和声纳浮标探测潜艇活动,压制敌方潜艇跟踪。与通常认为潜艇必须时刻保持隐蔽的观点不同,执行侦察任务的潜艇有时宁可暴露自己也要对敌方舰队保持跟踪,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对方编队施加压力,使其不敢随意行动;同时可以根据对方的航向和编队规模判断其出航意图,为后方指挥部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水面舰艇编队航速较高,潜艇要想保持跟踪就必须提高航速,这就会使得机械噪音和流体噪音增加,容易被反潜兵力在远距离发现。舰载反潜直升机通过在编队附近海域的监听,可以压制敌潜艇减速,从而保障编队安全通过。

运-8飞机系列

海军过去装备有水轰5和运-8海巡两种反潜巡逻机。运八海上巡逻机在原型机基础上改进,机头下加装了搜索雷达,同时换装和增加了单边带电台、惯异系统、奥米加导航系统,以及国产自卫告警系统、红外搜潜系统、声纳浮标、救生装置等。其侦察照相系统包括高中空光学相机、低空相机、红外相机、红外搜潜仪、声纳浮标及代投放装置、声纳接收机、超高频定向仪等,还增加了雷达员和搜潜员座椅,救生装置包括5 人救生艇或单人救生装置。其他的改进包括:为提高防腐能力、延长使用寿命,该型机的外部蒙皮、钢制零件及所有非气密部分的镁合金件,都采取了防盐雾、防湿热和防霉菌的三防措施;机身中段后部两侧各装一侧向相机舱门,尾下部装一个垂直相机舱门,货舱后大门左装红外相机、红外搜潜仪、声纳浮标挂架,尾炮舱改为声纳员舱。
从这些改进项目看,运-8海巡机主要解决的是对潜艇搜索和发现,并没有携带反潜鱼雷,也就无法承担攻击任务,这是它与P-3C反潜巡逻机的最大区别。运-8海巡机是在运-8原型机的基础上改进的,对其机体结构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其机舱仍然是非增压型,无法搭乘更多人员,这与P-3C巡逻机高达11人的机组形成强烈对比。海上巡逻机之所以要携带如此多的机组成员,是因为海巡机一次飞行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而且雷达/声纳操作人员在此期间必须时刻紧盯屏幕,力图从大量信号中找到潜艇的蛛丝马迹,因此非常容易疲劳,只有配备多名成员进行轮替才能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受机体结构的制约,运-8海巡机无法改成全密封座舱,其作战效能也就始终受到人员耐力的限制,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1984年底开始装备海军航空兵部队的运-8海上巡逻机数量可能在10架以上,它们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南海海域巡逻任务,还包括了对反潜巡逻机这一新机种摸索使用方法、发展相应战术的要求。正是有了这十几架运-8海巡机多年来的使用摸索,部队才能对新的运-8反潜机有针对性的提出设计要求,使其做到顶用、管用、好用;所以不管运-8海巡机性能是否落后,它都代表了海军的努力方向,为航空反潜部队今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相对猎潜艇和轻型护卫舰而言,大型反潜机的主要优势是速度快,可以迅速赶到潜艇出没地点进行搜索压制;单位时间内搜索范围大,可以在广阔海区内压制敌方潜艇活动,迫使它们保持低速隐蔽行动;人数少,相比动辄上百人的护卫舰来说人员费用较低;受对方潜艇威胁小。它的主要缺点包括续航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机轮换才能保持持续压制;无法装备变深声纳(水上飞机例外),难以探测位于温跃层下方的目标;主动声纳浮标的探测效果无法与大型舰载中高频声纳想比,对关机坐底或者低速潜航的目标难以发现;磁探仪工作深度有限,对水深30米以下的目标难以发现。考虑到这些优缺点,大型反潜机更适合在广阔水域内进行反潜巡逻,压制敌方潜艇不能进行快速航渡,缩小其截击范围。

航空反潜作战效果分析图

前面说过,我军反潜作战的主要目的是驱逐外军担负侦察预警任务的潜艇,确保我军舰艇和水下潜艇隐蔽出航,保护水面舰艇航行安全;主要做战区域是港口附近和大陆架海槽通道,应该说在这些任务中反潜机相比猎潜艇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由于反潜活动主要保障舰艇安全隐蔽通过,因此对快速应召反潜需求较弱,且当时也缺乏远海水下监听系统,因此反潜机反应速度快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反潜作战海域靠近港口,或者局限在海槽通道周围,因此我军需要进行反潜巡逻的海域面积比日本海自小得多,反潜机大范围快速巡逻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外军担负侦察预警任务的潜艇主要保持3.5节左右的低速航行状态,释放出拖曳声纳进行远距离搜索,并不需要进行高速航渡,反潜机声纳浮标对其难以发现,而猎潜艇上的中高频主动声纳对此更有优势。反潜机装备海军航空兵部队,与潜艇、水面舰艇不属于同一兵种,在我军军事体系中相互协调程序繁琐,不如同属舰艇基地的猎潜艇部队调动方便。我军人员工资较低,没有日本海自那样沉重的人士预算压力,缺乏专业军士也导致人员素质不高,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猎潜艇更符合我军的人员能力。
海军之所以急着在1984年就装备运-8海巡机,笔者估计主要是出于搜索海上目标的需要,以满足海军掌握第一岛链内近海海域外军舰艇活动情报的需求,其反潜能力不过是附带要求,这点可以从运-8海巡机缺乏反潜攻击能力得到侧证。运-8海巡机研制要求于1983年提出,当时我国海军借1980年远程弹道导弹全程实验之机的大发展高潮已过,重点项目是当年下水的战略核潜艇;如果说运-8海巡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战略核潜艇,那么至少有两个疑点:一个是我国战略核潜艇长期部署在北海舰队,其活动区域可能是渤海的老铁山水道或者北黄海西侧,那里只用猎潜艇和护卫舰就能完全控制,根本不需要大型巡逻机配合。第二个是要保护战略核潜艇就需要飞机有对潜攻击能力,而运-8海巡机的改进中恰恰没有这一部分,它也就不能真正起到为战略核潜艇提供安全水域的作用。相反,如果说海军的目的就是对第一岛链内近海进行侦察巡逻,掌握外军活动状况,那么运-8海巡机完全能够满足要求。因此运-8海巡机这个名字确实要比运-8反潜机更加贴切,海军没有将其彻底改为P-3C那种反潜巡逻机也是符合当时客观情况的
游民兄的好文必须顶!
大型反潜机的瓶颈其实也是普遍性的瓶颈---大型平台的缺乏---先进发动机的缺乏(航空发动机、船用发动机、车载用发动机)
运8简直是中国的万能机,运输,反潜,预警,试验,电子战,就差加油了
在《航空档案》上拜读过,深受教育……感谢游民兄科普。
楼主莫非暗示运八反潜机已经服役了?我们现在急需啊。我家后院不能让美帝的潜艇溜达!有个事打听一下,在07年我好象听闻美帝派那个“圣菲?”间谍核潜艇刺探东南沿海,可有此事?
非常感谢把它发到网上。个人认为这是航档4里面最好的一篇文章
好文
另外问个问题,按东海黄海的平均水深计算和潜艇的俯仰需要留有安全水深,能够在东海黄海渗透或者巡航的潜艇下潜深度最多也就40米,这个深度如果有高精度的磁探仪还是可以快速发现的,运8反潜快速巡逻对黄海东海除海沟部分还是有相当威胁的,海沟部分可以交给专业反潜舰艇,这样中国东部滨海区域的反潜工作是不是能够简单点?
穿过灵魂的细沙 发表于 2009-5-19 22:30
唉,遗憾的是,现在潜艇侦察战术也变了,自从有了拖曳声纳,侦察距离翻了好几番,所以这么做不行了,需要新战术来应对
具体怎么做,在航档第6期《反潜机的东海反潜作战体系》中有介绍
好文!!!想了很久吧!!
TG现在的运8到底有没有攻击潜能力啊?
哀叹,游民这家伙,功力日进,以后我们可怎么混日子?
反潜型的Y8的一大改动就是在肚子上开武器舱的大口....
确实是方方面面都分析得很到位。对日韩方面的潜艇运用讲述得很好,好文阿。


中国沒有大飞机平台,研製大型反潛巡逻机無從談起,將來C-919幹線客机可以運用,但是十年內不可能研製成功,因為首先面對飞机零部件問題,需要將飞机自造率提高至90%以上,包括飛控航電/渦扇發動机/雷達系統/武器系統等,總工程量不比造航空母艦少[:a11:]


中国沒有大飞机平台,研製大型反潛巡逻机無從談起,將來C-919幹線客机可以運用,但是十年內不可能研製成功,因為首先面對飞机零部件問題,需要將飞机自造率提高至90%以上,包括飛控航電/渦扇發動机/雷達系統/武器系統等,總工程量不比造航空母艦少[:a11:]
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为了这篇文章花钱买书,现在不用了,多谢游民老大{:3_83:}
给老大献朵小红花[:a15:]然后听讲,记笔记。
JCFERRET 发表于 2009-5-19 23:12
不能混,赶紧给我投稿!
航空管制与引导、防空作战的一般程序都好
fr6zp 发表于 2009-5-19 23:20
把地板下油箱切了一块?
十胡之國 发表于 2009-5-19 23:49
ARJ也可以用,虽然小了点,但是如果运8高新平台产量不足,也能先用着
再者,TG最近十年内也不需要太多反潜机,2、30架足够了
一直都质疑海自的潜艇要那么大吨位干嘛,
它沉得下去吗……
偶娘啊。游民又整了个贼大地题目在科普,偶等备好瓦刀准备盖上1000楼:D
好个科普贴!
好文,拜读了
arj主要的配件都是外购的,能用于军事用途吗?
顶一下贵宾好文,谢谢科普了。。。。。。
某胡人总爱睁眼说瞎话,好象只有喷气式的P-8和P-X才能叫反潜机,螺旋桨的Y8就不是国产的大飞机平台了。按照这个逻辑说P3又是什么呢?还有一点就是此人作为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国情实在太不了解了,国产大运1年后上天,国产大客5年后首飞,这些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他也是充耳不闻,还在向同胞们炫耀日本干娘和美国干爹送他的白裤衩,看来是时候对岛上的中国人教教家法了,免得过两年连自己亲爹姓啥都不知道。
偶不说话 偶就看看
“空气”IA 发表于 2009-5-20 12:10
第六期的文章9月份放出来……
游民 发表于 2009-5-19 22:46
有了反潜机至少能把敌对潜艇的前进攻击线推到外海,而东海黄海是大面积的浅水区域,所以说运八反潜机还是有很大威慑作用的
好文,收了先,顶一下游民大大:victory:
运八竟然不能打蕾蕾,就这也有脸叫反潜巡逻机,巴嘎,耻辱!


運-八只能搞個海巡,反潛戰平臺需要武器,掛彈將使運-8脆弱机翼不勝負荷;而中国艦載反潛直升机 直-九作戰效能有限,大陸要引進蝸牛Ka-28代替,水轟-五下場更慘不忍睹;事實說明中国搞戰略武器從來是單向,如潛艇與導彈 般,只有"矛"沒有"盾"[:a5:]:D

運-八只能搞個海巡,反潛戰平臺需要武器,掛彈將使運-8脆弱机翼不勝負荷;而中国艦載反潛直升机 直-九作戰效能有限,大陸要引進蝸牛Ka-28代替,水轟-五下場更慘不忍睹;事實說明中国搞戰略武器從來是單向,如潛艇與導彈 般,只有"矛"沒有"盾"[:a5:]:D
楼上的,贵地区搞的战略武器想来都是有矛又有盾的吧,厉害啊,是自相矛盾那种大杀器吧。

那真是比赵本山杀伤力还大啊:D
主要是因为需求上不急,加上很多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否则别说Y8平台的,Y7平台的也早就出来了,急的时候弄能用的,不急就弄的尽量高级一点,毕竟反潜还是机体大一点好
最合适的反潜机就是涡轮螺旋桨
该出来个完善的反潜机了。看来以后还是会配合反潜艇的。但我希望反潜艇更大一点,能装直升机更好,装不了上个无人机也不错。
游民 发表于 2009-5-20 10:07
=================================
运8也就是练手和平时的监控防御,战时螺旋浆机型的巡航速度太慢带来的战术动作滞后和生存能力缺陷也是很致命的。

ARJ的改装扩充反潜打击编队,似乎是一个相对有意思的选择... 11改或者豹子改,用来针对高速的核动力潜艇进行占位打击,有这方面的可能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