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7亿人如何走出民主路 [转自网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0:36:57
一场7亿人的“选举大战”结束了,以国大党领导的联合进步联盟取得印度议会下院选举的胜利。
  在这次历时将近一个月的大选中,印度各地的选民们纷纷走向投票站,把自己的希望随同选票一起投进投票箱。人们一直不解,这个充斥着贫困、文盲和宗族矛盾的国家,为何能成为发展中国家民主的典范?
 文盲也关心自己的利益

印度文盲率高达四成
政治社会学中有一个广为公众了解的假设或认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率对该国的政治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在一个文盲众多的社会里,民主政治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根据2005年发布的资料,印度15岁及更大年龄人口中的识字率为61%,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占该入学年龄组的比率为11.5% ;而中国分别为90.7%和15.4%,均显著高于印度。




文盲关心自己的福利
2009年大选德里选举委员会主席贝蒂认为,“一些民众虽然没有读写能力,但他们与孩子们讨论每一个问题,并以他们的视野做出结论。选举结果当然也就代表了大部分民众的意愿。 ”“虽然他们是文盲,但他们对自己的福利很关心,会把票投给他认为最有意义的候选人。”




民主体制建设不宜拖到“全民觉醒”
政治学家亨廷顿在他的名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里早就着力地论证:政治体制的制度化太落后于政治参与的步伐,则很容易引发政治生活的无次序化。由此,印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启发乃是:民主体制的建设不宜拖延到“全民大觉醒”的时候才起步;起步太晚,反倒容易刺激全社会的动荡不安,因为那时候人人皆要“当家作主”。



 只有民主才能让穷人发言

人均GDP低,但收入增长快、福利高
传统观点认为,贫困是民主的敌人。为何印度投票的主力却是穷人?印度的人均GDP只有中国的一半,但其薪酬增长却屡次成全球第一。调查显示,在过去5年中,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5%,而中国为7.5%。同期GDP的增长,中国平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而在印度历史上,GDP增速只有3次超过8%。中国居民拥有的财富与国家拥有的财富相比,事实上在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福利制度上,印度政府的投入也相当巨大,他的医疗投入占GDP的6.1%,教育投入达到了GDP的7.1%。




大选是穷人表达观点的机会
印度大量地方性政党的参与对其选举政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地方性议题突出”。60%的印度选民是地方贫民,在他们眼中,国家政治跟自己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哪个候选人来自本种族、本种姓、本宗教或关注本地问题,而一些地方性政党提出的诸如某个学校的条件、周边道路的拓展、持续供给的电力等主张,可能直接决定选民的倾向。(详细)  




长期对穷人进行启蒙
同时,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就选择了议会民主制,当时它的人均GDP收入约为597美元。在10个主要的亚洲国家中,印度的人均收入位居倒数第三,低于平均数。然而到现今为止,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已连续实践了60年。这期间,只在1975年中至1977年初不到两年时间里,强制实施过“国家紧急状态”。印度的经验有力地说明,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并不命中注定地不可以启动民主实践的进程;启动以后,也并不注定地要大倒退到可怕的军事独裁。一个国家里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文化传统和其他的政治因素,能够发挥独立于经济财富水平的扶助作用,使得该国的民主体制生根发芽,稳步发展。




 认可多样性,宗族矛盾获缓冲

宗教和文化习惯千差万别
没有其他任何国家有着像印度这般多样的种族,相互之间无法用语言交流,宗教和文化习惯千差万别。在1947年,印度的领导人面对着一个100万人死亡、1300万人流离失所、遭受了成百上千亿卢比的财产损失、宗派暴力的伤口依然血流不止的国家。考虑到这种情况,以及管理新国家、将“土邦”纳入印度联邦、重组四分五裂的武装部队等诸多挑战,他们当时即便要求独裁统治也是情有可原的。



制度安排让各民族和平共处
印度把自己最主要的弱点变成了优势。美国有句名言叫做“多中选精”,对此,印度的回答却只能是“多样并存”。印度不但没有借国家团结的名义对多样性进行压制,却在制度安排中认可了这种多样性:所有的团体、信仰、爱好和意识形态都能在阳光的照耀下和平共处、相互竞争。民主维系了一个保护各民族共同空间的印度,它将这个曾被很多人判定为无法生存的国家联系在一起。



“贱民”的奇迹  
库玛丽生于一个达利家庭,也就是印度社会的最底层不可接触的人。父亲是邮政部门的一名职员,母亲是位家庭妇女,兄弟姐妹八人。她曾经当过公立学校教师,后做律师。在印度注重家族背景、门第观念的大环境下,库玛丽能脱颖而出,连续4次当选北方邦的首席部长,只能说这又是一个印度“奇迹”。在北方邦地界,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库玛丽抿嘴微笑的大幅画像。美国《时代》周刊曾于2008年4月称其为“达利女王”,但这位发过誓终生不嫁,要将自己奉献给社会公民党和印度穷苦百姓的库玛丽,更喜欢别人叫她大姐。

结语: 事实证明,无论是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贫困,或者深刻的社会矛盾都无法阻止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相反,民主制度促进了穷人处境的改善,并调和了社会矛盾。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yidndudaxuan20090519.html一场7亿人的“选举大战”结束了,以国大党领导的联合进步联盟取得印度议会下院选举的胜利。
  在这次历时将近一个月的大选中,印度各地的选民们纷纷走向投票站,把自己的希望随同选票一起投进投票箱。人们一直不解,这个充斥着贫困、文盲和宗族矛盾的国家,为何能成为发展中国家民主的典范?
 文盲也关心自己的利益

印度文盲率高达四成
政治社会学中有一个广为公众了解的假设或认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率对该国的政治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在一个文盲众多的社会里,民主政治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根据2005年发布的资料,印度15岁及更大年龄人口中的识字率为61%,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占该入学年龄组的比率为11.5% ;而中国分别为90.7%和15.4%,均显著高于印度。




文盲关心自己的福利
2009年大选德里选举委员会主席贝蒂认为,“一些民众虽然没有读写能力,但他们与孩子们讨论每一个问题,并以他们的视野做出结论。选举结果当然也就代表了大部分民众的意愿。 ”“虽然他们是文盲,但他们对自己的福利很关心,会把票投给他认为最有意义的候选人。”




民主体制建设不宜拖到“全民觉醒”
政治学家亨廷顿在他的名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里早就着力地论证:政治体制的制度化太落后于政治参与的步伐,则很容易引发政治生活的无次序化。由此,印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启发乃是:民主体制的建设不宜拖延到“全民大觉醒”的时候才起步;起步太晚,反倒容易刺激全社会的动荡不安,因为那时候人人皆要“当家作主”。



 只有民主才能让穷人发言

人均GDP低,但收入增长快、福利高
传统观点认为,贫困是民主的敌人。为何印度投票的主力却是穷人?印度的人均GDP只有中国的一半,但其薪酬增长却屡次成全球第一。调查显示,在过去5年中,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5%,而中国为7.5%。同期GDP的增长,中国平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而在印度历史上,GDP增速只有3次超过8%。中国居民拥有的财富与国家拥有的财富相比,事实上在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福利制度上,印度政府的投入也相当巨大,他的医疗投入占GDP的6.1%,教育投入达到了GDP的7.1%。




大选是穷人表达观点的机会
印度大量地方性政党的参与对其选举政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地方性议题突出”。60%的印度选民是地方贫民,在他们眼中,国家政治跟自己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哪个候选人来自本种族、本种姓、本宗教或关注本地问题,而一些地方性政党提出的诸如某个学校的条件、周边道路的拓展、持续供给的电力等主张,可能直接决定选民的倾向。(详细)  




长期对穷人进行启蒙
同时,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就选择了议会民主制,当时它的人均GDP收入约为597美元。在10个主要的亚洲国家中,印度的人均收入位居倒数第三,低于平均数。然而到现今为止,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已连续实践了60年。这期间,只在1975年中至1977年初不到两年时间里,强制实施过“国家紧急状态”。印度的经验有力地说明,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并不命中注定地不可以启动民主实践的进程;启动以后,也并不注定地要大倒退到可怕的军事独裁。一个国家里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文化传统和其他的政治因素,能够发挥独立于经济财富水平的扶助作用,使得该国的民主体制生根发芽,稳步发展。




 认可多样性,宗族矛盾获缓冲

宗教和文化习惯千差万别
没有其他任何国家有着像印度这般多样的种族,相互之间无法用语言交流,宗教和文化习惯千差万别。在1947年,印度的领导人面对着一个100万人死亡、1300万人流离失所、遭受了成百上千亿卢比的财产损失、宗派暴力的伤口依然血流不止的国家。考虑到这种情况,以及管理新国家、将“土邦”纳入印度联邦、重组四分五裂的武装部队等诸多挑战,他们当时即便要求独裁统治也是情有可原的。



制度安排让各民族和平共处
印度把自己最主要的弱点变成了优势。美国有句名言叫做“多中选精”,对此,印度的回答却只能是“多样并存”。印度不但没有借国家团结的名义对多样性进行压制,却在制度安排中认可了这种多样性:所有的团体、信仰、爱好和意识形态都能在阳光的照耀下和平共处、相互竞争。民主维系了一个保护各民族共同空间的印度,它将这个曾被很多人判定为无法生存的国家联系在一起。



“贱民”的奇迹  
库玛丽生于一个达利家庭,也就是印度社会的最底层不可接触的人。父亲是邮政部门的一名职员,母亲是位家庭妇女,兄弟姐妹八人。她曾经当过公立学校教师,后做律师。在印度注重家族背景、门第观念的大环境下,库玛丽能脱颖而出,连续4次当选北方邦的首席部长,只能说这又是一个印度“奇迹”。在北方邦地界,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库玛丽抿嘴微笑的大幅画像。美国《时代》周刊曾于2008年4月称其为“达利女王”,但这位发过誓终生不嫁,要将自己奉献给社会公民党和印度穷苦百姓的库玛丽,更喜欢别人叫她大姐。

结语: 事实证明,无论是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贫困,或者深刻的社会矛盾都无法阻止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相反,民主制度促进了穷人处境的改善,并调和了社会矛盾。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yidndudaxuan20090519.html
中国的班会选举都乱得一塌糊涂
事实证明,无论是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贫困,或者深刻的社会矛盾都无法阻止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相反,民主制度促进了穷人处境的改善,并调和了社会矛盾。

=========这么好为什么作者不去呢???搞笑.
民主这个东西,作者应该把印度十亿人的事例都说一遍的
民主人士只代表自己,不要把别人也代表了,这样你侵犯了他的人权
有选择性的使用资料也是一个合格妓者的必修课;P
:Q完全是打脸的文章,打着民主的旗号反民主的典型,谁想要印度那种状态的制度啊,简直就是失败的典型……
事实证明,无论是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贫困,或者深刻的社会矛盾都无法阻止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相反,民主制度促进了穷人处境的改善,并调和了社会矛盾。

{:2_63:}
调和个屁,去年的恐怖袭击事件才过去几天?
那么,印度之前的60年实行的是不是先进的民主制度?是的话,为什么到现在还是这个鸟样?如果不是,它凭什么叫最大的民主国家?
如果真有这么好,中国应该学,但为什么每次选举都要死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