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导演专访 “我筐里有的东西,你不一定伸手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22:36
潜伏》导演专访 “我筐里有的东西,你不一定伸手拿”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 发自北京 2009-04-22 17:52:49 来源:南方周末


“我上剧作课说过,真实是狗屎,我希望把它忘掉,不要被它束缚。”姜伟说,“我说真实性一定不是第一位的,戏剧性肯定是第一位的。‘是不是’一点都不重要。历史是怎么样的,真实又是怎么样的,不重要。但历史和真实性它是重要的参考,关键是‘像不像’。”

说到自己从《锦衣卫》到《潜伏》的变化,姜伟说自己“务实了”。


姜伟引以为憾的《锦衣卫》是他第一个剧本。第二个剧本是根据皮皮的小说《比如女人》改编的《让爱做主》。《潜伏》是他的第七个作品。

“上道创作始于1999年,从写电视剧本开始,慢慢蜕变成电视剧导演。第一个长篇剧本是一个晚明戏,十年来写出七个剧本,六个都已成影像,恰恰此古装长子竟未能面世,想来便觉大糗。”姜伟这样给自己注释。

姜伟的专业是历史,大学毕业之后,他在山东师大的图书馆里当了7年图书管理员。那是姜伟人生中最荒唐的7年,迟到早退,挨批评是常事。为了逃离荒唐,姜伟选择了考研。


第一年没考上在意料之中,外语已经撂了7年,而且也不知道电影学院考什么东西,姜伟进考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考题抄下来,这样回去之后就知道怎么复习了。第二年,31岁的姜伟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专业课对内向的姜伟来说是挺大的挑战。同学们都是二十几岁的孩子,小品演得好与不好,都没有太大的压力,而31岁的他像骆驼掉进了羊群,怎么都觉得不自在。毕业之后,姜伟留校,在教务处工作,负责发放全校的电影票,工资五百元。为了生活,找机会拍片子,姜伟曾经是他的同学中拍广告拍得最多的一个。


早年把拍片和生计挂钩的经历,让姜伟成为一个务实的人。谈起如何确定电视剧的集数、剪片子的时候如何“打点”(确定每集的开头和结尾),以便让每一集起承转合,寡言的姜伟就会变得相对津津乐道。他的心思甚至细到把“打点”作为一种荣誉,尽可能平均地分配给剧中的每个角色。


论道,姜伟不擅长,甚至有些羞涩。“圈里有的人喜欢说特别漂亮的话,也符合规律,也是共同感受,但是那种话不像流着汗水说出来的。”姜伟说。


姜伟喜欢玩猜谜的游戏。当年他买《南方周末》主要冲着副刊版的字谜接龙“小强填字”。现在,喜欢猜迷的姜伟成了制谜的人。



说教一定要潜伏

南方周末:您很像一个技术论者。现在媒体把《潜伏》概括为“信仰”,您认同这种提炼吗?


姜伟:认同。因为我的故事里包含了信仰。戏快结束的时候,他们谈到孩子,翠平说,我还想做一个老母鸡,抱窝、下蛋呢,我们的故事需要有人听,我们要讲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讲给他们的孩子……其实这都是我想说的话。


南方周末:这跟我们惯常以为的那种很形而上的信仰还是挺有距离的。


姜伟:不能再那样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说教是最让他们反感的。在家里听父母说教,在学校听老师说教,打开电视还得听你说教?人们对说教的反感足以激翻你精心设计的戏剧性的内容。所以说,说教一定要潜伏。


南方周末:我能不能说 《潜伏》的说教是包装、易容之后的说教?

姜伟:但是我没有对象。我不是想向谁宣讲一个道理。我只是自己有心里话想往外说:现在的人太不了解过去了。网络是个好东西,但太多人放弃了阅读,去相信搜索。


南方周末:有一种说法,《潜伏》里的信仰是饺子皮,里头包的馅还是娱乐大众的内容。

姜伟:其实正好反了。娱乐是张皮,馅是信仰、意志、情感……我想讨论的是一些恒在命题。但是这些我不想谈。这些不是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谈的事情。而且观众看不到这些,对我来说也毫无问题,至少我还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好玩的故事。我这个筐里有这个东西,不一定你就要伸手拿。你可以拿你自己想拿的东西。


说实在的,我没有想到,我筐里的东西会被人拎出来。最早不是被媒体,而是被网民拎出来的。但我相信,网民太多了,能拎出些许意义来的,肯定是少数。

南方周末:是吗?我倒是认为,任何大众文化消费品都要提供意义,不提供意义的文化消费品在货架子上呆不长。


姜伟:我称现在是大娱乐时代。在大娱乐时代,无意义或者无传统意义,也一样成为消费品。



南方周末:所以您就让跟间谍的职业素养四六不靠的翠平去做间谍助手?



姜伟:翠平不是间谍,她连助手都算不上。后来可能她做了几件事,送个情报,打个枪什么的。她是一个掩护,她的任务就是作为一个女人,在家里呆着,过生活。



南方周末:呆着也可以让一个更谨慎的人呆着,可她是四处捅娄子。


姜伟:如果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人,我们写戏的行话叫“顺拐”。你想写手足情,上来就哥哥宽厚,弟弟仁义,大错特错。应该开始时候大打出手,势不两立,最后情深意长。和睦夫妻,相辅相携,跟这个戏对角色的要求顺了,这种戏有的是。龙一的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也就在这。革命夫妻一般志同道合,但龙一的小说里,革命夫妻志同道不合。更绝的是志不同道不合,现在不经常有地下工作者跟美女特务谈情说爱的吗?


南方周末:为什么向孙红雷强调余则成要胆小,让他把手放在膝盖上?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类型化的企图,只不过是对常见类型取反,未必就更接近真实。因为事实上,很拉风的间谍也大有人在,比如周旋于国民党高层、频繁在高级宴会上捕捉情报的阎宝航。


姜伟:这基于传统对间谍的认识,认为间谍都是英俊潇洒、无往不胜,无所不能。

南方周末:像007那样?



姜伟:007我不认为它是间谍片,那是偶像片。这种间谍已经套路化了,那我还就不让它这样。我看过一本写苏联间谍的小说。这个人其实是德国人,曾经在德国外交部工作,被苏联争取过去了。二战时候,他常年从柏林到瑞士交换情报——瑞士当年是国际间谍的一个乐园。这个人其貌不扬,谨小慎微,但他的作为比007帅多了,他的魅力是智慧带来的,不是他穿什么,怎么抽烟。如果间谍都是猥琐的,我肯定搞个帅的。但是现在间谍已经被英雄化、偶像化了,那我就搞个笨点的。



人的姿态怎么低下来?你只要把手放膝盖上,你的四肢收回,你就张扬不起来,你的语气、眼神就温顺下来。我在导演本里头,用了很多提示,余则成“很小人”、“很无耻”,我在拼命地告诉演员,余则成不要英雄,不要高大,就是一个普通人。开始,他甚至是胆小的,后来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胆大心细,有一个过程,这才叫戏。







大团圆对不起这些人的在天之灵



南方周末:很多观众对《潜伏》的结尾耿耿于怀。我看到结尾的时候想到了 《拯救大兵瑞恩》。我想如果是一个FBI的谍报人员,八成他的上级是会安排他跟妻儿团聚的。但是在《潜伏》里,历史的大义、个人的幸福被碾得粉碎。;P


姜伟:这个问题得一点点来捋。你说很多观众,其实对结尾不满意的观众恰恰很少。我是这样判断的,对结尾满意的观众不会说什么,每个不满意的人背后恐怕有10个满意的观众。我周围很多人认为这个结尾非常好。如果这个戏我们要讲的是人道主义,我起手就是一对夫妻,被海峡两分,如何使他们团圆。但是这跟谍战片是两个方向。其实《拯救大兵瑞恩》是一个很中国的故事,他讲的是不能断后。



南方周末:很中国吗?我们提倡的价值观难道不是在大义面前,牺牲个人生命和后代生命是识大局、懂奉献的表现,是值得表扬和提倡的英雄行为吗?



姜伟:国家保护了多少人你是不知道的。现在人们动不动就国家如何,什么叫国家?国家做了什么?什么叫人民?现在的人,这些概念拿过来就用,不考虑是否准确。


南方周末:您说什么叫国家?



姜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国人生娃娃的愿望什么时候中断过?大兵瑞恩的故事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一个老太婆有4个儿子,3个都牺牲了。聂荣臻知道了这件事情,让部下把老四从东北抗日联军里找出来,还给老太婆。这是多中国的故事!



南方周末:这是真事?:D



姜伟:不是。至少我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我是打比方。这次我碰到钱壮飞的儿子,他谈了一件事,感动得我一塌糊涂。钱壮飞1935年牺牲,过了很长时间,他的太太都不知道他已经牺牲了。后来,周恩来见到了钱妻,告诉她钱牺牲的消息,周恩来跪了下来,说:不幸中的万幸,你们还有后代。钱壮飞的妻子听了之后大悲。
这件事启发了我,面对历史我们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尤其涉及到情报战的史实,很多东西都被按下去了。在基本的事实尚不清楚的时候,我们不忙下价值观和事实形态方面的判断。李克农的孙子还跟我讲过,其实潜伏到海峡那边的人,家里安置得都非常好,李克农生前多次去探望这些人的家属,尽管连家属也不知道这些人去了哪里,有怎样的使命。


南方周末:您认为现在的结尾,没有悖于常理的地方?



姜伟:悲剧有意义,它就有意义。如果这个世界上,悲剧成为垃圾的话,它就没有意义。



南方周末:我觉得无可挽回的分离才叫悲剧,如果是人力可以改变的,那只能说是遗憾。



姜伟: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谈论古人。我们谈解放、谈个人价值谈了三十年,都认为生命、人性是至高无上的。战争打响,两军对垒,为了我的生命,我可以掉头走,当逃兵。但现实中的逻辑是怎样的?你当逃兵,上级会一枪毙了你。你一个人逃走,可以带走十个人,十个带走一百一千个,这仗还有法打吗?人道主义不能脱离独特的时代。在今天大和平、大安逸的时代里,无障碍地探讨人性,这种探讨是没什么意义的。


南方周末:您的意思是说,现在这个结尾主要是出于戏剧冲突的考虑,因为您需要一个悲剧的结尾,它没有背负太多的历史含义。



姜伟:我当然也有个人的价值判断。大团圆的意义何在呢?从技术的角度,那是电视剧烂俗的套路,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做谍报工作的,很多人后来的境遇都不是很好,大团圆对不起这些人的在天之灵。当然,也有人说,电视剧本来就是娱乐,干嘛那么煞有介事?那我们这些拍电视剧的人都去说相声得了。潜伏》导演专访 “我筐里有的东西,你不一定伸手拿”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 发自北京 2009-04-22 17:52:49 来源:南方周末


“我上剧作课说过,真实是狗屎,我希望把它忘掉,不要被它束缚。”姜伟说,“我说真实性一定不是第一位的,戏剧性肯定是第一位的。‘是不是’一点都不重要。历史是怎么样的,真实又是怎么样的,不重要。但历史和真实性它是重要的参考,关键是‘像不像’。”

说到自己从《锦衣卫》到《潜伏》的变化,姜伟说自己“务实了”。


姜伟引以为憾的《锦衣卫》是他第一个剧本。第二个剧本是根据皮皮的小说《比如女人》改编的《让爱做主》。《潜伏》是他的第七个作品。

“上道创作始于1999年,从写电视剧本开始,慢慢蜕变成电视剧导演。第一个长篇剧本是一个晚明戏,十年来写出七个剧本,六个都已成影像,恰恰此古装长子竟未能面世,想来便觉大糗。”姜伟这样给自己注释。

姜伟的专业是历史,大学毕业之后,他在山东师大的图书馆里当了7年图书管理员。那是姜伟人生中最荒唐的7年,迟到早退,挨批评是常事。为了逃离荒唐,姜伟选择了考研。


第一年没考上在意料之中,外语已经撂了7年,而且也不知道电影学院考什么东西,姜伟进考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考题抄下来,这样回去之后就知道怎么复习了。第二年,31岁的姜伟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专业课对内向的姜伟来说是挺大的挑战。同学们都是二十几岁的孩子,小品演得好与不好,都没有太大的压力,而31岁的他像骆驼掉进了羊群,怎么都觉得不自在。毕业之后,姜伟留校,在教务处工作,负责发放全校的电影票,工资五百元。为了生活,找机会拍片子,姜伟曾经是他的同学中拍广告拍得最多的一个。


早年把拍片和生计挂钩的经历,让姜伟成为一个务实的人。谈起如何确定电视剧的集数、剪片子的时候如何“打点”(确定每集的开头和结尾),以便让每一集起承转合,寡言的姜伟就会变得相对津津乐道。他的心思甚至细到把“打点”作为一种荣誉,尽可能平均地分配给剧中的每个角色。


论道,姜伟不擅长,甚至有些羞涩。“圈里有的人喜欢说特别漂亮的话,也符合规律,也是共同感受,但是那种话不像流着汗水说出来的。”姜伟说。


姜伟喜欢玩猜谜的游戏。当年他买《南方周末》主要冲着副刊版的字谜接龙“小强填字”。现在,喜欢猜迷的姜伟成了制谜的人。



说教一定要潜伏

南方周末:您很像一个技术论者。现在媒体把《潜伏》概括为“信仰”,您认同这种提炼吗?


姜伟:认同。因为我的故事里包含了信仰。戏快结束的时候,他们谈到孩子,翠平说,我还想做一个老母鸡,抱窝、下蛋呢,我们的故事需要有人听,我们要讲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讲给他们的孩子……其实这都是我想说的话。


南方周末:这跟我们惯常以为的那种很形而上的信仰还是挺有距离的。


姜伟:不能再那样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说教是最让他们反感的。在家里听父母说教,在学校听老师说教,打开电视还得听你说教?人们对说教的反感足以激翻你精心设计的戏剧性的内容。所以说,说教一定要潜伏。


南方周末:我能不能说 《潜伏》的说教是包装、易容之后的说教?

姜伟:但是我没有对象。我不是想向谁宣讲一个道理。我只是自己有心里话想往外说:现在的人太不了解过去了。网络是个好东西,但太多人放弃了阅读,去相信搜索。


南方周末:有一种说法,《潜伏》里的信仰是饺子皮,里头包的馅还是娱乐大众的内容。

姜伟:其实正好反了。娱乐是张皮,馅是信仰、意志、情感……我想讨论的是一些恒在命题。但是这些我不想谈。这些不是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谈的事情。而且观众看不到这些,对我来说也毫无问题,至少我还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好玩的故事。我这个筐里有这个东西,不一定你就要伸手拿。你可以拿你自己想拿的东西。


说实在的,我没有想到,我筐里的东西会被人拎出来。最早不是被媒体,而是被网民拎出来的。但我相信,网民太多了,能拎出些许意义来的,肯定是少数。

南方周末:是吗?我倒是认为,任何大众文化消费品都要提供意义,不提供意义的文化消费品在货架子上呆不长。


姜伟:我称现在是大娱乐时代。在大娱乐时代,无意义或者无传统意义,也一样成为消费品。



南方周末:所以您就让跟间谍的职业素养四六不靠的翠平去做间谍助手?



姜伟:翠平不是间谍,她连助手都算不上。后来可能她做了几件事,送个情报,打个枪什么的。她是一个掩护,她的任务就是作为一个女人,在家里呆着,过生活。



南方周末:呆着也可以让一个更谨慎的人呆着,可她是四处捅娄子。


姜伟:如果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人,我们写戏的行话叫“顺拐”。你想写手足情,上来就哥哥宽厚,弟弟仁义,大错特错。应该开始时候大打出手,势不两立,最后情深意长。和睦夫妻,相辅相携,跟这个戏对角色的要求顺了,这种戏有的是。龙一的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也就在这。革命夫妻一般志同道合,但龙一的小说里,革命夫妻志同道不合。更绝的是志不同道不合,现在不经常有地下工作者跟美女特务谈情说爱的吗?


南方周末:为什么向孙红雷强调余则成要胆小,让他把手放在膝盖上?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类型化的企图,只不过是对常见类型取反,未必就更接近真实。因为事实上,很拉风的间谍也大有人在,比如周旋于国民党高层、频繁在高级宴会上捕捉情报的阎宝航。


姜伟:这基于传统对间谍的认识,认为间谍都是英俊潇洒、无往不胜,无所不能。

南方周末:像007那样?



姜伟:007我不认为它是间谍片,那是偶像片。这种间谍已经套路化了,那我还就不让它这样。我看过一本写苏联间谍的小说。这个人其实是德国人,曾经在德国外交部工作,被苏联争取过去了。二战时候,他常年从柏林到瑞士交换情报——瑞士当年是国际间谍的一个乐园。这个人其貌不扬,谨小慎微,但他的作为比007帅多了,他的魅力是智慧带来的,不是他穿什么,怎么抽烟。如果间谍都是猥琐的,我肯定搞个帅的。但是现在间谍已经被英雄化、偶像化了,那我就搞个笨点的。



人的姿态怎么低下来?你只要把手放膝盖上,你的四肢收回,你就张扬不起来,你的语气、眼神就温顺下来。我在导演本里头,用了很多提示,余则成“很小人”、“很无耻”,我在拼命地告诉演员,余则成不要英雄,不要高大,就是一个普通人。开始,他甚至是胆小的,后来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胆大心细,有一个过程,这才叫戏。







大团圆对不起这些人的在天之灵



南方周末:很多观众对《潜伏》的结尾耿耿于怀。我看到结尾的时候想到了 《拯救大兵瑞恩》。我想如果是一个FBI的谍报人员,八成他的上级是会安排他跟妻儿团聚的。但是在《潜伏》里,历史的大义、个人的幸福被碾得粉碎。;P


姜伟:这个问题得一点点来捋。你说很多观众,其实对结尾不满意的观众恰恰很少。我是这样判断的,对结尾满意的观众不会说什么,每个不满意的人背后恐怕有10个满意的观众。我周围很多人认为这个结尾非常好。如果这个戏我们要讲的是人道主义,我起手就是一对夫妻,被海峡两分,如何使他们团圆。但是这跟谍战片是两个方向。其实《拯救大兵瑞恩》是一个很中国的故事,他讲的是不能断后。



南方周末:很中国吗?我们提倡的价值观难道不是在大义面前,牺牲个人生命和后代生命是识大局、懂奉献的表现,是值得表扬和提倡的英雄行为吗?



姜伟:国家保护了多少人你是不知道的。现在人们动不动就国家如何,什么叫国家?国家做了什么?什么叫人民?现在的人,这些概念拿过来就用,不考虑是否准确。


南方周末:您说什么叫国家?



姜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国人生娃娃的愿望什么时候中断过?大兵瑞恩的故事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一个老太婆有4个儿子,3个都牺牲了。聂荣臻知道了这件事情,让部下把老四从东北抗日联军里找出来,还给老太婆。这是多中国的故事!



南方周末:这是真事?:D



姜伟:不是。至少我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我是打比方。这次我碰到钱壮飞的儿子,他谈了一件事,感动得我一塌糊涂。钱壮飞1935年牺牲,过了很长时间,他的太太都不知道他已经牺牲了。后来,周恩来见到了钱妻,告诉她钱牺牲的消息,周恩来跪了下来,说:不幸中的万幸,你们还有后代。钱壮飞的妻子听了之后大悲。
这件事启发了我,面对历史我们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尤其涉及到情报战的史实,很多东西都被按下去了。在基本的事实尚不清楚的时候,我们不忙下价值观和事实形态方面的判断。李克农的孙子还跟我讲过,其实潜伏到海峡那边的人,家里安置得都非常好,李克农生前多次去探望这些人的家属,尽管连家属也不知道这些人去了哪里,有怎样的使命。


南方周末:您认为现在的结尾,没有悖于常理的地方?



姜伟:悲剧有意义,它就有意义。如果这个世界上,悲剧成为垃圾的话,它就没有意义。



南方周末:我觉得无可挽回的分离才叫悲剧,如果是人力可以改变的,那只能说是遗憾。



姜伟: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谈论古人。我们谈解放、谈个人价值谈了三十年,都认为生命、人性是至高无上的。战争打响,两军对垒,为了我的生命,我可以掉头走,当逃兵。但现实中的逻辑是怎样的?你当逃兵,上级会一枪毙了你。你一个人逃走,可以带走十个人,十个带走一百一千个,这仗还有法打吗?人道主义不能脱离独特的时代。在今天大和平、大安逸的时代里,无障碍地探讨人性,这种探讨是没什么意义的。


南方周末:您的意思是说,现在这个结尾主要是出于戏剧冲突的考虑,因为您需要一个悲剧的结尾,它没有背负太多的历史含义。



姜伟:我当然也有个人的价值判断。大团圆的意义何在呢?从技术的角度,那是电视剧烂俗的套路,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做谍报工作的,很多人后来的境遇都不是很好,大团圆对不起这些人的在天之灵。当然,也有人说,电视剧本来就是娱乐,干嘛那么煞有介事?那我们这些拍电视剧的人都去说相声得了。
本来对这电视剧没兴趣.现在看了这个采访.一定要去看看了.
人道主义不能脱离独特的时代。在今天大和平、大安逸的时代里,无障碍地探讨人性,这种探讨是没什么意义的。

说的好 南周果然是垃圾 姜导就是不上道急死他
相当好的片子,应该看一看
近年军队系列片子有三部比较有特色
亮剑
主要是好在原著小说有颠覆性,主角表演相对到位,配角超烂
士兵突击
好的原因很多,不过也是第一部配角比主角吸引人的伟岸片片
潜伏
属于一部主角和配角都很到位的片子,配角的个性都非常鲜明
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对主角的表达,这是部好片子,非常精致
潜伏之所以大热,与其是在说谍战,不如说是在描写残酷的职场,大家感同身受罢了。
很明显南方记者的立场和姜导是完全不一样的,还不停给姜导下套,姜导厉害!
传说中的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