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干嘛去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59:29
印象中老蒋离开南京时,留下了唐生智和10万部队。唐也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和南京共存亡。

怎么南京战役尚未开始就全线溃退了?印象中老蒋离开南京时,留下了唐生智和10万部队。唐也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和南京共存亡。

怎么南京战役尚未开始就全线溃退了?
有感于《南京南京》的影片介绍,所以发帖,请教诸位大老。
之前守,是指望国外势力介入。结果守了一下,发现苏美没有这种意思,本来说要亲帅云南兵来解围的委座发报让唐生智撤退,唐生智根本就做大军撤离的准备,倒是把头头们逃跑的船准备好了,于是一溃千里。
提醒一下,在老蒋撤退命令没下之前,国崎支队已经快要打到南京背后的浦口了。找张当时的地图看一下就好。顺便再说一句,对当时那些刚刚从淞沪撤下来、整补了五六次的疲惫之师来说,个人觉得打成那样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当然在13日撤退的组织简直就是耻辱,但之前的战斗并不能说打得很差,只能说是战力差距太多了。
这个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要看很多文献。
我倒是比较感兴趣的是如果是毛泽东的话,他会不会死守南京。
其实当时刘斐的意见是对的,象征性的守一守就好了,因为必然是守不住的。但当时老蒋还对正在进行的陶德曼调停抱有希望,一定要在南京争取时间,结果才这么打下去。

话说很久以前出版的《金陵春梦》借一位伤兵之口大骂老蒋利用南京保卫战借刀杀人除掉了十万杂牌军,但在南京保卫战里挑大梁的却是正二八经的中央军精锐……

本人不是果粉,就事论事而已。

这个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要看很多文献。
我倒是比较感兴趣的是如果是毛泽东的话,他会不会死守南京。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09-4-22 17:22

如果是毛泽东,日本人还在朝鲜,中国就对日宣战了,哪里轮到日本人到南京。
这个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要看很多文献。
我倒是比较感兴趣的是如果是毛泽东的话,他会不会死守南京。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09-4-22 17:22

如果是毛泽东,日本人还在朝鲜,中国就对日宣战了,哪里轮到日本人到南京。
KMT整个淞沪会战后期,撤退没控制好,变成了溃败了.

要是当时的组织控制能力在强一点,不至于这么糟糕的.

当然,日本人屠城是肯定还是会屠的,那帮子畜生抗战八年屠杀没少过.
10w,淞沪有多少?还不是一样不行。
淞沪好歹打了三个月。经过淞沪后期那样的大溃败,撤退到南京的部队士气早就一落千丈了……
5# yaoyuan7310
老毛又不是没主动放弃过延安。
10# zetaplus
淞沪好歹还蹭了鬼子点血,淞沪之后就一路让人放血了。
其实打南京鬼子的伤亡也不小,在牛首山、紫金山和雨花台打得都很惨烈。主要是在撤退的时候根本没有组织,无意义的溃散造成的伤亡太大了。
老唐计划的突围路线,手下的军头们根本无视。除了叶肇按计划突围,其他都一窝蜂挤到江边,大溃.......
貌似,唐还把船集中到他手上那
老牛居 发表于 2009-4-22 21:58

否,邓龙光和叶肇没有按计划突围而是反道而行之,结果虽然伤亡惨重但冲出去的人最多。
rangerlj 发表于 2009-4-22 22:13

扯,船都在江北的宋希濂78军手上。
唐后来的下场也很惨!但比起南京30万冤魂,又算得了什么?
在淞沪后期的时候,KMT的主力基本就拖垮了,部队就已经处在溃败的边缘,居然有工兵先把桥炸了把重炮堵在后面不的不把重炮炸掉的事(可怜的FH18——中国当时也没几门啊)
不过南京是有精锐,几个德械师都在南京。
开始就没打算好好守,空喊口号,临头来连逃都没计划好。
不过我一向不看好唐生智,此君一生战绩就一个字~差~
难道收南京时熊起一回,临危请命,最后跑的比谁都快
其实都知道要输,其实都是知道要死,当要死出骨气,死出尊严,那个高喊于南京共存亡的唐某人,死后如何面对那30万德冤魂?亏他也有脸活在这世上
英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的,但唐某人高估了自己,就像现在的很多FQ一样,口号喊得比天响,决心表的比谁都狠,最后呢~
其实都知道要输,其实都是知道要死,当要死出骨气,死出尊严,那个高喊于南京共存亡的唐某人,死后如何面对那30万德冤魂?亏他也有脸活在这世上
英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的,但唐某人高估了自己,就像现在的很多FQ一样,口号喊得比天响,决心表的比谁都狠,最后呢~
淞沪新败,一路溃逃,士气已堕,时间仓促,南京根本守不住。最好的是立即撤离,同时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这样,虽然日军本性所在,南京仍免不了一劫,但损失会小得多。但总是想着首都“有碍观瞻”。
反正当时的日本和中国都是不正常的
千里独行侠 发表于 2009-4-23 23:54

当时老蒋正在期待陶德曼调停,希望把这次事情能像之前的华北一样用外交手段解决。如果在调停期间丢了首都,日本人就会在谈判中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要守住南京“争取国际同情”。老蒋是这么想的。
口号喊得比天响,决心表的比谁都狠,最后呢~
zetaplus 发表于 2009-4-24 08:51
这么是说当时的老蒋有点像去年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
蒋的政治能力实在不配做一个这么大国家的领袖
老蒋只是当年上海滩陈其美手下的一个小流氓而已。跟随孙中山的政治人才都死光了,自然轮到他做老大。
敌前撤退是军事学术中极难的一项
wwww130 发表于 2009-4-22 19:20
老毛主动放弃过延安以后呢?
得到了整个中国!

这就是差距!
人家也放弃了,但以退为进
你放弃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不要把受困的南京和还没撤离的老百姓让毛泽东来守这一假设来掩盖国军将领的无能。人家能实施有组织的撤退。
城守不在于守城,而在于守城之前!政治局主席的悟力就是强啊!
当时的军队靠的就是一股子气在淞沪死扛,结果黄金十年积蓄下来的老本都打光了,部队撤下的时候就残破不全了,补点新兵再上去打气早就没了。这时督战队顶着死守还能打打,一旦没人管撤退就是大溃败了。国民革民军一直到转进台湾也没能解决好撤退的问题,唉,头痛啊,要是能学到当年日本人和德国人的一半的撤退功夫也不至于后来三年亡国。一撤退就变成溃败,一溃败就变成围歼战,除了巴巴罗撒开始的时候的毛子,其余还没这么窝囊的表现
什么事情都能和老毛牵扯上?!
唐生智错过了成为民族英雄的机会。

我要他我会留下来,为撤出有生力量尽最大努力。
在日本人的记载中,中央军的教导队和中央军某部是守城的中坚,可惜了。
T62 发表于 2009-5-10 18:15
为那种政府牺牲,死了白死!
wwww130 发表于 2009-5-10 18:29

不是为政府,是为国家。

怎么会白死呢?张自忠、戴安澜等不都是公认的民族英雄吗?

就算不被后面的人记的 ,自己觉的有价值,就应该去做。
不管战略或战术需要守或撤,最起码要考虑考虑百姓的安危吧,大扫荡那么残酷,GCD守或撤从不忘了怎么保护老百姓,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特别是很多撤不走的军人也一同混杂在老百姓里,造成日军屠城的口实一直到今天。
好在南京屠城之后我们中国人总算睡醒了!
前面不是说土共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什么吗?

看看当年土共在马石山是怎么干的。。。

     铭记那个夜晚-----“马石山十勇士”其实是数百勇士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这一年的冬天,日军华北方面军为消灭我胶东军区八路军主力,调集两万余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实行拉网式大“扫荡”。11月23日晚,胶东各县7000多名群众和部分八路军部队被包围于马石山地区,情况万分危急。

    八路军胶东军区十三团七连六班由班长王殿元率领,在马石山西麓掩护群众突围,三次进出日军包围圈,救出1000多名群众。就在第四次进入日军包围圈时,遭遇日军攻击,六班弹尽粮绝,寡不敌众,10人全部牺牲,史称“马石山十勇士”。战斗之后,当地乡亲到马石山上寻找战士的遗体,发现在主峰的平顶松下,王殿元和坚持到最后的两个战士紧紧抱在一起用手榴弹自爆而死,枪支已被他们砸毁。乡亲们流着泪把烈士的遗体抬下山,埋进了自家的祖坟。

    其实,在这场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群众而牺牲的何止“十勇士”,那个夜晚和十勇士同样壮烈的是数百勇士!

    —十六团团长周光、政委张寰旭率团机关和部分连队突围时,发现沿途有很多群众,遂派人四处聚拢失散的群众,带领群众一道突围,结果延误了时机,拂晓时分遭遇“扫荡”日军,周团长、张政委指挥部队拼死阻击敌人,掩护700多名群众冲出了险境,而张寰旭政委和参谋长陈志英、参谋周文彬、组织股长牛文蔚等100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

     —十六团一营三连刘指导员带领一排20多名战士,在马石山北麓组织第四批群众突围时被日军发现,激战中刘指导员和20多名战士全部牺牲在马石山的悬崖峭壁上。

     —十七团二营营长孙涛和团敌工股长赛自来带领第七连突围至马石山以东时,遇到数百名群众,随即组织部队阻击日军,掩护群众突围,赛自来牺牲,孙营长被战士强行拖出阵地。三连连长丛培露、指导员黎光指挥全连百余名战士与日军展开搏杀,除6人受伤被俘外,其余全部牺牲。

     —十七团八连、九连在马石山东麓掩护500多名群众突围成功,转移至马石店,未及突围的数百名群众全部被日军杀害。当获悉小股日军宿营于海阳郭城镇,为了给死去的乡亲报仇,十七团决定八、九两连向郭城镇发起攻击。战斗发起后才发现日军多达千人,攻入镇中的八连遭到优势日军围击,力战不退,只生还3人。

    在马石山南麓战斗的胶东行署公安局警卫连指导员也叫王殿元,他带领三排16名战士连夜救援千余名群众脱险,天亮后被日军包围,血战至中午,16名战士全部牺牲。王殿元负伤倒地,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枕在头下,用右手扣住拉弦,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

    为解救被敌人追赶至半岛最东端的群众,东海独立团二连一排和日军战斗至弹尽粮绝,剩下的7名战士宁死不屈,怀抱枪支跳入了大海。

    这是一个无比悲壮的夜晚:八路军救出了被围的6000多名乡亲,五六百指战员为此献出了生命。

    岂止是那个夜晚,在抗战八年的日日夜夜里,胶东八路军夜以继日地和侵华日军进行战斗,烈士的遗骨埋遍了胶东大地;岂止是胶东大地,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人民抗日武装都在进行着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士的鲜血染红了神州大地。

    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青山遗骨可以作证,那个夜晚可以作证,抗战的全部历史可以作证: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是世界上少有的仁义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他们用最差的武器打败了最强的敌军,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来自人民,来自他们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有了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我们伟大的民族就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结论,印证着历史,也昭示着未来。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1日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