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很不错的文章《谢尔曼萤火虫 vs 虎式坦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1:46:42


2510337be641acd40ad18794.jpg
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就算不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坦克,也算得上是当今最著名的二战坦克。1942年出现的虎式坦克,它有极厚的装甲,其所形成的战场生存能力,在当时是相当可怕的。它配备一门长管的88毫米口径火炮,能在标准的作战距离内摧毁几乎所有敌坦克并保存自己。在欧洲战场上虎式坦克至少鏖战群雄两年,将恐惧打入了很多与其交锋的盟军坦克手心里,很多盟军坦克手都没能在它的打击下幸存。尽管数量不多,但这些为数不多的坦克,为德军延缓了盟军在战场上走向胜利的步伐。

到了1944年夏季末,强大的虎式坦克很快就要做告别演出了。这是最后一个时期虎式坦克能成规模地做为德军抵抗力量的前锋。1944年8月虎式坦克停产以便生产威力更大的虎王,虎王具备倾斜的装甲和一门威力更大的加长88毫米炮。虎式的停产意味着在消耗巨大的战斗中可以调动的虎式坦克越来越少,能与它匹敌的盟军坦克第一次在当年夏季出现也加快了德军的消耗。为了这个目的,英国将标准的美制谢尔曼M4中型坦克的主炮进行更改,开发出了萤火虫。萤火虫用17磅炮代替的谢尔曼的75毫米炮,在正常的作战范围内萤火虫的17磅炮超越的虎式的88毫米炮,穿透能力理论上接近即将装备的虎王的L/71 88毫米炮。

英国、加拿大和波兰军队装备的萤火虫,与德军装备的虎式之间的战斗,在1944年夏天诺曼底战斗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在1944年6月6日盟军D日登陆后的两个月里,面对德军顽强的抵抗盟军痛苦又缓慢地向内陆推进。在盟军坚定地进攻目标下,随着德军的抵抗开始崩溃,8月初盟军逐渐地有了些战果。其实到了1944年8月8日,盟军撕开战线上几个口子后,诺曼底前线的德军处境变得不明朗。

Caen北边是盟军撕开的其中一个口子。1944年8月8日下午,著名的德国坦克王牌米切尔怀特曼指挥着4辆虎式坦克向北猛攻盟军。等待他的是盟军的装甲部队,其中包括了萤火虫。在攻击过程中,怀特曼中了经典的坦克埋伏,交战中一辆萤火虫就击毁了三辆虎式坦克。怀特曼的坦克被击中后爆炸,以勇士战斗身亡的方式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该事件显示了萤火虫作为杰出的虎式杀手的可怕威力。
c59a7834a6bb2d51241f1431.jpg

2510337be641acd40ad18794.jpg
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就算不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坦克,也算得上是当今最著名的二战坦克。1942年出现的虎式坦克,它有极厚的装甲,其所形成的战场生存能力,在当时是相当可怕的。它配备一门长管的88毫米口径火炮,能在标准的作战距离内摧毁几乎所有敌坦克并保存自己。在欧洲战场上虎式坦克至少鏖战群雄两年,将恐惧打入了很多与其交锋的盟军坦克手心里,很多盟军坦克手都没能在它的打击下幸存。尽管数量不多,但这些为数不多的坦克,为德军延缓了盟军在战场上走向胜利的步伐。

到了1944年夏季末,强大的虎式坦克很快就要做告别演出了。这是最后一个时期虎式坦克能成规模地做为德军抵抗力量的前锋。1944年8月虎式坦克停产以便生产威力更大的虎王,虎王具备倾斜的装甲和一门威力更大的加长88毫米炮。虎式的停产意味着在消耗巨大的战斗中可以调动的虎式坦克越来越少,能与它匹敌的盟军坦克第一次在当年夏季出现也加快了德军的消耗。为了这个目的,英国将标准的美制谢尔曼M4中型坦克的主炮进行更改,开发出了萤火虫。萤火虫用17磅炮代替的谢尔曼的75毫米炮,在正常的作战范围内萤火虫的17磅炮超越的虎式的88毫米炮,穿透能力理论上接近即将装备的虎王的L/71 88毫米炮。

英国、加拿大和波兰军队装备的萤火虫,与德军装备的虎式之间的战斗,在1944年夏天诺曼底战斗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在1944年6月6日盟军D日登陆后的两个月里,面对德军顽强的抵抗盟军痛苦又缓慢地向内陆推进。在盟军坚定地进攻目标下,随着德军的抵抗开始崩溃,8月初盟军逐渐地有了些战果。其实到了1944年8月8日,盟军撕开战线上几个口子后,诺曼底前线的德军处境变得不明朗。

Caen北边是盟军撕开的其中一个口子。1944年8月8日下午,著名的德国坦克王牌米切尔怀特曼指挥着4辆虎式坦克向北猛攻盟军。等待他的是盟军的装甲部队,其中包括了萤火虫。在攻击过程中,怀特曼中了经典的坦克埋伏,交战中一辆萤火虫就击毁了三辆虎式坦克。怀特曼的坦克被击中后爆炸,以勇士战斗身亡的方式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该事件显示了萤火虫作为杰出的虎式杀手的可怕威力。
c59a7834a6bb2d51241f1431.jpg


坦克和谢尔曼萤火虫的设计发展历史
虎式坦克
   1942年中期问世的虎式坦克,正式直接的研发工作开始于1941年,而间接地开发工作可以追溯到1937年。在1937-40年间,德国一直在开发一款比当时四号坦克更大的重型坦克。到1940年该计划目标是29.5吨的VK3001方案,并且做出了几种基本设计,命名为DW1,DW2和VK3001 (H)方案。DW1是由亨舍尔开发的底盘,复盖50毫米厚的装甲,引擎是280匹马力的Maybach ML120。悬挂系统是典型的德国扭转杆式悬挂。1939年亨舍尔设计出DW2方案,是将Krupp设计的安装在四号坦克上的7.5厘米Kwk L/24火炮的炮塔安装到DW1的底盘上。1940年亨舍尔做出VK3001方案,该方案是一个没炮塔的底盘,在交错式负重轮上结合新式变速箱。 VK3001(H)有600毫米厚的装甲,300马力的Maybach HL116 6缸引擎,最高时速21英里。
8b99be0122baadc9277fb5b2.jpg
1940年初亨舍尔的VK3001(H)。该设计与传统的德式设计不同,使用了基于交错式负重轮的新式档位。该设计的成功使得亨舍尔将它应用在虎式坦克原形车上

1940年亨舍尔还开发了VK6501(H)方案,四号坦克的放大版,目标是迎合军方对65吨坦克的要求,动力是600马力的Maybach HL224 12缸引擎。由于军方对现有四号坦克表现满意,該设计没有更多进展。然而,该设计取得的成果却影响了后来虎式坦克的设计制造。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保时捷,开始了VK4501(P)的研究开发工作,据说是在希特勒要求下开发的而没有与军方签过正式合同。从1941年春开始, Krupp就与保时捷合作,向他们提供88毫米的Kwk36 L/56坦克炮。该炮是在著名的88毫米防空炮基础上开发的,高速的出膛速度让人们对它的反坦克能力印象深刻。重型坦克设计方面的工作一直拖延到1941 年5月26日,这一天希特勒与专家就德军坦克未来的发展策略开会讨论。会议上他要求重型坦克要以能够击毁它碰到的任何坦克为标准进行设计开发。要求是车身有100毫米厚的前部装甲和一门能在1500米内击穿100毫米厚装甲的火炮。希特勒同时蹲促保时捷和亨舍尔要加快开发重型坦克以便在1942年夏天双方能各交付6辆样车。

     1941年中期研发工作遇到另一个重要事件。德国相当震惊地发现它们的坦克遭遇两种新型苏联坦克——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它们超越了包括四号坦克在内的所有德军坦克。这个现实的问题促使德国开发新的中型和重型坦克。1941年到42年同步产生的各种设计,到42到43年间都汇总到一起,最终产生了新一代火力更强防护更好的重型坦克——“豹式”和“虎式”坦克。

    1942年德国在开发新式重型坦克过程中还存在波折。希特勒要在重型坦克上安装8.8厘米火炮,可以是KwK36型或威力更大的Flak41型。保时捷公司实验后认为后者无法适应已经开发出来的炮塔。另一方面军方觉得坦克安装如此大的炮会使坦克超重而且难以行动。军方认为未来重型坦克应安装口径小一些的 60或70毫米尖头炮(tapered bore gun),该炮越靠近炮口炮管尺寸就越小。这种逐渐变窄的设计能将钨元素挤压入炮管内的来复线,提高出膛速度和准确性。然而钨在战时德国属稀缺材料且需求盛大。

    武器部门与亨舍尔签订了VK3601(H)方案合同,该方案标准是37.2吨车体加60或70毫米的尖头炮。与此同时,保时捷接到重型VK4501(P)方案的正式合同,安装的是Krupp的88毫米坦克炮。到了1941年中期,亨舍尔完成7辆VK3601(H)方案的样车,特点是厚前装甲和交错式负重轮。不过武器部门认为亨舍尔的尖头炮需要使用稀缺资源钨,使得该方案不可行,而尖头炮是亨舍尔设计的重点。亨舍尔那重量稍轻的设计唯一能与保时捷竞争的就是杀伤力较强的尖头炮。尖头炮设计被否决,亨舍尔只能放弃VK3601(H)方案。不过武器部门为了不让亨舍尔在研制中取得的技术浪费,便与其签订开发 41吨坦克的合同,即VK4501(H)。于是亨舍尔决定开发放大版的VK3601,以便装上与竞争对手一样的88毫米坦克炮。就这样,在1941年底亨舍尔与保时捷都开始了安装同一种火炮的41吨坦克的研制工作。

    到1942年,保时捷和亨舍尔均完成首辆样车VK4501(P)和VK4501(H),分别指代保时捷虎式和亨舍尔虎式。这两个方案最明显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搭载了由Krupp设计的88毫米KwK L/56炮和MG34机枪。两种设计前部都装了球形机枪而且炮塔防盾上的装甲达到120毫米。两种坦克的重量都约53.6吨,因为德国高层在坦克设计过程中提高了装甲要求,所以重量明显超过最初设计。

    VK4501(P)的动力是两个320马力的风冷引擎,驱动坦克上一系列发电机和电动马达。VK4501(P)还使用新式悬挂,两边各6个负重轮悬挂在扭转杆上。由于油耗很大,作战距离让人失望只有50公里。Krupp的炮塔安装在车身前部,长长的88毫米炮管伸向前方,这导致坦克前部重量太大,在松软的地面上有下陷的趋势,可是方案在被认可前保时捷就接到生产90辆的合同并在1943年4月1日交货。
1d9aaccaf9ff8d99c91768bf.jpg
保时捷的VK4501(P),安装了与亨舍尔一样的88毫米炮,但炮塔比亨舍尔的还更靠近前方,使得坦克头重脚轻。图中炮塔被转向坦克的后方。

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将亨舍尔的虎式与保时捷的虎式区分开来。亨舍尔的坦克将krupp的炮塔安装在车身中间,这种设计使炮管不会太过前伸,也减少了前部重量。坦克使用了与VK3001(H)一样的新式交错式负重轮。与保时捷的设计不同,亨舍尔的悬挂是典型的德式横向扭转杆。车体顶盖也比保时捷虎式更大更四方。动力是安装在车后的Maybach 642马力汽油引擎。油料消耗方面胜过保时捷型。亨舍尔坦克还装备了液压控制的8档Maybach Olvar OG40变速箱和半自动变速器。

    为了评价两种坦克的好坏,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时他与他的高官们观看了场地测试。最后军方认为亨舍尔虎式优于保时捷的,最大的优点是它的引擎和移动性能可靠。武器部门也认为亨舍尔虎式更适合大规模生产,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德国经济。

    希特勒要求新式坦克要尽快投入战斗。1942年7月武器部门与亨舍尔签订大规模生产虎式坦克的合同。与此同时取消了已与保时捷签订的90辆保时捷型虎式的合同,为了不浪费这90辆车身,随后又把它们用于一种重型坦克歼击车“象式”坦克。8月初亨舍尔做出的头两辆坦克做为预产车,用于测试,8月20日生产出了头4辆虎式,迅速地被送往东线。此后,更多虎式投入欧洲战场,很快建立起令人生畏的形像直到1944年下半年。
3bca41f0910a85dc7931aa85.jpg
1942年4月,第一辆虎式坦克实验车VK4501(H)V1,停放在亨尔的组装车间。

萤火虫坦克


    与虎式坦克相反,谢尔曼萤火虫直到1944年6年才投入战斗,而此时虎式坦克的生产很快就要中止了。到1943年年底,美国设计的M4谢尔曼已经成为英军标准的中型坦克,装备到了许多重装甲旅。谢尔曼是第一种双用途坦克,能执行步兵增援任务又能执行侦察任务。

    M4谢尔曼是一款5乘员的31-35吨型坦克,英军将谢尔曼分为I到V型。这些坦克均装备美制75毫米M3火炮或美制76毫米M1火炮,以及多轴机枪和车首机枪。前部倾斜装甲76毫米,侧面装甲38毫米。后置Chrysler, Wright, GWC引擎或福特引擎,马力400-443匹,最高路面时速36公里,最高越野时速22公里。三套基于垂直弹簧悬挂系统的负重轮。谢尔曼还装备5档同步啮合变速齿轮箱及离合刹车变速器,相比精密的虎式坦克谢尔曼的方向控制系统相当简陋。

    1942-43年西线沙漠以及意大利的战斗显示出英军坦克面对德军新式坦克时相当脆弱。75毫米长炮管的新式四号坦克和豹式坦克给英军造成了重大损失,此外还有虎式坦克那威力巨大的88毫米口径火炮。后者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内击毁英军坦克且毫发无损的进入下次战斗。这迫使英国战争部门考虑如何改进现有坦克炮塔以便能在1300米内击毁任何德军坦克。最显而易见的是皇家军械局的17磅反坦克炮,该炮有着坦克杀手的作战记录,它发射的装甲弹能在914米内击穿 172毫米的装甲,足以击穿虎式那令人畏惧的防弹盾。

    1943年年底,英国第一次尝试将该炮安装在“克伦威尔”坦克上。1944年3月服役的A30挑战者坦克,比预计时间推迟很多,安装结果无法令人满意。由于火炮机械机构的要示,挑战者坦克使用了较高的炮塔,按1944年的战场标准该坦克的装甲保护程度也不够。由于战争部门不满1943年年底挑战者坦克项目,便开始考虑是否将17磅炮安装在谢尔曼上。后者安装17磅炮的可行性在1943年8月底已经有人提出,但官方直到10月份才开始研究。

    坦克供应部门对在谢尔曼坦克上安装17磅炮的可能性表示怀疑。现有的17磅反坦克炮有两个又大又笨重的汽缸安装在炮管上下用于吸收开炮时的后座力,这使得该炮高度太高而无法装进谢尔曼那窄小的空间内,巨大的后座力也占用了空间已经很有限的炮塔。不过早在1943年夏天,位于Lulworth的皇家炮兵学校已经开始非官方的研究,将炮装在修改过的炮塔里,证明该做法既可行又经济。
748d570669e54f6403088171.jpg
这张炮塔结构的技术图纸,显示出炮塔在安装了17磅炮那巨大的弹药装填机械机构后相当狭窄。

战争部门的想法在争论中得到许可,签署了改造17磅炮的合同以便用于谢尔曼的炮塔。改造方法基于Lulworth Cove的实验。1943年年底英国工程师制作出了改进的17磅炮,修改了装弹口前方基座缩短了发射时的后座力行程,该设计同时将后座力汽缸重新安排。 1943年年底新的17磅炮和它的支架试制成功,过了几天,炮和支架都装入了一辆修改过的谢尔曼车身上。居说该车于1943年12月31日组装完成。 1944年1月6日新式坦克被命名为17磅谢尔曼,该坦克用后缀字母C来与其它坦克区分,但未使用“萤火虫”这个名字。由于某些原因,第一个接收该坦克的单位将它命名为“萤火虫”。

    到1944年1日,战争部门非常希望把杀伤力更大的武器安装在谢尔曼上,特别是因为盟军在法国的战役刚刚开始不到几个月。幸运的是,战争部门对第一辆萤火虫的表现完全满意。该改进既快捷又合算,能在随后机个月内交付大量坦克。为了让第一批几百辆萤火虫能尽快交付,战争部门立即向皇家军械厂下订单。萤火虫之所以以如此快的速度进行设计、测试和生产得益于最高领导层对改进工作的支持。1944年1月12日邱吉尔首相将萤火虫项目定为最高优先级。
31a19218ad02eb1835fa41a9.jpg
一开始英国尝试将17磅炮安装在基于克论威尔车架的A30挑战者式坦克上,因为装甲保护程度不足,挑战者坦克的这个权宜之计并不让人满意。

坦克和谢尔曼萤火虫的设计发展历史
虎式坦克
   1942年中期问世的虎式坦克,正式直接的研发工作开始于1941年,而间接地开发工作可以追溯到1937年。在1937-40年间,德国一直在开发一款比当时四号坦克更大的重型坦克。到1940年该计划目标是29.5吨的VK3001方案,并且做出了几种基本设计,命名为DW1,DW2和VK3001 (H)方案。DW1是由亨舍尔开发的底盘,复盖50毫米厚的装甲,引擎是280匹马力的Maybach ML120。悬挂系统是典型的德国扭转杆式悬挂。1939年亨舍尔设计出DW2方案,是将Krupp设计的安装在四号坦克上的7.5厘米Kwk L/24火炮的炮塔安装到DW1的底盘上。1940年亨舍尔做出VK3001方案,该方案是一个没炮塔的底盘,在交错式负重轮上结合新式变速箱。 VK3001(H)有600毫米厚的装甲,300马力的Maybach HL116 6缸引擎,最高时速21英里。
8b99be0122baadc9277fb5b2.jpg
1940年初亨舍尔的VK3001(H)。该设计与传统的德式设计不同,使用了基于交错式负重轮的新式档位。该设计的成功使得亨舍尔将它应用在虎式坦克原形车上

1940年亨舍尔还开发了VK6501(H)方案,四号坦克的放大版,目标是迎合军方对65吨坦克的要求,动力是600马力的Maybach HL224 12缸引擎。由于军方对现有四号坦克表现满意,該设计没有更多进展。然而,该设计取得的成果却影响了后来虎式坦克的设计制造。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保时捷,开始了VK4501(P)的研究开发工作,据说是在希特勒要求下开发的而没有与军方签过正式合同。从1941年春开始, Krupp就与保时捷合作,向他们提供88毫米的Kwk36 L/56坦克炮。该炮是在著名的88毫米防空炮基础上开发的,高速的出膛速度让人们对它的反坦克能力印象深刻。重型坦克设计方面的工作一直拖延到1941 年5月26日,这一天希特勒与专家就德军坦克未来的发展策略开会讨论。会议上他要求重型坦克要以能够击毁它碰到的任何坦克为标准进行设计开发。要求是车身有100毫米厚的前部装甲和一门能在1500米内击穿100毫米厚装甲的火炮。希特勒同时蹲促保时捷和亨舍尔要加快开发重型坦克以便在1942年夏天双方能各交付6辆样车。

     1941年中期研发工作遇到另一个重要事件。德国相当震惊地发现它们的坦克遭遇两种新型苏联坦克——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它们超越了包括四号坦克在内的所有德军坦克。这个现实的问题促使德国开发新的中型和重型坦克。1941年到42年同步产生的各种设计,到42到43年间都汇总到一起,最终产生了新一代火力更强防护更好的重型坦克——“豹式”和“虎式”坦克。

    1942年德国在开发新式重型坦克过程中还存在波折。希特勒要在重型坦克上安装8.8厘米火炮,可以是KwK36型或威力更大的Flak41型。保时捷公司实验后认为后者无法适应已经开发出来的炮塔。另一方面军方觉得坦克安装如此大的炮会使坦克超重而且难以行动。军方认为未来重型坦克应安装口径小一些的 60或70毫米尖头炮(tapered bore gun),该炮越靠近炮口炮管尺寸就越小。这种逐渐变窄的设计能将钨元素挤压入炮管内的来复线,提高出膛速度和准确性。然而钨在战时德国属稀缺材料且需求盛大。

    武器部门与亨舍尔签订了VK3601(H)方案合同,该方案标准是37.2吨车体加60或70毫米的尖头炮。与此同时,保时捷接到重型VK4501(P)方案的正式合同,安装的是Krupp的88毫米坦克炮。到了1941年中期,亨舍尔完成7辆VK3601(H)方案的样车,特点是厚前装甲和交错式负重轮。不过武器部门认为亨舍尔的尖头炮需要使用稀缺资源钨,使得该方案不可行,而尖头炮是亨舍尔设计的重点。亨舍尔那重量稍轻的设计唯一能与保时捷竞争的就是杀伤力较强的尖头炮。尖头炮设计被否决,亨舍尔只能放弃VK3601(H)方案。不过武器部门为了不让亨舍尔在研制中取得的技术浪费,便与其签订开发 41吨坦克的合同,即VK4501(H)。于是亨舍尔决定开发放大版的VK3601,以便装上与竞争对手一样的88毫米坦克炮。就这样,在1941年底亨舍尔与保时捷都开始了安装同一种火炮的41吨坦克的研制工作。

    到1942年,保时捷和亨舍尔均完成首辆样车VK4501(P)和VK4501(H),分别指代保时捷虎式和亨舍尔虎式。这两个方案最明显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搭载了由Krupp设计的88毫米KwK L/56炮和MG34机枪。两种设计前部都装了球形机枪而且炮塔防盾上的装甲达到120毫米。两种坦克的重量都约53.6吨,因为德国高层在坦克设计过程中提高了装甲要求,所以重量明显超过最初设计。

    VK4501(P)的动力是两个320马力的风冷引擎,驱动坦克上一系列发电机和电动马达。VK4501(P)还使用新式悬挂,两边各6个负重轮悬挂在扭转杆上。由于油耗很大,作战距离让人失望只有50公里。Krupp的炮塔安装在车身前部,长长的88毫米炮管伸向前方,这导致坦克前部重量太大,在松软的地面上有下陷的趋势,可是方案在被认可前保时捷就接到生产90辆的合同并在1943年4月1日交货。
1d9aaccaf9ff8d99c91768bf.jpg
保时捷的VK4501(P),安装了与亨舍尔一样的88毫米炮,但炮塔比亨舍尔的还更靠近前方,使得坦克头重脚轻。图中炮塔被转向坦克的后方。

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将亨舍尔的虎式与保时捷的虎式区分开来。亨舍尔的坦克将krupp的炮塔安装在车身中间,这种设计使炮管不会太过前伸,也减少了前部重量。坦克使用了与VK3001(H)一样的新式交错式负重轮。与保时捷的设计不同,亨舍尔的悬挂是典型的德式横向扭转杆。车体顶盖也比保时捷虎式更大更四方。动力是安装在车后的Maybach 642马力汽油引擎。油料消耗方面胜过保时捷型。亨舍尔坦克还装备了液压控制的8档Maybach Olvar OG40变速箱和半自动变速器。

    为了评价两种坦克的好坏,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时他与他的高官们观看了场地测试。最后军方认为亨舍尔虎式优于保时捷的,最大的优点是它的引擎和移动性能可靠。武器部门也认为亨舍尔虎式更适合大规模生产,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德国经济。

    希特勒要求新式坦克要尽快投入战斗。1942年7月武器部门与亨舍尔签订大规模生产虎式坦克的合同。与此同时取消了已与保时捷签订的90辆保时捷型虎式的合同,为了不浪费这90辆车身,随后又把它们用于一种重型坦克歼击车“象式”坦克。8月初亨舍尔做出的头两辆坦克做为预产车,用于测试,8月20日生产出了头4辆虎式,迅速地被送往东线。此后,更多虎式投入欧洲战场,很快建立起令人生畏的形像直到1944年下半年。
3bca41f0910a85dc7931aa85.jpg
1942年4月,第一辆虎式坦克实验车VK4501(H)V1,停放在亨尔的组装车间。

萤火虫坦克


    与虎式坦克相反,谢尔曼萤火虫直到1944年6年才投入战斗,而此时虎式坦克的生产很快就要中止了。到1943年年底,美国设计的M4谢尔曼已经成为英军标准的中型坦克,装备到了许多重装甲旅。谢尔曼是第一种双用途坦克,能执行步兵增援任务又能执行侦察任务。

    M4谢尔曼是一款5乘员的31-35吨型坦克,英军将谢尔曼分为I到V型。这些坦克均装备美制75毫米M3火炮或美制76毫米M1火炮,以及多轴机枪和车首机枪。前部倾斜装甲76毫米,侧面装甲38毫米。后置Chrysler, Wright, GWC引擎或福特引擎,马力400-443匹,最高路面时速36公里,最高越野时速22公里。三套基于垂直弹簧悬挂系统的负重轮。谢尔曼还装备5档同步啮合变速齿轮箱及离合刹车变速器,相比精密的虎式坦克谢尔曼的方向控制系统相当简陋。

    1942-43年西线沙漠以及意大利的战斗显示出英军坦克面对德军新式坦克时相当脆弱。75毫米长炮管的新式四号坦克和豹式坦克给英军造成了重大损失,此外还有虎式坦克那威力巨大的88毫米口径火炮。后者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内击毁英军坦克且毫发无损的进入下次战斗。这迫使英国战争部门考虑如何改进现有坦克炮塔以便能在1300米内击毁任何德军坦克。最显而易见的是皇家军械局的17磅反坦克炮,该炮有着坦克杀手的作战记录,它发射的装甲弹能在914米内击穿 172毫米的装甲,足以击穿虎式那令人畏惧的防弹盾。

    1943年年底,英国第一次尝试将该炮安装在“克伦威尔”坦克上。1944年3月服役的A30挑战者坦克,比预计时间推迟很多,安装结果无法令人满意。由于火炮机械机构的要示,挑战者坦克使用了较高的炮塔,按1944年的战场标准该坦克的装甲保护程度也不够。由于战争部门不满1943年年底挑战者坦克项目,便开始考虑是否将17磅炮安装在谢尔曼上。后者安装17磅炮的可行性在1943年8月底已经有人提出,但官方直到10月份才开始研究。

    坦克供应部门对在谢尔曼坦克上安装17磅炮的可能性表示怀疑。现有的17磅反坦克炮有两个又大又笨重的汽缸安装在炮管上下用于吸收开炮时的后座力,这使得该炮高度太高而无法装进谢尔曼那窄小的空间内,巨大的后座力也占用了空间已经很有限的炮塔。不过早在1943年夏天,位于Lulworth的皇家炮兵学校已经开始非官方的研究,将炮装在修改过的炮塔里,证明该做法既可行又经济。
748d570669e54f6403088171.jpg
这张炮塔结构的技术图纸,显示出炮塔在安装了17磅炮那巨大的弹药装填机械机构后相当狭窄。

战争部门的想法在争论中得到许可,签署了改造17磅炮的合同以便用于谢尔曼的炮塔。改造方法基于Lulworth Cove的实验。1943年年底英国工程师制作出了改进的17磅炮,修改了装弹口前方基座缩短了发射时的后座力行程,该设计同时将后座力汽缸重新安排。 1943年年底新的17磅炮和它的支架试制成功,过了几天,炮和支架都装入了一辆修改过的谢尔曼车身上。居说该车于1943年12月31日组装完成。 1944年1月6日新式坦克被命名为17磅谢尔曼,该坦克用后缀字母C来与其它坦克区分,但未使用“萤火虫”这个名字。由于某些原因,第一个接收该坦克的单位将它命名为“萤火虫”。

    到1944年1日,战争部门非常希望把杀伤力更大的武器安装在谢尔曼上,特别是因为盟军在法国的战役刚刚开始不到几个月。幸运的是,战争部门对第一辆萤火虫的表现完全满意。该改进既快捷又合算,能在随后机个月内交付大量坦克。为了让第一批几百辆萤火虫能尽快交付,战争部门立即向皇家军械厂下订单。萤火虫之所以以如此快的速度进行设计、测试和生产得益于最高领导层对改进工作的支持。1944年1月12日邱吉尔首相将萤火虫项目定为最高优先级。
31a19218ad02eb1835fa41a9.jpg
一开始英国尝试将17磅炮安装在基于克论威尔车架的A30挑战者式坦克上,因为装甲保护程度不足,挑战者坦克的这个权宜之计并不让人满意。
先WC 一会继续~~


好啦 继续

虎式、谢尔曼萤火虫技术明细

虎式坦克
1942年8月到1943年4月间亨舍尔公司的卡塞尔工厂生产了头250辆虎式坦克。标准型的虎式是一辆大体积四四方方的坦克,外观类似小一点的四号坦克。55吨重的虎式装备与样车一样的长管8.8厘米Kwk36 L/56主炮,这门精准的主炮能在3500米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内击穿谢尔曼V或萤火虫VC的侧面后面装甲,在1800米内击穿前装甲。相比之下谢尔曼的75毫米炮只能在100米内击穿虎式侧面,在正面即使顶住虎式也无法击穿它。尽管有过在2000米远射杀目标的事,虎式坦克通常在800米到1200 米内开始与敌交战。此外它还能够在8公里远发射高爆炮弹。虎式坦克主炮携带92枚炮弹,穿甲弹和高爆弹各一半。通常弹道被帽穿甲弹(APCBC)和高爆炮弹各一半,有时会带上少量合金穿甲弹和高爆反坦克炮弹。

虎式装备了非常厚质量非常好的装甲,从正面防弹盾的120毫米到80-82毫米厚的侧后面装甲,这些都为它提供了极高的战场生存能力,甚至不哑于后来有倾斜装甲的新式坦克。坦克由5人驾驶,动力是Maybach HL120 642匹马力的汽油引擎。虽然体形巨大,坦克的移动能力仍让人满意,最高路面时速38公里,路面外时速20公里。中尉Otto Carius惊讶地发现虎式开起来像汽车一样。对汽油狼吞虎咽的引擎,路面行驶57公里就要加油。利益于超宽的履带,坦克的越野能力令人满意,不过当装上这种履带时坦克宽度太大,标准铁路平板车无法装载。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了双履带系统,在作战时装上较宽的履带,运输时乘员拆除宽履带并拿掉外层的负重轮再装上较小的履带。虎式坦克太重不能通过多数欧洲桥梁,所以装上了密封设备使其能潜入水里从河床上开过去。

在1942年8月到1944年8月间虎式坦克共生产了1349辆,在24个月的时间内生产数量没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这个数字反映出生产高技术高复杂性的虎式需要高成本和很长的生产时间,是生产豹式坦克的两倍还多。然而虎式在作战中那致命的火力,超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和足以应付需要的动力使它在1942-44年的战场上傲战群雄。1944年夏天虎式开始遇到火力装甲更好的盟军坦克如萤火虫,斯大林和潘兴坦克。

虎式坦克在战场上无可质疑的非凡技能,不意味着它没有缺点。如果预防措施没有按要求去做的话坦克的变速器容易损坏。虎式坦克需要高水平的维护技术,冰雪有可能冻住负重轮,还有坦克极难在战场环境中修复。尽管有这么多的缺陷,虎式还是最令盟军害怕的坦克。直到1944年下半年之前虎式都是德军重坦的先锋,在那之后逐渐变虎王代替。尽管数量不断减少,虎式都一直服役到1945年5月初战争结束。
9056c41fabc1f415314e15fe.jpg
图中显示一辆早期型虎式的竖直排气管,还有鼓形的车长顶盖和顶盖上的观察缝。

生产过程中的改进

像其它类型的坦克一样,在生产过程中虎式也根据情况修改设计。其实设计的修改分为三个周期——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生产型。早期型虎式就是首次生产的250辆,已在上文中介绍过。中期型虎式从1943年4月底开始,生产了251辆并于 1944年1月时完成第824个车身。在中期型第251辆坦克之后虎式装备了更大马力的694匹Maybach HL230引擎和改进的变速器,提高了坦克的越野性能。1943年7月,从中期型的第391辆坦克开始,炮塔的车长顶盖使用潜望镜代替原来的遮阳板。 1943年9月,从中期型第496辆坦克开始,取消了价格昂贵作用不大的密封设备,在这之后的虎式也有了防磁性雷的涂层。

后期型出现在1944年1月-8月,改进如下:从一月份(第820辆)开始部分有选择的坦克装备多功能进战防卫武器。从这之后,使用弹性钢铁负重轮圈代替先前的橡胶负重轮圈。接着从三月份第920辆车开始,炮塔顶部装甲从25毫米增加到40毫米以抵抗空中火力。然后从第1100辆车开始,用TFZ9C单眼瞄准镜代替双眼TFZ9B瞄准镜。

虎式坦克的变种型号

德国只开发了两种特别型号的虎式坦克指挥车。亨舍尔生产了89辆虎式坦克指挥车,有Sdkfz267营级指挥车和Skdfz268连级指挥车。这些车除大功率无线电台之外与标准型没什么区别。为了腾出空间安放电台,将主炮弹药减少到66发并移除双轴机枪。
a6d436b3133426b8d9335ad0.jpg
图中的虎式坦克在组装台上被吊了起来,底部视角清楚地显示出交错式负重轮的设计方式,每边各有6层的负重轮。两边履带加起来的宽度几乎等于车体底部的宽度。当运输需要装上较窄的履带时最外面的一层负重轮会被移除。

技术规格(以虎式早期型为标准,第1-250辆。)

虎式总生产周期:1942年8月——1944年8月
生产数量:1349辆
乘员:5人(车长、机枪手、炮手、司机、无线电/前机枪操作手)

尺寸:
全长(包括炮管):8.24米              车身长:6.20米
宽(包括履带):3.73米                  高:2.86米

装甲:
正面:100毫米,侧面:60-80毫米,后面:82毫米,顶部:25毫米
正面(炮塔):100-120毫米,侧面:80毫米,后面:80毫米,顶部:26毫米

武器:
主炮:8.8厘米 KwK36 L/56
副武器:2挺7.92毫米MG34机枪,1挺在炮塔上,1挺在车首,2个烟雾发射器
主炮发射速率:15发每分钟

弹药储备:
主炮:92发(50%的被帽弹道穿甲弹,50%高爆炮弹;少量合金穿甲弹,高爆反坦克炮弹)
副武器:3900-5100发

联络:
Fu-5超短波收/发器,内部通话设备

动力:
引擎:Maybach HL210 P435 21升12缸汽油引擎
动力:每分钟3000转时达到642匹马力
油箱容量:534升

性能:
地面压强:1.05公斤/平方厘米
最高路面速度:38公里/小时,最高越野速度:20公里/小时
路面作战距离:100公里,野外作战距离:57公里
路面油耗:5-5.3升/公里,越野油耗:9-9.3升/公里

萤火虫
在D登陆日对萤火虫坦克需求的刺激下,战争部门同意在1944年1月初正式生产萤火虫。过了几天,战争部门下了2100辆改造谢尔曼的订单而时间却很紧迫。为了履行合同,相关工厂连轴转地将17磅炮装上任何可适应该炮的谢尔曼坦克上。由于76毫米炮的谢尔曼炮塔防弹盾不适应17磅炮,所以1944年初适合改造的只有谢尔曼V型。在萤火虫生产过程中,适合改造的I型和I混血型,分别被改造为谢尔曼IC和萤火虫IC,后者的前装甲是一体浇注成形的。

战争部门最后将数量增加到3414辆,相关工厂从1944年1月到1945年5月完成了2139到2239辆(资料有矛盾)。平均每月交付126-132辆,显示出通过改造现有车身和主炮而得到的萤火虫,是一辆容易改装的坦克。至 1944年5月31日,工厂交付了342辆萤火虫,大多数装备蒙哥马利D登陆日的第21集团军,每个坦克连分配一辆。从D日到1944年8月底诺曼底战役结束,再生产了562辆谢尔曼,足以替换其间损失的坦克。到1945年2月,已经交付了2002辆,21集团军每个坦克连都能得到2辆萤火虫。1945年春3家工厂停止生产萤火虫,5月份生产出最后一辆。因为欧洲战事结束指日可待,萤火虫又不需要对付远东的威胁,日本没有像德国那么厉害的坦克,而且萤火虫还被A34慧星中型坦克所取代。

萤火虫的外观极像标准版的谢尔曼,最明显的区别是较长的17磅炮炮管,远远地伸向前方,这使得萤火虫从谢尔曼中脱影而出。德军很快意识到在与谢尔曼交战前要优先击毁萤火虫。对于刚刚接收萤火虫时间不长训练又少的英军坦克手来说不是件好事。北安普郡第1勇士骑兵队的Joe Ekins对德军的新战术一无所知直到1944年8月他的萤火虫被击毁。英军则在炮管尾部涂上浅色或在炮管中装一个假的消焰器来进行伪装。

萤火虫主炮携带77发炮弹,一般情况是带穿甲弹和高爆弹。萤火虫有5种类型的弹药 ——被帽穿甲弹、被帽弹道穿甲弹、破壳穿甲弹和两款标准高爆炮弹。使用穿甲弹时萤火虫是一辆坦克杀手。从书面上讲萤火虫使用破壳穿甲弹时的穿甲能力超越了豹式、虎式甚至是1944年年底才装备的虎王,这三种坦克的射击准确率都很高,尤其是长距离射击中。在标准距离内,萤火虫的破壳穿甲弹能从任何方向击穿虎式装甲。

萤火虫的主要缺点是开炮时的闪光阻碍视线,在发射时经常伴随着一阵烟雾从消焰器里冒出来,类似的闪光伴随着巨大的后座力同样会充满整个炮塔。D日登陆战之前的第一次萤火虫训练中,没有人提醒过Ekins会发生这种闪光的现象,他开炮后感到惊讶也是必然的,后来他在报告中写到他几乎从坦克里跳了出来。这种问题在发射高爆炮弹时显得特别严重。炮弹出膛时产生的产生的短暂闪光使车组暂时失明无法观测炮弹的落点。闪光同时显露了位置,迫使指挥官不停地改变开火位置。尽管技术上尝试解决该问题,但该问题从未得到真正解决。坦克发射的炮弹四分之三都是高爆炮弹,主要用于对付软目标如步兵、反坦克炮和卡车,萤火虫发射高爆炮弹的缺陷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英军坦克中队均不愿意让每个坦克连接收超过2辆萤火虫。

萤火虫与标准的谢尔曼还有一些不同点。需要对标准谢尔曼进行改造才能装上17磅炮,包括重新设计的炮塔防弹盾。其它能看得出的不同点包括一个挂在炮塔后面的车载无线电设备盒,车体前部少了一挺机枪。取消机枪后乘员可以减少到四人,降低了坦克内部拥挤的程度。较重的主炮和增加的弹药量使得萤火虫的重量从谢尔曼的31.8吨增加到34.8吨。乘员的减少意味着装填手还要干无线电操作手的工作,战斗中装填手忙于装填主炮而很难有效地使用无线电设备,使萤火虫很难在大坦克集群中顺利作战。

其它方面,萤火虫的设计与标准谢尔曼如出一则。萤火虫装备与其母体一样的装甲,对于谢尔曼VC,前倾斜装甲达到76毫米,侧面达到38毫米。可是在正常作战距离内,面对四号坦克、豹式虎式坦克,萤火虫并不比谢尔曼经打,一旦被击中照样起火。不难理解坦克手Ekins在他的坦克被击中后立即弃车的举动。VC型号同样使用与谢尔曼V一样的Chrysler汽油引擎。尽管萤火虫重量稍微增加,但萤火虫的机动性能仍与标准谢尔曼一样。

生产过程中的改进

由于生产周期很短,萤火虫的生产改进比其它坦克少。其实萤火虫没有什么变种型号。生产中主要的改变是逐渐用谢尔曼I或I(混血型)代替谢尔曼V。其它的小改进主要是减少开炮时产生的闪光及提高发射破壳穿甲弹的准确性。后来萤火虫稍微改进消焰器并对炮管中间位置进行修改,以提高远距离发射破壳穿甲弹的准确率。

技术规格:谢尔曼VC萤火虫

生产周期:1944年1月——1945年5月
生产数量:2139-2239辆
战斗全重:34.8吨
乘员:4人(车长、机枪手、装填手/无线电操作员、驾驶员)

尺寸:
全长(包括炮管):7.82米
车体长:6.5米,宽:2.67米,高:2.74米

装甲:
车体 前面:51毫米,侧面:38毫米,后面:38毫米,顶部:25毫米
炮塔 前面:38-76毫米,侧面:51毫米,后面:64毫米,顶部:25毫米

武器:
主炮:17磅炮 MKIV或MKVII
副武器:1挺双轴M1919A4机枪
主炮发射速率:10发每分钟

弹药储备:
主炮:77发(通常为50%的弹道被帽穿甲弹或破壳穿甲弹,50%的高爆炮弹)
副武器:5000发

通讯:
No.19 Set收发器

机动性能:
引擎:Chrysler Mutibank A57 30汽缸汽油引擎
动力:每分钟2850转时达到443匹
油箱容量:604升

性能:
地面压强:0.92公斤/平方厘米
最高路面速度:36公里/小时,最高越野速度:17公里/小时
路面作战距离:210公里,野外作战距离:145公里
路面油耗:3升/公里,越野油耗:4.2升/公里
f779271794fac41e4b90a779.jpg
示意图显示出萤火虫炮口漂亮的蛋形消焰器。后来消焰器经过改造提高远距离发射破壳穿甲弹的准确率。

好啦 继续

虎式、谢尔曼萤火虫技术明细

虎式坦克
1942年8月到1943年4月间亨舍尔公司的卡塞尔工厂生产了头250辆虎式坦克。标准型的虎式是一辆大体积四四方方的坦克,外观类似小一点的四号坦克。55吨重的虎式装备与样车一样的长管8.8厘米Kwk36 L/56主炮,这门精准的主炮能在3500米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内击穿谢尔曼V或萤火虫VC的侧面后面装甲,在1800米内击穿前装甲。相比之下谢尔曼的75毫米炮只能在100米内击穿虎式侧面,在正面即使顶住虎式也无法击穿它。尽管有过在2000米远射杀目标的事,虎式坦克通常在800米到1200 米内开始与敌交战。此外它还能够在8公里远发射高爆炮弹。虎式坦克主炮携带92枚炮弹,穿甲弹和高爆弹各一半。通常弹道被帽穿甲弹(APCBC)和高爆炮弹各一半,有时会带上少量合金穿甲弹和高爆反坦克炮弹。

虎式装备了非常厚质量非常好的装甲,从正面防弹盾的120毫米到80-82毫米厚的侧后面装甲,这些都为它提供了极高的战场生存能力,甚至不哑于后来有倾斜装甲的新式坦克。坦克由5人驾驶,动力是Maybach HL120 642匹马力的汽油引擎。虽然体形巨大,坦克的移动能力仍让人满意,最高路面时速38公里,路面外时速20公里。中尉Otto Carius惊讶地发现虎式开起来像汽车一样。对汽油狼吞虎咽的引擎,路面行驶57公里就要加油。利益于超宽的履带,坦克的越野能力令人满意,不过当装上这种履带时坦克宽度太大,标准铁路平板车无法装载。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了双履带系统,在作战时装上较宽的履带,运输时乘员拆除宽履带并拿掉外层的负重轮再装上较小的履带。虎式坦克太重不能通过多数欧洲桥梁,所以装上了密封设备使其能潜入水里从河床上开过去。

在1942年8月到1944年8月间虎式坦克共生产了1349辆,在24个月的时间内生产数量没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这个数字反映出生产高技术高复杂性的虎式需要高成本和很长的生产时间,是生产豹式坦克的两倍还多。然而虎式在作战中那致命的火力,超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和足以应付需要的动力使它在1942-44年的战场上傲战群雄。1944年夏天虎式开始遇到火力装甲更好的盟军坦克如萤火虫,斯大林和潘兴坦克。

虎式坦克在战场上无可质疑的非凡技能,不意味着它没有缺点。如果预防措施没有按要求去做的话坦克的变速器容易损坏。虎式坦克需要高水平的维护技术,冰雪有可能冻住负重轮,还有坦克极难在战场环境中修复。尽管有这么多的缺陷,虎式还是最令盟军害怕的坦克。直到1944年下半年之前虎式都是德军重坦的先锋,在那之后逐渐变虎王代替。尽管数量不断减少,虎式都一直服役到1945年5月初战争结束。
9056c41fabc1f415314e15fe.jpg
图中显示一辆早期型虎式的竖直排气管,还有鼓形的车长顶盖和顶盖上的观察缝。

生产过程中的改进

像其它类型的坦克一样,在生产过程中虎式也根据情况修改设计。其实设计的修改分为三个周期——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生产型。早期型虎式就是首次生产的250辆,已在上文中介绍过。中期型虎式从1943年4月底开始,生产了251辆并于 1944年1月时完成第824个车身。在中期型第251辆坦克之后虎式装备了更大马力的694匹Maybach HL230引擎和改进的变速器,提高了坦克的越野性能。1943年7月,从中期型的第391辆坦克开始,炮塔的车长顶盖使用潜望镜代替原来的遮阳板。 1943年9月,从中期型第496辆坦克开始,取消了价格昂贵作用不大的密封设备,在这之后的虎式也有了防磁性雷的涂层。

后期型出现在1944年1月-8月,改进如下:从一月份(第820辆)开始部分有选择的坦克装备多功能进战防卫武器。从这之后,使用弹性钢铁负重轮圈代替先前的橡胶负重轮圈。接着从三月份第920辆车开始,炮塔顶部装甲从25毫米增加到40毫米以抵抗空中火力。然后从第1100辆车开始,用TFZ9C单眼瞄准镜代替双眼TFZ9B瞄准镜。

虎式坦克的变种型号

德国只开发了两种特别型号的虎式坦克指挥车。亨舍尔生产了89辆虎式坦克指挥车,有Sdkfz267营级指挥车和Skdfz268连级指挥车。这些车除大功率无线电台之外与标准型没什么区别。为了腾出空间安放电台,将主炮弹药减少到66发并移除双轴机枪。
a6d436b3133426b8d9335ad0.jpg
图中的虎式坦克在组装台上被吊了起来,底部视角清楚地显示出交错式负重轮的设计方式,每边各有6层的负重轮。两边履带加起来的宽度几乎等于车体底部的宽度。当运输需要装上较窄的履带时最外面的一层负重轮会被移除。

技术规格(以虎式早期型为标准,第1-250辆。)

虎式总生产周期:1942年8月——1944年8月
生产数量:1349辆
乘员:5人(车长、机枪手、炮手、司机、无线电/前机枪操作手)

尺寸:
全长(包括炮管):8.24米              车身长:6.20米
宽(包括履带):3.73米                  高:2.86米

装甲:
正面:100毫米,侧面:60-80毫米,后面:82毫米,顶部:25毫米
正面(炮塔):100-120毫米,侧面:80毫米,后面:80毫米,顶部:26毫米

武器:
主炮:8.8厘米 KwK36 L/56
副武器:2挺7.92毫米MG34机枪,1挺在炮塔上,1挺在车首,2个烟雾发射器
主炮发射速率:15发每分钟

弹药储备:
主炮:92发(50%的被帽弹道穿甲弹,50%高爆炮弹;少量合金穿甲弹,高爆反坦克炮弹)
副武器:3900-5100发

联络:
Fu-5超短波收/发器,内部通话设备

动力:
引擎:Maybach HL210 P435 21升12缸汽油引擎
动力:每分钟3000转时达到642匹马力
油箱容量:534升

性能:
地面压强:1.05公斤/平方厘米
最高路面速度:38公里/小时,最高越野速度:20公里/小时
路面作战距离:100公里,野外作战距离:57公里
路面油耗:5-5.3升/公里,越野油耗:9-9.3升/公里

萤火虫
在D登陆日对萤火虫坦克需求的刺激下,战争部门同意在1944年1月初正式生产萤火虫。过了几天,战争部门下了2100辆改造谢尔曼的订单而时间却很紧迫。为了履行合同,相关工厂连轴转地将17磅炮装上任何可适应该炮的谢尔曼坦克上。由于76毫米炮的谢尔曼炮塔防弹盾不适应17磅炮,所以1944年初适合改造的只有谢尔曼V型。在萤火虫生产过程中,适合改造的I型和I混血型,分别被改造为谢尔曼IC和萤火虫IC,后者的前装甲是一体浇注成形的。

战争部门最后将数量增加到3414辆,相关工厂从1944年1月到1945年5月完成了2139到2239辆(资料有矛盾)。平均每月交付126-132辆,显示出通过改造现有车身和主炮而得到的萤火虫,是一辆容易改装的坦克。至 1944年5月31日,工厂交付了342辆萤火虫,大多数装备蒙哥马利D登陆日的第21集团军,每个坦克连分配一辆。从D日到1944年8月底诺曼底战役结束,再生产了562辆谢尔曼,足以替换其间损失的坦克。到1945年2月,已经交付了2002辆,21集团军每个坦克连都能得到2辆萤火虫。1945年春3家工厂停止生产萤火虫,5月份生产出最后一辆。因为欧洲战事结束指日可待,萤火虫又不需要对付远东的威胁,日本没有像德国那么厉害的坦克,而且萤火虫还被A34慧星中型坦克所取代。

萤火虫的外观极像标准版的谢尔曼,最明显的区别是较长的17磅炮炮管,远远地伸向前方,这使得萤火虫从谢尔曼中脱影而出。德军很快意识到在与谢尔曼交战前要优先击毁萤火虫。对于刚刚接收萤火虫时间不长训练又少的英军坦克手来说不是件好事。北安普郡第1勇士骑兵队的Joe Ekins对德军的新战术一无所知直到1944年8月他的萤火虫被击毁。英军则在炮管尾部涂上浅色或在炮管中装一个假的消焰器来进行伪装。

萤火虫主炮携带77发炮弹,一般情况是带穿甲弹和高爆弹。萤火虫有5种类型的弹药 ——被帽穿甲弹、被帽弹道穿甲弹、破壳穿甲弹和两款标准高爆炮弹。使用穿甲弹时萤火虫是一辆坦克杀手。从书面上讲萤火虫使用破壳穿甲弹时的穿甲能力超越了豹式、虎式甚至是1944年年底才装备的虎王,这三种坦克的射击准确率都很高,尤其是长距离射击中。在标准距离内,萤火虫的破壳穿甲弹能从任何方向击穿虎式装甲。

萤火虫的主要缺点是开炮时的闪光阻碍视线,在发射时经常伴随着一阵烟雾从消焰器里冒出来,类似的闪光伴随着巨大的后座力同样会充满整个炮塔。D日登陆战之前的第一次萤火虫训练中,没有人提醒过Ekins会发生这种闪光的现象,他开炮后感到惊讶也是必然的,后来他在报告中写到他几乎从坦克里跳了出来。这种问题在发射高爆炮弹时显得特别严重。炮弹出膛时产生的产生的短暂闪光使车组暂时失明无法观测炮弹的落点。闪光同时显露了位置,迫使指挥官不停地改变开火位置。尽管技术上尝试解决该问题,但该问题从未得到真正解决。坦克发射的炮弹四分之三都是高爆炮弹,主要用于对付软目标如步兵、反坦克炮和卡车,萤火虫发射高爆炮弹的缺陷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英军坦克中队均不愿意让每个坦克连接收超过2辆萤火虫。

萤火虫与标准的谢尔曼还有一些不同点。需要对标准谢尔曼进行改造才能装上17磅炮,包括重新设计的炮塔防弹盾。其它能看得出的不同点包括一个挂在炮塔后面的车载无线电设备盒,车体前部少了一挺机枪。取消机枪后乘员可以减少到四人,降低了坦克内部拥挤的程度。较重的主炮和增加的弹药量使得萤火虫的重量从谢尔曼的31.8吨增加到34.8吨。乘员的减少意味着装填手还要干无线电操作手的工作,战斗中装填手忙于装填主炮而很难有效地使用无线电设备,使萤火虫很难在大坦克集群中顺利作战。

其它方面,萤火虫的设计与标准谢尔曼如出一则。萤火虫装备与其母体一样的装甲,对于谢尔曼VC,前倾斜装甲达到76毫米,侧面达到38毫米。可是在正常作战距离内,面对四号坦克、豹式虎式坦克,萤火虫并不比谢尔曼经打,一旦被击中照样起火。不难理解坦克手Ekins在他的坦克被击中后立即弃车的举动。VC型号同样使用与谢尔曼V一样的Chrysler汽油引擎。尽管萤火虫重量稍微增加,但萤火虫的机动性能仍与标准谢尔曼一样。

生产过程中的改进

由于生产周期很短,萤火虫的生产改进比其它坦克少。其实萤火虫没有什么变种型号。生产中主要的改变是逐渐用谢尔曼I或I(混血型)代替谢尔曼V。其它的小改进主要是减少开炮时产生的闪光及提高发射破壳穿甲弹的准确性。后来萤火虫稍微改进消焰器并对炮管中间位置进行修改,以提高远距离发射破壳穿甲弹的准确率。

技术规格:谢尔曼VC萤火虫

生产周期:1944年1月——1945年5月
生产数量:2139-2239辆
战斗全重:34.8吨
乘员:4人(车长、机枪手、装填手/无线电操作员、驾驶员)

尺寸:
全长(包括炮管):7.82米
车体长:6.5米,宽:2.67米,高:2.74米

装甲:
车体 前面:51毫米,侧面:38毫米,后面:38毫米,顶部:25毫米
炮塔 前面:38-76毫米,侧面:51毫米,后面:64毫米,顶部:25毫米

武器:
主炮:17磅炮 MKIV或MKVII
副武器:1挺双轴M1919A4机枪
主炮发射速率:10发每分钟

弹药储备:
主炮:77发(通常为50%的弹道被帽穿甲弹或破壳穿甲弹,50%的高爆炮弹)
副武器:5000发

通讯:
No.19 Set收发器

机动性能:
引擎:Chrysler Mutibank A57 30汽缸汽油引擎
动力:每分钟2850转时达到443匹
油箱容量:604升

性能:
地面压强:0.92公斤/平方厘米
最高路面速度:36公里/小时,最高越野速度:17公里/小时
路面作战距离:210公里,野外作战距离:145公里
路面油耗:3升/公里,越野油耗:4.2升/公里
f779271794fac41e4b90a779.jpg
示意图显示出萤火虫炮口漂亮的蛋形消焰器。后来消焰器经过改造提高远距离发射破壳穿甲弹的准确率。


诺曼底地区的战略形势
1944年春,蒙哥马利的英国第21集团军为了盟军D日登陆诺曼底接连进行训练,D日最终定为6月6日。双方都清楚登陆行动及随之而来地作战,对战争的下一步走向有深远地影响。在这段时间谢尔曼萤火虫一完工就火速装备英国和加拿大的装甲部队为D日作准备。在这些装甲部队中,包括了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他们对萤火虫寄予厚望,希望它们能够击败包括虎式在内最强大的坦克。另一方面德国高级军官也高度希望虎式能为即将到来的战斗作出贡献,他们希望虎式成为防守和防守反击的前锋,止住甚至击退盟军的入侵。这对虎式提出了很高要求,因为德军在西线仅部署了少于80辆虎式坦克。不过从盟军登陆后一个星期内的作战来看,德军对虎式的要求并不是不着边际的。最著名的战斗是6月13日由魏特曼领导的少量虎式坦克攻击了英军南下过快的装甲旅。
027603878897a335c75cc308.jpg
从旁边一幢楼的顶部拍的照片,两辆谢尔曼萤火虫穿梭在街道中。图中显示出萤火虫那长长的17磅炮,远远地伸向前方

这些德军反攻胜利的个案不足以抵挡盟军从海难向整个诺曼底地区推进的势头,不过虎式坦克杰出的攻防能力的确让盟军的攻势变慢了,它阻挠了蒙哥马利在9月初建立沿Loire(卢瓦尔)及Seine(塞纳河)登陆场防线的计划。7月中旬虎式坦克的作战能力使诺曼底战役进入相持阶段。这场攻坚战再次显示出谢尔曼和萤火虫面对德国坦克时不堪一击和虎式面对75毫米谢尔曼时的优势。在7月18日 Goodwood作战计划中,第11装甲师面对德军坦克和反坦克炮,1天内就损失34辆萤火虫中的21辆。尽管有各种挫折,谢尔曼和萤火虫的坦克手们在付出极高代价的情况下仍勇敢地与虎式作战。一个非官方的格言在装甲部队中流传说“如果碰到一辆虎式坦克则派出4辆谢尔曼(包括萤火虫)去消灭它,然后只能希望一辆回来”。不难理解盟军坦克手在经历这些痛苦的作战后开始注意到虎式的作战能力,虎式恐惧症成为事实。一个旅长记录了这个恐惧现象的存在,一辆单独的虎式坦克打了一个小时……然后平平安安地离开……(因为)没有一辆坦克出来与它交战。

尽管少量部署在诺曼底的虎式给盟军造成了不对称的损失,但在盟军优势数量、进攻决心和萤火虫强有力的主炮打击下德军防守力量逐渐疲软而盟军坦克手信心增加。在装甲部队的战斗中显示出萤火虫的17磅炮的确能击毁虎式坦克。6月底,持续 96小时的埃普索姆攻击行动中英军第11装甲师的萤火虫击毁击坏5辆虎式坦克。在萤火虫帮助下,Lt-Gen Bradley的美军眼镜蛇攻击行动突破德军在圣洛的防线,盟军的进攻终于取得了战果,先于蒙哥马利的英加前线向Bourguebus Ridge的进攻。在7月31日到8月6日之间美军突破了科坦登(Cotentin)半岛并随着德军的溃败向西边到了Brittany,南边向着卢瓦尔(Loire),东边向着塞纳河。

希特勒此时犯了战略性错误攻击美军突破口的带来的狭长地带。8月6日-7日德军装甲部队向西进攻莫尔坦(Mortain),这次错误进攻注定失败并把德军引向更远的西边,将自己推进一个从莫尔坦到阿让唐的大包围圈。8月份,美军占领东边的勒茫,深入了德军后方。同时,西边的盟军战线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加军队保持相应的静止状态,从海岸线到Bourguebus Ridge再到维尔(Vire),该处是美军战区开始的位置。到8月8日,如果Totalize的进攻计划能够夺取法莱斯(Falaise),则有可能与西南边美军围住阿让唐的攻击力量连接起来,如此一来盟军就把德军包围在一个大口袋里。

Tolalize作战行动
It-Gen Guy Simonds的加拿大第2军团在进攻中的目标是从Bourguebus Ridge处深入24公里占领能俯瞰法莱斯(Falaise)的高地。进攻之初的目标是为了辅助英军西边的武装力量。8月7日-8日战斗打响后,因为前导部队已经能够接近法莱斯(Falase)到阿让唐(Argentan)一带的口袋包围圈,Totalize行动的战略意义更加重大。加拿大部队指挥官 Crerar表达了他认为Totalize作战行动将在整个战役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想法,这使得1944年8月8日成为德军比26年前的同一天在亚眠(Amiens)战斗更黑暗的一天。
7f958012043755d1c2fd7814.jpg
英军的第1装甲师的十字军防空坦克正在前进,为8月7日晚23:30的Totalize行动做准备。

Simonds的5个师和两个独立旅将攻击党卫军军团的第89步兵师,而此时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则守在更远一点的南边。进攻的第一个阶段,两个步兵师兵分两路夜里在轰炸机辅助下奇袭卡昂到法莱斯的公路。7个由坦克和搭载步兵的装甲车组成的移动纵队将作为前锋冒险渗透前线控制德军后方目标,步兵同时进攻移动纵队穿过的前线。

8月7日到8日第一个阶段的夜间Tololize行动进展相当顺利。到8日早上, Simonds的部队已经在前线打开一个6公里深的口子。用希特勒青年团长官Kurt-Meyer的话说,这次行动击溃了第89师,在德军前线产生了一个既没防守也没被占领的裂口。Meyer指挥着一个独特的师,该师主要由16、17岁的青年组成,尽管他们太年轻不应参战,不过他们都是自愿加入的。

8月8日临近中午时,Simonds开始第二个阶段进攻,在白天突破敌在 Bretteville到St-sylvain的预备队的防线。他的两个后备师移到卡昂,作为攻击前锋。由于错误地相信此处德军力量强大,Simonds 安排午后第二轮轰炸机进行攻击。当天早上B-17从英国起飞向南飞到法莱斯,从12:26到13:55攻击了6个德军目标。8月8日早上Simonds的进攻部队在等待轰炸机时无可避免的暂时停火。在停火间隙德军开始从夜间遭袭中恢复过来,经Meyer重整旗鼓后就向盟军部队发动进攻。

当天早上约11:35,Meyer向北边的Cintheaux开进时遇到了溃逃的步兵。接着他碰到了Hans Waldmuller少将,两个人一起到了Gaumesnil东北边高地视查前线。中午刚过,两人在高处查看了Simonds两个已经布置完毕的前锋装甲师。两个军官都是老手了,但眼前的盟军进攻力量却让他们胆寒。

Meyer明白如果这些装甲部队前锋向南进攻会击溃已经很薄弱的后备防线,如果真是这样,将没什么可以阻止加拿大部队占领法莱斯。他清楚的知道,这种危机下需要调动他所能动用的一切力量去阻止盟军南进。情况不能再糟了,法莱斯一旦失守,整个德军会被围在“Domfront—法莱斯—阿尔让”区域内。德军在诺底地区的防御就将蹦溃,战争进程将会改变。Meyer命令所有希特勒青年团士兵都要在12:30分向北反攻。这些力量虽薄弱,却包括了魏特曼的四、五辆虎式坦克,Meyer将取得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

Meyer的指挥决策掀起了一场萤火虫与虎式在诺曼底传奇色彩的战斗。火力强大装甲极厚的虎式能证明它足以经受重重考验吗?魏特曼向北进攻盟军防线能否阻止看似即将到来的德军前线的崩溃?或者是Simonds的萤火虫能证明它足以阻止 Meyer避免落入失败境地的尝试?这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萤火虫和虎式即将在欧洲战场上展开的战斗。
afaeed07d03670d27a894715.jpg
Totalize行动的首轮夜间突破获得了重大成功。图中有一辆谢尔曼坦克被击毁。

诺曼底地区的战略形势
1944年春,蒙哥马利的英国第21集团军为了盟军D日登陆诺曼底接连进行训练,D日最终定为6月6日。双方都清楚登陆行动及随之而来地作战,对战争的下一步走向有深远地影响。在这段时间谢尔曼萤火虫一完工就火速装备英国和加拿大的装甲部队为D日作准备。在这些装甲部队中,包括了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他们对萤火虫寄予厚望,希望它们能够击败包括虎式在内最强大的坦克。另一方面德国高级军官也高度希望虎式能为即将到来的战斗作出贡献,他们希望虎式成为防守和防守反击的前锋,止住甚至击退盟军的入侵。这对虎式提出了很高要求,因为德军在西线仅部署了少于80辆虎式坦克。不过从盟军登陆后一个星期内的作战来看,德军对虎式的要求并不是不着边际的。最著名的战斗是6月13日由魏特曼领导的少量虎式坦克攻击了英军南下过快的装甲旅。
027603878897a335c75cc308.jpg
从旁边一幢楼的顶部拍的照片,两辆谢尔曼萤火虫穿梭在街道中。图中显示出萤火虫那长长的17磅炮,远远地伸向前方

这些德军反攻胜利的个案不足以抵挡盟军从海难向整个诺曼底地区推进的势头,不过虎式坦克杰出的攻防能力的确让盟军的攻势变慢了,它阻挠了蒙哥马利在9月初建立沿Loire(卢瓦尔)及Seine(塞纳河)登陆场防线的计划。7月中旬虎式坦克的作战能力使诺曼底战役进入相持阶段。这场攻坚战再次显示出谢尔曼和萤火虫面对德国坦克时不堪一击和虎式面对75毫米谢尔曼时的优势。在7月18日 Goodwood作战计划中,第11装甲师面对德军坦克和反坦克炮,1天内就损失34辆萤火虫中的21辆。尽管有各种挫折,谢尔曼和萤火虫的坦克手们在付出极高代价的情况下仍勇敢地与虎式作战。一个非官方的格言在装甲部队中流传说“如果碰到一辆虎式坦克则派出4辆谢尔曼(包括萤火虫)去消灭它,然后只能希望一辆回来”。不难理解盟军坦克手在经历这些痛苦的作战后开始注意到虎式的作战能力,虎式恐惧症成为事实。一个旅长记录了这个恐惧现象的存在,一辆单独的虎式坦克打了一个小时……然后平平安安地离开……(因为)没有一辆坦克出来与它交战。

尽管少量部署在诺曼底的虎式给盟军造成了不对称的损失,但在盟军优势数量、进攻决心和萤火虫强有力的主炮打击下德军防守力量逐渐疲软而盟军坦克手信心增加。在装甲部队的战斗中显示出萤火虫的17磅炮的确能击毁虎式坦克。6月底,持续 96小时的埃普索姆攻击行动中英军第11装甲师的萤火虫击毁击坏5辆虎式坦克。在萤火虫帮助下,Lt-Gen Bradley的美军眼镜蛇攻击行动突破德军在圣洛的防线,盟军的进攻终于取得了战果,先于蒙哥马利的英加前线向Bourguebus Ridge的进攻。在7月31日到8月6日之间美军突破了科坦登(Cotentin)半岛并随着德军的溃败向西边到了Brittany,南边向着卢瓦尔(Loire),东边向着塞纳河。

希特勒此时犯了战略性错误攻击美军突破口的带来的狭长地带。8月6日-7日德军装甲部队向西进攻莫尔坦(Mortain),这次错误进攻注定失败并把德军引向更远的西边,将自己推进一个从莫尔坦到阿让唐的大包围圈。8月份,美军占领东边的勒茫,深入了德军后方。同时,西边的盟军战线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加军队保持相应的静止状态,从海岸线到Bourguebus Ridge再到维尔(Vire),该处是美军战区开始的位置。到8月8日,如果Totalize的进攻计划能够夺取法莱斯(Falaise),则有可能与西南边美军围住阿让唐的攻击力量连接起来,如此一来盟军就把德军包围在一个大口袋里。

Tolalize作战行动
It-Gen Guy Simonds的加拿大第2军团在进攻中的目标是从Bourguebus Ridge处深入24公里占领能俯瞰法莱斯(Falaise)的高地。进攻之初的目标是为了辅助英军西边的武装力量。8月7日-8日战斗打响后,因为前导部队已经能够接近法莱斯(Falase)到阿让唐(Argentan)一带的口袋包围圈,Totalize行动的战略意义更加重大。加拿大部队指挥官 Crerar表达了他认为Totalize作战行动将在整个战役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想法,这使得1944年8月8日成为德军比26年前的同一天在亚眠(Amiens)战斗更黑暗的一天。
7f958012043755d1c2fd7814.jpg
英军的第1装甲师的十字军防空坦克正在前进,为8月7日晚23:30的Totalize行动做准备。

Simonds的5个师和两个独立旅将攻击党卫军军团的第89步兵师,而此时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则守在更远一点的南边。进攻的第一个阶段,两个步兵师兵分两路夜里在轰炸机辅助下奇袭卡昂到法莱斯的公路。7个由坦克和搭载步兵的装甲车组成的移动纵队将作为前锋冒险渗透前线控制德军后方目标,步兵同时进攻移动纵队穿过的前线。

8月7日到8日第一个阶段的夜间Tololize行动进展相当顺利。到8日早上, Simonds的部队已经在前线打开一个6公里深的口子。用希特勒青年团长官Kurt-Meyer的话说,这次行动击溃了第89师,在德军前线产生了一个既没防守也没被占领的裂口。Meyer指挥着一个独特的师,该师主要由16、17岁的青年组成,尽管他们太年轻不应参战,不过他们都是自愿加入的。

8月8日临近中午时,Simonds开始第二个阶段进攻,在白天突破敌在 Bretteville到St-sylvain的预备队的防线。他的两个后备师移到卡昂,作为攻击前锋。由于错误地相信此处德军力量强大,Simonds 安排午后第二轮轰炸机进行攻击。当天早上B-17从英国起飞向南飞到法莱斯,从12:26到13:55攻击了6个德军目标。8月8日早上Simonds的进攻部队在等待轰炸机时无可避免的暂时停火。在停火间隙德军开始从夜间遭袭中恢复过来,经Meyer重整旗鼓后就向盟军部队发动进攻。

当天早上约11:35,Meyer向北边的Cintheaux开进时遇到了溃逃的步兵。接着他碰到了Hans Waldmuller少将,两个人一起到了Gaumesnil东北边高地视查前线。中午刚过,两人在高处查看了Simonds两个已经布置完毕的前锋装甲师。两个军官都是老手了,但眼前的盟军进攻力量却让他们胆寒。

Meyer明白如果这些装甲部队前锋向南进攻会击溃已经很薄弱的后备防线,如果真是这样,将没什么可以阻止加拿大部队占领法莱斯。他清楚的知道,这种危机下需要调动他所能动用的一切力量去阻止盟军南进。情况不能再糟了,法莱斯一旦失守,整个德军会被围在“Domfront—法莱斯—阿尔让”区域内。德军在诺底地区的防御就将蹦溃,战争进程将会改变。Meyer命令所有希特勒青年团士兵都要在12:30分向北反攻。这些力量虽薄弱,却包括了魏特曼的四、五辆虎式坦克,Meyer将取得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

Meyer的指挥决策掀起了一场萤火虫与虎式在诺曼底传奇色彩的战斗。火力强大装甲极厚的虎式能证明它足以经受重重考验吗?魏特曼向北进攻盟军防线能否阻止看似即将到来的德军前线的崩溃?或者是Simonds的萤火虫能证明它足以阻止 Meyer避免落入失败境地的尝试?这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萤火虫和虎式即将在欧洲战场上展开的战斗。
afaeed07d03670d27a894715.jpg
Totalize行动的首轮夜间突破获得了重大成功。图中有一辆谢尔曼坦克被击毁。
虎式坦克与萤火虫坦克内的战斗人员

想要了解1944年中期诺曼底地区装甲力量的交锋这段历史,就要了解坦克当时的交战情况,包括了解萤火虫和虎式乘员的训练方式,坦克如何在战斗中进行管理,乘员在战斗中,战斗间隙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从1939-45年的战争期间,装甲力量代表了德国陆军先锋力量的精英部队。装甲部队接收的都是优秀人员,在领导能力和技术水平上都经过仔细筛选,这些人员经过全面的专门训练成为了战争中最优秀的坦克手。当然,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德军装甲部队的实力无可避免地下降,因为人员标准和训练水准都下降了。

训练

所有的德国陆军新兵都从基础的步兵训练程序开始训练,在该训练程序完成后新兵才能申请其它内容的训练,只有选择参加装甲部队训练的人员中的部分人能够被认可进行专业训练。装甲部队只录取那些在基础训练中成绩优异的人。对于车长这个职位,需要的是那种能在复杂环境中作出判断并适时根据敌情做出决断的人,还要求驾驶员、机炮手和无线电操作员具备专业的机械知识和高水平的技术。炮弹装填手也许是对技术要求最少的人,但该角色的表现与其它人一样关键。在训练中,有些虎式坦克车长的职位是由炮手和驾驶员担任的,他们完成了车长相关技术的训练。炮弹装填手则很少被竞升为车长。

专门的装甲训练学校位于德国国内。受训人员接受他们职位内知识的全面训练,也包括坦克内其它职务的基本训练。在训练与敌交战的课程中,车长、炮手和装填手之间的配合很重要,在磨练这些技巧的过程中经常在实验场上进行实弹射击,有约20辆早期虎式被分配在学校用于此类练习。

基础的德军坦克交战训练如下。车长一旦发现敌坦克,便向驾驶员指明方位并命令他向目标机动;只要有可能,驾驶员会把坦克开到最佳的开火位置,然后炮手通过瞄准器计算距离并瞄准目标,调整弹道避免风力干扰,同时装填手将穿甲弹装进炮管;除非目标距离较近,否则虎式发射的第一枚炮弹作为测试用,只求接近目标而不是命中目标,然后炮手再调整距离和方向,这些设置做完后炮手再发射第二枚炮弹,这次射击的目的就是命中目标。德军的坦克训练要求优先击中目标而不是优先开火。

在每个战区的德军装甲部队都控制有至少一个学校和一大批训练用的装甲车辆,基础的射击训练就在这里进行。除了基本的射击训练外,这些学校的训练内容覆盖了全面的专业知识。新兵在此学习了弹道学方面的知识并进行训练,并结合车辆维护和车内通讯系统的训练。此外,还向学员教受了战斗战术及虎式坦克与其它兵种的协同作战,这些兵种主要有装甲掷弹兵,反坦克兵和炮兵。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在最后几轮训练中进行测试。在一系列训练中,不同坦克的坦克手练习一体化的群体作战。装甲演示教导单位经常出现在这些练习地点,这些经验丰富的高水平老兵演示了使用虎式的正确战术。这些用于演示、教学的单位的实力在1944年7月的战场上得到证明。一个学校向虎式王牌魏特曼提供了一个职位,他以前线急需他为理由拒绝了。在战争的最后几个关键的星期里,德军将训练了一半的装甲力量也投入前线,表明德国陆军参加这些训练的重要性。

萤火虫坦克手的训练类似虎式的训练。在完成基础训练之后,那些被挑选出来参加皇家装甲部队的人加入训练团队。在此他们学习了车长、驾驶员、无线电操作手和装填手等特殊技能。4个乘员的萤火虫坦克没有车身机枪和无线电操作手(由装填手担任),训练内容根据需要从标准谢尔曼改编而来。此外,吃力的坦克日常维护和警戒本来由5个人完成,现在由4个人来做。坦克乘员还接受坦克内其它职务的训练。1个皇家装甲团的列兵回忆说他到了皇家骑兵团位于约克逊的第51训练团。早上新兵接受引擎维护教学,每个下午则3人一组开车学习用地图和根据指挥官的要求进行导航。这一次练习看地图的人,在下一次训练中则扮演无线电操作员。

像德军一样,英军同样寻找具有较好判断力的人担任车长,行动中敢于打开车顶盖在外面观察敌情。好的坦克指挥官能对打向自己坦克的闪光作出本能的反应,炮弹会先于开炮的声音击中坦克。英军也选择既懂机械技术头脑又冷静者担任驾驶员,他是唯一一个能看清大多数情况的乘员,但他只是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等待车长、炮手和装填手去与敌决出胜负。驾驶员先从汽车上开始训练并逐渐过渡到老式坦克上,再正式开始他们将要驾驶的坦克的训练。而且,类似于虎式坦克,萤火虫坦克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远远地伸向前方的炮管,否则坦克在上下斜坡及在狭窄街道中行进时主炮可能被卡住。演习中出现这种错误今人尴尬,而战斗出现则要命。随着训练地结束,新兵被教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并进行战术练习和实弹射击。坦克手被训练为大战术行动中的一份子,并了解了当时战争中存在的实际战斗战术。在萤火虫车组里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装填手还要负责无线电操作,所以坦克部队指挥官更愿意呆在谢尔曼坦克里指挥。

起初,萤火虫坦克手的训练存在问题,因为英军D登陆日之前几个星期才接收萤火虫坦克。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的Ekins,只有一天时间练习射击,总共只打了5次。要让萤火虫坦克手有效地操作坦克,训练程序要反复让他们练习使用较重炮弹的能力,同时训练他们抵抗发射时巨大的后座力和闪光。这使得萤火虫坦克手需要去练习比标准谢尔曼更复杂的发射程序,这些程序无可避免地降低了主炮的发射速率,主炮发射速率本来可以更高。首先,车长发出与目标接触的命令,接着,装填手手持又重又长的炮弹放入炮膛,轻拍车长大腿表示装弹完毕,同时,炮手瞄准目标,车长用“3-2-1开炮”的方式提醒车内人员即将开炮。这些做法让乘员有足够时间闭上眼睛张开嘴吧将双手放在耳朵上,这是为了抵挡开炮时的摇晃和闪光。然后车长向外观察落点并判断是否需要开始新一轮攻击。

英军和加拿大坦克手训练,相比德军的训练,更重视多角色训练。部分原因是由于许多盟军坦克手在英国为D登陆日进行长时间训练,有的超过两年。在一系列的训练中许多盟军坦克手都有能力胜任每个职务。不过,相比久经沙场的德军老兵,许多盟军驾驶员缺少战斗经验。不管困难是什么,英军和德军的训练,都确保了萤火虫和虎式在诺曼底交战时,双方坦克手都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行动。

虎式坦克与萤火虫坦克的乘员的日常生活

虎式与萤火虫坦克手的日常生活像其它二战坦克手一样。坦克内是乘员们的小世界,核心是由4或5个人组成的车组。在如此狭窄的金属空间内坦克手们共同经历了各种极度危险和令人紧张的时刻,坦克手们不久就成为紧密一体的小社会。大多数坦克车长最高只做到军士,只有连长以上才算得上军官。在等级森严的军队里,坦克内经常充满了平等的气氛。连长Edins回忆,在他的坦克内决不存在军事惩罚这种事情,战斗以外的事情都是民主表决的。

这并不意味着军官的军衔无论高低,都不是坦克兵的中心,坦克兵的命运靠的是指挥官的反应速度和做出的策略的正确性。不过坦克手的生存也有赖于每个坦克手的表现。不论车长以多么快的速度发现对方坦克,想击中对方,要靠驾驶员的车技,装填手的力量和敏捷,炮手的枪法,当需要增援时还要看无线电操作手的水平。大家相互依赖的关系意味着战斗水平基于坦克内能力最弱的那个人。坦克手们对与他们相处时间很长的坦克也建立了感情。他们对发动机发出的各种声音,换档时细微的声响都很熟悉。无论如何,坦克手们的生命都要靠这些机器能正常地工作。
d87ba025c9c1e27f35a80ff1.jpg
1个萤火虫的驾驶员移开了引擎以便进行维护。

与其它坦克手们一样,萤火虫和虎式的坦克手们在战斗之余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日常维护工作,特别是虎式这种复杂的机械,更要注意它是否工作正常。在没有任务的时候,萤火虫和虎式驾驶员忙于摆弄引擎微调机械,无线电操作手则花大量时间清理无线电设备。其它人就检查车辆有无泄漏,履带有无受损,负重轮是否要润滑。每天至少三个人反复用棍子清洁堆积在炮管来复线内的杂物。

全体坦克手都要检查各种物件是否妥善放置在相应位置。每个人都要帮忙伪装坦克,甚至包括替换滑落下来的细枝嫩叶,避免被空中侦察发现。尽管这些工作很无聊,很多人都为此抱怨,但也完全明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为一辆坦克伪装失败就会导致全体毁灭。
b94e00db0009ec79d1164efd.jpg
许多有经验的坦克指挥官像魏特曼,Gordon中士在作战中都勇敢地打开车顶盖,以求战斗中的良好视野优势,而这样做对本人的生死影响是很大的。

在战术方面,萤火虫和虎式的训练都是在800到1200米的距离上与敌反坦克炮和坦克交战。如果运气够好,双方的坦克炮都有能力在2000米远击中目标。训练和战斗经验告诉双方,要攻击对手薄弱的侧后面。如果态势有利于设置一个隐蔽的埋伏地点,就能轻而易举地从后面或侧面击毁对手。

在与敌坦克交战时,坦克指挥官自由观察的能力是取胜的关键因素。指挥官为了安全而关闭顶盖,那么他只能透过遮阳板或潜望镜观察几个方向。有经验的虎式和萤火虫指挥官都认识到把头伸出车外观察的价值,这样能够很好的观察战场环境。
f77927175778071e4b90a7c4.jpg
两个谢尔曼坦克手在修理一条损坏的履带。

在训练中虎式和萤火虫指挥官主要是用裸眼和望远镜快速扫视战场,以求第一个击毁敌坦克。为此德军和盟军都着重于两点:要求指挥官评估形势并迅速地做出应对方法;一旦命令开火,则要求车长、炮手和装填手要流畅地配合。在战斗中优秀的指挥官经常将头部显露在敌火力之下,部分人为此付出受伤、死亡的代价。假如他们不把头伸出去并关上车顶盖是可以避免的。Gordon中士在8月8日与魏特曼的战斗中,脑部受到震荡,一发打偏的虎式炮弹击中了处于打开状态的车顶盖,导致装甲破碎,碎片掉下来击中了头部。
cf86a88faa12b6e5503d92c7.jpg
在片刻的安静中,两个谢尔曼坦克手在写家书,而另外两个人则抓紧时间睡觉。
战斗

1944年8 月8日临近中午时分,希特勒青年团指挥官梅椰(Meyer)和他的下级Han Waldmuller在位于Gaumesnil的有利地形上查看战场态势。此前一夜,他们已经领教了西门斯(Simonds)在夜里横扫德军前线的多勒莱斯(Totalize)行动。早上梅椰(Meyer)的后备装甲力量已经做好战斗准备。西门斯(Simonds)的进攻力量也已准备完毕,准备在轰炸机轰炸完德军前线后就发动进攻。形势变得千钧一发,一旦盟军向南进攻就可以击垮已经很薄弱的后备队并一直向南占领法莱斯(Falaise)。西门斯 (Simonds)的进攻力量有可能与西北方向从阿让唐方向(Argentan)打过来的美军连为一体,将所有德军围在法莱斯(Falaise)口袋里。梅椰(Meyer)对此只有一个选择,不管附近的自身军力是弱是强,都要尽力甚至是带有自杀性质地向盟军方向进攻。尽管困难重重,梅椰(Meyer)希望通过牺牲这股力量,换来宝贵的时间让其它德军向南边移动,以便今后形成更大防线。在中午时分,梅椰(Meyer)向St-Aignan到 Gramesnil一带的盟军战线发动进攻。
ac6bc91f7f22c7eae0fe0bd4.jpg
从Gaumesnil小镇的北面一处房子的有利地形上,Meyer和Waldmuller从此处可以看到盟军的战线。这个角度是从房子向东北边看过去,看到的是从卡昂到法莱斯的公路。路的另一边的左侧就是Gramesnil,右侧是St-Aignan。

遗憾的是,梅椰(Meyer)从附近区域调集来的反击力量有限,仓促拼凑起来的力量由几个兵种组成,500个装甲掷弹兵,中坚力量是12装甲团的20辆坦克(多数是四号坦克),进攻中打头阵的是101重型坦克营的第2坦克连,4到5辆魏特曼的虎式坦克(有说法是7辆)。梅椰(Meyer)将大多数希望都寄托在虎式坦克上。尽管虎式坦克的数量存在矛盾但可以肯定大多数都来自魏特曼自己的装甲连。德军微弱的反击力量面对的是大量的盟军,在La Jalousie到St-Aginan的防区内盟军部署了3个装甲团和4个步兵营,这还不包括两个前锋装甲师。虽然只有少量盟军坦克能对魏特曼赞成威胁,但他要面对的是盟军坦克、反坦克炮和大炮组成的火力防线。

当梅椰(Meyer)命令Waldmuller开始反攻时,魏特曼就在他的坦克里,旁边有另外3辆,位于梅椰(Meyer)东南边600米。德军在防守中一个有利条件是他们熟悉地形。经过仔细的伪装,驾驶员将虎式开到具有诺曼底特色的那种很高的树篱下隐藏,一排沿着乡间小道的灌木丛也为隐蔽提供了好处。约12:05,魏特曼按梅椰(Meyer)的要求到附近的Cintheaux镇听取简报,驾驶员开着007号虎式沿着乡间小道开了几分钟到了那里。魏特曼从车上跳下来,与梅椰(Meyer)和Waldmuller一起明确了最后的反攻计划。
7747ec62b3230fc2e7113adf.jpg
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的坦克手们完成了为8月7日的多勒莱斯(Totalize)行动所做的准备。前面是一辆谢尔曼(混血型),而它后面那辆,从长长的炮管可以判断它是萤火虫。

在攻击之前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3个指挥官看到一架拖曳着闪光的盟军轰炸机从 Cintheaux上空飞过,很明显这是为盟军轰炸机指明目标。梅椰(Meyer)了解盟军的轰炸领航战术,轰炸机离此地只有不多于10分钟的路程。很显然盟军的装甲集群还没开始向南进攻,因为他们要等待轰炸完毕。

这些情况表明梅椰(Meyer)向北进攻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部队继续待在当前位置,他们为被上百吨炸弹夷为平地,大量盟军装甲部队会在轰炸后南下彻底击溃他们。第二道德军防线会迅速崩溃,之后将无人能抵挡盟军向法莱斯进攻,随后德军在诺曼底的防御就会彻底崩溃。尽管面对重重困境,魏特曼毅然爬上坦克向东回到连部。几分钟后,他的4辆虎式掀掉伪装,开始超过盟军战线前的开阔地带,几百米外,第5辆坦克(可能还有另外两辆)也一同开进。即便胜利无望,但魏特曼和他的虎式坦克依旧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英勇地在逆境中争取希望。
8e786b665c09e33bab184ca0.jpg
第1装甲师的谢尔曼整装待发准备8月8日南进。

向St-Aignan进攻

与魏特曼交战中,La Jalousie到St-Aignan地区的盟军扮演了重要角色。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是第33装甲旅的一个团,由Lt-Col D.Forster任团长,该团包括ABC三个中队和团部,标准装备是59辆谢尔曼,其中有12辆是萤火虫。

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做为英军左侧纵队的一部分,包括了一些步兵,刚过8月 8日后的几个小时里,向St-Aignan方向深入了16公里。纵队的纵深长50辆车身,宽4个车身,于午夜展开进攻。从主纵队脱离出来的A中队第2连,意外地遭遇4辆伪装得极好的德军自行火炮。交战中,有4枚炮弹击中Lt Jones的谢尔曼,1枚炮弹撕裂了车外的箱子,1枚穿进了变速器,第3枚在前装甲上打了一条槽后弹开,最后一枚击毁了引擎。Burnett的萤火虫则与 3辆自行火炮交手,用3发炮弹击毁其中2辆,但第3辆自行火炮击毁了剩下的两辆谢尔曼后,才被萤火虫击毁。2连仅剩的萤火虫回到纵队,而从被击毁的坦克上逃出来的坦克手却整夜被机枪压制。

随后,整个纵队继续行进至夜里3:25,到达目标St-Aignen北边的一处树篱。大炮兵的火力掩护下,两个中队在树篱的间隙中冲出去与德军交战。经过1个小时的战斗,整个纵队占领了St-Aignen镇并在周围布防,A中队在小镇西南边Delle de la Roque的一处果园布防。至此,整个团剩下54辆谢尔曼,其中包括12辆萤火虫。

魏特曼的死亡进攻

12:20左右,魏特曼所在连的4辆坦克从Les Jardinets镇出发,向南进攻。他当天没有在205号坦克上,因为205号正在修理,他用的是营长Heinz von Westernhagen的007号坦克。除了007号之外,可能还有314号,008号和Blase的虎式,该编队具体的车辆构成和命令至今存有不明确的地方。坦克朝西北偏北的方向运动,一辆接一辆呈直线,平行于从卡昂到法莱斯的公路,位于公路东面150米。从魏特曼编队进行的方向上分析,他是希望敌方炮火会来自北边的122高地,不过这样一来就把虎式脆弱的侧翼暴露在Delle de la Roque果园方向的火力下。魏特曼一直没有注意到A中队位于果园的树篱中。

梅椰(Meyer)在一旁观看了魏特曼初始阶段的进攻。虎式坦克在向北进攻中,受到来自盟军防线炮火的招呼,坦克只是阶段性地停下,朝着西北方向的坦克进行远距离开火,这些坦克位于公路的西边。在1800米远的距离上,虎式坦克击毁了几辆谢尔曼,这种距离内只有萤火虫稍微有机会消灭他。梅椰(Meyer)在Cintheaux镇的边上察看了魏特曼第一阶段的进攻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北边的地平线。突然之间,北边的天空出现黑压压的一片,看起来像是朝小镇飞来的盟军轰炸机。梅椰(Meyer)与他周围的掷弹兵都看得哑口无言。“太荣幸了”,一个人如是说,“邱吉尔给我们每个人都送了一架轰炸机”。所有人员跑向村子北边的开阔地带躲避轰炸。一会儿之后,他们目睹飞机从头顶上飞过对村子进行轰炸。
e82735f427ed3ef07609d781.jpg
艾肯(Ekins)击毁魏特曼虎式的全过程。

在Delle de la Roque果园一排高高的树篱掩护下,4辆第3连A中队的坦克部署在此,这里是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防线最西边。该连由James中士第9号谢尔曼指挥,此外威力最大的是郭登(Gordon)中士的第12号萤火虫,根据记载,该车名为Velikye Luki。透过树篱间的空隙,可以南边Les Jardinets镇前方的开阔地带。当魏特曼的行动开始后,3辆虎式呈一线朝东北偏北的方向前进,位置在公路东边。此时距离是1200米,郭登 (Gordon)用无线电向中队指挥官报告了情况。Boardman要求郭登(Gordon)不要开火直到他去指挥为止。为什么指挥官不让中队其它三辆萤火虫去增援郭登(Gordon)的坦克,这仍是个谜。Boardman乘坐他的18号谢尔曼穿过果园到了3连所在位置,此时相当随机的德军炮火打向了果园。

英军监视了虎式坦克几分钟的时间,敌方似乎不知道英军坦克的存在,虎式坦克仍呈一线向东北偏北方向运动,将侧面显露给3连坦克。该考虑到自己还未暴露,就冷静地让虎式继续进攻,直到他们接近毗邻公路的一幢红色屋顶的房子,此外距离该连800米。此时郭登(Gordon)的萤火虫处于最佳的时机击穿虎式的侧面,而其它的谢尔曼仍然没有什么机会。12:39,中士让其它谢尔曼隐蔽,他带领着萤火虫与虎式交火。
af8f094e43827fd5d0c86a26.jpg
了望St-Aignan镇教堂,拍照位置在小镇北边。

郭登 (Gordon)命令驾驶员将坦克向前移几米,开到果园南面边缘的位置,以求取得一个较好的开火位置,他的头部在进行中一直暴露在车外。郭登 (Gordon)选择三辆虎式中的最后一辆作为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敌前车不知道他的后车已经被击中。英军在这次行动中提及3辆虎式坦克,而魏特曼的编队可能有4到5辆,原因到现在都搞不清楚。有部分虎式可能从编队中脱离,向东北偏北的方向开到进攻偏队的左边,干扰了一些人的观察。12:40。看着瞄准器的炮手艾肯(Ekins)感到非常害怕,他认为一辆萤火虫决对没办法打得过3辆虎。不过在艾肯(Ekins)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在那个杂种干掉你之前把它干掉”,他朝着编队最后一辆虎式打了两发穿甲弹,两发炮弹似乎都打中了,虎燃烧了起来。其它盟军坦克此时也开始与虎式交火,位于公路西边的加拿大萤火虫从1100米处开火,122高地上的皇家装甲兵在1300米处也与虎式交手。在这么远的距离上也不是没有可能击穿虎式,不过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艾肯 (Ekins)的炮弹击穿了它。

萤火虫打了两炮之后,郭登(Gordon)让坦克退回果园的角落里。此时,第二辆虎式转动炮口对准了它,在它后退时打了一炮,当他的坦克退回果园之后,虎又打了两炮。当第3枚炮弹打过来时,打开着的车顶盖砸到了郭登(Gordon)的头,把他砸得几乎晕过去,不知道究竟是顶盖撞上树枝或是虎的炮弹打偏击中顶盖。艾肯 (Ekins)此时知道的就是坦克突然没了指挥官。
9c47441e50b8e4eb1ad5762c.jpg
魏特曼的坦克被击毁的位置的视角,该位置接近毗邻公路的一幢红色屋顶的房子。向东边看去是Delle da la Roque的树篱(1944年时还没这么茂盛)。艾肯(Ekins)所在的萤火虫位于这片树篱的西边。在树篱后面,St-Aignan的教堂塔尖露了出来。

接下来,3连的指挥官Lt James跳出自己的坦克跑向萤火虫。James命令坦克驾驶员将坦克开到新的开火位置,命令艾肯(Ekins)攻击第2辆虎。12:47,艾肯 (Ekins)向第2辆坦克开了一炮,打爆了它。人们相信这辆被打中的007号虎式坦克就是魏特曼的座驾,炮塔被炸飞,德方的目击者看到只有一次爆炸,相信这次爆炸就是魏特曼传奇生涯的终结。之后萤火虫又退回果园。萤火虫取得胜利后,虎式编队里的第一辆,和第四第五辆情况不明,而英军的战斗报告也没有相关内容。

此时,据说有一些谢尔曼从南面树林里冲出来,在近距离与剩下的虎式交战,因为距离较近,有可能击毁它们。在炮火的招呼下第一辆虎式摇摇摆摆地向西边开,好像失去控制一样。根据盟军坦克团的历史记录,“这辆坦克受到惊吓,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闯,想要逃脱”。指挥官Boardman声称他向虎式打了一发75毫米穿甲弹后它便停了下来。不过艾肯(Ekins)的说法是“当我打中它时它还在动”。时间到了12:52,萤火虫成了最后的胜利者。8分钟后,Finney中士的4号萤火虫,发现两辆四号坦克向西边公路移动,距离竟然达到1645米。炮手Crittenden打了两发精彩的炮弹,分别干掉了这两辆坦克。

魏特曼此次进攻具有标志性。就像艾肯(Ekins)所想的那样,单独一辆萤火虫迎战3辆虎式胜面是极小的。但是,在12分钟内郭登(Gordon)的萤火虫仅用5发炮弹就击毁了3辆虎式坦克。这是西北欧战役中最精彩的坦克对坦克的战斗。这场战斗的三要素是,英军利用地形有效地埋伏,炮手艾肯(Ekins)的枪法,萤火虫那门威力巨大的火炮。

关于魏特曼的生死。Dr Rabe从西边的公路上旁观了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他尝试靠近坦克,想看看有无人生还,但由于交战时的火力而不敢靠近。他等了两个小时后发现没有人从残骸中出来,便撤退了,并认为他们全死了。魏特曼则被列为战斗失踪人员。
a6aa3e08e0ccf52fe82488fe.jpg
发生在LE PETIT RAVIN的战斗
与魏特曼交战不久,3连东面几百米远的位置,又发生了一场坦克对坦克的激烈交锋。虽然这次战斗中没有虎,但也证明了萤火虫的价值。12:55,A中队发现20辆坦克,多数为四号坦克,但也有少量豹式,正穿过Les Jardinets朝着西边公路开进,距离1200米。这些坦克沿树篱移动,难以发现。艾肯(Ekins)向领头的坦克开了一炮,又是精彩的一击,打爆了它。更多的谢尔曼进入了战斗,德军坦克四下寻找掩护,部分坦克在Daumesnil附近的树篱掩护下向北开进,一直没被发现,直到它们到达Le Petit Ravin东面。到达此外后,部分坦克沿着冲沟向西边渗透,其余的向南进攻A中队和C中队。

一场激烈的混战就此爆发。一开始,艾肯(Ekins)的萤火虫就被一辆四号击中,因为知道谢尔曼式坦克中弹易燃烧,坦克手们迅速弃车。惊恐的艾肯(Ekins),冒着身边的火力,向着St-Aginan的教堂方向跑去。随后,一辆四号坦克在一溪谷处埋伏下来,只留下炮塔露在外面,很快就击毁了三辆谢尔曼。A中队指挥官 Skelton,指示16号萤火虫从侧面绕过去消灭埋伏的德坦克。当16号萤火虫还在定位时,那辆四号坦克开了两炮击中了它。Skelton暴跳如雷, “我们可不想让它一辆接一辆地把整个中队打光”,遂命令Finney中4号萤火虫做钳形运动吸引它的注意,好让Skelton的17号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从侧面击毁它。
0c1e3a3b5e4323f514cecbff.jpg
站在Delle de le Roque的树篱前面的位置,向西南方向毗邻卡昂到法莱斯公路的一幢红屋顶的房子看过去,魏特曼的坦克就在房子附近被击毁。

下士 Helmut Wiese的四号坦克,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关头,当他们的坦克接近英军阵地时,Wiese描述坦克手们在坦克被机枪步枪打得叮噹响时,神经紧张到极点。发现步兵在附近一处矮树林安置反坦克炮时,指挥官命令坦克全速倒车,突然一枚炮弹击穿了坦克,发出一阵响声,那声音就像“一瓶汽水摔在水泥地板上”一样。坦克燃起了火,Wiese弃车,虽然他的制服着火,但装填手和炮手却在车内毙命。

战斗进行到这时,剩下的德军步兵和坦克开始无序的撤退。萤火虫,谢尔曼,反坦克炮和大炮的阻挡下,击退了德军的反攻。根据盟军的记录,16辆德国坦克被击毁在Le Petit Ravin,萤火虫损失6辆。位于St-Aignan的这场决斗中,萤火虫获得完胜,而这有可能是萤火虫与虎式的最后一次交手了。

魏特曼死因的争论

由于战争的迷雾和不同人对各种证据的不同解读,战斗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总会有很多种解释。战争中相关记录的人一旦死去,从此便无法再找到更多的证据了。鉴于魏特曼的传奇经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过去几十年不断地讨论到底是哪个单位哪种武器击中了他。在1945年后的许多年里,盟军方面无人知道在8月8日那天的战斗中魏特曼已经被击毙,与上百场普通战斗一样渐渐变成了人们模糊的记忆。

当盟军方面知道魏特曼已经成为那场战斗的祭品时,主流的解释是他被皇家空军的台风式战斗机用火箭弹打死的。支持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在附近找到了一枚未爆炸的火箭弹,而且按照常理如此大的爆炸只有火箭弹才能做得到。这时怀疑的声音出现了,一些部署在Gaumesnil附近的装甲团声称是他们击毙了魏特曼。在这些声音之中,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的证据最有说服力。

Brain Reid在2005年出版的《No Holding Book》一书中对台风战斗机的说法进行了怀疑。经过对空军日志的详细检查,Brain Reid的结论是“魏特曼几乎不可能死于空军攻击”,同时支持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的论点。加拿大历史学家则认为是西边加拿大部队的萤火虫击毙了魏特曼。这是根据1945年一个法国平民对魏特曼坦克的描述中得出的结论,从他的描述来看,炮弹是从西边打过来的。但是,加拿大Fueiliers中队的萤火虫在8月8日那一天的战斗日志被毁了,所以没有证据支持这个说法。

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的日志里记录了3辆虎式坦克被击毁的确切时间,及魏特曼坦克的大概位置,而且报告是在这场战斗之后的几个星期内做出的,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场战斗的重大意义。没有更多的说服力来推翻北安普敦郡第1勇士骑兵队的证据。

1982年魏特曼的遗骸被发现并被重新安葬在La Cambe陆军墓地,围绕着魏特曼遗骸的推测从此盖棺定论。他的传奇人生家喻户晓,仍然刺激着公众的兴趣。艾肯(Ekins)一直活到战后,他回到北安普敦郡,过着平静的生活,在一个鞋厂工作,婚后生了两个孩子,多年内都拒决讨论二战发生的事情。
9e9b91d39fe1ab2b960a16c7.jpg
魏特曼的坦克就在这幢房子附近。
后 记

得益于萤火虫的协助,魏特曼向盟军前线的进攻被击退,他的虎式坦克要么被击毁要么被遗弃。萤火虫坦克和谢尔曼坦克,在反坦克炮和大炮的支援下,也击溃了梅椰(Meyer)在Le Petit Ravin附件的反攻。梅椰阻止Totalize两个阶段进攻的尝试失败了。在13:55轰炸完成后,盟军装甲部队按计划南进。正如加拿大将军希望的那样,1944年8月8日真正地成为德军“黑色的一天”。由于有了萤火虫,梅椰当心盟军会乘胜南进的事情已经出现了。

但是,梅椰的当心并没有成为事实。西门斯Simond的两个加拿大装甲师,当天下午小心小心翼翼地向南进攻,他们害怕虎式远距离攻击能力,和德军防线上残存的豹式,四号和75毫米反坦克炮。这些害怕得到了验证,在一片开阔地带进攻的装甲师15分钟内就损失掉40辆坦克。防守方充分利用战斗间隙增援法莱斯(Falaise)那空虚的防线。实事上,西门斯(Simond)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夺取了能够俯瞰法莱斯的制高点。由于各种因素,加上运气,德军在8月 8日下午得以逃脱。

虽然梅椰(Meyer)幸运地暂时逃脱,但是没有改变德军在诺曼底的命运,只不过延缓了几天而已。到了8月中旬,西门斯的部队已经穿过法莱斯,与附近的美军几乎连了起来,完成了法莱斯口袋包围。德第7军和第5军的大部分力量被消灭,损失成千上万的士兵。尽管有些德军和装甲部队得以逃脱,但没有形成什么有意义的力量阻止盟军。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盟军横冲直撞地打到德国边境。随着将近一半的英军装甲部队前锋装备萤火虫,以及只有少数虎式能够进行对抗,德国崩溃随即到来。

萤火虫与虎式在1944年夏天诺曼底的交手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呢?诺曼底战役显示出萤火虫做为一款权宜之计的坦克,设计过于薄弱,由于装甲与谢尔曼一样,在坦克炮与反坦克炮面前十分脆弱。坦克手需要有巨大的勇气驾驶它去面对最后一代装甲火力强大的德国坦克,尤其是面对一打就着火的谢尔曼类型坦克,更需要勇气。

1944年8月份,萤火虫和虎式在西北欧战场上都是傲战群雄的,不过这种对侍时间很短,诺曼底战斗中萤火虫成为胜利者而虎式则被征服。而两种坦克这该时期也开始让位,随着虎式停产转而生产虎王,在战争结束前虎式数量越来越少;对于萤火虫也是一样,它的生产于1945年中止,不久就被类似慧星式坦克这类火力更大装甲更强的坦克取代。说到底萤火虫只是一个权宜之计的产物,经济,有效,工时短。没有萤火虫的话,德军可以在诺曼底维持更长时间。历史给予谢尔曼-萤火虫的评价是:“应战斗需要而产生……身上每个东西……都是为了缩短战争进程”。

魏特曼的一辆虎式坦克,于1944年6月13日在Viller Bocage被击毁。照片于盟军1944年8月5日占领该镇后拍摄。残垣断壁的影像在D日登陆后的诺底曼地区随处可见。
这是西北欧战役中最精彩的坦克对坦克的战斗。这场战斗的三要素是,英军利用地形有效地埋伏,炮手艾肯(Ekins)的枪法,萤火虫那门威力巨大的火炮。[:a13:][:a13:][:a13:]
天哪。。。。。。。。。。。
这春秋笔法。。。。。。。
好文章,我倒是好奇那辆4号如何偷袭3个雪曼的?
虎式能在1800米击穿M4的前装甲?斜角大概被无视了
倾斜装甲最怨念的时候就是坦克一头陷进大坑之时;P
犹太佬用一条反坦克壕+高地部署的百夫长,害死无数阿军坦克:$
不错啊,慢慢看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563328&extra=page%3D1

想开虎式的来试试这个游戏,的确是做工优良的杀人利器。:D
想想当年虎啸山林的感觉。。。。。
虽然是英雄末路,但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虎式
文章感觉是译文,翻译略带生硬,看着有点费劲。不过内容还是不错。
纸飞机 发表于 2009-4-21 18:12

已经算上斜角了,否则在3000米甚至更远距离就能击穿,M4的首上装甲只是50mm46度而已。
我还以为是最H的军网那篇强大的接龙;P
萤火虫啊,盟军实在是找不出能正面对抗虎式的坦克了。击毁坦克还是从侧面和后面比较靠谱。从侧面T34也能击毁虎式。
一巴掌拍死七个 发表于 2010-1-28 18:44
“谢尔曼”的早期型号车体前装甲为56度倾角51mm(换算成垂直厚度为91.2mm)
后期型则为47度倾角63.5mm(换算后为93.1mm)
“虎”的主炮KwK36L/56发射Pzgr.39时2,000m的穿深不过84mm
发射Pzgr.40时同等距离理论值有110mm
但钨芯的后者由于弹型和重量超过1,500m精度急剧下降因此能否远距离命中都是个问题
flashdark 发表于 2010-1-28 19:13
在“潘兴”入役之前
盟军理论上1,000距离能够从正面击毁“虎”的主战装备有“谢尔曼”76、“彗星”、M36、M18
不过这些装备在更远的距离就已经被“虎”击毁了
“萤火虫”跟M36类似是作为自行反坦克炮使用的
不过基本是在进攻作战中使用
梅椰(Meyer)这个读法真难听,按照德语发音,就是 “迈尔”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10-1-28 19:40
多数火苍蝇是拿早期版本M4改的,炮塔正面在2000m左右被穿不奇怪
那个后期型防盾不适合改造的说法不知道英国人怎么得出来的
有PDF版本的吗?
malganis 发表于 2010-1-28 21:33
但确实有HVSS悬挂的M4A3改装成“萤火虫”的例子
不过只是试验型号
正式装备的IC、IIC、VC基本都是采用VVSS悬挂
不错!!!!!!!!!!
绝不相信魏特曼是被英国佬或者大家拿的亮火虫终结的

“谢尔曼”的早期型号车体前装甲为56度倾角51mm(换算成垂直厚度为91.2mm)
后期型则为47度倾角63.5mm( ...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10-1-28 19:40


早期型的首上构造很差,有两个大窗,并非整体结构,所以那个92.2mm没有意义。

至于后期型,以M4A3E8为例:

M4A3E8 (76 mm)
......
Armor Thickness (mm)
Front: 2"@46°9
Side: 1.5"9

来源http://www.wwiivehicles.com/usa/tanks-medium/m4a3.asp
“谢尔曼”的早期型号车体前装甲为56度倾角51mm(换算成垂直厚度为91.2mm)
后期型则为47度倾角63.5mm( ...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10-1-28 19:40


早期型的首上构造很差,有两个大窗,并非整体结构,所以那个92.2mm没有意义。

至于后期型,以M4A3E8为例:

M4A3E8 (76 mm)
......
Armor Thickness (mm)
Front: 2"@46°9
Side: 1.5"9

来源http://www.wwiivehicles.com/usa/tanks-medium/m4a3.asp
IVAN1977 发表于 2010-1-28 22:04
有什么奇怪的?
“霞飞”都有击伤“虎”导致成员放弃座车的战例
战场上人品爆发的事情多了去
一巴掌拍死七个 发表于 2010-1-28 22:09
那个表很混乱
车体装甲一栏除了M4A3(76)W有详细的数据以外
其余各型号均是笼统地只有一个前部×侧部×
而不是Hull Front, Upper×Hull Front, Lower×
何况M4A3E8是M4系列正式装备的终极改进型之一(除了以色列的M51)
朝鲜战争都用了的
如果前装甲只有2吋(且倾角跟后期的M4一样是47度)的话没有理由作为一款老当益壮的战车使用
因此鄙人对这个数据存疑
而且据我所知M4A3E8在二战就已经有加装车体正面附加装甲的例子
不过还是感谢你的链接:handshake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10-1-28 19:46

虎I的正面装甲材质和侧面装甲不同,大多数虎I侧面使用的是E22装甲,正面使用的是PP7182镍铬锰钼钢。

套用对一般靶板的穿深数据并不能估算虎I正面的真实防御力。

那个表很混乱
车体装甲一栏除了M4A3(76)W有详细的数据以外
其余各型号均是笼统地只有一个前部×侧部× ...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10-1-28 22:30


从更多的链接外文资料来看,后期型M4也只有M4A3E1是63mm的首上装甲,后面而又恢复了51mm。当然M4中也还有首上是双层51mm(合计102mm)的M4A3E2小象,但终归是少数。

而且几何厚度90mm左右也远远不能应付德国75mm以上AT,可以参考T-34。
那个表很混乱
车体装甲一栏除了M4A3(76)W有详细的数据以外
其余各型号均是笼统地只有一个前部×侧部× ...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10-1-28 22:30


从更多的链接外文资料来看,后期型M4也只有M4A3E1是63mm的首上装甲,后面而又恢复了51mm。当然M4中也还有首上是双层51mm(合计102mm)的M4A3E2小象,但终归是少数。

而且几何厚度90mm左右也远远不能应付德国75mm以上AT,可以参考T-34。
一巴掌拍死七个 发表于 2010-1-28 22:33
但苏联85mm口径M1939高炮在1,000m距离上击穿“虎”的正面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T-34/85的D-5T或Zis-S-53在战后的高速穿甲弹装备之前是不具备千米击穿“虎”的正面的能力的
一巴掌拍死七个 发表于 2010-1-28 22:48
那个链接里头M4A3(76mm)(推测即是M4A3(76)W)的车体首上装甲的厚度为2.5吋(63.5mm)
这两个数据换算后的防护能力跟德军后期的主战装备(除IV号坦克外)根本不是对手
连不到20吨的“追猎者”驱逐战车都不如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10-1-28 22:51

毛子的85mmAPCR速度衰减很快,D-5T或Zis-S-53发射的APCR在1000米只能击穿以0度110mm毛子靶板,而30度角只能击穿80mm毛子靶板。

虎I的炮塔正面非重叠部分厚度是135mm,首下是102mm-25度(通常还挂有履带),只有首上可能击穿,但前提是用的是毛子靶钢。
一巴掌拍死七个 发表于 2010-1-28 23:07
“虎”炮塔的非重叠部分装甲(覆盖几乎整个正面的防盾)为110mm
只有火炮根部可能略厚一点
由于“虎”的战斗履带很宽
因此几乎不会像III号、IV号和III突一样在车体首上装甲上挂备用履带
(何况从中期开始驾驶员观察窗和前机枪之间还有前大灯)
挂载备用履带的是车体首下装甲板和中期型开始的首上首下之间的水平装甲部分

“虎”炮塔的非重叠部分装甲(覆盖几乎整个正面的防盾)为110mm
只有火炮根部可能略厚一点
由于“虎”的 ...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10-1-28 23:23





110mm是误传,实际上虎I炮塔中央部分厚度是135-150mm

而100-125mm的上下边沿处,又与后面的100mm炮塔正面相重叠











备用履带位置我说的就是首下和炮塔侧面。

对于虎I的正面,我主要强调的是装甲质量问题,它是所有德国战车装甲中唯一镍铬锰钼齐全的。早期的III号、IV号坦克的PP793装甲不含镍,中后期通用的E22装甲则不含钼。而毛子国的所有已知战车装甲,都没有镍铬锰钼齐全的,难道唯独靶板例外?
“虎”炮塔的非重叠部分装甲(覆盖几乎整个正面的防盾)为110mm
只有火炮根部可能略厚一点
由于“虎”的 ...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10-1-28 23:23





110mm是误传,实际上虎I炮塔中央部分厚度是135-150mm

而100-125mm的上下边沿处,又与后面的100mm炮塔正面相重叠











备用履带位置我说的就是首下和炮塔侧面。

对于虎I的正面,我主要强调的是装甲质量问题,它是所有德国战车装甲中唯一镍铬锰钼齐全的。早期的III号、IV号坦克的PP793装甲不含镍,中后期通用的E22装甲则不含钼。而毛子国的所有已知战车装甲,都没有镍铬锰钼齐全的,难道唯独靶板例外?

110mm是误传,实际上中央部分是135mm,炮管根部是200mm。

我见过详细的厚度分布图,容我找找。

备 ...
一巴掌拍死七个 发表于 2010-1-28 23:52

从图中比较一下火炮防盾、车体首上装甲以及火炮耳轴之前的炮塔侧面装甲
后两者的厚度(102mm和82mm)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但这样看来火炮防盾的厚度不会比首上装甲板有明显的多出
135mm的厚度不会是中期型开始的炮长瞄准镜孔的加强筋的厚度吧

110mm是误传,实际上中央部分是135mm,炮管根部是200mm。

我见过详细的厚度分布图,容我找找。

备 ...
一巴掌拍死七个 发表于 2010-1-28 23:52

从图中比较一下火炮防盾、车体首上装甲以及火炮耳轴之前的炮塔侧面装甲
后两者的厚度(102mm和82mm)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但这样看来火炮防盾的厚度不会比首上装甲板有明显的多出
135mm的厚度不会是中期型开始的炮长瞄准镜孔的加强筋的厚度吧
你的图片显示不了,我已经找到资料了,请阅3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