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官员内部购房事件升级 相关官员被隔离审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47:24
2009年04月16日 00:00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伊琳温州报道

一份“政府内部低价购房名单”在互联网上曝光。

该名单牵涉到温州市143处拆迁安置房的去向,有数十名当地局长、处长、院长、行长们以低价购买了温州中心地段的拆迁安置房。

温州市政府在各类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对此公开表态,将“加快清查,严肃处理”。

4月15日,本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温州“购房门”事件的始作俑者——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下称“指挥部”)一名相关官员已被温州市纪委隔离审查。记者就此向温州市纪委求证时,对方不予回应。

据温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介绍,2004年至2005年间,温州市实行大规模的旧城改建工程,“主管部门旧城改建指挥部未经审批,以‘暂定价’的形式,将拆迁安置后多余的房源销售给一批干部和其他人”。

指挥部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金佩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亦表示,这部分拆迁安置房属于“多余房源”,在被拆迁人安置到位的前提下,这批房源才转为商品房销售,以回笼资金。

本报记者就此探访拆迁安置房的所在地,力求还原这些“多余房源”的产生路径。而负责分配这些“多余房源”的温州旧城改建指挥部,由于其亦官亦商的内部运作体制,成为此类寻租事件孕育的源头。

旧城改建指挥部

1992年,温州就开始了由政府主导的城市改造尝试。当年,温州市成立人民南路改建指挥部,对人民路等几条主干道进行改建。

当年5月,人民南路改建指挥部更名为旧城改建指挥部,温州12条主要路段的改建工程也全面启动。

据了解,早年的指挥部充分利用城市土地级差地租的优势,通过城市土地二次开发,筹集建设资金,这种资金“自求平衡”的模式获得了成功,并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全面推广,市政府也加大了对旧城改造的力度。

指挥部下属有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直接负责拆迁安置房的建设与销售。此次官员内部购房涉及的解放南路地段,即由指挥部下属的温州房地产联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

记者采访获知,温州市共有三家市级旧城拆迁部门,除了旧城改建指挥部,另两家分别是中心区拆迁指挥部和安居工程指挥部,他们分片负责温州城区的旧城改建工作。除了市级部门,龙湾、瓯海等区一级政府也设立了类似机构。

根源于指挥部亦官亦商的特殊体制,近年来有多位官员在旧城改建指挥部落马。

指挥部首任副总指挥即为闻名一时的外逃贪官杨秀珠。2003年4月20日,涉案金额高达2.5亿元的杨秀珠携带家人出逃境外。

此外,落马贪官高金熙、吴长柳均曾担任旧城改建指挥部的要职。

多余的“指标房”

温州市政府在“购房门”事件发生后,接受新华社采访并解释了事件的缘由:

2004年至2005年间,温州市实行大规模的旧城改建工程,资金回笼用于安置费建设遇到困难。市里要求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化解“补偿难”。主管部门旧城改建指挥部未经审批,以“暂定价”的形式,将拆迁安置后多余的房源销售给一批干部和其他人,其“暂定价”以市政府确定的当时同一地段安置户增购的市场价作依据。这批94套房子“销售”后,房主相继入住。但最终的房价拖至2008年底尚未确定,所有购房人至今未拿到销售发票和房产证。

4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莲花大厦(属于上述地块的拆迁安置房之一)物业管理处,以“内部购房者”身份探听房源信息。

“你现在想去指挥部买房子?不可能的,风头很紧,”讲一口温州话的王老伯(化名)告诉记者,“早两三天就好了,或者到下半年再来试试。”2009年04月16日 00:00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伊琳温州报道

一份“政府内部低价购房名单”在互联网上曝光。

该名单牵涉到温州市143处拆迁安置房的去向,有数十名当地局长、处长、院长、行长们以低价购买了温州中心地段的拆迁安置房。

温州市政府在各类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对此公开表态,将“加快清查,严肃处理”。

4月15日,本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温州“购房门”事件的始作俑者——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下称“指挥部”)一名相关官员已被温州市纪委隔离审查。记者就此向温州市纪委求证时,对方不予回应。

据温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介绍,2004年至2005年间,温州市实行大规模的旧城改建工程,“主管部门旧城改建指挥部未经审批,以‘暂定价’的形式,将拆迁安置后多余的房源销售给一批干部和其他人”。

指挥部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金佩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亦表示,这部分拆迁安置房属于“多余房源”,在被拆迁人安置到位的前提下,这批房源才转为商品房销售,以回笼资金。

本报记者就此探访拆迁安置房的所在地,力求还原这些“多余房源”的产生路径。而负责分配这些“多余房源”的温州旧城改建指挥部,由于其亦官亦商的内部运作体制,成为此类寻租事件孕育的源头。

旧城改建指挥部

1992年,温州就开始了由政府主导的城市改造尝试。当年,温州市成立人民南路改建指挥部,对人民路等几条主干道进行改建。

当年5月,人民南路改建指挥部更名为旧城改建指挥部,温州12条主要路段的改建工程也全面启动。

据了解,早年的指挥部充分利用城市土地级差地租的优势,通过城市土地二次开发,筹集建设资金,这种资金“自求平衡”的模式获得了成功,并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全面推广,市政府也加大了对旧城改造的力度。

指挥部下属有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直接负责拆迁安置房的建设与销售。此次官员内部购房涉及的解放南路地段,即由指挥部下属的温州房地产联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

记者采访获知,温州市共有三家市级旧城拆迁部门,除了旧城改建指挥部,另两家分别是中心区拆迁指挥部和安居工程指挥部,他们分片负责温州城区的旧城改建工作。除了市级部门,龙湾、瓯海等区一级政府也设立了类似机构。

根源于指挥部亦官亦商的特殊体制,近年来有多位官员在旧城改建指挥部落马。

指挥部首任副总指挥即为闻名一时的外逃贪官杨秀珠。2003年4月20日,涉案金额高达2.5亿元的杨秀珠携带家人出逃境外。

此外,落马贪官高金熙、吴长柳均曾担任旧城改建指挥部的要职。

多余的“指标房”

温州市政府在“购房门”事件发生后,接受新华社采访并解释了事件的缘由:

2004年至2005年间,温州市实行大规模的旧城改建工程,资金回笼用于安置费建设遇到困难。市里要求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化解“补偿难”。主管部门旧城改建指挥部未经审批,以“暂定价”的形式,将拆迁安置后多余的房源销售给一批干部和其他人,其“暂定价”以市政府确定的当时同一地段安置户增购的市场价作依据。这批94套房子“销售”后,房主相继入住。但最终的房价拖至2008年底尚未确定,所有购房人至今未拿到销售发票和房产证。

4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莲花大厦(属于上述地块的拆迁安置房之一)物业管理处,以“内部购房者”身份探听房源信息。

“你现在想去指挥部买房子?不可能的,风头很紧,”讲一口温州话的王老伯(化名)告诉记者,“早两三天就好了,或者到下半年再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