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AV?S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07:08


如题
据说很容易进去的,一时大意你不给秃驴一口饭吃就得进去享受N年

如题
据说很容易进去的,一时大意你不给秃驴一口饭吃就得进去享受N年
标题party~
LZ不要诋毁高雅的AV艺术。
唉呀^这个是封建迷信啊
人类不意淫就不是人了


夹带私货吧?

不布施就下地狱?  

俺是无神论者,先撇开神神叨叨的东西不谈

起码俺还知道佛教讲究:‘对持戒者要救,对不持戒者也要救’
先甭管救没没救成,起码和尚们就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提倡的。
所以人家可以大刺刺的说‘我佛慈悲’毕竟基础理论在那摆着么

对比某大神‘信我者得救,不信我者下地狱’这种众生不平等的‘势利鬼’般的反动言论么... ...


PS:最后疑问下,地狱这东西不是归道教管么(MS鸿钧讲道后地狱这东西就逐渐被开辟鸟)?
地藏王授衔‘幽冥教主’在那开了一个高度自治区号‘净土’是专门为佛教信徒接引往生的福利工作

很多佛教徒以为地狱这东西是起源于佛教
不过按中土的说法,鸿钧老爷子讲道那会子 佛教还没东来捏。所以啊 这官司是没的打喽 嘎嘎

夹带私货吧?

不布施就下地狱?  

俺是无神论者,先撇开神神叨叨的东西不谈

起码俺还知道佛教讲究:‘对持戒者要救,对不持戒者也要救’
先甭管救没没救成,起码和尚们就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提倡的。
所以人家可以大刺刺的说‘我佛慈悲’毕竟基础理论在那摆着么

对比某大神‘信我者得救,不信我者下地狱’这种众生不平等的‘势利鬼’般的反动言论么... ...


PS:最后疑问下,地狱这东西不是归道教管么(MS鸿钧讲道后地狱这东西就逐渐被开辟鸟)?
地藏王授衔‘幽冥教主’在那开了一个高度自治区号‘净土’是专门为佛教信徒接引往生的福利工作

很多佛教徒以为地狱这东西是起源于佛教
不过按中土的说法,鸿钧老爷子讲道那会子 佛教还没东来捏。所以啊 这官司是没的打喽 嘎嘎
楼主这样眼睛容不下一点沙子的人,生活中能交到朋友么?
风将起兮 发表于 2009-4-14 06:39
中国人死了最早是奔东海的。《山海经》曰:东海度溯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古代门口挂桃符就是这个原因。
这十八层地狱倒还真是佛教的,十殿阎罗什么的是本土化的结果~~:D


7# happygolf


耶,照乃这么一说地狱还真可能是从‘十八泥犁纤’(naraka)演化来滴

管他是不是学的埃及文化或者干脆某老头骑牛跑去化滴,反正往上一看也就看见它了。

道教应该是不信祖神那些东西,也就是说这帮牛鼻子不承认有天生的神

就连道士理论里的‘原始’和‘灵宝’也只是对一种‘存在’和‘追求’的哲学称呼不是。
白菜的叫法是:道和法 吧  嘿嘿。
貌似再加上李聃那老头整了 ‘道、法、人’三位一体出来 没祖神啥事么

以前就想过这些 就那帮牛鼻子成天介想修长生不老、不死,怎么就弄出个忽悠死人的地头来
现在看来 果然很忽悠 很牛N   明目张胆滴狠狠打脸么  哇哈哈哈哈

7# happygolf


耶,照乃这么一说地狱还真可能是从‘十八泥犁纤’(naraka)演化来滴

管他是不是学的埃及文化或者干脆某老头骑牛跑去化滴,反正往上一看也就看见它了。

道教应该是不信祖神那些东西,也就是说这帮牛鼻子不承认有天生的神

就连道士理论里的‘原始’和‘灵宝’也只是对一种‘存在’和‘追求’的哲学称呼不是。
白菜的叫法是:道和法 吧  嘿嘿。
貌似再加上李聃那老头整了 ‘道、法、人’三位一体出来 没祖神啥事么

以前就想过这些 就那帮牛鼻子成天介想修长生不老、不死,怎么就弄出个忽悠死人的地头来
现在看来 果然很忽悠 很牛N   明目张胆滴狠狠打脸么  哇哈哈哈哈
风将起兮 发表于 2009-4-14 06:39

《佛说盂兰(意为倒悬)盆经》,说弟子大目键连用天眼通看到自己的亡母生在饿鬼中,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送饭到口边,化成火炭,不得入口。目连大叫,悲号涕泣,请佛指教。佛说,你母罪根深结(据说,只是犯了不舍给游僧饭吃的所谓罪),谁也无法救她。只有依靠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不布施就下地狱?它们就是这样说呀
局部图看起来真猥琐,原来地狱是佛爷造来玩SM的而且是最顶级那种!:D :D


原来 就是说有个高G子弟用摄像头看见自己的妈在号子里遭罪了

(其间形容省略5000字)... ...

然后找组织解决,组织上说:“你妈犯的事儿挺大,不能从轻量刑。除非得到N多优秀公民的联名书,否则不能保外就医”

然后来个括号(据说,只是犯了不舍给游僧饭吃的所谓罪)

还什么据说,直接拿判决书来看看 不就知道是啥罪了?也免得不明真相群众口口相传(难道是录像被删了?没录像高价悬找证人啊)


PS:最后啊,有些时候有些‘非常人’会被特殊处理,称之为各案处理,不做参照,不做案例列举。
这高G 它母亲弄不好还真是作为一名‘非常人’犯下的各案也说不定  名人啊,出书吧  嘎嘎

原来 就是说有个高G子弟用摄像头看见自己的妈在号子里遭罪了

(其间形容省略5000字)... ...

然后找组织解决,组织上说:“你妈犯的事儿挺大,不能从轻量刑。除非得到N多优秀公民的联名书,否则不能保外就医”

然后来个括号(据说,只是犯了不舍给游僧饭吃的所谓罪)

还什么据说,直接拿判决书来看看 不就知道是啥罪了?也免得不明真相群众口口相传(难道是录像被删了?没录像高价悬找证人啊)


PS:最后啊,有些时候有些‘非常人’会被特殊处理,称之为各案处理,不做参照,不做案例列举。
这高G 它母亲弄不好还真是作为一名‘非常人’犯下的各案也说不定  名人啊,出书吧  嘎嘎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大正藏 No.685)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
以上为该经全文,请问何处有说其母因不饭僧而入地狱?!

因果报应,善恶业缘,不因汝信之与否而改变。须知诽谤佛僧乃大恶业,慎言慎言!
楼上啊,讲事实;摆道理,科学论证 这值得学习。
可不能学某教 动不动就抬‘渎神’的帽子

你都说明白了,最后就不要再提‘谤佛’啥滴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大正藏 No.685)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 ...
碧波小鲨鱼 发表于 2009-4-14 11:39



你看的是修改版???
看看古文的
乙二正宗分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乙二正宗分分二:丙初目连悲陈苦厄,二如来为救倒悬。今初: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世法子急告父,臣急告君。佛门弟子情急,理宜求佛。目连神通第一,外道移山制之不动,满城释子举之梵天,止耆婆之车,焚得胜之殿,其神力不可思议。岂料神力虽大,莫敌其母业力之深。竭其孝诚,尽其神变,竟不能令母,暂济饥肠,稍除痛苦,所以情急,叫号涕泣,飞驰还归,白佛求救,具陈上事。初目连悲陈苦厄竟。

  丙二如来为救倒悬分六:丁初彰母罪深余力难救,二显僧德重圣众能度,三教示目连救济之法,四敕令众僧受供之仪,五孝子依教修供报恩,六亡母获益离苦得乐。今初: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目连之母,悭贪成性。悭贪是造罪之根,前云五百生中,悭贪不舍,故云罪根。罪谓身口所造之业。罪业之根,乃在于心,心有悭贪习气,由种子发现行,由现行熏种子,多生熏发,相续不断,其根则深,胶著难解,是名为结

  非汝一人,力所奈何者,以其罪根深结,定业难转,故云非汝目连一人,力所奈何。力即六通之力,莫敌多生之业,故难拔济。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祗,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

  汝虽孝顺,欲报亲恩,见母惨状,大叫悲号,声动天地,感天神于上界,激地祗于下方,纵摄邪魔,横罗外道。盂兰盆经疏下佛教传此方呼僧为道士,后为黄巾滥窃遂不称之。四天王神者,四天王居须弥山半,为帝释外臣。东持国天王,居黄金埵。南增长天王,居白银埵。西广目天王,居琉璃埵。北多闻天王,居水晶埵。护持人间国土,又称护国四王。神即四王所统,八部鬼神。此等天魔鬼神外道,具有漏界中福力,虽能祸福人间,亦不能令目连之母,脱离苦趣,故曰亦不能奈何。初彰母罪深,余力难救竟。

  丁二显僧德重圣众能度:

  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此与上科有邪正一多之别,具四料捡。前目连虽得六通是正,然只一人非多,故不能救。天魔外道神祗虽多,未得无漏非正,亦不能救,当须十方大德众僧,其数既多,各证无漏之法,具足威神之力。其道又正,乃得超度解脱,饿鬼之苦,非正非多则不待言。二显僧德重圣众能度竟。

  丁三教示目连救济之法分五:戊初许说救法,二指示良时,三孝心设供,四赞叹胜田,五父母获益。今初: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去声),皆离忧苦。

  吾乃我佛自称,谓汝既欲尽孝报恩,图救汝母。吾今当说救济之法,此是许说。下二句令一切难,皆离忧苦,即是普救普济之法,但因目连一人发起,非独为其母而说,如千钧之弩,岂为鼷鼠而发机?盂兰盆供,乃为众生而说法,欲令一切众生,过去父母,或堕恶趣,而受苦难者,皆得脱离,忧悲苦恼,享受欢喜快乐也。戊初许说救法竟。

  戊二指示良时: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

  凡修斋荐亲,须择良时,故佛告知目连,以十方众僧,自恣之时,众僧二字,华梵双称,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是为僧宝。若众而不和,如群商聚会,各怀私利之心,不名僧宝。若和而不众,如二人同心,未有大众,亦非僧宝,众而和合,方称僧宝,有理和事和之别。理和唯一,谓同证择灭无为之理(以正智捡择真妄灭诸生死)。事和有六,谓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故称和合众。

  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者,佛制比丘,于四月十五起,结夏安居,名为结制,九旬禁足,护生避嫌,精进修持,加功用行,不得四果,亦得四禅。四果者,一须陀洹果,名为入流,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见道位。二斯陀含果,名一往来,断欲界前六品思惑。三阿那含果,名为不来,断欲界后三品思惑,再不来欲界受生。四阿罗汉果,名曰无生,进断上八地思惑,因亡果丧,生死之因既尽,而分段之果自离,超出三界生死,故曰无生。四禅者,色界四种禅定初禅离生喜乐定,二禅定生喜乐定,三禅离喜妙乐定,四禅舍念清净定,恣者任也。于此三日之中,自知九旬有过,对众发露忏悔。若自不知,恣任众僧举发,只恐当局在迷,必藉旁观得失,偏袒众中,对众白言:大德长老,或见我过,或闻我罪,或疑我犯,恣任所举,哀愍语我,我当忏悔,如此则身心清净。大众之中,禅定解脱者有之,能供养此等大德僧众,功德倍胜,自可拔济过去亲灵,资益现在父母。戊二指示良时已竟。

  戊三孝心设供:

  当为(去声)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

  此下二段,佛教以当尽孝心。就胜时,设胜供,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厄是苦厄,难是患难,通取存殁,或殁入三途,备婴苦厄;或存生疾痛,竟罹患难。菩萨当兴救拔之心,人子岂无悲感之痛?父母不分远近,均有生育之恩,劬劳之德。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以尽人子之道,而于父母在厄难中者,更宜竭其心力,以图救也。

  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此佛教以设供之法,具者备也、办也。具钵和罗饭,以饭为重故。是以首举,百味即饮食之类,均有滋味,总言其多,非定数也。五果者:一核果,如桃李梅杏等。二肤果,如梨子苹果等。三壳果,如石榴胡桃等。四桧果,如松柏子等。五角果,如水菱等。

  汲灌盆器者,即盛饭菜之器皿,皆汲取净水灌涤,悉令清净也。香油锭烛床敷卧具二句,疑为语倒,尽世廿美,以著盆中二句,须在上文,恐钞写之误也。尽世甘美者,对上百味五果言,尽世所有有二义:一富贵之家,财力有余,则罗天下之珍奇,以求丰盛。二贫穷之辈,经济不足,乃竭一人之力量,不拘多少,惟诚惟恳,勿惜勿悭,以著盆中
(史上最NB的乞丐)
  香油锭烛者,香则烧香末香之类,可以焚熏,油则苏油菜油之类,可以供奉。锭者,镫也。有足曰锭,无足曰镫,镫与灯同,烛者照也。上既百味罗列,此乃锭烛辉煌,光明照耀。床敷卧具者,亦四供养之一,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也。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即自恣日,所有常随云集二众,三乘圣贤,故称大德。戊三孝心设供竟。

  戊四赞叹胜田: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

  此段赞叹三乘圣众,为众生殊胜福田。当此之日,即自恣日。一切圣众,以三乘圣人,其数不一,故曰一切。其所修法,即三学两利之行,或在山间禅定。此赞中乘辟支佛乘,修定学自利行,其人厌喧求寂,故在山间修禅习定,今则云集,附属自恣。

  或得四道果,此赞小乘声闻乘。前三为果,第四称道,即金刚经。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初果须陀洹。此云入流,是见道位,断三界内,见惑八十八使,能见真谛之理,预入圣人之流,故名入流,尚须进断思惑,天上人间,七番受生。

  二果斯陀含,此云一往来,并第三果,是修道位,断三界内,思惑八十一品。三界九地,每地九品,九九合为八十一,欲界五趣杂居地九品,初果六生天上人间,断前六品,方证此果,当须一生天上人间,断后三品,方出欲界,故名一往来。?

  三果阿那含,此云不来,以欲界九品思惑尽,生色界五不还天,进断上八地思惑,七十二品,再不还来欲界受生,故曰不来。此上三果,是有学人。阿那含在不还天中,断上八地思惑尽,超出三界见思,是见思二惑,为三界内生死因,见思断尽,因亡果丧,证阿罗汉道。此云无生,再不还来三界内受生。以上是为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乃进修道业,不是散虑逍遥也。

  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此赞大乘菩萨乘,或六通自在者,六通大中小三乘同有,不无胜劣之分,如天眼,二乘人见三千大千世界,菩萨见百千界等。此当指菩萨六通,较胜二乘,自在解脱,故能教化声闻缘觉,令其舍小入大,涉俗利生也。

  或十地大人,权现比丘者。此约别教登地菩萨,悟证真如实相之大理,广修上求下化之大行,超过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菩萨,故称大人。权现比丘者,运大悲心权巧方便,示现作比丘即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比丘身,利生益物,故在大众中,皆同一心,以大众位有大小之别,德有优劣之分,皆同运惭愧殷重,慈悲救济之心,故曰一心。

  受钵和罗饭者,即受盂兰盆供,先为施主咒愿,然后乃食。钵和罗即钵多罗。此云应法器,体色量三,皆应法故。体则或铁或瓦,色则以杏仁捣碎涂钵,用竹烟熏如鸠鸽之色,不红不黑,炎夏盛食不馊,量则随其食量,而制大小。大者不过唐斗三升,小者半升。体色量三,皆应法(合法也)故,名应法器。

  具清净戒者,事戒道戒,悉皆无犯,三业清净,皎如冰霜。其德汪洋者,其,指三乘道德汪洋,犹如沧海,浩渺无涯。以上山间禅定是定学,教化二乘是慧学,具清净戒是戒学。三学具足,故其德汪洋。如是大德之众,供之者,其功德岂思量之所能及哉?戊四赞叹胜田竟。

  戊五父母获益: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

  其或有人,供养此等自恣僧者,定能利益存亡。现世,指现生之世。已过父母,六亲眷属,六亲者:父母兄弟夫妻、眷属,通指儿女姻戚。若堕三途苦趣,承此设供功德,得离苦生天之益,思衣衣来,思食食至,而受自然之福乐。此承众僧悲愿之力,令得离苦益,惟是天宫虽乐,毕竟无常。天报若毕,五衰相现,还来散入诸趣,当求父母,往生净土,则永离诸苦矣。

  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前二句,指此生之父母。若现在者,为其设供求福,则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此承众僧慈愿之力,令其得乐。

  若七世父母,已经过去,承此孝心设供,功德之力,亦得超生天上。自在化生,入于天界,妙华光明之中,受自然之快乐。丁三教示目连救济之法竟。

  丁四敕令众僧受供之仪: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上佛说修供之法,此佛敕(令也)受供之仪,佛制比丘,食存五观:一计功多少,当思来处。二忖已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故,方受此食。此五观法,佛为未成道果之比丘而制。今佛敕十方自恣僧,多得道果,为世福田,故教受供(即盂兰盆供)之仪。

  嘱其位位,皆应存慈悲救济之心。先为乃未曾受食之前,先为施主家(设供之家)咒愿者,口中祝祷,心中愿求,愿设供报恩之者,七世父母,承斯善利,俱得超升善道。

  行禅定意者,乃敕众僧。此三昧加持。经偈云: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无始诸障碍,一切皆消灭,行禅定意已,然后方可受食。

  初受食时五句,乃初未受食之时,先将盂兰盆供,安在佛前,或塔中佛前,或寺中佛前。塔者塔波,正云窣堵波,供佛舍利(译云灵骨,碎金刚固坚之身,而为舍利,令人供礼,为世福田)。此云高显处,塔高而显,可以远瞻,而往礼拜。寺即寺庙,供佛像之殿阁。

  众僧依佛敕,为施主咒愿已竟,然后应供,便自受食,四敕令众僧受供之仪竟。

  丁五孝子依教修供报恩: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此既领妙法,转悲为喜。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之众,闻佛授以修供报恩之法,如前文云: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又父母现在,福乐百年。七世父母,俱得生天,知妙供而克修,必亲恩之可报。于是皆大欢喜,悲啼哭泣之声,释然除灭。

  既已领教,自必修供,以报父母深恩。父母有远近:今生为近,七世为远。亲恩有新旧:今生为新,七世为旧。报答有分全:侍养为分,度脱为全。忻闻修供,能度七世父母,则远近新旧父母之恩,完全可以报答,自必按日修崇法供,以竭孝思。正文阙略施设盆供之事,谅必抄写脱漏,故此科之中,以补其意。五孝子依教修供报恩竟。

  丁六慈母获益离苦得乐: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时即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目连依教修供,已竟之时,目连母即于是日,业销报尽,而得解脱,一切饿鬼之苦。三藏法师云:孝子既献供于此辰,慈母乃除殃于是日。大哉圣力,速疾如斯,其七世父母,亦必因斯得度饿鬼受苦年劫。经中有云:以人间三十日为一日,乘此积月(九百日为一月)、积年(一万零八百日为一年),寿五百岁(合人间五百万四十万年)。于此时劫之中,常受饥寒之苦。若非圣众威神之力,岂易得脱?本科慈母获益,离苦得乐竟,合前五科,正宗第二科如来为救倒悬竟,再并前目连悲除苦厄。正宗分全文已竟。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大正藏 No.685)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 ...
碧波小鲨鱼 发表于 2009-4-14 11:39



你看的是修改版???
看看古文的
乙二正宗分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乙二正宗分分二:丙初目连悲陈苦厄,二如来为救倒悬。今初: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世法子急告父,臣急告君。佛门弟子情急,理宜求佛。目连神通第一,外道移山制之不动,满城释子举之梵天,止耆婆之车,焚得胜之殿,其神力不可思议。岂料神力虽大,莫敌其母业力之深。竭其孝诚,尽其神变,竟不能令母,暂济饥肠,稍除痛苦,所以情急,叫号涕泣,飞驰还归,白佛求救,具陈上事。初目连悲陈苦厄竟。

  丙二如来为救倒悬分六:丁初彰母罪深余力难救,二显僧德重圣众能度,三教示目连救济之法,四敕令众僧受供之仪,五孝子依教修供报恩,六亡母获益离苦得乐。今初: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目连之母,悭贪成性。悭贪是造罪之根,前云五百生中,悭贪不舍,故云罪根。罪谓身口所造之业。罪业之根,乃在于心,心有悭贪习气,由种子发现行,由现行熏种子,多生熏发,相续不断,其根则深,胶著难解,是名为结

  非汝一人,力所奈何者,以其罪根深结,定业难转,故云非汝目连一人,力所奈何。力即六通之力,莫敌多生之业,故难拔济。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祗,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

  汝虽孝顺,欲报亲恩,见母惨状,大叫悲号,声动天地,感天神于上界,激地祗于下方,纵摄邪魔,横罗外道。盂兰盆经疏下佛教传此方呼僧为道士,后为黄巾滥窃遂不称之。四天王神者,四天王居须弥山半,为帝释外臣。东持国天王,居黄金埵。南增长天王,居白银埵。西广目天王,居琉璃埵。北多闻天王,居水晶埵。护持人间国土,又称护国四王。神即四王所统,八部鬼神。此等天魔鬼神外道,具有漏界中福力,虽能祸福人间,亦不能令目连之母,脱离苦趣,故曰亦不能奈何。初彰母罪深,余力难救竟。

  丁二显僧德重圣众能度:

  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此与上科有邪正一多之别,具四料捡。前目连虽得六通是正,然只一人非多,故不能救。天魔外道神祗虽多,未得无漏非正,亦不能救,当须十方大德众僧,其数既多,各证无漏之法,具足威神之力。其道又正,乃得超度解脱,饿鬼之苦,非正非多则不待言。二显僧德重圣众能度竟。

  丁三教示目连救济之法分五:戊初许说救法,二指示良时,三孝心设供,四赞叹胜田,五父母获益。今初: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去声),皆离忧苦。

  吾乃我佛自称,谓汝既欲尽孝报恩,图救汝母。吾今当说救济之法,此是许说。下二句令一切难,皆离忧苦,即是普救普济之法,但因目连一人发起,非独为其母而说,如千钧之弩,岂为鼷鼠而发机?盂兰盆供,乃为众生而说法,欲令一切众生,过去父母,或堕恶趣,而受苦难者,皆得脱离,忧悲苦恼,享受欢喜快乐也。戊初许说救法竟。

  戊二指示良时: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

  凡修斋荐亲,须择良时,故佛告知目连,以十方众僧,自恣之时,众僧二字,华梵双称,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是为僧宝。若众而不和,如群商聚会,各怀私利之心,不名僧宝。若和而不众,如二人同心,未有大众,亦非僧宝,众而和合,方称僧宝,有理和事和之别。理和唯一,谓同证择灭无为之理(以正智捡择真妄灭诸生死)。事和有六,谓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故称和合众。

  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者,佛制比丘,于四月十五起,结夏安居,名为结制,九旬禁足,护生避嫌,精进修持,加功用行,不得四果,亦得四禅。四果者,一须陀洹果,名为入流,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见道位。二斯陀含果,名一往来,断欲界前六品思惑。三阿那含果,名为不来,断欲界后三品思惑,再不来欲界受生。四阿罗汉果,名曰无生,进断上八地思惑,因亡果丧,生死之因既尽,而分段之果自离,超出三界生死,故曰无生。四禅者,色界四种禅定初禅离生喜乐定,二禅定生喜乐定,三禅离喜妙乐定,四禅舍念清净定,恣者任也。于此三日之中,自知九旬有过,对众发露忏悔。若自不知,恣任众僧举发,只恐当局在迷,必藉旁观得失,偏袒众中,对众白言:大德长老,或见我过,或闻我罪,或疑我犯,恣任所举,哀愍语我,我当忏悔,如此则身心清净。大众之中,禅定解脱者有之,能供养此等大德僧众,功德倍胜,自可拔济过去亲灵,资益现在父母。戊二指示良时已竟。

  戊三孝心设供:

  当为(去声)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

  此下二段,佛教以当尽孝心。就胜时,设胜供,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厄是苦厄,难是患难,通取存殁,或殁入三途,备婴苦厄;或存生疾痛,竟罹患难。菩萨当兴救拔之心,人子岂无悲感之痛?父母不分远近,均有生育之恩,劬劳之德。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以尽人子之道,而于父母在厄难中者,更宜竭其心力,以图救也。

  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此佛教以设供之法,具者备也、办也。具钵和罗饭,以饭为重故。是以首举,百味即饮食之类,均有滋味,总言其多,非定数也。五果者:一核果,如桃李梅杏等。二肤果,如梨子苹果等。三壳果,如石榴胡桃等。四桧果,如松柏子等。五角果,如水菱等。

  汲灌盆器者,即盛饭菜之器皿,皆汲取净水灌涤,悉令清净也。香油锭烛床敷卧具二句,疑为语倒,尽世廿美,以著盆中二句,须在上文,恐钞写之误也。尽世甘美者,对上百味五果言,尽世所有有二义:一富贵之家,财力有余,则罗天下之珍奇,以求丰盛。二贫穷之辈,经济不足,乃竭一人之力量,不拘多少,惟诚惟恳,勿惜勿悭,以著盆中
(史上最NB的乞丐)
  香油锭烛者,香则烧香末香之类,可以焚熏,油则苏油菜油之类,可以供奉。锭者,镫也。有足曰锭,无足曰镫,镫与灯同,烛者照也。上既百味罗列,此乃锭烛辉煌,光明照耀。床敷卧具者,亦四供养之一,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也。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即自恣日,所有常随云集二众,三乘圣贤,故称大德。戊三孝心设供竟。

  戊四赞叹胜田: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

  此段赞叹三乘圣众,为众生殊胜福田。当此之日,即自恣日。一切圣众,以三乘圣人,其数不一,故曰一切。其所修法,即三学两利之行,或在山间禅定。此赞中乘辟支佛乘,修定学自利行,其人厌喧求寂,故在山间修禅习定,今则云集,附属自恣。

  或得四道果,此赞小乘声闻乘。前三为果,第四称道,即金刚经。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初果须陀洹。此云入流,是见道位,断三界内,见惑八十八使,能见真谛之理,预入圣人之流,故名入流,尚须进断思惑,天上人间,七番受生。

  二果斯陀含,此云一往来,并第三果,是修道位,断三界内,思惑八十一品。三界九地,每地九品,九九合为八十一,欲界五趣杂居地九品,初果六生天上人间,断前六品,方证此果,当须一生天上人间,断后三品,方出欲界,故名一往来。?

  三果阿那含,此云不来,以欲界九品思惑尽,生色界五不还天,进断上八地思惑,七十二品,再不还来欲界受生,故曰不来。此上三果,是有学人。阿那含在不还天中,断上八地思惑尽,超出三界见思,是见思二惑,为三界内生死因,见思断尽,因亡果丧,证阿罗汉道。此云无生,再不还来三界内受生。以上是为得四道果,或树下经行,乃进修道业,不是散虑逍遥也。

  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此赞大乘菩萨乘,或六通自在者,六通大中小三乘同有,不无胜劣之分,如天眼,二乘人见三千大千世界,菩萨见百千界等。此当指菩萨六通,较胜二乘,自在解脱,故能教化声闻缘觉,令其舍小入大,涉俗利生也。

  或十地大人,权现比丘者。此约别教登地菩萨,悟证真如实相之大理,广修上求下化之大行,超过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菩萨,故称大人。权现比丘者,运大悲心权巧方便,示现作比丘即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比丘身,利生益物,故在大众中,皆同一心,以大众位有大小之别,德有优劣之分,皆同运惭愧殷重,慈悲救济之心,故曰一心。

  受钵和罗饭者,即受盂兰盆供,先为施主咒愿,然后乃食。钵和罗即钵多罗。此云应法器,体色量三,皆应法故。体则或铁或瓦,色则以杏仁捣碎涂钵,用竹烟熏如鸠鸽之色,不红不黑,炎夏盛食不馊,量则随其食量,而制大小。大者不过唐斗三升,小者半升。体色量三,皆应法(合法也)故,名应法器。

  具清净戒者,事戒道戒,悉皆无犯,三业清净,皎如冰霜。其德汪洋者,其,指三乘道德汪洋,犹如沧海,浩渺无涯。以上山间禅定是定学,教化二乘是慧学,具清净戒是戒学。三学具足,故其德汪洋。如是大德之众,供之者,其功德岂思量之所能及哉?戊四赞叹胜田竟。

  戊五父母获益: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

  其或有人,供养此等自恣僧者,定能利益存亡。现世,指现生之世。已过父母,六亲眷属,六亲者:父母兄弟夫妻、眷属,通指儿女姻戚。若堕三途苦趣,承此设供功德,得离苦生天之益,思衣衣来,思食食至,而受自然之福乐。此承众僧悲愿之力,令得离苦益,惟是天宫虽乐,毕竟无常。天报若毕,五衰相现,还来散入诸趣,当求父母,往生净土,则永离诸苦矣。

  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前二句,指此生之父母。若现在者,为其设供求福,则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此承众僧慈愿之力,令其得乐。

  若七世父母,已经过去,承此孝心设供,功德之力,亦得超生天上。自在化生,入于天界,妙华光明之中,受自然之快乐。丁三教示目连救济之法竟。

  丁四敕令众僧受供之仪: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上佛说修供之法,此佛敕(令也)受供之仪,佛制比丘,食存五观:一计功多少,当思来处。二忖已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故,方受此食。此五观法,佛为未成道果之比丘而制。今佛敕十方自恣僧,多得道果,为世福田,故教受供(即盂兰盆供)之仪。

  嘱其位位,皆应存慈悲救济之心。先为乃未曾受食之前,先为施主家(设供之家)咒愿者,口中祝祷,心中愿求,愿设供报恩之者,七世父母,承斯善利,俱得超升善道。

  行禅定意者,乃敕众僧。此三昧加持。经偈云: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无始诸障碍,一切皆消灭,行禅定意已,然后方可受食。

  初受食时五句,乃初未受食之时,先将盂兰盆供,安在佛前,或塔中佛前,或寺中佛前。塔者塔波,正云窣堵波,供佛舍利(译云灵骨,碎金刚固坚之身,而为舍利,令人供礼,为世福田)。此云高显处,塔高而显,可以远瞻,而往礼拜。寺即寺庙,供佛像之殿阁。

  众僧依佛敕,为施主咒愿已竟,然后应供,便自受食,四敕令众僧受供之仪竟。

  丁五孝子依教修供报恩: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此既领妙法,转悲为喜。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之众,闻佛授以修供报恩之法,如前文云: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又父母现在,福乐百年。七世父母,俱得生天,知妙供而克修,必亲恩之可报。于是皆大欢喜,悲啼哭泣之声,释然除灭。

  既已领教,自必修供,以报父母深恩。父母有远近:今生为近,七世为远。亲恩有新旧:今生为新,七世为旧。报答有分全:侍养为分,度脱为全。忻闻修供,能度七世父母,则远近新旧父母之恩,完全可以报答,自必按日修崇法供,以竭孝思。正文阙略施设盆供之事,谅必抄写脱漏,故此科之中,以补其意。五孝子依教修供报恩竟。

  丁六慈母获益离苦得乐: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时即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目连依教修供,已竟之时,目连母即于是日,业销报尽,而得解脱,一切饿鬼之苦。三藏法师云:孝子既献供于此辰,慈母乃除殃于是日。大哉圣力,速疾如斯,其七世父母,亦必因斯得度饿鬼受苦年劫。经中有云:以人间三十日为一日,乘此积月(九百日为一月)、积年(一万零八百日为一年),寿五百岁(合人间五百万四十万年)。于此时劫之中,常受饥寒之苦。若非圣众威神之力,岂易得脱?本科慈母获益,离苦得乐竟,合前五科,正宗第二科如来为救倒悬竟,再并前目连悲除苦厄。正宗分全文已竟。
罗天下之珍奇,以求丰盛   

:D好一个佛教,公开乞讨还要 罗天下之珍奇,以求丰盛
饿鬼---秃驴
把地狱和这些联系起来.楼主真是油菜.:L
啥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