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八旗子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23:14
八旗子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之一。这一特定的群体或集团的兴衰荣辱,几乎使自17世纪以来至清末连绵三百年的中国社会历史所有的方面,都打上了它的烙印。

白山黑水是八旗子弟的幼稚摇篮。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事,在松辽平原上创立了“八旗制度”。他把所属各部分编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而后又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到了天聪九年(1635)又设蒙古八旗,崇德七年(1642)又立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

编入八旗的旗民,其子弟永远当兵,而各旗主平时为行政长官,战时为军事将领。所谓“八旗制度”不仅是军事组织而是军政合一的体制。其中满洲八旗子弟是八旗中的精英。在推翻腐朽的明王朝的战争中,他们以狂飙式的人生风格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自己。他们生机勃勃,不畏牺牲。“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

在那场血流成河的“萨尔浒之战”中,明军以汹汹四十万(一说四十七万)之众进剿,而八旗迎战之兵不足六万。战争在五日内浴血,历史也在这锋刃中抉择。结果,八旗没有被灭亡,相反明军则溃败如水,主将被杀,崇祯皇帝离自缢只差一步。而后他们旋风般地越过长城,又把已经进了北京的李自成赶走,君临天下,一坐就是268年。昔日那些万里奔走,连年曝露,寄身锋刃,不知归路的八旗子弟,也蜂拥进了北京。成了这个新王朝的赖以生存的基石。这些满身伤疤也满身功劳的“八旗子弟”,完成了他们肩负的使命。

在中国历史上大凡一个新的王朝出现,差不多都以“杀功臣、斩大将”为开篇。清王朝没有循此旧例,但它犯了另一个大差误,它纵容了贵族、八旗子弟的腐化堕落。历代王朝都要维护达官贵族的特权,但清王朝中“八旗子弟”的堕落足以为历代“经典”。

当然“八旗子弟”的腐败也是有个过程的。顺治初,皇帝曾下诏说:“我朝以武功开国……所至克捷,皆恃骑射。今……天下一统,勿以太平而忘武备,尚其益习弓马,务选精良。”(《清朝文献通考》)

说是说,做是做。开始京城旗兵每月还训练五六次,后来则少得可怜,再后来训练成了“闲谈饮茶”,而驻外省地的旗兵,则以骑马为耻,出门讲究坐车是否气派。到康乾交替的时候,就是皇帝要亲临观光的演练也仅仅是摆摆花架子。更有甚者,一次乾隆亲自检阅考核八旗大臣举荐的将官,结果这些人中有的“所射非不至布靶,即擦地而;甚至有任意放箭,几至伤人者……”重臣们推荐的八旗将官的箭法,竟然在皇帝面前也射不到靶子上,几乎伤了别人,可想而知这些人再去各地带兵打仗会是什么样。

早在康熙初年,在平定“三藩之乱”的一些战争中,八旗兵已大显疲态。一将领听到吴三桂进兵的消息,竟吓得把大炮埋起来,拼命逃跑。翻翻史书,人们便发现,到了乾隆末期,八旗子弟已经不能跟任何对手打仗了。他们那英勇豪强的人生风格已荡然无存了。

从前他们曾以武力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而这个新时代一开始就为他们掘好了坟墓。

如果清王朝开国伊始,便倡导满蒙八旗向汉人学习农耕桑麻,为自己飞刀走马的渔猎民族引进些农耕文化的田园精神,那么,历史也许会因此智慧而掀起令人兴奋的一章。而八旗子弟后来的命运,也决不会叫人那样触目惊心。

可惜的是入关后的满洲贵族,毫无应变新的历史智慧。“八旗制度”的致命伤便是规定:旗人不许务农,不许经商,更不许从事其他人间生计。甚至不许离开所居旗地100里之外。如有违犯则要开除出旗籍。旗人一生只有“当兵与作官”,旗人一生只练两种功夫即:“学满文练骑射”。
身为八旗,便由国家供养。国家拨土地给旗兵,但只许旗人当地主,干活的是不在旗籍的奴仆和汉人。失去土地的旗人,国家可救济米粮。这些渔猎生涯的旗人地主,生下来就把土地看得无足轻重。他们的皇帝和旗制都告诉他们:从事田垅生产是有失旗人身份的事情。即使当“地主”他们也不情愿。换句话说,这个已经成了社会国家“主人”的民族,崇尚的新观念是“不劳而食”。于是他们宁愿把土地抵押出去给汉人也不愿管理。后来干脆把一片片洋溢着浩荡皇恩的土地统统卖给汉人了事,自己则去领取每月的救济粮,成了不折不扣的寄生于社会的一群“不劳而食者”。

雍正初年的资料证实:当时兴起的抵押土地之风使许多旗人丧失了田产。到了19世纪“旗人地主几乎见不到了”(《清朝八旗驻防兴衰史》第119页)。于是这些看不起农商,也做不了农商,天性懒惰又崇尚享乐的高人一等的人们,怎么活呢?皇亲国戚、八旗贵胄中不乏挥金如土者,自不必说,大面积的灾难是普通的八旗兵丁。他们腐化日甚,几近溃烂。雍正皇帝曾痛心疾首地指出:今日旗兵,几乎无所不为,他们狂嫖滥赌,敲诈盗窃,斗鸡、斗鸟、斗蟋蟀、雇人当差、转卖军粮,放印子钱,典当钱粮,甚至把盔甲军器也送进当铺换钱花了。雍正震怒之余,派人去查办,声言要“从重治罪”。(《上谕八旗》2册)但是这时节八旗腐败已经为一时之尚,流行之疾,其锋吹毛断发,其势如洪水猛兽。皇帝爷也无回天之力了。

好在当时国家尚无大的战乱,国库尚未捉襟见肘。令人不解的是,这个争王夺位那么工于心计的雍正,为什么在这时还不肯解放旗人,给八旗子弟以自谋生路的自由呢?乾隆曾想过一个好办法,把在京城生计艰辛的旗人,送回东北老家。第一批750人移垦黑龙江拉林,“每户给地三顷、外有闲荒叫其招民可垦,其不谙力作者,准其契买奴仆代耕”(《清高宗实录》)这个“招民代耕”仍是清初的办法。后来大多旗人难耐老家苦寒荒凉,而招佃户不忍盘剥大部逃亡。显然成效不大,加之后来对东北的封禁政策。乾隆的这个办法对水深火热中的八旗子弟,不过杯水车薪。

当太平天国革命兴起,社会动荡、物价飞涨,靠军饷生活的旗人差不多被推进了生死边沿。从前的“铁饭碗”,现在常常没有饭可盛。国库空虚,旗人常常领不到饷粮。同治二年(1863年)山东青州无力支付饷粮二月有余,旗人如同断奶之羔羊,他们身无半技可自食其力,大批旗人理所当然地沦为乞丐。不少人饿死道路,陈尸荒野。多么无情啊,真应了《红楼梦》中所唱: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八旗子弟行乞于乡村市井。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可追溯到乾隆朝。这是清初的人们绝对想不到的无情一幕。这群曾给历史带来激动与热情的人们,二百年后,竟然还了历史不可名状的悲伤。

道光二十年之前的人们已经不在为“大八旗”讨饭而惊异了。到了该死的鸦片战争爆发,八旗子弟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堕落的一群。这群与天子有着同一骨血的人们,这群一直以为自己不干任何事情也会活下去的人们,随着清王朝与各国列强签定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随着不断的割地赔款,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天朝已经无力供养自己的“八旗子弟”了。他们普遍地贫困了。他们从肉体到精神都在残喘着。他们会干什么呢?他们能干什么呢?他们将怎样地活着呢?

在《清稗类钞》中有一段关于北京八旗子弟常搞“戳包儿”的把戏,人们又发现他们竟什么事都能干出来。“有宦京买妾者,旗女也。一日,忽多人纷至,谓女孩子为宗室,已许嫁。汝何人?乃私娶宗女,罪大恶极,非控告不可。时,即有状若差役持黑索欲关提到案者,又有出面排解者,谓女可迎归。某既误娶,罚锾可耳。于是,多人窜女去,又留数人迫之出钱,乃奉以三十金,始散。”他们已经丑陋到了这步田地,把一姑娘卖给别人,然后又蜂拥到这人家中,说你好大胆敢买宗室(皇帝的嫡亲)女子,并扬言要告发。这时又来一伙穿装如衙役一样的人,准备抓人,接着又来一伙“讲情”的人,最后是买主拿出“三十金”了事。这些人才跑了。

跟这些专门敲诈有钱人的“戳包儿”者相比,《清稗类钞》中,还记有更缺德的一伙人,这些人却是皇家宗室子弟,他们竟然把罪恶伸向乡间贫苦农家。“首、咸以还,京师风气日偷,宗室子弟往往游博无度,资尽则辄往荒僻,捉农家乳孩子以归。次日,故张贴招领,托词途中拾得者。至农家来赎时,则又多方勒索酬金,必取勇而后者。”

这些努尔哈赤的嫡传子孙,这些“社会金字塔”顶端的皇帝集团的人们,花光了钱,竟然跑到乡下去偷农家的婴孩从中勒索。观此一节,清王朝不灭之真是天理难容。谁能想到,昔日金戈铁马的八旗子弟竟如此下作地毁灭着自己的灵魂。

清末的八旗子弟成了清王朝的缩影。研究清史而不研究“八旗子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个问题几乎涉及了清代历史的所有方面。而在以往的关于“八旗子弟”的叙述中,很少读到有关对这一群体科学的、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多的是对这一群体命运的表层现象的描述。更有些“文化作品”带着“玩弄伤疤”的心态,以其中八旗子弟的命运提取历史的“情趣”,这不仅肤浅,而且使人闻到了一种如同八旗子弟当年典当盔甲的味道 八旗子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之一。这一特定的群体或集团的兴衰荣辱,几乎使自17世纪以来至清末连绵三百年的中国社会历史所有的方面,都打上了它的烙印。

白山黑水是八旗子弟的幼稚摇篮。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事,在松辽平原上创立了“八旗制度”。他把所属各部分编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而后又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到了天聪九年(1635)又设蒙古八旗,崇德七年(1642)又立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

编入八旗的旗民,其子弟永远当兵,而各旗主平时为行政长官,战时为军事将领。所谓“八旗制度”不仅是军事组织而是军政合一的体制。其中满洲八旗子弟是八旗中的精英。在推翻腐朽的明王朝的战争中,他们以狂飙式的人生风格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自己。他们生机勃勃,不畏牺牲。“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

在那场血流成河的“萨尔浒之战”中,明军以汹汹四十万(一说四十七万)之众进剿,而八旗迎战之兵不足六万。战争在五日内浴血,历史也在这锋刃中抉择。结果,八旗没有被灭亡,相反明军则溃败如水,主将被杀,崇祯皇帝离自缢只差一步。而后他们旋风般地越过长城,又把已经进了北京的李自成赶走,君临天下,一坐就是268年。昔日那些万里奔走,连年曝露,寄身锋刃,不知归路的八旗子弟,也蜂拥进了北京。成了这个新王朝的赖以生存的基石。这些满身伤疤也满身功劳的“八旗子弟”,完成了他们肩负的使命。

在中国历史上大凡一个新的王朝出现,差不多都以“杀功臣、斩大将”为开篇。清王朝没有循此旧例,但它犯了另一个大差误,它纵容了贵族、八旗子弟的腐化堕落。历代王朝都要维护达官贵族的特权,但清王朝中“八旗子弟”的堕落足以为历代“经典”。

当然“八旗子弟”的腐败也是有个过程的。顺治初,皇帝曾下诏说:“我朝以武功开国……所至克捷,皆恃骑射。今……天下一统,勿以太平而忘武备,尚其益习弓马,务选精良。”(《清朝文献通考》)

说是说,做是做。开始京城旗兵每月还训练五六次,后来则少得可怜,再后来训练成了“闲谈饮茶”,而驻外省地的旗兵,则以骑马为耻,出门讲究坐车是否气派。到康乾交替的时候,就是皇帝要亲临观光的演练也仅仅是摆摆花架子。更有甚者,一次乾隆亲自检阅考核八旗大臣举荐的将官,结果这些人中有的“所射非不至布靶,即擦地而;甚至有任意放箭,几至伤人者……”重臣们推荐的八旗将官的箭法,竟然在皇帝面前也射不到靶子上,几乎伤了别人,可想而知这些人再去各地带兵打仗会是什么样。

早在康熙初年,在平定“三藩之乱”的一些战争中,八旗兵已大显疲态。一将领听到吴三桂进兵的消息,竟吓得把大炮埋起来,拼命逃跑。翻翻史书,人们便发现,到了乾隆末期,八旗子弟已经不能跟任何对手打仗了。他们那英勇豪强的人生风格已荡然无存了。

从前他们曾以武力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而这个新时代一开始就为他们掘好了坟墓。

如果清王朝开国伊始,便倡导满蒙八旗向汉人学习农耕桑麻,为自己飞刀走马的渔猎民族引进些农耕文化的田园精神,那么,历史也许会因此智慧而掀起令人兴奋的一章。而八旗子弟后来的命运,也决不会叫人那样触目惊心。

可惜的是入关后的满洲贵族,毫无应变新的历史智慧。“八旗制度”的致命伤便是规定:旗人不许务农,不许经商,更不许从事其他人间生计。甚至不许离开所居旗地100里之外。如有违犯则要开除出旗籍。旗人一生只有“当兵与作官”,旗人一生只练两种功夫即:“学满文练骑射”。
身为八旗,便由国家供养。国家拨土地给旗兵,但只许旗人当地主,干活的是不在旗籍的奴仆和汉人。失去土地的旗人,国家可救济米粮。这些渔猎生涯的旗人地主,生下来就把土地看得无足轻重。他们的皇帝和旗制都告诉他们:从事田垅生产是有失旗人身份的事情。即使当“地主”他们也不情愿。换句话说,这个已经成了社会国家“主人”的民族,崇尚的新观念是“不劳而食”。于是他们宁愿把土地抵押出去给汉人也不愿管理。后来干脆把一片片洋溢着浩荡皇恩的土地统统卖给汉人了事,自己则去领取每月的救济粮,成了不折不扣的寄生于社会的一群“不劳而食者”。

雍正初年的资料证实:当时兴起的抵押土地之风使许多旗人丧失了田产。到了19世纪“旗人地主几乎见不到了”(《清朝八旗驻防兴衰史》第119页)。于是这些看不起农商,也做不了农商,天性懒惰又崇尚享乐的高人一等的人们,怎么活呢?皇亲国戚、八旗贵胄中不乏挥金如土者,自不必说,大面积的灾难是普通的八旗兵丁。他们腐化日甚,几近溃烂。雍正皇帝曾痛心疾首地指出:今日旗兵,几乎无所不为,他们狂嫖滥赌,敲诈盗窃,斗鸡、斗鸟、斗蟋蟀、雇人当差、转卖军粮,放印子钱,典当钱粮,甚至把盔甲军器也送进当铺换钱花了。雍正震怒之余,派人去查办,声言要“从重治罪”。(《上谕八旗》2册)但是这时节八旗腐败已经为一时之尚,流行之疾,其锋吹毛断发,其势如洪水猛兽。皇帝爷也无回天之力了。

好在当时国家尚无大的战乱,国库尚未捉襟见肘。令人不解的是,这个争王夺位那么工于心计的雍正,为什么在这时还不肯解放旗人,给八旗子弟以自谋生路的自由呢?乾隆曾想过一个好办法,把在京城生计艰辛的旗人,送回东北老家。第一批750人移垦黑龙江拉林,“每户给地三顷、外有闲荒叫其招民可垦,其不谙力作者,准其契买奴仆代耕”(《清高宗实录》)这个“招民代耕”仍是清初的办法。后来大多旗人难耐老家苦寒荒凉,而招佃户不忍盘剥大部逃亡。显然成效不大,加之后来对东北的封禁政策。乾隆的这个办法对水深火热中的八旗子弟,不过杯水车薪。

当太平天国革命兴起,社会动荡、物价飞涨,靠军饷生活的旗人差不多被推进了生死边沿。从前的“铁饭碗”,现在常常没有饭可盛。国库空虚,旗人常常领不到饷粮。同治二年(1863年)山东青州无力支付饷粮二月有余,旗人如同断奶之羔羊,他们身无半技可自食其力,大批旗人理所当然地沦为乞丐。不少人饿死道路,陈尸荒野。多么无情啊,真应了《红楼梦》中所唱: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八旗子弟行乞于乡村市井。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可追溯到乾隆朝。这是清初的人们绝对想不到的无情一幕。这群曾给历史带来激动与热情的人们,二百年后,竟然还了历史不可名状的悲伤。

道光二十年之前的人们已经不在为“大八旗”讨饭而惊异了。到了该死的鸦片战争爆发,八旗子弟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堕落的一群。这群与天子有着同一骨血的人们,这群一直以为自己不干任何事情也会活下去的人们,随着清王朝与各国列强签定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随着不断的割地赔款,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天朝已经无力供养自己的“八旗子弟”了。他们普遍地贫困了。他们从肉体到精神都在残喘着。他们会干什么呢?他们能干什么呢?他们将怎样地活着呢?

在《清稗类钞》中有一段关于北京八旗子弟常搞“戳包儿”的把戏,人们又发现他们竟什么事都能干出来。“有宦京买妾者,旗女也。一日,忽多人纷至,谓女孩子为宗室,已许嫁。汝何人?乃私娶宗女,罪大恶极,非控告不可。时,即有状若差役持黑索欲关提到案者,又有出面排解者,谓女可迎归。某既误娶,罚锾可耳。于是,多人窜女去,又留数人迫之出钱,乃奉以三十金,始散。”他们已经丑陋到了这步田地,把一姑娘卖给别人,然后又蜂拥到这人家中,说你好大胆敢买宗室(皇帝的嫡亲)女子,并扬言要告发。这时又来一伙穿装如衙役一样的人,准备抓人,接着又来一伙“讲情”的人,最后是买主拿出“三十金”了事。这些人才跑了。

跟这些专门敲诈有钱人的“戳包儿”者相比,《清稗类钞》中,还记有更缺德的一伙人,这些人却是皇家宗室子弟,他们竟然把罪恶伸向乡间贫苦农家。“首、咸以还,京师风气日偷,宗室子弟往往游博无度,资尽则辄往荒僻,捉农家乳孩子以归。次日,故张贴招领,托词途中拾得者。至农家来赎时,则又多方勒索酬金,必取勇而后者。”

这些努尔哈赤的嫡传子孙,这些“社会金字塔”顶端的皇帝集团的人们,花光了钱,竟然跑到乡下去偷农家的婴孩从中勒索。观此一节,清王朝不灭之真是天理难容。谁能想到,昔日金戈铁马的八旗子弟竟如此下作地毁灭着自己的灵魂。

清末的八旗子弟成了清王朝的缩影。研究清史而不研究“八旗子弟”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个问题几乎涉及了清代历史的所有方面。而在以往的关于“八旗子弟”的叙述中,很少读到有关对这一群体科学的、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多的是对这一群体命运的表层现象的描述。更有些“文化作品”带着“玩弄伤疤”的心态,以其中八旗子弟的命运提取历史的“情趣”,这不仅肤浅,而且使人闻到了一种如同八旗子弟当年典当盔甲的味道
楼主的文章么?不错~~~~~~~~~~~~~~
<P>顶。</P><P>八旗制度有堕落的一面,但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贵族文化。</P><P>一些艺术形式的发展,比如京剧,就跟它有直接关系。</P>
<P>这篇文章引经据典 就是萨尔浒的明军不过十三四万 四十万太夸大了</P><P>八旗的没落是历史的必然</P><P>中国人把祖制看的太重 各个朝代都有包袱</P>
楼主想以史为鉴,我赞成,但文章里对八旗子弟的评价好像还不够公道啊,而4楼所说的就有些道理,我们之所以"看重"八旗子弟,不是因为他们不同于人,而是只有他们所在的年代离我们还算近些,我们知道的相对也多些,也真实一些.
<B>以下是引用<I>寞男</I>在2004-5-19 23:31:00的发言:</B>
楼主想以史为鉴,我赞成,但文章里对八旗子弟的评价好像还不够公道啊,而4楼所说的就有些道理,我们之所以"看重"八旗子弟,不是因为他们不同于人,而是只有他们所在的年代离我们还算近些,我们知道的相对也多些,也真实一些.

<P>
<P>改革是很难的 不是皇帝和几个大臣想干就可以的</P>
<P>涉及太多的利益牵扯 开国的制度难以撼动呀</P>
<B>以下是引用<I>zhepro</I>在2004-5-19 22:04:00的发言:</B>

<P>这篇文章引经据典 就是萨尔浒的明军不过十三四万 四十万太夸大了</P>
<P>八旗的没落是历史的必然</P>
<P>中国人把祖制看的太重 各个朝代都有包袱</P>
以出身定命运,焉有不亡之理?
<B>以下是引用<I>colin0202</I>在2004-5-21 22:43:00的发言:</B>
以出身定命运,焉有不亡之理?

<P>我们人生的重大关口 还不是要填父母的政治身份?
<P>中国人的臭毛病是根深蒂固的</P>
<B>以下是引用<I>zhepro</I>在2004-5-22 0:51:00的发言:</B>


<P>我们人生的重大关口 还不是要填父母的政治身份?

<P>中国人的臭毛病是根深蒂固的</P>

<P>是的,是的,形式主义,官僚作风,从来都不用向别人去学,也从未被丢弃过!</P>
八旗不过是一群鸟人而已。
<B>以下是引用<I>超级战列舰</I>在2004-5-22 18:00:00的发言:</B>
八旗不过是一群鸟人而已。

<P>小兄弟,跑题了!</P>
<P>八旗有它形成的原因</P><P>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他的缺点!!</P>
<B>以下是引用<I>寞男</I>在2004-5-22 20:41:00的发言:</B>


<P>小兄弟,跑题了!</P>


我有说过这一句话吗?
<B>以下是引用<I>超级战列舰</I>在2004-5-22 18:00:00的发言:</B>
八旗不过是一群鸟人而已。


怪了,我什么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
<P>晕。小兄弟这么健忘考试怎么办啊</P>
<B>以下是引用<I>超级战列舰</I>在2004-6-18 21:07:00的发言:</B>


怪了,我什么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

<P>是不是你的GL或亲戚啊????
<B>以下是引用<I>carbineer100</I>在2004-6-18 22:54:00的发言:</B>


<P>是不是你的GL或亲戚啊????
</P>


不清楚
<B>以下是引用<I>tuzhua</I>在2004-6-18 22:16:00的发言:</B>

<P>晕。小兄弟这么健忘考试怎么办啊</P>


没办法。
晕,装糊涂了吧.
是真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