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莫斯科保卫战我有一些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32:50
1.当时希特勒是打完基辅围歼战以后才集中力量进攻莫斯科的,那时候最适合机械化作战的季节已经过去,俄国的冬天来的是很早的而且对于德国人这种生活在温暖气候下的人种是很难熬的,不明白为什么元首会做这样的决定,其实就算是拿下莫斯科苏联也不会投降,比如19世纪的拿破仑就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怎么老希就视而不见呢?

2.在进攻莫斯科的第一阶段,现在有的资料说是德国吃掉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好像说被俘的苏军就有60多万人,要真是这样的话这个仗不就又成了基辅围歼战的翻版了吗?实际情况怎么样?

3.苏军是12月6日发动反攻的,这些反攻部队是不是都是从西伯利亚调来的呢?因为12月6日反攻,如果是西伯利亚部队的话恐怕在10月份就要大规模调动,运到莫斯科怎么也得一个月,还要加上战前准备的时间。而日本方面应该是11月才最后决定南进的,这个消息应该是过一些时间才能传到莫斯科,如果是11月才开始抽调西伯利亚部队,按照时间来算是赶不上大反攻的,问题是斯大林除了西伯利亚的部队以外,到哪里搞这么多预备队呢,而且还有不错的装备。1.当时希特勒是打完基辅围歼战以后才集中力量进攻莫斯科的,那时候最适合机械化作战的季节已经过去,俄国的冬天来的是很早的而且对于德国人这种生活在温暖气候下的人种是很难熬的,不明白为什么元首会做这样的决定,其实就算是拿下莫斯科苏联也不会投降,比如19世纪的拿破仑就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怎么老希就视而不见呢?

2.在进攻莫斯科的第一阶段,现在有的资料说是德国吃掉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好像说被俘的苏军就有60多万人,要真是这样的话这个仗不就又成了基辅围歼战的翻版了吗?实际情况怎么样?

3.苏军是12月6日发动反攻的,这些反攻部队是不是都是从西伯利亚调来的呢?因为12月6日反攻,如果是西伯利亚部队的话恐怕在10月份就要大规模调动,运到莫斯科怎么也得一个月,还要加上战前准备的时间。而日本方面应该是11月才最后决定南进的,这个消息应该是过一些时间才能传到莫斯科,如果是11月才开始抽调西伯利亚部队,按照时间来算是赶不上大反攻的,问题是斯大林除了西伯利亚的部队以外,到哪里搞这么多预备队呢,而且还有不错的装备。
看《东线》第3册。
德国进攻莫斯科,乌克兰的苏军必须先清掉,不然中央集团军群很可能挨一记致命的左勾拳。历史上无数强大军队被数量上处劣势军队侧击而崩溃,希特勒不会不明白。
布良斯克的战果哪来的60万人?;P

同期还有一个维亚茨马大合围,据说消灭西方方面军50万人……

我在想是不是布良斯克的战果把这也算进了,然后再加一次,红军在莫斯科战役开始不久一下损失了100万人了;P ;P ;P
原帖由 巴格拉季昂 于 2009-3-29 00:17 发表
德国进攻莫斯科,乌克兰的苏军必须先清掉,不然中央集团军群很可能挨一记致命的左勾拳。历史上无数强大军队被数量上处劣势军队侧击而崩溃,希特勒不会不明白。

何况乌克兰是著名的粮仓,还有大油田;P
不打下乌克兰,很可能德军都坚持不到44年就被赶出苏联。
西南方面军的奋战,北方战线的坚持,德国人的分兵,还有先前的斯摩棱斯克前线的苦战,以及,伟大的冬将军,伟大的俄罗斯的雨季,勇敢的西伯利亚步兵,一切的一切都造就了红军在伟大的苏维埃联盟首都莫斯科城下的胜利!

红军胜利万岁!!!
原帖由 worker2006 于 2009-3-28 21:15 发表
其实就算是拿下莫斯科苏联也不会投降,比如19世纪的拿破仑就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怎么老希就视而不见呢?




当时的苏联和俄罗斯帝国不一样,属于加盟共和国性质,而且斯大林前期的暴政,使得分裂主义势力蠢蠢欲动。这种情况在乌克兰地区尤其明显。


另,俄罗斯帝国时期,圣彼得堡是政治中心。而苏联时期,莫斯科才是政治中心。
原帖由 布衣鲜卑 于 2009-3-31 11:02 发表




当时的苏联和俄罗斯帝国不一样,属于加盟共和国性质,而且斯大林前期的暴政,使得分裂主义势力蠢蠢欲动。这种情况在乌克兰地区尤其明显。


另,俄罗斯帝国时期,圣彼得堡是政治中心。而苏联时期,莫斯科 ...


胡扯,不要把西乌克兰等同于乌克兰全部!!!
原帖由 碧海云帆 于 2009-3-31 11:45 发表


胡扯,不要把西乌克兰等同于乌克兰全部!!!



不要激动。我写的是乌克兰地区,而不是乌克兰全部。
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中央集团军群过于突出+乌克兰大粮仓+工业基地+巴库油田
希特勒的战略本身建立在利用闪电战在美国参战前消灭苏联对抗德国的战争潜力,然后逼迫英国认可他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但是希特勒毕竟还是西方人,按朱可夫的话说,他不会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苏联共产党的坚韧性(实际上就是他没有苏联更加专制,对人民的统治力更加强大,更加能不顾一切的全力进行抵抗),事实上,苏联战时的制度即便在希特勒这个“大独裁者”看来,也会爆发人民起义或者内部出现问题迫使苏联政府和他和谈,但是苏联共产党的力量呀,偏偏就是硬抗下去了!
所以希特勒一再的修改战略目标,德军在一开始就没打算战争会持续到冬天,基辅会战后,德军消灭了大批苏军的有生力量,但是苏联没有投降,于是德军认为再努一把力,占领莫斯科,苏联就会和谈(投降),虽然已经入秋,但是德军任何一个部门都认为苏军已经相当虚弱,即便损失惨重的德军还是能一鼓拿下莫斯科,布良斯克-维亚济马合围战,有些战史学家认为是超过基辅合围战的最大的合围战,目前基本认定消灭了近60万的苏军(战后俄罗斯一些解密材料认为比60万还多,但是这些材料目前都没有公认,说什么的都有,不过损失至少和基辅相当),损失惨重的德军对占领莫斯科还是有信心的,德军的统帅们认为占领莫斯科,那些共产主义的头脑里就丧失了最后的信仰圣地,苏联就会内乱或者求和!但是德军再也没有力量了。
远东苏军西调在基辅会战后就开始了,要不说苏联铁路系统当真很NB呢,一遍往西运部队,一边往东运工厂,两不耽误!但是远东苏军从没有低于100万!鬼子就是等上3年也得“南进”,除非发现大庆油田。
苏军建立预备队和国军抓壮丁几乎没有区别!
苏德战争苏联胜利的本质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伟大的卫国战争展现了人逼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一个制度将人的潜力发挥到极点,将民族的力量全部压榨出来了。
拿破仑的教训希特勒不吸取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欧人从没有看得起俄国人,从没有想过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战争能力,1918年苏俄刚建立时的退让和内乱包括20年代波兰人的胜利给了当时西欧人相当大的迷惑性!1939年,英法和苏联谈了几次最后还是选择哄着希特勒来避免战争就反映了当时西方人根本不信任苏联有能力抵挡德国,苏联的工业奇迹相当一部分西方人认为那都是吹牛皮或者是共产党的宣传,事实上,希特勒应该是当时西方对苏联有着最清醒认识的人了,虽然他也是一知半解。
西方人永远,现在也是,认为社会主义的专职制度是不行的,是不会造就强大的,团结的国家的。不过现在西方明白人比那时候多多了!
原帖由 布衣鲜卑 于 2009-3-31 11:51 发表



不要激动。我写的是乌克兰地区,而不是乌克兰全部。


资产阶级分子反苏维埃政权是正常的,反之才不正常呢
感谢12楼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