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不住 挤不动 等不及 老人就医三大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6:10:12
站不住 挤不动 等不及

健康时报记者 马海伟

《健康时报》 ( 2009-3-23 第24版)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615_pic_07.jpg
【分页显示:[1] [2]】

  新闻背景:

  2月19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医疗机构落实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实施细则》,其中包括北京市二、三级大、中型医院都要对本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六优先”服务,即优先挂号、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卫生部门此前曾出台过相关规定,要求有条件的医院开设老年人优先窗口或通道,方便老人就诊。


  受访专家: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孙保存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医院院长冯世良

  方便老年人就医的措施相继出台,令人欣慰的同时,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便之处呢?健康时报记者近期展开了调查。

  记者调查:站立太久吃不消

  难度指数:★★★★★

  3月10日7点28分,记者赶到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大厅里站立着两排长长的S形的挂号队伍,每排120人左右。排在第31位的老太太格外引人瞩目,她花白的头发,佝偻着身子,脚下放着一个小马扎,每向前走一步就用脚带动小马扎向前一步。队伍向前挪动得很慢,即使这样老太太也不愿坐下来歇会儿,毕竟她坐下去和站起来都很费劲,她已经72岁高龄了。

  挂号窗口的玻璃上贴着“温馨提示:老残孕持证优先”,但周围没有人告诉老太太。快8点的时候,轮到老太太挂号了,拿到号后,她慢慢地坐到小马扎上,休息了好久。

  老太太说,她早上6点就赶到医院排队挂号,一开始还能坐在马扎上休息会儿,后来人越聚越多,生怕被人踩住了。但站立一二十分钟还勉强,再往后就不行了,可也得撑下去,有什么办法呢?

  不光是挂号,在医院,划价、交费、取药都可能排着大长队,这对老年人来说,如果没人陪同自己就医确实有些吃不消。

  电梯太挤上不去难度指数:★★★

  3月10日上午10点10分,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两台电梯口挤满了人,其中一个电梯门打开,拥挤的人群裂开一条缝,电梯里的人侧着身子往外走,见人快出来完了,大家一窝蜂地往电梯里挤,“别挤,让我出去。”

  也就一分钟的工夫,电梯门口又挤满了人,大家面无表情,都仰头盯着电梯门上的数字显示,电梯才到三楼。这时,77岁的李淑兰老人推着小车走了过来,从小车上拿一个马扎坐下。

又过了五六分钟,电梯到了一楼。当大家往电梯里挤的时候,李淑兰老人起身推着小车往电梯门靠近,还没有进电梯门呢,电梯就发出了“嘀——,嘀——”的超载声。有人从电梯里下来,但李淑兰老人依然往电梯里挪动,终于上去了,可电梯超载声一直在响。

  “下去一个。”电梯里的人看看李淑兰老人,而她却嘟囔着:“我不下去,我不下去。”


  调查中,还有很多老年人,对现在很多新建医院的滚动电梯也比较发怵,因为动作慢,总怕站不稳,但真去爬楼梯也爬不动。

  住院检查等太久难度指数:★★★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陈老先生是一名肿瘤患者,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定期住院。他对住院期间检查时间过长颇有微辞。

  陈老先生说,住院期间定期做B超检查,往往是前一天下午通知第二天检查,要求第二天早上不要吃饭。第二天8点多钟,护士就来喊了,陈先生被送到B超室外等候,然后护士就不再过问了,往往是一等两个多小时,等做完B超回到病房已经是11点多,该吃中午饭了。对于和他一样的病人来说,这样的检查时间过长,本来身体就虚弱,早上不让吃饭,饿一上午,身体很有些承受不了。

  专家点评:

  专家指出,很多医院不愿在医疗服务方面加大投入,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投入到建设门诊、病房,购买大型检查器械方面。“相当多的门诊、病房建设不够人性化,比如厕所太少,给患者造成很大不便,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附属医院里,2500平方米的一层门诊楼,至少有8个厕所。”

  建议在医院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尽量做一些改良工作,方便老人就医。

  1.可以通过优化组合来实现合理利用电梯,比如门诊电梯4层以下不停,事关老年人疾病可集中在5层楼。或集中在一二层。

  2. 门诊大厅设置老人休息处、老人饮水处,门诊增加专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人员或招募大学生志愿者。

  3. 做好软件工作,考虑对一些行动非常不方便的高龄老人给予特殊对待,比如75岁以上老人,给予急诊待遇。

  4. 医院应该简化门诊交费手续,建立无障碍通道,增加门诊护工人数。

  5.医院还应该完善信息化制度,实现全院联网,让预约制度发挥功效。站不住 挤不动 等不及

健康时报记者 马海伟

《健康时报》 ( 2009-3-23 第24版)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615_pic_07.jpg
【分页显示:[1] [2]】

  新闻背景:

  2月19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医疗机构落实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实施细则》,其中包括北京市二、三级大、中型医院都要对本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六优先”服务,即优先挂号、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卫生部门此前曾出台过相关规定,要求有条件的医院开设老年人优先窗口或通道,方便老人就诊。


  受访专家: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孙保存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医院院长冯世良

  方便老年人就医的措施相继出台,令人欣慰的同时,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便之处呢?健康时报记者近期展开了调查。

  记者调查:站立太久吃不消

  难度指数:★★★★★

  3月10日7点28分,记者赶到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大厅里站立着两排长长的S形的挂号队伍,每排120人左右。排在第31位的老太太格外引人瞩目,她花白的头发,佝偻着身子,脚下放着一个小马扎,每向前走一步就用脚带动小马扎向前一步。队伍向前挪动得很慢,即使这样老太太也不愿坐下来歇会儿,毕竟她坐下去和站起来都很费劲,她已经72岁高龄了。

  挂号窗口的玻璃上贴着“温馨提示:老残孕持证优先”,但周围没有人告诉老太太。快8点的时候,轮到老太太挂号了,拿到号后,她慢慢地坐到小马扎上,休息了好久。

  老太太说,她早上6点就赶到医院排队挂号,一开始还能坐在马扎上休息会儿,后来人越聚越多,生怕被人踩住了。但站立一二十分钟还勉强,再往后就不行了,可也得撑下去,有什么办法呢?

  不光是挂号,在医院,划价、交费、取药都可能排着大长队,这对老年人来说,如果没人陪同自己就医确实有些吃不消。

  电梯太挤上不去难度指数:★★★

  3月10日上午10点10分,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两台电梯口挤满了人,其中一个电梯门打开,拥挤的人群裂开一条缝,电梯里的人侧着身子往外走,见人快出来完了,大家一窝蜂地往电梯里挤,“别挤,让我出去。”

  也就一分钟的工夫,电梯门口又挤满了人,大家面无表情,都仰头盯着电梯门上的数字显示,电梯才到三楼。这时,77岁的李淑兰老人推着小车走了过来,从小车上拿一个马扎坐下。

又过了五六分钟,电梯到了一楼。当大家往电梯里挤的时候,李淑兰老人起身推着小车往电梯门靠近,还没有进电梯门呢,电梯就发出了“嘀——,嘀——”的超载声。有人从电梯里下来,但李淑兰老人依然往电梯里挪动,终于上去了,可电梯超载声一直在响。

  “下去一个。”电梯里的人看看李淑兰老人,而她却嘟囔着:“我不下去,我不下去。”


  调查中,还有很多老年人,对现在很多新建医院的滚动电梯也比较发怵,因为动作慢,总怕站不稳,但真去爬楼梯也爬不动。

  住院检查等太久难度指数:★★★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陈老先生是一名肿瘤患者,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定期住院。他对住院期间检查时间过长颇有微辞。

  陈老先生说,住院期间定期做B超检查,往往是前一天下午通知第二天检查,要求第二天早上不要吃饭。第二天8点多钟,护士就来喊了,陈先生被送到B超室外等候,然后护士就不再过问了,往往是一等两个多小时,等做完B超回到病房已经是11点多,该吃中午饭了。对于和他一样的病人来说,这样的检查时间过长,本来身体就虚弱,早上不让吃饭,饿一上午,身体很有些承受不了。

  专家点评:

  专家指出,很多医院不愿在医疗服务方面加大投入,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投入到建设门诊、病房,购买大型检查器械方面。“相当多的门诊、病房建设不够人性化,比如厕所太少,给患者造成很大不便,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附属医院里,2500平方米的一层门诊楼,至少有8个厕所。”

  建议在医院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尽量做一些改良工作,方便老人就医。

  1.可以通过优化组合来实现合理利用电梯,比如门诊电梯4层以下不停,事关老年人疾病可集中在5层楼。或集中在一二层。

  2. 门诊大厅设置老人休息处、老人饮水处,门诊增加专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人员或招募大学生志愿者。

  3. 做好软件工作,考虑对一些行动非常不方便的高龄老人给予特殊对待,比如75岁以上老人,给予急诊待遇。

  4. 医院应该简化门诊交费手续,建立无障碍通道,增加门诊护工人数。

  5.医院还应该完善信息化制度,实现全院联网,让预约制度发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