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让医生说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5:59:49
分流城市门诊压力 政府补偿鼓励 社团专家担纲
健康教育:让医生说话
在医院有利服务患者 对社会匡正不良保健宣传

健康时报记者 叶依

健康时报网3月12日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委员简介:

  王旭东,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所长,养生康复专家

  肖红,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翁国星,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福建省科普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

  阿达来提,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保健专家


  一位病人出院后,一直感觉手麻,创面未愈合,担心手会烂掉,又回到医院找医生大闹。原因其实很简单,病人出院时,医生如果叮嘱一句:你手上的小创伤,是手术时化学液体有点外溢,几天就会愈合的,病人也就放心了,但是出院时医生没有说这样的话。

  这个事例不能简单地说明医生不尽职责,阿达来提委员借此指出:全民健康教育,医生是最好的专家,但是现在的医生,尤其是大专家,医院的事已经是整天忙到团团转,连应该和病人沟通的时间都很难保证,不仅没有时间做科普宣传,有机会接受必要的科普培训,就更是奢谈。

  政府以及全社会应该积极促进、鼓励和提倡,让医生进行健康教育。委员们认为,医生最懂得人之所以患病的原因,最懂得如果科学地进行保健和预防。医生重视和有机会进行科普宣传,对社会对百姓都非常有利。但目前为止,医生做健康教育,机会实在少到可怜,所以造成严重问题。

  一是已病的人在医院得不到必需的健康指导,问题严重。

  已经得病走进医院的人,医生在门诊对其进行心理沟通,改变病人到医院只能问病吃药的局面,让病人得到必要的心理调试和健康辅导。受访委员认为,目前这部分患者难以得到足够的沟通和健康教育,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肖红委员说:得了病尤其是重病人在医生面前情绪时常是慌乱的,医生如果不首先进行心理辅导和必要的安抚,根本给本人看不好病。因此在临床对病人心理干预从来都是治疗的一部分。这方面医院尤其是病房都做出很多努力。但是来自福建的翁国星委员指出,门诊和病房的确做过很多,但大多是针对已病病人,现在比这更重要的问题是,医生应该发布自己权威的声音,让健康人达到未病先防。阿达来提委员坚决主张让医生多做科普宣传,中国的经济虽然还不够发达,但是中国医生的医疗水平和保健学问在世界都是公认的。不让医生把科普宣传的本领发挥出来,太可惜了!

  二是医生尤其是有影响的专家难以走出医院,对健康教育不利

  医生尤其是有影响的专家应该有时间有机会走出医院,对百姓进行科普教育,以及撰写科普文章。

  受访委员尖锐指出:百姓对健康科普宣传需要的热度在不断升温,很多真正懂得健康科普知识的内行,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普宣传,而有的既不懂中医更不懂西医的人,将根本不到位,甚至是错误的所谓科普,凭借巧舌如簧,到处宣传,误导了很多百姓,王旭东委员例举了大量事实:小孩高烧不退,可能很快会合并严重的病症,但是“科普大家”却说不必去医院,用一盆盐水放在孩子屁股底下就行;说爱脸红,眼睛水汪汪的姑娘是“虚阳上浮”,是肾不好,容易滑胎。而“虚阳上浮”是形容即将死亡的人的。

 解决的办法:

  一是门诊病人分流,减轻门诊压力

  如果你是排队等着看病的人,你愿意总是排不到吗?这就是目前大城市医院就诊的排队景观。很多委员认为,此次两会提出的发展县级医院,从而使城市大医院就医难局面得到缓解,是非常重要的。把专家从门诊的重压之下解脱一些,让他们有精力服务于未得病的广大人群,进行未病先防的科普教育。


  二是政府倡导,对健康教育形成鼓励机制

  阿达来提委员认为,首先政府应该倡导医生多做科普宣传,多做健康教育的工作。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这已经是政府的声音,但是关键还得有实施的办法,光有声音是不够的。“你说医生不太重视健康教育,关键是能不能让做这些事的医生理直气壮。”

  他建议:比如把医生从事健康教育、科普写作的工作,纳入业绩,给出适当鼓励奖赏机制,以鼓励医生为社会多做健康宣传。对有影响贡献大的医生,给予表彰,这样在医疗战线形成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的风气。

  有委员指出,目前尚存在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医生写科普文章,从事健康教育,是不专心给病人看病,是不务正业。

  三是社会应该承担必要职责,医学专业机构担纲

  光依靠政府是不行的!要让更多的医生展示他们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的本领,应当“社会承担必要职责”、“医学专业机构担纲”、“健康类媒体定期请专业健康专家对市场上的科普书籍进行点评”……

  受访委员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翁国星说:各种半官方和民间的团体的医学机构,掌握着健康教育的有力资源,应该充分发挥作用。象医学会、医师学会、保健学会等,利用掌握大量医学专家这个平台,把大量精力用于健康教育的公益事业,可以说,这些机构有能力为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把关担纲。目前这些机构也都在做这样的工作,但委员们认为还远远不够,一是没有建立专家与百姓良性的沟通渠道,二是缺乏成体系的健康教育规模,三是严重缺乏为医生、医学健康专家提供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的途径。四是出版社要严格,媒体要点评造成一些所谓专家“呼风唤雨”的原因,是出版书严重的市场化运做,王旭东说,有些不到位的科普书籍观点不到位,甚至是错误的,为什么能够畅销。一是健康科普编辑缺乏科普知识,只凭作者文字的朗朗上口,和缺乏考量的健康教育资质。为了拼市场,有的出版社忙于造星,一个保健宣传新星诞生,出版社跟着就收获不蜚的利润。  只有医生站出来,让那些在一线与病人常年打交道,懂得如何进行预防和保健的医学的专家,承担健康教育的社会责任,才能净化和匡正那些似是而非,甚至是误导百姓的所谓健康教育和科普文章。

  委员呼吁,健康媒体记者要充分尊重健康教育和科普文章写作医生的声音,认真对待他们的劳动;应该发挥自己的只能,对健康教育和科普书籍进行甄别,比如定期请专家对新出版的科普书籍,特别是销量特别热的,进行点评。分流城市门诊压力 政府补偿鼓励 社团专家担纲
健康教育:让医生说话
在医院有利服务患者 对社会匡正不良保健宣传

健康时报记者 叶依

健康时报网3月12日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委员简介:

  王旭东,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所长,养生康复专家

  肖红,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翁国星,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福建省科普教育学会副主任委员

  阿达来提,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保健专家


  一位病人出院后,一直感觉手麻,创面未愈合,担心手会烂掉,又回到医院找医生大闹。原因其实很简单,病人出院时,医生如果叮嘱一句:你手上的小创伤,是手术时化学液体有点外溢,几天就会愈合的,病人也就放心了,但是出院时医生没有说这样的话。

  这个事例不能简单地说明医生不尽职责,阿达来提委员借此指出:全民健康教育,医生是最好的专家,但是现在的医生,尤其是大专家,医院的事已经是整天忙到团团转,连应该和病人沟通的时间都很难保证,不仅没有时间做科普宣传,有机会接受必要的科普培训,就更是奢谈。

  政府以及全社会应该积极促进、鼓励和提倡,让医生进行健康教育。委员们认为,医生最懂得人之所以患病的原因,最懂得如果科学地进行保健和预防。医生重视和有机会进行科普宣传,对社会对百姓都非常有利。但目前为止,医生做健康教育,机会实在少到可怜,所以造成严重问题。

  一是已病的人在医院得不到必需的健康指导,问题严重。

  已经得病走进医院的人,医生在门诊对其进行心理沟通,改变病人到医院只能问病吃药的局面,让病人得到必要的心理调试和健康辅导。受访委员认为,目前这部分患者难以得到足够的沟通和健康教育,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肖红委员说:得了病尤其是重病人在医生面前情绪时常是慌乱的,医生如果不首先进行心理辅导和必要的安抚,根本给本人看不好病。因此在临床对病人心理干预从来都是治疗的一部分。这方面医院尤其是病房都做出很多努力。但是来自福建的翁国星委员指出,门诊和病房的确做过很多,但大多是针对已病病人,现在比这更重要的问题是,医生应该发布自己权威的声音,让健康人达到未病先防。阿达来提委员坚决主张让医生多做科普宣传,中国的经济虽然还不够发达,但是中国医生的医疗水平和保健学问在世界都是公认的。不让医生把科普宣传的本领发挥出来,太可惜了!

  二是医生尤其是有影响的专家难以走出医院,对健康教育不利

  医生尤其是有影响的专家应该有时间有机会走出医院,对百姓进行科普教育,以及撰写科普文章。

  受访委员尖锐指出:百姓对健康科普宣传需要的热度在不断升温,很多真正懂得健康科普知识的内行,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普宣传,而有的既不懂中医更不懂西医的人,将根本不到位,甚至是错误的所谓科普,凭借巧舌如簧,到处宣传,误导了很多百姓,王旭东委员例举了大量事实:小孩高烧不退,可能很快会合并严重的病症,但是“科普大家”却说不必去医院,用一盆盐水放在孩子屁股底下就行;说爱脸红,眼睛水汪汪的姑娘是“虚阳上浮”,是肾不好,容易滑胎。而“虚阳上浮”是形容即将死亡的人的。

 解决的办法:

  一是门诊病人分流,减轻门诊压力

  如果你是排队等着看病的人,你愿意总是排不到吗?这就是目前大城市医院就诊的排队景观。很多委员认为,此次两会提出的发展县级医院,从而使城市大医院就医难局面得到缓解,是非常重要的。把专家从门诊的重压之下解脱一些,让他们有精力服务于未得病的广大人群,进行未病先防的科普教育。


  二是政府倡导,对健康教育形成鼓励机制

  阿达来提委员认为,首先政府应该倡导医生多做科普宣传,多做健康教育的工作。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这已经是政府的声音,但是关键还得有实施的办法,光有声音是不够的。“你说医生不太重视健康教育,关键是能不能让做这些事的医生理直气壮。”

  他建议:比如把医生从事健康教育、科普写作的工作,纳入业绩,给出适当鼓励奖赏机制,以鼓励医生为社会多做健康宣传。对有影响贡献大的医生,给予表彰,这样在医疗战线形成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的风气。

  有委员指出,目前尚存在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医生写科普文章,从事健康教育,是不专心给病人看病,是不务正业。

  三是社会应该承担必要职责,医学专业机构担纲

  光依靠政府是不行的!要让更多的医生展示他们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的本领,应当“社会承担必要职责”、“医学专业机构担纲”、“健康类媒体定期请专业健康专家对市场上的科普书籍进行点评”……

  受访委员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翁国星说:各种半官方和民间的团体的医学机构,掌握着健康教育的有力资源,应该充分发挥作用。象医学会、医师学会、保健学会等,利用掌握大量医学专家这个平台,把大量精力用于健康教育的公益事业,可以说,这些机构有能力为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把关担纲。目前这些机构也都在做这样的工作,但委员们认为还远远不够,一是没有建立专家与百姓良性的沟通渠道,二是缺乏成体系的健康教育规模,三是严重缺乏为医生、医学健康专家提供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的途径。四是出版社要严格,媒体要点评造成一些所谓专家“呼风唤雨”的原因,是出版书严重的市场化运做,王旭东说,有些不到位的科普书籍观点不到位,甚至是错误的,为什么能够畅销。一是健康科普编辑缺乏科普知识,只凭作者文字的朗朗上口,和缺乏考量的健康教育资质。为了拼市场,有的出版社忙于造星,一个保健宣传新星诞生,出版社跟着就收获不蜚的利润。  只有医生站出来,让那些在一线与病人常年打交道,懂得如何进行预防和保健的医学的专家,承担健康教育的社会责任,才能净化和匡正那些似是而非,甚至是误导百姓的所谓健康教育和科普文章。

  委员呼吁,健康媒体记者要充分尊重健康教育和科普文章写作医生的声音,认真对待他们的劳动;应该发挥自己的只能,对健康教育和科普书籍进行甄别,比如定期请专家对新出版的科普书籍,特别是销量特别热的,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