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团长》讨论卫立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24:18
挥师远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接受美国意见,成立远征军。蒋介石指派陈诚为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率领的远征军,久战无功,节节败退,困守怒江东岸造成日军随时可以强渡怒江,攻占昆明,威逼贵阳、重庆的局面。为了挽回这一颓势,蒋介石于1943年冬,不得不起用曾疑忌并贬居于成都近两年之久的卫立煌来接替陈诚任远征军司令长官之职。日军得到这一情报后,立即将陆军大将寺内寿一委派为日军滇缅战区的总司令,来和卫立煌相匹敌。
  1944年春,卫偕秘书长戴允荪,由成都飞重庆,面见蒋介石后,开始就任远征军司令长官之职。4月,率戴允荪、蒋炎、彭子芳、巫咏翘、梅约翰等人乘专机赴昆明,设办事处于昆明昆华中学。卫在昆明停留期间,和龙云、美军顾问团人员、十四航空队的陈纳德以及云南各界人士,举行会谈多次。然后乘车前往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楚雄。在楚雄,又召开了有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参谋长萧毅肃、秘书长戴允荪、兵站总监司可庄,参谋处长季鼎生、军需处长彭子芳、高参叶粹武及集团军司令黄杰、霍揆彰等高级将领和幕僚参加的军事会议,布置渡江战役。为了便于指挥,在会上决定,将司令长官部迁至距怒江东岸仅90余华里的保山城东郊马王屯。
  1944年4月,卫立煌亲赴前线察看,并寻觅适当的渡江点。又多次召开将领会议,制订作战方案,正当士气旺盛,各方面布置就绪,准备渡江出击之际,突然传来令人吃惊的消息:“日军由广西渡过金城江,侵占了贵州省独山。贵阳吃紧,重庆震动;”同时又传出:“汪伪政府派出代表,潜入昆明,怂恿龙云及其部属叛国投敌。”跟着,卫立煌即接到蒋介石的加急电,命卫回师禄丰、楚雄一带,监视龙云,严防龙部异动。并抽调部队,驰援贵阳。对此.卫反复沉思,认为:当前最主要的大敌是隔江相对的日军,如果放弃江防,把大军撤到昆明附近,日军便可随时强渡怒江,摄远征军之后,昆明也就危如累卵,旦夕难保。那就恰恰中了敌人内外夹攻之计。至于龙云是否叛国,其部属有无异动,尚在两可之间,就目前局势而言,只好将“加急电”搁过一边,暂不置理了。于是卫立煌一方面抽派部队,空运贵阳增援,一方面继续为渡江战役加紧部署,按原计划进行。
  1944年5月,渡江战役序幕揭开。卫立煌首先将号称“活动要塞”的炮兵第十团调入阵地。第十团炮兵阵地布置在日军炮兵射程之外。任务是摧毁敌方防线,掩护大军渡江。又在惠通山一带,设立前线指挥部。他亲临前线指挥五个军。怒江西岸,有日军数万之众,盘踞在崇山峻岭之中。江上原有一座通向东西两岸的重要桥梁名惠通桥。1942年为日军炸毁。卫深知,要打通滇缅公路,收复被日军占据的腾冲、龙陵、芒市、畹町等战备要地,首先必须渡过怒江,消灭高黎贡山区固守之敌。因此,卫经过周密的计划,于5月中旬,兵分数路,从惠通桥上游和三江口等处,在炮兵的掩护下,相继强渡怒江,获得成功。
  9月间,远征军又一举攻下日军总司令部所在地腾冲。
  日军另一重要据点松山,位于惠通桥西对岸。敌人用国民党滇缅路失守时,遗弃下来的钢板、圆铜、汽油筒、汽车轮胎、树干和泥土,构筑不少的要塞碉堡,工事极为坚固,易守难攻。远征军虽以大军和重型火力,围攻两个多月,伤亡较大,仍无法攻克。于是—面以工兵山炮、榴弹炮配合空军,轮番轰击;一面以工兵从惠通桥下挖坑道,掘径前进,直到敌阵地前沿,短兵相接,发挥火焰喷射器的威力,再从坑道下面用炸药炸毁敌堡,从而攻克松山。当时除在残埠内俘获敌人一些重伤员和24名营妓外,余敌全部被歼。
  从强渡怒江到夺取松山,共歼日军达两个师团,远征军声威大振,士气更加高昂。继之,又乘胜前进,很快收复了龙陵、芒市、遮放直到畹町。1945年初,日军败退到缅甸境内的九谷、八莫、南坎、腊戍带,意图固守。他们仍欲利用这—地带来阻止我滇缅公路与雷多公路的连接,但是追兵如风卷残云之势随之来到,不让敌人有喘息之机。当远征军与盟军在芒市、与畹町之间会师后,在遮放地区隆重举行庆功大会。会议由卫立煌亲自主持并讲了话,参加大会有各集团军总司令,美军魏德迈和军、师长等以及部队共约10多万人。正当大会进行时,敌军突然向会场周围发射几十发炮弹。会场顿形混乱,但卫立煌非常镇静、指挥军民卧下避弹。炮击停止后,继续开会,士气分外激昂。会毕,远征军继续西进。在远征军由东向西,中美混合团由北向南的交叉夹击下,日军退守腊戍、曼德勒以南,至此。远征军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交通的使命。美援物资,得以源源流入中国。蒋介石趁机用美国的新式武器,装备了他的新军,为以后发动内战做准备。
  中印公路畅通后,卫立煌回到保山马王屯长官部稍事休息,即偕秘书长戴允荪,飞赴重扣庆述职。下机后,驱车至嘉陵新村郭寄峤家下榻,等候蒋介石接见。卫、郭见面时.郭屏退左右,向卫立煌和戴允荪说:“这次见老头子(指蒋介石),依我看来,不但受不到嘉奖,还 免不了受到申饬。前几天,我和老头子共进早餐。谈到滇缅战役,老头子愤怒异常,稀饭从口中喷出说:‘卫俊如不听指挥,不顾大局,擅自渡过怒江作战。如果龙云异动,贵阳失守,重庆不保,局面将不可收拾。’长官这次见蒋,实要多加小心;据我所知,何应钦、陈诚,也都和蒋有同样看法。”卫立煌愤慨地说:“事实证明,我的主张是对的,打通滇缅路,我是有功的。”次日,卫立煌见蒋时,果然受到蒋的训斥。虽多方解说,终未能改变蒋的看法而且越说越陷于僵局。蒋介石遂下令撤销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改为滇西警备司令部,任命黄琪翔为警备司令。卫立煌为陆军副总司令,作为何应钦总司令的助手。
  卫立煌回到保山后,一方面拒不撤销长官部;一方面命秘书长戴允荪飞重庆、昆明向何应钦、吴忠信等游说,希望能担任一个战区司令长官,好去前线拼杀。如此僵持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但蒋介石使用明升暗降夺去卫立煌军权的做法,丝毫也不改变。
  1945年5月,卫立煌在昆明就任陆军副总司令。6月卫将军与韩权华女士在昆明金碧路锡安圣教堂,举行结婚典礼。何应钦为主婚人,龙云为证婚人。
  卫立煌在打通滇缅公路的战役中,扬名中外,还结识了一些美军顾问团的高级将领。有些美军将领,认为卫立煌在腐败无能的蒋军中算得是一员出色的干将。经他们的宣扬和活动,1946年冬,美国军方向卫立煌发出到美国和欧洲作军事考察的邀请。这时蒋介石正考虑到:卫立煌仍有可以利用之处,不宜对他过于冷淡,因此就势批准了这一邀请。
  1946年11月,卫立煌将军偕夫人韩权华,带两名秘书到美国考察军事。他在美国,受到美国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热烈欢迎,也受到留美侨胞的欢迎和款待。
  1947年7月,卫立煌由纽约乘飞机赴巴黎,开始欧洲考察。10月间,卫奉蒋介石电召,和韩权华一道,回到南京,住上海路五号私人寓所。不久,写出《考察欧美军事报告》一文

与新中国
  新中国给予卫立煌极大的信任和荣誉,他先后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接替龙云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他注重认真看书学习,注意与新社会新思想相适应。1957年曾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一年,还被请去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包括思想改造和反右等 。在当时的形势下,周总理表扬他后来居上,学习得很好。他频繁外出视察,煤城大同、钢城包头、近代玻璃工业发祥地秦皇岛、塞外重镇张家口,还有锡林格勒大草原……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他在各地参观考察,流连忘返。自然,他忘不了他的家乡,计划回合肥,看看皖西的佛子岭水库。庐剧晋京演出,他陪毛主席、周总理等观看,还热情向他们介绍庐剧前身“倒七戏”的源流。稍有空闲,他则为海内外报刊撰写文稿,宣传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卫立煌曾参加过会见印尼总理和越南主席等重要外事活动,但最使他难忘的还是1957年4月16日晚他参加的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宴会。当周总理向伏氏介绍卫立煌后并说,“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了两次”,毛主席紧接着说:“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这条消息。这是毛泽东首提、国内报刊首次出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一语,且是对卫立煌说的。卫立煌受到友人称羡,他自己也感到光荣。他还一直致力于为促进祖国统一多做工作,他坚信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海峡两岸都是炎黄子孙,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都是徒劳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多大的误解在历史和时间面前也会消除。他在1956年第9期《人民画报》上撰文《回到祖国大陆以后》,称“百闻不如一见,我特别有此感觉……当此祖国轰轰烈烈建设之际,我深感无论何人都有为国效力的机会……稍有明智之人,都应当机立断,站到爱国主义旗帜下来……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与家人亲友团聚,共建富强康乐的新国家。”
  他得到光荣圆满的归宿卫立煌夫妇回大陆当年夏天,有关部门就安排他们去北戴河疗养,以后也一直关注着他们的身体健康。1958年“五一”观礼,卫立煌在天安门上突觉心里难受,被扶到休息室休息一会,便提前回家,但睡不着,喝水也咽不下去,似食道不通,怀疑“中风”,当天即送北京医院。以后他一直住院,身体时好时坏。
  《人民日报》1960年1月18日一版报道:卫立煌“因长期患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最近又患肺炎,经医治无效,于1月17日零时四十分在北京逝世。卫立煌是安徽省合肥市人,今年64岁。”
  1月20日,首都各界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公祭卫立煌,周恩来临时中断在上海的公务,乘夜车赶回北京主祭,陪祭的有郭沫若、黄炎培、李维汉、陈叔通、陈毅、习仲勋、张治中、傅作义、包尔汉等。张治中致的悼词在回顾了卫立煌生平后指出:“卫立煌同志青年时期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队伍,可谓善始;中间走了一段漫长黑暗的反动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抵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从此开始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最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和祖国的建设事业,从而得到了善终”。公祭仪式后,卫立煌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与林伯渠、陈赓、李克农等中共高级干部为邻,卫立煌得到光荣圆满的归宿。
  一、卫立煌回大陆之初,人民政府月拨500元,旋定行政级别四级。国家为其配一司机、一厨、一警卫、一服务员,另有随员柴春生、刘性夫,生活费用由卫立煌供给。
  二、卫立煌夫妇回大陆之初,暂住北京饭店。1955年6月迁入修葺一新的麻线胡同2号。1960年1月卫立煌病逝后,韩权华和卫的子女提出这个四合院太大,要求换个小四合院,他们遂搬至棉花胡同2号。1960年6月,柴春生向有关部门提出,我们没固定工资,卫先生也不在了,我想回南京去。

关于卫立煌的介绍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4352.htm

现在的问题是,卫立煌在辽沈战役中与按兵不动是不是与TG早期策反有关呢?
卫立煌这样的抗战名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书籍中介绍较少,很少人去评价卫立煌,相反却总以负面人物出现。他的地位远比投诚的李宗仁以及战死的张自忠低,即便在抗战相关题材的纪录片上也很少出现他的名字。非常不解挥师远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接受美国意见,成立远征军。蒋介石指派陈诚为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率领的远征军,久战无功,节节败退,困守怒江东岸造成日军随时可以强渡怒江,攻占昆明,威逼贵阳、重庆的局面。为了挽回这一颓势,蒋介石于1943年冬,不得不起用曾疑忌并贬居于成都近两年之久的卫立煌来接替陈诚任远征军司令长官之职。日军得到这一情报后,立即将陆军大将寺内寿一委派为日军滇缅战区的总司令,来和卫立煌相匹敌。
  1944年春,卫偕秘书长戴允荪,由成都飞重庆,面见蒋介石后,开始就任远征军司令长官之职。4月,率戴允荪、蒋炎、彭子芳、巫咏翘、梅约翰等人乘专机赴昆明,设办事处于昆明昆华中学。卫在昆明停留期间,和龙云、美军顾问团人员、十四航空队的陈纳德以及云南各界人士,举行会谈多次。然后乘车前往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楚雄。在楚雄,又召开了有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参谋长萧毅肃、秘书长戴允荪、兵站总监司可庄,参谋处长季鼎生、军需处长彭子芳、高参叶粹武及集团军司令黄杰、霍揆彰等高级将领和幕僚参加的军事会议,布置渡江战役。为了便于指挥,在会上决定,将司令长官部迁至距怒江东岸仅90余华里的保山城东郊马王屯。
  1944年4月,卫立煌亲赴前线察看,并寻觅适当的渡江点。又多次召开将领会议,制订作战方案,正当士气旺盛,各方面布置就绪,准备渡江出击之际,突然传来令人吃惊的消息:“日军由广西渡过金城江,侵占了贵州省独山。贵阳吃紧,重庆震动;”同时又传出:“汪伪政府派出代表,潜入昆明,怂恿龙云及其部属叛国投敌。”跟着,卫立煌即接到蒋介石的加急电,命卫回师禄丰、楚雄一带,监视龙云,严防龙部异动。并抽调部队,驰援贵阳。对此.卫反复沉思,认为:当前最主要的大敌是隔江相对的日军,如果放弃江防,把大军撤到昆明附近,日军便可随时强渡怒江,摄远征军之后,昆明也就危如累卵,旦夕难保。那就恰恰中了敌人内外夹攻之计。至于龙云是否叛国,其部属有无异动,尚在两可之间,就目前局势而言,只好将“加急电”搁过一边,暂不置理了。于是卫立煌一方面抽派部队,空运贵阳增援,一方面继续为渡江战役加紧部署,按原计划进行。
  1944年5月,渡江战役序幕揭开。卫立煌首先将号称“活动要塞”的炮兵第十团调入阵地。第十团炮兵阵地布置在日军炮兵射程之外。任务是摧毁敌方防线,掩护大军渡江。又在惠通山一带,设立前线指挥部。他亲临前线指挥五个军。怒江西岸,有日军数万之众,盘踞在崇山峻岭之中。江上原有一座通向东西两岸的重要桥梁名惠通桥。1942年为日军炸毁。卫深知,要打通滇缅公路,收复被日军占据的腾冲、龙陵、芒市、畹町等战备要地,首先必须渡过怒江,消灭高黎贡山区固守之敌。因此,卫经过周密的计划,于5月中旬,兵分数路,从惠通桥上游和三江口等处,在炮兵的掩护下,相继强渡怒江,获得成功。
  9月间,远征军又一举攻下日军总司令部所在地腾冲。
  日军另一重要据点松山,位于惠通桥西对岸。敌人用国民党滇缅路失守时,遗弃下来的钢板、圆铜、汽油筒、汽车轮胎、树干和泥土,构筑不少的要塞碉堡,工事极为坚固,易守难攻。远征军虽以大军和重型火力,围攻两个多月,伤亡较大,仍无法攻克。于是—面以工兵山炮、榴弹炮配合空军,轮番轰击;一面以工兵从惠通桥下挖坑道,掘径前进,直到敌阵地前沿,短兵相接,发挥火焰喷射器的威力,再从坑道下面用炸药炸毁敌堡,从而攻克松山。当时除在残埠内俘获敌人一些重伤员和24名营妓外,余敌全部被歼。
  从强渡怒江到夺取松山,共歼日军达两个师团,远征军声威大振,士气更加高昂。继之,又乘胜前进,很快收复了龙陵、芒市、遮放直到畹町。1945年初,日军败退到缅甸境内的九谷、八莫、南坎、腊戍带,意图固守。他们仍欲利用这—地带来阻止我滇缅公路与雷多公路的连接,但是追兵如风卷残云之势随之来到,不让敌人有喘息之机。当远征军与盟军在芒市、与畹町之间会师后,在遮放地区隆重举行庆功大会。会议由卫立煌亲自主持并讲了话,参加大会有各集团军总司令,美军魏德迈和军、师长等以及部队共约10多万人。正当大会进行时,敌军突然向会场周围发射几十发炮弹。会场顿形混乱,但卫立煌非常镇静、指挥军民卧下避弹。炮击停止后,继续开会,士气分外激昂。会毕,远征军继续西进。在远征军由东向西,中美混合团由北向南的交叉夹击下,日军退守腊戍、曼德勒以南,至此。远征军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交通的使命。美援物资,得以源源流入中国。蒋介石趁机用美国的新式武器,装备了他的新军,为以后发动内战做准备。
  中印公路畅通后,卫立煌回到保山马王屯长官部稍事休息,即偕秘书长戴允荪,飞赴重扣庆述职。下机后,驱车至嘉陵新村郭寄峤家下榻,等候蒋介石接见。卫、郭见面时.郭屏退左右,向卫立煌和戴允荪说:“这次见老头子(指蒋介石),依我看来,不但受不到嘉奖,还 免不了受到申饬。前几天,我和老头子共进早餐。谈到滇缅战役,老头子愤怒异常,稀饭从口中喷出说:‘卫俊如不听指挥,不顾大局,擅自渡过怒江作战。如果龙云异动,贵阳失守,重庆不保,局面将不可收拾。’长官这次见蒋,实要多加小心;据我所知,何应钦、陈诚,也都和蒋有同样看法。”卫立煌愤慨地说:“事实证明,我的主张是对的,打通滇缅路,我是有功的。”次日,卫立煌见蒋时,果然受到蒋的训斥。虽多方解说,终未能改变蒋的看法而且越说越陷于僵局。蒋介石遂下令撤销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改为滇西警备司令部,任命黄琪翔为警备司令。卫立煌为陆军副总司令,作为何应钦总司令的助手。
  卫立煌回到保山后,一方面拒不撤销长官部;一方面命秘书长戴允荪飞重庆、昆明向何应钦、吴忠信等游说,希望能担任一个战区司令长官,好去前线拼杀。如此僵持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但蒋介石使用明升暗降夺去卫立煌军权的做法,丝毫也不改变。
  1945年5月,卫立煌在昆明就任陆军副总司令。6月卫将军与韩权华女士在昆明金碧路锡安圣教堂,举行结婚典礼。何应钦为主婚人,龙云为证婚人。
  卫立煌在打通滇缅公路的战役中,扬名中外,还结识了一些美军顾问团的高级将领。有些美军将领,认为卫立煌在腐败无能的蒋军中算得是一员出色的干将。经他们的宣扬和活动,1946年冬,美国军方向卫立煌发出到美国和欧洲作军事考察的邀请。这时蒋介石正考虑到:卫立煌仍有可以利用之处,不宜对他过于冷淡,因此就势批准了这一邀请。
  1946年11月,卫立煌将军偕夫人韩权华,带两名秘书到美国考察军事。他在美国,受到美国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热烈欢迎,也受到留美侨胞的欢迎和款待。
  1947年7月,卫立煌由纽约乘飞机赴巴黎,开始欧洲考察。10月间,卫奉蒋介石电召,和韩权华一道,回到南京,住上海路五号私人寓所。不久,写出《考察欧美军事报告》一文

与新中国
  新中国给予卫立煌极大的信任和荣誉,他先后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接替龙云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他注重认真看书学习,注意与新社会新思想相适应。1957年曾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一年,还被请去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包括思想改造和反右等 。在当时的形势下,周总理表扬他后来居上,学习得很好。他频繁外出视察,煤城大同、钢城包头、近代玻璃工业发祥地秦皇岛、塞外重镇张家口,还有锡林格勒大草原……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他在各地参观考察,流连忘返。自然,他忘不了他的家乡,计划回合肥,看看皖西的佛子岭水库。庐剧晋京演出,他陪毛主席、周总理等观看,还热情向他们介绍庐剧前身“倒七戏”的源流。稍有空闲,他则为海内外报刊撰写文稿,宣传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卫立煌曾参加过会见印尼总理和越南主席等重要外事活动,但最使他难忘的还是1957年4月16日晚他参加的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宴会。当周总理向伏氏介绍卫立煌后并说,“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了两次”,毛主席紧接着说:“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这条消息。这是毛泽东首提、国内报刊首次出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一语,且是对卫立煌说的。卫立煌受到友人称羡,他自己也感到光荣。他还一直致力于为促进祖国统一多做工作,他坚信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海峡两岸都是炎黄子孙,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都是徒劳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多大的误解在历史和时间面前也会消除。他在1956年第9期《人民画报》上撰文《回到祖国大陆以后》,称“百闻不如一见,我特别有此感觉……当此祖国轰轰烈烈建设之际,我深感无论何人都有为国效力的机会……稍有明智之人,都应当机立断,站到爱国主义旗帜下来……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与家人亲友团聚,共建富强康乐的新国家。”
  他得到光荣圆满的归宿卫立煌夫妇回大陆当年夏天,有关部门就安排他们去北戴河疗养,以后也一直关注着他们的身体健康。1958年“五一”观礼,卫立煌在天安门上突觉心里难受,被扶到休息室休息一会,便提前回家,但睡不着,喝水也咽不下去,似食道不通,怀疑“中风”,当天即送北京医院。以后他一直住院,身体时好时坏。
  《人民日报》1960年1月18日一版报道:卫立煌“因长期患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最近又患肺炎,经医治无效,于1月17日零时四十分在北京逝世。卫立煌是安徽省合肥市人,今年64岁。”
  1月20日,首都各界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公祭卫立煌,周恩来临时中断在上海的公务,乘夜车赶回北京主祭,陪祭的有郭沫若、黄炎培、李维汉、陈叔通、陈毅、习仲勋、张治中、傅作义、包尔汉等。张治中致的悼词在回顾了卫立煌生平后指出:“卫立煌同志青年时期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队伍,可谓善始;中间走了一段漫长黑暗的反动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抵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从此开始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最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和祖国的建设事业,从而得到了善终”。公祭仪式后,卫立煌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与林伯渠、陈赓、李克农等中共高级干部为邻,卫立煌得到光荣圆满的归宿。
  一、卫立煌回大陆之初,人民政府月拨500元,旋定行政级别四级。国家为其配一司机、一厨、一警卫、一服务员,另有随员柴春生、刘性夫,生活费用由卫立煌供给。
  二、卫立煌夫妇回大陆之初,暂住北京饭店。1955年6月迁入修葺一新的麻线胡同2号。1960年1月卫立煌病逝后,韩权华和卫的子女提出这个四合院太大,要求换个小四合院,他们遂搬至棉花胡同2号。1960年6月,柴春生向有关部门提出,我们没固定工资,卫先生也不在了,我想回南京去。

关于卫立煌的介绍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4352.htm

现在的问题是,卫立煌在辽沈战役中与按兵不动是不是与TG早期策反有关呢?
卫立煌这样的抗战名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书籍中介绍较少,很少人去评价卫立煌,相反却总以负面人物出现。他的地位远比投诚的李宗仁以及战死的张自忠低,即便在抗战相关题材的纪录片上也很少出现他的名字。非常不解
“他的地位远比投诚的李宗仁以及战死的张自忠低”

那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卫立煌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被认为是蒋介石“五虎将”之一,徐向前认为他和徐庭瑶是最难对付的对手。
“他的地位远比投诚的李宗仁以及战死的张自忠低”
没有办法,李宗仁的台儿庄和张自忠的南瓜店都是真材实料。
卫立煌的松山也可以,但一来整体大溃退抵消了部分战场的胜利,二来党国和果粉都把松山大捷归于8军副军长李祢。
松山?从效率和战绩来讲,卫立煌组织的忻口战役里的大多数战斗比松山要精彩多了。
卫立煌最大的功绩是在东北;P
卫立煌在我等眼中还是有很正面的形象!
原帖由 看热闹的 于 2009-3-9 20:02 发表
“他的地位远比投诚的李宗仁以及战死的张自忠低”
没有办法,李宗仁的台儿庄和张自忠的南瓜店都是真材实料。
卫立煌的松山也可以,但一来整体大溃退抵消了部分战场的胜利,二来党国和果粉都把松山大捷归于8军副军长 ...

这个也好意思叫大捷,绝对优势兵力火力 围攻一孤立据点的残兵,自己还付出巨大代价,真是...
矮个子里拔将军吧。
起码真的杀光了日本兵。
比孙元良100岁了还在吹的“黑石关大捷”杀良冒功要好得多。
原帖由 zetaplus 于 2009-3-9 18:44 发表
“他的地位远比投诚的李宗仁以及战死的张自忠低”

那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卫立煌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被认为是蒋介石“五虎将”之一,徐向前认为他和徐庭瑶是最难对付的对手。


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是说他在正史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在我党立传的国民党将军中的地位
以前有个立煌县.
原帖由 liangkangping 于 2009-3-9 20:46 发表
卫立煌在我等眼中还是有很正面的形象!




算是爱国将领了
 
从强渡怒江到夺取松山,共歼日军达两个师团,远征军声威大振,士气更加高昂。

总共才一个日军第56师团,别说从强渡怒江到夺取松山,就是到最后56师团也没有被歼灭:L
原帖由 zetaplus 于 2009-3-9 18:44 发表
“他的地位远比投诚的李宗仁以及战死的张自忠低”

那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卫立煌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被认为是蒋介石“五虎将”之一,徐向前认为他和徐庭瑶是最难对付的对手。

蒋介石“五虎上将”有两种说法:
1.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2.刘峙、顾祝同、胡宗南、汤恩伯、卫立煌

基本成名于北伐和中原大战期间
据卫立煌秘书回忆:在蒋介石中央军嫡系部队中有五个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号称五虎将。

“这五个人都是北伐时期蒋介石老本钱第一军当中的团长,和蒋介石历史关系最深。后来他们升师长,升军长,升总司令,步子都差不多;说起打仗来,拼死命,冲锋陷阵都不如我们卫老总。卫老总一不是浙江人,二不是‘穿黄马褂子的’(黄埔系),再拼命,他也没有得宠那四人,不是黄埔军校的区队长,就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才是真正嫡系;我们卫老总连黄埔军校的大门也没有跨进过,实际上是一个‘嫡系当中的杂牌’。”见赵荣声:《回忆卫立煌先生》,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69页。
原帖由 jumin 于 2009-3-9 20:52 发表

这个也好意思叫大捷,绝对优势兵力火力 围攻一孤立据点的残兵,自己还付出巨大代价,真是...

太平洋诸战役:塔拉瓦环礁、硫磺岛、冲绳岛.......美军每次都是绝对优势兵力火力 围攻一孤立据点的残兵,自己还付出巨大代价:L
原帖由 qzs_wyf 于 2009-3-16 22:57 发表
以前有个立煌县.

好像是第二次围剿时捡了个漏,赚来的
是七里坪之战,徐向前集结的四方面军五个师对黄杰的第二师。打到后来陈继承和黄杰打算撤退,但卫立煌坚决不同意,结果徐向前顶不住先退了。于是国民政府把金寨县改名立煌县。
如果按卫立煌在东北的方略,老蒋不会输得那么惨!当时东北国军就是要收缩,但是老蒋不允许,于是长春不撤,还要西援锦州,就想着撑住已有地盘不愿放手,最后在运动中完蛋。
卫立煌~

曾经是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哦~

共 党给的地位不能算低啦~
基本的史实都搞错了,还在编

日军进攻独山是在1944年12月, 滇西反攻发起与1944年5月11日。 楼主说滇西反攻发起前, 因日军进攻独山的事情真不知道是从什麽脑袋里胡编出来的。

卫立煌在滇西打得一塌糊涂, 兵马未动,底牌就让日军知道了, 20集团军在渡河后从一个阵亡的日本军官口袋里发现了日军指挥部下传的国军作战计划,一清二楚, 分毫不差, 卫立煌竟然最后也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还一直自顾自地发布作战命令。

围攻松山,日军只有1300人左右, 国军2、3个师围攻了3个月,阵亡6000-7000人,伤亡加起来1万多,才把它攻下来。

蒋介石最后撤他职也是为了北伐情谊保护他,他被查出把滇西远征军的军粮拿到市面上卖,本来应该枪毙的。老蒋因为怕影响太大, 只是把给卫办事的那个家伙杀了, 粮食充公,才把事情抹了。
tauruser 发表于 2011-2-4 13:59


    《大国之魂》可不是这么写的。
回复 15# 孙大炮


    但貌似只有硫磺岛的美军总伤亡略高于日本
回复 21# 孙殿英


   日军进攻独山就是在1944年12月。

你把大国之魂原文相关部分贴出来看看